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养猫-(3)
身为君王,坐揽江山,享受万民朝拜,自然也要尽到身为君王的责任。
她在心下叹了一口气,抬眼看到谢锦认真刺绣的侧脸,心里忽然一动。
谢锦虽貌美,但并不是特别明艳的长相,她生一双圆杏眼,柳叶眉纤长,浓淡相宜,高直鼻梁樱桃小口,因出身腐书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阿姐有心上人吗?
姜照问了一句,本以为会得到否认的答案,毕竟就她对于谢锦的了解,还真不知道她和哪个侍卫走得近过。
谢锦却手上动作一顿,抬眼看她的目光也有些闪躲。
这大概就是有的了。
姜照心道,这也正常,毕竟她和谢锦见面的机会并不多,谢锦平日里同谁相处的时间长,与谁的关系好,也不是都要和她禀报。
但还是觉得心里发闷,甚至有些钝钝的疼。
第4章 袁启
原来阿姐已经有心上人了。
姜照面色微冷,强行撑起笑意来,目光却有些凉薄。
谢锦刚要开口,姜照忽然站起身道:我不能出来太久,恐陛下寻我,这就先回熙和宫了,有时间再来找阿姐。
阿照。
谢锦敏感的感觉到姜照不大对劲,开口唤了她一声。
姜照已走到门前,回头冲她笑了一下,就如同往常一样,好像是谢锦多虑了。
阿姐不用送我,我走了。
她如逃跑一般,走得飞快。谢锦将手中东西收好放下,起身追到门口,已不见了姜照的身影,却恰好与归来的徐伊人撞在一起。
徐伊人伸手撑住她的肩膀,好奇道:如此慌张作甚?
谢锦探头往外看了一眼,宫巷深长,四下无人,姜照早已跑远了。
她抬手揉了揉额角,轻声叹了口气。
徐伊人奇怪的看着她,谢锦一言不发,推着她往里走,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徐伊人也不在意,伸手给她看提着的餐盒,笑道:今儿御膳房新进了几个厨子,做了不少新菜式,我回来时恰好路过遇见何师傅,咱们晚饭就有着落了。
谢锦漫不经心的应了一声,徐伊人停了脚步回头看她,道:我方才瞧见阿照跑过去,叫她也没搭理我,如今你又这个样子,是和她吵架了?
也不算吵架。谢锦简单把缘由说给她听。
徐伊人笑道:阿照吃味了。
谢锦不解,伸手推了她一把,嗔道:胡说什么呢。
两人往厨房走去,徐伊人道:她也怪可怜见,在这深宫里无依无靠,唤你一声阿姐,大抵是把你当成了唯一的亲人。
你和袁侍卫的事儿也从未告诉过她,她自然没什么心理准备,只以为阿姐要被别人抢走了,可不觉得难受么?
谢锦道:我和袁启还八字没一撇呢。
徐伊人把餐盒打开,将里面还冒着热气的几道菜并着两碗米饭取出来在桌上摆好,拉着谢锦坐下,挤眉弄眼道:阿照问你,你不是没否认吗?
袁启是禁卫军其中一个巡逻小队的侍卫长,常在宫中四处巡逻游走,去岁偶遇谢锦,对她一见钟情,明里暗里的待她好,宫正司的人都知道。
听柳宫正说,袁侍卫家世不错,再加上他本人一表人才,待人有礼,宫正司上下都对他印象很好,偶尔也会拿他来打趣谢锦。
谢锦是个好说话的,再加上她对袁启的接近并不反感,解释过几次没人听之后,就由她们去说了,后来隐隐也对他生出一些好感来。
只是碍于二人身份有别,袁启前途无量,而她如今还是戴罪之身,连宫门都出不得,才一直没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
至于没和姜照说过,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在谢锦心里,姜照一直还是个孩子呢。
虽然我一直想出宫,但在这八年里,都未曾有任何机会。谢锦拿着竹筷,却并没有什么胃口,眉头微蹙,叹道:我这一生,又还能有多少个八年?
徐伊人和她师父柳宫正一样,满心都是宫正司事务,从来没有谈情说爱的心思,是以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她也并不是十分精通。见谢锦惆怅,她也不知如何安慰,就问道:你这些想法和袁侍卫说过了吗?兴许他愿意等呢?
谢锦道:我一早就同他说了,让他不要把太多心思放在我身上。
可他说,他上有兄长,下有幼弟,父母不会太过逼迫他的婚事,所以
所以他愿意等你?
