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恰恰相反,一家就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毕竟其他时间他们各自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吃饭的时候坐在一起,一家人整整齐齐。
    交流的话题有时候是生活中的琐事,有时候是街坊邻居和亲戚家的事情,有时候是新闻话题。
    吃完儿子给自己夹的菜,王华凝突然想起什么来,说道:对了,小颂,今天你们学校上新闻了。
    陈颂今天上完课就被童一淮告知了那个好消息,然后激动地看了半天书,一直到吃饭了才停下来,因此还真没有时间去关心今天有什么新闻,闻言不由问道:什么新闻?
    其实作为夏国的最高学府,京华大学上新闻真的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陈颂也不是很在意。
    王华凝说道:你们学校的一个博士后,姓甄的,叫什么不知道,好像和你一样是学物理的,因为范围疫情在小区里聚餐,感染进医院了。
    陈颂愣住,他想起之前童一淮跟他说的,他们课题组的一个成员因为感染进医院无法继续工作,该不会就是这位甄姓的仁兄吧?
    说起来,虽然有些不厚道,但他能够得到这个机会,还真多亏了这位感染的仁兄。但如果对方真的是因为这种理由感染的,那未免也太
    陈颂顿了顿,没有发表评价,无论如何,如果这位真的就是童一淮课题组的,那他作为受益者,真的不好评价什么。
    假如这位甄博士并不是童一淮课题组感染的那位,那这事情也他没有关系,并非一定要发表评价。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唐院士课题组的群里已经砸了。
    无他,那位甄博士的事情不仅上了新闻,还有他们那天聚餐的视频发出来,也不知道视频是谁拍的,清晰地拍到了甄博士的脸。
    本来这事影响就不太好,京华大学博士后违反防疫政策,说出去就不好听,现在网络上还有人带节奏攻击京华大学,质疑京华大学的教育和学生素质。
    虽然他们都心知肚明,这种事情能上升到这个程度,完全是无理取闹,而且肯定是有水军下场,可是无知群众不知道啊,很多人都被这种言论给带歪了。
    即便有很多清醒的人,也无法改变现在的情况,为了降低影响,京华大学肯定要给出一个答复。
    当然,能进入这个项目组的人,都不缺能力,也不担心被舆论裹挟,毕竟他们是靠能力吃饭又不是靠舆论吃饭。
    可是,看到网络上一群人无脑攻击自己的学校,大家心里还是很不爽的,不由又把惹出事情的罪魁祸首甄玫杰在心里又骂了一遍。
    果然,第二天,京华大学就发出了公告,表示在甄玫杰博士治愈出院之后,将会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以及适当的处分。
    至于适当的处分到底是什么,反正等到那个时候,估计已经没有网友记得这件事情了,毕竟网友都是健忘的。
    而也是在这一天,陈颂收到了班导的通知,效率很高得当场正式和课题组签了协议,以及其他一些文件,当然全部都是网签。
    负责见证的班导看着视频里陈颂的脸,表情有些嫉妒。
    很难不嫉妒啊,那可是唐院士的课题组,他连门都摸不到,而陈颂才大一,居然就加入课题组成为正式成员了,能不嫉妒的不是大佬就是咸鱼,而他两者都不是。
    唐院士通过视频和陈颂见了一面,自然也考察了一番他的能力,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确实暗暗点头。
    虽然陈颂的能力比起课题组的其他人还差得远了,但考虑他才是个大一,这也是自然的,尤其让唐院士满意的是,陈颂学习的广度虽然还需要继续拓展,但学的很扎实,很有深度。
    不讳言得说,现在的陈颂,让唐院士有点想起了当年的童一淮,虽然其实也没过去几年。
    考校完陈颂,唐院士就让他去找童一淮了。
    原先的甄玫杰本来就是童一淮小组的人,现在新加入的陈颂还是童一淮介绍的,交给他没毛病。
    视频结束后,陈颂兴奋地在屋子里转了个圈,然后火速打开群找到童一淮,我签好协议了,谢谢你的推荐!
    童一淮也露出了笑容,欢迎加入我们课题组,小学弟。
    当歌:嘿嘿嘿嘿。那个,我现在要做什么?
    真的是人类:我先拉你进课题组的大群和我们小组的小群,你可以和大家认识一下。
    当歌:哦哦哦。对了,在群里我叫你网名是不是不太好?我该怎么称呼你?
    真的是人类:一般大家称呼都比较随意,因为课题组里基本上都是博士,所以我们一般互相称呼姓氏+博士,也有叫我组长的,或者你也可以叫我学长。
    当歌:那那那那我叫你童学长?
