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作者:吴老娘
第 34 章
“打不下来不怪你,你只是副手,听老夫那个犬子的指挥作战,无论败得多惨,一切罪过都有老夫那个犬子承担。”陶谦板着脸说道:“老夫只有一个任务交给你,那就是保护应儿平安归来,只要应儿能够活着回来,你就是把两千兵马和书的保管钥匙。”
“都已经说过好几次了,这次用不着再提及了吧?”糜芳头也不抬的随口说道。
“一定要提及,别让玄德公误会我们。”糜竺没理会兄弟的反对,同时糜竺也十分郁闷,刘备已经两次在书信中和在糜芳面前提起此事——难道说,仁义忠厚的玄德公也生出了疑心,怀疑自己兄弟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陶谦的人——这段时间自己兄弟的所作所为,目的只是为了给玄德公看到一点希望,暂时安抚住玄德公,进而把玄德公当一条狗一样的拴在徐州当看门犬,然后陶谦父子乘机度过这段时间的虚弱期?
还是听到这消息,陈珪和陈登这对地头蛇父子足足沉默了有一柱香时间,然后陈登才向陈珪拱手说道:“父亲,看来我们父子太过高估陶应公子了,孩儿建议,我们是时候与玄德公走得近一些了。”
陈珪端坐不语,许久后才叹道:“不甘心啊,这个时候才向玄德公靠拢,注定要被糜竺兄弟压过一头了。”
“父亲,孩儿也心有不甘,但此乃时也,势也。”陈登也叹道:“想不到二公子如此自不量力,坚持要带这么一点兵力南征广陵,他若不幸战死,我们父子再坚持辅佐陶氏,那就是自取灭门之祸了。就算二公子能够活着回来,估计将来他也坐不稳徐州刺史的位置了,我们父子如果不早做决断,以后在徐州的分量就更不如糜子仲兄弟了。”
陈珪缓缓点头,承认儿子言之有理,仔细盘算后,陈珪吩咐道:“元龙,与玄德公联络的事,你去安排吧,但一定要隐秘,不要让外人知晓。”
陈登答应,陈珪却又说道:“还有,立即给二公子送两千斛军粮去,二公子如果不能回来,就当我们陈家为陶氏尽的最后一份忠心。二公子倘若凯旋而归,那么,我们也有退路。”
“孩儿明白。”陈登恭敬答应,又微笑说道:“二公子如果真能凯旋而归,那可真是奇迹了。但是对陶氏尽最后一份忠心,也是应该的。”
同样是听到这消息,忠心于陶谦的曹豹等徐州文武官员都是一片大乱,纷纷上书上表,劝说陶谦收回成命,不要让陶谦唯一比较成器的儿子去白白送死。而曹豹的反应最是激烈,听到消息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倒霉的章诳将军叫到面前,指着章诳的鼻子命令道:“不管输得再惨,你都要把二公子给我平安带回来!二公子要是掉一根头发,别怪我不念几十年的交情!”
“将军放心,主公也有过类似的吩咐,末将就是豁出姓命不要,也要保护公子平安归来。”章诳拱手答应,又好奇问道:“将军,你怎么也这么关心二公子?末将耳闻,二公子可是拒绝了你的联姻好意的。”
“你懂个屁!”曹豹没好气吼了一声,又压低声音说道:“你我都是丹阳人,有些话告诉你也无妨——当初主公把那把保管传位文书的钥匙交给我时,曾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说他的儿子还小,徐州又正处内忧外患之际,他归天之后,要我一定要早晚看护他的儿子。这话足以证明,主公根本就没想过把徐州让给大耳贼,只是想把徐州传给他的儿子之一!你说说,两位公子之中,谁的名字最有希望出现在那道传位文书中?”
“当然是二公子。”同是陶氏忠臣的章诳毫不犹豫的说道:“二公子虽然年轻气盛,不自量力,但也胜过大公子百倍。主公又不傻,自然知道怎么选择。”
“现在你明白二公子有多重要了?”曹豹低声说道:“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丹阳老人来说,只要保住了二公子,也就不用担心主公百年之后的事。可如果二公子有什么闪失,大公子又懦弱无用,主公又动了把徐州让给大耳贼的念头,我们这些丹阳老人,可就真的是前途难卜了!”
“末将明白。”章诳大力点头,严肃说道:“将军放心,为了主公,也为了我们这些丹阳老人,末将一定会倾尽全力保护公子。”
曹豹也是点头,然后又叹了一口气,喃喃道:“二公子啊,你就怎么这么傻呢?你如果不去冒这个险,以后你不用担心,我们丹阳老人也用不着担心啊。”
“父亲——!”
