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2节
摄政王微微躬身,对皇帝温柔道:
“陛下,他说,你的大晏,要完了。”
第6章
王修放衙回王府,看见摄政王蹲在正厅门口,默默地啃大葱。
王修站在他跟前,向下俯视他。
摄政王没搭理他,啃葱啃得很深情。
就在王修考虑怎么迈过摄政王的时候,李奉恕抬头看他:“你跑吧。”
王修惊奇:“啊?”
李奉恕道:“你跑吧。越往南边越好。不要回来。”
王修半天没说话。
院子里很寂静。李奉恕除了不爱笑不爱说话其实挺好打发一人,仆从们怕他怕得半死。王修一声长叹:“你早知道,大晏要完了?从什么时候?”
从什么时候呢。
李奉恕小心翼翼地嚼完一根葱。
一座恢弘的大厦即将倾塌,他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那里,等着被砸死。
“我跑了,你干嘛去?”
“不干嘛。等着。”
王修在他身边坐下来,抱着膝仰望天空。鲁王府衰败归衰败,足够大。当年那一代鲁王很有意思,房子修得全都矮,房檐也不翘,一座座房子像是四肢缩在肚皮下取暖的大猫,温柔无害。这倒是有好处,坐在门槛上往上看,能最大限度看到天。
天很大。
大概这是宿命中的一点联系——也不知大晏几代鲁王是不是都这样喜欢蹲坐在正堂门口看天。就像李奉恕现在这样,太高大所以蹲着的时候更像团着。
王修伸手摸摸李奉恕的背,给他顺毛。
“我这两天看书。看到二圣北狩。金军攻破东京的那天是个什么景象?”
王修沉默一下。“瓮中人语,‘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二十七日,虏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人。新宋门到曹门火。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黻、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
李奉恕道:“你有没有数过,《瓮中人语》里一共几个‘虏’字?”
王修愣了愣。
李奉恕轻声道:“四十五个。四十五个‘虏’。”
从政和元年辛卯冬,辽李良嗣来归,到最后,靖康二年四月初一日,虏胁靖康帝北去。十六年。
物华天宝的王朝,雨打风吹去了。
“跑吧,听话。”李奉恕道:“快走。”
王修静静地看着他,忽而笑了:“我不跑。”他语气轻快道:“你是摄政王。殿下,你是摄政王。你不能就看着大晏完了。大晏完了,就会死很多人。”
李奉恕没有说话。
李奉恕甚至恶意地想,鞑靼瓦拉女真哪个破京或者一起破京,他们能从何首辅刘次辅家里‘虏’出什么。
“你倒真是不怕死。”
王修剥了一根葱:“不过一死。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哪样都比死糟糕,殿下。”
李奉恕道:“你知不知道李斯什么下场。”
王修大笑起来。他有一枚不甚整齐的虎牙:“总要试一试。”
“试一试。”
李奉恕木然地坐着。这个木台泥塑的形象救过他的命,
周烈被摄政王抓起来了。罪名是惊驾,有辱圣听。惊驾实在是个可大可小的罪名,重者夷九族,轻者……住王府。
周烈被李奉恕弄鲁王府来了。
鲁王府本身也不怎样奢华。大承奉领着仆从打扫了一个房间,让周烈搬进去,关上门。完毕。
李奉恕袖着手站在不远处看大承奉忙进忙出。他把周烈弄来也没啥阻力。说实话摄政王和肥r_ou_皇帝对文官们影响也不大。权力这个东西,还真不是御案上的玉玺决定的。李奉恕捻了捻手指。空得很,得拿点什么。
王修帮了李奉恕一个大忙。锦衣卫是皇权的象征,一直是文官们脖子上悬着的大铡刀。文官恨他们恨不能食r_ou_寝皮。成帝的死亡标志着文官集团在和皇权的拉锯战中获得了巨大胜利——那么作为皇权的狗,锦衣卫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裁撤,调换岗位,暗杀,现在锦衣卫只剩一个光杆的指挥使。各种人事调动变换,在吏部甚至找不到正式的文录。成帝死时候非常混乱,摄政王目前也没有足够的心腹去暗访当年的锦衣卫们去了哪里。
可是,王修硬是从积了灰的成帝起居注当中扒拉出来几个人。李奉恕非常怀疑这么做的可靠性。王修呵呵一笑:“起居注是最可信的。”
关于这几个人,王修跑到吏部软磨硬泡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当年在锦衣卫职位并不高。可是有一段时间被成帝传召得非常密集。皇帝也需要有人去帮他做点脏活。
也许不能证明这几个人对皇帝完全忠诚,但起码成帝那个疑神疑鬼的神经病用得很放心。
摄政王无人可用。也许这几个人值得他赌一次。
连庆。谭平。万之贞。冼至静。薛云雷。
活着的还剩五个。
摄政王看着这五个人的名字,微微一叹。
那五个锦衣卫到底替皇帝干了什么脏活当然起居注里没有。那段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除了成帝的舅子死了。
一个是急症一个是意外坠楼。
成帝这俩舅子是他原来皇后的一兄一弟。怎么说呢,就算是被成帝除掉的,死的也不是特别冤吧。太祖当年构想得挺好,皇家只和平民良家结亲,避免外戚干政。皇子娶妻少女们全国甄选,长得漂亮品行端庄都只是基本条件,能脱颖而出的跟中女状元似的。只是太祖没想到过平民之家一夕之间成为天潢贵胄会怎么样。
纨绔是指细绢做的裤子,这俩舅子就是穿着细绢裤子的流氓。
成帝厌恶原配皇后他俩功劳不小。都想得简单,觉得自己姐妹是皇帝老婆,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那万一她不再是皇帝老婆了呢。
这次刺杀可能是这五个锦衣卫执行过的最无聊的任务。两个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的胖子,某天晚上,稀里糊涂归了西。
这也成了他们为成帝执行的最后任务。
成帝这个人多疑,非常多疑。他千挑万选的五个锦衣卫,除了术业有专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实。他们没有关系没有钱打点,更没有漂亮姐妹送给上峰享用,所以被压得很低。当年太祖成立锦衣卫时他们或许是忠诚的。多年下来错综的裙带子捆出了个大网,谁都跑不掉,指挥使当然也是。这五个人无凭无根,忽然得了皇帝的青眼,皇帝成了他们最大的关系。高官是不会有的,成帝需要他们不起眼的伪装。厚禄却有,金子,银子,珠宝。完成的漂亮另有奖赏。
当这五个人站在摄政王面前的时候,摄政王居高临下,看着他们。
连庆面目平庸。非常平庸,没有特点,过目即忘。擅长追踪。
谭平白白净净,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或者大夫。他也确实会看病,但更会毒死人。
万之贞孔武有力,气力一般人及不上,趁手的兵器是铁锤,砸人的时候一锤一个,最是干脆。
冼至静年纪看上去只有十五六,一团孩子气,眼睛大大的,看人的时候一闪一闪。据说非常聪明,记忆力卓绝。
薛云雷很瘦弱,风吹就倒的样子。常年带着薄皮手套。擅做机关陷阱。
咋凑的五个人。
这五个人面对摄政王,倒也不慌。脏活干多了心里基础好。摄政王站起来,背着手,踱了两步。
“今天起,一切照旧。”
摄政王知道了。
他不是来跟他们商量的。
五个人呼啦跪下了:“吾等愿为摄政王殿下忠心效死,在所不辞!”
摄政王忽然笑了。
笑声被压得很低,像是暴风雨来临前遥远天边云层里滚动的雷,夹着一闪一闪令人心寒的无声的霹雳——
“不需要你们的‘忠心’,也不需要你们‘死’。我要的是你们的本事,和……脑子。”
五人大气不敢出,这世道,忠心是最没用的。
“做好锦衣卫该做的事,做好聪明人该做的事。”摄政王的表情似乎很和蔼:“嗯?”
五个人冷汗都下来了。
第二天上朝,摄政数月的摄政王终于点了他的第一把火——
提高俸禄。
准备拼死反对并搬出祖宗法制的中老年们忽然愣了。朝堂上一片死寂。皇帝歪着头看摄政王。摄政王那个方位似乎不是很好,早朝的时候整个人都坐在影子里,看不清表情。朝臣本来是要杀杀摄政王的威风的,他的第一条政令势必不能让它走出皇宫,和皇权拉锯这么多年的文官们实在太有把握把摄政王的小火苗掐死在摇篮里。
然而,摄政王,他说,提高俸禄。
摄政王站起来,本来丹墀就高,他更高,影子里的庞然大物突然一动,在场有人的筋跟着跳。
“列位臣工,为国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孤是看在眼里的。我大晏的晏就是来自河清海晏这个词。如今先帝刚去,诸位安稳社稷不辞辛劳,为了‘河清海晏’尽忠职守不辞劳苦,我李家列祖列宗在天有灵,定会知晓。当年太祖创立大晏基业时刚刚驱除胡虏山河端的是零落凋敝百废待兴,还有个典故,京中库存官银不过几千两,满朝文武俸禄从不缺一丝。孤夜读当年太祖史录,忽然觉得惭愧。当年境况艰难太祖尚且体恤下情,现今大晏又是盛世景象,臣工们俸禄却从未变动,便是一品大员一个月二十两俸禄在京中怕也刚够嚼用。如此,岂不是拂了太祖一番慈爱之心!”
