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248)
这几年里,靠着苏韵的拉线,陈春瞻靠着低廉的人工接了不少来自苹果、任天堂等外国公司的加工订单,兼且其中还有着苏韵的解答和点拨,目前已经是在开展研究适合华夏内陆的新产品。
在这一道上,如今的品牌意识和产品垄断思想还没那么严重,而且任天堂也有意趁改革开放的时机进入神州大陆发展,所以听闻苏韵说华夏首都中关村那边有个人工便宜、技术不错的厂子能帮忙加工制作游戏机等产品,就很大方地签订了合作条约,甚至还像那些东瀛那为了搞文化输出而特别制定的影视动漫相关优惠政策一样,技术和材料几乎是半卖半送的来,只为谋求一个好的开局。
为了纪念自己的童年回忆,苏韵还将此定为了小霸王计划没错,很多人的游戏机童年启蒙机型小霸王,这款在当年打着其乐无穷学习机的名头、而且还找了当时爆红的陈玄龙做代言的游戏机,就是任天堂红白机的山寨产品,
按了按额角,苏韵便继续把所有的心思,统统都投放回手里的纸笔之中:因为早年间战乱所导致的南下避难潮,神州大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迁移到了香江,这亦是香江之所以会在这风云际会的年代里,用这样在对比之下堪称微小和贫瘠的文化土壤,去酝酿出一场独属于东方文娱盛世短暂辉煌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金古梁温的武侠传奇,还是号称写稿机器的倪康科幻系列,都是颇有一番作为发展的IP而最关键的是,现在要搞他们的版权改编,靠着赵氏这边的关系走走路子,是不难也不贵。
面对这就在身边等着挖的大金矿,苏韵自然是不会放过影视改编版权、游戏改编版权、漫画改编版权什么的都可以陆续提上日程。
当然了,漫画这边来说,苏韵是不太熟悉港漫的历史,不过港漫的画风倒是没有日韩的精致可爱而是更偏向于美漫的肌肉写实,很是适配武侠和科幻风格。
而且港漫的人才同样也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比如随着八、九十年代经济腾飞后所衍生出来的娱乐需求,也会逐渐衍生出华夏独有玄幻风格类的《风云》系列以及香江社团题材的《古惑仔》系列
金古梁温的武侠类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某某群侠传;倪康的科幻系列和《风云》的奇幻题材可以走寓教于乐路线,前者做培养科学兴趣小游戏,后者做历史传奇趣谈嗯,这样就更符合小霸王计划那个学习机的名头了。
至于《古惑仔》系列,这个题材则是成也时代败也时代,正正碰上了盗版横行和内陆青少年教育普及程度不足、经济和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尖锐的矛盾点的时期。
要说它教坏人,倒也不至于它这个系列故事的核心,都是在描述混社团混江湖的人没有好下场,是典型的通过描述黑暗来反衬光明的反面案例教育故事。
最惨的是,它当初是就连在香江本土都是饱受社会各界抨击,不允许引进内陆播映的偏偏那个时候盗版风气横行,《古惑仔》的主创团队钱没赚到,教坏人的辱骂倒是两边都挨了不少。
但要说它无辜,它也是绝不无辜:因为它的出现以及后续的影视改编,为了销量和票房等利益问题,是用一种很容易煽动人心的爽文手法去表达社团人士的酷和义气,再加上那些简单明了地解说不义之财获取方法的片段剧情,便是直接给处于懵懂迷茫之中的内陆青少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无意中窥探到了邪恶和罪恶的边缘,唤醒了心中沉睡着的恶魔。
学好总是要比学坏难,一旦尝试过这种轻易获取钱财权色的方法之后,不止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连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大人都容易沉陷下去,迷失本心。
苏韵没经历过那个混乱的年代,但《古惑仔》系列的影响不止在香江和神州大陆,以至于直至后世,都仍然有人在网络之上忍不住去回忆那个疯狂的旧年岁月,令未曾见识过此番混乱的新一代人在他们那再闻已是狱中人的叹息里,瞥见那一代人年少无知的轻狂时光。
