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子来种田 作者:青青子襟

    第2节

    “你要快点做决定,是生下来还是引产,胎儿很大了,不能等了。”一个晚上,满脑子都是顾淮的话。

    苏钧上网查了查,二十四周的胎儿自己能听到声音了,差不多发育健全,他考虑了三天,在第三天早上的时候,肚子里的胎儿竟然动了一下。他心里也随着一动,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四个月后,从他肚子里取出一个孩子。

    他给自己生了个儿子,荣升为了爸爸。

    时间真快,一转眼,四年过去了。要不是当时给他检查的医生刚好是他的大学室友兼朋友,他估计自己得被弄到研究所里给人去切片研究了,男人生孩子,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当时达达也是在顾淮的帮助下,才顺利的出生。

    苏钧和陆庭川在一起五年,头两年,陆庭川每个月给他一万,钱他都存了下来,没有动一分,到大二的时候,苏钧就能拿全额的奖学金,学费全免,每个月只要几百块的生活费给别人当家教也可以解决。

    后来的三年,虽然陆庭川给了银行卡,苏钧却没有动过卡里的一分钱,甚至是家用都是拿自己的钱去补贴。

    他那时候梦没有醒,还对陆庭川抱着不该有的期待和幻想。

    苏钧在生达达的时候,不至于太穷困潦倒,好歹也有十万的存款,一年不工作也能养活自己。一直到达达七个月的时候,他才把达达送回了石溪镇,苏钧在城市里没有人脉关系,达达上户成了问题,以后的医疗读书都不方便,而农村则管辖的稍微松一些。

    最重要的是,他怕那个人知道达达的存在。

    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起来,苏钧看了看怀里睡得正熟的达达,嘴角有些的湿润,带着笑,看来是做了一个好梦。他想,自己这辈子做的最不会后悔的事情,就是生了达达。

    苏钧记得他从前每次回来的时候,达达一睁开眼睛就是到处的找自己,因为很他害怕自己在他睡着的时候走了。

    苏钧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了钥匙,开了门,把在门旁边的灯打开,他帮苏知达把外套脱掉,轻轻的放到了床上,然后又去卫生间洗了一把毛巾,帮达达擦了擦脸和手,等着他从卧室出来的时候,小川刚好从沙发的角落爬了出来。

    小川简直是苏钧见过最懒的生物,没有对比,所以他也不知道其他的乌龟是不是也一样,小川几乎很少出来,除了饿的时候。

    苏钧蹲了下了,摸了摸小川的壳,四年了,就只有这只乌龟没有变过分毫。

    苏钧从冰箱里拿出肉喂小川,小川吃饱了之后,又掉转了头,慢慢的往回爬,从新回到了沙发下面,十足的大爷做派。

    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父子俩住在一间房间里,另一件房间被苏钧用来当了工作的地方。

    苏钧洗了手,走进了书房,他把电脑打开,一一的回复了旺旺上的留言,又把别人拍的东西和送货的地址做了统计,等他做完这一切,看了看电脑右下方的时间,已经是快一点了。

    苏钧打了个哈欠,想着明天早上还要上山去收货,他退出了淘宝的界面,关上了电脑,轻轻的带上了书房的门。

    上了床,睡着之前,他闭着眼睛轻轻的吻了一下自己儿子的额头。

    “晚安。”

    第5章

    才六点半,外面天已经完全的亮了起来,苏钧睁开了眼睛。他的生物钟定在了这个点上,不管前一天再怎么晚的睡觉,第二天都是这个点准时醒过来。

    苏钧轻手轻脚的下了床,掀开窗帘的一个角看了看窗户外面,街上已经有不少人了。没有城市汽车的喧嚣,路过蹬着三轮车卖包子馒头的人,中气十足的吆喝着,声音悠长。

    苏钧放下了窗帘,回过头,床上的达达不知在做什么美梦,嘴角翘起,微微的有些湿润,亲昵的蹭了蹭枕头。

    苏钧嘴角的幅度不自觉的软了些,低头帮达达掖了掖被子,悄然的走了出卧室。

    每天早上起床后,苏钧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昨天睡觉之前泡的八宝米倒进了电饭煲,按下按钮。

    这是他和达达的早餐,每天不同种类的粥,操作简单有营养,容易消化,不会对刚开始工作的胃照成负担。

    等苏钧从卫生间洗漱出来,达达已经起床了,光着脚丫的站在门口睁着眼睛到处张望,看到了苏钧立马奔了过来,声音软糯,“爸爸。”

    苏钧一把抱起达达,“怎么光着脚丫子就跑出来了,脚踩在地上凉不凉?”边说边抱着达达往卧室里走。

    苏钧给达达穿好衣服,这才又带着达达去了卫生间,把挤好牙膏的牙刷递给自己儿子,又拧了一把毛巾,恶趣味的借着洗脸把自家儿子的脸蹂躏成各种形状。

    “爸爸……唔……唔……”

    苏钧看着达达瞪着眼睛抗议的样子哈哈大笑,末了捏了捏自己儿子洗完了脸后水嫩的脸蛋,手感尚佳。

    等着父子俩从卫生间出来,电饭煲里粥已经差不多煮好。

    把粥盛好凉在一边,苏钧拆开一盒牛奶,给自己和达达都倒了一杯,他倒是不需要喝牛奶,不过达达不喜欢喝牛奶,自从能吃饭之后,达达就抗拒牛奶,每次喝牛奶都皱着眉头,样子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苏钧无奈,就只好以身作则,干脆陪着儿子一起喝,用行动鼓励。