所有人,面面相觑。
太祖他老人家,和“慈爱”这俩字,半点关系都没有。
他恨官员。恨不得榨死他们。李奉恕让他们忽然想起自己刚进官场时前辈们的传说:太祖时,官员点卯出门,要带着鹤顶红。
起码能落个痛快。
摄政王从y影里走出来,太阳光线斜打在他的脸上,一半黑,一半亮。
他像太祖。
真的像。
王修作为皇帝文书虽然官职只有芝麻粒大,可是他能上朝。这是以防万一,皇帝兴起要拟制,没个拿笔的多扫兴,总不能皇帝自己写。王修在中书省翻皇帝起居注时翻到过太祖的画像。浓眉大眼的黑胖子,头发花白,眼神如鹰。
王修在大柱子后头看见李奉恕的侧脸,忽然想起故纸堆里的太祖,如果李奉恕老了,发胖,或许更像。
见过太祖的人,再看看李奉恕。
会是什么样?
摄政王被阳光照得微微眯眼。他看着那些人,背在身后的手,捻了捻手指。
第7章
周烈在练刀。
扫、劈、拨、削、掠、奈、斩、突,他手中的刀已经消失了,成为天地间横扫山川的风,呼啸飞驰,狂暴凶狠。刀锋金属的刃切割空气,渺茫的震动一下,一下,四面八方汇来,成为带着血气的清吟,仿佛生死判划下的那一笔——
“戚家刀。”
摄政王背着手,站在跨院外,背着手看他。
周烈并没有收刀的意思,挽了个刀花,忽然冲着李奉恕去了。
的确是戚家刀,未尝败绩的戚家军的刀,大晏的铜墙铁壁,武毅公的刀。
李奉恕看那狭窄的刀在空中挥了一圈,直直劈下来。他向后一仰,随手拿起锄地的铁锄一挡——乱放东西也有乱放东西的好处,他为了种葱农具家伙事儿配得齐全,府里的仆人连大承奉都不敢乱动他的宝贝——戚家刀砍在锄头上铮鸣一下,周烈几乎被刀上传来的后座力向后一推。
摄政王拉开仆步,身子压低向后,这是长枪准备攻击厮杀的起始姿势。李奉恕一转锄头,木柄的铁锄忽然像乘风的游龙直直刺过来。
刀是百兵之胆,大开大合平拼的就是悍不畏死。枪是百兵之祖,最原始的士兵的武器,只是为了厮杀而生。
李奉恕会的招式并不多。总共几招,他每天每天偷着练习,基本功无人能敌。而且他有一个秘密,一个平淡的秘密:
他几乎像是话本小说里的传奇,力大无穷,永不疲怠。
李奉恕记事起就发现,自己周围的东西都无比脆弱。茶杯,木椅,还有人。他的亲娘一直在训练他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并且告诉他,不要轻易表现出来。没有人知道他的力量到底是哪里来的。或许是太祖。那个戎马一生,到死都拔山扛鼎的遥远的老头子,还有这个老头子篡位的四儿子,太宗,生于战场,马革裹尸。
太祖太宗的力量被人描述过,永远ji,ng力过人永远不知疲倦,“力举千钧”。
这个词有可能会被理解为写书的人拍的一记马屁。
但万一,这四个字,是事实呢。
周烈很快被李奉恕的力量震惊了。军中鲜有能和他对招拆招走上四十回的,因为他力太大。但现在,他握了握被刀上的后座力震麻的手,经验告诉他不能再撑下去,再下去拇指和腕骨有可能骨裂。
李奉恕站立,收了锄头,扔在地上:“很久没打得这么痛快了。你是我见过的最耐揍的了。”
周烈道:“……谢谢。”
王修靠着月亮门笑道:“打得ji,ng彩,就是钢刀砍铁锄,声音太牙酸。”
李奉恕吓了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
王修指指跨院外,可怜鲁王府的仆人惊恐地挤在一起,像一群受惊的无辜的ji,瞪着眼睛看李奉恕。
“你俩万一谁死了,我帮剩下那个一起毁尸灭迹。”
李奉恕活动活动手腕。他的手腕子也麻。他现在更稀罕周烈一点,很久没能这么放心大胆不怕弄死人地打一场了。
周烈心疼自己的刀,对着光检查。戚家刀细但不薄,刀锋锐而不脆,是真正杀人的上品,一支军队上万士兵用反复杀人的经验千锤百炼出来的煞刀。
“武毅公的刀,不错。”王修一挑眉。
周烈叹道:“是啊,武毅公的刀。”
王修知道周烈耿直,倒是没想到他会敬佩武毅公。世间流传武将大多数是周烈这款,杀伐决断不容沙子,忠心耿耿,不会说话,一副心肠直上直下,清正而贫穷,简直成了必须的样板。武毅公是个另类,他的军队一生从无败绩,他曾是大晏的铜墙铁壁。可是他很世故,也颇圆滑。阉党文官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夹在中间左右逢源。武毅公很接地气,该拿的钱也拿,该收的美人也收,和大家打成一片。所以他的军队从来不欠饷,他的军队装备世上无出其右,他的军队是整个大晏帝国最ji,ng诚的剑和盾。
“我只恨……没有武毅公的本事。”周烈笑起来。
武毅公打了一辈子倭寇,其实是打了一辈子倭寇的支持者。语言不通隔海相望的强盗为什么会杀之不尽,为什么越杀越多,为什么越来越猖獗,最后竟然可以抵抗正规军队。大晏的朝堂里到底有没有人拿过倭寇海盗的好处。拿了多少。谁是这些强盗利益链条的庇护伞,到底是谁。
当年武毅公也许是知道的。
说不定,武毅公为了军饷军备,还要巴结那个人呢。
大晏啊。
李奉恕道:“你蠢不蠢。”
周烈道:“有点。”
王修道:“你们饿没。”
第二天仆人们战战兢兢去叫李奉恕起床上朝。李奉恕早上起太早头痛,因此起床时脾气不太好。昨天李奉恕好好表演了一把什么叫力拔山兮气盖世,仆人们更怕他了。
李奉恕捏着鼻梁皱着眉,他头疼。几个女人伺候他洗漱换衣,大承奉在一边低声道:“富太监的人昨天晚上来了……”
李奉恕站着,闭着眼,沉声道:“要是太后闹幺蛾子,不用回了。皇帝没死,也不用回了。”
大承奉闭上嘴,没话了。
王修起得早,满院子溜达。周烈起得更早,光着脊梁拿着把枪在耍。没有女眷就这点好处。
李奉恕早上没怎么吃饭,皱着眉往太阳x,ue上抹薄荷油。王修啃煮玉米,腮帮子一鼓一鼓跟只老鼠似的。
文官最近为了加薪的事儿内讧了。李奉恕画了个大饼,然后让户部核准库银及近十年税收。然后,显而易见,诸位撕上了。
李奉恕闭着眼睛捏鼻梁,冷笑一声:“知道去年江浙盐税收了多少么。”
王修老神在在啃玉米,周烈傻乎乎接话:“不知道啊?”
李奉恕比了两根手指。周烈老实:“两万两?”
李奉恕道:“二十两。”
周烈愣了,王修咯吱咯吱嚼玉米。
半晌无话,王修拿了只新玉米,忽然道:“我以为,俸禄再翻几倍,也赶不上诸位大臣小臣贪的。你这加俸的手段既明目张胆又简单粗暴,他们也不会上钩的。”
李奉恕没吭声,心里接了一句,你可真看得起他们。
他们当然知道。起码何首辅和刘次辅肯定知道。摄政王抓着把鱼食把一池塘的鱼都翻了起来,所有鱼都心知肚明摄政王要干嘛,所有鱼都耐不住要去吃鱼食。
没人会真的说出来,否则什么意思,给大家加薪不好么。
大家都是人ji,ng啊,这话要说也是别人说,才不会自己说。
大承奉弯着腰跑进来,低声说了句。李奉恕一皱眉,鼻子里似笑非笑呼了一口气。
李奉恕没打算出家,所以他还是有欲`望的。他喜欢一种石头,绿的晶莹,产自交趾。这东西比一般玉要硬,不大好加工,所以成品的翡翠稀少。何首辅的了块上好的翡翠料,又在交趾找了翡翠师傅,一齐送到摄政王这里来了。
王修比了个拇指:真不愧是首辅,送礼的学问都研究透了。
一般上位者最忌讳臣下妄自揣测自己的心里,又忌讳臣下不揣测。何首辅揣测到了李奉恕喜欢翡翠,又不妄自揣测李奉恕爱挂件还是摆件。翡翠石好寻,够格的翡翠师傅中原王朝可没有。送个翡翠师傅,可比翡翠石厉害多了。
李奉恕漠然站起,走进院子里抽了根葱扔大承奉怀里:就雕这个!
