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惜当然是信沈子清说的,沈爷爷赵奶奶也确实是很喜欢她,为了不让他挨骂,她就去吧。
出门的那一刻,包惜惜不得不承认,她被这个世界的父母照顾的人都懒了。
如果不是不想在这大冷天里淘米煮饭,她大概率也还是会拒绝沈子清的邀请。
沈立强正无聊的在修建那盆没剩几片枝叶的花,看到孙子下楼一趟把包惜惜带回来了,高兴的不行,说刚好,今天家里弄了小鸡炖蘑菇,让她留下来吃饭。
沈子清告诉爷爷:包叔叔和李阿姨中午没回来。
言下之意,包惜惜就是要在这里吃中午饭的。
包惜惜嘴甜,一进门就爷爷奶奶喊着,说自己今天就是厚着脸皮过来吃饭了。
沈立强可不允许她这么说自己,一脸慈爱道:傻孩子,你肯上来陪爷爷奶奶吃饭,我们可高兴了。
他没撒谎,这一顿饭确实是吃的很高兴,就委屈了沈子清,又被爷爷嫌弃吃饭不够斯文。
沈子清为了自救,无意间透露了包惜惜考了一百分的事情。
这一举动果然成功转移了沈立强的注意力。
他比自己亲孙子考一百分还高兴,猛夸包惜惜,还说要奖励她。
包惜惜受宠若惊,有些羡慕看了沈子清一眼。
难怪他老考一百分,原来都是有奖励的。
沈子清看穿她想什么,幽幽开口:为什么我考一百分没奖励?
沈立强笑骂道:平日里什么好东西都给你了,还要什么奖励。
沈子清无法反驳,觉得有些委屈。
包惜惜知道,站在大人角度这理解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这回她却是站沈子清,对沈爷爷说,平日里归平日里,考试成绩好的奖励对他们学生而言意义不一样。
她一脸认真告诉他:这是大人对我们小孩子认真学习的认可。
沈立强听得若有所思。
因为被包惜惜说服了,沈立强决定连孙子一并奖励。
两个孩子高兴极了,忙问是什么奖励。
沈立强却故神秘,告诉他们明天就知道了。
第二天,沈立强一早出了门,回来后让沈子清去把包惜惜叫上来,他要给他们奖励。
沈子清一听,立刻小跑着下楼,没多久两个孩子就出现在他面前。
沈立强呵呵笑看着他们,神秘兮兮指了指一叠放在桌子上用报纸包裹的好好的东西,说这就是要奖励他们的。
包惜惜看着这形状,顿时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但随后一想,这时候的家长还没那么疯魔,而且也还没什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再说,他们才读小学呢。不至于不至于。
这东西看着像书本,很可能是儿童读物类的东西。
儿童读物,像是沈爷爷性格会送的东西。
猜透了是什么的包惜惜依然很高兴,一脸期待等着沈立强开奖。
沈立强看着两个孩子那满脸藏不住的期待,也不卖关子了,三两下拆了报纸,递给两人一人一本。
包惜惜傻了,看着手中那本《快乐假期》。
这看起来怎么那么像寒假作业?这时候就有了这东西了吗?
