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颂拉着行李箱,走在童一淮斜后方,闻言说道:麻烦学长了,东西要多少钱?我等会儿转给你。
    童一淮露出一个笑容,说道:是小组里的人一起帮你布置的。至于钱就不用了,这个不用自己出钱,我们科研经费还挺充足的。
    陈颂闻言说道:那我等会儿谢谢大家。不过科研经费还可以这么用的吗?
    童一淮解释道:科研经费本来就有一部分是用来保障科研人员的生活的,我们又不能餐风饮露?大家都是人,我们搞科研的也不指望能赚多少钱,但至少也得保证衣食无忧,这样才能安心搞研究对吧?你每个月不是还能收到工资吗?这也是科研经费里出的。
    陈颂听完了解的点点头,加入课题组之后,他确实每个月都能收到工资,而且工资还不低。
    据童一淮说,他的工资是课题组里最低的,因为他能做的事情确实也最少。
    陈颂一开始还有些不安,后来童一淮告诉他,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题组工资都这么高,有些负责人不靠谱的,或者干脆把研究生当科研苦力的,每个月能有钱拿就不错了,甚至还有需要自掏腰包的。
    不过唐院士的地位,这个课题又非常重要,所以申请到的经费自然也很宽裕,所以他们的工资才高一些。
    而陈颂想了想,他们的工资好像也就是和他做程序员的婶婶梁宣差不多,而且同为007,工作内容重要性还超过程序员,凭什么科研人员就不能拿高工资对吧?
    而且陈颂自己虽然家境好也不在乎钱,可课题组里的其他学长学姐不一样,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忙碌工作之余也没时间顾及家庭,如果连钱都没有,那还有谁会愿意去搞研究呢?
    听着两人的对话,梁香兰笑着对陈颂眨了眨眼,说道:陈学弟,你宿舍里的生活用品,可是我们几个学姐一起帮你挑的,不喜欢也不准说出来哦。
    陈颂乖巧点头,学姐们挑的一定很好。
    说话间,三人已经来到了停车场,童一淮他们开来的是一辆价格大概二十几万的中档轿车。
    陈颂放好行李,三人上车往京华大学开去。
    路上,看着空旷的几乎没什么车辆往来的公路,刚刚才幽州市上了半年学就已经对幽州市堵车的情况深有体会的陈颂有些感慨地说道:看到路上车这么少,我都有些不习惯了。
    梁香兰哈哈哈笑起来,说道:学弟啊,你还是享受一下这难度不堵车的时光吧,现在慢慢放开之后,估计过不了多久,又要开始堵了。
    因为不堵车,他们比正常情况早了一两个小时回到京华大学,车子直接停在了研究生宿舍楼附近的停车场。
    童一淮和梁香兰把陈颂送到了宿舍,现在不好扎堆,其他组的人就没过来,但陈颂见到了小组里除了甄玫杰之外的所有人,虽然大家都带着口罩,陈颂凭着接自己的记忆力认出了每一个人的身份。
    等陈颂放好行李,童一淮指着旁边的宿舍对陈颂说道:旁边就是我的宿舍,你有什么问题就去敲门。
    陈颂乖巧点头,表示明白了。
    之后童一淮还安排了组内聚餐,不过因为疫情原因,所以聚餐是安排在学校目前唯一一个开放的食堂,并且是分餐制的,每个人还错开坐了。
    这个聚餐,一方面是为了庆祝大家重聚,另外课题也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正式欢迎陈颂加入这个小集体。
    虽然陈颂已经加入好久了,可之前大家只在线上见过面,感觉还是不太一样的。
    梁香兰等童一淮说完,笑着道:组长,欢迎仪式就这规格啊?那我可要替陈学弟委屈了,而且咱们还差一个人呢。
    童一淮也不在意,笑道:等疫情过去,我们再在外面聚一聚,地方你们挑。
    此言一出,众人都欢呼了起来,他们并不是真的在意一顿饭,当然能吃一顿好的肯定也挺好,总之这种事情大家都高兴的吧?
    尤其学校里的环境比起外面还是简单一些的,众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复杂的人际关系,相处得都很愉快。
    陈颂没有加入欢呼,但也抿唇笑了起来,他也觉得和课题组的学长学姐们想起来都很愉快。
    想到刚刚梁香兰说的还差一个人,陈颂不由问道:甄学长现在怎么样了?我听说他已经出院了?
