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奶奶笑道,这有啥?待会儿我让继西过来一趟就是了。
    这边的杨老婆子抱着福宝对刘香莲说,来家里看孩子也空着手,真好意思。
    刘香莲只能笑笑。
    结果没多久,杨继西就抱来了半边西瓜。
    说是孙母送来的,一家一半。
    杨老婆子又高兴了起来。
    杨继北回来时见到西瓜,还很惊讶,这个季节了,还有西瓜呢?
    可能是之前没吃完,刘香莲想了想说。
    杨继北觉得不可能,他的那块还留着呢,吃到嘴里发现没有变味,而且味道还很不错后,杨继北纳闷了。
    这西瓜能放这么久吗?
    孙母过来了,家里没有荤腥,于是杨继西又去于大家看看有啥吃的。
    现在生产队的人,如果家里忽然有客人来,没啥东西招待,想到的都是于大。
    眼瞅着于大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队长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大家水缸里的鱼还有呢,只不过这次是鲤鱼。
    杨继西买了两条两斤多的回家做了红烧鱼。
    晚上吃过饭后,孙母就和孙桂芳回厢房那边说话去了。
    杨二奶奶让杨继西别去打搅她们母子说话,于是三人就在老堂屋这边嗑瓜子儿,说说地里的事儿。
    孙母拉着孙桂芳的手,说了许多注意事项。
    孙桂芳满脸认真地听着,顺带问起孙大哥他们是不是10月份才回来。
    孙母笑着点头,说不定他们回来的时候,你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出生了。
    孙桂芳摸着肚子也笑,那还真说不准呢。
    翌日早上,孙母吃了饭后便走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商量好去县城的日子了。
    到时候就在镇上陈叔那位置见面就是。
    把孙母走后,杨继西也上工去了,最近要收芋头,满山的芋头呢。
    傍晚,杨继西兑换了一点芋头回家吃个新鲜。
    杨二奶奶舀了一大碗油肉,用来烧芋头吃,味道十分不错。
    可惜妈昨天来的时候还没有挖呢,不然还能做一个芋儿烧鸡。
    杨继西说。
    鸡?家里还有鸡吗?
    杨二奶奶疑惑道。
    家里原本的两只生蛋鸡,杨二奶奶是准备给孙桂芳坐月子的时候吃的。
    杨继西说漏了嘴,他空间里是有鸡可没有拿出来,于是他挠了挠头,装傻道,对呀,没有鸡。
    孙桂芳笑着看了他一眼,杨继西嘿嘿一笑。
    芋头收完以后又要开始移栽白萝卜秧了。
    萝卜可是冬天最好吃的东西之一,所以杨继西干活的时候挺卖力。
    毕竟他喜欢吃萝卜丝炖腊肉。
    这一忙就是两天。
    这天倒是不忙,杨二爷爷便把他叫上,一起去晒坝那边弄点晒干的稻草回来。
    父子二人背着背篓去,回来时两个背篓都装得满满的,
    杨二奶奶见此笑道,还有这么多啊?
    多着呢,玉米秆倒是少了许多,杨二爷爷找来竹晒垫,把两背篓的稻草倒在上面后,和杨继西一个人坐在一边,开始清理出比较好的稻草秆,不能要的就放在一旁,当引火柴烧。
    杨大爷爷抱着乐乐在院子里溜达,见他们在忙,便过来了。
    垫床?
    他问。
    杨二爷爷应着,这天越来越冷,是得加一层垫草了。
    主要是客房这边,他们睡的床还挺暖和,毕竟垫在下面的是杨继西弄回来的棉被,最下面还有两层稻草秆,那肯定暖和啊。
    乐乐,乐乐看这边,孙桂芳走出来逗乐乐,乐乐流着口水向她伸出手要抱抱。
    孙桂芳肚子这么大了,自然不好抱,于是杨二奶奶笑着抱过去,趁着杨大爷爷和他们说话,二人便抱着乐乐去了康嫂家。
    杨大爷爷回头看了一眼后,便也去拉了根凳子过来,坐在一旁帮着清理稻草秆。
    在他们去县城的前几天,队长又开了一次会,申请下来了,可以建学校了,最后把位置确定到知青所那边。
    毕竟晒坝这边吵闹得很,会影响孩子们念书。
    不顾开学得明年春天了。
    即便是这样,大家也挺高兴。
    队长见此还说,学费的事儿,我们以后开会再讨论,现在是把建学校的位置确定了。
    杨继西去找队长请了假,说要和孙桂芳去医院待产,队长二话不说就给批假了,还问他,是住亲戚家,还是开介绍信住招待所?
    住亲戚家,杨继西说。
    你们还有城里的亲戚呢?
    队长惊讶道。
    是我丈母娘那边的亲戚,杨继西笑。
    哦哦,队长一拍头,他倒是忘了还有个孙家。
    东西准备妥当后,第二天杨继西三人就出发了。
    家里就交给杨二爷爷,杨二爷爷眼巴巴地把他们送到大柳树那,遇见熟人就捎个口信回来哈。
    知道了,你这几天就在大哥家搭个伙,等我们回来再给你做好吃的。
    杨二奶奶欢快地挥了挥手。
    杨二爷爷应了一声,直到他们都不见人影了,他才回家。
    杨老汉在院门处看见这一幕,还有些好奇,于是叫住路过在家院门的杨二爷爷,二哥,二嫂他们去哪啊?