那本来应该是一段力争上游、勇猛拼搏的进取时间,可惜却是因为文娱大方面的不上心和错误的把握指引,导致为数不少的一代人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仿佛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腾飞,而献祭了文娱一般。
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社团题材的兴起就是来自于底层人群精神需求的兴起,苏韵是深知受教育水平和接受力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早年间那些电影下乡计划,都是从大城市再到城镇再到乡村,逐层逐级地向下蔓延,必要时还薅了一把知青们的余热,让他们在最后的上山下乡时光里,真切地落实了将知识带给农村的任务。
而受教育水平越是低的地区和人群,外人是很难直接将新时代的三观加诸于他们身上。
因此,与其被动,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顺着以后《古惑仔》系列的热度,推出相应的单机游戏,让这群无心向学沉迷娱乐的迷途少年在网吧和游戏机面前自投罗网
而这主要的剧情内容,当然就是迷途少年们的偶像南哥和山鸡,在开局就双双于社团混战里扑街后,获得了重生回到过去的机会。
这两人努力想要改变自己未来的扑街结局,然后一次次地变换选择结果却是越改变越糟糕,扑街坐牢戴绿帽被灭口等等残忍结局一一经历过之后,两人终于大彻大悟,明白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带泪微笑着回归正常生活。
游戏作品的魔力,就在于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打出圆满结局的那一瞬间。
不过,在这途中,那些各种各样的BE结局,绝对会让迷途少年们扑得死去活来、销魂无比
按照苏韵的思路,到时顺便还能找电影原班人马来拍一部游戏改编作品,例如《古惑仔之回档人生》之类的,来和《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等原版漫改电影激情对干那个时候,她倒要看看这群被反复鞭尸的迷途少年,到底还敢不敢搞什么义字当头生死罢就!
苏韵写完这一个计划方案总纲时,正逢香江人惯例小憩的三点三下午茶时间,伸了个懒腰放眼望去,窗外的绿植在阳光下,好似泛着要滴出来一般的浓厚光泽。
香江的夏日仿佛总是想要压榨出这个正处于发展繁荣期的年轻城市的所有热情,让它去勇敢承载,那作为回首神州大陆前望迢迢碧海之交界的重要位置和任务。
苏韵在香江地区转型的未来计划方案之中,除了服装产业、旅游产业等这类传统型产业外,游戏机和游戏制作、个人电脑之类的新兴产业,也是未来计划的重点之一。
就香江地区的情况来说,游戏制作能在某些方面与影视文化有所关联,而优秀游戏作品的魅力同样不输于优秀的影视作品,甚至更比影视作品更贴合新时代年轻人的文娱需求,影响力范围也甚至还要比影视作品更大更广,蔓延至一代又一代。
毕竟年轻这两个字,就代表着无限光明的未来。
第337章 造型
《除魔师姐》下画之时, 总计香江本土票房3005.2万港元,险胜年初贺岁片《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的2928万,成为了香江第一部 突破3000万单片票房的电影。
虽然苏韵那些在海外市场播映的电影按照汇率换算过来, 她是早就已经破了3000万港元票房的级别但是, 在华夏人的心目中, 外面的东西再好也始终是外面的, 自家地盘上的记录,还是得另外列一个排行。
对于这个结局,有人倍觉惊讶,有人却也波澜不惊:《除魔师姐》的暑假档和《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的新春档,都是堪称一年之中最为大热的两个档期,年度单片票房的冠军,多半就在这两个档期里的电影诞生。
因此, 敢上这两个档期的电影, 基本就都是各家电影公司寄予厚望的年冠种子当然,也不是没有过大热倒灶的事例。
要么,就是估算错误, 年冠种子并非是真正担得起场子的高仿货;要么,就是运数不行, 在上映的时候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票房滑铁卢。
