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总统 作者:羽落凡心
第十一章 中国往何处去
ps:
订阅正版光荣,偷看盗版可耻
宋骁飞和容蓉结婚之后,容蓉也参加了宋骁飞领导下的文化革新六人小组,这小组的六个成员还包括鲁迅,梁启超,严复和辜鸿铭辜鸿铭也是宋骁飞钦点的
那天,宋骁飞在总统府的圆桌会议室主持六人会议,说:”我常常在想,中国将要往何处去?而文化革新,到底要改变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文明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文明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把‘活着’作为人类最终价值不太确切人吃饱了饭,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说人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人在活着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即所谓的真善美分辨美丑,善恶,真伪,这就是一国文明的价值所以中国要走向现代,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没有相适应的文化是不行的,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华文明往何处去的问题”
容蓉点点头,说:”我也这么想的人是生物中惟一能自杀的种类,说明人异于禽兽人类主观上,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价值,就是文明,也就是文化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不一样的,而且,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文明几年来,一直在朝着理性和人性的方向进化”
辜鸿铭说:”我始终强调文明不分优劣,和而不同泰西国家,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地缘社会,而中国则是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血缘社会地缘社会要靠契约,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要有法律保障,而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而在中国这种几年的农业国,乡土构建血缘社会,人们靠情感活着生老病死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就构成了社会基石比如亲人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过去人口基本上不流动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父母,祖先,是不容个人选择比如谁是你的父母”
宋骁飞说:”我不否认传统文明在乡村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和巨大的价值中国过去的经济是小农经济,在经济上每个农家,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可关门自给但现在,中国要实现工业化,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人们要变得富裕,传统文化不一定行得通,要革新大家可以首先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这时,司法总长梁启超站起来说,”我就先说说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现代社会,强调法治,司法实践和传统文化很多地方是矛盾的”
辜鸿铭有点不高兴,说:”你倒是说来”
梁启超说:”敢问辜教授,传统文化是不是强调不要打官司,即‘无讼’,比如子曰:‘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辜鸿铭说:”确实是这样传统文明中强调礼治,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规矩,被认为不是好人百姓的父母官,乡绅,过去主要靠教化维持礼治秩序,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传统的规矩”
梁启超说:”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一定规则:比如君亲,臣忠,父慈,子孝,三纲五常这种秩序注重修身,克己在论语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辜教授,是这样吗?我没说错吧?”
辜鸿铭回答说:”早闻梁公博学,果然如此没错,不懂礼的人,是败类无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这种情况下,打官司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这个地方的教化不够而且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的关系很有人情味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
梁启超哈哈一笑,说:”但现代都市,却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大家都不认识,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不能讲教化市场经济,人们最要讲的就是契约,按合同办事社会中公开讲个人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出台法律保护这些权利一个法官,并不需要考虑教化的伦理道德问题,而是要按照法律的条例判决就行”
辜鸿铭说:”礼治也是一种规则,就好比足球规则在泰西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
宋骁飞说:”辜教授这个比喻好,社会就像是大家一起在踢足球但这问题就来了礼的规则,由谁制定的问题在足球比赛中,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这个规则也是可以改的,比如最早的足球,是允许用手的但后来却改了法律就好比这个大家约定的规则而礼,却是没经过人民的同意,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很难改变并且,礼治社[,!]会并不是文质彬彬的乌托邦,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礼并不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礼还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殉葬,这是古礼行军打仗时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见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梁启超说:”确实,礼不尽是好的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人口流动很小所以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但现代社会人口是流动的,强调创新所以在礼治和法治的问题上,我还是要强调法治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的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越出规矩就像理想的状况,是每个人都守着道德过着日子但一旦人越过了道德的底线,我们就要用法律来约束”
容蓉说:”你们刚才讨论的礼治和法治,其实也就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泰西是法治社会中国是人治社会其实不能这么简单区分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人来执行,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以法治,要考虑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制度防止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宋骁飞说:”容蓉说得对,所以我一直强调用法律限制公权力,限制以权谋取私利,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是财产如果没有利益可得,权力也没多大意义大家讨论到这,基本上应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传统儒家文化,适用于农业国的乡土社会,而**律和契约的文明,适合于城市”
