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长公主李妩,生性骄纵,胆大肆意,被她撩过的未婚郎君不知凡几。
    贺知余是其中生得最好看的那一个。
    李妩原本很喜欢他。
    奈何他黏人又爱吃醋,李妩久而生倦,将他抛弃。
    久别重逢,贺知余摇身变成侯府世子,深得皇帝信任,并且成为一众小娘子们心中犹如高岭之花的存在。
    李妩虽觉诧异,但未放在心中。
    直到遭了贺知余的算计报复,面临被迫和亲的局面,她才晓得,当年他们之间的那一段情,贺知余一直耿耿于怀。
    思索数日,李妩深觉,想要尽快破局,不如
    摘下这朵高岭之花,再撩贺知余一次。
    贺知余的旧友都以为,他做的许多事皆为报复平阳长公主。
    唯有贺知余清楚,他想要的,从来都是李妩回到他身边,心里只有他一人。
    备注:①甜爽文。②日更。③谢绝扒榜。
    第1章 重逢 那一张俊美无俦的脸依旧赏心悦目
    七月流火,酷暑渐消。
    晨早温煦灿烂的光静静照在朱红宫墙上,明黄琉璃瓦熠熠生辉。
    是我对你不好吗?
    忽而响起的一声诘问蕴着丝丝的笑,语气轻快,声如莺啼。
    叫人辨不出其中真意。
    自然不是!
    否认之言脱口而出,年轻郎君似未思考便已给出答案。
    立在年轻郎君面前的李妩轻笑一声。
    不是?
    话音才落,她唇边笑容越深,骤然抬手,一巴掌扇在眼前之人脸上。
    不是为何不珍惜?
    眼前晃过一片大红衣角,紧跟着啪地一声沉闷的响。
    郎君脸颊火辣辣,李妩眉眼徒留冷艳与淡漠:你可当真是不知好歹。
    说她对他好却背着她和别的小娘子纠缠不清。
    可不是不知好歹?
    她对这些事本不那么在意。
    左右前些日子撩拨这人不过一时兴起,也未真的把人放在心上。
    但偏要不识趣故意来拦她、要同她解释便招人厌烦了。
    难道还妄想她原谅他,给他机会?
    收回手,李妩慢慢理一理衣袖:往后你我再无干系,你愿意同谁亲近也与我无关。别再来碍我的眼。
    年轻郎君似羞愧低头:殿下
    李妩冷笑,余光瞥见一抹身影,当下视线越过他,落在此刻自宫门迈步而出的另一人身上。
    一袭绯红官袍、头戴官帽的男子年轻英俊,长身鹤立。
    在深宫的一片金碧辉煌里,他眉目冷淡、气质疏离,愈显出几分出尘淡泊,亦无声之中拒人于千里之外。
    是贺知余。
    李妩看清楚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几不可见地挑了下眉。
    离开京城三年时间,与贺知余也有三年未见。
    虽说她从边关回来已有一阵子,但对许多事皆没留意。
    不曾想在这里遇到他。
    如今再见,眼前的人与记忆中的人相比,变化颇多,乍一下,倒叫人恍惚。
    但一副好皮相比从前更甚。
    李妩微弯了下唇,哪怕被撞见极不淑女的一面,她脸上亦丝毫不见偶遇旧情人的难堪尴尬。
    那种平静的神色与目光,像他们之间什么事都没有过。
    贺知余从宫里出来便瞧见李妩。
    她仍如往常,一袭张扬的红衣,乌发如瀑,靡颜腻理,一张生得极美艳的脸,若灼灼芙蕖、似海棠春醉。