不过能狙击到年冠种子的, 一般都是质量过硬的电影或者档期也只是稍次一档的备选种子, 例如某些纪录片、合拍片或者正好走运碰上了新兴热度话题的片子, 使得它们的票房成绩来了一个弯道超车。
总体来看, 《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胜在新春档加合家欢题材, 异常适合新年附近一家大小齐齐去电影院乐呵乐呵, 从而男女老少通杀;而《除魔师姐》则是胜在市场定位精准、营销力度强大以及剧情串联的最后彩蛋有不少片尾曲响起就离场了的人, 听闻《除魔师姐》在片尾曲之后,居然还有一个和《盗墓迷情》有关的预告彩蛋顿时也是被吸引得再一次走进电影院达成二刷。
现在这个年代可没有视频网站上传,人们想要看电影的话,大致上就只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买票进电影院看,二是等某些不法分子带着摄影机到电影院里录完之后,购买或者租借这样画面昏暗摇晃的盗版录像带来看;三则是稳住心神保持耐心,等待正版录像带的上市。
再者,年轻人一旦被带动之后,一个人便是能顶好几个人的战斗力。
光是靠着这些死忠粉的二刷三刷多刷兼安利朋友一起刷的行动,《除魔师姐》的票房就节节攀新高,那稳定上升的数据就如同拜过神枱照片的股票一样,看得原本觉得《除魔师姐》不一定能拿票房年冠的苏韵,都忍不住要多加关注并且还给它打气鼓励了起来。
《除魔师姐》除了最后那一段彩蛋,真真是比较典型的商业路数了,不但男女主角都是青春靓丽,能在最大程度上稳固住青少年和年轻白领的鼎力支持,再辅以狄姜二人时隔多年后终于同框宣传,就连年龄稍长的文艺青年也都会瞬间沦陷
譬如独自去看了午夜场的李碧夏,自觉看完狄姜这对的世纪同框之后那是心满意足灵感大发,一回到家就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大堆字,从忆苦思甜到各种脑补,然后就以此为基础发表出了一篇又一篇短篇小说,一边给偶像写同人吹彩虹屁,一边握紧拳头忍住怒意然后和黑子们在文墨之上激情对喷。
想不到都过了那么多年,捧一踩一的粉丝居然还有这么多。陈柏杨看着手里的报纸,不由得有些咂舌。
像这种只喜欢一个所以看谁都是对手的粉丝,是永远都不会缺的。张榷嵘从铺满了一整张大毛毯的装饰品里,挑挑拣拣地拣出一个黑色的蛇形胸针,这个怎么样,很有动感。
唔可以放入备选,我也有白色系的造型。陈柏杨放下报纸瞄了一眼,点点头。
两人为了给地毯上的零碎腾空间,坐得几乎是头挨着头,等苏韵从外头进来一看,差点就没被这一地的零碎玩意闪瞎,有没有搞错,你的饰品居然比我还多,有点过分了吧?
正在低着头挑拣的两人闻声抬头,看着苏韵那个夸张的神色,顿时就是不约而同地开口:谁不知道某位赵小姐当年认祖归宗时,得到了多少令人惊叹的资产证明和珠宝首饰别人都能说,就你最没资格说!
两个囤物癖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东西多的而且,苏韵的东西可都是真品和贵价货,他们囤着的倒是真品仿品贵价平价掺着来。
而最可怕的是,苏韵似乎总没有多少女仔对于亮闪闪物品的喜爱之情,平时除了出席什么晚会场合之外,就都是淡妆加普通衣裳;有时拍戏忙起来的时候,戴着顶鸭舌帽穿着件多口袋的马甲,朴素得甚至像个普普通通的场记人员
不像他们,时时刻刻都要顾忌形象,每个造型不是别人给搭配好就是自己给搭配好,以至于衫裤鞋袜总是堆满一屋,那就更别说是点缀的装饰品库存了。
平日里都得如此姿整,那么再面临即将准备要开个人演唱会的前段时间,自然是忙得天昏地暗:个人演唱会除了练歌练体能之外,舞台效果和造型效果,都是需要他们花心思花时间去弄的。
像他们这样有自己独特一套审美观的人,最多也就是找人合作减轻一下工作负担,而绝对不会把演唱会的筹备全权托付给别人。
哎,这个面具怎么样我之前看黑人歌手Prince的表演,他就戴了面具来唱,有种很特别的味道陈柏杨从装饰品堆里挑出一个亮闪闪的面具来,另一只空闲的手还在比划着,再戴个墨镜,一起搭这套黑色闪片的衫
不错,很前卫很大胆,跳起舞的时候应该会很有冲击力。本身就都是被媒体和很多人夸过审美独特的好兄弟,张榷嵘看了看搭配又联想了一下,顿时也是对陈柏杨的这个构思赞不绝口。
会不会出位了点?苏韵倒是更偏向传统审美类,觉得这个看起来甚至有点克苏鲁风格的面具有点莫名的诡异感。
看着倒是不难看,但就是总感觉怪怪的。
而且,你不是一直都以乖乖牌形象示人的吗?苏韵想了想,又提点道,演唱会搞得这么出位,你难道想继承罗记的路线,继大妖之后,来个小妖?