谢锦点了点头。
徐伊人笑道:这袁侍卫还真是个痴情的种子。
谢锦道:若我能出宫,必然也不想负他,可遥遥无期的日子,并不是说等就可以等到的,我不想耽误了他,可他也很固执,我不知该如何是好。
若非当年谢氏一案,按谢锦的年龄,如今也早该嫁了人,相夫教子了。
正因一入宫门深似海,这些年来也未曾有心思去考虑终身,袁启是第一个擅自闯入她世界里的男子,谢锦对他亦有些好感,虽然不能说是非君不嫁,可如果能出宫,袁启要娶她的话,谢锦觉得自己大概也是会同意的。
毕竟她已不是芳华正茂的女子了,也懒得再去做如意郎君的美梦。
可自她奉命入宫后,就被先帝彻底遗忘了,再到后来今上登基,更不会知道宫正司里还有个一直渴望出宫的谢司正。
今上是女子,还尚未选夫,更别提三宫六院。
她少入后宫来,更不会亲自过问宫人们的琐事,谢锦亦不可能去求见天颜,是以她要得到出宫旨令,真真是难于登天。
徐伊人吃了两口饭,突然道:我一直想说来着,却总是忘记,你家阿照如今不是在御前当值吗?你为何不让阿照帮忙禀明圣上?
我倒不是没想过。谢锦道:三年前阿照告诉我她被调到御前当差时我就想过,但是一来她只是一个小小宫女,妄议朝政是为大罪,若陛下迁怒,阿照岂不是受了我的拖累?
二来,阿照还不到出宫的年纪,若是我真的走了,留她一个人我又如何放心?
六年前的冬夜,谢锦在宫正司门口捡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宫女。
那时的姜照是那么瘦弱,身上还带着些伤痕,她给了她一碗热饭,看着她狼吞虎咽,吃着吃着就哭起来,把谢锦的心都哭碎了。
因为一声软乎乎的阿姐,谢锦肩上从此多了一份责任。
她想出宫不假,但相伴六载,她已经把阿照当成了亲妹妹,如果要以与阿照分离作为出宫的代价,谢锦也就变得不是那么果断。
想起姜照走时倔强的面庞,谢锦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她想,关于一些事,还是很有必要和姜照好好谈谈。
比如说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抛弃她这件事,不管是出宫还是袁启,都不会改变阿照在谢锦心里的地位。
而此时的姜照,完全不知道谢锦所想。
她面色阴沉的回到了熙和宫,高盛安一如既往的迎上来,指挥宫人为她更衣。
见陛下面色不好,高盛安在心里嘀咕,本以为她出去一趟回来能高兴一点儿,怎么如今看来这脸色比出去之前还差了。
姜照手里握着茶杯却不喝茶,蹙眉问道:青时姑姑还未回宫?
青时是太后生前身边最信任的大宫女,在太后还是容妃时,被打入冷宫的那几年里也都是青时在跟前照顾。
后来太后仙逝,青时差点儿跟着殉驾,还好被高盛安及时发现救了回来,她不愿出宫,就和高盛安一起留在新帝身边伺候。
前段时间青时梦见亡母,姜照就允她回乡祭奠,至今未归。
听她问起青时,高盛安忙道:回陛下,青时还要过两天才能回来,您有事儿吩咐奴才就是,无论何事奴才都保准给您办的漂漂亮亮。
姜照道:那你去摆平了赵相,让他不要催朕成婚。
这高盛安面露尴尬之色。
姜照瞪了他一眼,高声道:这个做不到,那你就去让阿姐
话说到一半卡了壳,姜照泄了气,抱着茶杯喝了两口热茶,而后举起杯子就要往地上摔,高盛安连忙跪地大呼:陛下息怒!
他嗓门儿尖细,高呼一声,守在殿门内外的宫女太监们霎时间跪了一地。
姜照把还存着半杯茶的青釉瓷杯子在掌心里捏了几下,到底是没扔出去,收回来重重搁在了桌子上,起身拂袖走了出去。
高盛安长舒了一口气,一面捏起袖子擦着冷汗,一面赶紧跟了上去。
姜照步子迈的大,走得飞快,高盛安一路小跑才追上她,嘴里念叨着:陛下慢些走,小心脚下,马上要用晚膳了,您这是要去哪儿?