好彩她出于公平公正,也帮沈子清争取了。
因为沈立强这份奖励,两个孩子原本美好的寒假更充实了。
说回包家那边。
当晚包家明夫妻回来得知女儿考了第一名,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
包惜惜看着一个晚上笑的停不下来的父母,心里是颇有感触。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只是这份出息也会随着孩子的年纪长大而改变。婴儿时期,也许好好吃饭就是出息。上学了,好好学习就是出息。成年了,这份出息的定义就更广更复杂了。
晚上包家明夫妻躺在床上,只恨不得明天快点到,好去国营饭店预定个位。
这时候去国营饭店吃饭,没有提前预定是不行的。物质毕竟不那么丰富。
定好位后,一家人又开始日盼夜盼,终于迎来了周末。
包家明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带着全家来到国营饭店。
虽然只是三个人吃,不过包家明夫妻还是阔气了一回,点了好几样菜,就想让女儿一次性吃个满足。
反正他们也带了饭盒过来,吃不完的菜都可以装回家。
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着饭,都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老熟人。
嗯,包家明的老熟人。
待那人和父亲叙完旧离开后,包惜惜忍不住对父亲说,这人看着有些眼熟。
这话一出来立刻得到李慧妍附和,她努力在脑海里回想,却又想不起是谁。
包惜惜觉得这就奇怪了,母亲和父亲结婚十几年,按理说父亲的亲朋好友基本都认识的。
在妻女的一而再追问之下,包家明只得对她们说:这不就是我住院那个医院的医生。
这么一说,李慧妍终于有印象了。
在丈夫住院一段时间后,确实有看过他来过病房。
她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脱了白大褂都认不出来了。
一家人继续回到认真吃饭这事上,李慧妍汤喝多了,有些内急,中途去上厕所了。
包惜惜趁机追着父亲问:真的只是医生吗?我听到他好像还喊你小名。
包家明的小名,包子。一般不是很熟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喊的。
包家明没想到女儿竟是这样的小机灵鬼,伸出手在她额头戳了戳,一脸无奈说了几个你啊你。
他不得不向女儿坦白,两人确实很早就认识,小时候是住一个大杂院的。不过十岁那年父母带着他搬家,两人就再也没见过,直到他昏迷住院。
包惜惜哦了一声,没再继续往下问。
父亲昏迷住院,按母亲的话里的意思,这医生应该就来过一次。
母亲虽然不是什么擅长交际之人,可也不是记不住人。但凡见过这医生几次,怎么都会有点印象的。
只来过一次,昏迷中的父亲就知道。
她心里有了个猜测,父亲会不会是早就醒了?
如果是这样,也不怪他的苏醒时间那么凑巧是在厂里给他送锦旗之后。
包惜惜看了眼父亲,说不出心酸多点还是心疼多点。
那段灰暗的日子,他身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得是多么的无助和绝望。
困境中,阴差阳错让他抓到了一个暂时可以让妻儿安全的办法。除了死死抓住,他别无选择。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不短,既要防着被别人看出,又要忍着妻儿的伤心难过,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包惜惜想着想着都想掉泪了,只得低着头佯装扒饭。
包家明见女儿只顾着低头扒饭,给她夹了一块肉,让她少吃饭多吃肉。
包惜惜也给他夹了一块,对他说了同样的话。
李慧妍出来刚好看到这一幕,欣慰之余忍不住有些吃醋。
包惜惜挨着她撒娇,也给她夹了一块,并说:妈妈,这块肉比爸爸那块大。
如此童真的话,夫妻两人差点笑到把吃在嘴巴里得菜喷出来。
从国营饭店回来,因为是放寒假的缘故,院子里很多小朋友在玩,大家看到老半天没见人的包惜惜,连忙喊她过来一起玩。
包惜惜吃的太饱,困意上头,拒绝了小伙伴们的热情邀请。
不过她看到沈子清,临上楼前忍不住问了句:你的寒假作业做完了吗?
说到寒假作业沈子清就无语,早知道爷爷给的是这样的奖励,他就不争着也要了。
他闷闷说了句没有,包惜惜哦了声,有些遗憾。
沈子清看着她的背影好一会,总觉得她那一声哦藏着其他意思,可是又猜不到是什么。
包惜惜美美睡了午觉,不对,准确的说她是美美睡了一下午,醒来已经是傍晚了。
她习惯性走到走廊看院子,发现玩耍的小伙伴们少了一半。
奇怪了,按理说这个点正式大家玩耍的高峰期才对。
纳闷之际刚好看到沈子清上楼,就问他今天大家怎么散的那么早。
沈子清无奈摊了摊手,原来今天发生了件不怎么愉快的事,周凯和王树苗打架了。
这还是包惜惜第一次听到大院里的孩子打架,忙问:没人劝架吗?
劝了,可这两人一旦上头没人劝的住。
那现在还在打吗?包惜惜问着,连忙又往院子里看了看,却并没发现有人打架。
沈子清告诉她没打了,被两边的妈妈抓回去了。
包惜惜又哦了声。
沈子清总觉得她这声哦有可惜的意思,她是在可惜没看到两人打架的场面?
