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80)
苏韵和渣兰塑料交情已经是剧组公开的秘密了,不过渣兰那个性格,这个玩笑倒也不是开不得。
都是过去的事了,两人也都已经不在乎了,但确实是个不错的彩蛋,运作得好三人都受益。
于是,有了罗密在旁的亲手指导和帮助,苏韵这次的换装即使是穿着普通的长款连衣裙,隐隐也是有了点小公主的娇贵俏丽模样。
为了增加戏剧感,苏韵又在这条普通的长款连衣裙上面挂了一些蕾丝围巾和装饰假花,这么一来,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一套小公主连衣裙完全就是小孩子堆砌元素的角色扮演把戏。
至于茜茜公主的长卷发,就是拿了一条深橘色的纱巾冒充
不错,一眼看过来,真的还挺像这么回事。罗密看着苏韵这个模样,忍俊不禁:虽然服装造型都是超低配,但是苏韵却是硬生生用颜值和气质撑住了公主应有的风华。
纵使年龄尚小,但那过分出色的五官已经是隐约有了大美人的观感,而且还是标准得无比接近黄金比例的分布格局。
若不是混合了东方血统所凝聚的含蓄朦胧气韵,苏韵这孩子的演艺道路甚至还能走得更好一些。
毕竟就从容貌来说,苏韵这种能撑住各种造型的标准美人,是要比当年需要被造型师苦心设计专属造型遮掩缺陷的她,要容易塑造。
尽管被称为战后欧洲第一美人,但罗密依然是对自己的容貌有着来自童年阴影的不自信,对自己比标准距离更宽的眼距深感遗憾一个明明很美的女孩子从小到大都因为容貌不够标准美感,而被父母嘲笑说长得像一只弱智的老鼠,这样的高压教育和控制着她进入演艺圈作为摇钱树的岁月,能养出多好的结果来?
总的来说,当初在德国爆红的罗密就是那个年代的顶流小花,在顶级大导演那里排不上号入不了流,但也可以靠着经典的茜茜公主角色来继续混在影坛里。
即使是后面的电影都成了票房毒药,照样能靠着茜茜的余温吃一辈子。
但生活中命途多舛的罗密,从来就不是电影里那个幸运的茜茜;而她也不想困在茜茜公主的微笑里,无法为自我的苦闷而哭泣。
因此,即使和渣兰的那段旧情开始得太过轰烈结束得又太过惨烈,罗密也依然是认为那一段叛逆疯狂的青春岁月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当时的德国人都在骂渣兰这个底层混混出身的高卢雄鸡是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才拐走了他们纯洁美丽的茜茜公主,但事实上只有她本人知道,她是想要跳出茜茜公主这个角色对她人生的影响,才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法国寻求新生。
在法国,她不用在顾忌国人因为公主角色而赋予她的规矩束缚,也不用再去管母亲和继父的人生操控,只需要活出自我。
也是因为这些缘故,她才会对法国这个浪漫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的国度和曾为恋人如今更似兄妹知己的法国男人更有自我认同的亲切感。
而苏韵这孩子她看过资料,是一个天赋惊艳世人的天才少女,又是来自东方,在天然能搏得亚洲市场好感的同时,还硬是在北美市场这里站住了一方小天地。
渣兰却是因为当年那些事和不羁的性格,虽然地位仍是国际级的男星,但是德国不喜法国也不爱美国又难以融入,相当于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都不太欢迎他,只有东瀛和苏联那边还算比较容易接受这么一来,交好一个来自东方并且未来可期的女演员,或许就是以后一个很大的保障。
当然了,苏韵那个乖巧讨喜的性格她也很是喜欢,甚至有了点移情的影响:她童年时没能得到母亲的关爱,而今唯一的孩子也是比苏韵小几岁还是男孩,无法为她弥补童年的遗憾。
看苏韵扮成小公主出来时,她恍惚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感觉自己被轻轻抱住,苏韵先是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又似有所感地举起手轻轻回抱了罗密:因为央台总是重播茜茜公主系列电影,她对罗密的认识和好感,是远比渣兰要多得多。
甚至乎她从前作为小女孩时的公主梦启蒙,也不是来自于童话书,而就是来自于罗密所饰演的茜茜公主系列电影。
所以知道罗密戏里戏外人生故事的苏韵,大概能感受到到她现在的复杂心潮: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难做到的事,往往就是和从前的自己和解。
你还好吗?苏韵轻声问。
谢谢,我好多了。罗密拭了一下眼角,然后笑了起来,我是不是妨碍到你了?
