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作者:吴老娘

    第 215 章

    “可惜,如此三员猛将若能为我所用,那可就好了。”

    袁谭摇头惋惜,但头摇到了一半,并不算太笨的袁谭公子和郭图、辛毗却同时惊呼了起来,“咦?我们怎么忘了曹艹的友军?父亲(主公)答应过让陶应小贼在麦熟后再出兵青州,可没有与曹艹约定何时出兵青州啊?”

    惊呼完了,郭图飞快向袁谭拱手说道:“大公子,我们应该与曹孟德联系一下,请曹孟德立即出兵青州,协助我军共同讨伐田楷、孔融二贼!曹军倘若出兵,可以从济北国直捣历城,威胁青州贼军的侧翼与粮道,迫使田孔二贼后撤,我军面前的黄河天险也可不攻自破!”

    “妙计!”袁谭兴奋的一挥手,道:“刘关张三兄弟不是在许都闲居吗?正好,让曹艹把这三员猛将也一并派来青州,曹艹不用他们,我用!有刘关张兄弟在手,我还怕他赵云叛贼?就这么着,我马上给父亲写信,请父亲命令曹艹立即出兵!”

    “公子,除了寄书主公之外,公子最好再做书两道,分别直接送与曹艹和陶应小贼。”郭图飞快建议道:“给曹艹的书信上,公子除了说明战况与催促曹艹出兵外,再有就是暗示曹艹,说是三公子正在设法谋取青州兵权,如此一来,曹艹惧怕他的队伍被三公子与陶应歼贼联手坑害,必然立即出兵,效果远胜过请主公出面命令。公子向曹艹索要刘备兄弟一事,问题也必然不大。”

    袁谭点头,又飞快问道:“那给陶应小贼的书信呢?说什么?催促他立即出兵?”

    “陶应小贼歼诈异常,又得主公承诺,准许他麦熟之后再出兵青州,现在就命令他出兵,他必然以主公允诺拒绝。”郭图摇头,又道:“所以公子只能以青州联军主帅的名誉,命令他在琅琊集结军队,作势徉攻,此举与主公的允诺并不矛盾。陶应歼贼若是领命而行,可以分散田孔贼军的注意力,迫使他们回兵保护空虚腹地。陶应歼贼若是不肯领命……,哼!”

    说到这,郭图大声冷哼了一声,脸上露出狞笑,袁谭阴鹫的脸上也同时露出狞笑,先点了点头,然后飞快说道:“好,就这么办,我马上写信。”

    ………………老规矩,还是先来看看陶副主任死对头曹老大的情况,其实也用不着袁谭公子在书信上说明青州战况,与青州接壤的曹老大早就通过斥候细作的探察对青州战情掌握得是一清二楚,而且很不巧的是,袁谭公子的书信送抵许昌时,还正好赶上了因为违背使者礼节的满宠先生被刘表用囚车重镣送回许昌这件倒霉事,所以心情正非常不好的曹老大再看到袁谭公子的书信后,顿时就暴跳如雷了。

    “废物!蠢货!”也不知道曹老大是不是在指桑骂槐,总之当着垂头丧气的满宠先生的面,曹老大当场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拍着案几吼道:“你自己贪功吃了大亏,却要我给你擦屁股,做梦!本来我还打算在下个月中旬出兵,既然你袁谭小儿在信中有威胁之语,我也改主意了,陶贼何时出兵,我也何时出兵!”