今儿风有点大,大承奉抱着根葱风中凌乱。
王修嗤笑。摄政王为啥喜欢翡翠,因为葱心绿呗。
皇帝下了朝要听讲课,按理说摄政王要陪着。可惜但凡李奉恕在书房,帝师肯定要讲什么是正朔什么是大晏的正朔。李奉恕担心自己一直陪下去皇帝以后只会写“正朔”俩字儿了。再说帝师花白胡子一把年纪,慷慨激昂过了头一口气嘎巴背过去就上不来。
所以他心安理得下了朝就回府睡午觉。
今天下了朝他刚想走,龙椅上的皇帝奶声奶气叫了声:“李爱卿!”
李奉恕反应了半天合着这“爱卿”是自己。
他转过身去看皇帝,似笑非笑道:“陛下,你还是叫臣叔叔吧。”
皇帝瓮声瓮气哦一声。
李奉恕等下文,等了半天没有。皇帝坐在龙椅上越来越郁闷,李奉恕看一边的富太监,富太监低眉顺眼不抬头。
皇帝伸出两手,撅着嘴。
李奉恕没对付过小屁孩,他需要富太监给他翻译。富太监做了个抱的动作。
李奉恕恍然大悟,几步上前一把把皇帝陛下捞进怀里。皇帝哼了一声。然后把脸贴着李奉恕的脖子在他怀里趴趴好。
小孩子骨头都软,也没什么分量。软绵绵一团。
李奉恕很吃惊。皇帝给他娘教的,天天给李奉恕摆脸色,今天怎么转性了。去书房的路上皇帝在他怀里打起小呼噜。
富太监低声道:“禀摄政王,陛下这几天一直做噩梦,没怎么合眼。”
李奉恕看富太监一眼。富太监道:“陛下说了,摄政王在就不做梦。”
李奉恕道:“既然如此,直接去寝宫吧。不坐肩舆,我们走着去。”
太和殿到乾清宫着实挺远,摄政王在前面抱着皇帝健步如飞,后面跟着一溜仆人小跑。小孩子都挺喜欢被人抱着,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在摄政王怀里摇摇晃晃睡得正舒服。他梦见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驮着他走,周围魑魅魍魉看见大老虎就跑,不敢再欺负他。
他抱着大老虎的脖子心里想,要是大老虎一直驮着他,保护他,就好啦。
第8章
王修半夜起来撒尿,无意间抬头一看,书房灯还点着。他系好裤带过去一看,李奉恕凑在灯下翻着一堆卷宗。李奉恕虽然本来就不爱说话,但很少能看见他如此严肃的样子。他的侧面被灯火锐化,额头到鼻梁到嘴那条线非常犀利。
王修推门进去。他有点好奇,今天晚上那五个许久不见的锦衣卫悄么声地来过一回,送了一堆东西。李奉恕一直在翻,晚饭都没吃。
“你在看什么?”
李奉恕也没抬头:“你倒是从不避讳。”
王修一挥手:“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咱俩谁跟谁。”
李奉恕向后一靠,把手上的案卷往桌上一扔:“我看看,大晏到底烂到哪一步了。”
王修沉默一下:“还有救?”
李奉恕笑了一下。
“没了。”
当年太祖设立九边,九边大多土地贫瘠,就算把这些人榨出血来,收成也就那些。为了应急打仗,于是太祖和晋商达成了一个协议,叫开中法。这些晋商往大同太原宁夏和延绥等地运送粮食,可以换来合法贩卖官盐的权利。晋商十分迅速地垄断了河东两淮的盐引,在江南如同盘踞。
当初这些晋商和太祖的协议是每年五百万石粮食,盐引却没规定具体的数量。大晏的土地一直在扩张,边界战线越拉越长,粮食却越来越跟不上。晋商的军粮簿现在俗称“黑帐子”,这里面黑的深不见底。每年告诉朝廷运到九边的是一个数,实际上是另一个数。这里面能吃的,更少了。
神宗朝时有改善,但是没有作用。现在的局面是,军粮供不上,朝廷每斤盐抽的税不到两文。
“这帮山西商人不但控制着军粮,还控制着所有富庶地区的盐政。假如哪天有个异族告诉他们,卖了大晏,他们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润,他们会如何?”
王修回答得毫不犹豫:“卖掉大晏。”
这也只是诸多弊病之中的一个罢了。
“你知不知道太后最近在忙啥。”李奉恕笑道。
“嗯?她不是一直挺忙的?”
“她知道我头疼盐税呢,最近忽然很亲山西籍的官员夫人,放风说有意要个山西籍的儿媳妇……”
王修用上嘴唇夹着一枝笔:“我会留意留意。”
李奉恕笑了:“皇帝刚三岁,屁大点个玩意儿都要卷进政治婚姻里了。”
屁大的皇帝正在挨他娘的骂。
太后深恨皇帝不出息。要他亲摄政王了吗?摄政王安的什么心谁不知道,她始终咽不下那口皇家的骄傲之气梗在喉咙里。摄政王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就跟割她的脸似的,她维护着皇家的体面,皇帝可好,跑去跟摄政王赔的什么笑脸!枉费她苦心孤诣为他筹谋。
“你是大晏的九五之尊,你跑去和摄政王卖好么?你卖好摄政王收么?人家瞧得上你么?你不要先皇的脸面,娘可要!”太后红着眼圈揉着帕子,她实在太需要一个依靠。成帝死了,她忽然发现自己在后宫斗来斗去都是小打小闹。摄政王早朝时问过一句盐政,她马上命人找来看,发现去年一年盐税二十两。那么大的大晏,一年的税银赶不上她一个月的份例。可能吗?可是她看不懂。
也有其他的办法。
姻亲。
太后看着r_ou_团一样的皇帝,用纤纤玉指戳他的额头:“娘这都是为你好!”
皇帝平时都是垂着脸听太后骂。这次忽然伸手捉住了太后的手指。他手太小,团成一团跟个小笼包似的,压根没劲。但是太后还是惊讶了。他抬起脸,奶声奶气冒了一句:“朕是皇帝。”
太后瞪着他。他慢条斯理道:“朕是九五之尊。”
太后抽出手指,气道:“我教你这些,是让你在我身上使的么?”
皇帝忽然对着太后笑了。那表情似笑非笑,眼神像是把人的心肝脾肺都看得一清二楚——摄政王!
太后倒退两步,忽然一身冷汗,皇帝太像摄政王了,对,摄政王和先帝是兄弟,皇帝和摄政王是叔侄。到处都是摄政王!
太后气得发抖,眼睛含泪道:“好好好,就我是外姓人,你们一家姓李的!”她一甩帕子,走人了。
她倒是想效法神宗的亲娘李太后,还能哭太庙废神宗,让神宗的弟弟继位。她可没有第二个儿子了!太后越想越委屈,先帝走得真是太早了。
太后怒气冲冲离开乾清宫,富太监低眉顺眼站在皇帝身后一声不吭。皇帝活动了一下小脚,忽然问道:“大伴,九五之尊是什么意思?”
富太监道:“陛下,世上天下没有比您大的了。”
皇帝问道:“比摄政王呢?”
富太监道:“当然是您大。”
皇帝道:“比太后呢?”
富太监犹豫一下。“太后是您的亲娘,陛下。”
皇帝笑道:“太后是想去哭太庙,她想当李太后,可惜外面少个张太傅,她又看不起摄政王。最重要的是……我缺个弟弟。”
富太监没有讲话。皇帝缩在高大的宝座中,怀里抱着大枕头。他本身穿得多,像是宝座里摆了两个软胖胖的枕头。太后和摄政王关系紧张,就紧张呗。那多好。
摄政王不知道有人在咒自己祖宗,也就是太祖。他用手指摩挲着下巴,忽然道:“秋狝。得秋狝。秋以狝治兵,再不狝一次,估计来不及了。”
王修道:“肯定不行,他们肯定得跟你哭土木堡。”
摄政王道:“哭吧。皇帝们是要顾及面子文官哭一哭脸上就挂不住。我怕什么,摄政王,我还有名声这东西么?”