他忍不住了,直接问包惜惜是不是这么想。
被人看穿的包惜惜哈哈笑了笑,突然想到什么,连忙让沈子清在这等自己一会。
说完飞快跑进屋,没多久拿了她要送给沈子清的礼物出来。
呐,这是你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的礼物。
作者有话说:
沈立强:奖励,那就得有意义。
下面我们要长大,许文雅一家人的问题也要彻底解决了。
你们是最可爱的,一夜之间让我的作收破五百了~~爱你们~超级开心!!有一种被霸总宠爱的错觉(bushicuojue),霸总:呵,女人,不就区区五百作收,给你。hhhhh
第25章
沈子清没想到包惜惜会送自己礼物, 愣愣接过。
惊讶是真的,欣喜也是真的,还有那么一点点忐忑也是真的。
就因为他考了第一名就送礼物?虽然只是一支铅笔和一张小卡片?
不管是什么, 这还是第一次有同学送他礼物,沈子清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谢谢,是他能想到的表达自己感谢的话语,并开始在心里思考着要回送她什么。
包惜惜笑眯眯说:不客气, 要说谢谢的话,也是我该谢谢你这半个学期来对我的照顾。
沈子清更不好意思了, 虽然他答应了大人们要多照顾一下包惜惜,可回过头想,他好像也没照顾什么。本以为自己至少能在学习伤帮她一二, 可人家学习成绩半点不比你差。
包惜惜从他的反应李看出自己送的这份礼物对方还蛮喜欢的,想着也许可以得寸进尺一下,于是伸出试探的小脚脚,问:如果你真想感谢, 不如把你的寒假作业借我参考参考?
本来她是无负担的快乐寒假,好了,去沈家吃了一顿饭, 喜提寒假作业一套。
包惜惜这话听得沈子清脸一变,立刻觉得这礼物烫手起来。
她送自己礼物,不会就是为了想抄作业吧。沈子清问的有些痛心疾首, 万万没想到她是这样的人。
当然不是。包惜惜解释, 准备这份礼物的时候还没有收到沈爷爷的礼物呢。
天地良心,礼物是计划之内的, 寒假作业是飞来横祸。
这么说沈子清可算松了半口气, 语气坚定对包惜惜说自己是不会把作业给她抄的, 但是他很快接了句但是,如果她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来问他。
包惜惜知道沈子清讲原则,所以问的时候也是抱着半开玩笑。
她无所谓摊了摊手:不借就不借吧,一会请你去街角吃芝麻糊。
有个阿姨,经常在傍晚时分在大院左拐往前的那个街角卖芝麻糊。
大院里很多大人小孩都吃过,味道那是真的好。
沈立强带她和沈子清吃过几次,第一次吃的包惜惜就想着等她有钱了也要请他们吃。
现在只攒了八毛钱,就先请沈子清吧。等过年她拿了压岁钱,再请沈爷爷和赵奶奶吃。
她请沈子清吃芝麻糊的目的单纯,纯粹是因为好吃,然而沈子清再次傻眼。
自己拒绝了她抄作业的请求,她还请自己吃芝麻糊。这其中必定有大猫腻。
他对包惜惜说:如果你想吃,还是我请你吧。
包惜惜拒绝,大气说道:让我请你,这段时间我攒了点钱。
那喜上眉梢的样子,还真让沈子清信了她攒的这点钱不少。
可他还是不放心,又一次问她确定不会再想炒自己把作业?
