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将茉雅琪接到了北郊庄子种痘,也能从她的侍女态度上判断宋氏有何叮嘱。
    概括起来无非一件事,宋氏认为茉雅琪应该培养成大家闺秀,不适宜搞下田种地。
    原因也就两三条,比如宋氏瞧不起泥腿子,比如做农活容易晒黑、把皮肤给弄粗糙了。老一套的理论又被搬出来,一旦茉雅琪容貌受损就不利她日后的婚姻。
    正如武拂衣所料,宋氏一股脑地把这些话讲了出来。
    宋氏说得真情实感,她要不是为女儿考虑,不可能冒着惹得四爷不快的风险来说实话。
    茉雅琪四岁了。虽然没到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年纪,但也不能放任她随处玩耍。万一养成了皮猴子的习性,日后她的婆家该怎么看?而且就算要学习些什么,也该是如何操持内务。
    末了,宋氏总结,至于种地,本不是茉雅琪这等身份该做的。奴婢知道民以食为天,可那都是庄稼户去操持的事,哪有富贵人家的女儿去种田?您不能一味惯着她。
    武拂衣耐着性子听完了,虽然宋氏思想刻板,到底也是为女儿考虑了几分。看在宋氏几分母爱的份上,今天也就把话说明白。
    你想着茉雅琪的将来,这份心是不错的。皇室宗亲的女孩多是抚蒙,能留在京城的少之又少。爷问你,你希望茉雅琪留在京城吗?
    宋氏点头了,在她看来草原上的生活完全比不上京城富庶。
    既然你希望,那就该明白没有无缘无故的恩典。茉雅琪是汗阿玛的众多孙女之一,凭什么就让她留下?
    武拂衣知道雍郡王是否简在帝心,是为茉雅琪争取婚姻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还远远不够。
    就又问宋氏,这事不能以爵位论。大哥家也有几个女儿,届时凭什么是茉雅琪留下,让大哥的女儿远嫁?
    宋氏被问住了,她怎么可能左右皇上的想法。
    以四爷的妹妹温宪公主举例,五公主之所以能够留在京城,听闻与她从小被太后抚养有关。皇上孝顺太后,让五公主留在京城就能时不时回宫陪着太后说说话。
    宋氏清楚茉雅琪没有太后那样的靠山,那么能依靠的难道不只是四爷吗?但不能以爵位论,还能怎么办?
    武拂衣看穿了宋氏的想法,你认为农事不是富贵人家女儿该做的事,却没真正理解民以食为天。
    如果茉雅琪能在农事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升了粮食的产量让大批百姓免于饥饿,你说她有没有资格留在京城?
    届时,何止是有资格留在京城。
    康熙会为茉雅奇精心挑选最适合她的婆家,甚至茉雅奇想要一辈子不婚都行。
    最重要的是茉雅琪喜欢田地自然,那么为什么不支持她?
    宋氏听了,却没能掩饰住眼中的怀疑。
    让茉雅琪养活大批百姓?这样的想法太过荒唐了吧?她怎么看不出女儿有那样的本事。
    可别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后什么都没能种出来,反而把整个人晒成了泥猴。
    四爷,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
    宋氏努力组织语言,万一最后什么成功也没有,那不是白忙活一场?
    武拂衣神色淡淡,想要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好处,不冒险不努力,躺着就能收获。这种好事,难道你敢想?
    正如你说的,茉雅琪只有四岁。距离她嫁人至少还有十多年,这样漫长的时间为什么不能让她去拼一把。
    可是
    宋氏听得懂这些道理,但现实与道理差太远了。
    没有可是。
    武拂衣已经让茉雅琪去试种玉米,此类作物在明朝年间被带到东方,但仍旧未曾全面推广。
    人们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玉米的高产量好处。
    一种作物从出现到普及,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比如育种,比如探索它适合哪种种植环境等等。
    茉雅琪很幸运,她面对的局面不是无中生有,不需要她出海远航去美洲把种子捎回来。
    海上航线已经开通,以胤禟买来的种子看,目前需要的是优化种植。给茉雅琪十年的时间,是能将这种高产量作物推广开来。
    这些仿佛未卜先知的事,自然不能告之宋氏。
    武拂衣只说,茉雅琪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呆在田地里,她也习字读书。既然你想对女儿好,就别一味让她依照你希望的样子活着。
    反正,你平时在府内闲着没事做,这就读一读农书,想一想该怎么帮茉雅琪一把。明天,爷就把要读的书都给你捎来。二月中旬,你上交读书心得。
    宋氏:?!!
