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76)
当然, 最主要的美国这边还是交税收税这个问题覆盖范围太大, 不止是有钱人, 基本都是全民害怕税务局的状态。
我看你们两个挺顺眼的, 所以就打算便宜一下你们, 要是你们不愿意, 那就算了。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家, 苏韵深谙欲擒故纵的原理。
我当然愿意!等晚上我爸爸妈妈回家, 我马上告诉他们!瑞凡立刻就表明了态度。
到底还是年纪小的最好拐。
苏韵看他的目光那是越发满意了:她到处广结善缘进行仿佛慈善一般的先期付出,还不都是为了以后的发展?
虽然这些举动算不上什么大恩大德,但终究是在他们这些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拉了一把。
这就是刷交情的第一步。
哪怕往后的联系会随着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减淡,但只要性格不是完全的白眼狼,多少都得感念她这一刻的援手之恩那么以后要找他们来拍戏或者客串,就好开口很多。
又不是让他们为了报恩做牛做马,而是因为当年的交情让其帮忙出演一下角色,而且还不是要他们白干活而是都有着相应的报酬若是剧本故事出色,这不仅不是刷交情让报恩,而是又一次的介绍工作之恩了。
人情社会,可不就是这样才会互相建立起了联系?
心情愉悦的苏韵回到房间里时,奥维茨也给她带来了好消息。
我和对方的经纪人皮耶罗聊了几次,阿兰德龙已经有点松口的意思了。奥维茨拿着纸笔给苏韵比划着,我想大概你也有点明白,外貌出色的演员,其它方面的东西就总是容易被人下意识地忽略。
所以他迫需一些人设鲜明的角色来遮盖容貌、证明自己,前段时间刚刚拍完的《佐罗》让他尝到了自由发挥和享受角色的甜头,这次他对你的剧本是势在必得。
我知道,而且如果没有他的话,这个剧本我现在基本也拍不了。这种看着就觉得票房容易扑的偏文艺故事剧本还带着容易被误解的剧情,以苏韵目前的地位和资源,是很难得到华纳或者佳和的同意的。
她的确还有不少时间来打磨这个拍摄计划,不过难得是碰到了上赶着又挺适合的男主演,错过这一次机会的话,未来变数那么多,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靠着童星的优势,她这两年窜起得太快太快了,因此童星的劣势也于此刻尽现:根基未稳,冒险就是一个绝对不好触及的点。
但是童星出身的艺人要站稳的话,那时候她的年龄又可能已经不适合了。而阿兰德龙所拥有的,正是她目前不足的公司资源和人脉资源,以及足够稳定的影坛地位。
听从了奥维茨的劝告,苏韵这才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将原本无所谓的高姿态放低了不少。
而阿兰德龙那边,也是在他的经纪人皮耶罗的劝说下,观看了苏韵提名的那些人的片子,确认她选角确实不错之后,也暗中回复说可以继续商量了。
在双方的经纪人都仿似一个老父亲劝熊孩子一般的努力下,第三次的会谈里,关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合约总算是拟出了一份初稿。
趁着这个空隙,苏韵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加州,参加了她梦寐以求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首次聚会。
苏韵果断带上了她新组装好的Altair 8800和从任天堂总部顺来的GameWatch果不其然,在这个时候还相当先进的个人电脑和还未上市的掌上游戏机这两个新鲜玩意,当即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这个和他五年前设计的奶油苏打电脑很是有着思路上的共同处!
捏着手里那份仿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的技术规格文件,为人忠厚的沃兹尼亚克心潮澎湃却又不太敢开口。
沃兹,你是有什么想说的吗?不妨说出来?技术界一向以达者为先,哪怕苏韵全场海拔最矮,照样也是十分被场内的聚会成员尊重。
他不太会说话,我来说吧几年前,沃兹曾经尝试使用少量的芯片去拼凑一台个人电脑,后来是成功地拼凑出了一台拥有着基本功能的个人电脑,命名为奶油苏打。比起沃兹尼亚克的沉默,他的搭档乔布斯就要开朗得多,不过那台奶油苏打在接受采访时,被报社的记者不小心踩到了电源线导致短路冒烟,成了奶油苏打水,就这么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
所以你是有了新想法吗?苏韵看向沃兹尼亚克。
暗中被乔布斯戳了一下腰眼,沃兹尼亚克一咬牙,点头道:是的,看到你这两台技术高超的作品之后,我有了一个新想法!