人称罗记的罗云,就是因为每次演唱会的造型都特别另类个性,兼且舞台动作大胆新颖带着挑逗性,仿佛可以迷惑众生一般,才有了妖这个形容这一个字,思想开明者就觉得是褒义和褒奖,思想守旧者却觉得是有侮辱之意。
不过罗云却是一笑置之,继续我行我素:毕竟,他的罗记之名,除了是正常称呼之外;也会有人怀着善意调笑、或者不怀好意地这样唤他做箩记。
在香江这里,凡是被称作什么记的,一般都是老字号的金漆招牌品质保证;但一旦换了一个同音字之后,箩(柚)就是俗语里代指臀部的一个词,说得就是他当年特别前卫地拍大胆写真,在全港人民面前露了八月十五的旧事。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罗云他跳舞是真的很喜欢扭八月十五,以至于被大情大性的黄湛调戏说是全华夏箩柚扭得最好看的男人
但陈柏杨向来以乖乖牌和贵公子形象示人,哪里来这个勇对花名的胆色?
这个花名还真不错,我好钟意。面对苏韵的劝说,陈柏杨还是顺着杆子往上爬了,我觉得吧,我本来也不算是乖仔,就是当年不够放得开又总被人在台上调戏,所以才会给别人这个印象我其实好大男人的!
而且还才在东瀛拿了大奖,所以就觉得自己成熟了,有毛有翼了,想要顺从本心了吧?这段时间同样十分意气风发的张榷嵘,也是很快就明瞭到了好兄弟的想法。
当然了,我从一开始进入乐坛,就是想顺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音乐。陈柏杨叹了一口气,以前是不得已,才以大众喜欢的形象出现在人前,但现在我感觉,是时候挣脱这些早就应该挣脱的束缚了。
我唔钟意人们现在欣赏我的角度。大概也是繁忙的工作导致他越来越察觉到,贩卖颜值的热度是远比展露才华更容易红火但是比之于偶像人设,他还是更希望能得到来自才华这方面的认可。
恋耽美
在这一道上,如今的品牌意识和产品垄断思想还没那么严重,而且任天堂也有意趁改革开放的时机进入神州大陆发展,所以听闻苏韵说华夏首都中关村那边有个人工便宜、技术不错的厂子能帮忙加工制作游戏机等产品,就很大方地签订了合作条约,甚至还像那些东瀛那为了搞文化输出而特别制定的影视动漫相关优惠政策一样,技术和材料几乎是半卖半送的来,只为谋求一个好的开局。
为了纪念自己的童年回忆,苏韵还将此定为了小霸王计划没错,很多人的游戏机童年启蒙机型小霸王,这款在当年打着其乐无穷学习机的名头、而且还找了当时爆红的陈玄龙做代言的游戏机,就是任天堂红白机的山寨产品,
按了按额角,苏韵便继续把所有的心思,统统都投放回手里的纸笔之中:因为早年间战乱所导致的南下避难潮,神州大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迁移到了香江,这亦是香江之所以会在这风云际会的年代里,用这样在对比之下堪称微小和贫瘠的文化土壤,去酝酿出一场独属于东方文娱盛世短暂辉煌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金古梁温的武侠传奇,还是号称写稿机器的倪康科幻系列,都是颇有一番作为发展的IP而最关键的是,现在要搞他们的版权改编,靠着赵氏这边的关系走走路子,是不难也不贵。
面对这就在身边等着挖的大金矿,苏韵自然是不会放过影视改编版权、游戏改编版权、漫画改编版权什么的都可以陆续提上日程。
当然了,漫画这边来说,苏韵是不太熟悉港漫的历史,不过港漫的画风倒是没有日韩的精致可爱而是更偏向于美漫的肌肉写实,很是适配武侠和科幻风格。
而且港漫的人才同样也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比如随着八、九十年代经济腾飞后所衍生出来的娱乐需求,也会逐渐衍生出华夏独有玄幻风格类的《风云》系列以及香江社团题材的《古惑仔》系列
金古梁温的武侠类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某某群侠传;倪康的科幻系列和《风云》的奇幻题材可以走寓教于乐路线,前者做培养科学兴趣小游戏,后者做历史传奇趣谈嗯,这样就更符合小霸王计划那个学习机的名头了。