    等着两个人喝完了牛奶,盛好了凉在一边的粥温度刚好。

    软糯的八宝粥香甜可口,达达很是爱喝,眼睛都喝得眯了起来,在喝完最后一口的时候达达放下了不锈钢的小勺子,轻轻的打了一个隔。苏钧帮他擦了擦嘴,摸了摸他圆滚滚的小肚子,看来是饱了,不,是撑了。

    父子俩吃完了早饭出了门,苏钧先把达达送去了幼儿园,看着达达进了教室,他才收回视线转身离开。

    苏钧的网店已经开了两个多月了,店名就叫‘溪水人家’,听着名字倒是挺文艺的。专门卖石溪镇的特产。段木耳,竹荪,茶叶,白果,蕨菜这些山货,还捎带着卖野蜂蜜。

    他把从山户手中收来的东西放在网上卖,赚里面的差价。网店第一批顾客就是以前经常让苏钧带东西的顾淮,和顾淮医院的同事,订单不少,苏钧就当做开店特价,那一批货没赚钱,但是评价很好,倒是意外的有了宣传作用。

    两个月下来,现在慢慢网店的上了轨道,回头客也渐渐有了,很多都是本地市里面的人。

    生意是有了起色,但是现在苏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收货难,订单渐渐多了起来,却没有那么多的货,有的时候,只能眼看到手的订单打了水漂,另一方面,断货又会导致顾客流失,而且对网店的信誉不好,三天两头的缺货,别人就不会来了,这样下来是个恶性循环。

    收货的问题让苏钧疲于奔命,没办法,他只能多往山里跑,一家一户的零散收货。他有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这上面了,越来越觉得吃力,工作强度太大。

    镇子上到收货的山户要走两个多小时,而且每户之间还隔着半个小时的山路,晴天还好,大不了就苦点累点。要是天公不作美,到了雨天就成了问题了。

    下雨上山比较危险。一下雨,山路就会变得泥泞,泥土也会松软,路很不好走,而且山顶还会滚落石头,上山简直堪比探险了。

    所以一到了雨天,苏钧也就无能为力,只能干等着。

    苏钧回来了的两个月,每天跑来跑去,本来偏白的肤色晒成了小麦色,看着倒是精神了不少,现在山户都认识这个收货的帅小伙儿。

    要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他开的店是所谓的一人店,老板,客户,打包,收货全部是苏钧一个人做。开始的时候简直是手忙脚乱,不过现在苏钧渐渐习惯了工作的强度,倒也不觉得多辛苦。

    万事起头难,苏钧骨子里有种倔强,他当初既然决定要回来,就想到了一切可能会有的艰难,为了这个决定,他前后研究了不少时间。

    苏钧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他回来前就做过市场调研,对网店很有信心,并不是冲动之举。

    现在城市人都追求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饮食,五谷杂粮比大米的价格贵上几倍,有机的蔬菜价格更是在天上,让人砸舌,酒店里随便一盘山珍都能要价几百。这一片明显有很大的还未被开发的市场,他有信心把自己的网店做起来。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石溪镇这边都是山区,货分布的很广,乡镇之间隔着的是连绵的大山,需要的货可能几十个乡镇都有,但是如果真的自己每个镇每个村的去跑,不知道要跑多久,工作量大而繁琐,根本就顾及不过来。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跑了,也不一定收到要的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苏钧也一直苦恼这点,石溪一直有人做特产,但是没有一个人把土特产做大,估计就是因为这点,零散着卖倒是还成,但是要的供货量大了,就顾及不过来了。苏钧想着要是能想个法子把货源的这一个网串联起来,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老旧的挨家挨户的收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苏钧苦于无策,而一个月前的一件事却让苏钧看到了转机。

    一个月前,网店上有顾客想要买竹荪,但是个时节竹荪已经快过季了,苏钧的手里也没有了现货,他就跑到集市上碰碰运气。

    网店的的供货经常断链,苏钧没办法,有好几次都在镇子上市场上高价收购土特产,算不得赔本赚吆喝,但是利润几乎是没有,同等于白忙活。这也是没有办法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开店时间不长,今天这个缺货明天那个缺货。

    别人第一次来你的店子里没买到想要的东西,第二次也许久会直接绕过,网店传播是靠口碑,苏钧只能在找到稳定的货源之前走一步算一步。

    苏钧那天和顾客说去试着找找。下了线,他就去集市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

    苏钧去的集市也是石溪镇唯一的集市。他在集市上找了一大圈儿,最后发现只有一个叫刘大海的人店里有竹荪卖。

    苏钧买竹荪的同时也发现刘大海开在集市上专门卖土特产的店子里,几乎是他需要的应有尽有,而且质量也还算不错。苏钧那天在那里拿了竹荪之外,还拿了不少其他的货,又和刘大海东拉西扯的聊了会儿。

    苏钧当下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让他欣喜不已。

    以前苏钧每次拿现金去和山上的农户收购土特产是没问题,但是当苏钧提起让农夫扩大种植规模的时候,别人都一笑了之,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苏钧去说了好几次都没什么成效,山上每家农户的答复也一样,完全对于他的提议不作考虑。

    农户们都觉得苏钧的提议不靠谱,讲天书一样,没人打算与他长期合作。苏钧上山采购来一次,农户就卖一次,对于签合同订货,他们半点不松口。

    苏钧叹了一口气,能怎么办,只好慢慢磨呗。

    其实也好理解,山户们看苏钧那么年轻,哪里像是会做生意的人,而且又是一个生脸,大伙儿都怕被忽悠了。

    如果扩大规模种了的东西,到时候苏钧跑了,或者是不要了怎么办。种植要投入一定成本,卖不出去不只得亏本。往这么想,山民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他苏钧,更不会轻易冒险。