很好,我们到其他地方详谈吧。苏韵忍住心里的激动,带着现在还一穷二白的两个未来大佬来到了她所住的酒店房间的小客厅里。
认真地看着在沃兹尼亚克画的简陋示意图已经有了后世个人电脑的雏形,苏韵心里就是一阵阵止不住的欣喜:在这个电脑仍然满布着各种灯泡以及开关的时代,沃兹尼亚克的示意图,已经是明显有了将电脑、屏幕和键盘这三项结合起来的打算。
用更通俗的说法,也就是后来主机、显示屏和键盘这标配的电脑三件套了。
看到苏韵眼中的满意,乔布斯趁热打铁: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贩售通道,方便电脑发烧友自行组装!
这样真的可以吗?沃兹尼亚克持了保留意见。
就算会赔钱亏本,但是至少,我们这辈子可以拥有过一家公司!乔布斯明面上看似是安慰着搭档,眼睛却总是往苏韵这边瞟,而且我们都还未尝试,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我对你们这个项目确实很有兴趣苏韵闻弦歌而知雅意,接下话来,你们想要多少?
两个年轻人低声讨论了一阵:10万不,35万美元!
一番讨价还价后,苏韵成功地与二人约定了以34万美元的投资,换取二人未来公司的34%股份的口头协议。
得赶紧让对方和自己签订合约!
都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的三人心思转得飞快。
第二日下午,奥维茨急匆匆地从曼哈顿赶了过来,看着苏韵让他帮忙请人拟定的那一份合约,怎么看都怎么和当初自己那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苹果公司,你真的觉得可以?奥维茨忍不住问。
请相信我的眼光。苏韵捏着一只红苹果,脸上满是欣喜之意:说来这两个未来大佬也是取名废,当初喝着奶油苏打水所以给自制电脑取了个奶油苏打的名字,昨晚吃着酒店果篮的苹果,就定下了苹果公司和苹果电脑的名字
比起以后网上流行的苹果之名是来源于图灵的影响或者是因为牛顿和万有引力的高大上原因,这一个如此接地气的真相,简直是让苏韵哭笑不得。
偏偏乔布斯还对自己的取名很满意,说是他灵光一闪就想到了这个名字,一方面既削弱了电子产品的锐气,使得它比那些特有名词或组合词汇更加的平易近人之外;另一方面在电话簿上的排名,也是要比他当时工作的雅达利公司更靠前
虽然心里始终都觉得苏韵被蒙了被骗着花多了钱,但劝说无果的奥维茨,就也只得硬着头皮帮双方签下了合作的合约。
本来以为苏韵那么大手笔地花了一通已经是足够了,没想到他椅子都还没坐熟,客厅茶几上的电话又再次响了起来。
想起苏韵今晚又是去了那个聚会,奥维茨心里顿时就是一个咯噔。
嘿,我今晚又碰到了两个很有趣的年轻人,他们设计的Basic解释器棒极了!正好能用在新买的电脑公司那边拿起电话,对面立刻传来了苏韵愉快激动的声音。
奥维茨越听越不对劲:你是说这个设计的年轻人是从哈佛退学的?!
天,这些玩意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魔力,沃兹尼亚克一个加州伯克利的高材生为此休学,那个叫比尔盖茨的年轻人更是为了折腾它而从哈佛退学!
那可是哈佛!
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他的旗下艺人苏韵,也热衷于这些玩意?!
还不惜为他们和它们砸下好几十万美元的投资!
