质子为皇[重生] 作者:涩涩儿
在孤鸿子看来,谢若锦并不重要,且前次看她面相,也算是大富大贵,而这次再看……
孤鸿子只是一眼看过,心中便思虑诸多。待乳母抱着谢秋然走到他身旁时,孤鸿子才仔仔细细看起了谢秋然,眉心不曾皱起,可是他心里却是忍不住深深叹息。
五年前见谢远的那一面,孤鸿子就觉天象有变。又觉谢远终究是个孩童,一旦被安排在长安为质,就是再有天分的孩子,一旦做了质子,无人管束,也只会被埋没而已。而这世上,伤仲永一事,本就不稀奇,不是么?
孤鸿子也因为这个缘故,五年前虽有些许觉悟,却仍旧没有太过在意这些。
直到现在,他发现真的要变天了。
低头仔仔细细去打量婴孩面相,孤鸿子心中越发觉得,天象改变之事当真已定。他无论做甚么,都不合适了。
襁褓中的这个婴孩,一丝龙气都无。他,做不了皇帝了。
孤鸿子面色微微复杂。可是,想到那个远在长安,即将前往战场的谢远,又觉或许此事也不无不可。
那个孩子,七岁之时就愿意想方设法为家中姐妹谋划,之前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狼孩,也能做到细致周到。现下又愿意小小年纪抛下世子之爵,远去战场……
不论其他,单论其品性,却是的确能做一个仁君。
孤鸿子心中长叹一声,只恨自己无法前去瞧一眼谢远,看一看谢远的面相。
只是想到敬王面上的那一丝龙气,孤鸿子心中疑惑,然而仔细推算,又觉此事不该有才是。
他看了谢秋然许久,久到睡得迷迷糊糊的谢秋然“啊啊”叫了两声,醒了。
乳母正要抱着谢秋然去察看他是否是弄污了身体,毕竟,小小婴孩,这本是常事,结果就被谢若锦抢了去,小心翼翼的亲自动手。
谢念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孤鸿子沉吟半晌,见谢若锦背过身去,打理好了谢秋然后,又想让乳母抱着谢秋然给他看,才笑道:“小殿下乃是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然一帆风顺,一世安泰。”瞧见谢若锦面上的喜色,顿了顿,又意味深长的道,“倒是三娘……珍惜当下才是。”
谢若锦怔住。
孤鸿子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心中知晓就算是变了天,他将来也未必没有能为将来的明君效一份力,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的机会,便只含笑离开。
虽变天之事不在他的意料之中,然而,世事本无常,他又何必一直拘于天象,不知变通?
谢念虽不知孤鸿子所言何意,可是,姐妹一场,她还是最后劝了谢若锦一次:“三姐,你若愿意,就让阿远去想法子,给你再论一门亲。无论家世如何,好歹也比被……”那等本就要死的病秧子拿去冲喜,冲喜不成,还要被污蔑是克夫命硬之命的好。
谢若锦却只抱起谢秋然,冷声道:“我的事情,你无需多问。倒是你,善自珍重才是。”
尔后转身便走。
谢念气急,想到敬王之前跟她说的那一番话,对这个三姐只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摇了摇头,也只能转身去收拾东西,安排好家中诸事。
好在那妾室之中,有一胡姬潋姨娘,她刚刚诞下一女,已经被阿娘养在膝下,权作阿弟不在了,哄阿娘开心。而那潋姨娘也是乖觉懂事又有些管家之能。待她离开了,将来三姐也出嫁――虽然谢念知晓,这大概还要再等上些时候――潋姨娘也能帮阿娘将主院看管好,不至于让阿娘被人算计。对谢念来说,如此便是足够。
当然,她心中其实还想让潋姨娘最好过几年再生个孩子,这样的话,潋姨娘有了依靠,自然也就会为阿娘更尽心尽力。
谢念想着这诸多琐事,揉了揉额头,转身也自去忙了。
元朔七年九月中旬,新敬王府世子谢秋然,与其嫡姐谢念,终于带着一百人马,到了长安。
谢远出城三百里相迎。
谢秋然犹在襁褓之中不知事,谢念见了谢远,姐弟二人,五年未曾相见,再次见面,却是相顾泪流。
这世上,他们是一前一后出生,是这世上最为亲密的人。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同年十月中旬,谢远跟随宁远侯江白一同率军离开长安城,前往那个瞬息万变的战场。
同年十一月,元朔帝重病,卧榻半个月,朝中诸事,交由太孙监国。
