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收拾了一下七零八落的院子,李氏捡地上,散落的菜叶子。
    身形有些佝偻,看得唐晓福心中发酸。
    后面小菜园里,除了唐晓福在墙根附近种的点地瓜土豆,其他作物都被祸害的七七八八。
    唐晓福抽空烧了壶茶水放了灵泉水让众人喝一下。
    小奶娃大概是吓到了,哭了好一阵,唐晓福热了些羊奶,点了两滴灵泉水喝下之后,被王仪抱在怀里就呼呼大睡。
    这么大的孩子就怕受惊吓,唐老大不放心,孩子特特赶了牛车去县城,买了安神的汤药。
    唐晓福又偷偷的放了点灵泉,奶娃娃这才安静的睡熟了整夜。
    入夜村子整个都寂静下来,唐家人这才带着工具,悄悄的来到地南边。
    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手脚麻利的挖土豆和地瓜放在挑篮当中。
    在轮流扛回到唐家小院,直接放入地窖当中。
    忙乎了小半夜,终于将地收完。
    唐老汉特意留了一些放在外面,等明天白天之时,再堂而皇之的收回来,以免惹人怀疑。
    要不怎么说到底是人老成精呢。
    唐老汉这辈子经历的事儿多了,自然有几分生活的智慧。
    这几天又是惊又是吓,干了半宿的活,这会儿躺在床榻之上,唐晓福只觉得腰酸背痛。
    这边赵向北带着微凉的水汽躺在身边,这会儿他也顾不得什么害羞,有些怔怔出神地问。
    向北,你说今年遭了这么大灾,秋天大家没了粮食,可怎么办?
    赵向北握住唐晓福的手办,想说道:太难的时候,衙门也许会开仓放粮。只是秋天还能撑过去,冬天只怕现成的粮铺粮价都要涨了。
    唐晓福猛地攥紧赵向北的手指,想起上辈子那些发灾难钱的人,声音不由有些紧绷。
    他们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赵向北诧异的挑挑眉毛,自家这个小夫郎,反应倒快。
    到时官府衙门不会做事不理。如果有大山谷配合衙门降低粮价还好,否则不然冬天更是难过呀。
    听着赵向北的话,唐晓福怔怔的出神,心里隐约的有个想法,却一直抓不住头绪,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唐家的伙食迅速的就降低了几个档次,
    原来早上还有米粥鸡蛋饼,如今只剩下一大盆粗粮野菜粥,再配上两碟酱黄瓜,甚是寡淡。
    王仪看了看面前清汤寡水的粥,有些不满的撇撇嘴。
    这杂粮野菜配咸菜,怎么入口?
    第58章 打秋风
    这会儿家艰难,李氏紧把手中的钱粮,也不再惯着王仪。
    如今遭了灾,家里边的粮食自然要仔细着吃,不然到冬天的时候,难道一家人扎脖喝西北风吗?
    王仪眼圈红了红,委屈巴巴的看一下自家爷们,却不敢多说什么。
    心里想着,到底第一胎不是和儿子,被婆家嫌弃,腰杆子不直。
    日后一定要生儿子,
    吃过了早饭,唐老爷子就带着唐老二他们去地里,收剩下的那些土豆和地瓜。
    村里人也有不少人正在收地瓜。
    只不过每家每户只有一点点,碰上那些个躲懒的人家,那就是颗粒无收了。
    史家就是这样的,仗着自家两个哥儿都嫁到县城员外家里面的。
    史么么可是扬眉吐气了,整天穿金代银,在村里边炫耀。
    家中小儿子又是个惫懒的性子,糊弄的种完的地,就没有再补种点地瓜土豆、
    如今蝗虫一来顿时傻眼了。
    看看隔壁唐家收的那几大篮子地瓜,史么么就眼珠转了转。
    两家不仅居住的地方是邻居,土地也是挨着,
    史么么故意凑到唐家地边缘的位置,趁机去挖那里的地瓜。
    李氏将家中的粮食看得极重,哪里容许他这么干。
    嗷一声窜起三丈高,一把抢下史么么篮子,扒拉出两个大地瓜。
    姓史的,我看你是疯了,怎么敢偷我家的地瓜!!!
