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 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第 69 章

    公孙玄虚的话很有道理,不过赵禳却摇了摇头,道:“有一件事情先生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有朝中科举的士子当中,有不少福建士子在其中。而录取福建士子的人数,从历年开始,慢慢增加!”

    公孙玄虚稍微思索一番,顿悟道:“王爷的意思是丝绸之路成就了这些福建士子?”

    赵禳点头说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科举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财,如何安心攻读?没有足够的钱财,怎么游历天下,增长自己见识?没有足够的钱财,怎么安心会试呢?你想想倾尽全家之财力才得以到京城科举,士子怎么不会担心家中无米,老母和妻子如何度日,怎么不害怕,失败后,如何面对家人呢?”

    第99章囚中对【下】

    顿了顿,赵禳接着说道:“本王如果请任广南东路,初初怕是没有什么,但如果行先生之计,想掺和到丝绸之路上!那些福建之官员、士子岂可同意?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虽然他们尚不足以影响朝野,但他们全力出击,足够让本王一个只凭圣眷的王爷焦头烂额,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建国已经百年,这些福建人经营海路百年,就算他们光明正大的和本王对决,本王也不一定胜得过他们!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插手这事情,是不明智的!”

    顿了顿,赵禳又说道:“如果只不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到岭南受那瘴气之苦,何苦为哉?”

    公孙玄虚却有些懊恼了,略带负气道:“既然王爷说此不行,那不行,贫道想问王爷意欲何为呢?”

    赵禳本来想说什么的,但犹豫了一下,改口道:“先生毋恼,实在是现在天下大势未明。本王不想贸贸然下子。本王看,眼下先到京东东路好好处理赈灾一事,一年半载之内,总会想出个办法吧?”

    公孙玄虚有些无奈的说道:“一切自然依王爷所言!”

    赵禳自然不能够寒了公孙玄虚的心,立刻抛出安抚,真诚的道:“先生之助,如鱼之水。请先生且在这里暂代一段时间,本王今天便筹谋让官家特赦先生的事情!三五日内,定然给先生一个大夫,七人为主,官至枢密副使。而狄青是什么出身啊?

    因为兄长打伤人,代兄受过,被逮捕到汴梁城充军。脸上还刺了字,相当于告诉其他人,这家伙是坏人,犯过罪的。在文人当中,这样的人物可以预见其非常受到敌视。

    毕竟你想想,我寒窗苦读十年,你这家伙罪犯出身的家伙居然站在我头顶上,或者和我一起为同僚。想想那些士大夫的心态,便知道他们的心情了!

    即使如此,他们依旧没有障碍到狄青的上位。赵禳不相信自己会混的比狄青差,绝对可以凭借战功,打破枷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上不下。虽然加了安抚使的官职,但却带着临时的味道。

    西夏什么时候称帝,赵禳不知道,毕竟赵禳不是专业的研究历史出身。不过赵禳知道应该不会太远,就是去年,也就是明道元年,李元昊的老爹归西了,李元昊继位。朝廷还派了工部郎中杨告为旌节官,礼宾副使朱允中为副使,到西夏颁布旨意,授李元昊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

    虽然受封了,但赵禳从邸报、奏折上看得出,李元昊已经萌生反意了。

    刚刚继位没有多长时间,李元昊便改姓名。因为历史原因,西夏有两个姓,一个是李,后唐敕封的,一个是赵,自然是宋朝敕封的了。不过李元昊改的并非是李姓,而是改姓嵬名,这嵬名的意思便是吾祖。

    什么叫吾祖啊?开国皇帝和开创一个种族的人,才能够加祖这个头衔!

    并改名曩宵,全名叫嵬名曩宵。过不了几天,又下令秃发令。这个秃发令和满清的剃发令差不多,要求境内的所有百姓,无论是党项人,还是汉人,抑或吐蕃人、其他种族的人,一律在一定时间内把头发剪成羌人的传统发型。

    宋朝自然有心管理了,无奈当时太后党和皇帝党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还有心思理会李元昊呢?而且文人对于用兵这事情上,有着天然的反感,似乎一用兵,这大宋的江山就要没有了一般。

    当然了,宋朝的文人还是有些节操的,至少没有放任李元昊发展。他们用了个空头官职拉拢了在青海上的青唐羌首领,册封其首领角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册封青唐羌中的实权人物授温逋奇为归化将军。

    为此赵禳已经得到消息,李元昊准备出兵攻打位于他侧翼的青唐羌,至于现在到底出兵没有,攻打何处,战况如何,赵禳就不知道。不过赵禳相信,收拾了青唐羌后,李元昊下一个目标弱的宋朝。

    至于刚才为什么没有说,皆因现在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西夏对于宋朝的威胁了。不过也不难怪,一方面有契丹这个庞然大物在旁边,另外一方面则是西夏国力不算太强大,西夏目前仅仅是占有银、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甘、肃等十州之地。

    而且这些州内大部分都是沙漠、戈壁的贫乏土地,能够居住人的地方,大部分都还是放牧所用,耕地不算多,国内地广人稀。在目前兵力而言,不过是四五万人罢了!