周烈抱着剑,目光闪闪地看着李奉恕。
摄政王说要秋狝,就有了秋狝。
他懒得扯皮。文官可以不去,他并没有什么强硬的表示。军官都必须去,好歹周烈还是有点号召力的。
秋狝那天够格随行的文官一个没少。
大晏没啥皇家猎场,太祖太宗时期逮哪儿算哪儿,猎物一般是瓦剌和鞑靼。往后的皇帝就不行了,要么身体不好要么不爱出门。英宗之后更没有皇帝敢说打猎的事,大部分时间都得在皇宫里老老实实的,要不然御史言官能骂死皇帝。
李奉恕发现当摄政王的好了。虽然这是个要么被人用过就丢要么弑君篡位的尴尬境地,同时也属于两不管。大晏从来没有出现过摄政王,文官们很缺乏对付摄政王的方法。当年世宗闹过大议礼之后,朝廷对皇族旁支失去了所有信心。成帝去世时太子太小,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成年。但是又不能迎一个皇族适龄的,李奉恕实属朝廷中各方势力拉锯妥协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
秋狝那天,摄政王打出黄纛龙旗,皇家的卤部仪仗的红甲赫赫然烧穿了京城。北京实在太久没有出现如此阵仗,所有人都涌出来看热闹,京城的戍卫全部上街拦人维持秩序。
老百姓,真的很好奇摄政王什么样。
他们看到一个一身黑甲骑着黑马的男人。
他一出现,所有的声音都不见了。
他像是自黑夜里诞生的梦魇,缭绕着四伏的杀机。久远年代里噩梦中的血腥味,淡淡地,似有似无地,飘了出来。
他就是摄政王。
李奉恕最后才得知自己并没有合身的甲胄。宫中连他的衣服尺寸都未必有。原先他并不是很在意,如果没有甲胄就穿着曳撒。司礼监富太监忽然来了,不卑不亢,圆圆的脸微微笑道:“殿下,其实还有一套,估么着合您的身,就看您敢不敢穿了。”
李奉恕道:“拿来吧。”
富太监身后跟着好几个小太监抬几只大箱子,金丝楠木的箱子。李奉恕一挑眉,这贵重的,通常用来做棺材的木料。富太监亲自上前一一打开。很久没开过的样子,一开盖暴起一层土。几个人轻手轻脚将铁盔鱼鳞甲护手铁靴一一取出,慢慢挂在木架上。直至腰带雁翎刀都配好,远远看上去竟是站了个一身黑甲的高大男人。
李奉恕绕着黑甲转。这身铠甲从头黑到脚,甚至有纯黑的面甲,连铁盔上的凤翅都是黑金,天鹅翎大概就是真的黑天鹅的翎羽。他轻轻一嗅——这铠甲有年头了。非常久远,尽管保养得很好,它的确不是当世之物。血腥味轻轻萦绕着,那种长年累月的厮杀征伐积累下来令人陶醉的味道。
可黑甲实在是太罕见,李奉恕印象中似乎没有名将是穿黑甲的。
富太监带着略略原谅的微笑:“有一个人是着黑甲的,殿下。”
“就是太宗皇帝。”
大晏太宗皇帝也是一个传奇。在战争中出生,在战争中死亡。一生最后一次战役大获全胜,然后他死在马背上。黑甲本来是要殉葬的,太宗临死改了主意。一直被藏在宫里,不见天日。
太宗也许在临死前看到了三百年后子孙灭顶之灾,忠诚的黑甲应该等着他,等他复活,再行征战人间。
李奉恕伸手摩挲着铁甲。触手滞涩,似乎是擦不干净的血。
“这上面有数不尽的太宗皇帝刀下鬼的血,也有太宗皇帝自己的血。太宗皇帝穿着它驾崩,所以下仆才问殿下,您,敢穿吗?”
李奉恕大笑,他看着黑甲,仿佛看到了三百年前那个男人:“祖宗的铠甲,我穿着,正当其份。”
京城百姓看着摄政王一行离开,猎猎的龙旗铺天盖地。反正在他们眼里,李奉恕是飞扬跋扈的。
为了不委屈,李奉恕就真跋扈了。
人群里有个少年,被兵丁推着挤在街边。他背着大药箱,点着脚尖往人群外看。摄政王黑甲长枪,疾驰而过,少年心神激荡,觉得这才叫男人,踔厉风发,气势如虎。他对自己的身条一直很遗憾,摄政王突然填补了他的遗憾,成为他的梦想。兴奋的不止他一人,围观的人群都振奋起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但这个男人莫名其妙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瘦瘦的少年兴奋至极,背着大药箱兔子一样往家跑,大药箱哗啦哗啦响。
猎场在京郊,也不远。吩咐各位尽兴摄政王就没再出现。周烈也不在随行队伍里。有些人动了心思 但转念一想,几位阁老坐镇,李奉恕也兴不起风浪。
李奉恕在营帐里想京营的事,想着想着有点犯迷糊。他朦胧间觉得右手凉,胳膊上缠着东西。他眯着眼往胳膊上看去,忽然给激了一身汗。
一条蛇!
那蛇一路爬他帽缨上盘着,似乎还冲他笑了一下:老友,很久不见。
李奉恕猛地睁开眼,铁盔还在膝上,没什么蛇。手上还残留着蛇类爬过的涩感。他捻捻手指。
太祖早年曾经梦蛇缠帽缨,蛇化龙直冲霄汉,权掌天下。
第9章
中华传统上,文人都不是羸弱的形象。有据可查的春秋时期起,大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为了拉信徒互相打架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儒家祖师爷孔老先生当年上任七天亲自干掉和自己利益冲突的少正卯。李奉恕当鲁王这些年的经验,孔老先生的老乡们貌似也并不以羸弱为主。唐朝著名诗仙还吹自己十步杀一人呢。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起读书人,就等于穷措大,就等于酸腐儒,就等于手无缚ji之力。
朝廷很久没筹备秋狝,一时之间比较慌乱。道理上来说皇帝秋狝实际上是一次大拉练,冬狩就属于阅兵。只是,大晏的兵太久没有被检阅过了。
被拉出来和摄政王打营狩猎的还是比较能看的。李奉恕并没有看到一群年轻小伙子的朝气,他甚至找不到太祖太宗时那些军人骁悍的影子。
那些士兵木直直地看着摄政王。
北京远郊秋天一地的衰败,皇都的便宜一点也没沾到。李奉恕牵着马,靴子踩在枯枝败叶上。远天远地那么大,够不着。李奉恕仰着脸看一丝儿云都没有的天,蓝得透进血里。
然后,他听见说话声。
“正纯,没想到你箭术如此好。”
“渊锦客气,想我读书人六艺,礼、乐、s,he、御、书、数,分内罢了。”
“正纯你才客气。这次跟着摄政王出来的文臣,有几个拉得弓呢。”
那个被称为正纯的青年冷笑一下:“拉弓?你不看看多少人骑着驴?养得连马都上不去。”
渊锦似乎噎了一下:“正纯你得改改性子,这话对我说说得了,太得罪人了。”
正纯沉默一下。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或者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你觉得当世‘读书人’谁可?”
“正纯,我知你孜孜报国之心,但我问你,现在是大晏,还是……文昭公和景武公的盛唐?”
正纯愣了,李奉恕也愣了。
半晌,里面有人走出来。为首的身材颀长青年,文臣打扮,一手拎着一只雁,另一手拎着硬弓。他身后跟着个矮点娃娃脸青年,倒没拿什么。俩人一前一后从枯草围子里走出来,看见一身黑甲牵着黑马的男人。
俩下都没说话。默默相对,那俩青年大约也明白,自己说话摄政王都听见了。高个儿的放下雁和弓,远远冲摄政王长揖,端端正正。娃娃脸似乎被吓坏了,愣愣地看着高大冷峻的男人。
摄政王并没有说什么,点点头,自己牵着马走了。
渊锦看着摄政王离去的背影,忽然道:“殿下……一定很累。”
正纯没吭声。文昭公和景武公的盛唐,为何没有谢正纯的……大晏?
秋狝得十一天,第一天摄政王和文武官儿们一起先出城。王修和鲁王府仆人后跟来,到营地都晚上了。本来给王修准备了驴,王修看着驴冷笑,翻身上了边上的骏马。
他骑术是不怎么样,家里穷地连活牛都只见过几次,马更不可能。可他也突击练过几天,拼着被马颠死摔残愣是挨到了大营。
他直奔摄政王大营。一撩开帐篷,偌大的帅帐没点灯,也没侍人。李奉恕一个人趴在案上,月光映进来,正在他眼睛里。王修渴得到处找水,李奉恕忽然道:“你是读书人。”
王修惊奇:“你才知道?”
李奉恕直起腰,坐在条案后边,一身黑甲被泛着幽暗的冷光。他在夜色中看着王修,问道:
“那你知不知道,士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我大晏李家失望的?”
王修怔怔地看着李奉恕。
他知道摄政王秋狝得碰钉子。他知道大晏的皇家注定不会那么顺。他猜到李奉恕会失望,会生气,会无奈,万万没想到李奉恕会问他这个问题。
大晏帝国的摄政王问他。
你是从什么时候对大晏失望的?
文官。武官。
朝堂上吵来吵去打来打去,或者装聋作哑完全不管事。
那么多皇帝从来只是坐在高处看着这唱念做打,官员们就尽心尽力演给皇帝看,两不相欠。从什么时候,一腔报国的血,彻底冷了?
从大晏的文成公文毅公还是襄武公武宁公开始的?
他们说,太祖赐给武宁公一只蒸鹅。然后性情刚毅不屈的武宁公就死了。
民间那么说而已,充满平民百姓神奇的想象。太祖杀伐决断,太宗生杀予夺。大晏诞生起便是天赐的剑,从头到尾滴着血。
王修这天晚上突然明白了。他在朝会上看了那么多天摄政王的神情。摄政王似乎总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文官们演戏一般打打闹闹——错了,他终归和大家一样,都走眼了。那表情是,悲悯。
秋狝第三天,周烈突然来到营地。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进入了王帐。
王修也在,李奉恕修长的手指转动着一枚铜钱大小的印信。周烈逆着光站着,看不清表情。李奉恕沉默半晌,冷声道:“讲。”
周烈还是沉默。拱卫京师的京营应该是ji,ng锐中的ji,ng锐,应该是帝国最后的城墙。可是他无话可说。
军官欺压士兵,士兵不堪受辱逃跑,被捉回来砍头示众。军户也在偷着跑,军户更惨,官田被强占,私吞。军户被牢牢地捆在土地上,在家中等着饿死。如果逃跑被抓,连坐一片人。
可是,依然有人在跑。
第2节
恋耽美
第2节
摄政王微微躬身,对皇帝温柔道:
“陛下,他说,你的大晏,要完了。”
第6章
王修放衙回王府,看见摄政王蹲在正厅门口,默默地啃大葱。
王修站在他跟前,向下俯视他。
摄政王没搭理他,啃葱啃得很深情。
就在王修考虑怎么迈过摄政王的时候,李奉恕抬头看他:“你跑吧。”
王修惊奇:“啊?”