包惜惜怒了,直接说吃了这顿芝麻糊,三天内她就把寒假作业做完。
既然没得抄,长痛不如短痛。
沈子清终于信了,觉得可能真只是包惜惜攒了很多钱,才想请自己吃芝麻糊。
这让他有些羡慕了。
他也不是没攒钱,可是攒了差不多一年也才攒了一百来块钱。
沈子清拿着包惜惜送给自己的礼物回家,回到房间后打开那张小卡片,看到上面写的那两句鼓励的话。
胜不骄败不馁他看得懂,那句不要急,慢慢来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他性子太急了?有时候他表现的好像真是如此。
有时包惜惜中午睡过头了,他会忍不住催促她快一点。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回来她却只顾着和大院的其他女孩子玩跳飞机,他看了都着急。有时公园里放露天电影,她说想去看,却总是慢吞吞出门,一点也不担心去晚了没有前排的位置。有时
唉,不想了,不想了,沈子清越想越自闭。
他收好礼物下了楼,和包惜惜去吃芝麻糊。
他们来到时,阿姨也刚出摊没多久,芝麻糊还热乎乎的。
包惜惜要了两碗,给了钱后两人端着碗靠墙蹲着吃。
甜滋滋的芝麻糊入口,满嘴巴都是香香的芝麻的味道。
沈子清趁机告诉她,自己看了卡片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向她解释,自己不是急性子的人。
心意被完全误会的包惜惜心痛摇了摇头,故作深沉说:你这是误会了我卡片上写的那句话的意思,我是想告诉你,很多事都要慢慢来的。
沈子清哦了声,他想起奶奶总喜欢对爷爷说的一句话,真希望孩子们能慢慢长大。
然而时光有时候却偏偏过得飞快,一起蹲在街角墙边吃芝麻糊仿佛还是昨日,眨眼却过去了四年。
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包惜惜和沈子清从稚嫩的孩童变成了十四岁的小少年,身份也由三年级的小学生变成初一的中学生。
上初中后他们依然是同一个班,不过却不再是前后桌。
沈子清十三岁那年突然跟冒尖的竹笋一样,一段时间一个样,转眼就比包惜惜高了一个头。
包惜惜还是坐在课室中前排,他却因为个子太高,不得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
四年时间,很多东西都变了。
家属大院里,原本下乡的青年只有一个主动申请的谢兰兰。然短短四年时间里,不少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却也不得不陆陆续续下乡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哀伤笼罩着大院上空。
那些舍不得孩子去吃苦的父母们为了能让孩子留在城里,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
然而普通人又能想到什么办法?能把工作岗位给孩子顶替的都给了孩子,除此之外好像再也做不了什么。
当别离和悲伤成为常态,时间一久人心似乎会变得麻木。
大家从红着眼说自家孩子可能要下乡,到两眼空洞说着谁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下乡。
转变,就这么不知不觉。
和包家明李慧妍夫妻这样孩子还小的双职工家庭是幸运的,因为孩子小,免了一家分离。
然而孩子长大是迟早的,他们的庆幸也只能是一时,不安依旧笼罩着他们。
四年过去,也有东西是不变的。
比如包惜惜和沈子清,上了初一后他们依旧是一起上学放学,依旧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两位同学。
这段时间,市里在筹备一场大型的数学竞赛。包惜惜和沈子清因为数学成绩好,被老师推荐参加。
学校对这个竞赛还是很重视的,组织数学老师在放学后对他们两个进行额外的辅导。
恋耽美
出门的那一刻,包惜惜不得不承认,她被这个世界的父母照顾的人都懒了。
如果不是不想在这大冷天里淘米煮饭,她大概率也还是会拒绝沈子清的邀请。
沈立强正无聊的在修建那盆没剩几片枝叶的花,看到孙子下楼一趟把包惜惜带回来了,高兴的不行,说刚好,今天家里弄了小鸡炖蘑菇,让她留下来吃饭。
沈子清告诉爷爷:包叔叔和李阿姨中午没回来。
言下之意,包惜惜就是要在这里吃中午饭的。
包惜惜嘴甜,一进门就爷爷奶奶喊着,说自己今天就是厚着脸皮过来吃饭了。
沈立强可不允许她这么说自己,一脸慈爱道:傻孩子,你肯上来陪爷爷奶奶吃饭,我们可高兴了。
他没撒谎,这一顿饭确实是吃的很高兴,就委屈了沈子清,又被爷爷嫌弃吃饭不够斯文。
沈子清为了自救,无意间透露了包惜惜考了一百分的事情。
这一举动果然成功转移了沈立强的注意力。
他比自己亲孙子考一百分还高兴,猛夸包惜惜,还说要奖励她。
包惜惜受宠若惊,有些羡慕看了沈子清一眼。
难怪他老考一百分,原来都是有奖励的。
沈子清看穿她想什么,幽幽开口:为什么我考一百分没奖励?
