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没有办法救治也就罢了,但凡他有五成的把握,不管多少次他依然会出手帮忙。
李氏还完了愿,又给唐家众人求了平安福,两人这才沿着长长的台阶儿下。
走至半途,唐晓福就看到一个面容白净的小哥在那长长的楼梯上,一步一叩首的往上走,嘴里边还念叨着些什么,额头都渗出血丝也不在意。
李氏在旁边看了叹口气。
红尘自有痴情人。据说上面的月老十分灵验,许多为求姻缘的人都会一步一叩首的走过这上山的台阶,求那一抹红线,请那庙中的和尚编成手绳,送给心上人就能保白头偕老。
唐晓福不可思议的眨眨眼,看向那小哥儿一步一跪的身影。
该是如何的情郎,才配得上他这一路的跪拜叩首求来的姻缘。
李氏也没有多说什么,两人手挽着手继续往下走。
唐晓福回首高高的山峰,自古求神问佛拜,不过是拜心中那一点欲望罢了。
两人回到家中,唐晓福意外地看到唐老三竟然回来了,
一向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颓唐的靠在葡萄藤下的木椅上。
唐老汉也是满脸愁色地坐在他身边,一口一口地抽着旱烟,众人都是愁云惨淡的。
唐晓福心猛地一提。
李氏看到这幅情景也连声询问:老三这是怎么了?你怎么今日回来了呢?
唐老三抬头看了看李氏,眼眶微红。
姆么,儿子院试的保结之人,恐怕要再找了。
保举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府试需要两名秀才,三名百姓进行保举才能够考试。
一旦被保举人出现循私舞弊现象,其他人都要吃瓜落。
所以这保举人都是知根知底,轻易不会替人保举的。
如今仓促之下要换保举,只怕要出大笔银钱请人才可以了。
李氏惊了一下:儿呀,你先生不是说好要给你保举嘛?
唐老三攥着拳头,眼中有些愤怒:先生有意思将他家小哥儿,许配给我。我一直将闵哥儿视作亲人,从没有逾矩之情。先生说我不同意亲事,就不为我保举。
啪!
唐老汉手掌重重拍在桌子上。
欺人太甚!
李氏也是一下慌了神,原地转了几圈,焦急的说道:儿啊,这里边可是有什么误会,要不咱们备一点礼,去你先生家,跟他好好说说。眼看着就要府试了,他这不是要生生耽误了你嘛
唐老三死死咬着牙关,眼眶通红。
哪里有什么误会。闵哥儿几次三番纠缠于我,我还当他年纪小不懂事,现在才知道,那闵哥儿被之前的未婚夫退亲,俩人早就已经勾勾缠缠。如今珠胎暗结,先生竟然想让我接受他做那便宜父亲!我不愿,就用这等手,当真当真
唐老三就算气急了,也说不出什么难听的话。
只能气恼的蹲在原地,挠着头神情有些痛苦。
李氏闻言当时脸色一变,满脸愤慨之色,上前心疼的抱住自家儿子。
儿啊,你别难过,你妈一定想办法找人为你保举。
唐老大坐在一边,思索片刻后。出声说道。
爹,不如咱们出些银子,到县城里边找保举的人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不能耽误三弟考试。
唐老汉坐在一边思索片刻还是唐家众人:事出突然,老三科举是大事,公中出银子找保举的秀才,大家没意见吧。
唐晓福自然是摇摇头,谁碰到这个事儿都十分闹心。
上次他碰见过那个小哥,却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人品,着实让人唏嘘。
唐老二这边也愤慨异常,咚咚咚的拍着胸脯大声说道:爹,这能有啥意见,三弟科举花用,那是应当的。三弟你也别难过,不要影响自己,好好复习课业,才是。
王仪抱着小哥儿站在一边,听说要出银子找人,脸上有些异色,不过还是没有多张嘴。
农户人家能供出一个读书人不易,这会儿要是出言了,没准会被婆婆记恨上。
唐老汉点点头,抽了口烟,神情也是颇为郑重,对唐老大说道:老大呀,你在镇上人脉熟络,打点打点,给你二弟找两个秀才做保举,多花些银子不要紧,人稳妥才好。
唐老大这段日子在家里养的不错,额头上的伤口早就已经结痂,如今戴个帽子也看不出来什么。
于是点点头:爹你放心吧,明儿一早我就去县城。三弟,你不要担心。
李氏心疼的,摸了摸老儿子的头发,出声安慰。
儿啊,你也莫要郁结于心。就是如此才更要考出个名堂来,让那起的小人瞧一瞧,咱们唐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唐老三重重的点头,攥紧拳头,眼神中满是感激。
可不就是因为唐家无财无人,他先生才敢这样。
众人散去之后,唐晓福想了想,拽着赵向北来到后院儿,轻声说道:恐怕这找人保举要花不少银子,上次你存在我这儿的银子,还剩不少,再加上之前卖凉粉的银钱,我想拿出来十两给家里边应急,行吗?