时代的局限,即使是奥维茨这样的传奇人物,照样也是觉得苏韵这两项投资不但仿似被骗更是宛如煞笔
第101章 野心
不管奥维茨如何苦劝, 苏韵依然又是投了那家叫做微软的公司30万美元,换来了35%的原始股份。
按理说,以现在的未来两大巨佬的地位, 其实她再努力一些,可能是能收到50%以上甚至是67%以上的股份占比。
但问题就在于,苏韵虽然有钱,种族和年龄所导致的社会地位, 却是她最致命的劣势。
她要是敢伸长双手占据住过多的股份, 那么外资股份占比过高的这两只金蛋,就很有可能会受到她的影响,从而在其本土被压制发展和扩张。
苏韵也是没打算抱着这两只金蛋耗一辈子的心思,毕竟号称自由的美利坚是不会放任这种等级的高新科技企业被外人占据一块除了担心利益被分薄了之外,高新科技这种东西的话语权, 也是必然要掌握在他们本国的自己人手里的。
因此, 随着两只金蛋的成长和发展,苏韵手里的股份势必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稀释, 从而置换成大笔的资金回流国内。
是的没错, 国内。
苏韵可没想着永远都在好莱坞折腾, 她那么努力地像只松鼠一样到处依靠未来知识钻营捡漏,为的就是等一个适合的时机, 回往香江发展。
80年代赵氏电影公司开始衰落之时, 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好时机。
那个时候同样也是香江娱乐界开始鼎盛的时期,她到时应该也有十五六岁, 完全可以尝试挑战攀登主位, 而不是依附着各方大佬而存活。
佳和是允许旗下艺人成立挂靠他们的卫星公司的, 也不用担心会因为谋求独立而与佳和直接反面, 反倒是能挂靠在佳和的护荫下, 逐渐发展她自己的电影公司。
港片最辉煌的时期就是那么天时地利的十来年,等她的公司完全成长起来的时候,估计就已经能把同行熬得差不多了。
当然,港片市场的命数,在这个时期也差不多了说到底,港片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资本的博弈。
香江的现在,其实是很像好莱坞的过去:都是因为战乱等原因,使得了四面八方大量的人才汇聚到一处,从而培养出来最初的一批电影人。
港片靠着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相同的肤色种族以及更贴近东方思维的故事,在好莱坞电影横行的亚洲取得一席之地的同时,迟早也是会败于这样的时势造英雄局面下。
所以说,港片成也时势,败也时势,在亚洲对好电影需求急缺的空档期趁着东风崛起了一波,那么很大可能就是会形成不但后继无力还招来多方抵制的后续。
从台岛的限制令到日韩、东南亚的市场保护制度逐渐强硬,又迟迟无法与大陆交接之后,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一个无奈衰落的结局。
只要能解决市场这个主要关键点,其他的一切,都还是次要问题。
苏韵这几年专注发展海外,也是不想提前在市场未衰退时把香江其它电影公司都打倒,提前内耗掉了自己人的力量市场的兴旺终归需要依靠行业的兴旺,她自己一枝独秀而其他公司都是废物辣鸡的话,是捞不到多少钱的。
在苏韵看来,想要振兴香江电影、打造东方好莱坞最根本的关键,就是要尽力联合香江的电影公司,从香江整块区域的整合开始,逐步蔓延至大陆和其他地区,再到站稳亚洲这块发展潜力无比巨大的市场,形成与西方电影体系相对却又相依的东方电影体系。
票房以及认可度这些东西,必然是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唯有是背靠着这样一个强大的文化市场,才能做起文娱产业。
但这一条路线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地位,除非是天生成为超强的大佬后人,否则不用先机预知这一点来部署多年积累原始资本,是无法抵抗资本市场对港片的打压的这不是电影质量好就能赢的问题,而是多方资本联合抵制港片然后还大力推自制电影的市场抵制和政商勾结因素。
面对这样近乎无解的困局,只能用足够的资本作为敲门砖,合纵求生。
等把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就是香江整个区域的转型。
一个足够分量的国际性电影大奖的力量,足以带动香江的电影相关业进行全方位的腾飞,从而让香江这个资源和面积认真算起来都不够分量的小地方,依靠电影产业和电影相关产业这些娱乐业的联动,促使其作为香江这个地区新的经济产业支柱,养活整个地区的几百万人口。
这样,回归之时,上面的人也不需要为了给香江这个对外窗口腾出最好的位置,而只能选择无奈地忍痛压制其它开始腾飞的地区的发展,乃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唯一要解决的,就是整合的问题港片衰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90年代后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吸引走了大部分娱乐大佬的目光,使得他们将做电影的心思,都转投到了房地产这个一本万利的恐怖行业里。
拍电影赚钱?