沈立强笑骂道:平日里什么好东西都给你了,还要什么奖励。
沈子清无法反驳,觉得有些委屈。
包惜惜知道,站在大人角度这理解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这回她却是站沈子清,对沈爷爷说,平日里归平日里,考试成绩好的奖励对他们学生而言意义不一样。
她一脸认真告诉他:这是大人对我们小孩子认真学习的认可。
沈立强听得若有所思。
因为被包惜惜说服了,沈立强决定连孙子一并奖励。
两个孩子高兴极了,忙问是什么奖励。
沈立强却故神秘,告诉他们明天就知道了。
第二天,沈立强一早出了门,回来后让沈子清去把包惜惜叫上来,他要给他们奖励。
沈子清一听,立刻小跑着下楼,没多久两个孩子就出现在他面前。
沈立强呵呵笑看着他们,神秘兮兮指了指一叠放在桌子上用报纸包裹的好好的东西,说这就是要奖励他们的。
包惜惜看着这形状,顿时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但随后一想,这时候的家长还没那么疯魔,而且也还没什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再说,他们才读小学呢。不至于不至于。
这东西看着像书本,很可能是儿童读物类的东西。
儿童读物,像是沈爷爷性格会送的东西。
猜透了是什么的包惜惜依然很高兴,一脸期待等着沈立强开奖。
沈立强看着两个孩子那满脸藏不住的期待,也不卖关子了,三两下拆了报纸,递给两人一人一本。
包惜惜傻了,看着手中那本《快乐假期》。
这看起来怎么那么像寒假作业?这时候就有了这东西了吗?
好彩她出于公平公正,也帮沈子清争取了。
因为沈立强这份奖励,两个孩子原本美好的寒假更充实了。
说回包家那边。
当晚包家明夫妻回来得知女儿考了第一名,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
包惜惜看着一个晚上笑的停不下来的父母,心里是颇有感触。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只是这份出息也会随着孩子的年纪长大而改变。婴儿时期,也许好好吃饭就是出息。上学了,好好学习就是出息。成年了,这份出息的定义就更广更复杂了。
晚上包家明夫妻躺在床上,只恨不得明天快点到,好去国营饭店预定个位。
这时候去国营饭店吃饭,没有提前预定是不行的。物质毕竟不那么丰富。
定好位后,一家人又开始日盼夜盼,终于迎来了周末。
包家明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带着全家来到国营饭店。
虽然只是三个人吃,不过包家明夫妻还是阔气了一回,点了好几样菜,就想让女儿一次性吃个满足。
反正他们也带了饭盒过来,吃不完的菜都可以装回家。
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着饭,都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老熟人。
嗯,包家明的老熟人。
待那人和父亲叙完旧离开后,包惜惜忍不住对父亲说,这人看着有些眼熟。
这话一出来立刻得到李慧妍附和,她努力在脑海里回想,却又想不起是谁。
包惜惜觉得这就奇怪了,母亲和父亲结婚十几年,按理说父亲的亲朋好友基本都认识的。
在妻女的一而再追问之下,包家明只得对她们说:这不就是我住院那个医院的医生。
这么一说,李慧妍终于有印象了。
在丈夫住院一段时间后,确实有看过他来过病房。
她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脱了白大褂都认不出来了。
一家人继续回到认真吃饭这事上,李慧妍汤喝多了,有些内急,中途去上厕所了。
包惜惜趁机追着父亲问:真的只是医生吗?我听到他好像还喊你小名。
包家明的小名,包子。一般不是很熟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喊的。
包家明没想到女儿竟是这样的小机灵鬼,伸出手在她额头戳了戳,一脸无奈说了几个你啊你。
他不得不向女儿坦白,两人确实很早就认识,小时候是住一个大杂院的。不过十岁那年父母带着他搬家,两人就再也没见过,直到他昏迷住院。
包惜惜哦了一声,没再继续往下问。
父亲昏迷住院,按母亲的话里的意思,这医生应该就来过一次。
母亲虽然不是什么擅长交际之人,可也不是记不住人。但凡见过这医生几次,怎么都会有点印象的。
只来过一次,昏迷中的父亲就知道。
她心里有了个猜测,父亲会不会是早就醒了?
如果是这样,也不怪他的苏醒时间那么凑巧是在厂里给他送锦旗之后。
包惜惜看了眼父亲,说不出心酸多点还是心疼多点。
那段灰暗的日子,他身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得是多么的无助和绝望。
困境中,阴差阳错让他抓到了一个暂时可以让妻儿安全的办法。除了死死抓住,他别无选择。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不短,既要防着被别人看出,又要忍着妻儿的伤心难过,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包惜惜想着想着都想掉泪了,只得低着头佯装扒饭。
包家明见女儿只顾着低头扒饭,给她夹了一块肉,让她少吃饭多吃肉。
包惜惜也给他夹了一块,对他说了同样的话。
李慧妍出来刚好看到这一幕,欣慰之余忍不住有些吃醋。
包惜惜挨着她撒娇,也给她夹了一块,并说:妈妈,这块肉比爸爸那块大。
如此童真的话,夫妻两人差点笑到把吃在嘴巴里得菜喷出来。
从国营饭店回来,因为是放寒假的缘故,院子里很多小朋友在玩,大家看到老半天没见人的包惜惜,连忙喊她过来一起玩。
包惜惜吃的太饱,困意上头,拒绝了小伙伴们的热情邀请。
不过她看到沈子清,临上楼前忍不住问了句:你的寒假作业做完了吗?