    童一淮点头,说道:嗯,他已经转阴出院了。不过目前还需要居家隔离接受医学观察,听说别的地方是有康复病人复阳的情况出现。
    小组的另外一个成员李林峰博士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是老甄那家伙,味觉还是一点都没回复,他现在生吃青柠檬都没有一点感觉。
    江安明博士则是哈哈大笑,说道:该!让他管不住嘴,这次肯定记住教训了。
    邵志刚点评道:老甄这都算运气好的,我听说别的病人还有出现记忆里或者思维能力衰退的。
    此言一出,其他人倒是都收敛起了笑容,对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财富无外乎自己的脑子,如果脑子出了问题,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如果是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那至少还可以吃以前的老本。
    比如国外那位年纪大了有点老年痴呆的数学家,虽然现在总是发表一些荒谬的言论,但大家出于对他过去成就的尊重和现在情况的理解,都报以最大的宽容。
    但像他们这种职业生涯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年轻研究员,脑子如果坏了,那就真的毁了。
    童一淮见状说道:你们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就好,平时出门都要戴口罩,别往人堆里扎,小心无大错。
    众人都心有戚戚地点头。
    饭后回到房间,陈颂拨通了和家人的视频通讯,把宿舍的情况拍给他们看。
    童一淮给他安排的是单人宿舍,条件和家里肯定是不能比的,但比起本科生的四人寝室甚至更多人的寝室来说,那肯定就又好多了,陈献他们当然也没什么可不满意的。
    他们对科研的事情没什么了解,看了看陈颂的生活环境,叮嘱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之后,就让他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陈颂洗漱完就被童一淮带着一起去吃了早餐,还是昨天去的那个食堂。
    吃完早饭,童一淮带着他来到了实验室,并且给他登记录入了一些信息,方便他以后自己过来。
    实验室比陈颂想象的要大,里面有一些陈颂只在书里看过而没有见过的昂贵仪器设备,童一淮一一给他介绍,看的陈颂两眼发光,科研人谁能不喜欢这种大玩具呢?
    童一淮看着他微笑,其实陈颂的工作,并不一定需要到幽州市来完成,他的任务主要是一些计算上的,在家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把数据给他就行。
    只是,童一淮对陈颂很有好感,他觉得陈颂应该会喜欢到实验室里来看看,而且参加了这样一个课题组,却连实验室都没见过的话,那岂不是太可怜了吗?
    等陈颂激动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下来,童一淮笑着说道: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设备,你知道研究高能粒子最重要的设备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陈颂不需要想也能回答出来,加速器!
    童一淮点头,说道:不过,目前我们的数据,主要是来自国内最大型的加速器幽州市正负电子对撞机。本来是可以带你过去看看的,但现在因为疫情原因,所以没办法了,以后有机会再带你去。
    陈颂点头如捣蒜,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在规划建造一个更加大型的加速器了,但想要建成还需要很长时间呢,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幽州市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都将是国内最大型的加速器。
    至于世界上最大型的加速器,则是罗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那里也可以说是目前许多高能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圣地,但对陈颂来说就还是太遥远了,能看看幽州市的这个就很好。
    带着陈颂在实验室里溜达了一圈之后,童一淮又带着他来到了办公室里安置,至少现在操作实验的事情还轮不到陈颂,他的工作还是埋头在稿纸和电脑上计算。
    童一淮带着陈颂去的是他们小组共用的办公室,里面已经加了一张桌子,另外还有一张桌子空着,陈颂看了一眼,童一淮解释道:那是甄博士的桌子。
    陈颂理解地点点头,虽然甄玫杰现在无法工作,但他也依然还是课题组的一员,他在前期做出的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当然得给他留着位置,反正也就是一张桌子一套办公设备的事情。
    童一淮带着陈颂到他的桌子旁边,上面已经放了一台新电脑,还有其他一些办公设备。
    童一淮说道:这台电脑以后就给你用了,不能连外网,课题结束之前也不能带出去。等我们的论文投稿了,就可以随意了。另外,你还需要添置什么的话也可以说,不太过分的都可以批。
    陈颂看了看,办公用品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装饰的小摆件和盆栽,便道:已经很好了,我没什么要添置的。
    童一淮看他确实不是不好意思,就道:那行,工作安排你也知道,我就不再说了。哦,还有一点,工作期间,手机要关机放到那边保管。有需要联系的,可以给他们留办公室的电话。
    童一淮说着,指了指旁边的座机。
    陈颂不由多看了几眼,主要是,现在很少能见到座机了啊,那座机号码是多少啊?我晚上回去跟我爸妈说一下,让他们有急事可以打这个号码。
    童一淮揉了一下他的头毛,点头说道:那等下班我发你。
    陈颂捂住脑袋,他还是挺看重自己的发型的,赶紧从童一淮手底下滑了出来,跑到自己的办公室后面坐下,打开电脑准备开始工作!