赚是相对而言的,无可否认全球电影产值逐年递增,不过扣除掉各种各样的分成之后,苏韵以后哪怕是从前期投资到中期导演、演员再到后期制作等多个角色一手抓,一年能赚几亿美元也算是顶到天了。
这还不算那超级超级漫长的利润统计分成发放期。
相对的,要是搞IT,搞实业,一年几十亿、几百亿都不是问题,资金回流还快。
甚至房地产行业从楼花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方式出现后,就已经是可以开始了将近无本万利的时候。
但是,不像是股票割的对象有大鱼也有小虾,房地产行业的高楼,从来都是建立在无数普通民众的血肉之上。
曾经作为被房地产坑得满脸血泪的社畜,苏韵选择再次投身IT行业而放弃更安全的房地产行业的原因,一是IT狗始终更爱科技发展,二则是做不到踩着无数人的血肉上位这一点。
公共屋邨的出身和后世的命途驱使,她当然也会在有余力的时候,拔出一部分资金买楼买地即使做不到力撼房地产的汪洋,但至少,她可能建立起一些小舟,捞一下那些被高昂房价逼到跳海的人,让他们能在这上面缓一口气。
所以归根结底,她从一开始的终极主题就都在赚钱上!
资本不但是文娱事业的奠基石,更是她以后想要做的所有事业的关键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主攻文娱的系统不去干涉她搞副业的根本原因苏韵搞的副业,全都是为了以后搞文娱事业而铺路。
于是乎,野心极大的苏韵捏着两份装着合约的文件袋,珍而重之地锁进了保险柜。
你知道吗,这几天下来,连带着未来要投入拍摄新电影计划的预算,你的总资产已经没了三分之一。看到她这个小心翼翼的样子,奥维茨拿到统计数据过后,开口说了一句。
苏家的总资产换算成美元也就是一千万多点,若是普通人的生活自然是几辈子不愁,但苏韵这孩子,混的偏偏就是最能销金的好莱坞。
而且这总资产的数额,还是结合了苏韵目前所拥有的未来电影利润分成而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数字起码有一半左右,是还在统计着电影后续出售情况,没能真正到达苏家的账户里。
恋耽美
我看你们两个挺顺眼的, 所以就打算便宜一下你们, 要是你们不愿意, 那就算了。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家, 苏韵深谙欲擒故纵的原理。
我当然愿意!等晚上我爸爸妈妈回家, 我马上告诉他们!瑞凡立刻就表明了态度。
到底还是年纪小的最好拐。
苏韵看他的目光那是越发满意了:她到处广结善缘进行仿佛慈善一般的先期付出,还不都是为了以后的发展?
虽然这些举动算不上什么大恩大德,但终究是在他们这些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拉了一把。
这就是刷交情的第一步。
哪怕往后的联系会随着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减淡,但只要性格不是完全的白眼狼,多少都得感念她这一刻的援手之恩那么以后要找他们来拍戏或者客串,就好开口很多。
又不是让他们为了报恩做牛做马,而是因为当年的交情让其帮忙出演一下角色,而且还不是要他们白干活而是都有着相应的报酬若是剧本故事出色,这不仅不是刷交情让报恩,而是又一次的介绍工作之恩了。
人情社会,可不就是这样才会互相建立起了联系?
