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47)
一旁的司机看这两个熊孩子打闹个不停之余还注意着不妨碍自己开车,心里暗暗一笑,然后就赶紧落足马力继续往目的地行驶。
又是新的一年了,但愿所有的事都会像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背景虽然已经夕阳西下,但前路却是无尽朝气光亮。
72年的股灾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都还没完,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各行各业都处于一片萧条之中,偏偏汽油的价钱却是随着经济的消退急速飙升因此,司机是真心希望这番萧条之景能早日复苏。
那么到时,汽油降价了,舍得坐计程车的人估计也多了,不至于他守一天才能拉几个小孩子,赚点钱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不亏本。
司机如是盼望着,却未能预料到,接下来,又将会有一次何等的、与他息息相关的危机。
凡是能从危机里逆流而上的,要么就是拥有着前瞻性眼光的聪明人,要么就是像苏韵这样开挂的重生者。
股灾、战争、石油危机等等重大事件,每一次的出现都是一次危机和机遇。73年10月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早在前往美国之前已经提前囤了黄金的苏韵,就又一次借着这番机遇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当时她含糊着语言,提示认识的人多买黄金保值时,还遭遇过不少人笑她年纪轻轻就这么保守地学那些老古板囤黄金;结果一到年底,要不是她人在外国不好联系,估计就会收到一大批追悔莫及的哭嚎电报、电话
这类人就多见于吕少龙手下从小学戏所以文化水平捉急的各位龙虎武师们,能把苏韵的话听进去的例如从前跟风过她觉得她眼光一流的王家,就再一次赚了不少。
都有钱准备让王嘉遽小学毕业后,直接转去外国读书了这孩子读书成绩不咋的也不爱努力将勤补拙,玩起音乐来倒是挺有一手,于是在苏韵的建议下,王家夫妇开始着手准备让他去东瀛学音乐。
有着苏韵这个在娱乐圈大放异彩并且还能演能唱的绝佳例子,王家人也不像原本世界线里那样,不喜欢嘉遽嘉祥两兄弟玩音乐了。
说到底还是穷的原罪:住屋邨当工人时,家里的孩子玩音乐就是玩物丧志;等住洋楼做老板时,家里的玩音乐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父母兄姐都默认支持。
他们也不是想着娱乐圈好赚钱,只是觉得自家已经有一个大儿子和两个女儿继承家业,所以小的那两个就放任随意了一些,给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权利。
明白王家人这番心思的苏韵很是欣慰:外人看着娱乐圈的钱好赚,实际上也就是边缘的龙套酱油等容易赚比选择正常工作多一些的钱,真正大头的那部分,还是在电影公司和那些有权利利润的人那里。
别看人人都说拍电影风险大但利润高,但其实回报率基本不怎么样而且利润回收期还特别长,一部电影从上映到各处下映再统计票房分利润的漫长周期下来,好几年都是常有的事。
说是这部电影赚了多少多少,然而等钱用的人却是望穿秋水无卵用,最后都还是只能乖乖接受一期一期的漫长散碎回收期。
就像苏韵现在,《天生一对》的利润隔了差不多一年了,都还是没有完全收齐。
也亏她赚钱的路子多,不然就这超长的回收期,可得让她想接着搞投资拼机遇都不好搞这个时期,后世那些席卷全球的大佬们已经陆续开始了创业,进军房地产和IT就是未来的最佳方向!