时间刚刚好,我去就位。苏韵看了一下旁边挂着的时钟,然后冲坐在工作人员团队那边的斯皮尔伯格摆了摆手,示意她准备完毕,可以继续开拍。
毫无疑问的,苏韵顶着低配公主装扮出来时,渣兰当场就微微怔了一下,然后盯着她活泼蹦跳的样子,开口说了一个名字:罗密施耐德。
不不不,按照里昂的角色人设,你应该猜茜茜公主,然后我说错了,是罗密施耐德才对!因为故事里的男主里昂是个孤独又没有什么文化的杀手,前面的明星一个都猜不出来,所以绝不可能猜到罗密施耐德这个名字,苏韵当即就叉着腰指正道。
你表演的就是罗密,茜茜公主不是这样的。面对苏韵的指正,渣兰不但动口还动手,站起来就开始指导起了苏韵几个很难注意到的小细节。
在旁看着的罗密恍然大悟:我说刚刚总感觉还差了点什么果然自己看自己和别人看过来始终是有着差距,这几点细节我从前还真的没有注意到。
被罗密本尊认可,苏韵也只得听从了渣兰的指导:果然还是古话说得好,最熟悉自己的永远都不是自己。
于是在调整完毕之后,苏韵和渣兰又回到原位重新拍了一次。
这一次,男主里昂就有些犹豫地说了茜茜公主这个猜测,然后被小女主玛蒂尔达指正这是明星罗密施耐德而不是历史人物茜茜公主,很是对比着展示了男主孤独守旧的一面和小女主叛逆潮流的一面。
同样,也展示了两人即使外在性格完全不同但内心都向往着欢声笑语的内核,成为了影片里为数不多的温馨镜头。
当然了,这一段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都十分和谐温馨的场面,除了是成为电影经典片段而时常被剪成CUT片段之外,也经常出没在后世CP粉看颜值拉郎而剪出来的各式剧情MV里。
不过标签就不是和谐与温馨,而是狗血又热门的那几个:替身梗、追妻火葬场、虐恋情深、白月光和朱砂痣
最可怕的是,脑洞清奇的剪刀手们不但把这几个狗血热门标签用在了苏韵X渣兰这个配对上,也用在了苏韵X罗密这个配对上因为苏韵在未来某个访谈里说过,罗密的茜茜公主是她的公主梦启蒙然后,剪刀手们就脑洞大开了。
当然,即使这三个美人关系好到能两两互组CP,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颜控CP粉也照样是为法兰西第一美男和华夏第一美人没能在一起而操碎了心:虽然渣兰可能这辈子都追不到被单箭头插满全身也照样无情蹦跶的刺猬精玛丽苏了,不过从他们合作过的影视里抠点包着刀子的糖渣,也算是圆了一个颜值拉郎的梦?
第106章 我全都要(二合一)
作为苏韵转型之作, 被她改编了不少细节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在11月27日的感恩节上映时,并没有从前那样一上映就几乎是引起了轰动的热闹。
因为剧情大幅度减弱了男女主角之间那种朦胧隐忍的暧昧, 大多数人所看到的,便只是两个内心孤独的人互相救赎的温情脉脉和畅快淋漓的新式打斗风格虽然这么一来也实打实算是一个温馨动人的好故事,但横向对比起本年度前后出场的各种出色作品,便只能算是相比之下略显平平无奇的偏文艺型商业片。
深知即使是在原版上映的90年代,也会因为故事所表达的表面意思越过了很多人心里不能触碰的那一道线而招惹一片骂声,所以苏韵现在放出的北美版本是尽可能地低调做人,只在接受度更高的东瀛那边稍微添加改动, 让一点朦胧的感情线通过那双绿得醉人的眼眸传递出来。
所以,这一个故事的真正面目, 仍需要等待时光的打磨和沉淀,才能在人们电影鉴赏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的未来, 得见天日。
相比从前苏韵曾经参与过的电影制作,无论是特效技术刷新时代理念的《人工智能》, 还是成为恐怖经典的《驱魔人》,抑或是充满东瀛风情的《艺伎回忆录》和悬疑温情但结尾神反转的《灵异第六感》,以及开启了深海恐怖类先河、差点搞垮夏季海滩旅游业的《大白鲨》这一部新作,是一反常态的平静, 仿佛底下那些暗流汹涌都隐在最深的暗处, 都未曾被世人窥探得见分毫。
不过, 《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影评人圈子里的口碑,较之苏韵从前的作品却是要好上不少与之相对的, 就是口碑不错但上座率低迷的必然现象。
说来也巧,这一年的感恩节, 同时也是吕少龙的生日。
苏韵在初雪飘落的夜里打长途电话祝贺师父生日时, 精神状态好了不少的吕少龙对苏韵这部新作, 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师父,你真的不是在安慰我吧?之前从首映到点映,很多人都不看好,而且今天上座率反馈回来,也是不怎么样。苏韵开了个小玩笑。
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也许是修读哲学和传统东方含蓄朦胧审美的影响,吕少龙在苏韵寄给他的录影带里,是预见性地看到了另外一些暂时还有没多少人去注意的东西,除了开创一种新的打斗风格和对拍摄、叙事手法开拓了创新之外,你这部新作的重点,还有是在男女主角的人设形象和相处模式上吧?