    史么么讪笑收回手,有些眼馋的看着那几个地瓜。
    说什么偷这么难听,不过是挖错了,不过是几个的地瓜,值几个铜板,这般小气。
    李氏年轻的时候就泼辣,如今上了年纪也是当仁不让,叉着腰,跟只生气的茶壶一般指着史么么。
    说什么胡话,你家都懒出天际了,种没种地瓜和土豆,自己不知道吗?偷儿就是偷儿,我看大家可是要小心自个儿地里边剩下的东西,可别晚上被谁偷了,把活命的粮食便宜了旁人。
    如今是什么年景了,一听说有人偷粮食,其他人也纷纷侧目,对于这史么么指指点点,
    哎呦,这史家的真是偷东西了?别不是有什么误会吧?
    误会什么误会,去年他就趁机挖了旁边李家半垄沟小麦,这次还是死性不改。
    不是说家里的哥儿嫁给了有钱的员外吗?还能看得上这几个地瓜?
    他也好意思在外边炫耀,坑了自己的家两个小哥儿,嫁了个60岁的老头,如今孩子们心里怨恨着呢,我看遭了灾这几天,那边可是一个子儿的铜板,都没往这边送。
    这些日子由于自家小哥儿,嫁了有钱人,史么么认为的也是有几分体面的,这会儿也是难看,咬牙切齿地看着李氏。
    呸,一家子穷酸鬼。但我稀罕你家那点儿地瓜,我家有的是大米白面吃。
    说完史么么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格外难看,气呼呼的走了。
    李氏才不管他是怎么想的呢,心疼的捡起那被摔在地上的地瓜,
    看到外边磕破一层皮,爱惜的拍上面的尘土。
    不知爱惜粮食的玩意儿。这么大的地瓜,够全家人煮炖粥喝了。
    说完也没再理这种人,快手快脚的将剩下的地瓜收整到篮子里面,
    而史家么么这边被李氏当众扒了面子,心中自然不快。
    远远的就看到赵家么么提了个篮子,也往这个边走。
    他眼珠转了转,心生一计,
    连忙迎了上去,单手挽住赵么么的手臂,亲密的说道:赵么么,听说您家这一所有的收成都没了吧,不过也没关系,你儿子现在在唐家,应该也少不了贴补自家,断不了吃呵。
    赵么么平时就喜欢跟史么么一起说一些东家长李家短的,跟他也颇为熟悉,嗤笑笑一声。
    别给我提那个白眼儿狼,人家都说嫁出去的小哥儿,泼出去的水,这个赵向北惧内内,当真是有失风骨。
    又不能吧,听说唐家这一地种了不少的地瓜,好在有点收成。你们可是亲家,送你家点儿地瓜,那可就是应当应份的。
    史么么连忙装作不好意思的掩了掩嘴,顾左右而言他,他就是这么一句话把赵默默的心说的活泛了起来,赵家孩子虽然不少,但是个个都懒,地里种的马马虎虎。
    赵嬷嬷也是个贪享受,不会经营的,家中银钱不多,如今这一季的粮食没了,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一听说唐家有不少地瓜,也起了小心思。
    这话说的不错,再怎么说我也是那福哥儿的婆么么,量他也不敢不尊敬我。
    赵么么越想越心动,要是能够打打秋风,要点银子化花花,那更好了。
    吃过早饭后,小家伙哭,王仪去哄孩子了,
    唐晓福一个人在院子里面照看,那就更好了。
    而被两人提到的唐晓福这回做什么呢?