只要能用钱砸开一条进军房地产和IT路,再砸出能买到的几个知名公司的股份,那么苏韵以后哪怕是拍一部扑一部甚至专拍文艺片做票房毒药,也照样不缺钱搞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可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晚上吃完晚饭之后,苏韵缠着苏阿婆黏糊了一会之后,又带着她认证的左右护法嘉遽嘉祥两兄弟,一起玩起了吉他
这种家里永远充满朝气活力的热闹场面,就是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家。
特别是王嘉遽这个看似暴躁实则傲娇的邻家哥哥,由始至终都是以她和王嘉祥的保护者自居,哪怕他弟弟已经和他差不多高,哪怕苏韵也早就不是从前的苏韵
想起今天走路时,他照旧是走在最外侧把苏韵和王嘉祥护在里面的事,苏韵就忍不住想满怀感触地笑。
真正的家人,大概就是如此吧哪怕你在外头多么光彩多么厉害,在他们心里都是那棵需要呵护的小白菜。
尤其是苏韵这种曾经是独生子女大环境浪潮下的一代,有这么一个傻萌又可爱的大哥哥,多少是让她培养出了不少想要被呵护的童心和少女心。
就连颜值惊艳的汤姆都给不了她这种安心的感觉毕竟现在的阿汤哥还不是后来那个能徒手扒飞机的特工,而是一个智商捉急的小傻白甜
可以说,苏韵现在看这些未来的巨星,要么是和她差辈的小孩子,要么就是她敬仰的长辈;至于她心理上唯二能正常欣赏的异性,一个是芳年二十青春逼人的庄隆,一个就是青梅竹马温馨动人的王嘉遽。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靠颜值,一个靠经历。
只不过,让苏韵始料未及的是,元旦第二天,早餐时分的餐桌上,王家夫妇忽然提出了想要买屋搬家的消息。
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啊?苏韵深感惊诧:虽然心知王家夫妇是识大体的人不会住得长久,但这才一年不到就打算搬,也是太突然了。
本来我们已经是很打扰了,刚好最近又碰到隔壁打算全家移民英国便宜出售,所以有了这个想法。王师奶直面起苏阿婆似乎明白了什么的目光,语气里也带了些难掩的欣喜:嘉维新谈了个女朋友,如无意外的话,可能年中就打算结婚了。
不是吧大哥,为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嘉遽嘉祥两兄弟闻言,顿时就对他们大哥王嘉维露出了被欺瞒背叛的不满目光。
去,两个细路仔别管大人的事!苏阿婆按住了嘉遽嘉祥,神色里带着不舍和高兴,也是,嘉维也这么大了,是时候要成家了
阿婆,我们新屋就买在隔壁,以后我们只是回归原点,继续做邻居而已。王嘉维连忙解释道。
你从小就是个稳重成熟的孩子,我倒是不担心你,只是在想隔壁的屋子小,而且只有两层又没有花园,你们住得过来吗?苏阿婆越发的不舍了。
以前在屋邨都住得过来,现在换了洋楼肯定不会有事的啦,我们都算好了,楼下做客厅和爸爸妈妈的房间,我们几兄弟姐妹都住在楼上,到时大哥大嫂一间房,我们两姐妹和嘉遽嘉祥两个各一间房。王家两个姐姐也是早就算好了接下来的安排,不过呢,因为要谈价钱和重新弄一下楼上的布局,所以我们可能还要住一段时间不知道你们的看法是?
你们能多住一会,我高兴都来不及!苏韵现在这情况一出门就是至少一个月起步,苏阿婆这段时间里全靠王家人同住才不会过分无聊,而且又是多年感情,哪里会拒绝。
看着苏阿婆满怀欣慰地和王家人讨论起了装修的事情,全场实际年纪最小的苏韵,反而开始有了一种家人都要离家而去的空巢老人感觉
不过,她也明白合久必分的道理:她当时打着的主意就是在自己不在家的时间,让王家人替代自己照顾和满足苏阿婆的亲情需求;但王家人始终是临时借住,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想要离开时,都还特地准备买隔壁的房子想着继续延续两家人的交情,已经是十分够义气了。
现在股灾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香江的房价除了再过几年中英谈判之后的房价大暴跌一直跌到历年最低位之外,就是现在这个股灾后期了。
反正他们家就在隔壁,两家人以后也能经常来往。
想到这一层,苏韵这才释然了起来。
那我去佳和那边了,中午不用等我吃饭。苏韵收拾好了东西,再次出门坐上了计程车。
之前在医院时,邹运华就说了打算把《人工智能》的港版放在农历新年。因为香江这边说英文的西片不好卖,所以即使《人工智能》在外国大热大卖,港版也是得找人重新配音。
苏韵这次过去,除了帮忙策划新年档的宣传之外,也是要被安排一份给自己角色配音的工作。
但每一次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根据前台的指引来到会议室见到邹运华时,他正在和人谈着什么。
苏韵定睛一看,和邹运华谈话的二人,一个穿着西服的翻译,以及一个穿着全套和服打扮得一丝不苟的美丽女郎。
这个和服女郎,她还曾经见过一次:当初第一次跟着林靖英去找庄隆时,这个和服女郎就笑着看了她好一会。
你终于来了。邹运华满脸笑容地走过来,我来介绍这就是我们公司的顶梁柱之一,苏韵,英文名是玛丽苏。
那翻译转头跟和服女郎说了几句,随后就站起来一个九十度鞠躬:苏小姐你好,岩崎小姐想请你前往东瀛拍摄一部电影,角色是女主角的幼年时期
尚未正式改艺名为百合子的小千代一角!