    去走亲戚,杨二爷爷说。
    继西媳妇儿肚子这么大了也去?她不是快生了吗?
    在杨老汉的思想里,女人生孩子只要不是难产,都在家里生,根本没想过提前去医院。
    杨二爷爷也知道,所以懒得和他说真话拉扯。
    等杨继西他们到镇上的时候,孙母已经老早等着了,她背了一个布包,旁边还有一辆车,四个轮的那种。
    见他们来了,孙母便使劲儿招手,说自己正好遇见了孙大哥的朋友,这不,这朋友得知他们要去县城后,便说送他们去县里呢。
    这也是意外的惊喜了。
    小车不算新,杨二奶奶还有些晕车,不过还是还稳住了,下车后,杨继西去买了一瓶汽水,又买了一包烟给那位大哥。
    那大哥死活不收,孙桂芳便道,大哥你收下吧,我丈夫不抽烟,这烟你不收,我们拿着也浪费了。
    这么说,那大哥才收下。
    都快中午了,于是杨继西请大家去国营饭店吃了午饭。
    去张姨家前,杨二奶奶和杨继西买了点香蕉,还有糖,听孙母说张姨家有两个孙子,所以糖买得多一些。
    张姨家在杨文清家后面那条巷子,她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儿媳妇在纸厂里上班,她和老伴儿在家里照看两个孙子。
    见面时对方也十分热情,见他们还买了东西来,张姨还瞪了孙母一眼,不是说了什么也别买吗?
    我是没买啊,这是他们的心意,你要说,也说他们去,孙母笑道。
    听她们的对话就知道是很好的朋友了。
    见到孙桂芳,张姨满脸感慨,你结婚的时候,我没能去,不过现在你孩子满月酒,我可就能去了。
    张姨别这么说,您虽然没去,可还托娘带了礼,倒是我们,一直没来拜访。
    孙桂芳有些不好意思。
    是啊,这次还上门麻烦您,真是.....
    杨继西耳朵都红了。
    张姨哈哈大笑,也不拉着他们说话,怕他们不自在,带着他们进房间后,便又回堂屋和杨二奶奶还有孙母说起话来。
    这离杨同志家挺近的,你去看看吗?
    孙桂芳看杨继西在整理东西,便问道。
    张姨给安排了两个房间,一个是孙桂芳和杨二奶奶住的大床,也就是这间,还有一间在另一边,房间稍微小了点,但杨继西一个人完全没问题。
    这两间屋子虽然都是客房,但是主人打整得很干净。
    要去的,先安顿好再去,杨继西笑道。
    孙桂芳摸着肚子,也不知道要打搅张姨他们多久。
    卫生院的大夫不是说就这几天吗?不用担心。
    杨继西怕她紧张,便先放下动作,走过去坐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安抚着。
    正说着话呢,便见两个小萝卜头站在房门处好奇地盯着他们看。
    这是张姨家的两个孙子,大的五岁叫栓子,小的三岁叫锁子。
    孙桂芳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手从杨继西手里扯出来,对那两个孩子招了招手,你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啊?
    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觉得有些尴尬吗?就随便扯了个话头。
    栓子和锁子也不怕人,二人上前,眼睛都盯着孙桂芳的肚子看。
    我是哥哥。
    我是弟弟。
    真可爱。
    杨继西与孙桂芳看得心都化了,二人摸了摸他们的脑袋,栓子也不躲开,而是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我可以摸吗?
    锁子也眼巴巴地看着孙桂芳。
    可以,孙桂芳握住栓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又看向眼巴巴地锁子,你也要吗?
    要。
    锁子才三岁,还是个小小奶团子呢。
    这边的张姨说话间没瞧见两个孙子,便唤了他们一声,听见他们的声音从杨继西他们房间传来后,便也松了口气,不可以捣乱知道吗?
    鸡道。
    锁子大声回着。
    杨继西继续收拾东西,孙桂芳和他们说话。
    半个小时后,房间里放了好些东西了,杨继西把五十斤米抱到张家厨房里放着,接着就在厨房里,从空间取了一只鸡和五十个鸡蛋出来放在米袋旁边,旁边则是杨二奶奶今早在菜地找的两袋菜。
    杨继西回房见两个小家伙还在,于是让孙桂芳在家歇歇,自己出去买点东西,顺带去杨文清家看看。
    他随手拿了个大布包。
    路过堂屋时跟她们说了一声,便出去了。
    先去给孙桂芳买了一双鞋,她今早走去镇上的时候,脚上那双布鞋有些坏了。
    转进僻静的巷子后,杨继西把买来的布鞋放在空间里,接着从空间拿了三十个鸡蛋放在布包中。
    当他去找杨文清时,家里只有杨叔叔在,见他来,杨叔叔格外高兴,拉着他进屋坐。
    得知他来县城陪媳妇儿待产的,杨叔叔有些惊讶,像你这种提前来这医院的还是很少,不过这种意识非常好,女人生孩子,那就是过鬼门关啊,必须得注重。
    叔叔说得对,杨继西点头,把布袋里的鸡蛋拿出来放在一旁的空篮子里,杨叔叔见此想要阻止,杨继西笑道,叔叔我家啥都不多,就鸡蛋多。
    闻言杨叔叔也不再拒绝,让他喝茶,所以你媳妇儿现在在医院?