说到寒假作业沈子清就无语,早知道爷爷给的是这样的奖励,他就不争着也要了。
他闷闷说了句没有,包惜惜哦了声,有些遗憾。
沈子清看着她的背影好一会,总觉得她那一声哦藏着其他意思,可是又猜不到是什么。
包惜惜美美睡了午觉,不对,准确的说她是美美睡了一下午,醒来已经是傍晚了。
她习惯性走到走廊看院子,发现玩耍的小伙伴们少了一半。
奇怪了,按理说这个点正式大家玩耍的高峰期才对。
纳闷之际刚好看到沈子清上楼,就问他今天大家怎么散的那么早。
沈子清无奈摊了摊手,原来今天发生了件不怎么愉快的事,周凯和王树苗打架了。
这还是包惜惜第一次听到大院里的孩子打架,忙问:没人劝架吗?
劝了,可这两人一旦上头没人劝的住。
那现在还在打吗?包惜惜问着,连忙又往院子里看了看,却并没发现有人打架。
沈子清告诉她没打了,被两边的妈妈抓回去了。
包惜惜又哦了声。
沈子清总觉得她这声哦有可惜的意思,她是在可惜没看到两人打架的场面?
他忍不住了,直接问包惜惜是不是这么想。
被人看穿的包惜惜哈哈笑了笑,突然想到什么,连忙让沈子清在这等自己一会。
说完飞快跑进屋,没多久拿了她要送给沈子清的礼物出来。
呐,这是你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的礼物。
作者有话说:
沈立强:奖励,那就得有意义。
下面我们要长大,许文雅一家人的问题也要彻底解决了。
你们是最可爱的,一夜之间让我的作收破五百了~~爱你们~超级开心!!有一种被霸总宠爱的错觉(bushicuojue),霸总:呵,女人,不就区区五百作收,给你。hhhhh
第25章
沈子清没想到包惜惜会送自己礼物, 愣愣接过。
惊讶是真的,欣喜也是真的,还有那么一点点忐忑也是真的。
就因为他考了第一名就送礼物?虽然只是一支铅笔和一张小卡片?
不管是什么, 这还是第一次有同学送他礼物,沈子清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谢谢,是他能想到的表达自己感谢的话语,并开始在心里思考着要回送她什么。
包惜惜笑眯眯说:不客气, 要说谢谢的话,也是我该谢谢你这半个学期来对我的照顾。
沈子清更不好意思了, 虽然他答应了大人们要多照顾一下包惜惜,可回过头想,他好像也没照顾什么。本以为自己至少能在学习伤帮她一二, 可人家学习成绩半点不比你差。
包惜惜从他的反应李看出自己送的这份礼物对方还蛮喜欢的,想着也许可以得寸进尺一下,于是伸出试探的小脚脚,问:如果你真想感谢, 不如把你的寒假作业借我参考参考?
本来她是无负担的快乐寒假,好了,去沈家吃了一顿饭, 喜提寒假作业一套。
包惜惜这话听得沈子清脸一变,立刻觉得这礼物烫手起来。
她送自己礼物,不会就是为了想抄作业吧。沈子清问的有些痛心疾首, 万万没想到她是这样的人。
当然不是。包惜惜解释, 准备这份礼物的时候还没有收到沈爷爷的礼物呢。
天地良心,礼物是计划之内的, 寒假作业是飞来横祸。
这么说沈子清可算松了半口气, 语气坚定对包惜惜说自己是不会把作业给她抄的, 但是他很快接了句但是,如果她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来问他。
包惜惜知道沈子清讲原则,所以问的时候也是抱着半开玩笑。
她无所谓摊了摊手:不借就不借吧,一会请你去街角吃芝麻糊。
有个阿姨,经常在傍晚时分在大院左拐往前的那个街角卖芝麻糊。
大院里很多大人小孩都吃过,味道那是真的好。
沈立强带她和沈子清吃过几次,第一次吃的包惜惜就想着等她有钱了也要请他们吃。
现在只攒了八毛钱,就先请沈子清吧。等过年她拿了压岁钱,再请沈爷爷和赵奶奶吃。
她请沈子清吃芝麻糊的目的单纯,纯粹是因为好吃,然而沈子清再次傻眼。
自己拒绝了她抄作业的请求,她还请自己吃芝麻糊。这其中必定有大猫腻。
他对包惜惜说:如果你想吃,还是我请你吧。
包惜惜拒绝,大气说道:让我请你,这段时间我攒了点钱。
那喜上眉梢的样子,还真让沈子清信了她攒的这点钱不少。
可他还是不放心,又一次问她确定不会再想炒自己把作业?