李奉恕道:“你跑吧。越往南边越好。不要回来。”
王修半天没说话。
院子里很寂静。李奉恕除了不爱笑不爱说话其实挺好打发一人,仆从们怕他怕得半死。王修一声长叹:“你早知道,大晏要完了?从什么时候?”
从什么时候呢。
李奉恕小心翼翼地嚼完一根葱。
一座恢弘的大厦即将倾塌,他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那里,等着被砸死。
“我跑了,你干嘛去?”
“不干嘛。等着。”
王修在他身边坐下来,抱着膝仰望天空。鲁王府衰败归衰败,足够大。当年那一代鲁王很有意思,房子修得全都矮,房檐也不翘,一座座房子像是四肢缩在肚皮下取暖的大猫,温柔无害。这倒是有好处,坐在门槛上往上看,能最大限度看到天。
天很大。
大概这是宿命中的一点联系——也不知大晏几代鲁王是不是都这样喜欢蹲坐在正堂门口看天。就像李奉恕现在这样,太高大所以蹲着的时候更像团着。
王修伸手摸摸李奉恕的背,给他顺毛。
“我这两天看书。看到二圣北狩。金军攻破东京的那天是个什么景象?”
王修沉默一下。“瓮中人语,‘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二十七日,虏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人。新宋门到曹门火。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黻、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
李奉恕道:“你有没有数过,《瓮中人语》里一共几个‘虏’字?”
王修愣了愣。
李奉恕轻声道:“四十五个。四十五个‘虏’。”
从政和元年辛卯冬,辽李良嗣来归,到最后,靖康二年四月初一日,虏胁靖康帝北去。十六年。
物华天宝的王朝,雨打风吹去了。
“跑吧,听话。”李奉恕道:“快走。”
王修静静地看着他,忽而笑了:“我不跑。”他语气轻快道:“你是摄政王。殿下,你是摄政王。你不能就看着大晏完了。大晏完了,就会死很多人。”
李奉恕没有说话。
李奉恕甚至恶意地想,鞑靼瓦拉女真哪个破京或者一起破京,他们能从何首辅刘次辅家里‘虏’出什么。
“你倒真是不怕死。”
王修剥了一根葱:“不过一死。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哪样都比死糟糕,殿下。”
李奉恕道:“你知不知道李斯什么下场。”
王修大笑起来。他有一枚不甚整齐的虎牙:“总要试一试。”
“试一试。”
李奉恕木然地坐着。这个木台泥塑的形象救过他的命,
周烈被摄政王抓起来了。罪名是惊驾,有辱圣听。惊驾实在是个可大可小的罪名,重者夷九族,轻者……住王府。
周烈被李奉恕弄鲁王府来了。
鲁王府本身也不怎样奢华。大承奉领着仆从打扫了一个房间,让周烈搬进去,关上门。完毕。
李奉恕袖着手站在不远处看大承奉忙进忙出。他把周烈弄来也没啥阻力。说实话摄政王和肥r_ou_皇帝对文官们影响也不大。权力这个东西,还真不是御案上的玉玺决定的。李奉恕捻了捻手指。空得很,得拿点什么。
王修帮了李奉恕一个大忙。锦衣卫是皇权的象征,一直是文官们脖子上悬着的大铡刀。文官恨他们恨不能食r_ou_寝皮。成帝的死亡标志着文官集团在和皇权的拉锯战中获得了巨大胜利——那么作为皇权的狗,锦衣卫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裁撤,调换岗位,暗杀,现在锦衣卫只剩一个光杆的指挥使。各种人事调动变换,在吏部甚至找不到正式的文录。成帝死时候非常混乱,摄政王目前也没有足够的心腹去暗访当年的锦衣卫们去了哪里。
可是,王修硬是从积了灰的成帝起居注当中扒拉出来几个人。李奉恕非常怀疑这么做的可靠性。王修呵呵一笑:“起居注是最可信的。”
关于这几个人,王修跑到吏部软磨硬泡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当年在锦衣卫职位并不高。可是有一段时间被成帝传召得非常密集。皇帝也需要有人去帮他做点脏活。
也许不能证明这几个人对皇帝完全忠诚,但起码成帝那个疑神疑鬼的神经病用得很放心。
摄政王无人可用。也许这几个人值得他赌一次。
连庆。谭平。万之贞。冼至静。薛云雷。
活着的还剩五个。
摄政王看着这五个人的名字,微微一叹。
那五个锦衣卫到底替皇帝干了什么脏活当然起居注里没有。那段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除了成帝的舅子死了。
一个是急症一个是意外坠楼。
成帝这俩舅子是他原来皇后的一兄一弟。怎么说呢,就算是被成帝除掉的,死的也不是特别冤吧。太祖当年构想得挺好,皇家只和平民良家结亲,避免外戚干政。皇子娶妻少女们全国甄选,长得漂亮品行端庄都只是基本条件,能脱颖而出的跟中女状元似的。只是太祖没想到过平民之家一夕之间成为天潢贵胄会怎么样。
纨绔是指细绢做的裤子,这俩舅子就是穿着细绢裤子的流氓。
成帝厌恶原配皇后他俩功劳不小。都想得简单,觉得自己姐妹是皇帝老婆,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那万一她不再是皇帝老婆了呢。
这次刺杀可能是这五个锦衣卫执行过的最无聊的任务。两个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的胖子,某天晚上,稀里糊涂归了西。
这也成了他们为成帝执行的最后任务。
成帝这个人多疑,非常多疑。他千挑万选的五个锦衣卫,除了术业有专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实。他们没有关系没有钱打点,更没有漂亮姐妹送给上峰享用,所以被压得很低。当年太祖成立锦衣卫时他们或许是忠诚的。多年下来错综的裙带子捆出了个大网,谁都跑不掉,指挥使当然也是。这五个人无凭无根,忽然得了皇帝的青眼,皇帝成了他们最大的关系。高官是不会有的,成帝需要他们不起眼的伪装。厚禄却有,金子,银子,珠宝。完成的漂亮另有奖赏。
当这五个人站在摄政王面前的时候,摄政王居高临下,看着他们。
连庆面目平庸。非常平庸,没有特点,过目即忘。擅长追踪。
谭平白白净净,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或者大夫。他也确实会看病,但更会毒死人。
万之贞孔武有力,气力一般人及不上,趁手的兵器是铁锤,砸人的时候一锤一个,最是干脆。
冼至静年纪看上去只有十五六,一团孩子气,眼睛大大的,看人的时候一闪一闪。据说非常聪明,记忆力卓绝。
薛云雷很瘦弱,风吹就倒的样子。常年带着薄皮手套。擅做机关陷阱。
咋凑的五个人。
这五个人面对摄政王,倒也不慌。脏活干多了心里基础好。摄政王站起来,背着手,踱了两步。
“今天起,一切照旧。”
摄政王知道了。
他不是来跟他们商量的。
五个人呼啦跪下了:“吾等愿为摄政王殿下忠心效死,在所不辞!”
摄政王忽然笑了。
笑声被压得很低,像是暴风雨来临前遥远天边云层里滚动的雷,夹着一闪一闪令人心寒的无声的霹雳——
“不需要你们的‘忠心’,也不需要你们‘死’。我要的是你们的本事,和……脑子。”
五人大气不敢出,这世道,忠心是最没用的。
“做好锦衣卫该做的事,做好聪明人该做的事。”摄政王的表情似乎很和蔼:“嗯?”
五个人冷汗都下来了。
第二天上朝,摄政数月的摄政王终于点了他的第一把火——
提高俸禄。
准备拼死反对并搬出祖宗法制的中老年们忽然愣了。朝堂上一片死寂。皇帝歪着头看摄政王。摄政王那个方位似乎不是很好,早朝的时候整个人都坐在影子里,看不清表情。朝臣本来是要杀杀摄政王的威风的,他的第一条政令势必不能让它走出皇宫,和皇权拉锯这么多年的文官们实在太有把握把摄政王的小火苗掐死在摇篮里。
然而,摄政王,他说,提高俸禄。
摄政王站起来,本来丹墀就高,他更高,影子里的庞然大物突然一动,在场有人的筋跟着跳。
“列位臣工,为国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孤是看在眼里的。我大晏的晏就是来自河清海晏这个词。如今先帝刚去,诸位安稳社稷不辞辛劳,为了‘河清海晏’尽忠职守不辞劳苦,我李家列祖列宗在天有灵,定会知晓。当年太祖创立大晏基业时刚刚驱除胡虏山河端的是零落凋敝百废待兴,还有个典故,京中库存官银不过几千两,满朝文武俸禄从不缺一丝。孤夜读当年太祖史录,忽然觉得惭愧。当年境况艰难太祖尚且体恤下情,现今大晏又是盛世景象,臣工们俸禄却从未变动,便是一品大员一个月二十两俸禄在京中怕也刚够嚼用。如此,岂不是拂了太祖一番慈爱之心!”