    苏钧也知道症结所在,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事办法。但若是换个方式,不,换个人,如果换成了刘大海去和山民说,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靠着十几年开店的信誉,刘大海可以很容易地说服农户扩大种养规模,保证货源的持续供应。他想,如果自己能与刘大海建立合作关系,货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苏钧想到这一点非常兴奋。

    石溪这边的土特产货分布零散,十几个乡镇村都有,如果能把货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一条龙,就势必会事半功倍,也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和劳力。

    而在整合货源的过程里面,这个所谓中间人一定是要足够强大,会让人信服,既要有实力又要有人脉。要和农户很熟,能够抓住农户的心理,让农户信服。还要有经常在接触的货源中,对货无协调的一个能力。

    这样的人必须要有几十年收山货经验,这样才会有人脉的积累,有威望。这一点苏钧办不到,但是他知道刘大海却是石溪镇的不二人选。

    有了上次和村民交涉失败的经验,苏钧这次倒是没有直接的提出刘大海合作,上赶不上买卖,过犹不及,他只是尽量的去在刘大海那儿拿货,去的时候递根烟,两个人聊聊天,什么都聊点儿,然后把苏钧自己在网上开店的事情一点一点的说给刘大海听。

    这么一磨,就磨了一个月。

    刘大海小学都没读毕业,大字不认识两个,本本分分的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也从来没有把生意做大的想法,是那种老实守旧不愿意冒险的人,苏钧每次和他说网店的时候,他都是一脸的茫然,也完全提不起兴趣。

    甚至,他觉得苏钧就是年轻人图个新鲜的心理,喜欢出头,说不定过两天自己就腻味了,这样的人,刘大海见得太多了。

    苏钧不厌其烦的解释自己怎么通过网络来卖货的,告诉刘大海可能最开始订单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说慢慢做好了的话,可能效果是想象不到的,毕竟市场是面对着全国。

    其实苏钧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也不怎么的有底,但是凡事总得试一试,他骨子里有种倔强,从不轻易的认输。

    他这一辈子唯一在一件事情上认输,就是那个人,却也不后悔。

    苏钧卯足了干劲儿,一定要把这山货生意做起来。

    苏钧看着店面里正在整理东西的刘大海,笑着走了进去,“刘叔,我来了。”

    第6章

    每天刘大海的店子开门不到一个小时,苏钧就会到他的门面上来选货,经常光是选货就选上好几个小时。

    连着一个月都是这样,风雨无阻,上个月天气还比较热,店面上只有一台摇头的老式电扇,苏钧蹲在那里选完了货,再站起来已经是汗流浃背。

    这些刘大海都看在眼里,慢慢的,他对苏钧的看法也渐渐的改观。

    确实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事的年轻人,他做了几十年的土特产,都没有看过像苏钧这么努力,这么有耐心的年轻人,三四十度的温度,可以蹲在地上挑上四五个小时的木耳,同时还有说有笑的,实属不易。

    刘大海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每次有好货,或者货物短缺的时候都会预先的留给苏钧,现在还会带着苏钧一起上山收货。

    不过就算是这样,刘大海对于苏钧说的开网店合作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不懂,所以他不会轻易的去信,这是他几十年做生意的准则。

    刘大海生意稳定,也不想冒险,他已经快五十岁了,没有年轻时候的那种激情,更趋于平淡和安稳。

    今天刚好是刘大海上山收货的日子。天气还算不错,不热不冷,还吹着风。

    “刘叔,我来了。”

    刘大海听到了声音抬起了头,不出所料,苏钧迎面走了进来。刘大海把木耳的袋子扎好,喝了口水,这才说话,“你来得真早,吃早饭了吗?”

    “吃过了,刘叔你呢?”

    “我吃了,等我叫得人来了,咱们就走。”刘大海开始对昨天的账目。

    “好的,刘叔。”

    又过了十几分钟,刘大海请来帮忙的人也来了,一行人往镇东走去。

    刘大海虽然已经快五十了,手脚却十分的利落,比着苏钧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山的除了两个人之外,还有刘大海另外雇佣的三个帮忙搬货的工人。

    这回来之后两个月下来,苏钧的体力已经有很大了提升,虽然这么一趟下来,难免会胳膊酸腿痛疼上一两天,但是比着以前已经好了很多,至少能跟上这些人的脚步。

    挨家挨户的去收货,刘大海和山户很熟,别人远远的看着刘大海走过来,就迎了上来,不要多说什么。

    苏钧抗着单反,忙着在捆货的间隙照上几张照片。

    一个帮忙的人看着苏钧拍地上张的东西,有些好奇的问,“小伙子,这有什么拍得?这个漂亮?”

    苏钧笑了笑,“我在网上开店,把这些照片放到网上,别人才知道我卖的东西是在真的在山上采的,心里才会踏实,这叫操作透明化。”

    “好像是这个理。”那个人半懂不懂,笑了笑往前面走去。

    早上八点半上的山,等着收完货下山再回到石溪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苏钧抬头看了看,天边一片火烧云,天空橙红色的一片,十分漂亮。

    “爸爸,爸爸。”

    苏钧依稀听到了达达的声音,但是达达怎么会在这儿?他觉得应该是自己的幻听,但还是把抗在肩上的货物卸了下来,四处看了看。瞧着刚刚他还真没听错,往他这本奔过来的小孩不就是达达。

    今天是周五,幼儿园周五一般两点就放学了,这不,李梅把达达从幼儿园接回来,达达就要去找他爸爸,等着吃完了饭,李梅就牵着达达出来散步,石溪镇不大,两个人刚走到了镇头,就碰巧遇见了从山上下来的苏钧。

    苏钧蹲了下来,视线和达达齐平,“你怎么来了。”说话间的还有些喘。

    “爸爸,我帮你擦汗。”达达伸出手,帮苏钧把额头上的汗擦掉。

    “谢谢儿子。”

    刘大海很意外,他瞧着苏钧才二十岁的样子,还以为苏钧没结婚,怎么都没想到苏钧孩子都有那么大了,还是个长得这么漂亮可爱的娃娃。

    刘大海看着帮苏钧擦汗的达达,心想这小孩挺懂事的,便起了逗弄的心思,“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刘爷爷,我叫苏知达,你可以叫我达达。”

    达达脆生生声音让刘大海更喜欢了,他把达达一把抱起来,笑着又问,“小姑娘,你刚刚叫我刘爷爷,你怎么知道我姓刘?”