    无论在何处、无论在何时,皆为最惹眼的存在,轻易引人注意。
    李妩打人的那一幕,他看见了。
    抬眼对上李妩勾着笑的一双妩丽眸子,贺知余淡淡回望。
    和李妩一样,他脸上没有撞见旧情人的窘状。
    反而本面对李妩、背对贺知余的年轻郎君注意到李妩的目光,回头看一眼,望见贺知余,顿时心生窘迫。他压着情绪转过身,与贺知余见了个礼:贺大人。只是脸颊残留手指印,有几分滑稽。
    贺知余眉眼不动,客气回礼道:凌公子。
    随即方才与李妩见了个礼,语声疏离:长公主殿下。
    他表情冷淡,口吻同样冷。
    李妩不以为意一笑,更无半分异色,随意点了下头,权当应下。
    被贺知余唤作凌公子的凌越实则乃户部尚书之子。论起来凌越身份不低,但他无官无职,面对身为长公主的李妩和身为朝廷重臣的贺知余不免挺不直腰板。
    但比起这些,此时夹在他们二人中间的凌越,只觉心底那一份压不住的尴尬愈演愈烈。
    因他知晓长公主殿下同贺大人之间曾有过一段情。
    彼时贺大人尚是新科状元。
    长公主殿下费尽心思追求贺大人一事在京城闹得可谓沸沸扬扬。
    不久之后,贺大人拜倒在长公主的石榴裙下,那一阵子,他们两个人蜜里调油,如胶似漆,似感情极好。
    但后来仍分开了。
    其后长公主殿下更去往边关,一走三年之久。
    直到前一阵子才回来京城。
    凌越暗忖间不动声色看一眼李妩,复又看一眼贺知余。他正准备同贺知余寒暄几句化解尴尬,便听李妩淡漠开口:还不滚,是想我请你用饭?
    凌越愣一愣。
    李妩又笑,眼尾勾起,顾盼生辉,她容颜中的那一抹妩丽之色更显妖冶。
    凌越没来得及说话,她已径自走向停在宫门处的软轿。
    从头到尾不曾与贺知余说半个字。
    待凌越回过神,抬眼已只能望见李妩的背影。
    贺知余也朝李妩背影看去一眼。
    那样风姿绰约、秀美姿容之下,藏着的却是一副冷硬心肠。
    多年之前,早有领教。
    贺知余不动声色收回视线。
    垂眸之间,他敛起眼底燃起的一团炙热。
    礼貌同凌越告辞之后,贺知余也未多留,大步离去了。
    被留在原地的凌越终于抬手摸了下红肿的脸颊,他耸拉着眉眼,垂下脑袋,丧气转身。
    李妩乘软轿去往临华殿见李深。
    宫门外发生的事情没有影响到她的心情。
    三年前,李妩一母同胞的哥哥李深继承大统,是为新帝,而她被册封为平阳长公主,赐住长公主府。她今日进宫,便因嘉和帝李深有事相召。
    去往临华殿的路上,李妩百无聊赖中想起方才偶遇贺知余。
    她回来京城,只要贺知余在,他们迟早见面,早见、晚见、以何种方式见,于她并无太大区别。
    然数年不见,那一张俊美无俦的脸依旧赏心悦目至极。
    尤其他一袭绯红官袍的模样
    李妩随口问道:贺知余如今在何处任职?
    回殿下的话,贺大人如今在大理寺任职,是少卿大人。
    贺大人上任不久便办了几桩陈年旧案,大家都夸贺大人手段了得呢。
    软轿外的太监陈方堆着笑说起贺知余的好话。
    李妩品了下大理寺少卿这个官职,笑道:他三年前在春闱科考中蟾宫折桂,是陛下钦点的状元郎不假,可才两三年而已,他这官是不是升得太快了些?