十一月十六,元朔帝终于再次上朝,诸事处理之后,便言道:“盐,收归朝廷所有。其余藩王权贵商人,皆不得再经营贩卖。”
满朝哗然,为此争吵不休。
盐之利最重,只需柴火烧之即可。其中利益,不可估量。
而元朔帝心知自己开朝才几年之久而已,根本不是削藩之时。就算是太孙谢含英继位,也该苦心孤诣数十年之久,才能行削藩之事。而现在,他虽不能削藩,却能做些事情,让他的好孙儿将来继位之时,可以国库丰盈,令诸藩王凡事必然思虑再三。
谢含英知晓阿翁之意,心中感念阿翁疼惜之情,终是再朝中与诸藩王来信争吵了一月之后,上折子请元朔帝收回将盐收归朝廷所有的旨意,被元朔帝狠狠责骂了一个上午,最后罚十仗,闭门不出半个月。
待谢含英再次上朝时,又请命盐可收归朝廷所有,但朝廷可分发许可诸人煮盐、卖盐之令牌,并收取盐税,统一盐价,不许任何人罔顾朝廷指令,高价卖盐等等。
如此朝廷又在朝堂上争吵了一月之久,那些世家贵族,才终于站在了太孙谢含英这一边,认可了谢含英的做法。同时,不少世家贵族对这位太孙的好感也慢慢加深。
虽说三位亲王藩王,和三位异姓藩王都不喜此事,可是,圣人年迈,又一意孤行。诸王心中唯恐不答应此事,圣人便会直接将盐收归朝廷所有,不许藩王插手盐事,便都捏着鼻子应下此事。
东宫,谢含英坐在月下,一面听清婉抚琴,一面遥遥对着东面举杯。
元朔十年九月,元朔帝重病,诸藩王蠢蠢欲动。
突厥从正北面越过敬王藩地攻击大庆朝,宁远侯率二十万大军从东面往北面援助。
同时,高丽与扶桑联手,攻击大庆东面。
江白留下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竟同日腹泻不止。
十五岁的谢远身披盔甲,骑在一匹枣红色的汗血宝马之上,带兵迎战。
第48章 大胜
边境营帐之中,三名老将军好不容易缓了一些,黑着脸坐在军帐里,问道:“谢远……谢将军,当真已经带兵应战了?”
几名副将面面相觑,半晌,道:“回将军,是。”
毕竟,他们这边东边边境沿海,若是无人应战的话,那么,高丽和扶桑那些贼人,定然会上岸杀戮边境普通百姓,抢夺金银和粮食,甚至有可能借机将边境城池直接攻占,直到朝廷有空来驱赶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抢夺了足够的东西,到时候便直接称臣退让离开也无妨。
高丽和扶桑这种手段,早就玩了不知多少遍。就是那突厥人,亦是如此。每每即将过冬时,就到边境去好生抢上一把,抢完了就回草原过冬,好不快活。
只是这一次圣人重病垂危,几位藩王蠢蠢欲动,如此之下,敬王藩地虽是在北地,却也并没有占领所有的北地,只是占领了其中一部分而已。
因此那突厥人,才会抓住机会,越过了敬王藩地,直接攻向了防守不是很严密的玉城,玉城发出求救消息的时候,已然失守。
敬王大约也没有想到,他只是担忧定王和显王,因而稍稍迟疑,推迟了几日救援,就使得玉城失守。
恼怒之下,虽也派了人去救援,但却因种种顾忌之下,没有派出足够多的人。
而元朔帝心知他即将故去,怕也制不住几个儿子,便就令宁远侯江白前去支援。
宁远侯彼时驻守的东面边境原本是号称有三十万大军的,本就人数众多,因此知晓此事重大,便留下八万多的将士,将剩下的人都带走前去救援,希望能快些将玉城抢回来,尔后连夜奔驰返回。
却没有料到,高丽和扶桑竟同时出手。
原本即便如此,边境留有八万将士,又有江白特意留下的几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在,也并非不能打。
可是,谁又料到,几位老将竟然都被算计――除了他们,还有他们身边的贴身侍从,也都开始不适。
可见,定是那扶桑或高丽的细作混了进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毕竟扶桑人和高丽人虽然和大庆朝的人相貌有些区别,但大致上还是颇为相似,若是有人特意训练,因此而出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一名已经须发皆白的老将冷哼道:“胡闹!黄口小儿,竟也敢带兵离开?都怪元帅糊涂,临走之前,竟给了那黄口小儿将军之位,还让他手持兵符,简直就是荒唐!胡闹!”说罢就重重的将刚刚喝完的药碗重重摔在案上,怒道,“还不快快把他找回来,省的真的出了事,到时候,元帅和圣人太孙还有敬王,反过来要责怪咱们!”