第62章 前往东瀛(一更)
小千代吗?苏韵有些愕然:她当然也知道这个角色讨喜得很, 因为她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艺伎回忆录》,以及之前在汤姆家时,汤姆的大姐安也给她看过一点英文版的原著。
但是, 无论是电影版还是英文版原著, 都是因为制作组和原著作者对艺伎这一行业的误会很大,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严重失真的故事, 东瀛本地和原型人物都是很不满意,对其多有抵制,认为他们只是以西方人探寻东方古韵的浮于表面的猎奇目光, 以一种戏弄和挑衅的方式去曲解了传统文化。
苏韵从前也是个沉迷二次元的阿宅, 虽然欣赏电影里面的画面,却也是对其中单薄无比、错漏百出的故事情节很不满意。
别的不说, 就光凭他们把表演歌舞展示艺术的艺伎,误写成出卖身体的游女这一点,就足以是将整个故事的主线都给带偏到了沟里。
当然了, 不止是西方人,就连不懂东瀛艺伎文化的东方人对此也是多有误会。
最典型的, 莫过于许多人都还分不清伎和妓的用法,认为两者只不过字形不一实则含义相同最开始这两个字都是指代从事歌舞职业的人没错,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两者的含义就逐渐依据其中的差异而分化出了不同的意思:伎成了以歌舞奏乐为业的艺人代称,而妓则是多指以出卖身体维生的女子。
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日文中对此的写法就是遵循古法特指女性艺人的艺妓二字;但在中文翻译里, 为了避开妓字的的引申义, 就将正确译法中的艺妓二字改成了艺伎。
我们圈子里绝没有牺牲色相的事, 艺伎馆不是藏污纳垢之所这是我重写的文稿里的一句话。岩崎峰子说这句话的时候, 美丽的脸上隐含怒意,但良好的礼仪教养,还是没有让她在人前表现出失礼的行为。
为了追新番而自学过日语还混过字幕组的苏韵基本是听明白了她的话的,但岩崎峰子和翻译都以为苏韵和邹运华听不明白,所以岩崎峰子用英文重复了一次,而翻译则是用粤语也重复了一次这句话。
苏韵对她的生气表示十分理解:东瀛的艺伎大致上相当于华夏古时的清倌人,不管私底下会不会和看对眼的客人眉目传情,至少在表面上,都是严格遵守卖艺不卖身这个规矩的。
根据岩崎峰子和翻译吉田所说,岩崎峰子为了宣传艺伎文化,所以才会特地自费前去美国,为原著作者高顿讲解了好一段时间的艺伎知识。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很有美国风范的货转眼就把人家说的东西丢到一边,只取了浮于表面的那些唬人繁华,不仅大幅度改编了原型的口述内容,还把人家好好的艺术家给抹黑成青楼女子
当初看高顿写的原著时,苏韵就觉得,要是原型看到这玩意还不得气出问题来好了,现在原型是真的要联合东瀛的文艺工作者,准备拍摄一部《真正的艺伎回忆录》,来和他对线了。
胡编乱造这倒还是其次,最重要的事,高顿这个没有职业道德的美国佬,违反了和岩崎小姐的保密协议,直接在书籍的扉页上写下了特别感谢峰子小姐的字样,声称这是改编了岩崎小姐的真实经历这让岩崎小姐违反了艺伎行业里的保密规定,使得她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翻译吉田是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青年,说到这里时多少也带上了一些年轻人的意气和愤怒,因为这个原因,东瀛有些激进人士纷纷给岩崎小姐寄去了恐吓信和威胁信,甚至还有人要求她切腹谢罪!
万幸,理智的人仍然是最多的,明白到岩崎小姐是受到了蒙骗,所以在东瀛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打通了一切关节,请来了黑泽明大导演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以求拍出一部真真正正的艺伎回忆录!
