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 孙桂芳也很气愤,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啊?他们说不定也有孩子的!这要是孩子丢了, 他们自己是啥心情?
    本来以为这件事也算过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看紧孩子,再抓剩下的人就是了。
    结果牵扯出另一个案子。
    说来也离杨继西他们很近, 就是他们小卖部对面面馆侧边住着的一对夫妇,这对夫妇是前年搬过来的, 那房子之前住着的是一对老夫妇, 他们去世后, 儿子就把房子卖了,当时就是这外来的夫妇买下的。
    他们很少和人接触, 话也很少,偶尔来小卖部买个盐或者是油米啥的,搬来这几年, 邻居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又是个什么情况。
    而就是这对夫妇,居然干着买卖小姑娘的勾当!
    杨二奶奶是看着警察把人带走的, 当时一片心惊, 赶紧让杨二爷爷守着铺子, 自己赶回生产队。
    一想到嫣嫣和平安曾经在他们家门口玩过,我就心惊胆战的!
    杨二奶奶抱着茫然的嫣嫣就不撒手,后怕得要命。
    何止是她啊,杨继西和孙桂芳也后怕不已。
    真没想到坏人就在我们身边啊......
    孙桂芳拍了拍心口。
    谁说不是呢。
    八十年代的人贩子可是很嚣张的,全国各地丢失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
    幸福镇接连发生两起关于孩子的案子,也引起了上头的注意,开始更加严格查管起来。
    听说警察又抓走了好几个人,都是把闺女卖给那对夫妇的人,有老马沟的,也有三岔山的,还有崂山的呢!
    崂山怎么也有啊?
    嘿,别不信,崂山卖女儿的最多了!就为了给儿子攒彩礼娶媳妇儿.....
    崂山再次出现在人们口中,名声却极其不好,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让崂山的乡亲们迁出大山。
    因为靠着山过日子,夏季暴雨,冬季大雪,都出了不好事儿,所以建议崂山乡亲们搬离那个地方。
    可这事儿并不容易,首先得有合适的地方让崂山那么多乡民能够住下,其次是崂山乡民能不能答应搬走。
    这几天田家岗生产队的人都在议论这事儿。
    没多久队长开了会。
    你们也听说了,崂山那边是建议他们搬出大山生活的,但是呢,目前适合他们居住的地方实在是不够大,所以就只能用另一个办法,把人引进各个生产队。
    赵五站起来问,就是让崂山的人搬进咱们生产队生活吗?
    对,队长点头,这事儿我还是得问问大伙儿的意见,毕竟真要搬进来,那肯定不是一两户人,而且不是有住的地方就行了,咱们还要完全接纳他们,不能排斥。
    杨继西倒是没啥意见,可经过崂山有人卖姑娘的事儿后,到底有些好感减少了。
    和他这么想的人太多了。
    其中于大就起来朗声道,我就怕他们有异心,万一再干出点丢人的事儿怎么办?
    这个大家请放心,队长大声道,犯事儿的人已经全部被带走,其余乡民也是很震惊这件事的,他们没有参与,更是不知情。
    谁知道他们知情不。
    就是,他们都是一个地儿的,万一互相隐瞒呢?
    队长见大伙儿吵闹得厉害,赶紧敲了敲铜锣,仔细听我说!
    大伙儿安静下来。
    犯事的人家借口把女儿送到别家做童养媳或者是干亲......
    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
    做童养媳和把人卖了有啥区别!
    就是,我们坚决不同意崂山的人呢住进来!
    不同意!
    不同意!
    副队长见此叹了口气,对一旁的队长道,我就说这事儿不行吧,别的生产队都没通过队员的同意,咱们生产队也算了吧。
    可镇长说了,就算是不同意,也会强制把人分配过来,那到时候.....
    一想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儿,队长的脑袋就开始疼了。
    那咱们这会儿就说?
    那不得吵得更厉害?
    可这会儿不说,等强制分配后.....怕是会闹得更大。
    副队长的话让队长一咬牙,站起身大声说起强制分配的事儿,这下晒坝上的人都安静下来。
    还能这样啊?
    其实也有道理,崂山那边条件本来就不好,又没有合适的地方住,那不得分到各个生产队?