所有人,面面相觑。
太祖他老人家,和“慈爱”这俩字,半点关系都没有。
他恨官员。恨不得榨死他们。李奉恕让他们忽然想起自己刚进官场时前辈们的传说:太祖时,官员点卯出门,要带着鹤顶红。
起码能落个痛快。
摄政王从y影里走出来,太阳光线斜打在他的脸上,一半黑,一半亮。
他像太祖。
真的像。
王修作为皇帝文书虽然官职只有芝麻粒大,可是他能上朝。这是以防万一,皇帝兴起要拟制,没个拿笔的多扫兴,总不能皇帝自己写。王修在中书省翻皇帝起居注时翻到过太祖的画像。浓眉大眼的黑胖子,头发花白,眼神如鹰。
王修在大柱子后头看见李奉恕的侧脸,忽然想起故纸堆里的太祖,如果李奉恕老了,发胖,或许更像。
见过太祖的人,再看看李奉恕。
会是什么样?
摄政王被阳光照得微微眯眼。他看着那些人,背在身后的手,捻了捻手指。
第7章
周烈在练刀。
扫、劈、拨、削、掠、奈、斩、突,他手中的刀已经消失了,成为天地间横扫山川的风,呼啸飞驰,狂暴凶狠。刀锋金属的刃切割空气,渺茫的震动一下,一下,四面八方汇来,成为带着血气的清吟,仿佛生死判划下的那一笔——
“戚家刀。”
摄政王背着手,站在跨院外,背着手看他。
周烈并没有收刀的意思,挽了个刀花,忽然冲着李奉恕去了。
的确是戚家刀,未尝败绩的戚家军的刀,大晏的铜墙铁壁,武毅公的刀。
李奉恕看那狭窄的刀在空中挥了一圈,直直劈下来。他向后一仰,随手拿起锄地的铁锄一挡——乱放东西也有乱放东西的好处,他为了种葱农具家伙事儿配得齐全,府里的仆人连大承奉都不敢乱动他的宝贝——戚家刀砍在锄头上铮鸣一下,周烈几乎被刀上传来的后座力向后一推。
摄政王拉开仆步,身子压低向后,这是长枪准备攻击厮杀的起始姿势。李奉恕一转锄头,木柄的铁锄忽然像乘风的游龙直直刺过来。
刀是百兵之胆,大开大合平拼的就是悍不畏死。枪是百兵之祖,最原始的士兵的武器,只是为了厮杀而生。
李奉恕会的招式并不多。总共几招,他每天每天偷着练习,基本功无人能敌。而且他有一个秘密,一个平淡的秘密:
他几乎像是话本小说里的传奇,力大无穷,永不疲怠。
李奉恕记事起就发现,自己周围的东西都无比脆弱。茶杯,木椅,还有人。他的亲娘一直在训练他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并且告诉他,不要轻易表现出来。没有人知道他的力量到底是哪里来的。或许是太祖。那个戎马一生,到死都拔山扛鼎的遥远的老头子,还有这个老头子篡位的四儿子,太宗,生于战场,马革裹尸。
太祖太宗的力量被人描述过,永远ji,ng力过人永远不知疲倦,“力举千钧”。
这个词有可能会被理解为写书的人拍的一记马屁。
但万一,这四个字,是事实呢。
周烈很快被李奉恕的力量震惊了。军中鲜有能和他对招拆招走上四十回的,因为他力太大。但现在,他握了握被刀上的后座力震麻的手,经验告诉他不能再撑下去,再下去拇指和腕骨有可能骨裂。
李奉恕站立,收了锄头,扔在地上:“很久没打得这么痛快了。你是我见过的最耐揍的了。”
周烈道:“……谢谢。”
王修靠着月亮门笑道:“打得ji,ng彩,就是钢刀砍铁锄,声音太牙酸。”
李奉恕吓了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
王修指指跨院外,可怜鲁王府的仆人惊恐地挤在一起,像一群受惊的无辜的ji,瞪着眼睛看李奉恕。
“你俩万一谁死了,我帮剩下那个一起毁尸灭迹。”
李奉恕活动活动手腕。他的手腕子也麻。他现在更稀罕周烈一点,很久没能这么放心大胆不怕弄死人地打一场了。
周烈心疼自己的刀,对着光检查。戚家刀细但不薄,刀锋锐而不脆,是真正杀人的上品,一支军队上万士兵用反复杀人的经验千锤百炼出来的煞刀。
“武毅公的刀,不错。”王修一挑眉。
周烈叹道:“是啊,武毅公的刀。”
王修知道周烈耿直,倒是没想到他会敬佩武毅公。世间流传武将大多数是周烈这款,杀伐决断不容沙子,忠心耿耿,不会说话,一副心肠直上直下,清正而贫穷,简直成了必须的样板。武毅公是个另类,他的军队一生从无败绩,他曾是大晏的铜墙铁壁。可是他很世故,也颇圆滑。阉党文官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夹在中间左右逢源。武毅公很接地气,该拿的钱也拿,该收的美人也收,和大家打成一片。所以他的军队从来不欠饷,他的军队装备世上无出其右,他的军队是整个大晏帝国最ji,ng诚的剑和盾。
“我只恨……没有武毅公的本事。”周烈笑起来。
武毅公打了一辈子倭寇,其实是打了一辈子倭寇的支持者。语言不通隔海相望的强盗为什么会杀之不尽,为什么越杀越多,为什么越来越猖獗,最后竟然可以抵抗正规军队。大晏的朝堂里到底有没有人拿过倭寇海盗的好处。拿了多少。谁是这些强盗利益链条的庇护伞,到底是谁。
当年武毅公也许是知道的。
说不定,武毅公为了军饷军备,还要巴结那个人呢。
大晏啊。
李奉恕道:“你蠢不蠢。”
周烈道:“有点。”
王修道:“你们饿没。”
第二天仆人们战战兢兢去叫李奉恕起床上朝。李奉恕早上起太早头痛,因此起床时脾气不太好。昨天李奉恕好好表演了一把什么叫力拔山兮气盖世,仆人们更怕他了。
李奉恕捏着鼻梁皱着眉,他头疼。几个女人伺候他洗漱换衣,大承奉在一边低声道:“富太监的人昨天晚上来了……”
李奉恕站着,闭着眼,沉声道:“要是太后闹幺蛾子,不用回了。皇帝没死,也不用回了。”
大承奉闭上嘴,没话了。
王修起得早,满院子溜达。周烈起得更早,光着脊梁拿着把枪在耍。没有女眷就这点好处。
李奉恕早上没怎么吃饭,皱着眉往太阳x,ue上抹薄荷油。王修啃煮玉米,腮帮子一鼓一鼓跟只老鼠似的。
文官最近为了加薪的事儿内讧了。李奉恕画了个大饼,然后让户部核准库银及近十年税收。然后,显而易见,诸位撕上了。
李奉恕闭着眼睛捏鼻梁,冷笑一声:“知道去年江浙盐税收了多少么。”
王修老神在在啃玉米,周烈傻乎乎接话:“不知道啊?”
李奉恕比了两根手指。周烈老实:“两万两?”
李奉恕道:“二十两。”
周烈愣了,王修咯吱咯吱嚼玉米。
半晌无话,王修拿了只新玉米,忽然道:“我以为,俸禄再翻几倍,也赶不上诸位大臣小臣贪的。你这加俸的手段既明目张胆又简单粗暴,他们也不会上钩的。”
李奉恕没吭声,心里接了一句,你可真看得起他们。
他们当然知道。起码何首辅和刘次辅肯定知道。摄政王抓着把鱼食把一池塘的鱼都翻了起来,所有鱼都心知肚明摄政王要干嘛,所有鱼都耐不住要去吃鱼食。
没人会真的说出来,否则什么意思,给大家加薪不好么。
大家都是人ji,ng啊,这话要说也是别人说,才不会自己说。
大承奉弯着腰跑进来,低声说了句。李奉恕一皱眉,鼻子里似笑非笑呼了一口气。
李奉恕没打算出家,所以他还是有欲`望的。他喜欢一种石头,绿的晶莹,产自交趾。这东西比一般玉要硬,不大好加工,所以成品的翡翠稀少。何首辅的了块上好的翡翠料,又在交趾找了翡翠师傅,一齐送到摄政王这里来了。
王修比了个拇指:真不愧是首辅,送礼的学问都研究透了。
一般上位者最忌讳臣下妄自揣测自己的心里,又忌讳臣下不揣测。何首辅揣测到了李奉恕喜欢翡翠,又不妄自揣测李奉恕爱挂件还是摆件。翡翠石好寻,够格的翡翠师傅中原王朝可没有。送个翡翠师傅,可比翡翠石厉害多了。
李奉恕漠然站起,走进院子里抽了根葱扔大承奉怀里:就雕这个!