他口中的元帅,就是宁远侯江白。
另一名中年将军皱眉道:“胡老将军慎言。谢将军虽年幼,可军功却不小。前年海贼扰民,便是谢将军带人从后包抄,亲自在海下待了整整一天,意外将那帮海贼全部生擒;去年有人私自贩盐,也是谢将军机警,直接将其头目揪了出来;就是这一次,我等皆腹痛至此,谢将军不去,谁还能领兵打仗?难道说,胡老将军的意思,是让咱们就在这里冷眼看着那些高丽人和扶桑人上岸欺凌我朝百姓么?眼见就要过冬,胡老将军该知道,这些人的贪心,比之那些吐蕃突厥蛮夷,亦不远矣!”
那胡老将军被气得直大口喘气,可是,不等他恢复过来,就觉小腹处一阵轰鸣,立刻起身,往帐篷外奔去。
那中年将军冷笑一声,来不及嘲笑那胡老将军一声,也匆忙起身,继续今日的第二十几回如厕去了。
而谢远正一身战袍,端坐马上,迎战最前。
他却也是没有办法了。
江白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虽然说是留下来了十万大军,可事实上只有八万多,这其中,还要排除掉年老体弱的老兵以及刚刚进军营还没有见过血的新兵,以及一部分的后勤兵……除去这些,谢远此刻真正能用的兵,只有区区五万而已。
而高丽和扶桑的后续船队和已经上岸的人,稍一打量,就知其中至少有七八万人,更何况,那船队远远看不到头,说不得,后头还要有人。
谢远脸色有些难看,可还是吩咐道:“清酒可是带人往海上去了?这里的士兵,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排兵布阵。”
他身旁的副将却是跟了他很久的一个年轻人,回答之后,犹豫了一会,还是道:“将军,您、您真的要和那扶桑将军对弈?”
谢远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莫怕。那位扶桑将军我从前也是打过交道的,以他的性子,必然上当。”
那副将瞧见了谢远的笑容,忍不住微微脸
恋耽美
在孤鸿子看来,谢若锦并不重要,且前次看她面相,也算是大富大贵,而这次再看……
孤鸿子只是一眼看过,心中便思虑诸多。待乳母抱着谢秋然走到他身旁时,孤鸿子才仔仔细细看起了谢秋然,眉心不曾皱起,可是他心里却是忍不住深深叹息。
五年前见谢远的那一面,孤鸿子就觉天象有变。又觉谢远终究是个孩童,一旦被安排在长安为质,就是再有天分的孩子,一旦做了质子,无人管束,也只会被埋没而已。而这世上,伤仲永一事,本就不稀奇,不是么?
孤鸿子也因为这个缘故,五年前虽有些许觉悟,却仍旧没有太过在意这些。
直到现在,他发现真的要变天了。
低头仔仔细细去打量婴孩面相,孤鸿子心中越发觉得,天象改变之事当真已定。他无论做甚么,都不合适了。
襁褓中的这个婴孩,一丝龙气都无。他,做不了皇帝了。
孤鸿子面色微微复杂。可是,想到那个远在长安,即将前往战场的谢远,又觉或许此事也不无不可。
那个孩子,七岁之时就愿意想方设法为家中姐妹谋划,之前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狼孩,也能做到细致周到。现下又愿意小小年纪抛下世子之爵,远去战场……
不论其他,单论其品性,却是的确能做一个仁君。
孤鸿子心中长叹一声,只恨自己无法前去瞧一眼谢远,看一看谢远的面相。
只是想到敬王面上的那一丝龙气,孤鸿子心中疑惑,然而仔细推算,又觉此事不该有才是。
他看了谢秋然许久,久到睡得迷迷糊糊的谢秋然“啊啊”叫了两声,醒了。
乳母正要抱着谢秋然去察看他是否是弄污了身体,毕竟,小小婴孩,这本是常事,结果就被谢若锦抢了去,小心翼翼的亲自动手。
谢念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孤鸿子沉吟半晌,见谢若锦背过身去,打理好了谢秋然后,又想让乳母抱着谢秋然给他看,才笑道:“小殿下乃是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然一帆风顺,一世安泰。”瞧见谢若锦面上的喜色,顿了顿,又意味深长的道,“倒是三娘……珍惜当下才是。”
谢若锦怔住。
孤鸿子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心中知晓就算是变了天,他将来也未必没有能为将来的明君效一份力,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的机会,便只含笑离开。
虽变天之事不在他的意料之中,然而,世事本无常,他又何必一直拘于天象,不知变通?