心情愉悦的苏韵回到房间里时,奥维茨也给她带来了好消息。
我和对方的经纪人皮耶罗聊了几次,阿兰德龙已经有点松口的意思了。奥维茨拿着纸笔给苏韵比划着,我想大概你也有点明白,外貌出色的演员,其它方面的东西就总是容易被人下意识地忽略。
所以他迫需一些人设鲜明的角色来遮盖容貌、证明自己,前段时间刚刚拍完的《佐罗》让他尝到了自由发挥和享受角色的甜头,这次他对你的剧本是势在必得。
我知道,而且如果没有他的话,这个剧本我现在基本也拍不了。这种看着就觉得票房容易扑的偏文艺故事剧本还带着容易被误解的剧情,以苏韵目前的地位和资源,是很难得到华纳或者佳和的同意的。
她的确还有不少时间来打磨这个拍摄计划,不过难得是碰到了上赶着又挺适合的男主演,错过这一次机会的话,未来变数那么多,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靠着童星的优势,她这两年窜起得太快太快了,因此童星的劣势也于此刻尽现:根基未稳,冒险就是一个绝对不好触及的点。
但是童星出身的艺人要站稳的话,那时候她的年龄又可能已经不适合了。而阿兰德龙所拥有的,正是她目前不足的公司资源和人脉资源,以及足够稳定的影坛地位。
听从了奥维茨的劝告,苏韵这才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将原本无所谓的高姿态放低了不少。
而阿兰德龙那边,也是在他的经纪人皮耶罗的劝说下,观看了苏韵提名的那些人的片子,确认她选角确实不错之后,也暗中回复说可以继续商量了。
在双方的经纪人都仿似一个老父亲劝熊孩子一般的努力下,第三次的会谈里,关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合约总算是拟出了一份初稿。
趁着这个空隙,苏韵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加州,参加了她梦寐以求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首次聚会。
苏韵果断带上了她新组装好的Altair 8800和从任天堂总部顺来的GameWatch果不其然,在这个时候还相当先进的个人电脑和还未上市的掌上游戏机这两个新鲜玩意,当即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这个和他五年前设计的奶油苏打电脑很是有着思路上的共同处!
捏着手里那份仿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的技术规格文件,为人忠厚的沃兹尼亚克心潮澎湃却又不太敢开口。
沃兹,你是有什么想说的吗?不妨说出来?技术界一向以达者为先,哪怕苏韵全场海拔最矮,照样也是十分被场内的聚会成员尊重。
他不太会说话,我来说吧几年前,沃兹曾经尝试使用少量的芯片去拼凑一台个人电脑,后来是成功地拼凑出了一台拥有着基本功能的个人电脑,命名为奶油苏打。比起沃兹尼亚克的沉默,他的搭档乔布斯就要开朗得多,不过那台奶油苏打在接受采访时,被报社的记者不小心踩到了电源线导致短路冒烟,成了奶油苏打水,就这么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
所以你是有了新想法吗?苏韵看向沃兹尼亚克。
暗中被乔布斯戳了一下腰眼,沃兹尼亚克一咬牙,点头道:是的,看到你这两台技术高超的作品之后,我有了一个新想法!
很好,我们到其他地方详谈吧。苏韵忍住心里的激动,带着现在还一穷二白的两个未来大佬来到了她所住的酒店房间的小客厅里。
认真地看着在沃兹尼亚克画的简陋示意图已经有了后世个人电脑的雏形,苏韵心里就是一阵阵止不住的欣喜:在这个电脑仍然满布着各种灯泡以及开关的时代,沃兹尼亚克的示意图,已经是明显有了将电脑、屏幕和键盘这三项结合起来的打算。
用更通俗的说法,也就是后来主机、显示屏和键盘这标配的电脑三件套了。
看到苏韵眼中的满意,乔布斯趁热打铁: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贩售通道,方便电脑发烧友自行组装!
这样真的可以吗?沃兹尼亚克持了保留意见。
就算会赔钱亏本,但是至少,我们这辈子可以拥有过一家公司!乔布斯明面上看似是安慰着搭档,眼睛却总是往苏韵这边瞟,而且我们都还未尝试,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我对你们这个项目确实很有兴趣苏韵闻弦歌而知雅意,接下话来,你们想要多少?
两个年轻人低声讨论了一阵:10万不,35万美元!
一番讨价还价后,苏韵成功地与二人约定了以34万美元的投资,换取二人未来公司的34%股份的口头协议。
得赶紧让对方和自己签订合约!