    殿下这几年不在京城,有所不知。太监一一与李妩细细解释,头两年宣平侯将贺大人认回去了。据说贺大人乃是宣平侯流落在外的嫡长子,此番也算认祖归宗,贺大人的嫡长子身份当时是上了贺家族谱的,便不会有假。
    宣平侯将贺大人认回去后,又上折子向陛下请封贺大人为侯府世子。
    因而,如今贺大人不只是大理寺的少卿大人,也是宣平侯府的世子,身份委实不一般。
    说清楚贺知余身世这一桩,那太监揣度着再道:这些年上贺家说亲的媒婆甚多,贺大人却不曾点头,至今未娶妻,也无婚约在身。奴才听过一耳朵,道京城里的小娘子有不少评价贺大人实乃高岭之雪、云端之月,高不可攀。
    李妩才回京城不久,诸事繁杂,也是忙碌的。
    这些旧闻她此刻将将听说。
    回想三年前初见贺知余,他才十八岁,身上几分少年郎君的青涩与傲气。
    彼时一袭干净齐整的布衣便如松如竹、仪表堂堂,眼眸清亮无比,与如今犹如深潭望不见底的一双眸子截然不同。
    原是经历这许多的事。
    但所谓高岭之雪、云端之月这样一个高不可攀的人,偏偏折在她手里过,在那些人眼里,同她之间一场过往,岂不是贺知余的污点?
    李妩沉吟中闲闲一笑。
    这样有出息的郎君,贺家如何会不想把人认回去?
    殿下说得极是。太监恭维,复道,像贺大人这般一表人才的郎君,委实不多见。贺大人又曾护驾有功,陛下待贺大人也是颇看重的。
    护驾有功?
    李妩拧眉,掀开帘子一角问,怎么回事?皇兄遇到过危险?
    太监连忙道:不过几个宵小之徒,未伤陛下分毫,那时也已将他们一网打尽,请殿下放心。
    跟着才与李妩解释当时的情况。
    简而言之,乃新帝李深在三年前的冬狩之际遭遇埋伏刺杀。
    彼时贺知余伴随君侧,替新帝挡下一箭,于是有太监口中的护驾有功。
    正是因着此事,新帝待贺知余越发看重。
    宣平侯与贺知余父子相认之后,上折子请封贺知余为宣平侯府世子一事才会如此顺利。
    自贺知余任职大理寺少卿,朝堂内外已然默认贺知余是新帝面前的红人,与旁的朝臣终有两分不同。
    目下几乎无人明面上随意轻视这位年轻臣子。
    李妩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她放下心,闲谈间软轿稳稳停在临华殿外,她扶着太监的手下得软轿,独自步入殿内。
    李妩到临华殿时,嘉和帝李深正在批阅奏折。
    听见大太监禀报李妩到了,他搁下手中的朱批御笔,屏退殿内宫人,微笑看着李妩走上前。
    皇兄万福。
    李妩与李深行了个礼,起身后笑问,皇兄急急派人寻我来,所为何事?
    李深比李妩略长三岁。
    兄妹两个人倒是自小关系极好,李深对李妩这个妹妹十分疼爱。
    你先看一下这个。
    李深手指轻点一点龙案一角放着的东西。
    李妩将东西拿起来,展开。
    这是一封国书,是一封来自与大晋相邻的小国鞑靼的国书。
    迅速看罢这封国书上的内容,李妩不由挑眉:鞑靼想要同大晋和亲?
    是。李深颔首道。
    他站起身,负手来回踱得几步:鞑靼往年与大晋多有不和,他们的人每逢秋冬,总要闯入大晋的境内,掠夺百姓的钱财与粮草,以致边关百姓每逢年尾时常胆战心惊。此番倘若能握手言和,边关的百姓们也能过安生日子了。
    李妩在边关待了数年时间,对这般情况有所了解。
    这些鞑靼人异常狡猾,通常一击即退,想要追击颇为艰难,而鞑靼又对这些生事的人横加庇护。
    倘若大晋和鞑靼能借着和亲一事从此和平共处,边关的百姓们日子确实会变得更安生。
    不过
    皇兄想同我说的,大概不止这个吧。
    李妩暗忖间抬眸看一看李深,所以那个将要去鞑靼和亲的人,是我?