    这会在说女儿的事,怎么就突然变成让她去挑灯苦读了?
    武拂衣仿佛没看到宋氏宛如见鬼般的震惊。
    都给她去读书,去做功课,少惹事。如此一来,她想睡个安稳午觉的简单心愿就能达成了。
    第四十五章
    不论宋氏是否心甘情愿, 一摞农书都被送到了她的桌上。
    这些书叫她瞧了就眼前一黑,四爷竟然把历代著作都给搬来了。
    分别是西汉的《氾胜之书》、北魏的《齐民要术》、宋朝的《陈敷农书》、元朝的《王祯农书》以及明朝的《农政全书》。
    宋氏从来没有接触过农务,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四爷却铁了心让她读不懂也得读,读一遍读不懂, 那就一百二十遍走起, 总能够读懂的时候。
    必须定期上交读书心得, 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那就从份例里面扣。鲜亮的布料、贵价的炭火、精美的首饰等等都可以降档。
    这都是什么事啊!谁家后院是这样的?
    宋氏被逼迫着开始看书, 她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就不多嘴去说茉雅琪该怎么教育。
    现在后悔已经迟了。如果不读,四爷就认定她对女儿的关心是空口白话, 那么月钱还是要扣的。
    由此一来,雍郡王府的这个春节格外平静。
    比起去年闹出了弘晖差点落水事件,今年每个院子都在读书。
    福晋自不必说,她对佛经的诵读之虔诚,让人觉得她不该在府里而该在庙里。
    宋氏开启了被动学农,还新提拔身边的一位侍女。
    侍女谷雨本来是做粗活的,因为小时候帮着家里做过五年农活, 这会能帮衬宋格格理解农书上写的那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
    李氏也在读书。
    自从长子弘昐点燃在学习洋文上语言天赋, 她作为生母是被四爷给安排上了英吉利文从入门到精深的书籍。
    李氏不似宋氏, 最初四爷提及让她读书, 她没有表现出为难。尽管对自己没有信心, 但还是当场表态愿意学。
    一来,不愿与四爷的意思对着来。
    另外也私心琢磨着, 学习英语必要有人教导,岂不就是能与四爷有更多相处时间?除了四爷,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教书先生。
    事态正如李氏想象的发展。
    七月里, 先让她把字母给认全了。
    八月初,四爷回到了府邸居住。其后两个月,隔三差五就来教她英吉利文,从发音开始,还给了一套叫音标的发音规则,能对照着念。
    然而,与想象中红袖添香的场景不同,四爷在教学中十分严厉。
    虽然没有戒尺鞭策,但那种气氛之可怕,仿佛背后有凶穷极恶的野兽穷追不舍。一旦学习进度慢了下来,就会被那些野兽撕扯碎片。
    李氏不敢对外说起这样的比喻,但这种真实可怖的学习感受彻底粉碎了她的幻想。
    最初怎么就天真认为多些时间与四爷相处是好事?自己真是被鬼迷了心窍,过去那些年早就知道四爷处理政务认真,凭什么认为他教学就不严格?