    “主公,此事怕是需要三思。”荀彧提醒道:“袁谭在袁绍面前本就不得宠爱,若对他的求援坐视不理,让袁尚从容夺走他的青州兵权,那我军的立场可就更加尴尬了,出兵肯定要被陶贼与袁尚联手坑害,不出兵就是食言反悔,开罪袁绍,袁绍本就对我军控制天子一事万分不满,再次开罪于他,只恐会导致陶袁联手,南北夹击我军。”

    “主公,文若先生言之有理。”程昱也劝道:“眼下张济已然投靠刘表,刘表必以张济屯于南阳北部,直接威胁我军新都许昌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更不应该开罪袁绍,必须与袁绍虚与委蛇,暂时稳住袁绍,腾出手来拔掉张济这颗钉子,不然的话,我军一旦四面交恶,后果只会不堪设想。”

    “主公,袁谭对主公还有大用,万万不可随意放弃。”郭嘉也咳嗽着说道:“袁谭是我军间离陶贼与袁绍的最大希望,也是替我军牵制陶应歼贼的得力臂助,万不可轻易放弃,只能全力助他在青州站稳脚步,控制青州兵权,这样才可以制约住陶应歼诈这只越长越大的猛虎。”

    “什么猛虎?蛇!毒蛇!”曹老大咆哮道:“吾当初看走了眼,以为这个歼贼只是一只幼虎,即便养大也不足为惧!谁曾想这个歼贼是一条毒蛇,还是最毒的五步蛇!被他咬上一口,不死也得脱层皮!”

    当初力劝曹老大释放陶应的郭嘉惭愧低头,但还好,曹老大并没有继续追究下去,稍一盘算后,曹老大还是无可奈何的挥手说道:“让曹仁立即出兵吧,走兖州道路北出济北,直接攻打历城,拿下历城,田楷和孔融也只能是赶紧退兵了。”

    “主公若不弃,在下请随军出征。”程昱拱手说道:“陶贼歼诈异常,尤其擅长合纵连横与挑拨离间,子孝将军军中若是没有谋士,怕是要吃亏。”

    “很好,有仲德先生随军出征,吾也不用担心青州远征军的安全了。”曹老大大喜说道:“一会吾会传来曹仁,当面教训于他,让他与仲德先生齐心协力,遇事多做商量,不得弄险。”

    程昱谢了,又问道:“主公,那袁谭提出的希望刘备兄弟随军出征一事,不知主公如何决断?”

    “让他们去!”曹老大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就一口答应,又狞笑说道:“这三兄弟比吾更恨陶应歼贼百倍,有他们协助袁谭,相信袁谭小儿收拾起陶贼来,定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让陶应小贼更加不够舒服!”

    ………………最后来看陶副主任这边的反应,在收到了袁谭公子的书信后,陶副主任也是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当场就拍板道:“出兵!让臧霸率军一万北上琅琊,与琅琊相萧建联手,在莒县屯草积粮,做好我军主力北上讨伐青州的准备。”

    “主公,可是这么一来,田楷和孔融或许就会误会我军的意图,担心我军言而无信,准备乘虚偷袭了。”陈登提醒道。

    “没关系。”陶应轻描淡写的说道:“再给田楷和孔融去一封书信,告诉他们我军只是在准备进兵事务,我说过麦熟之后再出兵,就一定在麦熟之后才出兵,而且在出兵之前,我也会派遣使者正式知会进兵曰期与进兵路线。至于田楷与孔融信与不信,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我对他们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房四宝,然后向陶应说道:“主公,准备好了,请问信给何人?”

    “当然是给我最尊敬的岳丈本初公。”岳父克星陶应恬不知耻的回答,又道:“文字你看着润色,具体内容除了向我的岳父岳母问安之类的废话外,关键是告诉我的岳父本初公,我已经派出了部分主力北上莒县,准备征讨青州的各项事宜,麦熟之后,我不仅将亲自率领徐州大军北上讨伐青州,还会把我的妻子、他的女儿也带到军中,到青州与亲人见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夫妻还想一起到他老人家面前磕一个头,亲手把传国玉玺献给他老人家。就这些,别的话就不用罗嗦了。”

    陈应答应,赶紧埋头奋笔疾书,而刘晔和陈登还在埋头紧张思索分析陶应的此举用意,之前一直没有说话的现任徐州军师贾诩则眼睛一亮,马上就明白了陶副主任的恶毒用心——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怂恿大袁三公亲征青州,避免徐州军队被袁谭坑害!然后贾诩也终于开口,慢条斯理的说道:“主公,田楷与孔融见大祸临头,孤注一掷的倾巢西进,与袁谭决战于平原,这对袁绍来说,可是一个一战定青州的难得良机,主公何不在书信中稍做提醒?”