    “爸爸告诉我的。”顿了顿,达达又一本正经的说:“我不是小姑娘,我是男孩,爸爸说我是小男子汉。”说完还拍了拍小胸脯。

    刘大海哈哈大笑,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孩,“这娃娃张的这么漂亮居然是个男娃,伶牙俐齿的可不得了哦。”

    达达看了看刘大海,似乎在想什么,他伸出手帮刘大海擦了擦汗,“爷爷,我帮你擦汗,我可不可以求你个事情?”

    “真是个乖孩子,你有什么事情求爷爷,走,爷爷带你逛商店去。”

    达达摇了摇头,一把扎到刘大海的怀里,“我不要去商店,爷爷,你帮帮爸爸吧。”

    “你帮了爸爸,爸爸就不会走了。”达达最后的一句话,声音越来越小。

    刘大海一愣。旁边的苏钧有些尴尬,也有些触动,他没想到达达会突然这么说,他确实是在达达面前简单的解释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每天去刘大海那里,当时达达一脸懵懂,苏钧还以为达达什么都不懂。

    其实达达确实是什么都没有听懂,他唯一听到心里,并且记下来的是,和自己爸爸一起做事的刘爷爷能帮爸爸,所以才会有刚刚的话。

    他一直担心有一天爸爸又走了。他不想很久很久才能见爸爸一次,他想每天和爸爸在一起,就算每天喝他不喜欢的牛奶,吃他讨厌的青菜也愿意。

    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不懂隐藏,也不会拐弯抹角。

    李梅从刘大海手里接过达达,“我先把达达抱回去,苏钧,你早点回来吃晚饭。”低头又对达达说,“我们去家里等爸爸,爸爸还有事。”

    “爸爸再见,刘爷爷再见。”达达挥了挥手,在转角的时候,他突然转过了头,又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的苏钧,“爸爸,你要快点回来吃饭。”

    苏钧把放在地上的货重新的抗在了肩上,“小孩子说的话,刘叔你别放在心上。”

    “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有儿子,你结婚了?我还琢磨着介绍我侄女给你认识。”刘大海自然的揭过了刚刚的话题。

    苏钧笑了笑,“我没有结婚,达达……达达是我一个人带的。”

    “哦,那小苏你多大啊?”

    “我快二十六了。”

    刘大海有些诧异,“我还看不太出来,我还以为你才二十一二。”拖脸型的福,苏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这几年就没怎么变过,要不是这段时间晒黑了一点儿,显得成熟了些,就从前,估计换上一身高中生的衣服,说他读高中都有人会信。

    苏钧回过头,想了想,一本正经的又说:“刘叔,我还是希望你能考虑考虐,咱们石溪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只要东西好,是不愁销路的。”

    刘大海从兜里抽出一根烟点燃,打火机没有多少油了,点了几次才点着了,吸了一口烟,试探着问,“你真的有信心?”

    苏钧听出了刘大海话语里的松动,面上不动声色,“现在的科技发达,不是还可以电视购物吗?现在的人买东西,喜欢足不出户,东西选好了,钱给你打过来,你把货寄过去,省去来了中间的环节,两边都省事。”

    “小苏,你是读过书的人,肯定比我懂得多,这样吧,你得容我在考虑一下,三天,你就给我三天时间”

    苏钧听着刘大海这么说,就知道这件事算是成了一半了。就算这次不答应,下次也有机会。

    苏钧在心里摇了摇头,自己旁敲侧击的说了这么久刘大海都不见松动,感情还不如自己儿子的一句话。

    早知道,他早把那招财童子给亮出来了。

    “对了,明天不是周末吗?你可以把达达带到我这儿来玩,娃娃太招人喜欢了。”敲定了事情,刘大海话音一转又说。

    “可以啊,反正达达明天也不要上课。”

    刘大海有一个儿子,儿子和儿媳儿结婚七年都没有孩子,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几年他儿媳妇做了几次试管婴儿,钱是去了,孩子还是没能怀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缘分不到。

    刘大海是天天都盼着抱孙子,却又不好施加压力。毕竟当年他媳妇儿就是生孩子的时候出了意外去的,这是他的心结,他媳妇走了之后,几十年过去了,他也都没找一个伴儿。

    有的人是不能代替的,不管时间流逝。

    刘大海喜欢孩子,特别的眼馋那些带着孙子孙女的老头子。要是有个孙子让他带,他还天天顾什么店,早带孩子去了。他是真喜欢达达,那孩子笑起来让人心都软了。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长得像年画娃娃似的,没有人舍得让这样的小孩露出失望的表情来。