辜鸿铭说:”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中国传统的乡土文明就是落后的现在很多人提起传统文明,就觉得是落后的,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因为他们不识字,称之曰文盲我觉得不能说不识字就是愚愚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什么都学不到乡下人在马路上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这也不是愚就像城市里的小姐,到了乡下也会五谷不分这也正如大总统刚才所说的,文明和文化,和人们现实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宋骁飞说:”是的不过我对传统文化的主要不满,就是中国的圣人们太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承认私欲的合理性在泰西,十九世纪就有了一种理论说,每个人只要能‘自私’,满足本性里带来的**,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就是亚当斯密说的,‘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社会秩序,每个人为自己的**,合理合法追求,社会就是最好的也就似乎说,**本身,就是文明的一部分否则,人们四大皆空,活着跟路边的草木和石头有什么区别?如果道德不建立在承认人的私欲基础之上,就是虚伪的道德,大多数老百姓如果做不到,就是伪道德,道德不能成为少数几个所谓君子的玩物”
梁启超说:”还有传统文化中,对金钱的态度,金钱是我们衡量价值的尺度,我们要追求的是,是挣钱的方式正当与否,而不是对钱本身有什么不满整个传统文化里,处处鄙视利,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也使得很多人认为中国人表里不一所以很多官员们,天天口头上谈仁义道德,私下里却贪污**”
严复这时站起来补充说:”中国传统文明中,还鄙视个体,这也是要革新的泰西有种主义,叫个人主义,这不是自私主义,这是一个平等的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人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大家也不能随意剥夺个人的权利,只能在个人同意交出的权利上干涉个人在泰西基督宗教中,耶稣称是天父的儿子,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否认生育他的父母,这样每个人在神面前,人格平等才确立而中国传统思想,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太死心眼儿,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孔子会推己及人,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自己总是中心,象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他转动”
容蓉说:”确实是这样,耶稣有超于个人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强调的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不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骁飞说:”那我稍微总结一下,也就是说,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是适用于不同类型社会的,传统文明更适合于乡土社会,法治文明更适合于现代商业社会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推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对于有冲突的地方,就要以人性为尺度[,!]加以改变中华文明,要成为这样一种文明,立足于现实,满足个人私欲和个人利益基础之上,强调人人平等的文明,强调法治的文明,当然,在此基础之上,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恻隐之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全颠倒过来这正如人可以在理性生活的基础之上,有一些感性冲动如果完全感性生活,那么生活只会一团糟,非得精神病不可!而且,新文明应该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开放,包容,不断向前发展”
在座的人都点点头,表示赞同宋骁飞语重心长地说,”观念能杀人!我说最近北京大学就有一个有名的教授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昆明湖自沉,死时才三十岁!可见,观念的改变,也是一场战争,要取得胜利,也还任重道远但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前面说的这种开放,包容的新文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我们要大力宣扬!否则,一边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狂奔,一边又试图让人们的精神回到传统的乡土社会,这只能让人们精神分裂,我们要少一些王国维式的悲剧!”
第十一章 中国往何处去
第十一章 中国往何处去
ps:
订阅正版光荣,偷看盗版可耻
宋骁飞和容蓉结婚之后,容蓉也参加了宋骁飞领导下的文化革新六人小组,这小组的六个成员还包括鲁迅,梁启超,严复和辜鸿铭辜鸿铭也是宋骁飞钦点的
那天,宋骁飞在总统府的圆桌会议室主持六人会议,说:”我常常在想,中国将要往何处去?而文化革新,到底要改变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文明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文明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把‘活着’作为人类最终价值不太确切人吃饱了饭,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说人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人在活着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即所谓的真善美分辨美丑,善恶,真伪,这就是一国文明的价值所以中国要走向现代,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没有相适应的文化是不行的,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华文明往何处去的问题”
容蓉点点头,说:”我也这么想的人是生物中惟一能自杀的种类,说明人异于禽兽人类主观上,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价值,就是文明,也就是文化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不一样的,而且,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文明几年来,一直在朝着理性和人性的方向进化”
辜鸿铭说:”我始终强调文明不分优劣,和而不同泰西国家,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地缘社会,而中国则是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血缘社会地缘社会要靠契约,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要有法律保障,而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而在中国这种几年的农业国,乡土构建血缘社会,人们靠情感活着生老病死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就构成了社会基石比如亲人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过去人口基本上不流动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父母,祖先,是不容个人选择比如谁是你的父母”
宋骁飞说:”我不否认传统文明在乡村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和巨大的价值中国过去的经济是小农经济,在经济上每个农家,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可关门自给但现在,中国要实现工业化,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人们要变得富裕,传统文化不一定行得通,要革新大家可以首先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这时,司法总长梁启超站起来说,”我就先说说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现代社会,强调法治,司法实践和传统文化很多地方是矛盾的”
辜鸿铭有点不高兴,说:”你倒是说来”
梁启超说:”敢问辜教授,传统文化是不是强调不要打官司,即‘无讼’,比如子曰:‘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辜鸿铭说:”确实是这样传统文明中强调礼治,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规矩,被认为不是好人百姓的父母官,乡绅,过去主要靠教化维持礼治秩序,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传统的规矩”
梁启超说:”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一定规则:比如君亲,臣忠,父慈,子孝,三纲五常这种秩序注重修身,克己在论语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辜教授,是这样吗?我没说错吧?”
