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生气就好,这么大的雪我背你回家吧。
    说完高大挺拔的身影蹲下露出宽阔的肩膀,唐晓福莞尔一笑,也不客气趴在赵向北的臂膀上,被他一步一步的背着回家了。
    而杜明这边仓皇离开,心绪不稳,也没有看清脚下。
    一个没站稳就扑倒在地,手和脸颊,身上沾染不少雪,冻得他手掌通红。
    想起刚才的难堪,不由得哭泣出声,拳头一下一下的用力锤击地面。
    凭什么!凭什么不能是我!凭什么让我遇到赵大哥之时,他已成婚!
    入赘到唐家有什么好!那个唐晓福有什么好,整天颐指气使,丝毫不尊重唐大哥。
    愤怒嘶喊了半晌,冷风一吹杜明才感觉脸颊冻得发疼。
    他落寞的起身,远远的看着赵向北背着唐晓福,一步一步走进唐家院子的背影,不由得握紧拳头。
    唐晓福这边到了院子,李氏这会儿正在装起已经冻结实的粘豆包。
    他就连忙不好意思地跳了下来。
    我去给你烧碗姜糖水吧,驱驱寒。
    说完就忙不迭的往灶间跑,见自家小哥儿无事,李氏这才放松下心神,笑眯眯地对赵向北说道:他也不是个小孩子了,像被你以后可不能这么宠。
    虽说嘴上这么说,但是眼中的笑意,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外面天冷,他穿的太薄了一些。
    赵向北笑了笑,也没有多说话,快手快脚地帮这里是手捡粘豆包,放在布袋子。
    李氏重新扎好口,放回院子的木架子上,这可是要吃一冬天的粮食。
    向北呀,前几天三儿来信儿,说是明天会跟着商队到县城,最近县城不怎么安生,你明天驾着家里的牛车跑一趟吧。
    好。
    赵向北接过扎好的大口袋,利落地扛上肩,放在地窖当中。
    李氏满脸笑眯眯:那就辛苦你了,今年各家各户粮食都不多,我让老大家的拿十斤粮食回家,你回家的时候也拿这个数。
    赵向北脚步一顿有些迟疑地摇头。
    我就不用了,今年不回去。
    李氏知道赵家那些个破事儿的,不由得有些心疼叹口气。
    到底是你亲生的姆么和爹,虽说签了断亲书,可这会儿眼看吃不上饭了,你如果不回去接济一二,在村里的名声也不好听。
    唐晓福捧着熬好的姜糖水走过来,正好听到这句话,
    看到赵向北脸上,有些黯然的表情,不由的更心疼了。
    去吧,我陪你一起回去,就当咱们接几个远房的亲戚,好歹不能看着饿死。
    好。
    赵向北点点头,接过姜糖水,看着唐晓福的眼中带了些暖意。
    唐晓福眉眼带笑:明天你去县城接三哥,我也要去。
    李是板着个脸,有些不赞同:天寒地冻的,你去干什么?
    唐晓福眼珠转了转,笑嘻嘻的说道:强哥,我在外边遛弯儿的时候,听说咱村有人拿了自家杀好的鸡鸭,县城换了不少粮食呢。咱家冻好的鸡,还有几只,我想去试试。
    赵向北跟唐晓福在一起久了,见她这古灵精怪的模样,就知道他另有打算,
    瞥了一眼他的手腕处,转身对李氏说道:我认识不少富贵人家的管事,他们都会收些山珍和肉类,如果您想换些粮食,我可以去试试。
    自家的肉吃到嘴里尽管香又解馋,但是多换一些粮食存起来才是正理。
    李氏听人说县城上粮铺的米价现在都已经翻了一番,每日排着长龙都买不到。
    于是点点头:鸡还剩两只留着,过年吃吧,那只羊可以带到县城上去,不过你可要问好了,便宜了咱们可不能换。
    唐晓福连忙乐颠颠的点头,抱住李氏的手臂,撒娇道:您放心吧,我这么聪明,怎么能做亏本的买卖呢。
    李氏被他这么样逗笑了,点了点他的额头:就你古灵精怪,明儿去县城可要多穿点,路上别惹事,一定要跟着向北,知道吗?