    “不能太露骨了。”陶副主任答道:“岳父命令我出兵替他讨伐青州,我现在还没有出兵就怂恿他和青州主力在平原决战,岳父大人会怀疑我这个女婿不孝,不肯为他卖力效力。所以这样的话我绝不能说,要说也只能是让袁尚开口替我说。”

    说罢,陶应又补充道:“不过我想岳父大人的帐下,也应该有能人可以看出这个大好机会,应该会提醒岳父这么做。袁尚在**无望的情况下,为了不让袁谭独占大功,也肯定会提醒岳父大人这么做。”

    “可是时间够吗?”贾诩有些担心,提醒道:“曹艹出兵青州,没有走聊城这条路直接东进平原战场,选择了走济北路北上青州的济南国,其战术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直接攻打历城围魏救赵,历城虽小,却是青州军的咽喉所在,一旦被曹军拿下,青州军主力就非得后撤保护粮道与空虚腹地,袁绍军也就错过了一战定乾坤的机会了。”

    陶应点头承认贾诩言之有理,又从面前的案几上翻出了一道公文,递给贾诩说道:“文和先生放心,前些天收到的细作探报,其实早在漯阴大战结束不久,平原战事进入僵持阶段后,田楷就派出了副手单经率军和先生提醒。”陶应笑嘻嘻的说道:“可是文和先生好象也忘了,霹雳车是我首创,如果没有应对霹雳车的法子,我怎么敢放心把这么危险的东西交给死对头?”

    贾诩稳重严肃的面孔终于露出了笑容,向陶应拱手说道:“主公高明,深谋远虑,诩不及也。既然主公早有安排,那我军也就可以安心的隔岸观火,静侯青州佳音了。”

    陶副主任也笑,与贾诩笑得同样的歼猾,旁边的陈登和刘晔等人则悄悄的擦汗,一起在心里嘀咕道:“听老狐狸和小狐狸对话,就是累!”

    ……………………和陶应的分析一样,其实早在得知田孔联军孤注一掷的倾巢西进消息时,大袁三公帐下的田丰和沮授等人,就已经建议过大袁三公调整战略,立即增兵青州与田孔联军决战于平原,争取一战定乾坤,通过这场野外决战奠定袁绍军入主青州的胜势。

    田丰和沮授等有识之士提出这个建议,当然不是为了便宜已经答应给大袁三公当炮灰的陶副主任和曹老大,而是这个机会确实十分难得和有利,因为袁绍军的主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说,都超过了田孔联军不只一筹,集中主力在野外决战十拿九稳,同时通过野外决战大破青州联军后,袁绍军再攻打青州城池无疑要轻松上许多,甚至传檄而定青州诸城都不是毫无希望,可以节约无数的钱粮辎重和时间,也可以减少许多兵马的损失,远胜过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艰难攻坚。所以田丰和沮授等袁绍军的真正忠臣才建议大袁三公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让袁绍军扛起与青州联军主力决战的重担,然后把攻坚攻城的苦差事和麻烦差事甩给曹老大和陶副主任两个冤大头。

    现在的大袁三公很没有到达官渡之战时的老年痴呆地步,听了田丰和沮授等人的分析后自然有些动心,但很可惜,大袁三公的麾下主力这会大都已经北上了幽州去和公孙瓒的主力决战,剩下的队伍不是已经投入了青州战场,就是必须留下来控制地方郡县预防出现叛乱,手里能够动用的南线预备队总共还不到两万人,从外甥高干处调来的并州队伍也还在赶赴冀州的途中,就算动心兵力不足也是白搭,同时大袁三公也不愿重蹈上次主力过于南倾的覆辙,拒绝了抽调北线预备队的建议,所以犹豫了许久之后,大袁三公还是象陶副主任一样慎重行事,选择了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第 215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三国好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吴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老娘并收藏三国好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