    何止是严格。
    李氏亲身体会到四爷随着年龄增长也越发威压甚重。她学习英吉利文,仿佛就是做单选题。要不就是跟着进度学会,要不就是会死。
    原本的小心思碎成了渣,被风一吹都散了。每一天祈祷一件事,四爷最好忙到直接住在玻璃厂,能别回府抽查她的英文功课。
    这会,李氏不再羡慕武氏。
    武氏在北郊庄子的日子应该不好过。
    让她得以进封侧福晋的试种牛痘功劳,这种搏命的事究竟是不是出于主观意愿,还真的不好说。
    却也多少闲心可怜别人。
    李氏学得天昏地暗,比入宫选秀学规矩还要累。整天就两件事,照顾儿子与学习英语,就连做梦也是默写单词。
    这一切究竟怎么发生的?记不太清楚了,但意识到问题源头是去年春节她偷摸服用了催产药。
    如果她没有想要讨个好彩头,催产让弘昀在正月一日出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
    四爷如此教学,表明了一个态度。既然你们闲得慌,就读书吧。认真读,读出成果来。谁要是还有闲功夫闹事,那就是功课不够多。
    后悔,这个词不知道说了多少次,都是说得倦了。
    李氏却不敢说不学了,生怕四爷真的不让她再抚养孩子。
    弘昐到了年纪,去年年末就搬去了前院。但弘昀才一岁大,总希望养在身边。
    提到弘昀,周岁抓阄宴也是赶在了年节里面。
    大年初一,宫内举行例行庆典,皇子朝臣都必须参加。
    这让周岁宴办得很简单,没有邀请府外人,而弘昀最后抓了一只金算盘。
    这东西是九阿哥送的。
    李氏第一反应不是经商是否排在了士农工商的末等,而是冒出一个差点让她吓出心疾的猜测。
    如果弘昐喜欢洋文,做母亲的就要学洋文以便于孩子有共同话题,那么弘昀万一真的对经商有兴趣,她该不是要学各类算学吧?
    虽然以往也学过管家,其中是有记账一条,但记账与精通算术是有差别的。按照四爷的治学之严,不得不怀疑一旦去学算学就要掌握各种心算。
    佛祖在上,亏得她只有两个孩子,要是再多一个,还能有时间睡个安稳觉吗?
    李氏开始真心觉得,孩子少对做母亲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好事。
    武拂衣并不认为教学过严,最多是根据不同人营造了与之相配的学习氛围。
    如果对李氏真的严苛,应该把人直接扔到英格兰,不给任何支援还雇佣几队杀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追杀。
    想当初,自己的学习环境比之有过之而无及。
    无限轮回卷入了各国各时空的轮回者,任务世界也不仅限于说中国话。陌生的环境,杀机四伏的国度,可不就是学不会就要死。
    对待李氏也罢,宋氏也好,她都很温柔了。
    学学学,这件事不限于后院。
    趁着春节休假,武拂衣带上三个孩子去了小汤山庄园。不是度假,而是有很正经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学会游泳。
    碍于如今的世情,小女孩不适合与哥哥们一个池子。虽然有点难度,但还是找到了可靠又擅泳的侍女带着茉雅琪练习。
    武拂衣就负责教导弘昐与弘晖,游技美观与否不重要,能适应各种突发情况才是重要的。对于初学者,她认为自己足够温和,否则也不会在冬天特意选择来温泉。
    弘昐与弘晖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四,两人持续八天的训练,堪称是在黄泉里游了一圈。
    兄弟俩本来不太亲近,早几年都被各自的娘亲带在身边抚养,是住在不同院子里。虽然去年夏秋种痘时住得进了,只隔了一堵墙住,可还是交流不多。
    这个春节,仅仅用了八天就让他们培养出了互帮互助的兄弟情。
    刚开始一切很寻常。跟着阿玛,三个人在偌大的温泉里正常学习。
    正月初九,情况突变。阿玛表示他们已经会扑腾水了,是该明白水中的危险。
    小汤山温泉能有什么危险?