因为苏小姐的外形十分符合电影女主角的幼年描述,而且在《人工智能》的表现里相当的出色,所以岩崎小姐这才十分有诚意地前来,邀请你去东瀛拍摄。
这十分有诚意,指的就是岩崎峰子给苏韵开出了足以媲美她当初拍摄人工智能时的报酬:片酬2万美元加8%的票房利润分成。
除了为的是苏韵在北美市场的知名度之外,也有一点是让她给予一些剧情改编的参考意见过分尊重传统的故事只能流传于东瀛内部,真正要和高顿对线的话,无疑需要赢得北美市场的口碑。
因为生活而早慧的人在这个时代里多了去,就连岩崎峰子自己,都是因为家里明明已经支撑不起昔日贵族水平的生活还要死撑,最后入不敷出到只能将年幼的她送入艺伎馆学习。之后,就是漫长艰苦的训练生涯和15岁正式出道时的一举成名。
亦是因此,岩崎峰子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小看苏韵这个还未满10岁的孩子:能以东方人的面孔和身份在北美市场取得这么漂亮的票房成绩,依靠的必然不止是她那张可爱可怜的小脸。
她也曾慕名去看过《人工智能》这部电影,除了瑰丽奇幻的绝美电影画面享受之余,一个能真切地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才是赢得口碑的主要原因。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她看上的那个和苏韵演对手戏的俊美青年,是个还没有签约任何公司的自由身。
岩崎峰子花了许多力气都没能联系上那个叫庄隆的青年,辗转到最后能打听到的信息,就是庄隆似乎和苏韵认识。
在美国耗了几天最后只得到这个信息后,岩崎峰子就重新从北美飞回亚洲,转机数次,这才带上翻译吉田来到佳和这里,寻找目前最好找的苏韵。
我是有他的联系方式没错,我也可以帮你询问一下,不过我不保证他一定有档期。在《人工智能》的拍摄结束,又和庄隆、林靖英这两师兄弟偷偷摸摸地去电影院看完观众反应之后,庄隆就以还有话剧约在身所以先一步离开了。
能联系上就好,这部电影的人选和剧情都尚未完全确定,这次过来,只是一次诚意的试镜邀约。翻译吉田又习惯性地鞠了一躬,当然,能让岩崎小姐亲自前来邀请的,基本都是能正式定下的了。
恋耽美
又是新的一年了,但愿所有的事都会像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背景虽然已经夕阳西下,但前路却是无尽朝气光亮。
72年的股灾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都还没完,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各行各业都处于一片萧条之中,偏偏汽油的价钱却是随着经济的消退急速飙升因此,司机是真心希望这番萧条之景能早日复苏。
那么到时,汽油降价了,舍得坐计程车的人估计也多了,不至于他守一天才能拉几个小孩子,赚点钱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不亏本。
司机如是盼望着,却未能预料到,接下来,又将会有一次何等的、与他息息相关的危机。
凡是能从危机里逆流而上的,要么就是拥有着前瞻性眼光的聪明人,要么就是像苏韵这样开挂的重生者。
股灾、战争、石油危机等等重大事件,每一次的出现都是一次危机和机遇。73年10月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早在前往美国之前已经提前囤了黄金的苏韵,就又一次借着这番机遇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当时她含糊着语言,提示认识的人多买黄金保值时,还遭遇过不少人笑她年纪轻轻就这么保守地学那些老古板囤黄金;结果一到年底,要不是她人在外国不好联系,估计就会收到一大批追悔莫及的哭嚎电报、电话
这类人就多见于吕少龙手下从小学戏所以文化水平捉急的各位龙虎武师们,能把苏韵的话听进去的例如从前跟风过她觉得她眼光一流的王家,就再一次赚了不少。
都有钱准备让王嘉遽小学毕业后,直接转去外国读书了这孩子读书成绩不咋的也不爱努力将勤补拙,玩起音乐来倒是挺有一手,于是在苏韵的建议下,王家夫妇开始着手准备让他去东瀛学音乐。
有着苏韵这个在娱乐圈大放异彩并且还能演能唱的绝佳例子,王家人也不像原本世界线里那样,不喜欢嘉遽嘉祥两兄弟玩音乐了。
说到底还是穷的原罪:住屋邨当工人时,家里的孩子玩音乐就是玩物丧志;等住洋楼做老板时,家里的玩音乐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父母兄姐都默认支持。
他们也不是想着娱乐圈好赚钱,只是觉得自家已经有一个大儿子和两个女儿继承家业,所以小的那两个就放任随意了一些,给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权利。
明白王家人这番心思的苏韵很是欣慰:外人看着娱乐圈的钱好赚,实际上也就是边缘的龙套酱油等容易赚比选择正常工作多一些的钱,真正大头的那部分,还是在电影公司和那些有权利利润的人那里。
别看人人都说拍电影风险大但利润高,但其实回报率基本不怎么样而且利润回收期还特别长,一部电影从上映到各处下映再统计票房分利润的漫长周期下来,好几年都是常有的事。
说是这部电影赚了多少多少,然而等钱用的人却是望穿秋水无卵用,最后都还是只能乖乖接受一期一期的漫长散碎回收期。
就像苏韵现在,《天生一对》的利润隔了差不多一年了,都还是没有完全收齐。
也亏她赚钱的路子多,不然就这超长的回收期,可得让她想接着搞投资拼机遇都不好搞这个时期,后世那些席卷全球的大佬们已经陆续开始了创业,进军房地产和IT就是未来的最佳方向!