今儿风有点大,大承奉抱着根葱风中凌乱。
王修嗤笑。摄政王为啥喜欢翡翠,因为葱心绿呗。
皇帝下了朝要听讲课,按理说摄政王要陪着。可惜但凡李奉恕在书房,帝师肯定要讲什么是正朔什么是大晏的正朔。李奉恕担心自己一直陪下去皇帝以后只会写“正朔”俩字儿了。再说帝师花白胡子一把年纪,慷慨激昂过了头一口气嘎巴背过去就上不来。
所以他心安理得下了朝就回府睡午觉。
今天下了朝他刚想走,龙椅上的皇帝奶声奶气叫了声:“李爱卿!”
李奉恕反应了半天合着这“爱卿”是自己。
他转过身去看皇帝,似笑非笑道:“陛下,你还是叫臣叔叔吧。”
皇帝瓮声瓮气哦一声。
李奉恕等下文,等了半天没有。皇帝坐在龙椅上越来越郁闷,李奉恕看一边的富太监,富太监低眉顺眼不抬头。
皇帝伸出两手,撅着嘴。
李奉恕没对付过小屁孩,他需要富太监给他翻译。富太监做了个抱的动作。
李奉恕恍然大悟,几步上前一把把皇帝陛下捞进怀里。皇帝哼了一声。然后把脸贴着李奉恕的脖子在他怀里趴趴好。
小孩子骨头都软,也没什么分量。软绵绵一团。
李奉恕很吃惊。皇帝给他娘教的,天天给李奉恕摆脸色,今天怎么转性了。去书房的路上皇帝在他怀里打起小呼噜。
富太监低声道:“禀摄政王,陛下这几天一直做噩梦,没怎么合眼。”
李奉恕看富太监一眼。富太监道:“陛下说了,摄政王在就不做梦。”
李奉恕道:“既然如此,直接去寝宫吧。不坐肩舆,我们走着去。”
太和殿到乾清宫着实挺远,摄政王在前面抱着皇帝健步如飞,后面跟着一溜仆人小跑。小孩子都挺喜欢被人抱着,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在摄政王怀里摇摇晃晃睡得正舒服。他梦见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驮着他走,周围魑魅魍魉看见大老虎就跑,不敢再欺负他。
他抱着大老虎的脖子心里想,要是大老虎一直驮着他,保护他,就好啦。
第8章
王修半夜起来撒尿,无意间抬头一看,书房灯还点着。他系好裤带过去一看,李奉恕凑在灯下翻着一堆卷宗。李奉恕虽然本来就不爱说话,但很少能看见他如此严肃的样子。他的侧面被灯火锐化,额头到鼻梁到嘴那条线非常犀利。
王修推门进去。他有点好奇,今天晚上那五个许久不见的锦衣卫悄么声地来过一回,送了一堆东西。李奉恕一直在翻,晚饭都没吃。
“你在看什么?”
李奉恕也没抬头:“你倒是从不避讳。”
王修一挥手:“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咱俩谁跟谁。”
李奉恕向后一靠,把手上的案卷往桌上一扔:“我看看,大晏到底烂到哪一步了。”
王修沉默一下:“还有救?”
李奉恕笑了一下。
“没了。”
当年太祖设立九边,九边大多土地贫瘠,就算把这些人榨出血来,收成也就那些。为了应急打仗,于是太祖和晋商达成了一个协议,叫开中法。这些晋商往大同太原宁夏和延绥等地运送粮食,可以换来合法贩卖官盐的权利。晋商十分迅速地垄断了河东两淮的盐引,在江南如同盘踞。
当初这些晋商和太祖的协议是每年五百万石粮食,盐引却没规定具体的数量。大晏的土地一直在扩张,边界战线越拉越长,粮食却越来越跟不上。晋商的军粮簿现在俗称“黑帐子”,这里面黑的深不见底。每年告诉朝廷运到九边的是一个数,实际上是另一个数。这里面能吃的,更少了。
神宗朝时有改善,但是没有作用。现在的局面是,军粮供不上,朝廷每斤盐抽的税不到两文。
“这帮山西商人不但控制着军粮,还控制着所有富庶地区的盐政。假如哪天有个异族告诉他们,卖了大晏,他们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润,他们会如何?”
王修回答得毫不犹豫:“卖掉大晏。”
这也只是诸多弊病之中的一个罢了。
“你知不知道太后最近在忙啥。”李奉恕笑道。
“嗯?她不是一直挺忙的?”
“她知道我头疼盐税呢,最近忽然很亲山西籍的官员夫人,放风说有意要个山西籍的儿媳妇……”
王修用上嘴唇夹着一枝笔:“我会留意留意。”
李奉恕笑了:“皇帝刚三岁,屁大点个玩意儿都要卷进政治婚姻里了。”
屁大的皇帝正在挨他娘的骂。
太后深恨皇帝不出息。要他亲摄政王了吗?摄政王安的什么心谁不知道,她始终咽不下那口皇家的骄傲之气梗在喉咙里。摄政王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就跟割她的脸似的,她维护着皇家的体面,皇帝可好,跑去跟摄政王赔的什么笑脸!枉费她苦心孤诣为他筹谋。
“你是大晏的九五之尊,你跑去和摄政王卖好么?你卖好摄政王收么?人家瞧得上你么?你不要先皇的脸面,娘可要!”太后红着眼圈揉着帕子,她实在太需要一个依靠。成帝死了,她忽然发现自己在后宫斗来斗去都是小打小闹。摄政王早朝时问过一句盐政,她马上命人找来看,发现去年一年盐税二十两。那么大的大晏,一年的税银赶不上她一个月的份例。可能吗?可是她看不懂。
也有其他的办法。
姻亲。
太后看着r_ou_团一样的皇帝,用纤纤玉指戳他的额头:“娘这都是为你好!”
皇帝平时都是垂着脸听太后骂。这次忽然伸手捉住了太后的手指。他手太小,团成一团跟个小笼包似的,压根没劲。但是太后还是惊讶了。他抬起脸,奶声奶气冒了一句:“朕是皇帝。”
太后瞪着他。他慢条斯理道:“朕是九五之尊。”
太后抽出手指,气道:“我教你这些,是让你在我身上使的么?”
皇帝忽然对着太后笑了。那表情似笑非笑,眼神像是把人的心肝脾肺都看得一清二楚——摄政王!
太后倒退两步,忽然一身冷汗,皇帝太像摄政王了,对,摄政王和先帝是兄弟,皇帝和摄政王是叔侄。到处都是摄政王!
太后气得发抖,眼睛含泪道:“好好好,就我是外姓人,你们一家姓李的!”她一甩帕子,走人了。
她倒是想效法神宗的亲娘李太后,还能哭太庙废神宗,让神宗的弟弟继位。她可没有第二个儿子了!太后越想越委屈,先帝走得真是太早了。
太后怒气冲冲离开乾清宫,富太监低眉顺眼站在皇帝身后一声不吭。皇帝活动了一下小脚,忽然问道:“大伴,九五之尊是什么意思?”
富太监道:“陛下,世上天下没有比您大的了。”
皇帝问道:“比摄政王呢?”
富太监道:“当然是您大。”
皇帝道:“比太后呢?”
富太监犹豫一下。“太后是您的亲娘,陛下。”
皇帝笑道:“太后是想去哭太庙,她想当李太后,可惜外面少个张太傅,她又看不起摄政王。最重要的是……我缺个弟弟。”
富太监没有讲话。皇帝缩在高大的宝座中,怀里抱着大枕头。他本身穿得多,像是宝座里摆了两个软胖胖的枕头。太后和摄政王关系紧张,就紧张呗。那多好。
摄政王不知道有人在咒自己祖宗,也就是太祖。他用手指摩挲着下巴,忽然道:“秋狝。得秋狝。秋以狝治兵,再不狝一次,估计来不及了。”
王修道:“肯定不行,他们肯定得跟你哭土木堡。”
摄政王道:“哭吧。皇帝们是要顾及面子文官哭一哭脸上就挂不住。我怕什么,摄政王,我还有名声这东西么?”