师父不愧是师父,很多人都没能注意到这一点我觉得,在经历过时间沉淀之后,这一部新电影的韵味才能被人慢慢挖掘出来。就算她暗中拜托奥维茨收买了不少收钱恰饭写好评的影评人作为水军,但以这个年代的信息传递性来说,效果是远远不如后世的网络大时代。
有身份的知名影评人爱惜羽毛,是不好拿钱收买只能随便他们抒发观后感的;那些会恰饭的影评人,多数也只能是半红不黑的状况,营销转化过来收益并不算高。
当然,片子的质量在那里摆着,有质量有内容的好评也不算少。
不过质量和口碑只是圈内人的目光落点,票房这个最多关注度的问题,始终受限制于这个年代的题材敏感度和电影受众的影响。
直到影片在北美这边下画,再算上预估的录像带和光盘等销售额,《这个杀手不太冷》也就是刚刚能回本的程度;倘若只算票房收入,甚至都可以算得上是小亏了一点。
票房第一次扑街,口碑又不能称得上人人赞道反而是毁誉参半,尽管以苏韵这个年纪来说失败一次不算什么,但是对比起从前大赚特赚名利双收的履历,这一次的失败,就有点儿难看了。
说到底,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姑娘,发迹的过程其实隐隐有美国梦的典型风格,这一次的人设崩塌,不但是消磨了不少在心里把她当作小偶像的人的好感,也助长了本来就厌恶她的那部分人的气焰。
没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后期特效,玛丽苏就什么都不是!
一个成年男人和未成年小女孩的相互救赎?!到底那些隐喻在暗示着什么,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熟练了炒作的套路,居然还拿阿兰德龙和罗密施耐德的旧情来炒作营销!
每个人都有票房亏本的时候,只是玛丽苏这一次所挑选的剧本确实有问题,她从前的选剧本眼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了吗?
玛丽苏本来就不应该选择这个剧本,她的长处是仿佛超越了时代的特效制作,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即使作为东方面孔她的容貌也足够优秀所以,我更认为她应该继续参与类似《星际迷航》或者《驱魔人》之类的幕后制作或者饰演一些适合她的美丽异国少女角色,以此逐渐站稳阵脚,而不是过分急进地去挑战新题材
上面的这些还都算得上是措辞温和的了,那些更不堪入目出手成脏的评论也不是没有,只是奥维茨和他的伙伴将其过滤了出来。真要去看的话,各种各样的正面、反面、语气中肯以及阴阳怪气的评价混在一堆,那叫一个此起彼伏滔滔不绝。
你还好吗?奥维茨看着苏韵淡定地翻阅报刊杂志,小心地问,一副生怕伤害她弱小心灵的模样。
我挺好啊,开始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已经预料了这样的结局说起来现在的情况比我预计的还要好一点。她和渣兰没有被当成票房毒药只是说选片失败,斯皮尔伯格也是以创新了一种电影风格出名而不是拍了烂片出名,再加上电影票房也没有扑妈不认,因此这一次世人眼里的失败,在她眼里看着都算是成功了。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奥维茨拿出了行程记事本,想要记录下苏韵未来的行程。
大概我这段时间会专注于AppleⅡ型和DOS操作系统的改良设计,直到明年1月我应该都会在加州那边。初初成立的苹果和微软还是加起来都没有十个人的小公司,而且研发人员还就是只有作为他们这些老板自己,苏韵难得空出这一段时间来,就必须得过去帮忙了。