    唐晓福连连点头,只要能让他去县城上,自然是什么都答应的。
    反正那个镯子在赵向北那里也过了明路,唐晓福索性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空间存了那么多鸡,如果不能换成粮食给家里吃,那他的金手指还有什么用。
    如果不是冬天出现活鱼鲜虾太过惊悚,那养鱼池子里面活蹦乱跳的大虾,可真是够卖不少银子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氏跟大家说了一声,唐晓福和赵向北明日要去县城的事。
    王仪撇撇嘴,有些阴阳怪气。
    团哥儿摸出十几文钱,拜托唐晓福去医馆替他买几贴膏药。
    唐晓福自然是无不答应的,等到众人吃过晚饭之后,唐晓福在灶间刷碗,
    李氏走了过来又塞给他十几文钱,叹了口气说道:吴老么么年轻的时候,也是遭了大罪的。腿上落了顽疾,舍不得银子,冬天只能熬着。团哥儿是个孝顺孩子,你多买些膏药给他送过去吧。
    唐晓福点点头,接过铜钱,李氏是个嘴硬心软的,在桌上没说,就怕王仪的有意见。
    第71章 回家
    第2天一大早,吃过早饭之后,唐晓福就把自个儿裹成了个球,坐在牛车后面,跟着赵向北去了县城。
    唐家这是头成年的老牛了,格外有经验。
    赵向北稍稍挥动鞭子,都不用抽打在牛身上,老牛就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赵向北低声询问自家夫郎:你去镇上,可是有什么其他打算吗?
    唐晓福躲在赵向北身后,惬意的把自己团成了个球,张嘴之间都有白色的雾气。
    我这里有一些的活鸡,想要去县城上换些粮食。
    又是神仙给的?
    唐晓福汗了一下,果然一个谎言要十个谎去圆它。
    只能硬着头皮的点点头:这是奖励。神仙把这个镯子里边放了个小牧场,能够养些东西。秋天那会儿,我偷偷拿了家里边的种蛋,孵出来了不少小鸡。
    有了上次凭空变粮食的经验,赵向北对唐晓福就再没有什么怀疑。
    这段时间他也细细的观察过。唐晓福每日活蹦乱跳,小脸也红扑扑的,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除了偶尔会拿出些东西,倒是与寻常人无异。
    如此赵向北心中还有些隐秘的窃喜,还好小福没有被神仙带走。
    这样真好,小夫能留在自己身边,不管他有何样的秘密,自己都能够一起替他保守。
    赵向北转身,握住唐晓福的右手,摸了摸他的手腕,疑惑的皱眉:那个镯子呢,你没有携带吗?
    唐晓福巴掌大的小脸缩在兔毛围脖里,露出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我想让它出现,它就出现了,在家里太显眼了。
    话音刚落,赵向北就感觉手下凭空多出了一副镯子,惊讶的低头查看一番,
    确定是那只蓝色的镯子后,连忙四下打量确定无人之后,连忙不放心的叮嘱。
    让它隐没在你手腕之中,不要让其他人发现,日后如果你想取用什么东西,需要掩护也可以同我说。
    唐晓福老神在在的点头,赵向北的眸子里边温柔宠溺,没有一丝一毫的贪婪,只有点点的关心和担忧,看的唐晓福心中暖暖。
    他反手扣住赵向北的手掌,十指相扣,笑眯眯的说道:你放心吧,除了你,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是咱们两个的小秘密哦。
    说完唐晓福还俏皮的眨了眨眼睛,
    赵向北勾唇一笑,将唐晓福的手掌牢牢握在掌心,怕他冷又揣在毛皮袖筒当中。
    自然!