    第100章王珪

    西夏的兵力不过是四五万人,不过是相当于现在汴梁城内一半的禁军罢了!宋朝现在全国有禁军四十万,厢兵、乡兵更是这个基数上的数倍。

    而西夏和宋朝之间已经大致上承平三十年。虽然不能够说毫无战事,但这些战事都是一千几百人的,参战万人以上的却是没有。这自然使得朝廷上的老夫子,对于西夏的战斗力过低估计了,认为西夏最多也就是和宋朝的禁军差不多。

    在这一帮老夫子眼中,小小一个西夏,小小一个弹丸之地。泱泱天朝不在意也就罢了,如果敢造反,那是找死的活儿。

    朝廷内,接触信息最多的士大夫都是这样的想法,下层信息流通慢的百姓,想法可想而知了!说不定某些人眼中,现在的西夏便是一群拿着石头当武器的原始人。

    正因为如此,赵禳即使说出事实,也不会被人所相信。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总是要发送了,其他人才会相信。所以赵禳没有和公孙玄虚说这事情,说了自己又要费尽口舌的解释,而且还不一定让对方相信这事情。赵禳自然懒得说这话。

    现在赵禳想的就是,只是希望李元昊这家伙,别让自己等太久了,早日造反!

    赵禳虽然年轻,但没有人喜欢蛰伏的,如果能够早日登时那巅峰,有人会不乐意吗?

    心中一直思索只,乃至于赵禳虽然上了马车,却没有说去那里。

    过了好半响,赵禳还是不说话。赵嬴武忍不住枯坐了,压低声音问道:“王爷,我们现在去那里啊?”

    “啊!”耳力还是不错的,听了赵嬴武的问话,赵禳怔了怔,这才回过神来,有些讪讪然的挠挠头道:“阿武让你等久了,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回王府练武吧!”

    “王爷客气了!”赵嬴武谦虚一声,旋即兴高采烈的“驾!”一声的驱动马车。在路上,两人久久不语,犹豫了下,赵嬴武忍不住问道:“王爷,我想向你推荐一个人!不知道可以吗?”

    赵禳登时好奇了,赵嬴武居然向自己推荐人?赵禳首先想到的是赵嬴武想推荐某的宗室子弟,也许他真的有才华,也许那家伙对赵嬴武有大恩,使得赵嬴武拒绝不了。无论是那一种,都引起了赵禳的好奇心。“你说说看!”

    “开封人王珪!”赵嬴武语带崇敬的说道。

    “开封人?你确定是猛将,不是文人?”并非是赵禳小看开封人,严格的来说,他也是开封人。实在是因为开封的环境,造成了开封很难出猛将。

    哪怕不是很熟悉历史的人对于宋朝,都知道两个特点,富裕、尚文轻武。而作为一国首都,汴梁城自然是富裕中的富裕了,商业发达,这一点稍微知道一些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

    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培养出骁勇之人。有一句话叫无知者无畏,这些人富裕了,那里肯去当兵,特别是宋朝士兵地位低下,当兵要在脸上刺字,侮辱性很强。俗话有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话就是出自宋朝。

    (注:此俗话也有人说出自唐朝,因为情节需要,便认为出自宋朝。)

    而繁荣的商业,也让汴梁城内小贩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些小贩出身的,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而勋贵子弟当中,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够有点能耐的,大部分早就已经被汴梁城的繁华迷花了眼睛。

    哪怕是有作为的杨文广这些人,还都不是纯正的开封人,出生地不在开封。

    赵嬴武和赵禳自小玩大,自然知道赵禳对于开封人的感官,开口解释道:“王爷,此人非同一般。王珪虽然是开封人,却没有一点开封人的市井之气。反而武艺高强,擅骑射,而且力大,能够用铁杵、铁鞭等武器,而毫不见吃力!”

    赵禳起了兴趣了,这家伙别的不知道,但似乎力气很足!铁杵和铁鞭可是比宋军常用的制式腰刀要重多。一柄腰刀不过是一斤十两(宋制,一斤十六两)。而一柄铁杵大概十三四斤,而一柄铁鞭,少说十斤上下!

    重量增加了十倍不说,这东西可是在战场上用的。也就是说,能够挥舞他两三下不算什么,得能够挥舞好一段时间,要不然就是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没有一点底气的人,都不敢这样练这类武器。

    第 69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皇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巨人肩膀上的木木并收藏皇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