    这一带的温泉庄子不是属于皇亲国戚,就是被达官贵族买下来。池子保留了天然痕迹,其实早就经过重重检查,不可能有毒蛇或暗流。
    是没遇到蛇,但可以有人在水下、岸上发动攻击。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阿玛,说是要训练他们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反应。
    阿玛说了,让他们学习游泳不是为了参与比赛,而是为了生存自救。将来要用到游泳技能,或是意外落水,或是行军需要。
    届时要面对的境况复杂。水流湍急或水温冰冷尚是自然威胁,更会有水底的伏击者,水面遭遇箭矢来袭,人为制造的危险更具有针对性。
    这次照顾他们是初学游泳,先排除自然危险,只制造人为困境。
    弘晖与弘昐,一个五岁、一个七岁,如同两只可怜兮兮的小鸟。刚刚学会在水面扑腾,就要应对水上与水下的突袭。
    呛水成了家常便饭,很快意识到单打独斗是骨头那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攻克难关。
    短短五天,仿佛五十年那般漫长。
    熬啊熬,终于是熬到了正月十四了,艰苦的游泳学习终于结束了。
    兄弟俩都没让小厮动手,自发地自己整理随行物品。是动作麻利,且有条不紊。一件物品也不落下,确保不会因为遗漏物品而在小汤山多留一晚。
    从未有哪一年似今年如此盼望元宵节的到来。元宵好,元宵妙,过了元宵,阿玛就要去处理公务了。
    武拂衣明白孩子们究竟为什么归心似箭,只是微笑着轻抚两人的小脑袋。真不是她严格,而是弘晖与弘昐出身背景让他们必须多掌握一些逃生技能。
    回府路上,说了一个好消息。
    鉴于兄弟俩出色的学习表现,两个月后如果能皇上批准四阿哥随行南巡,就带他们一起去玩。
    顺带说明了游泳急训的理由。
    南巡是坐船南下,江南多水道,谁也不能保证有没有翻船落水的突发意外,是让孩子们能有自救能力。
    这次出行的计划名单上没有茉雅琪。
    武拂衣并不在意多带一个孩子,以她来看放两只羊与放三只羊没有差别,而是小姑娘自己不想去。
    区别与兄长们的课业能随车完成,茉雅琪想留在农庄上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如果她在春耕时离开,这一走至少小半年,那么就错过了今年的播种与收成季。
    在看玉米生长与下江南之间,茉雅琪选择了前者,也就暂时避过了魔鬼式水中训练。
    避得过一时,避过不一世。
    武拂衣想着向康熙申请两个女护卫,往后既训练又保护茉雅琪。
    为什么不让胤禛设法在暗卫里找合适的?暗卫也可以有,但康熙那头也得说一声。
    茉雅琪是康熙众多孙女之一,不似她姑姑温宪公主被养在太后身边。想要有特殊待遇,那么就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她玛法培养亲情。
    大多数人是习惯性的动物。
    让康熙从现在就开始习惯,他有个孙女喜欢下田。
    小时候许是用闹着玩去解释,但时间长了就会见证瞧着茉雅琪一步步成长为种植大师。
    孩子们都没去想遥远的将来。
    茉雅琪很高兴,她得了阿玛的应允,每个月能去北郊庄子上住半个月。
    弘昐与弘晖也开心,如果能够下江南玩,苦练游泳技术非常值得,甚至还能再练个十天半个月。
    武拂衣却没空闲继续陪练。别看多数事务交给了胤禛处理,但总有一些事需要她亲力亲为。
    元宵过后,南巡之前,一两个月内要把玻璃厂分厂建好。
    原本蚕池口的玻璃厂不够用,它建造时主要考虑烧制小型摆件,场地与设备都不利于大批生产大玻璃窗。
    去年腊月,首批玻璃窗问世。
    大臣们本来是给皇上面子买了几扇,使用效果却比想象中好很多。与玻璃瓶等只为彰显奢华的摆件不同,玻璃窗对于防寒挡风的效用显著。
    首批玻璃窗的数量有限,能买的都是有钱有权的人家,也只够他们装在书房窗户上。经过从腊月到正月的家居感受,纷纷表示如果价格合适想把家里的窗户都给换上玻璃。
    卖玻璃窗所得都用于牛痘推广。一方面,人们表达了对玻璃窗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售卖速度能够更快筹集牛痘接种经费。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山海十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山海十八并收藏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