赵向北听说唐晓福要用钱,不仅不生气,反而脸上带着喜色。
伸手揉了揉唐晓福的耳朵,一把将人抱在怀中。
我的银钱自然就是你的银钱,你做主便是。
唐晓福脸颊微红,被人抱着,埋在赵向北的胸膛当中,瓮声瓮气说道:谢谢,日后我赚了钱一定补上,你放心吧。
心里盘算着,等到跟唐老三一起去府城考试,卖了人参想必能得不少银子。
第52章 县太爷
那人家唐晓福抱了又抱亲了又亲,喜欢的不得了,这才放满脸通红的人儿离开,嘴角笑意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不过想起今天这事,赵向北嘴角的笑意渐渐收敛,眼眸深处,闪过淡淡的阴冷之色。
这等风月之事,想必城中那些乞丐和说书人,应该十分喜欢。
这一天唐家都是愁云惨淡的。
唐老三吃过饭之后,就闷在自己房子里边看书,大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的架势。
唐晓福和李氏在灶间洗碗之时,唐晓福将早就准备好的,十两银子交给了李氏。
姆么,这是向北,前些日子上山打猎攒下的银钱,您拿着,如果那请人的酬劳太高,也不至于不凑手。
李氏手指颤抖的接过银子,眼眶微红。
按理说我做姆么的,不能要向北的体己银子,但是进家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姆么就厚颜的收下了,日后收了地,换了银钱定给你补上。
唐晓福上前抱了抱李是满脸撒娇的说道:姆么,这说的是哪的话,咱们都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自然同当。
感动的李氏眼圈通红,拉着唐晓福的手,一顿心肝宝贝儿的叫。
离老远把路过的唐老二羡慕的够呛,奈何他是个男子,早八百年年就不能在姆么怀里撒娇了。
唐晓福恍然摸到怀里的请柬,这才想起这个茬。
连忙将今日救的那小胖娃父亲的身份的猜测,跟李氏说了一遍,又将怀中的请柬给李氏看了看。
姆么,实在不行就拿着请柬上门,拜托那位老爷帮咱们找人。
李氏虽然不识字,但是摸着烫金的请柬,手指微抖,满脸激动。
姓顾,错不了了,这姓氏就是咱们这位县太爷的姓氏。哎呦,还是我家福哥儿有福气,有运道啊,我这个就跟你爹去说,省得他愁坏了身子。
李氏欢欢喜喜的拿着请柬去找自家老头子一说,老两口商量之下,觉得县太爷这个人情实属难得。
如若今日送的请柬,明日他们家人就拿着巴巴求上门,只怕会被人看轻了。
明日不妨让唐老大用银钱试试。
如果能够请到人就罢,实在请不到再求上门去。
解决了一桩心事,李氏的脸色也好了许多,不过还是有一些愤慨。
之前每逢节礼,咱家送的一东西也不少,那些肉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还读书人呢,竟是些下作的玩意。
唐老汉叹了口气:这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呢?
第2天唐晓福早起给大家熬了一大锅地瓜粥,烙了葱油饼,再来上两碟子酱拌小黄瓜,只把唐家人吃的胃口大开。
唐老大一早吃完饭之后,就乘着牛车去了县城里。
中午的时候就一脸汗水的回来,脸上也带着喜色。
唐晓福连忙上前送了一杯白开水,询问。
怎么样?怎么样?大哥,人找到了吗?
唐老大咕咚咕咚地喝下一大杯,凉白开舒了口气,脸上也带着喜色。
找到了找到了,是两位姓范和姓庄的秀才,要了每人十五两,这才同意保举的。
唐晓福暗暗乍舌:十五两!这么贵!