    不是,我们暂住在张姨家,也就是你们家后面那条巷子,28号门。
    哦哦!你们住那家啊!都是东门巷的,认识认识,杨叔叔连连点头,晚上过来吃饭吧,我给你们露一手!
    今晚可能不行,明天中午成吗?
    杨继西挠头。
    杨叔叔一想也对,那成,明儿中午一定来啊!文清念了你们好几次,你们要是不来,他可会难过的。
    杨文清跟着扬母出门去了,得晚上才回来。
    一定来。
    杨继西应着。
    他回到张家时,张叔已经从外回来了,本来是去城外看能不能接到人,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孙母他们,只好先回来瞧瞧,结果人家都来家里快两个半小时了。
    张叔吨吨吨喝下一大杯水,接着叹道,要不是瞧着要下雨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在那等着呢!
    也怪你太老实,孙母哈哈笑着,等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你还等了两个多小时。
    还不是她念叨得厉害,我也跟着着急了,张叔看了一眼张姨,被张姨瞪了一眼。
    见杨继西进来,忙拉着他说话。
    快五点的时候,张叔挽起衣袖准备做饭,尝尝我的手艺。
    杨二奶奶哎哟一声,对张姨道,好福气啊。
    也就偶尔做做饭,张姨掩嘴一笑,吃个新鲜,做久了我不喜欢他也厌烦。
    那也比我家那口子好,一天就做一个菜,一个菜吃一天。
    杨二奶奶吐槽着。
    感觉被内涵的杨继西摸了摸鼻子,起身进厨房想帮忙。
    结果张叔正好出来,见他后连忙把他拉进屋,这是你们带来的?
    他指着那些米,鸡,鸡蛋还有菜说道。
    对,杨继西点头,挽起衣袖问,张叔要做什么?我来打下手。
    不是跟你们妈说了,不要带东西来吗?
    张叔无奈道。
    杨继西露出一个大大的笑,主要是我饭量比较大。
    真的大?
    真的大,我在家都吃三碗干饭呢。
    杨继西说。
    干、干饭?
    张叔家的条件是很不错的,毕竟他和张姨退休前就是纸厂的工人,退休后儿子儿媳妇又跟着进厂顶了他们的位置,每个月两个人的工资就是50多块钱。
    而张叔夫妇的退休金,一个月两个人加起来也是30多块钱,那一家人一个月的收入就是近90块钱了。
    这算日子很不错了吧?
    也没有天天吃干饭,毕竟还有两个孙子呢,得为他们多存钱。
    我们家粮食多,这吃完了我再拿。
    杨继西道。
    别别别,张叔家的饭菜也管够!你再跟我这么客气,我可是会生气的,张叔佯装生气道。
    好,杨继西应着,帮着张叔剥蒜啥的。
    张叔准备做土豆烧鸡,再炒点鸡蛋,做个白菜汤,再来个蒸糖老南瓜。
    菜数不多,分量管够。
    快六点的时候,饭菜一一上桌,而张叔家的儿子、儿媳妇也下班回来了。
    张大哥今年二十六,张大嫂二十四,二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关于杨继西他们来借住的事儿,张姨老早就说了,所以他们也有准备。
    吃了饭后,张姨他们带着孙母还有杨二奶奶出去遛弯,杨继西夫妇没去,在堂屋里坐着听收音机。
    张大嫂拿出几个围兜儿,都是新的,我针线活也不好,想了想就去买了几个围兜儿,孩子容易流口水,这东西给戴上后,也能不脏衣服,不怄着下巴。
    谢谢大嫂,孙桂芳接过手笑道。
    不嫌弃我图便利就成,张大嫂和孙桂芳坐在一旁低声说着话,时不时笑出声。
    这边张大哥也在和杨继西说话,杨继西好奇纸厂里的一些事儿,张大哥就跟他解答。
    张大哥!我来找杨哥!
    杨文清兴冲冲地推开门进来了,见杨继西他们果然在这,立马高兴得眉眼弯弯,杨哥,嫂子。
    欸,二人应着。
    张大哥他们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们认识。
    我之前差点死在路上,就是杨哥救了我的,杨文清坐下后说道。
    张大哥二人恍然大悟,关于杨文清的病,东门巷的人都知道,也知道他差点出事,被一个陌生人送到了医院。
    原来这个人是杨继西啊。
    杨文清是个非常会活跃气氛的人,有他在堂屋,收音机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张大哥叹了口气,直接把收音机给关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左木茶茶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左木茶茶君并收藏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