按理说技术已经是差不多接近成熟的了,现在他们缺的都还是正确的思路,所以就只能选择用不断试错的方式,去寻找最好的一条改良研发道路而苏韵目前所拥有的,正是前人不断试错后获得的最优解。
那还有什么是我需要做的吗?奥维茨又问。
有啊,新电影我已经准备好了,昨晚史蒂文打电话过来,说已经接了一部新电影不能再帮我做导演,所以他给我推荐了他的朋友乔治卢卡斯。苏韵拿出一份策划案交给奥维茨,那个卢卡斯导演最近打算拍一部科幻类型的动作片,所以特地新创建了一家叫做工业光魔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
他希望我以未来梦想工作室的名义入驻其中作为制作顾问,而我所得到的交换条件,就是卢卡斯亲自执导我的下一部新电影。
奥维茨想了一下乔治卢卡斯的履历他和苏韵还挺有缘的,当初苏韵海外第一部 作品《人工智能》正是以微弱的票房领先优势爆了他的《美国风情画》的票房,但是认真算起来,《人工智能》的投资要远超《美国风情画》,所以74年最赚钱的票房黑马还就是《美国风情画》和乔治卢卡斯。
而且卢卡斯也在苏韵拿奥斯卡女配的那一届,凭借他的电影拿到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5项提名,实力是绝对的足够。
你打算拍《小鬼当家》,还是《奇迹女孩》?奥维茨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苏韵递过来的文件夹,如果是乔治卢卡斯执导的话,他的风格应该是更偏向《奇迹女孩》
说到这里时,奥维茨差点没被低头看到的新电影策划案给惊到噎住。
好一会,缓过来的奥维茨这才重新抬起头,认真地盯向苏韵:你确定要拍这个?而且演员的选择还是这样的独特?
我是参考了卢卡斯的风格,又经过深思熟虑,才重新专门想出来的新策划案。比起用《小鬼当家》或者《奇迹女孩》这样的儿童片,重新退回儿童演员行列但是基本票房会稳妥回升的保守路线,苏韵是更倾向于搞个大的,然后直接借着这个机会开始转型。
恋耽美
都是过去的事了,两人也都已经不在乎了,但确实是个不错的彩蛋,运作得好三人都受益。
于是,有了罗密在旁的亲手指导和帮助,苏韵这次的换装即使是穿着普通的长款连衣裙,隐隐也是有了点小公主的娇贵俏丽模样。
为了增加戏剧感,苏韵又在这条普通的长款连衣裙上面挂了一些蕾丝围巾和装饰假花,这么一来,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一套小公主连衣裙完全就是小孩子堆砌元素的角色扮演把戏。
至于茜茜公主的长卷发,就是拿了一条深橘色的纱巾冒充
不错,一眼看过来,真的还挺像这么回事。罗密看着苏韵这个模样,忍俊不禁:虽然服装造型都是超低配,但是苏韵却是硬生生用颜值和气质撑住了公主应有的风华。
纵使年龄尚小,但那过分出色的五官已经是隐约有了大美人的观感,而且还是标准得无比接近黄金比例的分布格局。
若不是混合了东方血统所凝聚的含蓄朦胧气韵,苏韵这孩子的演艺道路甚至还能走得更好一些。
毕竟就从容貌来说,苏韵这种能撑住各种造型的标准美人,是要比当年需要被造型师苦心设计专属造型遮掩缺陷的她,要容易塑造。
尽管被称为战后欧洲第一美人,但罗密依然是对自己的容貌有着来自童年阴影的不自信,对自己比标准距离更宽的眼距深感遗憾一个明明很美的女孩子从小到大都因为容貌不够标准美感,而被父母嘲笑说长得像一只弱智的老鼠,这样的高压教育和控制着她进入演艺圈作为摇钱树的岁月,能养出多好的结果来?