    当然,他也不全然是因为达达,这个月,苏钧在他这儿拿得货越来越多,这些他都是看到眼里的。根据苏钧的一些销售,他也变得有憧憬了起来。

    刘大海以前一直不明白苏钧为什么大学毕业之后留在这个小山村,觉得不太靠谱,而现在他明白了。

    天下做父亲的,其实都一样,何况有那么一个招人心疼的儿子。

    刘大海于公于私,都动了心思想帮苏钧一把。

    第7章

    苏钧和刘大海分开后,叫了一辆拖货的板车先把货物运到了家里。到了家,苏钧先把东西一股脑的倒在地板上,清点了数量之后简单的分了类,。

    忙完了这些苏钧擦了擦汗,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趟下来,他可以十几天不要上山采购了。苏钧身上穿的t恤,在山上收货的时候湿了又被体温烘干,反复好几次,所以不是很舒服。

    苏钧和陆庭川同居三年,两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陆庭川有些微的洁癖,所以苏钧总是尽力保持干净而又整洁的样子,慢慢的就成了习惯了。不过幸好不是强迫症,不然他还怎么天天往山里跑,真这样,那现在这工作简直是没法子做下去了,山上除了泥还是泥,还不得被膈应死。

    苏钧这么一想,在心里笑了笑。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还真不能那么多讲究,入乡随俗。不过苏钧还是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会把自己收拾干净,弄干净了自己也舒服,他是开店卖山货,又不是s野人,男人不修边幅不是什么好习惯,再说了,他还有个儿子,以身作则很有必要。

    苏钧喝了一大杯水歇了会儿,起身去卧室的衣柜里拿了干净衣服,洗了一个澡,快速的把自己收拾干净出了门。

    苏钧到李家的时候已经六点半了,他平时自己会在家弄饭,不过到了周末一般都在这儿来蹭饭了。

    当初苏钧把达达接走的时候,李梅就说了,无论如何都要他带达达周末来这边吃饭,要给达达好好补补。苏钧当时摸了摸鼻子,心里琢磨着这话怎么说的像他会虐待自己儿子似的……

    而另一方面,苏钧收货的时间都集中在周末,要是等他收完货回来再下厨,估计达达得饿的嗷嗷直叫了,所以顺手推舟,苏钧和达达一般周末都在这边吃。

    现在都这个点儿了,肖家的人早就吃完了,苏钧直接去厨房自己弄,给他留的菜温在电饭煲里,饭菜都是热腾的,拿了碗筷立马就能吃。

    吃了饭,没多逗留苏钧就带着达达回了家。今天才收完货,很多事情等着他做,时间不是很充裕,他想快点弄完,明天还得早起陪达达去买衣服。

    到了家,苏钧让达达自己在客厅玩拼图,他打开电脑自顾的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达达时不时站起来,跑到房间门口,看了看电脑前面聚精会神的苏钧,立了十几秒,才又回到客厅的地板上接着拼图,过会儿又溜过去瞧瞧,接着再回来拼图,看看比谁都忙。

    房间里很安静,父子两个人相处十分的默契,达达的性格很独立,一般苏钧工作的时候,没事他不会主动去打搅,只是在一边自己玩自己的,等着爸爸忙完工作陪他。

    苏钧一一回复了旺旺上的留言,把顾客拍的东西,和邮寄货物地址用本子记了下来认真又核对了一遍,答复别人的咨询。忙完了淘宝,他把白天拍的照片稍微的筛选了下,上传了几张到自己的博客里。

    这个博客是苏钧在开店满十天的时候无意间开通的,和网店的名一样,也叫‘溪水人家’,本来是自己无事随便写写的,现在倒成了网店的广告。

    苏钧看了看,子统计,一个多月博客的访问已经有了二十多万,而置顶的那条详细介绍自己网店的博文还有不少的网友留言。

    他店里有不少的顾客就是看了的博客而去淘宝购买东西。

    苏钧原本想着记录自己‘返璞归真’的生活,所以才开通了博客,这个无心之举倒是有个超出他意料的成果—起了宣传的作用。

    自从第一个顾客表示自己是通过博客而获得讯息来买东西的时候,苏钧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最主要的还是免费的宣传不收钱。所以他每天都会发上几条博客,把在山里拍的那些采集山货过程的照片po在网上,然后和网友互动,回复一些问题。

    当苏钧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走出房间的时候,达达坐在一堆的拼图前面,靠着沙发眼睛眯着已经在打盹了。

    苏钧看了看时间,已经十点多了,他这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达达睡觉一般很有规律,九点差不多就睡了。

    看来是等着等着,撑不住了,又不愿意去床上睡,就不自觉的靠在沙发上睡了。

    苏钧把达达抱到了卧室,他本来准备今天晚上帮达达洗澡的,现在达达都睡了,苏钧也就不准备再把儿子叫醒。他轻手轻脚的帮达达把衣服脱了,拧了一把毛巾,帮达达把脸和手都洗干净,掖好被子出了卧室。

    客厅的一角堆着今天才收购回来的山货,苏钧把包装的盒子拿出了来,开始打包明天需要寄出去的东西,等他把今天所有的订单打包好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

    苏钧站了起来,他伸了伸懒腰,今天爬了这么多的山路,刚刚又蹲在地上那么久,关节处难免有些酸痛,不过比起两个月前他刚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症状已经缓解了很多。

    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

    苏钧把地上剩下的货物都整理好,按着规律放在客厅靠着墙的两个货架上。那两个货架是他自己用木板钉的,简单却实用,一格一格的,东西放在上面一目了然,要什么拿什么,方便快捷。

    不过现在随着订单和货物的增加,这两个货架已经快放不下了,苏钧想着马上得专门的弄一个仓库放货才行。而且现网店就他一个人做事,明显就忙不过来,有的时候他连着达达的顾及不上。 是时候请个人回来帮忙了。