谢念虽不知孤鸿子所言何意,可是,姐妹一场,她还是最后劝了谢若锦一次:“三姐,你若愿意,就让阿远去想法子,给你再论一门亲。无论家世如何,好歹也比被……”那等本就要死的病秧子拿去冲喜,冲喜不成,还要被污蔑是克夫命硬之命的好。
谢若锦却只抱起谢秋然,冷声道:“我的事情,你无需多问。倒是你,善自珍重才是。”
尔后转身便走。
谢念气急,想到敬王之前跟她说的那一番话,对这个三姐只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摇了摇头,也只能转身去收拾东西,安排好家中诸事。
好在那妾室之中,有一胡姬潋姨娘,她刚刚诞下一女,已经被阿娘养在膝下,权作阿弟不在了,哄阿娘开心。而那潋姨娘也是乖觉懂事又有些管家之能。待她离开了,将来三姐也出嫁――虽然谢念知晓,这大概还要再等上些时候――潋姨娘也能帮阿娘将主院看管好,不至于让阿娘被人算计。对谢念来说,如此便是足够。
当然,她心中其实还想让潋姨娘最好过几年再生个孩子,这样的话,潋姨娘有了依靠,自然也就会为阿娘更尽心尽力。
谢念想着这诸多琐事,揉了揉额头,转身也自去忙了。
元朔七年九月中旬,新敬王府世子谢秋然,与其嫡姐谢念,终于带着一百人马,到了长安。
谢远出城三百里相迎。
谢秋然犹在襁褓之中不知事,谢念见了谢远,姐弟二人,五年未曾相见,再次见面,却是相顾泪流。
这世上,他们是一前一后出生,是这世上最为亲密的人。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同年十月中旬,谢远跟随宁远侯江白一同率军离开长安城,前往那个瞬息万变的战场。
同年十一月,元朔帝重病,卧榻半个月,朝中诸事,交由太孙监国。
十一月十六,元朔帝终于再次上朝,诸事处理之后,便言道:“盐,收归朝廷所有。其余藩王权贵商人,皆不得再经营贩卖。”
满朝哗然,为此争吵不休。
盐之利最重,只需柴火烧之即可。其中利益,不可估量。
而元朔帝心知自己开朝才几年之久而已,根本不是削藩之时。就算是太孙谢含英继位,也该苦心孤诣数十年之久,才能行削藩之事。而现在,他虽不能削藩,却能做些事情,让他的好孙儿将来继位之时,可以国库丰盈,令诸藩王凡事必然思虑再三。
谢含英知晓阿翁之意,心中感念阿翁疼惜之情,终是再朝中与诸藩王来信争吵了一月之后,上折子请元朔帝收回将盐收归朝廷所有的旨意,被元朔帝狠狠责骂了一个上午,最后罚十仗,闭门不出半个月。
待谢含英再次上朝时,又请命盐可收归朝廷所有,但朝廷可分发许可诸人煮盐、卖盐之令牌,并收取盐税,统一盐价,不许任何人罔顾朝廷指令,高价卖盐等等。
如此朝廷又在朝堂上争吵了一月之久,那些世家贵族,才终于站在了太孙谢含英这一边,认可了谢含英的做法。同时,不少世家贵族对这位太孙的好感也慢慢加深。
虽说三位亲王藩王,和三位异姓藩王都不喜此事,可是,圣人年迈,又一意孤行。诸王心中唯恐不答应此事,圣人便会直接将盐收归朝廷所有,不许藩王插手盐事,便都捏着鼻子应下此事。
东宫,谢含英坐在月下,一面听清婉抚琴,一面遥遥对着东面举杯。
元朔十年九月,元朔帝重病,诸藩王蠢蠢欲动。
突厥从正北面越过敬王藩地攻击大庆朝,宁远侯率二十万大军从东面往北面援助。
同时,高丽与扶桑联手,攻击大庆东面。
江白留下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竟同日腹泻不止。
十五岁的谢远身披盔甲,骑在一匹枣红色的汗血宝马之上,带兵迎战。
第48章 大胜
边境营帐之中,三名老将军好不容易缓了一些,黑着脸坐在军帐里,问道:“谢远……谢将军,当真已经带兵应战了?”