总的来说,当初在德国爆红的罗密就是那个年代的顶流小花,在顶级大导演那里排不上号入不了流,但也可以靠着经典的茜茜公主角色来继续混在影坛里。
即使是后面的电影都成了票房毒药,照样能靠着茜茜的余温吃一辈子。
但生活中命途多舛的罗密,从来就不是电影里那个幸运的茜茜;而她也不想困在茜茜公主的微笑里,无法为自我的苦闷而哭泣。
因此,即使和渣兰的那段旧情开始得太过轰烈结束得又太过惨烈,罗密也依然是认为那一段叛逆疯狂的青春岁月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当时的德国人都在骂渣兰这个底层混混出身的高卢雄鸡是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才拐走了他们纯洁美丽的茜茜公主,但事实上只有她本人知道,她是想要跳出茜茜公主这个角色对她人生的影响,才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法国寻求新生。
在法国,她不用在顾忌国人因为公主角色而赋予她的规矩束缚,也不用再去管母亲和继父的人生操控,只需要活出自我。
也是因为这些缘故,她才会对法国这个浪漫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的国度和曾为恋人如今更似兄妹知己的法国男人更有自我认同的亲切感。
而苏韵这孩子她看过资料,是一个天赋惊艳世人的天才少女,又是来自东方,在天然能搏得亚洲市场好感的同时,还硬是在北美市场这里站住了一方小天地。
渣兰却是因为当年那些事和不羁的性格,虽然地位仍是国际级的男星,但是德国不喜法国也不爱美国又难以融入,相当于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都不太欢迎他,只有东瀛和苏联那边还算比较容易接受这么一来,交好一个来自东方并且未来可期的女演员,或许就是以后一个很大的保障。
当然了,苏韵那个乖巧讨喜的性格她也很是喜欢,甚至有了点移情的影响:她童年时没能得到母亲的关爱,而今唯一的孩子也是比苏韵小几岁还是男孩,无法为她弥补童年的遗憾。
看苏韵扮成小公主出来时,她恍惚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感觉自己被轻轻抱住,苏韵先是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又似有所感地举起手轻轻回抱了罗密:因为央台总是重播茜茜公主系列电影,她对罗密的认识和好感,是远比渣兰要多得多。
甚至乎她从前作为小女孩时的公主梦启蒙,也不是来自于童话书,而就是来自于罗密所饰演的茜茜公主系列电影。
所以知道罗密戏里戏外人生故事的苏韵,大概能感受到到她现在的复杂心潮: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难做到的事,往往就是和从前的自己和解。
你还好吗?苏韵轻声问。
谢谢,我好多了。罗密拭了一下眼角,然后笑了起来,我是不是妨碍到你了?
时间刚刚好,我去就位。苏韵看了一下旁边挂着的时钟,然后冲坐在工作人员团队那边的斯皮尔伯格摆了摆手,示意她准备完毕,可以继续开拍。
毫无疑问的,苏韵顶着低配公主装扮出来时,渣兰当场就微微怔了一下,然后盯着她活泼蹦跳的样子,开口说了一个名字:罗密施耐德。
不不不,按照里昂的角色人设,你应该猜茜茜公主,然后我说错了,是罗密施耐德才对!因为故事里的男主里昂是个孤独又没有什么文化的杀手,前面的明星一个都猜不出来,所以绝不可能猜到罗密施耐德这个名字,苏韵当即就叉着腰指正道。
你表演的就是罗密,茜茜公主不是这样的。面对苏韵的指正,渣兰不但动口还动手,站起来就开始指导起了苏韵几个很难注意到的小细节。
在旁看着的罗密恍然大悟:我说刚刚总感觉还差了点什么果然自己看自己和别人看过来始终是有着差距,这几点细节我从前还真的没有注意到。
被罗密本尊认可,苏韵也只得听从了渣兰的指导:果然还是古话说得好,最熟悉自己的永远都不是自己。
于是在调整完毕之后,苏韵和渣兰又回到原位重新拍了一次。
这一次,男主里昂就有些犹豫地说了茜茜公主这个猜测,然后被小女主玛蒂尔达指正这是明星罗密施耐德而不是历史人物茜茜公主,很是对比着展示了男主孤独守旧的一面和小女主叛逆潮流的一面。
同样,也展示了两人即使外在性格完全不同但内心都向往着欢声笑语的内核,成为了影片里为数不多的温馨镜头。
当然了,这一段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都十分和谐温馨的场面,除了是成为电影经典片段而时常被剪成CUT片段之外,也经常出没在后世CP粉看颜值拉郎而剪出来的各式剧情MV里。
不过标签就不是和谐与温馨,而是狗血又热门的那几个:替身梗、追妻火葬场、虐恋情深、白月光和朱砂痣
最可怕的是,脑洞清奇的剪刀手们不但把这几个狗血热门标签用在了苏韵X渣兰这个配对上,也用在了苏韵X罗密这个配对上因为苏韵在未来某个访谈里说过,罗密的茜茜公主是她的公主梦启蒙然后,剪刀手们就脑洞大开了。
当然,即使这三个美人关系好到能两两互组CP,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颜控CP粉也照样是为法兰西第一美男和华夏第一美人没能在一起而操碎了心:虽然渣兰可能这辈子都追不到被单箭头插满全身也照样无情蹦跶的刺猬精玛丽苏了,不过从他们合作过的影视里抠点包着刀子的糖渣,也算是圆了一个颜值拉郎的梦?