包惜惜怒了,直接说吃了这顿芝麻糊,三天内她就把寒假作业做完。
既然没得抄,长痛不如短痛。
沈子清终于信了,觉得可能真只是包惜惜攒了很多钱,才想请自己吃芝麻糊。
这让他有些羡慕了。
他也不是没攒钱,可是攒了差不多一年也才攒了一百来块钱。
沈子清拿着包惜惜送给自己的礼物回家,回到房间后打开那张小卡片,看到上面写的那两句鼓励的话。
胜不骄败不馁他看得懂,那句不要急,慢慢来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他性子太急了?有时候他表现的好像真是如此。
有时包惜惜中午睡过头了,他会忍不住催促她快一点。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回来她却只顾着和大院的其他女孩子玩跳飞机,他看了都着急。有时公园里放露天电影,她说想去看,却总是慢吞吞出门,一点也不担心去晚了没有前排的位置。有时
唉,不想了,不想了,沈子清越想越自闭。
他收好礼物下了楼,和包惜惜去吃芝麻糊。
他们来到时,阿姨也刚出摊没多久,芝麻糊还热乎乎的。
包惜惜要了两碗,给了钱后两人端着碗靠墙蹲着吃。
甜滋滋的芝麻糊入口,满嘴巴都是香香的芝麻的味道。
沈子清趁机告诉她,自己看了卡片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向她解释,自己不是急性子的人。
心意被完全误会的包惜惜心痛摇了摇头,故作深沉说:你这是误会了我卡片上写的那句话的意思,我是想告诉你,很多事都要慢慢来的。
沈子清哦了声,他想起奶奶总喜欢对爷爷说的一句话,真希望孩子们能慢慢长大。
然而时光有时候却偏偏过得飞快,一起蹲在街角墙边吃芝麻糊仿佛还是昨日,眨眼却过去了四年。
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包惜惜和沈子清从稚嫩的孩童变成了十四岁的小少年,身份也由三年级的小学生变成初一的中学生。
上初中后他们依然是同一个班,不过却不再是前后桌。
沈子清十三岁那年突然跟冒尖的竹笋一样,一段时间一个样,转眼就比包惜惜高了一个头。
包惜惜还是坐在课室中前排,他却因为个子太高,不得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
四年时间,很多东西都变了。
家属大院里,原本下乡的青年只有一个主动申请的谢兰兰。然短短四年时间里,不少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却也不得不陆陆续续下乡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哀伤笼罩着大院上空。
那些舍不得孩子去吃苦的父母们为了能让孩子留在城里,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
然而普通人又能想到什么办法?能把工作岗位给孩子顶替的都给了孩子,除此之外好像再也做不了什么。
当别离和悲伤成为常态,时间一久人心似乎会变得麻木。
大家从红着眼说自家孩子可能要下乡,到两眼空洞说着谁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下乡。
转变,就这么不知不觉。
和包家明李慧妍夫妻这样孩子还小的双职工家庭是幸运的,因为孩子小,免了一家分离。
然而孩子长大是迟早的,他们的庆幸也只能是一时,不安依旧笼罩着他们。
四年过去,也有东西是不变的。
比如包惜惜和沈子清,上了初一后他们依旧是一起上学放学,依旧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两位同学。
这段时间,市里在筹备一场大型的数学竞赛。包惜惜和沈子清因为数学成绩好,被老师推荐参加。
学校对这个竞赛还是很重视的,组织数学老师在放学后对他们两个进行额外的辅导。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