唐老大看了他一眼,无奈的叹口气。
这还是我找的掌柜的拜托熟人,人家才愿意保举呢,否则不相识不相干的人,哪里有这样的胆子。
古代读书人极重名声,况且这科举也是大事。
一旦出现问题,都有连带责任,一个弄不好,这些保举人的秀才都要被割掉功名,所以自然慎重。
李氏听了虽然也心疼那白拿出去的30两银子,但也是满脸喜色,双手合十拜了拜。
老天爷保佑,找到就好,保佑我三儿子能够顺利科举,成个秀才。
可是还没等唐家人高兴多,就午饭过后就来了一辆马车,下来了两个中年男子。
一进门看到唐老大,就连忙歉意的行礼。
对不住了,这保举之事,我二人是做不得了,如今将银子还来,你们还是另找他人吧。
唐老大面色一变,连忙抓住了庄姓秀才的袖子,起身问道:怎么了?上午不还是说的好好的吗?可是嫌银钱少,我家还可以再加的。
那庄秀才连忙摆摆手:不是不是,实在对不住我不能接这活儿了,你们另找他人吧。
唐老大这下焦急的不得了,不肯放那庄秀才走。
连忙送上茶水,又塞了一小块碎银子,好话说尽,这才得到一句实话。
原来是那先生仗着在县城中教书多年,颇有人脉。
对相熟的书生说唐老三人品不佳,谁若为他保举,就是得罪于他。
这庄秀才虽然有挣这笔银子,但是却不好开罪人。
也怕这唐家老三,真的是个人品不好的,才作罢。
牛不喝水没有强按头的道理,唐老大只能放人离开。
一时之间,唐家上空又是阴雨密布。
唐老三郁闷的蹲在地上,烦躁的用手去摔地上的石块,
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显然是将那几次三番想要毁他前途的人,恨在心里了。
唐老汉坐在石凳子上,一口一口的抽烟,满脸的愁色。
李氏捧着银袋子,眼眶微红:这杀千刀的一次不行,竟然还要再害我儿!不行今儿我就要找上他的门,去问问他的私塾先生的小哥是不是嫁不出去了,非要赖在我家老三头上。
唐晓福连忙拉住李氏,怕他冲动之下气坏了身子。
姆么,您别急,我这就拿着请帖,去那位顾老爷家里求他帮忙。
唐老汉连忙扣了扣烟袋锅子,走到唐晓福身边,不放心地嘱咐道:福哥儿,那位老爷想必家中也不缺什么,就带一些自家炒的新茶就好,此去也切莫急躁,不可强求。
唐晓福点点头记下的,他心中也有一些忐忑。
赵向北站在唐晓福身边握住她的手,坚定的点点头。
我陪你一起去,别怕。
既做好决定,就不能再耽搁了。
唐晓福带着李氏准备好的新茶,乘着牛车就去县里。
到了那处地方一打听,果然就是县太爷顾老爷家里。
唐晓福上辈子好歹是个社畜,人情世故也是懂得不少,求人上门态度也端正,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跟县太爷说了一遍,就乖乖的站在原地等待吩咐。
出来也是凑巧,恶人自有天收。
昨天出了那档子事,赵向北特意来了趟县城,使了银子找了些乞丐跟踪那家人。
还真就被人抓住了,那个叫闵哥儿的跟一个男子私相授授。
那男子是个已经娶了夫郎的家中夫,郎凶悍将两人捉奸在当场,闹得满城风雨。
那闵哥儿也被人家夫郎好顿打,不慎磕到了肚子,顿时血流了满地,流产了。
这下更是不得了了,什么闲言碎语都传了出来。
这件事情闹得极大,甚至闹到县衙里面来,这才被县太爷知道了,断了这桩公案。
两家人迫于无奈,那个男人捏鼻子拿的闵哥儿做小妾。
现在一听是这事,顿时眉头就舒展了一些。
倒也没有当场答应,反而是让唐晓福明日带着唐老三来一趟,他要见一见人。
唐晓福一听连忙答应了,临出门之时遇到了那个小胖娃。
唐晓福特意编了几只草乍猛,逗的小胖娃哈哈直乐,这才离去。
坐着牛车回村的路上,赵向北想起刚才在县太爷府上唐晓福口若悬河,丝毫不拘谨的模样,心中对他越是喜欢,就越是好奇,想要了解。
小福,你还有什么样子,是我没有见过的。
唐晓福靠在赵向北臂膀上,朝他俏皮的眨眨眼睛。
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
赵向北单手握住唐晓福的手,唇角轻勾。
你试着去相信我,我们彼此了解,好不好?