    两个人顺顺利利到了县城,如今正值冬天,而且街面上不是很安全,所以出来摆摊儿的人也少了,路上更是少有行人。
    赵向北说他认识个副管事的倒也不是说瞎话,带着唐晓福穿街走巷。
    走到一处偏僻窄小,确定四周无人之后,唐晓福接着箩筐的,这也拿出三只大活鸡,将翅膀牢牢绑住。
    赵向北选了个合适的,人家城后门递了几文钱给看门的小厮,这才见到管事,
    那管事与赵向北颇为熟悉,见到是他来了满脸的笑意:最近怎么没见你来呀?我们家老爷可是念着你山中野味那一口呢。
    快过年了,家中事忙。赵向北将手里的活鸡,拎起来晃了晃:这些活鸡养的肥肉也好吃,您要吗
    那管事是瞬间眼睛贼亮。
    这鸡真肥,养的壮实又新鲜,这三只我都要了,你是要钱,还是要别的?
    赵向北:换粮食吧,过年家中也能够吃个饱饭。
    如今村子里边是何种光景,不管是也是知道的,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你这鸡养得肥,一只我给你15斤白米。你看怎么样?
    赵向北点点头:劳烦您要30斤白米,剩下的换些粗粮。
    虽说粗粮与白米白面之间兑换要一换三,但是富贵人家,自然都是喜欢精米白面的。
    管事也是满脸乐呵呵,招来门房小厮抬了几个粮食袋子出来,这才颠颠的捏着活鸡进了门。
    赵向北将粮食在车上放好,又将牛车赶至巷子当中的对唐晓福说道:小福啊,你将这些粮食收在你那镯子当中吧。
    唐晓福点点头,轻轻一挥,一手这马车上的两大袋子粮食就消失不见,两人如法炮制,又将李氏拿出来的那只羊给卖了。
    羊肉可比鸡肉值钱的多,这次全都换成粗粮。
    眼看的到时辰了。
    唐晓福和赵向北连忙赶着马车去约定好的商行门口。
    远远的就看到一队人驾着马车,风尘朴朴地跑了过来。
    在那马队停稳,就见一个青衫鲜瘦的书生,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朝几人疾步走来,
    唐晓福脸上带着笑意,用力的挥挥手,大声的喊道:三哥!三哥!我们在这里?
    唐老三这大半年,在府城书院,读书人也清瘦了不少,本来就不是合身的长衫,如今更显空旷了。
    唐晓福眼眶发酸,有些心疼的,问道:三哥,你怎的瘦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心疼银子没有好好吃饭,这要是到家母妈该多心疼啊。
    唐老三看着自家人也是满脸笑意,不在意的挠挠头。
    我这些日子长了些个子,这才显瘦的,你回家时可要帮我跟妈好好说说,请莫让他担忧才好。
    唐老三一向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性子,如今这副模样,更是让唐晓福我心,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几人上了车,唐老三这才注意,车上的这些粮食,是诧异的看着唐晓福。
    你们是到县城来买粮食的吗?家中现在怎么样?姆么和爹爹怎么样?