第106章 我全都要(二合一)
作为苏韵转型之作, 被她改编了不少细节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在11月27日的感恩节上映时,并没有从前那样一上映就几乎是引起了轰动的热闹。
因为剧情大幅度减弱了男女主角之间那种朦胧隐忍的暧昧, 大多数人所看到的,便只是两个内心孤独的人互相救赎的温情脉脉和畅快淋漓的新式打斗风格虽然这么一来也实打实算是一个温馨动人的好故事,但横向对比起本年度前后出场的各种出色作品,便只能算是相比之下略显平平无奇的偏文艺型商业片。
深知即使是在原版上映的90年代,也会因为故事所表达的表面意思越过了很多人心里不能触碰的那一道线而招惹一片骂声,所以苏韵现在放出的北美版本是尽可能地低调做人,只在接受度更高的东瀛那边稍微添加改动, 让一点朦胧的感情线通过那双绿得醉人的眼眸传递出来。
所以,这一个故事的真正面目, 仍需要等待时光的打磨和沉淀,才能在人们电影鉴赏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的未来, 得见天日。
相比从前苏韵曾经参与过的电影制作,无论是特效技术刷新时代理念的《人工智能》, 还是成为恐怖经典的《驱魔人》,抑或是充满东瀛风情的《艺伎回忆录》和悬疑温情但结尾神反转的《灵异第六感》,以及开启了深海恐怖类先河、差点搞垮夏季海滩旅游业的《大白鲨》这一部新作,是一反常态的平静, 仿佛底下那些暗流汹涌都隐在最深的暗处, 都未曾被世人窥探得见分毫。
不过, 《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影评人圈子里的口碑,较之苏韵从前的作品却是要好上不少与之相对的, 就是口碑不错但上座率低迷的必然现象。
说来也巧,这一年的感恩节, 同时也是吕少龙的生日。
苏韵在初雪飘落的夜里打长途电话祝贺师父生日时, 精神状态好了不少的吕少龙对苏韵这部新作, 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师父,你真的不是在安慰我吧?之前从首映到点映,很多人都不看好,而且今天上座率反馈回来,也是不怎么样。苏韵开了个小玩笑。
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也许是修读哲学和传统东方含蓄朦胧审美的影响,吕少龙在苏韵寄给他的录影带里,是预见性地看到了另外一些暂时还有没多少人去注意的东西,除了开创一种新的打斗风格和对拍摄、叙事手法开拓了创新之外,你这部新作的重点,还有是在男女主角的人设形象和相处模式上吧?
师父不愧是师父,很多人都没能注意到这一点我觉得,在经历过时间沉淀之后,这一部新电影的韵味才能被人慢慢挖掘出来。就算她暗中拜托奥维茨收买了不少收钱恰饭写好评的影评人作为水军,但以这个年代的信息传递性来说,效果是远远不如后世的网络大时代。
有身份的知名影评人爱惜羽毛,是不好拿钱收买只能随便他们抒发观后感的;那些会恰饭的影评人,多数也只能是半红不黑的状况,营销转化过来收益并不算高。
当然,片子的质量在那里摆着,有质量有内容的好评也不算少。
不过质量和口碑只是圈内人的目光落点,票房这个最多关注度的问题,始终受限制于这个年代的题材敏感度和电影受众的影响。
直到影片在北美这边下画,再算上预估的录像带和光盘等销售额,《这个杀手不太冷》也就是刚刚能回本的程度;倘若只算票房收入,甚至都可以算得上是小亏了一点。
票房第一次扑街,口碑又不能称得上人人赞道反而是毁誉参半,尽管以苏韵这个年纪来说失败一次不算什么,但是对比起从前大赚特赚名利双收的履历,这一次的失败,就有点儿难看了。
说到底,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姑娘,发迹的过程其实隐隐有美国梦的典型风格,这一次的人设崩塌,不但是消磨了不少在心里把她当作小偶像的人的好感,也助长了本来就厌恶她的那部分人的气焰。
没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后期特效,玛丽苏就什么都不是!