赵向北漆黑黑的眸子当中,是从没有过的郑重。
唐晓福有些愣神,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下意识的就点了点头。
赵向北脸上闪过喜色,将唐晓福的手握得更紧,放在唇边亲了两下。
我也有好多的事情,当兵的时候,归乡的时候,有许许多多事情想要说给你听。
靠在赵向北的臂膀之上,满脸的笑意欢快的晃着脚丫子,俏皮的说道:好呀,那就慢慢的一件一件的说给我听。
也许穿越和空间这两件事情,唐晓福此生都要守护的秘密,但除此之外,他也想让赵向北了解自己。
夕阳的余晖映衬之下,两人的身影格外的和谐,亘古不变的契合。
那一刻,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相合的灵魂,终于遇到了彼此。
第2天一大早,唐老三就紧张兮兮地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袍子,跟着唐晓福来到了来到了县太爷的府邸。
唐晓福站在旁边,看他像马上要被班主任面试的小学生,觉得甚是好玩。
但是唐老三到底是学识扎实的,虽然刚开始有些紧张,声音紧绷,但是后来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有自己的见解,
唐晓福看着县太爷脸上的满意神色,这个心也彻底的松了下来,
确定唐老三是真正有学识的的读书人,县太爷乐的开这个方便之门,写了一张书信给他们。
引荐了两个人给唐老三做保举。
第53章 挖井,筹钱
有县令的举荐信,那两人也没有什么推辞的。
唐晓福他们也没有吝啬,按照县城里常规的价格,一人给了七两银子。
举荐的文书签字按手印递上去之后,唐家人这才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唐老三越发的用功了,整日里边在家里苦读,作文章。
时不时的还会拿着文章,去县城里找县太爷指点一二。
自从上次县太爷见过他的文章之后,对他倒是也有了几分赏识,所以也不吝啬指点。
现太爷虽然是个边陲小官,但那也是同进士出身,学问大着呢。
每每指点子二,就令唐老三茅塞顿开。
恋耽美
李氏还完了愿,又给唐家众人求了平安福,两人这才沿着长长的台阶儿下。
走至半途,唐晓福就看到一个面容白净的小哥在那长长的楼梯上,一步一叩首的往上走,嘴里边还念叨着些什么,额头都渗出血丝也不在意。
李氏在旁边看了叹口气。
红尘自有痴情人。据说上面的月老十分灵验,许多为求姻缘的人都会一步一叩首的走过这上山的台阶,求那一抹红线,请那庙中的和尚编成手绳,送给心上人就能保白头偕老。
唐晓福不可思议的眨眨眼,看向那小哥儿一步一跪的身影。
该是如何的情郎,才配得上他这一路的跪拜叩首求来的姻缘。
李氏也没有多说什么,两人手挽着手继续往下走。
唐晓福回首高高的山峰,自古求神问佛拜,不过是拜心中那一点欲望罢了。
两人回到家中,唐晓福意外地看到唐老三竟然回来了,
一向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颓唐的靠在葡萄藤下的木椅上。
唐老汉也是满脸愁色地坐在他身边,一口一口地抽着旱烟,众人都是愁云惨淡的。
唐晓福心猛地一提。
李氏看到这幅情景也连声询问:老三这是怎么了?你怎么今日回来了呢?
唐老三抬头看了看李氏,眼眶微红。
姆么,儿子院试的保结之人,恐怕要再找了。
保举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府试需要两名秀才,三名百姓进行保举才能够考试。
一旦被保举人出现循私舞弊现象,其他人都要吃瓜落。
所以这保举人都是知根知底,轻易不会替人保举的。
如今仓促之下要换保举,只怕要出大笔银钱请人才可以了。
李氏惊了一下:儿呀,你先生不是说好要给你保举嘛?
唐老三攥着拳头,眼中有些愤怒:先生有意思将他家小哥儿,许配给我。我一直将闵哥儿视作亲人,从没有逾矩之情。先生说我不同意亲事,就不为我保举。
啪!
唐老汉手掌重重拍在桌子上。
欺人太甚!