    苏钧摆好了货物,径直的走到窗外,现在已经快十二点了,周围万籁寂静。农村不比城市,到了晚上还灯火阑珊犹如白昼。窗户外面一片的漆黑,只有远处的几点灯火。

    苏钧回到了卧室,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床上达达小嘴轻轻的嘟着,睡的正熟。

    ——

    今天是周六,达达不用去幼儿园,父子俩吃了饭,苏钧把昨天晚上打包好的包裹装进一个袋子抗了起来,另一只手牵着达达出了门。

    这两天虽然气温上升了,天气很暖和,但是苏钧估计下周一下雨就该冷起来了,毕竟已经是初秋了,苏钧想着帮达达买两件外套,镇子上倒是有几家童装店,不过苏钧今天刚好要进城有事,顺便带着达达进城买,这样选择比较多。

    而且,早前他也答应了达达,带达达去玩。

    石溪镇通讯不是方便,镇子上的快递公司只有邮政的平邮包裹和es,但是网店上许多买家都指定不要这个快递。说是收货不方便,苏钧很能理解。个国企的办事效率也就这样。

    他刚开始开店的时候,一个星期去县城两次,就为了去寄那些顾客指定的快递。到了后来就没有那么麻烦了,镇子上有跑县城的客运车,基本上两个小时一趟车,苏钧直接把货打包好,让司机带到县城,然后通知县城的快递员去车站取货就行,他付十几块钱的运费省心省力,还不要奔波浪费时间。

    苏钧牵着达达上了车,他把达达抱在腿上,小孩子上车是不收车票的,但是也没有座位。

    苏钧想了想,自己回来忙了两个月,他还真没好好的陪陪儿子,看着达达闪闪发亮表情,他心里也有些愧疚。

    达达坐在苏钧的腿上很兴奋,一路上说个不停,苏钧都笑着听着,时不时插上一句,最后达达说得有些累了,不知不觉得在苏钧的臂弯里睡着了,闭着眼睛,睫毛像是两把小扇子。

    一个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第8章

    从快递公司出来,苏钧低头问达达,“你饿了没有?”

    “不饿。”达达摇了摇头,两个小时前才吃过早餐,怎么可能饿。

    苏钧想了想又问:“今天你想去哪儿玩?”说实话,其实他也不会带孩子,再说这个县城也没什么可以去的地方,就是比石溪镇大一些,有两条街稍微繁华些。其实还是很小,开车转一圈不要二十分钟,也没有城市里的那些游乐园。

    小孩子喜欢的地方,他一时候还真想不出来。

    “爸爸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达达又说。

    苏钧嘴角扯了扯,这话听起来怎么好像是儿子陪着自己来玩的,他想了很久,最后把达达抱了起来,“那我们先去买衣服吧。”

    苏钧以前是在县城一中读的高中,所以对这里熟门熟路,昨天他听别人说步行街有两家儿童服饰店不错,所以很有目的性直接抱着达达朝着那儿去了。

    进了店里,苏钧真的挑花了眼,现在小孩的衣服五彩斑斓,每一件都样式可爱,韩版的酷帅,日本的萌系,各种风格,性别的区分也不是很大,而且店子里面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来买衣服试衣服,就他一个男人,苏钧有些尴尬,摸了摸鼻子。

    达达在导购的推荐下试了几套衣服,店里的一众人都说好看,目光都被这个长得像娃娃一样的小男孩吸引住了。

    苏钧也觉得挺好,征求儿子的意见,“达达,你喜欢哪件?”

    “我喜欢有小熊。”达达十分的有主见。

    “嗯,那就买有小熊的。”苏钧很随意,儿子点哪款就拿哪款,他想着反正衣服都是达达自己穿,自己选还好一些。

    营业小姐看着父子俩没反应过来,这位年轻的父亲也太民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对父子真养眼。有这么帅的老公这么可爱的儿子,一定很幸福,她都快要情不自禁的嫉妒起那个不认识的女人来了。

    选好了衣服,父子俩走出童装店,苏钧一只手提着衣服的包装袋,一只手抱着达达,脚步停在在十字路口,他垂首征求儿子意见,“现在我们去哪儿?”

    “爸爸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苏钧?”

    话刚落音,苏钧就听着身后有人不太确定叫自己名字,他回过头,身后站着的人熟悉又陌生,苏钧头脑风暴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到了眼前的人在哪儿见过了。

    张桥,他高中的同桌,和记忆里的人简直是判若两人。

    张桥朝着苏钧走了过来,“怎么,不认识了?”

    苏钧笑了笑,“张桥,你变化挺大的,刚才还真没认出来。”

    张桥哈哈大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他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也有175,是个大胖子,后来高中毕业后,他成绩不好也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他爸爸安排他学了开车,考了驾照之后到处跑长途,吃的不习惯,体重不知不觉中渐渐下来了三十多斤,几年下来就成了标准身材。

    现在他走在街上,有很多许久未见的高中初中的同学看到他,都疑惑的站在原地,心里徘徊,怕认错认,犹豫要不要上前打招呼。

    “你倒是没怎么变,还是一个大帅哥。”话音一顿,张桥看着苏钧怀里抱着的孩子,又问,“这小孩是你亲戚家的孩子?长得真漂亮。”

    “这是我儿子。”苏钧低头对达达又说,“达达叫叔叔。”

    “叔叔好。”脆生生的声音。

    张桥一下没反应过来,“他多大了,你怎么儿子都有了,什么时候结的婚?可真叫人跌破眼镜。”

    “他三岁半了。”

    “啧啧,儿子长得真漂亮,妈妈是个大美人吧,你小子艳福不浅啊。”