曹豹的话音未落,一名少女已经尖叫着跌跌撞撞冲了进来,冲到曹豹面前大声尖叫道:“父亲,听说,听说那个书呆子要南征广陵,还只带不到三千兵去征讨笮融老贼!是不是真的?父亲你怎么不劝阻?”
“我要是劝得住就好了。”曹豹苦笑起来,“不要说我了,就是主公都劝不住,灵儿,你就认命吧,为父还是另外给你选一个更好的算了。”
第三十三章 出征
(PS:今天再来一次两更吧,第二更在夜里,新人新书,请各位朋友热情支持。)
古代的军队出征,程序之麻烦,准备的时间之漫长,绝对能让任何一个急姓子崩溃,陶应就是这样的急姓子,陶应之前一直就是把君子军当做二十四小时快速反应的应急军队训练,要求的是快捷迅速,命令下达军队立即出发,早就把自己的脾气给练急了不少,现在又要为一支注定拖后腿的军队出征做漫长而烦琐的准备,陶应就实在有些沉不住气了。
还好,陶副主任在官场还练出了一手调整自我姓格的手段,在实在拗不过陶谦和曹豹等人好意的情况下,陶应也只好沉住气,耐心陪同章诳准备出征事宜,同时强迫自己学习这一套复杂而又烦琐的出征程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将来统率更多的军队做提前准备——毕竟,陶应也不可能永远只指挥区区武官员检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听到这整齐而又嘹亮的君子军口号声,大部分徐州官民百姓都是忍俊不禁,无数人捧腹大笑,糜竺兄弟是紧咬牙关,生怕自己在陶谦面前狂笑出声,陈珪和陈登父子是面面相觑,曹豹和吕由等陶氏忠臣则哭笑不得,陶谦和准备陪同君子军南征的章诳则是一起脸色发白,无地自容。惟有陶应的大哥陶商是连连点头,赞不绝口,认为自己的兄弟确实有君子之风,前后总共五个月时间,就把八百多目不识丁的君子军将士练成了儒雅之士,大长了自己陶家门风。
第 34 章
恋耽美
第 34 章
“打不下来不怪你,你只是副手,听老夫那个犬子的指挥作战,无论败得多惨,一切罪过都有老夫那个犬子承担。”陶谦板着脸说道:“老夫只有一个任务交给你,那就是保护应儿平安归来,只要应儿能够活着回来,你就是把两千兵马和书的保管钥匙。”
“都已经说过好几次了,这次用不着再提及了吧?”糜芳头也不抬的随口说道。
“一定要提及,别让玄德公误会我们。”糜竺没理会兄弟的反对,同时糜竺也十分郁闷,刘备已经两次在书信中和在糜芳面前提起此事——难道说,仁义忠厚的玄德公也生出了疑心,怀疑自己兄弟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陶谦的人——这段时间自己兄弟的所作所为,目的只是为了给玄德公看到一点希望,暂时安抚住玄德公,进而把玄德公当一条狗一样的拴在徐州当看门犬,然后陶谦父子乘机度过这段时间的虚弱期?
还是听到这消息,陈珪和陈登这对地头蛇父子足足沉默了有一柱香时间,然后陈登才向陈珪拱手说道:“父亲,看来我们父子太过高估陶应公子了,孩儿建议,我们是时候与玄德公走得近一些了。”
陈珪端坐不语,许久后才叹道:“不甘心啊,这个时候才向玄德公靠拢,注定要被糜竺兄弟压过一头了。”
“父亲,孩儿也心有不甘,但此乃时也,势也。”陈登也叹道:“想不到二公子如此自不量力,坚持要带这么一点兵力南征广陵,他若不幸战死,我们父子再坚持辅佐陶氏,那就是自取灭门之祸了。就算二公子能够活着回来,估计将来他也坐不稳徐州刺史的位置了,我们父子如果不早做决断,以后在徐州的分量就更不如糜子仲兄弟了。”
陈珪缓缓点头,承认儿子言之有理,仔细盘算后,陈珪吩咐道:“元龙,与玄德公联络的事,你去安排吧,但一定要隐秘,不要让外人知晓。”
陈登答应,陈珪却又说道:“还有,立即给二公子送两千斛军粮去,二公子如果不能回来,就当我们陈家为陶氏尽的最后一份忠心。二公子倘若凯旋而归,那么,我们也有退路。”
“孩儿明白。”陈登恭敬答应,又微笑说道:“二公子如果真能凯旋而归,那可真是奇迹了。但是对陶氏尽最后一份忠心,也是应该的。”
同样是听到这消息,忠心于陶谦的曹豹等徐州文武官员都是一片大乱,纷纷上书上表,劝说陶谦收回成命,不要让陶谦唯一比较成器的儿子去白白送死。而曹豹的反应最是激烈,听到消息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倒霉的章诳将军叫到面前,指着章诳的鼻子命令道:“不管输得再惨,你都要把二公子给我平安带回来!二公子要是掉一根头发,别怪我不念几十年的交情!”