李氏也是一下慌了神,原地转了几圈,焦急的说道:儿啊,这里边可是有什么误会,要不咱们备一点礼,去你先生家,跟他好好说说。眼看着就要府试了,他这不是要生生耽误了你嘛
唐老三死死咬着牙关,眼眶通红。
哪里有什么误会。闵哥儿几次三番纠缠于我,我还当他年纪小不懂事,现在才知道,那闵哥儿被之前的未婚夫退亲,俩人早就已经勾勾缠缠。如今珠胎暗结,先生竟然想让我接受他做那便宜父亲!我不愿,就用这等手,当真当真
唐老三就算气急了,也说不出什么难听的话。
只能气恼的蹲在原地,挠着头神情有些痛苦。
李氏闻言当时脸色一变,满脸愤慨之色,上前心疼的抱住自家儿子。
儿啊,你别难过,你妈一定想办法找人为你保举。
唐老大坐在一边,思索片刻后。出声说道。
爹,不如咱们出些银子,到县城里边找保举的人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不能耽误三弟考试。
唐老汉坐在一边思索片刻还是唐家众人:事出突然,老三科举是大事,公中出银子找保举的秀才,大家没意见吧。
唐晓福自然是摇摇头,谁碰到这个事儿都十分闹心。
上次他碰见过那个小哥,却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人品,着实让人唏嘘。
唐老二这边也愤慨异常,咚咚咚的拍着胸脯大声说道:爹,这能有啥意见,三弟科举花用,那是应当的。三弟你也别难过,不要影响自己,好好复习课业,才是。
王仪抱着小哥儿站在一边,听说要出银子找人,脸上有些异色,不过还是没有多张嘴。
农户人家能供出一个读书人不易,这会儿要是出言了,没准会被婆婆记恨上。
唐老汉点点头,抽了口烟,神情也是颇为郑重,对唐老大说道:老大呀,你在镇上人脉熟络,打点打点,给你二弟找两个秀才做保举,多花些银子不要紧,人稳妥才好。
唐老大这段日子在家里养的不错,额头上的伤口早就已经结痂,如今戴个帽子也看不出来什么。
于是点点头:爹你放心吧,明儿一早我就去县城。三弟,你不要担心。
李氏心疼的,摸了摸老儿子的头发,出声安慰。
儿啊,你也莫要郁结于心。就是如此才更要考出个名堂来,让那起的小人瞧一瞧,咱们唐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唐老三重重的点头,攥紧拳头,眼神中满是感激。
可不就是因为唐家无财无人,他先生才敢这样。
众人散去之后,唐晓福想了想,拽着赵向北来到后院儿,轻声说道:恐怕这找人保举要花不少银子,上次你存在我这儿的银子,还剩不少,再加上之前卖凉粉的银钱,我想拿出来十两给家里边应急,行吗?
赵向北听说唐晓福要用钱,不仅不生气,反而脸上带着喜色。
伸手揉了揉唐晓福的耳朵,一把将人抱在怀中。
我的银钱自然就是你的银钱,你做主便是。
唐晓福脸颊微红,被人抱着,埋在赵向北的胸膛当中,瓮声瓮气说道:谢谢,日后我赚了钱一定补上,你放心吧。
心里盘算着,等到跟唐老三一起去府城考试,卖了人参想必能得不少银子。
第52章 县太爷
那人家唐晓福抱了又抱亲了又亲,喜欢的不得了,这才放满脸通红的人儿离开,嘴角笑意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不过想起今天这事,赵向北嘴角的笑意渐渐收敛,眼眸深处,闪过淡淡的阴冷之色。
这等风月之事,想必城中那些乞丐和说书人,应该十分喜欢。
这一天唐家都是愁云惨淡的。
唐老三吃过饭之后,就闷在自己房子里边看书,大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的架势。
唐晓福和李氏在灶间洗碗之时,唐晓福将早就准备好的,十两银子交给了李氏。
姆么,这是向北,前些日子上山打猎攒下的银钱,您拿着,如果那请人的酬劳太高,也不至于不凑手。
李氏手指颤抖的接过银子,眼眶微红。
按理说我做姆么的,不能要向北的体己银子,但是进家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姆么就厚颜的收下了,日后收了地,换了银钱定给你补上。