至于《古惑仔》系列,这个题材则是成也时代败也时代,正正碰上了盗版横行和内陆青少年教育普及程度不足、经济和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尖锐的矛盾点的时期。
要说它教坏人,倒也不至于它这个系列故事的核心,都是在描述混社团混江湖的人没有好下场,是典型的通过描述黑暗来反衬光明的反面案例教育故事。
最惨的是,它当初是就连在香江本土都是饱受社会各界抨击,不允许引进内陆播映的偏偏那个时候盗版风气横行,《古惑仔》的主创团队钱没赚到,教坏人的辱骂倒是两边都挨了不少。
但要说它无辜,它也是绝不无辜:因为它的出现以及后续的影视改编,为了销量和票房等利益问题,是用一种很容易煽动人心的爽文手法去表达社团人士的酷和义气,再加上那些简单明了地解说不义之财获取方法的片段剧情,便是直接给处于懵懂迷茫之中的内陆青少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无意中窥探到了邪恶和罪恶的边缘,唤醒了心中沉睡着的恶魔。
学好总是要比学坏难,一旦尝试过这种轻易获取钱财权色的方法之后,不止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连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大人都容易沉陷下去,迷失本心。
苏韵没经历过那个混乱的年代,但《古惑仔》系列的影响不止在香江和神州大陆,以至于直至后世,都仍然有人在网络之上忍不住去回忆那个疯狂的旧年岁月,令未曾见识过此番混乱的新一代人在他们那再闻已是狱中人的叹息里,瞥见那一代人年少无知的轻狂时光。
那本来应该是一段力争上游、勇猛拼搏的进取时间,可惜却是因为文娱大方面的不上心和错误的把握指引,导致为数不少的一代人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仿佛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腾飞,而献祭了文娱一般。
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社团题材的兴起就是来自于底层人群精神需求的兴起,苏韵是深知受教育水平和接受力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早年间那些电影下乡计划,都是从大城市再到城镇再到乡村,逐层逐级地向下蔓延,必要时还薅了一把知青们的余热,让他们在最后的上山下乡时光里,真切地落实了将知识带给农村的任务。
而受教育水平越是低的地区和人群,外人是很难直接将新时代的三观加诸于他们身上。
因此,与其被动,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顺着以后《古惑仔》系列的热度,推出相应的单机游戏,让这群无心向学沉迷娱乐的迷途少年在网吧和游戏机面前自投罗网
而这主要的剧情内容,当然就是迷途少年们的偶像南哥和山鸡,在开局就双双于社团混战里扑街后,获得了重生回到过去的机会。
这两人努力想要改变自己未来的扑街结局,然后一次次地变换选择结果却是越改变越糟糕,扑街坐牢戴绿帽被灭口等等残忍结局一一经历过之后,两人终于大彻大悟,明白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带泪微笑着回归正常生活。
游戏作品的魔力,就在于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打出圆满结局的那一瞬间。
不过,在这途中,那些各种各样的BE结局,绝对会让迷途少年们扑得死去活来、销魂无比
按照苏韵的思路,到时顺便还能找电影原班人马来拍一部游戏改编作品,例如《古惑仔之回档人生》之类的,来和《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等原版漫改电影激情对干那个时候,她倒要看看这群被反复鞭尸的迷途少年,到底还敢不敢搞什么义字当头生死罢就!