    欸,希望分到我们队里的是好人家。
    可不。
    杨继西回到家跟孙桂芳说了会上的事儿,孙桂芳闻言倒是不惊讶,我听大哥说过,崂山那边每年都会因为大雪或者是暴雨出事儿,但他们世世代代都在那边生活,所以老一辈的不愿意离开,小一辈的又舍不得老一辈,所以就一直在那边过着,这几十年来,没听说过搬出崂山的人。
    杨继西点头,虽然大伙儿都不愿意,可他们也没想到,崂山人可能自己也不愿意搬走,更不愿意和原本熟悉的村民分开。
    那可不,换作你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过日子,都把咱们看作外来户一样对待,那日子可不好过。
    孙桂芳的话说得在理。
    说到底还是穷。
    如他们所想,崂山那边的人根本不愿意搬出来,这让镇长焦头烂额。
    而随着来的是镇上修电站的事儿。
    县城已经通电,各个镇子也跟着修电站,杨继西跟着报了名。
    地里的活儿侯长亮他们都过来帮忙了,所以问题不大。
    杨继西在镇上帮着修电站,就暂时住在铺子上。
    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带着嫣嫣回生产队看着地里,以及家中。
    孙桂芳偶尔回去,但是大多部分都在铺子里看铺子,还有做饭啥的。
    杨继西每天天不见亮就出发,晚上天都黑了才回来。
    每天累得不行,但看着电站一点一点地成型,那种满足感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
    柳二媳妇儿这天来铺子里买水果糖,就说起柳老二的肩膀,我昨天才瞧见,他肩膀都磨出皮了,也不说一声,真够抗的。
    我家那口子背上都磨红了,想到杨继西背上的伤口,孙桂芳也心疼得很,他说要不是出汗感觉有点刺痛,都不知道原来磨出皮。
    我得买点肉给他爹补补。
    柳二媳妇儿说。
    我早上买的猪蹄,用大豆和海带炖的,这会儿已经炖脱骨了,孙桂芳早有准备,他还不知道呢,回来看见了肯定高兴。
    还是你细心,我今早忙得要死,还没去买呢,希望这会儿还有点肉,柳二媳妇刚说完,就见一辆班车停在她们对面的马路上。
    上个月开始,县里就有发到他们镇上的班车了,大家去县城也方便了很多,一个人只要两分钱,小孩子是不算钱的。
    是大哥大嫂啊,瞧见下来的人里有柳大哥他们后,柳二媳妇赶紧牵着孩子过去招呼。
    柳大哥带着媳妇儿孩子一起回来的,小儿子已经能自己走路了,柳小芸也长高了不少,她欢快地跑过来跟孙桂芳打招呼。
    孙桂芳笑着抓了一把水果糖给她,好久不见,又长高了。
    柳小芸有些害羞地接过糖,道了谢,见堂弟和弟弟小跑到自己跟前,她把糖分给他们一起吃,还叮嘱道,不可以吃糖纸哦。
    姐姐帮我。
    小男孩举着糖果奶声奶气道。
    柳小芸应了一声,把糖纸剥了,递到弟弟的嘴边,小堂弟瞧见了,也要她帮忙,两个弟弟争着一个姐姐,瞧得孙桂芳发笑。
    这边把东西放好的柳大嫂也笑着过来串门,见他们一人牵着柳小芸的手不放便道,都喜欢姐姐是不是?
    喜欢。
    我的姐姐。
    柳小芸脸一红,叫了一声妈,孙桂芳见柳大嫂笑盈盈地应着,然后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让他们回家喝点水。
    上次回来她还叫你姨呢,这回就叫妈了,看来你们相处得很不错。
    王成功的媳妇儿过来时听见柳小芸对她的称呼,于是笑道。
    柳大嫂坐下孙桂芳给她的凳子上,闻言微微一笑,你们是不知道,为了这一声妈,我废了多大的劲儿,刚开始和我们住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整天想着回家找奶奶。
    也怕我们打她,骂她,好在真心换真心吧,长久相处下来,也知道我们并不像她奶奶说的那样不喜欢她,渐渐地也愿意和我们说话了,去年上学后,就更懂事了,那天叫我妈的时候,我眼泪都下来了。
    说起自己不争气的样子,柳大嫂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后娘难当啊,王大嫂感慨着,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的亲妹妹就是不听家人劝阻,嫁给一个带着孩子的男人,那个男人刚开始的时候对她还不错,可她生了个姑娘后,对她就不怎么好了。
    她呢,也是个....反正就把火撒在人家孩子身上,不是打就是骂,我和我妈都劝了她好几次了,也不听劝,现在在闹离婚呢。
    要说前几年洪招娣离婚算是大事儿的话,这几年随着去沿海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分开过日子的人也多了。
    啊这.....
    柳大嫂有些尴尬了,她本来就是做后娘的,虽然她自问问心无愧,可听到别人那么对待孩子,还是有些不自在。
    孙桂芳赶紧岔开话题,啊对了,你们这次回来是?