唐晓福上前抱了抱李是满脸撒娇的说道:姆么,这说的是哪的话,咱们都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自然同当。
感动的李氏眼圈通红,拉着唐晓福的手,一顿心肝宝贝儿的叫。
离老远把路过的唐老二羡慕的够呛,奈何他是个男子,早八百年年就不能在姆么怀里撒娇了。
唐晓福恍然摸到怀里的请柬,这才想起这个茬。
连忙将今日救的那小胖娃父亲的身份的猜测,跟李氏说了一遍,又将怀中的请柬给李氏看了看。
姆么,实在不行就拿着请柬上门,拜托那位老爷帮咱们找人。
李氏虽然不识字,但是摸着烫金的请柬,手指微抖,满脸激动。
姓顾,错不了了,这姓氏就是咱们这位县太爷的姓氏。哎呦,还是我家福哥儿有福气,有运道啊,我这个就跟你爹去说,省得他愁坏了身子。
李氏欢欢喜喜的拿着请柬去找自家老头子一说,老两口商量之下,觉得县太爷这个人情实属难得。
如若今日送的请柬,明日他们家人就拿着巴巴求上门,只怕会被人看轻了。
明日不妨让唐老大用银钱试试。
如果能够请到人就罢,实在请不到再求上门去。
解决了一桩心事,李氏的脸色也好了许多,不过还是有一些愤慨。
之前每逢节礼,咱家送的一东西也不少,那些肉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还读书人呢,竟是些下作的玩意。
唐老汉叹了口气:这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呢?
第2天唐晓福早起给大家熬了一大锅地瓜粥,烙了葱油饼,再来上两碟子酱拌小黄瓜,只把唐家人吃的胃口大开。
唐老大一早吃完饭之后,就乘着牛车去了县城里。
中午的时候就一脸汗水的回来,脸上也带着喜色。
唐晓福连忙上前送了一杯白开水,询问。
怎么样?怎么样?大哥,人找到了吗?
唐老大咕咚咕咚地喝下一大杯,凉白开舒了口气,脸上也带着喜色。
找到了找到了,是两位姓范和姓庄的秀才,要了每人十五两,这才同意保举的。
唐晓福暗暗乍舌:十五两!这么贵!
唐老大看了他一眼,无奈的叹口气。
这还是我找的掌柜的拜托熟人,人家才愿意保举呢,否则不相识不相干的人,哪里有这样的胆子。
古代读书人极重名声,况且这科举也是大事。
一旦出现问题,都有连带责任,一个弄不好,这些保举人的秀才都要被割掉功名,所以自然慎重。
李氏听了虽然也心疼那白拿出去的30两银子,但也是满脸喜色,双手合十拜了拜。
老天爷保佑,找到就好,保佑我三儿子能够顺利科举,成个秀才。
可是还没等唐家人高兴多,就午饭过后就来了一辆马车,下来了两个中年男子。
一进门看到唐老大,就连忙歉意的行礼。
对不住了,这保举之事,我二人是做不得了,如今将银子还来,你们还是另找他人吧。
唐老大面色一变,连忙抓住了庄姓秀才的袖子,起身问道:怎么了?上午不还是说的好好的吗?可是嫌银钱少,我家还可以再加的。
那庄秀才连忙摆摆手:不是不是,实在对不住我不能接这活儿了,你们另找他人吧。
唐老大这下焦急的不得了,不肯放那庄秀才走。
连忙送上茶水,又塞了一小块碎银子,好话说尽,这才得到一句实话。
原来是那先生仗着在县城中教书多年,颇有人脉。
对相熟的书生说唐老三人品不佳,谁若为他保举,就是得罪于他。
这庄秀才虽然有挣这笔银子,但是却不好开罪人。
也怕这唐家老三,真的是个人品不好的,才作罢。
牛不喝水没有强按头的道理,唐老大只能放人离开。
一时之间,唐家上空又是阴雨密布。
唐老三郁闷的蹲在地上,烦躁的用手去摔地上的石块,
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显然是将那几次三番想要毁他前途的人,恨在心里了。
唐老汉坐在石凳子上,一口一口的抽烟,满脸的愁色。
李氏捧着银袋子,眼眶微红:这杀千刀的一次不行,竟然还要再害我儿!不行今儿我就要找上他的门,去问问他的私塾先生的小哥是不是嫁不出去了,非要赖在我家老三头上。
唐晓福连忙拉住李氏,怕他冲动之下气坏了身子。
姆么,您别急,我这就拿着请帖,去那位顾老爷家里求他帮忙。
唐老汉连忙扣了扣烟袋锅子,走到唐晓福身边,不放心地嘱咐道:福哥儿,那位老爷想必家中也不缺什么,就带一些自家炒的新茶就好,此去也切莫急躁,不可强求。