    真的是人类:好啊,小学弟。
    讨论完称呼的问题,童一淮就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两个群里,群名十分中规中矩,课题组的群名字叫做物院唐课题组,小组群名叫童一淮组。
    陈颂发现,童一淮是课题组群的管理,刚进去就@了他一下。
    童一淮:陈学弟改一下群名片,格式是小组姓名。
    陈颂答应了一句,然后把自己的群昵称改成了童一淮组陈颂。
    群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对他表示欢迎,这欢迎是真心诚意的,他们对任何能够减轻他们工作量,并且能够稍微挽救一些课题进度的人都很欢迎。
    陈颂谦逊地在群里发了一句,谢谢大家!我是陈颂,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共事。虽然我的能力不如大家,但我会努力的,以后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还请各位学长不吝指出。
    说完,他就切换到了童一淮组的小群里。
    这里人数比大群少很多,加上童一淮共同也只有七个人而已,其中一个还是现在已经被隔离在医院接受知道的甄玫杰,也就是说能干活的其实就六个人。
    陈颂看了一下群里其他人的名字,发现都是用的真名,就把自己的群昵称也改了一下。
    然后童一淮也出现,给他介绍了一下小组里除了甄玫杰之外的其他人以及负责的工作,然后又对其他人说道:陈学弟将会负责甄博士手头上的一部分工作,他现在才大一,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他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很强,如果他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你们有时间抽空指导一下。
    其他人都表示没问题。
    之后,童一淮又私聊了陈颂。
    童一淮:小学弟,虽然我们日常的交流是在群里进行,但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和课题组相关的具体内容,还有每周的例行组会都是在自己开发的一个聊天软件里,等会我把软件发给你,你自己安装一下。
    陈颂:好的。
    童一淮:另外,你自己电脑的安全性可能不太行,但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你换电脑,所以稍后项目组里的安全工程师会联系你,帮你远程操作升级一下电脑防护,你配合一下就可以了。
    陈颂:明白!
    童一淮想了想,又提醒了一下,他可能会帮你清理一遍电脑,或者删除一点东西,所以你有什么需要备份的东西,现在可以先备份了。
    陈颂:哦,好,我现在就去备份!
    童一淮露出了迷之笑容,他想小学弟应该明白他的意思了,去吧。
    然而实际上陈颂并不明白他的意思,他拿出了自己的移动硬盘,把电脑里他觉得重要的东西,只要是各种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都备份了一份。
    至于别的东西,那都是可有可无的,想删就删吧。
    等这一切都搞完,陈颂正式开始接触工作,已经又是一天过去了。
    早上陈颂吃完早饭,童一淮就通过那个陈颂刚刚安装的被称为粒子的聊天软件联系了他,并且直接给他发了好几分非常大的文件过来,这是你的工作内容,你先看一下,不懂的问我,或者在群里问小组里的其他成员。
    这里童一淮所说的群,是指在粒子上的群,是的,他们在粒子也分别建了课题组的群和小组的群,毕竟有些东西不方便在公开的聊天软件上交流。
    陈颂点击接收文件,好!
    童一淮这段时间几乎天天给陈颂上课,自觉对他还是挺了解的,听到他答应,就放心地忙去了。
    没办法,因为甄玫杰的事情,而陈颂的能力又还欠缺,童一淮现在承担的工作就更多的,每天忙得几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而陈颂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加入了课题组的缘故,他放弃了大部分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反倒是公共课因为他没有提前学习所以不得不上。
    而有唐院士那边的沟通,教授们因为时常和他交流答疑了解他的进度,也没有给他设置障碍,只是要求他作业必须完成。
    第045章 初步解封 终于可以出门啦,虽然也没空出门!
    童一淮给他发过来的资料非常多, 内容涉及面相对于陈颂现在的水平来说也非常广,而且阅读的时候还必须完全理解不能敷衍,饶是以陈颂的阅读理解速度, 他也是一整天除了吃法喝水,都扑在这些资料上了。
    对此,陈新雨表示喜闻乐见, 她哥没空,她补作业的进度不就可以缓一缓了?
    没错,陈新雨的寒假作业至今没有补完,因为她哥要求比较高, 即便每次都被陈新雨迷茫的眼神气吐血,也不肯放松, 而陈新雨理科又确实不是很好, 也没那个领悟力。
    相对来说, 陈新雨的文科要好一些, 毕竟文科的很多东西虽然给人一种含含糊糊靠感觉的印象, 可是只要你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写几个字,多少还是能够有点分的。
    而且中小学阶段文科答题有套路啊, 只要把一些东西背一背,然后往上套一套, 很可能就套中了!
    而理科, 简单题还好说,难题只能说, 不会就是真的不会, 编都不知道该怎么编。
    一直到深夜时分, 陈颂揉了揉脑袋, 终于把所有资料过了一遍, 然后把其中一些感觉理解不透彻的单独列出来,打算再看一遍。
    也是这个时候,同样刚刚忙完的童一淮,终于有空来关注一下刚刚加入课题组的陈颂了。
    童一淮:小学弟,怎么样?资料看完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陈颂把刚刚挪开的手又放回了键盘上,童学长,我看看看完资料,还有几个点理解地不是很明白。
    童一淮:哪几个点?