    家中的地是完了,但是地瓜土豆不耐放,为了冬季还有吃食,
    李氏就带着家中的哥儿们,将地瓜土豆蒸熟晾晒成干,方便存放。
    而唐晓福这两次上山,意外发现了野生的山药。
    这东西虽说采摘麻烦一些,但是晾晒好了,方便保存也是像粮食,
    这村中就没有什么秘密,唐老汉怕那些山药被人家采摘了,一大早就带着唐老二等人上了山。
    自从唐老三中了秀才之后,董家和唐家的关系逐渐就亲近起来了。
    这几日说是李么么给董瑞新相看夫郎,
    特特找了李氏上门,帮着掌掌眼,
    所以这会儿家中只有唐晓福和王仪两人在家。
    唐晓福独自在院中,不时翻捡着簸箕中的地瓜片,让它们能够晾晒均匀。
    手里边握着根柳条,不时抽打几下,看着落下的鸟儿,以防它们糟蹋了粮食。
    唐晓福挑拣着长的合适的地瓜干,放在嘴中磨牙。
    这会儿的地瓜品种还是白芯的,没有多甜,但是又面又糯,淀粉十足。
    不过让晒干了之后格外有嚼头,孩子们都很喜欢拿他做零嘴。
    趁着四周无人,借着低头翻着地瓜的功夫,唐晓福就从空间偷渡出自个种的地瓜拿出来。
    洗净晾干切片,这几日借着晾晒的功夫,已经拿出来了不少。
    空间的地瓜虽说也是白壤的,但却格外香甜软糯,晒干了吃还不觉得什么,炖煮起来滋味更加明显,
    不过如今混成一团,日后吃起来,唐晓福只装作不知道罢了,
    这边开开心心地切着地瓜片,
    那边忽然有人敲响了篱笆门,唐晓福意外抬头,就见赵么么一身褐色细棉袍子,站在唐家院门外。
    唐晓福挑挑眉,看来来者不善啊,但是没有将客人拒之门外的道理,起身开门将人迎了进来。
    赵么么挑剔的看了看唐晓福,四下打量,看到这屋里屋外晒满的地瓜干,随即眼睛一亮,
    大咧咧的坐在石凳之上,不满的瞪着唐晓福。
    再怎么说我也是你婆么么,还不赶紧给我倒茶伺候着,真是不懂规矩。
    唐晓福撇撇嘴,看在赵向北的面子上,不想跟赵嬷嬷吵。
    随手拿起旁边的茶壶,倒了杯凉开水。
    对不住你了,家中没有茶叶,喝一杯凉开水吧。
    赵么么嫌弃的看着眼前的粗瓷大碗,不过走了这一路他也渴了。
    咕咚咕咚的喝下去,吊着眼稍儿看唐晓福。
    你与我儿成婚也有许久了吧,怎的还没生养个娃娃,别不是你身子有疾吧?
    本来的三分敬意,这会儿全都消失不见,
    哐当一下。
    唐晓福将茶壶放在石凳上,坐在李么么对面,一把抢过他手中的凉开水碗。
    你有什么事不妨直说,如果没事,您回家歇着吧,我这正忙着呢。
    你!赵么么气得眼睛瞪圆的老大,咽不下这口气,瞪了唐晓福一眼:我可是你长辈,你们唐家就是这么教小哥儿规矩的?你嫁到我家这么长时间,也没来拜见婆姆,也没来送点儿礼,这会儿是不是应该表示表示?
    唐晓福双手抱着臂,一副整暇以待的样子看着赵么么,原来是看他年纪小面嫩,特意趁着唐家人都不在,上门打秋风的。
    您老说错了,我不是嫁到您家,是向北嫁到我家,您当时可是收了白花花的五十两银子。
    赵么么被提到银子,还有些心虚,梗着脖子大声喊道:五十两银子怎么了?我家好生生的养大的儿子,入赘到你家做牛做马,还不值得这五十两银子了。
    这副理所应当的模样,唐晓福为赵向北感到不直,心中那最后一点顾念也消失不见,眸子逐渐冰冷下来。
    五十两可能买下两个壮劳力做长工了,别说您不知道。向北被被您赶出门的时候,病的都要死了,还是我爹心善,这才出了银子替他医治。你们可是签了断亲书的,如今却找上门来,在我面前摆什么长辈的款。
    赵么么这人就是欺软怕硬的,如今看到唐晓福硬气起来了,他倒有些心虚。
    剪切的断亲疏怎么样,那也是我儿子怀胎十月从我肚子里面爬出来的,就该拿钱拿银子养活我们。
    唐晓福懒得跟这人争辩,等他叽哩哇啦的说完之后,指了指篱笆门。
    请您出去,不管是银子还是粮食,只要是赵向北想要孝敬你们的,我没有意见。不过想要平白无故从我这打秋风,要钱要银子,绝无不可能。
    第60章 冲突
    赵么么简直被气得一蹦三尺高,抬手就要去打唐晓福。
    唐晓福是个现代灵魂,压根也没受过古代的礼教束缚。
    更别说也没把赵么么当成什么真正的长辈。
    他紧了紧手中的竹条,就要还手,
    那边忽然见一人影闪了过来,牢牢握住赵么么的手,
    紧接着传来赵向北低沉而严肃的声音。
    姆么,你怎么来了?