    工作中,勿cue!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把他们的互动看在眼里,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说起来,这间办公室里,年纪最小的毫无疑问就是陈颂,而倒数第二的就是童一淮了。
    童一淮是直博读的唐院士的博士,并且因为天赋好,运气也不错,论文什么的都写得很顺利,所以虽然即将博士毕业,但其实童一淮也才26岁而已,比他们这些只能在科学界称为青年的老菜帮子都年轻了好几岁呢。
    所以虽然童一淮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但在科研之外,对他们一起是客客气气的,就像是对待前辈一样,虽然实际上也是这样,就年纪和参与科研的时间来说,他们确实是前辈。
    但如果讨论起成就,那可能他们就没有这个厚脸皮自认为前辈了,也是因此他们对童一淮这个组长都是服气的,以前也一直觉得童一淮年纪不大,人却很沉稳靠谱。
    现在组里来了一个更小的,亲眼看到了他们两个的相处之后,他们才发现,童一淮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沉稳,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呢。
    一时之间,小组里的气氛更轻松了一些。
    童一淮也不生气,只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也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科研工作,尤其是这种需要团队协助的科研工作,进度是绝对不能拖的,因为一个人拖了进度,就会拖慢整个课题组的进度。
    正如木桶原理那样,能够决定一个木通能够装多少水的,从来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
    发现办公室里完全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轻微的沙沙声,还有偶尔有人出去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之后,陈颂不由悄悄抬头观察了一下其他人,发现他们都专注地低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心里不由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觉。
    具体什么感觉,陈颂也有些说不好,就是觉得和他自己在家里工作的时候不太一样,嗯,是在这里感觉更好,大概是觉得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和他一起,为了一个同样的目标努力吧。
    这是以前陈颂很少有过的,毕竟就他目前的经历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即便有感觉也没有这次这么强烈。
    陈颂唇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然后也低头,和其他人一样,完全沉浸在了一行行算式之中。
    刚刚回到实验室重新恢复以前的工作节奏,童一淮小组的人中午午饭都没有出去吃,还是其他组的人发现他们的情况,去食堂顺便给他们打包了。
    而陈颂也是根本没发现到了午餐的时间,闻到饭菜香味才一脸茫然的抬头,就看到之前开组会见过的几位学长给他们提了饭菜进来,并且放到了甄玫杰的桌子上。
    反正他现在桌子上也没东西,正好可以充当一下餐桌,也免得他们还要浪费时间去别的地方吃。
    小组的其他人也都看到了,对这个情况起来并不意外,跟那几位道了谢,一点都不扭捏地搬了凳子过去围在甄玫杰的桌子旁边开始吃饭,当然也没忘记招呼陈颂这个新来的。
    陈颂暂时放下手里的稿纸,晕乎乎地一起搬着凳子坐下,拿着分到的白米饭的时候还不由看了看放下饭菜已经离开了的那几位学长。
    李林峰博士拿着一次性筷子,看到他这样,不由笑着解释道:别看了,快吃饭吧。课题组里大家都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忙不起来来不及去食堂,就有空的帮忙打回来,你以后就知道了。
    这种事情陈颂确实是第一次遇到,听到李林峰的解释,傻乎乎地点头,然后等他拿起筷子,就目瞪口呆地看到大家暴风吸入一样的吃饭速度,比如邵志刚博士,他碗里的饭都已经下去一半了,眼看没两分钟就要结束用餐了。
    第047章 计算结果 好像有问题?
    而其他人的速度虽然没有邵志刚那么夸张, 但陈颂也可以看到他们碗里的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减少着,包括小组内唯一的女性研究员梁香兰。
    尤其是童一淮,他吃饭不仅快, 而且看起来吃相还很好,甚至可以称得上优雅。
    童一淮看到陈颂有些呆滞的样子,连饭都忘了吃, 笑道:其实没有那么着急的,他们就是习惯了赶时间,你按照自己的速度慢慢吃就行。
    陈颂呆呆地点头,他以为他在军训的时候, 看到那些军队出来的教官们吃饭的速度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没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
    想到说不定自己将来的吃饭速度也会变得如此迅猛, 陈颂就产生了一种不太真实, 不敢相信的感觉。
    陈颂刚吃了个开头, 其他研究员就已经解决了午餐, 收好了自己的那份餐具, 当然他们也有注意给陈颂留下足够多的菜。
    陈颂看看已经回去工作的其他研究员,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是那种别人都在努力,就他一个人摸鱼的不好意思, 但吃饭速度这种东西, 确实也不是能够突然变快的。
    尽量用最快的速度吃掉剩下的饭菜,陈颂收拾了一下餐具, 正想着把餐具拿出去扔掉, 就听到童一淮说道:学弟, 餐具放着就行, 等我们要走的时候再带出去。
    虽然说多少会有点味道, 但反正在办公室里吃饭本来就会有味道,而且室内开着空调也不热,餐具放个半天也臭不了的。
    而且他们是搞物理的,现在做的又是计算的工作,有味道也不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无所谓啦。
    陈颂以前的生活虽然说也没有精致,但多少还是讲究一些的,他迟疑地看了餐具一眼,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按照童一淮说的,在旁边的洗手间里洗了个手,就回到办公桌前继续工作了。
    不得不说,建造这个实验室的人,大概十分了解科研工作者们忙起来争分夺秒的性格,办公室里间有一个小的独立洗手间,完全足够研究人员们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了。
    陈颂也很快全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等他再注意到外界的事情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办公室里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亮起了灯。
    恋耽美

章节目录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暗夜公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暗夜公主并收藏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