苏韵写完这一个计划方案总纲时,正逢香江人惯例小憩的三点三下午茶时间,伸了个懒腰放眼望去,窗外的绿植在阳光下,好似泛着要滴出来一般的浓厚光泽。
香江的夏日仿佛总是想要压榨出这个正处于发展繁荣期的年轻城市的所有热情,让它去勇敢承载,那作为回首神州大陆前望迢迢碧海之交界的重要位置和任务。
苏韵在香江地区转型的未来计划方案之中,除了服装产业、旅游产业等这类传统型产业外,游戏机和游戏制作、个人电脑之类的新兴产业,也是未来计划的重点之一。
就香江地区的情况来说,游戏制作能在某些方面与影视文化有所关联,而优秀游戏作品的魅力同样不输于优秀的影视作品,甚至更比影视作品更贴合新时代年轻人的文娱需求,影响力范围也甚至还要比影视作品更大更广,蔓延至一代又一代。
毕竟年轻这两个字,就代表着无限光明的未来。
第337章 造型
《除魔师姐》下画之时, 总计香江本土票房3005.2万港元,险胜年初贺岁片《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的2928万,成为了香江第一部 突破3000万单片票房的电影。
虽然苏韵那些在海外市场播映的电影按照汇率换算过来, 她是早就已经破了3000万港元票房的级别但是, 在华夏人的心目中, 外面的东西再好也始终是外面的, 自家地盘上的记录,还是得另外列一个排行。
对于这个结局,有人倍觉惊讶,有人却也波澜不惊:《除魔师姐》的暑假档和《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的新春档,都是堪称一年之中最为大热的两个档期,年度单片票房的冠军,多半就在这两个档期里的电影诞生。
因此, 敢上这两个档期的电影, 基本就都是各家电影公司寄予厚望的年冠种子当然,也不是没有过大热倒灶的事例。
要么,就是估算错误, 年冠种子并非是真正担得起场子的高仿货;要么,就是运数不行, 在上映的时候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票房滑铁卢。
不过能狙击到年冠种子的, 一般都是质量过硬的电影或者档期也只是稍次一档的备选种子, 例如某些纪录片、合拍片或者正好走运碰上了新兴热度话题的片子, 使得它们的票房成绩来了一个弯道超车。
总体来看, 《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胜在新春档加合家欢题材, 异常适合新年附近一家大小齐齐去电影院乐呵乐呵, 从而男女老少通杀;而《除魔师姐》则是胜在市场定位精准、营销力度强大以及剧情串联的最后彩蛋有不少片尾曲响起就离场了的人, 听闻《除魔师姐》在片尾曲之后,居然还有一个和《盗墓迷情》有关的预告彩蛋顿时也是被吸引得再一次走进电影院达成二刷。
现在这个年代可没有视频网站上传,人们想要看电影的话,大致上就只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买票进电影院看,二是等某些不法分子带着摄影机到电影院里录完之后,购买或者租借这样画面昏暗摇晃的盗版录像带来看;三则是稳住心神保持耐心,等待正版录像带的上市。
再者,年轻人一旦被带动之后,一个人便是能顶好几个人的战斗力。
光是靠着这些死忠粉的二刷三刷多刷兼安利朋友一起刷的行动,《除魔师姐》的票房就节节攀新高,那稳定上升的数据就如同拜过神枱照片的股票一样,看得原本觉得《除魔师姐》不一定能拿票房年冠的苏韵,都忍不住要多加关注并且还给它打气鼓励了起来。
《除魔师姐》除了最后那一段彩蛋,真真是比较典型的商业路数了,不但男女主角都是青春靓丽,能在最大程度上稳固住青少年和年轻白领的鼎力支持,再辅以狄姜二人时隔多年后终于同框宣传,就连年龄稍长的文艺青年也都会瞬间沦陷
譬如独自去看了午夜场的李碧夏,自觉看完狄姜这对的世纪同框之后那是心满意足灵感大发,一回到家就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大堆字,从忆苦思甜到各种脑补,然后就以此为基础发表出了一篇又一篇短篇小说,一边给偶像写同人吹彩虹屁,一边握紧拳头忍住怒意然后和黑子们在文墨之上激情对喷。
想不到都过了那么多年,捧一踩一的粉丝居然还有这么多。陈柏杨看着手里的报纸,不由得有些咂舌。
像这种只喜欢一个所以看谁都是对手的粉丝,是永远都不会缺的。张榷嵘从铺满了一整张大毛毯的装饰品里,挑挑拣拣地拣出一个黑色的蛇形胸针,这个怎么样,很有动感。
唔可以放入备选,我也有白色系的造型。陈柏杨放下报纸瞄了一眼,点点头。
两人为了给地毯上的零碎腾空间,坐得几乎是头挨着头,等苏韵从外头进来一看,差点就没被这一地的零碎玩意闪瞎,有没有搞错,你的饰品居然比我还多,有点过分了吧?