几名副将面面相觑,半晌,道:“回将军,是。”
毕竟,他们这边东边边境沿海,若是无人应战的话,那么,高丽和扶桑那些贼人,定然会上岸杀戮边境普通百姓,抢夺金银和粮食,甚至有可能借机将边境城池直接攻占,直到朝廷有空来驱赶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抢夺了足够的东西,到时候便直接称臣退让离开也无妨。
高丽和扶桑这种手段,早就玩了不知多少遍。就是那突厥人,亦是如此。每每即将过冬时,就到边境去好生抢上一把,抢完了就回草原过冬,好不快活。
只是这一次圣人重病垂危,几位藩王蠢蠢欲动,如此之下,敬王藩地虽是在北地,却也并没有占领所有的北地,只是占领了其中一部分而已。
因此那突厥人,才会抓住机会,越过了敬王藩地,直接攻向了防守不是很严密的玉城,玉城发出求救消息的时候,已然失守。
敬王大约也没有想到,他只是担忧定王和显王,因而稍稍迟疑,推迟了几日救援,就使得玉城失守。
恼怒之下,虽也派了人去救援,但却因种种顾忌之下,没有派出足够多的人。
而元朔帝心知他即将故去,怕也制不住几个儿子,便就令宁远侯江白前去支援。
宁远侯彼时驻守的东面边境原本是号称有三十万大军的,本就人数众多,因此知晓此事重大,便留下八万多的将士,将剩下的人都带走前去救援,希望能快些将玉城抢回来,尔后连夜奔驰返回。
却没有料到,高丽和扶桑竟同时出手。
原本即便如此,边境留有八万将士,又有江白特意留下的几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在,也并非不能打。
可是,谁又料到,几位老将竟然都被算计――除了他们,还有他们身边的贴身侍从,也都开始不适。
可见,定是那扶桑或高丽的细作混了进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毕竟扶桑人和高丽人虽然和大庆朝的人相貌有些区别,但大致上还是颇为相似,若是有人特意训练,因此而出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一名已经须发皆白的老将冷哼道:“胡闹!黄口小儿,竟也敢带兵离开?都怪元帅糊涂,临走之前,竟给了那黄口小儿将军之位,还让他手持兵符,简直就是荒唐!胡闹!”说罢就重重的将刚刚喝完的药碗重重摔在案上,怒道,“还不快快把他找回来,省的真的出了事,到时候,元帅和圣人太孙还有敬王,反过来要责怪咱们!”
他口中的元帅,就是宁远侯江白。
另一名中年将军皱眉道:“胡老将军慎言。谢将军虽年幼,可军功却不小。前年海贼扰民,便是谢将军带人从后包抄,亲自在海下待了整整一天,意外将那帮海贼全部生擒;去年有人私自贩盐,也是谢将军机警,直接将其头目揪了出来;就是这一次,我等皆腹痛至此,谢将军不去,谁还能领兵打仗?难道说,胡老将军的意思,是让咱们就在这里冷眼看着那些高丽人和扶桑人上岸欺凌我朝百姓么?眼见就要过冬,胡老将军该知道,这些人的贪心,比之那些吐蕃突厥蛮夷,亦不远矣!”
那胡老将军被气得直大口喘气,可是,不等他恢复过来,就觉小腹处一阵轰鸣,立刻起身,往帐篷外奔去。
那中年将军冷笑一声,来不及嘲笑那胡老将军一声,也匆忙起身,继续今日的第二十几回如厕去了。
而谢远正一身战袍,端坐马上,迎战最前。
他却也是没有办法了。
江白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虽然说是留下来了十万大军,可事实上只有八万多,这其中,还要排除掉年老体弱的老兵以及刚刚进军营还没有见过血的新兵,以及一部分的后勤兵……除去这些,谢远此刻真正能用的兵,只有区区五万而已。
而高丽和扶桑的后续船队和已经上岸的人,稍一打量,就知其中至少有七八万人,更何况,那船队远远看不到头,说不得,后头还要有人。
谢远脸色有些难看,可还是吩咐道:“清酒可是带人往海上去了?这里的士兵,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排兵布阵。”
他身旁的副将却是跟了他很久的一个年轻人,回答之后,犹豫了一会,还是道:“将军,您、您真的要和那扶桑将军对弈?”
谢远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莫怕。那位扶桑将军我从前也是打过交道的,以他的性子,必然上当。”
那副将瞧见了谢远的笑容,忍不住微微脸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