都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的三人心思转得飞快。
第二日下午,奥维茨急匆匆地从曼哈顿赶了过来,看着苏韵让他帮忙请人拟定的那一份合约,怎么看都怎么和当初自己那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苹果公司,你真的觉得可以?奥维茨忍不住问。
请相信我的眼光。苏韵捏着一只红苹果,脸上满是欣喜之意:说来这两个未来大佬也是取名废,当初喝着奶油苏打水所以给自制电脑取了个奶油苏打的名字,昨晚吃着酒店果篮的苹果,就定下了苹果公司和苹果电脑的名字
比起以后网上流行的苹果之名是来源于图灵的影响或者是因为牛顿和万有引力的高大上原因,这一个如此接地气的真相,简直是让苏韵哭笑不得。
偏偏乔布斯还对自己的取名很满意,说是他灵光一闪就想到了这个名字,一方面既削弱了电子产品的锐气,使得它比那些特有名词或组合词汇更加的平易近人之外;另一方面在电话簿上的排名,也是要比他当时工作的雅达利公司更靠前
虽然心里始终都觉得苏韵被蒙了被骗着花多了钱,但劝说无果的奥维茨,就也只得硬着头皮帮双方签下了合作的合约。
本来以为苏韵那么大手笔地花了一通已经是足够了,没想到他椅子都还没坐熟,客厅茶几上的电话又再次响了起来。
想起苏韵今晚又是去了那个聚会,奥维茨心里顿时就是一个咯噔。
嘿,我今晚又碰到了两个很有趣的年轻人,他们设计的Basic解释器棒极了!正好能用在新买的电脑公司那边拿起电话,对面立刻传来了苏韵愉快激动的声音。
奥维茨越听越不对劲:你是说这个设计的年轻人是从哈佛退学的?!
天,这些玩意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魔力,沃兹尼亚克一个加州伯克利的高材生为此休学,那个叫比尔盖茨的年轻人更是为了折腾它而从哈佛退学!
那可是哈佛!
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他的旗下艺人苏韵,也热衷于这些玩意?!
还不惜为他们和它们砸下好几十万美元的投资!
时代的局限,即使是奥维茨这样的传奇人物,照样也是觉得苏韵这两项投资不但仿似被骗更是宛如煞笔
第101章 野心
不管奥维茨如何苦劝, 苏韵依然又是投了那家叫做微软的公司30万美元,换来了35%的原始股份。
按理说,以现在的未来两大巨佬的地位, 其实她再努力一些,可能是能收到50%以上甚至是67%以上的股份占比。
但问题就在于,苏韵虽然有钱,种族和年龄所导致的社会地位, 却是她最致命的劣势。
她要是敢伸长双手占据住过多的股份, 那么外资股份占比过高的这两只金蛋,就很有可能会受到她的影响,从而在其本土被压制发展和扩张。
苏韵也是没打算抱着这两只金蛋耗一辈子的心思,毕竟号称自由的美利坚是不会放任这种等级的高新科技企业被外人占据一块除了担心利益被分薄了之外,高新科技这种东西的话语权, 也是必然要掌握在他们本国的自己人手里的。
因此, 随着两只金蛋的成长和发展,苏韵手里的股份势必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稀释, 从而置换成大笔的资金回流国内。
是的没错, 国内。
苏韵可没想着永远都在好莱坞折腾, 她那么努力地像只松鼠一样到处依靠未来知识钻营捡漏,为的就是等一个适合的时机, 回往香江发展。
80年代赵氏电影公司开始衰落之时, 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好时机。
那个时候同样也是香江娱乐界开始鼎盛的时期,她到时应该也有十五六岁, 完全可以尝试挑战攀登主位, 而不是依附着各方大佬而存活。
佳和是允许旗下艺人成立挂靠他们的卫星公司的, 也不用担心会因为谋求独立而与佳和直接反面, 反倒是能挂靠在佳和的护荫下, 逐渐发展她自己的电影公司。
港片最辉煌的时期就是那么天时地利的十来年,等她的公司完全成长起来的时候,估计就已经能把同行熬得差不多了。
当然,港片市场的命数,在这个时期也差不多了说到底,港片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资本的博弈。
香江的现在,其实是很像好莱坞的过去:都是因为战乱等原因,使得了四面八方大量的人才汇聚到一处,从而培养出来最初的一批电影人。
港片靠着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相同的肤色种族以及更贴近东方思维的故事,在好莱坞电影横行的亚洲取得一席之地的同时,迟早也是会败于这样的时势造英雄局面下。
所以说,港片成也时势,败也时势,在亚洲对好电影需求急缺的空档期趁着东风崛起了一波,那么很大可能就是会形成不但后继无力还招来多方抵制的后续。