    陈颂本来感觉有些困了,现在突然又精神了起来,手指飞快敲击键盘,第一个是关于任意子统计
    陈颂详详细细地把自己感到不太理解的地方讲清楚,童一淮也一一给他解答,中间为了节约时间,两人换成了视频通话的模式。
    理论上语音也当然也可以,但是因为有些公式用说的说不清楚,所以童一淮都拉出了一本稿纸在上面写些公式,方便陈颂理解。
    虽然问题不少,但童一淮概括能力教学能力都挺强,毕竟他也没少帮自家老板去给本科生上课,另外陈颂的学习能力也比他教过的那些本科生强,所以这场一对一线上教学活动在天亮之前就结束了。
    童一淮看了眼时间,说道:去睡一觉吧,早上不急着起来。课题组是每周一次例行组会,会上需要报告各个小组的工作进展。而在例行组会之前,你们需要把自己的任务提交给我进行汇总。这次因为甄博士的事情,所以例行组会的时间推迟了,你还有五天时间,只要在组会之前把工作完成就行,不必太着急。
    这话要是换一个人听到,估计想要骂人。
    听听,还有五天时间!
    这是人话吗?
    即便陈颂并不需要完全接受甄玫杰原先的工作,但对一个大一本科生来说,他们这周需要完成的计算量,依然不可承受之重。
    换一个大一学生,哦,可能对方根本无从下手。
    而即便是换一个大四的学生来,虽然不至于找不到方向,但想要完成所有的工作,五天时间也需要大量加班,可能连睡觉的时间都不会有。
    但陈颂听了却觉得理所当然,他点头说道:我知道了童学长,我起来后把内容再系统得梳理一遍,就可以开始计算了。
    嗯。童一淮应了一声,随即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叮嘱道,不用一味求快,要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步骤有没有问题。以前就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一个步骤的错误,导致整个结果的数据出错,最后实验不得不推到重来。
    陈颂表示明白,他一直就是个很细心的。
    虽然成绩一直非常好,但不管是考试也好竞赛也好,有时间一定会多检查即便,绝不过分自信。
    不得不说,这在科研上是个非常好的加分项,毕竟很多时候搞研究也是在一点点抠细节的过程。
    和童一淮互道晚安关了电脑之后,陈颂写了一张便签贴在自己的门外,让父母不用准备他的早餐,然后洗涮一番安心睡了。
    接下去的日子,陈颂的作息依然不是很规律,这可能也是科研人员们经常会有的毛病,因为有时候研究顺利得时候就不想停,想要把这种顺利保持下去,陈颂自己就是这种感觉。
    陈献夫妇对此颇有些担心,他们儿子还从来没有生活不规律过,这几天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可却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陈颂,而且陈颂还有些日夜颠倒,早上几乎都不起来吃早饭。
    而陈颂的努力也是有回报的,他顺利提提早半天完成了任务,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问题之后,他又稍微修改了一下格式,才把东西通过粒子发给童一淮,然后也总算是松一口气。
    陈颂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喝了杯水,然后重新坐下打开同学群看了一圈,发现没什么有营养的内容,又打开跑团群看了看,意外地发现跑团大群里非常热闹,群情激愤,就是都没说到点上,让陈颂搞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当歌:发生了什么事?
    青出于蓝一眼就看到了他,呦,当歌,好久不见啊。
    当歌:嗯,这几天有点忙。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好像都很激动。
    长城不倒:也不是大事,就是一个跑团云玩家,跑到群里来大放厥词,说跑团是骰子决定事件发展的游戏,有群友反驳还激情辱骂,于是双方大战三百回合,然后我们把那个云玩家给踢了。
    当歌:啊这
    即便陈颂跑过的团不是很多,但他也知道决定跑团事件发展的绝对不是骰子,而是玩家的决策和主持人的引导。
    当然骰子在其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是次要作用。
    不过也不排除某些模组作者在写模组的时候,会让骰子决定事情的走向,但这种模组肯定不会是跑团的主流,甚至会受到主流一定程度的批评。
    但陈颂也知道,这种没有跑过团自认为是跑团专家的云玩家,不管是在什么领域都是不会缺的,人类有几十亿的人口,其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奇葩的。
    不过他也没劝群友们别生气,毕竟他自己淡定佛系,不表示别人也要淡定佛系,更何况对方这都找上门来找事了,群友们发泄讨伐一下也没毛病。
    长城不倒恨恨地说道:还骰子决定跑团走向,他怎么不去玩飞行棋呢?!我不是贬低飞行棋的意思,但飞行棋确实骰子更重要对吧?
    当歌:嗯,对。
    陈颂对此很有经验,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每当遇到类似吐槽的时候就会来找他,可能是因为他长着一张就不会传八卦的脸,于是把他当成了树洞?
    恋耽美

章节目录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暗夜公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暗夜公主并收藏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