    苏钧笑笑没有说话。

    “知道你结婚,估计咱们班的女同志得集体惋惜了,得,班草被折了,上次陈丹还问你的消息呢。”张桥话音一转,“对了,下个月有个同学聚会,班上有二十几个人都说要去,你去不去。”

    苏钧笑了笑,“下个月的话,时间还早,到时候看吧,有时间的话就去。”

    “那好吧,我那边货还在上车,出来抽根烟,没想到就遇见你了,咱们下次出来聚聚。”两个人交换额电话号码,张桥走后,苏钧看了看时间,还不到十一点钟。

    苏钧抱着达达沿着道路慢慢的走,道路两边是枝繁叶茂的梧桐,一阵风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这条路苏钧走过无数遍,尽头就是他以前读得高中,时隔多年,再次站在梧桐树下,有一种时间倒流的错觉。

    苏钧带着达达去了附近的三角公园,他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周末就经常在这里晒太阳。公园的一角有蹦蹦床,还有小火车,今天的天气很好,又恰逢周末,公园里的人不少,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达达一开始有些怯怯的,但是毕竟是孩子,马上就被吸引住了,和才认识的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苏钧坐在长椅子上看着,嘴角的弧度柔和。

    一直玩到了一点半,达达才不依依不舍的回到苏钧的身边,苏钧帮他擦了擦汗,宠溺的摸了摸达达的头,“饿了没有?”

    达达点了点头,“嗯。”

    旁边就有吃饭的餐馆,父子俩吃过了饭,达达体力消耗了那么久,吃饱之后脸上终于后知后觉的有了疲色,他下巴靠着苏钧的肩膀,打了一个哈欠,眼睛渐渐的眯了起来,像是嘟囔一样的问:“爸爸,下次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玩。”

    苏钧一只手抱着达达,“你下次想来玩,爸爸就陪你来玩。”

    “爸爸,我今天好开心。”声音越来越小,苏钧瞧着达达没再说话了,低头一看,抱在怀里的人眼睛已经闭合了起来,靠着自己的肩膀睡着了。

    一直到下了车达达都没有醒过来,苏钧笑了笑,看来今天是真的玩得累了,他轻手轻脚的把达达放在了床上,盖好了被子。刚走出门,手机就响了起来。

    “请问你这里招人吗?”电话那端是一个浑厚的男人声音。

    苏钧前几天在网上发布了招聘的信息,又贴了些小广告,网店现在需要随时在线的客服,而且他这儿也需要打包的人手。

    “我是在招人,这样吧,你来我这儿,我们见面谈。”

    “嗯,好。”

    说好了见面的地方,又说了自己今天大致穿什么衣服以方便对方辨认,苏钧挂断了电话,他站在路口等了十来分钟,看着迎面走过来手中拿着手机的男人,心想着不会这就是电话里面的人吧……

    应该不是……

    “你好,是苏先生吗?我是刚刚打电话来的人。”那个人说完还挠了挠头,坐实了苏钧的猜想。

    来的人剪了一个板寸,穿着很随意,一件白色的t恤,上面有某种洗衣粉的商标和宣传语,应该是超市买东西送的,下面穿着短裤以及人字拖,已经入了秋,这么穿着实有些奇怪,在人群里鹤立鸡群,所以苏钧才会第一眼就注意到了他。手臂露在外边的皮肤刺青着一条龙。

    怎么看都像是黑社会或者是一个从号子里才出来的人,反正不管怎么样,就不像是来应聘的……

    苏钧愣了一下,强忍住了掉头想走了的冲动,“你好。”

    赵强伸出手,漏出一口白牙,“你好。”和外表不符合,竟然有些微微的羞怯。

    苏钧边走眼睛边用余光打量着身后的人,他看人的眼色还是有那么点的,来应聘的这人虽然外表有些…但是没有邪气,笑得磊落,还有些拘谨,虽然有些奇怪但是不像是坏人。

    “你会用电脑吗?”

    “会。”回答完还点了点头。

    苏钧指了指客厅一角的货架,“这是放货的地方,平时的工作就是在网上当客服,解答别人的问题,下午的时候把订单给整理打包起来,可能有的时候还会和我一起上山收货。”

    “嗯。”

    苏钧想了想,该说得已经差不多都说,那些形式就可以不要走了,最后补充道:“一周休一天,试用一个月1800,过了试用期再加五百,做得好还有提成,你要是觉得可以就尽快的来做事,我这里现在有点忙不过来。”

    赵强愣了愣,没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录取了?他找了一个月工作,都没着落,今天上午的时候,赵强在网上瞎转悠看到了招聘启示,就想着反正隔得近,过来试试也好,本来没抱什么希望,衣服都没换就这么出门了。没想到居然就这么被录取了。

    赵强欲言又止,犹豫了半天,还是把想说的说了出来,“我以前坐过劳,但是我不是坏人,你看还用我吗?”问得有些小心翼翼。

    因为坐过劳,赵强找工作一直碰壁,坐过劳算是有了圬点,石溪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很少会有人不介意,他虽然很想要这份工作,还是把担忧说了出来,他知道如果对方介意,知道之后自己还得走人,瞒着也没有用。

    苏钧笑了笑,“本来可能会介意,但是你说出来了我就不介意了,可以的话明天来上班吧。”

    “成,我现在就能做事。”

    苏钧看着赵强的一身衣服,“你还是明天来吧。”

    “那好,我一定好好干。”

    送走了人,苏钧把冰箱里昨天李梅给他的鲫鱼拿了出来,鱼已经都处理好了,个头不大,不多他和达达两个人吃是绰绰有余了。等着鱼开锅后苏钧又切了两快豆腐放了下去,把汤汁收得浓郁了之后关了火,撒可葱花。