只要能用钱砸开一条进军房地产和IT路,再砸出能买到的几个知名公司的股份,那么苏韵以后哪怕是拍一部扑一部甚至专拍文艺片做票房毒药,也照样不缺钱搞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可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晚上吃完晚饭之后,苏韵缠着苏阿婆黏糊了一会之后,又带着她认证的左右护法嘉遽嘉祥两兄弟,一起玩起了吉他
这种家里永远充满朝气活力的热闹场面,就是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家。
特别是王嘉遽这个看似暴躁实则傲娇的邻家哥哥,由始至终都是以她和王嘉祥的保护者自居,哪怕他弟弟已经和他差不多高,哪怕苏韵也早就不是从前的苏韵
想起今天走路时,他照旧是走在最外侧把苏韵和王嘉祥护在里面的事,苏韵就忍不住想满怀感触地笑。
真正的家人,大概就是如此吧哪怕你在外头多么光彩多么厉害,在他们心里都是那棵需要呵护的小白菜。
尤其是苏韵这种曾经是独生子女大环境浪潮下的一代,有这么一个傻萌又可爱的大哥哥,多少是让她培养出了不少想要被呵护的童心和少女心。
就连颜值惊艳的汤姆都给不了她这种安心的感觉毕竟现在的阿汤哥还不是后来那个能徒手扒飞机的特工,而是一个智商捉急的小傻白甜
可以说,苏韵现在看这些未来的巨星,要么是和她差辈的小孩子,要么就是她敬仰的长辈;至于她心理上唯二能正常欣赏的异性,一个是芳年二十青春逼人的庄隆,一个就是青梅竹马温馨动人的王嘉遽。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靠颜值,一个靠经历。
只不过,让苏韵始料未及的是,元旦第二天,早餐时分的餐桌上,王家夫妇忽然提出了想要买屋搬家的消息。
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啊?苏韵深感惊诧:虽然心知王家夫妇是识大体的人不会住得长久,但这才一年不到就打算搬,也是太突然了。
本来我们已经是很打扰了,刚好最近又碰到隔壁打算全家移民英国便宜出售,所以有了这个想法。王师奶直面起苏阿婆似乎明白了什么的目光,语气里也带了些难掩的欣喜:嘉维新谈了个女朋友,如无意外的话,可能年中就打算结婚了。
不是吧大哥,为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嘉遽嘉祥两兄弟闻言,顿时就对他们大哥王嘉维露出了被欺瞒背叛的不满目光。
去,两个细路仔别管大人的事!苏阿婆按住了嘉遽嘉祥,神色里带着不舍和高兴,也是,嘉维也这么大了,是时候要成家了
阿婆,我们新屋就买在隔壁,以后我们只是回归原点,继续做邻居而已。王嘉维连忙解释道。
你从小就是个稳重成熟的孩子,我倒是不担心你,只是在想隔壁的屋子小,而且只有两层又没有花园,你们住得过来吗?苏阿婆越发的不舍了。
以前在屋邨都住得过来,现在换了洋楼肯定不会有事的啦,我们都算好了,楼下做客厅和爸爸妈妈的房间,我们几兄弟姐妹都住在楼上,到时大哥大嫂一间房,我们两姐妹和嘉遽嘉祥两个各一间房。王家两个姐姐也是早就算好了接下来的安排,不过呢,因为要谈价钱和重新弄一下楼上的布局,所以我们可能还要住一段时间不知道你们的看法是?