    是鞑靼点名要你。
    李深纠正她。
    第2章 两情 与梦中的那一道身影渐渐重叠在一
    两国和亲,事关重大。
    大晋与鞑靼向来有些摩擦,断然没有鞑靼随意想说和便说和的道理。
    更没有鞑靼点名要她,大晋便得答应的道理。
    李妩相信自己皇兄也不是这个意思。
    否则不会这样心平气和、全无愠色同她提起这么一件事。
    鞑靼人为何会知道我?李妩好奇问。
    李深说:据传因你在边关时,叫鞑靼的三皇子瞧见,他对你一见倾心。
    这也不是不可能。
    边境之地由来鱼龙混杂,鞑靼的皇子若是扮做普通百姓混在人堆里,她未必能够注意。
    作为一国公主,若我前去鞑靼和亲能换来大晋百姓安宁,自然是万分值得。李妩微微一笑道,皇兄若已做出决定,我自无意见,一切听由皇兄的安排。
    李深抬眸,笑容淡淡。
    大臣们皆认为此提议甚好,擎等着鞑靼使臣进京。
    唯有吕相持反对的看法,以为不妥。
    但单他一人,终究辩不过其他大臣们,吕相最终也不得不点头同意。
    宰相吕鸿乃三朝元老,在朝堂中威望极高,说一句呼风唤雨也是不为过的。
    上赶着去相府讨好攀交吕家的人将相府门槛都踏破了。
    他的反对,在李妩看来也非真心反对,不然那些唯他马首是瞻的朝臣,该同样站出来反对才是。
    这件事便有点儿意思。
    李妩笑:吕相一把年纪,对大晋也是一片拳拳之心。
    她转而再问,只不知此番乃哪位大人主张答应鞑靼提出的要求?
    李深静静看着李妩,笑容染上些许调侃。
    妹妹当初实在不该那样绝情,伤了贺大人的心,以致于惹来如今的事。
    李妩却笑意不减:皇兄这话实在冤枉人。
    我对贺大人,也是有过真心的。
    从未在皇妹口中听过对哪个男子有真心,李深听言下意识扬了下眉。
    他去看李妩,李妩眉目平静,方才的话倒似随口之言。
    李深抿唇,又笑了下。
    你同贺大人之间若有误会,得找个机会解开才是。
    李妩点点头。
    皇兄说得极是。她眉眼弯弯,我会去见贺大人的。
    直到回到长公主府,李妩仍在想李深那些话。
    如若一切皆是皇兄的安排,没必要瞒她,所以当真是贺知余有意主张让她去鞑靼和亲。
    依今日从太监口中听说过的种种,贺知余的举动无疑也会引来一些支持。她同贺知余之间那些旧事知道的人很多,即便贺知余有心报复她,旁人不会奇怪,说不定乐见有人当出头鸟、看好戏。
    连她皇兄都认为贺知余是有心报复。
    可见贺知余在促成答应鞑靼和亲之事上的表现有多招眼了。
    啧。
    过得许多年,竟仍这般厌她恨她?便那么念念不忘吗?
    李妩懒懒躺在美人榻上,伸手点一点葡萄,她的大丫鬟清芷当即动手将葡萄剥了皮喂到她嘴边。一连几颗清甜的葡萄下肚,轻抬眼帘,见清芷欲言又止,李妩笑,语气轻松:有话便直说。
    清芷将一颗新剥好皮的葡萄再喂到李妩嘴边。
    待李妩吃下以后,清芷方小声道:奴婢是替殿下不平。
    贺大人堂堂七尺儿郎,竟是拿得起放不下,为着多年前的事,这般算计殿下,实在小肚鸡肠,叫人不齿。那鞑靼是什么地方?殿下当真去鞑靼和亲
    说着又说不下去了。
    和大晋相比,鞑靼只称得上弹丸之地,且鞑靼人野蛮得紧,不提两国习俗诸多不同,那日子能好过得起来吗?
    恋耽美

章节目录


长公主的旧情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寒花一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寒花一梦并收藏长公主的旧情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