    是这样的,因为是周末,加上我家那口子正好休假,想着好几个月没回来了,所以回来看看。
    柳大嫂有些感激地看了孙桂芳一眼,而王大嫂也有些尴尬的不再提自己妹妹的事儿。
    现在班车便利了,大伙儿走亲戚去县里啥的都方便。
    谁说不是呢。
    柳大嫂并没有待多久便回去了,王大嫂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脸,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没事儿,孙桂芳笑道。
    杨继西和柳老二回家时,天还没黑,今儿回来得比较早。
    见柳老大他们回来了,柳老二也高兴,得知晚上吃肉,就更高兴了。
    杨继西进堂屋时,便见桌上摆着碗筷,还有一大碗蹄花。
    锅里还有呢,先吃,孙桂芳把辣椒蘸水拿过来放好,招呼着杨继西。
    我先去洗个手,杨继西去院子里倒水洗脸洗手,这才回堂屋吃饭,明儿就不去了,剩下的由师傅们收尾。
    他们是打外围的人,里面是不懂的,还得交给电工师傅们。
    那就好好歇歇,孙桂芳忙道。
    这修电站,从五月底一直到现在,都已经快十月了。
    这个月的二十三,是杨幺妹家小女儿的满月酒呢,原本以为杨继西去不了,现在看来是能去的。
    说到小外甥女的满月酒,二人都笑盈盈的。
    嫣嫣老说自己没有妹妹,现在可算是如愿了。
    可不,孙桂芳又说起给外甥女的随礼,是两套她做的棉布衣服,再加上一罐羊奶粉,这是店里的新款,也是杨文清推荐他们卖的,确实也卖得不错。
    杨继西歇了两天后,便是吃外甥女满月酒的日子,孙桂芳提前一天就过去了,杨继西在这边看铺子到下午三点,也关了门去了老马沟。
    杨二爷爷今天早上带着嫣嫣到刘家的,杨大奶奶也带着欢欢和乐乐来了。
    还有杨继北和杨继南一家人。
    就是没看见杨老汉一家。
    不过没看见杨幺妹心里才舒服呢,她虽然在房里带着孩子,可何明秀和刘香莲也进去看了看她。
    何明秀每次和杨幺妹见面,心里都有些不自在,好在说话多的是刘香莲,后面孙桂芳又端着鸡汤进来了,她们便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外面可热闹了,孙桂芳抱起外甥女,跟杨幺妹说起外面的热闹,我瞧见肉联厂的人也来了不少呢。
    阿章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杨幺妹生这个孩子的时候没怎么受罪,所以面色啥的都很好,加上刘章提前在家养了不少鸡给她坐月子吃,时不时还提着肉回家,所以还算不错。
    杨幺妹坐月子是杨二奶奶来照顾的,这鸡汤就是杨二奶奶一大早就熬上了,给杨幺妹备着呢。
    因为早上吃的是红糖荷包蛋,杨幺妹也怎么饿,所以就没喝鸡汤,这会儿外面都开始摆晚上的饭菜了,杨二奶奶怕她饿,所以让孙桂芳端了一碗进来。
    哥还没到呢?
    没有,他昨儿说过守铺子到三点就过来的,我看也快了。
    从镇上到老马沟要一个半小时呢,到这边也差不多五点了。
    孙桂芳看了看手表,还差几分钟就五点。
    正说着呢,门外就传来杨继西的声音,幺妹?
    欸,杨幺妹应着,坐起身道,哥来了。
    孙桂芳笑着打开房门,让他看了看孩子,杨继西看了一眼后,就赶紧把门拉上了,在门外道,可别吹到了。
    那你先去吃饭,孙桂芳笑道。
    成,幺妹好吧?
    好呢,杨幺妹应着。
    到底是哥哥,不方便进房间,所以站在门外和杨幺妹说了两句话后,便被刘章拉着去吃饭了。
    桂芳你去吃饭,我来照看孩子,杨二奶奶蹲着一大碗饭菜,让孙桂芳去吃,又把手里的饭碗给了杨幺妹。
    二娘,这也太多了。
    杨幺妹脸红道。
    这一大半都是肉。
    多啥啊,你得多补补知道不,杨二奶奶抱起孩子看了看屁股,见没有尿后便又给小心包好,放回小床上。
    这小床是刘章几个月前做的,之前平安的那个小床不能用了,于是就做了新的。
    平安呢?
    想起儿子,杨幺妹问道。
    和嫣嫣他们吃饭呢,你放心,他好得很,杨二奶奶笑道。
    二娘您也去吃饭,不用担心我。
    杨幺妹看着瘦了一点的杨二奶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为了照顾自己月子,这一个月来杨二奶奶忙前忙后,都瘦了。
    我在灶房就吃了,你别管我,我自己知道,又不是外人,杨二奶奶闲不下来,又给整理了一番别人送的东西,这些是继春他们送的,大概两岁的时候穿,要小心放起来,不要弄潮了,不然就不能穿。
    欸,杨幺妹一边吃饭一边应着。
    杨继春四姐妹也来了,帮着做饭,端菜啥的,吃了晚饭后就回去了,明明天都黑了,但她们坚持要走,刘章只能把人送到村口。
    好在同行的还有不少,不然他们还真不放心。
    杨大爷爷他们也回去了。
    留下的就是有杨继西他们一家。
    孙桂芳抱着孩子,杨幺妹也出来和他们坐着说了一会儿话。
    平安见她出来,眉头一皱,妈,您得躺着,咋出来了。
    本来月子就坐完了,杨幺妹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只是今天人多,我带着孩子不方便出来。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左木茶茶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左木茶茶君并收藏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