唐晓福点点头记下的,他心中也有一些忐忑。
赵向北站在唐晓福身边握住她的手,坚定的点点头。
我陪你一起去,别怕。
既做好决定,就不能再耽搁了。
唐晓福带着李氏准备好的新茶,乘着牛车就去县里。
到了那处地方一打听,果然就是县太爷顾老爷家里。
唐晓福上辈子好歹是个社畜,人情世故也是懂得不少,求人上门态度也端正,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跟县太爷说了一遍,就乖乖的站在原地等待吩咐。
出来也是凑巧,恶人自有天收。
昨天出了那档子事,赵向北特意来了趟县城,使了银子找了些乞丐跟踪那家人。
还真就被人抓住了,那个叫闵哥儿的跟一个男子私相授授。
那男子是个已经娶了夫郎的家中夫,郎凶悍将两人捉奸在当场,闹得满城风雨。
那闵哥儿也被人家夫郎好顿打,不慎磕到了肚子,顿时血流了满地,流产了。
这下更是不得了了,什么闲言碎语都传了出来。
这件事情闹得极大,甚至闹到县衙里面来,这才被县太爷知道了,断了这桩公案。
两家人迫于无奈,那个男人捏鼻子拿的闵哥儿做小妾。
现在一听是这事,顿时眉头就舒展了一些。
倒也没有当场答应,反而是让唐晓福明日带着唐老三来一趟,他要见一见人。
唐晓福一听连忙答应了,临出门之时遇到了那个小胖娃。
唐晓福特意编了几只草乍猛,逗的小胖娃哈哈直乐,这才离去。
坐着牛车回村的路上,赵向北想起刚才在县太爷府上唐晓福口若悬河,丝毫不拘谨的模样,心中对他越是喜欢,就越是好奇,想要了解。
小福,你还有什么样子,是我没有见过的。
唐晓福靠在赵向北臂膀上,朝他俏皮的眨眨眼睛。
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
赵向北单手握住唐晓福的手,唇角轻勾。
你试着去相信我,我们彼此了解,好不好?
赵向北漆黑黑的眸子当中,是从没有过的郑重。
唐晓福有些愣神,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下意识的就点了点头。
赵向北脸上闪过喜色,将唐晓福的手握得更紧,放在唇边亲了两下。
我也有好多的事情,当兵的时候,归乡的时候,有许许多多事情想要说给你听。
靠在赵向北的臂膀之上,满脸的笑意欢快的晃着脚丫子,俏皮的说道:好呀,那就慢慢的一件一件的说给我听。
也许穿越和空间这两件事情,唐晓福此生都要守护的秘密,但除此之外,他也想让赵向北了解自己。
夕阳的余晖映衬之下,两人的身影格外的和谐,亘古不变的契合。
那一刻,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相合的灵魂,终于遇到了彼此。
第2天一大早,唐老三就紧张兮兮地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袍子,跟着唐晓福来到了来到了县太爷的府邸。
唐晓福站在旁边,看他像马上要被班主任面试的小学生,觉得甚是好玩。
但是唐老三到底是学识扎实的,虽然刚开始有些紧张,声音紧绷,但是后来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有自己的见解,
唐晓福看着县太爷脸上的满意神色,这个心也彻底的松了下来,
确定唐老三是真正有学识的的读书人,县太爷乐的开这个方便之门,写了一张书信给他们。
引荐了两个人给唐老三做保举。
第53章 挖井,筹钱
有县令的举荐信,那两人也没有什么推辞的。
唐晓福他们也没有吝啬,按照县城里常规的价格,一人给了七两银子。
举荐的文书签字按手印递上去之后,唐家人这才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唐老三越发的用功了,整日里边在家里苦读,作文章。
时不时的还会拿着文章,去县城里找县太爷指点一二。
自从上次县太爷见过他的文章之后,对他倒是也有了几分赏识,所以也不吝啬指点。
现太爷虽然是个边陲小官,但那也是同进士出身,学问大着呢。
每每指点子二,就令唐老三茅塞顿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