    唐晓福知道他担心什么,安抚式儿的笑了笑:三哥别着急,这是冬天那会儿家里的母羊不怎么下奶了,也不长肉,姆么就杀了冻起来留到这会儿卖掉换了粮食。
    唐老三这才舒一口气,有心想再问点什么,不过我张了张嘴还是没有问出口。
    三人坐在马车之上,快速的就往家赶,不到一个时辰就已到了唐家门口,
    李氏早就在礼拜院门前翘首以待。
    远远的看到自家小儿子瞬间红了眼眶,上前拉住自家小儿子的袖子,看了又看。
    瘦了也高了,儿呀,你是怎么消瘦成这个样子。
    见到自家姆么的眼泪,唐老三一下就慌了,连忙用袖子替李氏拭泪。
    姆么,您别哭呀,儿子真没事。您看儿子这不好好的嘛。
    见自己安慰没用,唐老三连忙转移话题,从书箱中掏出几块银子。
    姆么,您看,这是我这两次岁考得了头五名,奖励的银子。明年我努力一点,就能攒够束脩了。
    唐老汉这会儿老怀大慰,拍了拍儿子肩膀。好小子,真争气。这银子你留着,在府城花用,不要苛待自己。束脩你不用操心,家里还拿得出。
    李氏闻言连忙抹了抹脸上的泪:对对对!你不用担心,专心读书,照顾好自己才是正理。
    唐老三虽然心中打定主意要自己攒钱交束脩,但是双亲拳拳爱护之心,怎么好当面驳斥。
    儿子定当努力,不负您二老多年养育教导。
    好好好!姆么的三儿长大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唐晓福连忙出声让众人进屋说话。
    他跟赵向北两个,趁着村里人目光都在唐老三身上。
    连忙把粮食袋子搬到后院,放进地窖里,趁着无人注意,一挥手,放了不少萝卜土豆,填补地窖。
    至于李氏以后会不会察觉,唐晓福光棍的很。
    只要他不承认,古代人没经过现代小说都洗礼,哪里知道什么空间。
    搞定一切,唐晓福朝着赵向北俏皮的眨眨眼。
    赵向北无奈宠溺一笑,又替唐晓福遮掩几分,使之不那么明显。
    两人换好了衣裳,回到老两口房间,
    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相谈甚欢。
    团哥儿端上来一个碗,连忙说道:三弟赶路辛苦了,这天寒地冻的,快喝碗姜糖水暖暖胃。
    李氏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把碗送到唐老三手里。
    还是老二家家细心,快喝暖和暖和。累了就躺着休息休息,这炕还是福哥儿发现的,你二哥搭建的,这个冬天暖和着呢,不难熬了。。
    唐老三摸着手掌下滚烫的火炕,不禁啧啧称奇。
    当真心思巧妙,与富贵人家地笼也不差什么了,不知作价几何?
    这古代也不是没有取暖设备,炭盆,地龙。
    只不过这些都是烧炭的,一天下来花费不少,都是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
    唐老二古今可是附近几个村知名的手艺人。
    憨憨一笑,挠挠头,说了个数。
    唐老三惊讶的瞪大眼睛:妙,当真心思巧妙。这做饭烧水的功夫,火炕就暖了,而且价格低廉,当真是百姓之福呀。
    唐老三可不是个死读书的,了解民生。
    这个火炕,在南方还不显,在北方那可是有用处了。
    如今这个冬天姆么和爹爹都身体康健,就连李氏的老寒腿都没犯,当真难得。
    唐老三难得回来,李氏亲自下厨,从小缸里捞出酸菜,准备做酸菜炖猪肉。
    这边菜刚炖进锅里,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院子的篱笆门,被拍的哐哐响。
    不得了!向北呀,你快出来呀。村里有人上山打猎,一天了还没回来,要看就要天黑了,这可怎么办呀。
    第72章 救人,狼嚎
    唐晓福的心咯噔了一下,下意识的去看赵向北。
    见他脸色大变,快步朝外走,急声问道:这鹅毛大雪封山,竟也敢上山去。去了多少个时辰了?
    那来报信儿的汉子也是急的满头大汗,神情焦急:他们已经上山五六个时辰了,之前说好了三四个时辰就回来的。
    赵向北蹙眉:他们一共去了几个人?
    六个。这不是眼看过年了吗?大家都想打只山鸡野兔的回家添个肉菜,这才冒险上山。
    赵向北远眺白雪皑皑的深山:胡闹,这几日大雪不断,为了口吃食,竟然冒险上山。上山也就罢了,看样子是往深山走了,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那汉子急的眼眶通红,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安。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天上云重,没准又要下大雪了。向北兄弟求求你帮个忙了,我弟弟跟着他们上山了,请你无论如何要救救他呀。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糙汉家有俏夫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白十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白十三并收藏糙汉家有俏夫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