辜鸿铭回答说:”早闻梁公博学,果然如此没错,不懂礼的人,是败类无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这种情况下,打官司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这个地方的教化不够而且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的关系很有人情味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
梁启超哈哈一笑,说:”但现代都市,却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大家都不认识,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不能讲教化市场经济,人们最要讲的就是契约,按合同办事社会中公开讲个人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出台法律保护这些权利一个法官,并不需要考虑教化的伦理道德问题,而是要按照法律的条例判决就行”
辜鸿铭说:”礼治也是一种规则,就好比足球规则在泰西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
宋骁飞说:”辜教授这个比喻好,社会就像是大家一起在踢足球但这问题就来了礼的规则,由谁制定的问题在足球比赛中,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这个规则也是可以改的,比如最早的足球,是允许用手的但后来却改了法律就好比这个大家约定的规则而礼,却是没经过人民的同意,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很难改变并且,礼治社[,!]会并不是文质彬彬的乌托邦,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礼并不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礼还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殉葬,这是古礼行军打仗时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见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梁启超说:”确实,礼不尽是好的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人口流动很小所以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但现代社会人口是流动的,强调创新所以在礼治和法治的问题上,我还是要强调法治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的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越出规矩就像理想的状况,是每个人都守着道德过着日子但一旦人越过了道德的底线,我们就要用法律来约束”
容蓉说:”你们刚才讨论的礼治和法治,其实也就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泰西是法治社会中国是人治社会其实不能这么简单区分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人来执行,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以法治,要考虑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制度防止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宋骁飞说:”容蓉说得对,所以我一直强调用法律限制公权力,限制以权谋取私利,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是财产如果没有利益可得,权力也没多大意义大家讨论到这,基本上应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传统儒家文化,适用于农业国的乡土社会,而**律和契约的文明,适合于城市”
辜鸿铭说:”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中国传统的乡土文明就是落后的现在很多人提起传统文明,就觉得是落后的,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因为他们不识字,称之曰文盲我觉得不能说不识字就是愚愚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什么都学不到乡下人在马路上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这也不是愚就像城市里的小姐,到了乡下也会五谷不分这也正如大总统刚才所说的,文明和文化,和人们现实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宋骁飞说:”是的不过我对传统文化的主要不满,就是中国的圣人们太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承认私欲的合理性在泰西,十九世纪就有了一种理论说,每个人只要能‘自私’,满足本性里带来的**,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就是亚当斯密说的,‘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社会秩序,每个人为自己的**,合理合法追求,社会就是最好的也就似乎说,**本身,就是文明的一部分否则,人们四大皆空,活着跟路边的草木和石头有什么区别?如果道德不建立在承认人的私欲基础之上,就是虚伪的道德,大多数老百姓如果做不到,就是伪道德,道德不能成为少数几个所谓君子的玩物”
梁启超说:”还有传统文化中,对金钱的态度,金钱是我们衡量价值的尺度,我们要追求的是,是挣钱的方式正当与否,而不是对钱本身有什么不满整个传统文化里,处处鄙视利,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也使得很多人认为中国人表里不一所以很多官员们,天天口头上谈仁义道德,私下里却贪污**”
严复这时站起来补充说:”中国传统文明中,还鄙视个体,这也是要革新的泰西有种主义,叫个人主义,这不是自私主义,这是一个平等的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人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大家也不能随意剥夺个人的权利,只能在个人同意交出的权利上干涉个人在泰西基督宗教中,耶稣称是天父的儿子,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否认生育他的父母,这样每个人在神面前,人格平等才确立而中国传统思想,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太死心眼儿,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孔子会推己及人,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自己总是中心,象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他转动”
容蓉说:”确实是这样,耶稣有超于个人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强调的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不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骁飞说:”那我稍微总结一下,也就是说,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是适用于不同类型社会的,传统文明更适合于乡土社会,法治文明更适合于现代商业社会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推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对于有冲突的地方,就要以人性为尺度[,!]加以改变中华文明,要成为这样一种文明,立足于现实,满足个人私欲和个人利益基础之上,强调人人平等的文明,强调法治的文明,当然,在此基础之上,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恻隐之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全颠倒过来这正如人可以在理性生活的基础之上,有一些感性冲动如果完全感性生活,那么生活只会一团糟,非得精神病不可!而且,新文明应该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开放,包容,不断向前发展”
在座的人都点点头,表示赞同宋骁飞语重心长地说,”观念能杀人!我说最近北京大学就有一个有名的教授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昆明湖自沉,死时才三十岁!可见,观念的改变,也是一场战争,要取得胜利,也还任重道远但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前面说的这种开放,包容的新文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我们要大力宣扬!否则,一边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狂奔,一边又试图让人们的精神回到传统的乡土社会,这只能让人们精神分裂,我们要少一些王国维式的悲剧!”
第十一章 中国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