一个成年男人和未成年小女孩的相互救赎?!到底那些隐喻在暗示着什么,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熟练了炒作的套路,居然还拿阿兰德龙和罗密施耐德的旧情来炒作营销!
每个人都有票房亏本的时候,只是玛丽苏这一次所挑选的剧本确实有问题,她从前的选剧本眼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了吗?
玛丽苏本来就不应该选择这个剧本,她的长处是仿佛超越了时代的特效制作,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即使作为东方面孔她的容貌也足够优秀所以,我更认为她应该继续参与类似《星际迷航》或者《驱魔人》之类的幕后制作或者饰演一些适合她的美丽异国少女角色,以此逐渐站稳阵脚,而不是过分急进地去挑战新题材
上面的这些还都算得上是措辞温和的了,那些更不堪入目出手成脏的评论也不是没有,只是奥维茨和他的伙伴将其过滤了出来。真要去看的话,各种各样的正面、反面、语气中肯以及阴阳怪气的评价混在一堆,那叫一个此起彼伏滔滔不绝。
你还好吗?奥维茨看着苏韵淡定地翻阅报刊杂志,小心地问,一副生怕伤害她弱小心灵的模样。
我挺好啊,开始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已经预料了这样的结局说起来现在的情况比我预计的还要好一点。她和渣兰没有被当成票房毒药只是说选片失败,斯皮尔伯格也是以创新了一种电影风格出名而不是拍了烂片出名,再加上电影票房也没有扑妈不认,因此这一次世人眼里的失败,在她眼里看着都算是成功了。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奥维茨拿出了行程记事本,想要记录下苏韵未来的行程。
大概我这段时间会专注于AppleⅡ型和DOS操作系统的改良设计,直到明年1月我应该都会在加州那边。初初成立的苹果和微软还是加起来都没有十个人的小公司,而且研发人员还就是只有作为他们这些老板自己,苏韵难得空出这一段时间来,就必须得过去帮忙了。
按理说技术已经是差不多接近成熟的了,现在他们缺的都还是正确的思路,所以就只能选择用不断试错的方式,去寻找最好的一条改良研发道路而苏韵目前所拥有的,正是前人不断试错后获得的最优解。
那还有什么是我需要做的吗?奥维茨又问。
有啊,新电影我已经准备好了,昨晚史蒂文打电话过来,说已经接了一部新电影不能再帮我做导演,所以他给我推荐了他的朋友乔治卢卡斯。苏韵拿出一份策划案交给奥维茨,那个卢卡斯导演最近打算拍一部科幻类型的动作片,所以特地新创建了一家叫做工业光魔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
他希望我以未来梦想工作室的名义入驻其中作为制作顾问,而我所得到的交换条件,就是卢卡斯亲自执导我的下一部新电影。
奥维茨想了一下乔治卢卡斯的履历他和苏韵还挺有缘的,当初苏韵海外第一部 作品《人工智能》正是以微弱的票房领先优势爆了他的《美国风情画》的票房,但是认真算起来,《人工智能》的投资要远超《美国风情画》,所以74年最赚钱的票房黑马还就是《美国风情画》和乔治卢卡斯。
而且卢卡斯也在苏韵拿奥斯卡女配的那一届,凭借他的电影拿到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5项提名,实力是绝对的足够。
你打算拍《小鬼当家》,还是《奇迹女孩》?奥维茨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苏韵递过来的文件夹,如果是乔治卢卡斯执导的话,他的风格应该是更偏向《奇迹女孩》
说到这里时,奥维茨差点没被低头看到的新电影策划案给惊到噎住。
好一会,缓过来的奥维茨这才重新抬起头,认真地盯向苏韵:你确定要拍这个?而且演员的选择还是这样的独特?
我是参考了卢卡斯的风格,又经过深思熟虑,才重新专门想出来的新策划案。比起用《小鬼当家》或者《奇迹女孩》这样的儿童片,重新退回儿童演员行列但是基本票房会稳妥回升的保守路线,苏韵是更倾向于搞个大的,然后直接借着这个机会开始转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