    苏钧洗了手,推开卧室的门,达达已经睁开了眼睛,半醒未醒看到了苏钧笑了一下,模模糊糊的伸出手嘟囔着要抱,“爸爸。”

    第9章

    下了一场雨之后,气温马上就降了下来,早上起来,苏钧给达达小外套里面又加了一件线衣。帮达达把领子整理好,苏钧上下看了看,挺好。“达达,今天爸爸有事,你在家和罗亚姐姐玩,要乖乖听话。”

    “嗯。”达达点了点头。

    罗亚是一个星期前苏钧新招的人,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小姑凉。每天坐在电脑前面全职当客服。

    现在网店渐渐起来了,订够量也多了,总要有一个客服可以随时能解答疑惑,至于半个月前招来的赵强,除了偶尔客串当当客服,还跟着苏钧一起上山,搬货和打包,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赵强手脚勤快,是个老实的大个子,接触下来才会知道这人和外表真是一点儿都不符合。混熟了,苏钧才知道赵强比自己还要小一岁。

    半个月前刘大海就已经应下了和苏钧的合作,只不过连续一个多星期的雨,山路太滑,路况差,不好上山。而和农户说合作的事情电话里面两句三句也说不清楚,最好是面对面的开诚坦布得聊,毕竟对农户来说,扩大种植是大事。所以两个人只跑了几户人家就因为下雨给耽搁下来了。

    天已经晴了三天,山路差不多也应该好走了,两个人准备从今天开始把手头上的工作继续下去。另一方面,苏钧的库存也有些吃紧,带着赵强想顺路的收点货回来。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上了山,有刘大海在,事情进行的很顺利,递上两根烟,再说上几句基本上就能成。和当初苏钧嘴巴说干了都不见丝毫松动简直天壤之别。

    刘大海和这些山户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双方有信任基础,在镇上还有一个开了很多年的老店,有句话这么说来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终其种种,所以山户们都对刘大海很放心,不过毕竟是合作,为了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双方还是签订了正式合同。让大家都安心,除了要扩大量之外,质也很重要,这样也能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以次充好的情况。

    夏末酿的梅子酒,现在喝起来清甜可口很是解乏,谈好了合作,主人家开了一坛梅子酒给大家喝,这酒初喝口感微甜不觉得有什么,但后劲大,苏钧喝了半碗就打住了。

    山户虽然住得散,但是以十几户人家为单位被编成了一个组,只要和组长谈好了,一个组的合作也就差不多妥当,只要打个照面就行。

    沿着山路往里面一家一家的走,一直到了下午四点,一行人搬着收好了的山货才往回走。苏钧算了算,按照这个进度,再跑两天这一大片山就全跑完了,秋天流行顿煮进补,这个星期以来,网店的干货卖得很快,他想着还得多补些存货。

    连着这么多天的雨才放晴,许久没上山,苏钧今天收了不少的货,刘大海开了车来,山下面就有路,虽然修得简易但是通车没问题。不过下雨天是没办法开车的,泥土松散,可能会从山顶滚落石头,人还可以躲,开着车就躲不了了,很危险。

    一路摇晃颠簸,等着车子回到了石溪镇的时候已经快六点了。

    苏钧和赵强一起把今天新收的山货入了库。为了存货,苏钧特意租了两间房,就在他住的附近,因为背街位置不算好,所以租金也相对便宜,最主要是在一楼,出入很方便,不要爬楼。而原本客厅放货的一角被清空了出来,一下就敞亮了很多,达达可以玩得地方也大了很多。苏钧也不用担心可能货架上的东西掉下来砸到达达。

    当作仓库的两间房里被苏钧摆了一排排的货架,货物按照种类存放的井然有序,要拿什么一目了然,十分便捷。

    这些货架是苏钧和赵强两个人钉的,苏钧在市场上转悠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架子,要么太低,要么空格太小,没办法他只好再做一次手工,买了木材,钉子和粘合剂,两个人前后钉了三天才把这些架子做好,后续的刷漆什么的美化就都省了,这些架子虽然难看了些,却结实很实用。

    把货物大致的分了类,剩下等着明天做,苏钧回家把达达接了出来。

    刘大海说要出去吃一顿,算是为了两个人的合作庆祝,还特意提了两次,让他把达达带出来。

    得,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如儿子有面子。

    苏钧抱着达达和赵强到餐馆的时候,刘大海已经到了,包厢里还坐着今天帮忙搬货的几个人。达达见过几次刘大海,所以一进门见了人,就软软得叫了一声刘爷爷。

    这一声叫到了刘大海的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他就觉得和这小孩很投缘。

    “达达真有礼貌,今天想吃什么,爷爷帮你点菜。”

    “我想吃蛋糕。”说的时候,达达微微张开嘴,眼睛亮晶晶的,苏钧一点儿不怀疑他下一秒口水会淌下来…

    苏钧看着一点儿都不知道矜持为何物的自家儿子,摸了摸鼻子,“蛋糕待会儿吃完饭了去买。”不然抱着蛋糕不放又该不吃饭了。回头对刘大海笑了笑,“你们点菜吧,我什么都能吃,达达不能吃辣椒,不过他吃不了多少,捎带着点两个素菜就行。”

    点好了菜,刘大海开始逗达达,达达刚才得到了吃饭之后有蛋糕的承诺所以心情不错,眼睛溜溜的,有问比答。

    等了十多分钟,菜没有送上来,倒是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包厢的门被拉开,风灌了进来。

    “这包厢是我前几天就订好的,你凭什么给别人。”一个男人大声大气的说。

    第2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带着儿子来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青青子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青子襟并收藏带着儿子来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