从台岛的限制令到日韩、东南亚的市场保护制度逐渐强硬,又迟迟无法与大陆交接之后,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一个无奈衰落的结局。
只要能解决市场这个主要关键点,其他的一切,都还是次要问题。
苏韵这几年专注发展海外,也是不想提前在市场未衰退时把香江其它电影公司都打倒,提前内耗掉了自己人的力量市场的兴旺终归需要依靠行业的兴旺,她自己一枝独秀而其他公司都是废物辣鸡的话,是捞不到多少钱的。
在苏韵看来,想要振兴香江电影、打造东方好莱坞最根本的关键,就是要尽力联合香江的电影公司,从香江整块区域的整合开始,逐步蔓延至大陆和其他地区,再到站稳亚洲这块发展潜力无比巨大的市场,形成与西方电影体系相对却又相依的东方电影体系。
票房以及认可度这些东西,必然是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唯有是背靠着这样一个强大的文化市场,才能做起文娱产业。
但这一条路线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地位,除非是天生成为超强的大佬后人,否则不用先机预知这一点来部署多年积累原始资本,是无法抵抗资本市场对港片的打压的这不是电影质量好就能赢的问题,而是多方资本联合抵制港片然后还大力推自制电影的市场抵制和政商勾结因素。
面对这样近乎无解的困局,只能用足够的资本作为敲门砖,合纵求生。
等把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就是香江整个区域的转型。
一个足够分量的国际性电影大奖的力量,足以带动香江的电影相关业进行全方位的腾飞,从而让香江这个资源和面积认真算起来都不够分量的小地方,依靠电影产业和电影相关产业这些娱乐业的联动,促使其作为香江这个地区新的经济产业支柱,养活整个地区的几百万人口。
这样,回归之时,上面的人也不需要为了给香江这个对外窗口腾出最好的位置,而只能选择无奈地忍痛压制其它开始腾飞的地区的发展,乃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唯一要解决的,就是整合的问题港片衰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90年代后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吸引走了大部分娱乐大佬的目光,使得他们将做电影的心思,都转投到了房地产这个一本万利的恐怖行业里。
拍电影赚钱?
赚是相对而言的,无可否认全球电影产值逐年递增,不过扣除掉各种各样的分成之后,苏韵以后哪怕是从前期投资到中期导演、演员再到后期制作等多个角色一手抓,一年能赚几亿美元也算是顶到天了。
这还不算那超级超级漫长的利润统计分成发放期。
相对的,要是搞IT,搞实业,一年几十亿、几百亿都不是问题,资金回流还快。
甚至房地产行业从楼花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方式出现后,就已经是可以开始了将近无本万利的时候。
但是,不像是股票割的对象有大鱼也有小虾,房地产行业的高楼,从来都是建立在无数普通民众的血肉之上。
曾经作为被房地产坑得满脸血泪的社畜,苏韵选择再次投身IT行业而放弃更安全的房地产行业的原因,一是IT狗始终更爱科技发展,二则是做不到踩着无数人的血肉上位这一点。
公共屋邨的出身和后世的命途驱使,她当然也会在有余力的时候,拔出一部分资金买楼买地即使做不到力撼房地产的汪洋,但至少,她可能建立起一些小舟,捞一下那些被高昂房价逼到跳海的人,让他们能在这上面缓一口气。
所以归根结底,她从一开始的终极主题就都在赚钱上!
资本不但是文娱事业的奠基石,更是她以后想要做的所有事业的关键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主攻文娱的系统不去干涉她搞副业的根本原因苏韵搞的副业,全都是为了以后搞文娱事业而铺路。
于是乎,野心极大的苏韵捏着两份装着合约的文件袋,珍而重之地锁进了保险柜。
你知道吗,这几天下来,连带着未来要投入拍摄新电影计划的预算,你的总资产已经没了三分之一。看到她这个小心翼翼的样子,奥维茨拿到统计数据过后,开口说了一句。
苏家的总资产换算成美元也就是一千万多点,若是普通人的生活自然是几辈子不愁,但苏韵这孩子,混的偏偏就是最能销金的好莱坞。
而且这总资产的数额,还是结合了苏韵目前所拥有的未来电影利润分成而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数字起码有一半左右,是还在统计着电影后续出售情况,没能真正到达苏家的账户里。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