正在低着头挑拣的两人闻声抬头,看着苏韵那个夸张的神色,顿时就是不约而同地开口:谁不知道某位赵小姐当年认祖归宗时,得到了多少令人惊叹的资产证明和珠宝首饰别人都能说,就你最没资格说!
两个囤物癖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东西多的而且,苏韵的东西可都是真品和贵价货,他们囤着的倒是真品仿品贵价平价掺着来。
而最可怕的是,苏韵似乎总没有多少女仔对于亮闪闪物品的喜爱之情,平时除了出席什么晚会场合之外,就都是淡妆加普通衣裳;有时拍戏忙起来的时候,戴着顶鸭舌帽穿着件多口袋的马甲,朴素得甚至像个普普通通的场记人员
不像他们,时时刻刻都要顾忌形象,每个造型不是别人给搭配好就是自己给搭配好,以至于衫裤鞋袜总是堆满一屋,那就更别说是点缀的装饰品库存了。
平日里都得如此姿整,那么再面临即将准备要开个人演唱会的前段时间,自然是忙得天昏地暗:个人演唱会除了练歌练体能之外,舞台效果和造型效果,都是需要他们花心思花时间去弄的。
像他们这样有自己独特一套审美观的人,最多也就是找人合作减轻一下工作负担,而绝对不会把演唱会的筹备全权托付给别人。
哎,这个面具怎么样我之前看黑人歌手Prince的表演,他就戴了面具来唱,有种很特别的味道陈柏杨从装饰品堆里挑出一个亮闪闪的面具来,另一只空闲的手还在比划着,再戴个墨镜,一起搭这套黑色闪片的衫
不错,很前卫很大胆,跳起舞的时候应该会很有冲击力。本身就都是被媒体和很多人夸过审美独特的好兄弟,张榷嵘看了看搭配又联想了一下,顿时也是对陈柏杨的这个构思赞不绝口。
会不会出位了点?苏韵倒是更偏向传统审美类,觉得这个看起来甚至有点克苏鲁风格的面具有点莫名的诡异感。
看着倒是不难看,但就是总感觉怪怪的。
而且,你不是一直都以乖乖牌形象示人的吗?苏韵想了想,又提点道,演唱会搞得这么出位,你难道想继承罗记的路线,继大妖之后,来个小妖?
人称罗记的罗云,就是因为每次演唱会的造型都特别另类个性,兼且舞台动作大胆新颖带着挑逗性,仿佛可以迷惑众生一般,才有了妖这个形容这一个字,思想开明者就觉得是褒义和褒奖,思想守旧者却觉得是有侮辱之意。
不过罗云却是一笑置之,继续我行我素:毕竟,他的罗记之名,除了是正常称呼之外;也会有人怀着善意调笑、或者不怀好意地这样唤他做箩记。
在香江这里,凡是被称作什么记的,一般都是老字号的金漆招牌品质保证;但一旦换了一个同音字之后,箩(柚)就是俗语里代指臀部的一个词,说得就是他当年特别前卫地拍大胆写真,在全港人民面前露了八月十五的旧事。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罗云他跳舞是真的很喜欢扭八月十五,以至于被大情大性的黄湛调戏说是全华夏箩柚扭得最好看的男人
但陈柏杨向来以乖乖牌和贵公子形象示人,哪里来这个勇对花名的胆色?
这个花名还真不错,我好钟意。面对苏韵的劝说,陈柏杨还是顺着杆子往上爬了,我觉得吧,我本来也不算是乖仔,就是当年不够放得开又总被人在台上调戏,所以才会给别人这个印象我其实好大男人的!
而且还才在东瀛拿了大奖,所以就觉得自己成熟了,有毛有翼了,想要顺从本心了吧?这段时间同样十分意气风发的张榷嵘,也是很快就明瞭到了好兄弟的想法。
当然了,我从一开始进入乐坛,就是想顺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音乐。陈柏杨叹了一口气,以前是不得已,才以大众喜欢的形象出现在人前,但现在我感觉,是时候挣脱这些早就应该挣脱的束缚了。
我唔钟意人们现在欣赏我的角度。大概也是繁忙的工作导致他越来越察觉到,贩卖颜值的热度是远比展露才华更容易红火但是比之于偶像人设,他还是更希望能得到来自才华这方面的认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