    你放开!
    赵么么想再往下伸手打人,却是比不过赵向北的力气。
    只能气狠狠的瞪了赵向北一眼,话说得又脏又难听。
    白眼狼,看你姆么受欺负,你竟然帮着这个小蹄子,我当时怎么没在你生下来,你把你溺进尿盆子里边淹死了。
    男人紧抿的嘴角,脸上面无表情,但是唐晓福却能感觉到他心中的难过。
    唐晓福忽然有些心疼这个顶天立地的爷们儿。
    再看看满脸狰狞的赵么么,越加的不耐烦。
    唰!
    唐晓福手中的竹条,又狠又稳地打在赵么么脚前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一道折痕。
    我是不能拿您这个做长辈怎么样,但是您家儿子呢?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平时没少得罪人,被人揍上一顿或者打折腿,应当也是不难的。
    打蛇打七寸,赵么么最在乎的就是那几个儿子。
    嘴里的话顿时被噎住,色厉内荏地看着唐晓福尖声喊道:你敢!!!
    我敢不敢,你可以去试试。我本想着你老之时,我自然会奉上一份赡养的粮食,如果今天你就想将这点情分断了,大可以言明。
    赵么么这人尖酸刻薄,说白了就是自私,但也不是完全没脑子。
    狠狠的甩开赵向北的手,低声咒骂。
    你就是个没用的,看到你姆么被欺负也不管,活该你在唐家当牛做马,以后你受了欺负,可别回家哭。
    唐晓福按按发疼的额角,做了个请的手势。
    你慢走不送。
    哼!
    赵么么见没占到什么便宜,满脸愤怒的走了,
    临走时还不甘愿的抓两把晾晒在门口的地瓜干。
    唐晓福看见了,但是不欲与他纠缠,也就放任了。
    回身之时见到赵向北高大的身影,有些落寞地站在箩筐面前,低头的翻检着筐内的地瓜干。
    唐晓福上前握住他的手:别难过,你还有我呢。
    赵向北回手握住唐晓福的手,微一用力将人抱在怀中,下巴搁在唐晓福头顶,声音有些落寞。
    自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姆么不喜欢我,我总是做最多的活,吃最少的饭,只想让姆妈多疼疼我。家中要出人丁服兵役,本来抽签儿抽中的是三弟,母妈心疼三弟,却让我代替他。
    赵向北声音低沉的说着,往昔年少时的是唐晓福,听得一阵心酸。
    他在现代是个独生子,受尽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疼爱。
    无法想象,竟然有双亲这般对待自己的孩子,对于这个高大的男子更加的心疼。
    以后你有了我,有了唐家所有人,就有了许许多多的亲人。以后一日三餐四季,为你缝衣,同你一同做饭,
    赵向北叹口气牢牢的把唐晓福抱在怀中。
    小福有你真好,你既然答应我了,以后不管什么情况都不可以反悔。
    唐晓福点点头。
    但是他却没有看到赵向北深邃的眼眸中,那抹占有欲近疯狂。
    有一种人他习惯了失去,习惯了孤独时还没觉得什么,如果突然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必然将牢牢抓住。
    然而粘粘乎乎一会儿。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糙汉家有俏夫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白十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白十三并收藏糙汉家有俏夫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