“将军放心,主公也有过类似的吩咐,末将就是豁出姓命不要,也要保护公子平安归来。”章诳拱手答应,又好奇问道:“将军,你怎么也这么关心二公子?末将耳闻,二公子可是拒绝了你的联姻好意的。”
“你懂个屁!”曹豹没好气吼了一声,又压低声音说道:“你我都是丹阳人,有些话告诉你也无妨——当初主公把那把保管传位文书的钥匙交给我时,曾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说他的儿子还小,徐州又正处内忧外患之际,他归天之后,要我一定要早晚看护他的儿子。这话足以证明,主公根本就没想过把徐州让给大耳贼,只是想把徐州传给他的儿子之一!你说说,两位公子之中,谁的名字最有希望出现在那道传位文书中?”
“当然是二公子。”同是陶氏忠臣的章诳毫不犹豫的说道:“二公子虽然年轻气盛,不自量力,但也胜过大公子百倍。主公又不傻,自然知道怎么选择。”
“现在你明白二公子有多重要了?”曹豹低声说道:“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丹阳老人来说,只要保住了二公子,也就不用担心主公百年之后的事。可如果二公子有什么闪失,大公子又懦弱无用,主公又动了把徐州让给大耳贼的念头,我们这些丹阳老人,可就真的是前途难卜了!”
“末将明白。”章诳大力点头,严肃说道:“将军放心,为了主公,也为了我们这些丹阳老人,末将一定会倾尽全力保护公子。”
曹豹也是点头,然后又叹了一口气,喃喃道:“二公子啊,你就怎么这么傻呢?你如果不去冒这个险,以后你不用担心,我们丹阳老人也用不着担心啊。”
“父亲——!”
曹豹的话音未落,一名少女已经尖叫着跌跌撞撞冲了进来,冲到曹豹面前大声尖叫道:“父亲,听说,听说那个书呆子要南征广陵,还只带不到三千兵去征讨笮融老贼!是不是真的?父亲你怎么不劝阻?”
“我要是劝得住就好了。”曹豹苦笑起来,“不要说我了,就是主公都劝不住,灵儿,你就认命吧,为父还是另外给你选一个更好的算了。”
第三十三章 出征
(PS:今天再来一次两更吧,第二更在夜里,新人新书,请各位朋友热情支持。)
古代的军队出征,程序之麻烦,准备的时间之漫长,绝对能让任何一个急姓子崩溃,陶应就是这样的急姓子,陶应之前一直就是把君子军当做二十四小时快速反应的应急军队训练,要求的是快捷迅速,命令下达军队立即出发,早就把自己的脾气给练急了不少,现在又要为一支注定拖后腿的军队出征做漫长而烦琐的准备,陶应就实在有些沉不住气了。
还好,陶副主任在官场还练出了一手调整自我姓格的手段,在实在拗不过陶谦和曹豹等人好意的情况下,陶应也只好沉住气,耐心陪同章诳准备出征事宜,同时强迫自己学习这一套复杂而又烦琐的出征程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将来统率更多的军队做提前准备——毕竟,陶应也不可能永远只指挥区区武官员检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听到这整齐而又嘹亮的君子军口号声,大部分徐州官民百姓都是忍俊不禁,无数人捧腹大笑,糜竺兄弟是紧咬牙关,生怕自己在陶谦面前狂笑出声,陈珪和陈登父子是面面相觑,曹豹和吕由等陶氏忠臣则哭笑不得,陶谦和准备陪同君子军南征的章诳则是一起脸色发白,无地自容。惟有陶应的大哥陶商是连连点头,赞不绝口,认为自己的兄弟确实有君子之风,前后总共五个月时间,就把八百多目不识丁的君子军将士练成了儒雅之士,大长了自己陶家门风。
第 3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