你们能多住一会,我高兴都来不及!苏韵现在这情况一出门就是至少一个月起步,苏阿婆这段时间里全靠王家人同住才不会过分无聊,而且又是多年感情,哪里会拒绝。
看着苏阿婆满怀欣慰地和王家人讨论起了装修的事情,全场实际年纪最小的苏韵,反而开始有了一种家人都要离家而去的空巢老人感觉
不过,她也明白合久必分的道理:她当时打着的主意就是在自己不在家的时间,让王家人替代自己照顾和满足苏阿婆的亲情需求;但王家人始终是临时借住,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想要离开时,都还特地准备买隔壁的房子想着继续延续两家人的交情,已经是十分够义气了。
现在股灾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香江的房价除了再过几年中英谈判之后的房价大暴跌一直跌到历年最低位之外,就是现在这个股灾后期了。
反正他们家就在隔壁,两家人以后也能经常来往。
想到这一层,苏韵这才释然了起来。
那我去佳和那边了,中午不用等我吃饭。苏韵收拾好了东西,再次出门坐上了计程车。
之前在医院时,邹运华就说了打算把《人工智能》的港版放在农历新年。因为香江这边说英文的西片不好卖,所以即使《人工智能》在外国大热大卖,港版也是得找人重新配音。
苏韵这次过去,除了帮忙策划新年档的宣传之外,也是要被安排一份给自己角色配音的工作。
但每一次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根据前台的指引来到会议室见到邹运华时,他正在和人谈着什么。
苏韵定睛一看,和邹运华谈话的二人,一个穿着西服的翻译,以及一个穿着全套和服打扮得一丝不苟的美丽女郎。
这个和服女郎,她还曾经见过一次:当初第一次跟着林靖英去找庄隆时,这个和服女郎就笑着看了她好一会。
你终于来了。邹运华满脸笑容地走过来,我来介绍这就是我们公司的顶梁柱之一,苏韵,英文名是玛丽苏。
那翻译转头跟和服女郎说了几句,随后就站起来一个九十度鞠躬:苏小姐你好,岩崎小姐想请你前往东瀛拍摄一部电影,角色是女主角的幼年时期
尚未正式改艺名为百合子的小千代一角!
第62章 前往东瀛(一更)
小千代吗?苏韵有些愕然:她当然也知道这个角色讨喜得很, 因为她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艺伎回忆录》,以及之前在汤姆家时,汤姆的大姐安也给她看过一点英文版的原著。
但是, 无论是电影版还是英文版原著, 都是因为制作组和原著作者对艺伎这一行业的误会很大,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严重失真的故事, 东瀛本地和原型人物都是很不满意,对其多有抵制,认为他们只是以西方人探寻东方古韵的浮于表面的猎奇目光, 以一种戏弄和挑衅的方式去曲解了传统文化。
苏韵从前也是个沉迷二次元的阿宅, 虽然欣赏电影里面的画面,却也是对其中单薄无比、错漏百出的故事情节很不满意。
别的不说, 就光凭他们把表演歌舞展示艺术的艺伎,误写成出卖身体的游女这一点,就足以是将整个故事的主线都给带偏到了沟里。
当然了, 不止是西方人,就连不懂东瀛艺伎文化的东方人对此也是多有误会。
最典型的, 莫过于许多人都还分不清伎和妓的用法,认为两者只不过字形不一实则含义相同最开始这两个字都是指代从事歌舞职业的人没错,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两者的含义就逐渐依据其中的差异而分化出了不同的意思:伎成了以歌舞奏乐为业的艺人代称,而妓则是多指以出卖身体维生的女子。
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日文中对此的写法就是遵循古法特指女性艺人的艺妓二字;但在中文翻译里, 为了避开妓字的的引申义, 就将正确译法中的艺妓二字改成了艺伎。
我们圈子里绝没有牺牲色相的事, 艺伎馆不是藏污纳垢之所这是我重写的文稿里的一句话。岩崎峰子说这句话的时候, 美丽的脸上隐含怒意,但良好的礼仪教养,还是没有让她在人前表现出失礼的行为。
为了追新番而自学过日语还混过字幕组的苏韵基本是听明白了她的话的,但岩崎峰子和翻译都以为苏韵和邹运华听不明白,所以岩崎峰子用英文重复了一次,而翻译则是用粤语也重复了一次这句话。