周烈抱着剑,目光闪闪地看着李奉恕。
摄政王说要秋狝,就有了秋狝。
他懒得扯皮。文官可以不去,他并没有什么强硬的表示。军官都必须去,好歹周烈还是有点号召力的。
秋狝那天够格随行的文官一个没少。
大晏没啥皇家猎场,太祖太宗时期逮哪儿算哪儿,猎物一般是瓦剌和鞑靼。往后的皇帝就不行了,要么身体不好要么不爱出门。英宗之后更没有皇帝敢说打猎的事,大部分时间都得在皇宫里老老实实的,要不然御史言官能骂死皇帝。
李奉恕发现当摄政王的好了。虽然这是个要么被人用过就丢要么弑君篡位的尴尬境地,同时也属于两不管。大晏从来没有出现过摄政王,文官们很缺乏对付摄政王的方法。当年世宗闹过大议礼之后,朝廷对皇族旁支失去了所有信心。成帝去世时太子太小,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成年。但是又不能迎一个皇族适龄的,李奉恕实属朝廷中各方势力拉锯妥协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
秋狝那天,摄政王打出黄纛龙旗,皇家的卤部仪仗的红甲赫赫然烧穿了京城。北京实在太久没有出现如此阵仗,所有人都涌出来看热闹,京城的戍卫全部上街拦人维持秩序。
老百姓,真的很好奇摄政王什么样。
他们看到一个一身黑甲骑着黑马的男人。
他一出现,所有的声音都不见了。
他像是自黑夜里诞生的梦魇,缭绕着四伏的杀机。久远年代里噩梦中的血腥味,淡淡地,似有似无地,飘了出来。
他就是摄政王。
李奉恕最后才得知自己并没有合身的甲胄。宫中连他的衣服尺寸都未必有。原先他并不是很在意,如果没有甲胄就穿着曳撒。司礼监富太监忽然来了,不卑不亢,圆圆的脸微微笑道:“殿下,其实还有一套,估么着合您的身,就看您敢不敢穿了。”
李奉恕道:“拿来吧。”
富太监身后跟着好几个小太监抬几只大箱子,金丝楠木的箱子。李奉恕一挑眉,这贵重的,通常用来做棺材的木料。富太监亲自上前一一打开。很久没开过的样子,一开盖暴起一层土。几个人轻手轻脚将铁盔鱼鳞甲护手铁靴一一取出,慢慢挂在木架上。直至腰带雁翎刀都配好,远远看上去竟是站了个一身黑甲的高大男人。
李奉恕绕着黑甲转。这身铠甲从头黑到脚,甚至有纯黑的面甲,连铁盔上的凤翅都是黑金,天鹅翎大概就是真的黑天鹅的翎羽。他轻轻一嗅——这铠甲有年头了。非常久远,尽管保养得很好,它的确不是当世之物。血腥味轻轻萦绕着,那种长年累月的厮杀征伐积累下来令人陶醉的味道。
可黑甲实在是太罕见,李奉恕印象中似乎没有名将是穿黑甲的。
富太监带着略略原谅的微笑:“有一个人是着黑甲的,殿下。”
“就是太宗皇帝。”
大晏太宗皇帝也是一个传奇。在战争中出生,在战争中死亡。一生最后一次战役大获全胜,然后他死在马背上。黑甲本来是要殉葬的,太宗临死改了主意。一直被藏在宫里,不见天日。
太宗也许在临死前看到了三百年后子孙灭顶之灾,忠诚的黑甲应该等着他,等他复活,再行征战人间。
李奉恕伸手摩挲着铁甲。触手滞涩,似乎是擦不干净的血。
“这上面有数不尽的太宗皇帝刀下鬼的血,也有太宗皇帝自己的血。太宗皇帝穿着它驾崩,所以下仆才问殿下,您,敢穿吗?”
李奉恕大笑,他看着黑甲,仿佛看到了三百年前那个男人:“祖宗的铠甲,我穿着,正当其份。”
京城百姓看着摄政王一行离开,猎猎的龙旗铺天盖地。反正在他们眼里,李奉恕是飞扬跋扈的。
为了不委屈,李奉恕就真跋扈了。
人群里有个少年,被兵丁推着挤在街边。他背着大药箱,点着脚尖往人群外看。摄政王黑甲长枪,疾驰而过,少年心神激荡,觉得这才叫男人,踔厉风发,气势如虎。他对自己的身条一直很遗憾,摄政王突然填补了他的遗憾,成为他的梦想。兴奋的不止他一人,围观的人群都振奋起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但这个男人莫名其妙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瘦瘦的少年兴奋至极,背着大药箱兔子一样往家跑,大药箱哗啦哗啦响。
猎场在京郊,也不远。吩咐各位尽兴摄政王就没再出现。周烈也不在随行队伍里。有些人动了心思 但转念一想,几位阁老坐镇,李奉恕也兴不起风浪。
李奉恕在营帐里想京营的事,想着想着有点犯迷糊。他朦胧间觉得右手凉,胳膊上缠着东西。他眯着眼往胳膊上看去,忽然给激了一身汗。
一条蛇!
那蛇一路爬他帽缨上盘着,似乎还冲他笑了一下:老友,很久不见。
李奉恕猛地睁开眼,铁盔还在膝上,没什么蛇。手上还残留着蛇类爬过的涩感。他捻捻手指。
太祖早年曾经梦蛇缠帽缨,蛇化龙直冲霄汉,权掌天下。
第9章
中华传统上,文人都不是羸弱的形象。有据可查的春秋时期起,大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为了拉信徒互相打架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儒家祖师爷孔老先生当年上任七天亲自干掉和自己利益冲突的少正卯。李奉恕当鲁王这些年的经验,孔老先生的老乡们貌似也并不以羸弱为主。唐朝著名诗仙还吹自己十步杀一人呢。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起读书人,就等于穷措大,就等于酸腐儒,就等于手无缚ji之力。
朝廷很久没筹备秋狝,一时之间比较慌乱。道理上来说皇帝秋狝实际上是一次大拉练,冬狩就属于阅兵。只是,大晏的兵太久没有被检阅过了。
被拉出来和摄政王打营狩猎的还是比较能看的。李奉恕并没有看到一群年轻小伙子的朝气,他甚至找不到太祖太宗时那些军人骁悍的影子。
那些士兵木直直地看着摄政王。
北京远郊秋天一地的衰败,皇都的便宜一点也没沾到。李奉恕牵着马,靴子踩在枯枝败叶上。远天远地那么大,够不着。李奉恕仰着脸看一丝儿云都没有的天,蓝得透进血里。
然后,他听见说话声。
“正纯,没想到你箭术如此好。”
“渊锦客气,想我读书人六艺,礼、乐、s,he、御、书、数,分内罢了。”
“正纯你才客气。这次跟着摄政王出来的文臣,有几个拉得弓呢。”
那个被称为正纯的青年冷笑一下:“拉弓?你不看看多少人骑着驴?养得连马都上不去。”
渊锦似乎噎了一下:“正纯你得改改性子,这话对我说说得了,太得罪人了。”
正纯沉默一下。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或者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你觉得当世‘读书人’谁可?”
“正纯,我知你孜孜报国之心,但我问你,现在是大晏,还是……文昭公和景武公的盛唐?”
正纯愣了,李奉恕也愣了。
半晌,里面有人走出来。为首的身材颀长青年,文臣打扮,一手拎着一只雁,另一手拎着硬弓。他身后跟着个矮点娃娃脸青年,倒没拿什么。俩人一前一后从枯草围子里走出来,看见一身黑甲牵着黑马的男人。
俩下都没说话。默默相对,那俩青年大约也明白,自己说话摄政王都听见了。高个儿的放下雁和弓,远远冲摄政王长揖,端端正正。娃娃脸似乎被吓坏了,愣愣地看着高大冷峻的男人。
摄政王并没有说什么,点点头,自己牵着马走了。
渊锦看着摄政王离去的背影,忽然道:“殿下……一定很累。”
正纯没吭声。文昭公和景武公的盛唐,为何没有谢正纯的……大晏?
秋狝得十一天,第一天摄政王和文武官儿们一起先出城。王修和鲁王府仆人后跟来,到营地都晚上了。本来给王修准备了驴,王修看着驴冷笑,翻身上了边上的骏马。
他骑术是不怎么样,家里穷地连活牛都只见过几次,马更不可能。可他也突击练过几天,拼着被马颠死摔残愣是挨到了大营。
他直奔摄政王大营。一撩开帐篷,偌大的帅帐没点灯,也没侍人。李奉恕一个人趴在案上,月光映进来,正在他眼睛里。王修渴得到处找水,李奉恕忽然道:“你是读书人。”
王修惊奇:“你才知道?”
李奉恕直起腰,坐在条案后边,一身黑甲被泛着幽暗的冷光。他在夜色中看着王修,问道:
“那你知不知道,士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我大晏李家失望的?”
王修怔怔地看着李奉恕。
他知道摄政王秋狝得碰钉子。他知道大晏的皇家注定不会那么顺。他猜到李奉恕会失望,会生气,会无奈,万万没想到李奉恕会问他这个问题。
大晏帝国的摄政王问他。
你是从什么时候对大晏失望的?
文官。武官。
朝堂上吵来吵去打来打去,或者装聋作哑完全不管事。
那么多皇帝从来只是坐在高处看着这唱念做打,官员们就尽心尽力演给皇帝看,两不相欠。从什么时候,一腔报国的血,彻底冷了?
从大晏的文成公文毅公还是襄武公武宁公开始的?
他们说,太祖赐给武宁公一只蒸鹅。然后性情刚毅不屈的武宁公就死了。
民间那么说而已,充满平民百姓神奇的想象。太祖杀伐决断,太宗生杀予夺。大晏诞生起便是天赐的剑,从头到尾滴着血。
王修这天晚上突然明白了。他在朝会上看了那么多天摄政王的神情。摄政王似乎总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文官们演戏一般打打闹闹——错了,他终归和大家一样,都走眼了。那表情是,悲悯。
秋狝第三天,周烈突然来到营地。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进入了王帐。
王修也在,李奉恕修长的手指转动着一枚铜钱大小的印信。周烈逆着光站着,看不清表情。李奉恕沉默半晌,冷声道:“讲。”
周烈还是沉默。拱卫京师的京营应该是ji,ng锐中的ji,ng锐,应该是帝国最后的城墙。可是他无话可说。
军官欺压士兵,士兵不堪受辱逃跑,被捉回来砍头示众。军户也在偷着跑,军户更惨,官田被强占,私吞。军户被牢牢地捆在土地上,在家中等着饿死。如果逃跑被抓,连坐一片人。
可是,依然有人在跑。
第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