苏韵对她的生气表示十分理解:东瀛的艺伎大致上相当于华夏古时的清倌人,不管私底下会不会和看对眼的客人眉目传情,至少在表面上,都是严格遵守卖艺不卖身这个规矩的。
根据岩崎峰子和翻译吉田所说,岩崎峰子为了宣传艺伎文化,所以才会特地自费前去美国,为原著作者高顿讲解了好一段时间的艺伎知识。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很有美国风范的货转眼就把人家说的东西丢到一边,只取了浮于表面的那些唬人繁华,不仅大幅度改编了原型的口述内容,还把人家好好的艺术家给抹黑成青楼女子
当初看高顿写的原著时,苏韵就觉得,要是原型看到这玩意还不得气出问题来好了,现在原型是真的要联合东瀛的文艺工作者,准备拍摄一部《真正的艺伎回忆录》,来和他对线了。
胡编乱造这倒还是其次,最重要的事,高顿这个没有职业道德的美国佬,违反了和岩崎小姐的保密协议,直接在书籍的扉页上写下了特别感谢峰子小姐的字样,声称这是改编了岩崎小姐的真实经历这让岩崎小姐违反了艺伎行业里的保密规定,使得她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翻译吉田是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青年,说到这里时多少也带上了一些年轻人的意气和愤怒,因为这个原因,东瀛有些激进人士纷纷给岩崎小姐寄去了恐吓信和威胁信,甚至还有人要求她切腹谢罪!
万幸,理智的人仍然是最多的,明白到岩崎小姐是受到了蒙骗,所以在东瀛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打通了一切关节,请来了黑泽明大导演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以求拍出一部真真正正的艺伎回忆录!
因为苏小姐的外形十分符合电影女主角的幼年描述,而且在《人工智能》的表现里相当的出色,所以岩崎小姐这才十分有诚意地前来,邀请你去东瀛拍摄。
这十分有诚意,指的就是岩崎峰子给苏韵开出了足以媲美她当初拍摄人工智能时的报酬:片酬2万美元加8%的票房利润分成。
除了为的是苏韵在北美市场的知名度之外,也有一点是让她给予一些剧情改编的参考意见过分尊重传统的故事只能流传于东瀛内部,真正要和高顿对线的话,无疑需要赢得北美市场的口碑。
因为生活而早慧的人在这个时代里多了去,就连岩崎峰子自己,都是因为家里明明已经支撑不起昔日贵族水平的生活还要死撑,最后入不敷出到只能将年幼的她送入艺伎馆学习。之后,就是漫长艰苦的训练生涯和15岁正式出道时的一举成名。
亦是因此,岩崎峰子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小看苏韵这个还未满10岁的孩子:能以东方人的面孔和身份在北美市场取得这么漂亮的票房成绩,依靠的必然不止是她那张可爱可怜的小脸。
她也曾慕名去看过《人工智能》这部电影,除了瑰丽奇幻的绝美电影画面享受之余,一个能真切地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才是赢得口碑的主要原因。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她看上的那个和苏韵演对手戏的俊美青年,是个还没有签约任何公司的自由身。
岩崎峰子花了许多力气都没能联系上那个叫庄隆的青年,辗转到最后能打听到的信息,就是庄隆似乎和苏韵认识。
在美国耗了几天最后只得到这个信息后,岩崎峰子就重新从北美飞回亚洲,转机数次,这才带上翻译吉田来到佳和这里,寻找目前最好找的苏韵。
我是有他的联系方式没错,我也可以帮你询问一下,不过我不保证他一定有档期。在《人工智能》的拍摄结束,又和庄隆、林靖英这两师兄弟偷偷摸摸地去电影院看完观众反应之后,庄隆就以还有话剧约在身所以先一步离开了。
能联系上就好,这部电影的人选和剧情都尚未完全确定,这次过来,只是一次诚意的试镜邀约。翻译吉田又习惯性地鞠了一躬,当然,能让岩崎小姐亲自前来邀请的,基本都是能正式定下的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