陛下不理他,仍然自顾走路。
高盛安一路跟她到熙和宫门口,抬手一挥,就有一队禁军跟上,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跟在姜照屁股后面,也不知道她要去哪里。
一路上,高盛安温声软语,好话说了一箩筐。
可姜照理都不理,拉着一张小脸往前走,所到之处跪了一地的宫人。
一路走到后宫,远远瞧见了映月宫的大门,高盛安才明白了她的去处。
映月宫是太后还是容妃时的住处,也是陛下诞生和幼年所居的地方,自容妃当年被打入冷宫后就空了下来,到如今已有些荒凉。
朕自己进去看看,你们在门口守着就行。
陛下,还是让老奴陪您
高盛安。
姜照负着手,面无表情的唤了他的名字。
高盛安知道圣意已决,就唯唯应了一声:奴才遵旨。
姜照上前去,高盛安冲后面使了个眼色,就有两个人高马大的侍卫上来替她推开了映月宫的大门,姜照也没说什么,迈过门槛走了进去。
皇宫很大,姜照到现在也不是能找清每一处所在,但是映月宫是她最熟悉的地方,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这里待了整整十三年。
如今已经是黄昏,天色暗下来,接近夜晚。
映月宫只是无人居住,倒不能说是废弃宫殿,所以宫正司那边时常会派遣宫女来收拾打扫,如今映月宫也不算脏乱,只是没有人气,显得荒凉。
姜照走到正殿,想象着娘亲还在的时候,总会在这里与别的宫里的娘娘闲谈,她有时也会到这里来坐一会儿,娘亲把她抱在膝头或揽在怀里,教她一个个喊人。
从正殿可以直接通到后面的寝殿,如今已经没有了任何属于娘亲的气息,姜照把垂落的床帘挂起,床上空空荡荡,没有被褥和枕头。
姜照坐在床上,缓缓闭上眼。
容妃是将门出身,带着骨子里的孤傲,就连对待先帝也是铁骨铮铮宁折不弯,不然也不会被他盛怒之下打入冷宫。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无疑是最温和的。
姜照想象着,娘亲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发顶,柔声道:照儿不能挑食,要好好用膳才能长得高,有朝一日会比娘亲还高呢。
她想起娘亲出了冷宫后,得知她曾一个人熬过那些艰苦的时日,并且认识了一个待她很好的姐姐,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摸着她的头,说了好多句:这是照儿的福气。
本来谢锦作为低级女官,是不可能一下子升任到左司正。
是娘亲吩咐下去,让柳宫正得了懿旨,才破格提升了谢锦。
姜照又想起娘亲临终前,她跪在床前听她声声咳得破碎,不停唤她的名字。
她说:照儿别怕,这世上除了娘,还会有别人来疼你。
姜照捂着脸倒在空无一物的床上,低声喃喃道:娘亲,阿姐有了心上人,她要去疼别人了,还会有人来疼我吗?
有风呜呜咽,从没遮严的窗隙之间闯进来。
却没有人能给她答案。
第5章 风寒
姜照病了。
她一个人在映月宫待了一夜,次日早朝时还不见出来,高盛安硬着头皮进去寻人,见陛下和衣躺在硬邦邦的床上,已经有些迷糊了。
高盛安赶紧让人把陛下背回熙和宫,请了御医过来。
御医诊过脉,说是陛下忧思过度,又感染了风寒,需要静养。
高盛安自掌了几下嘴巴,让人去前朝通知诸位大臣。
陆苍玉本以为姜照是因赵相提及婚事才装病诳人,亲自去看望了她,才知道原来是真的病了。
怎么好端端的去了映月宫?赵恒则那老匹夫自有我来应付,谁又能让她受了委屈?陆苍玉站在龙床前,拧着眉头望向昏睡的皇帝。
高盛安隐约知道陛下是在哪里受了委屈,但又不能直言相告于他,只能擦着冷汗道:是奴才伺候不周,导致龙体有恙,实在罪该万死。
陆苍玉面不改色道:高总管不必自责,陛下自己任性,怪不得旁人。
陆帅戎马半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高盛安在他面前也不敢多嘴。
恰好此时有宫人端着刚煎好的汤药过来,高盛安赶紧伸手去接,却被陆帅半路拦截。
他拿药匙在冒着滚烫热气的汤药里搅了几下,吩咐道:把陛下扶起来。
小宫女看了一眼高盛安,得到他眼神指示,就走到床边坐下,小心翼翼地把仍在昏睡中的陛下扶在怀里,大气都不敢喘。
姜照睡的并不安稳,这会儿已经慢慢有了意识,睁开眼睛就看到端着药碗的陆苍玉,她张了张嘴,嗓音低哑,唤了声:舅舅。
这是妹妹留下的唯一血脉,儿时也曾在他膝上撒过娇。
陆苍玉奉旨戍边时不知宫中事,让她们娘俩儿受了好一番罪,妹妹也因此身体受损,没熬过多久就去了。
姜照登基后,因为君臣大防,为了保全陆家清名,他更是故意同她疏远,让她一个女儿家在深宫之中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陆苍玉心中酸涩,对她有愧,再端不住什么冷脸。
陛下觉得怎么样?身体可有不适?
只是有些倦乏,并无大碍。
姜照闭了一下眼,笑道:让舅舅担心了。
陆苍玉坐在她腿边,用药匙舀起汤药,冷了一下才喂到她嘴边。
姜照面色苍白,乖乖张嘴吃药。
苦不苦?陆苍玉问。
姜照摇摇头,眼眶儿微红,低声道:不苦。
陆苍玉又喂给了她几勺药,碗中余下半碗,温度已不是特别烫,陆苍玉就把碗给她,让她一口气喝了下去。
高盛安拿丝帕捏了几粒蜜饯在一旁候着,等她喝完药,赶紧凑上去把蜜饯喂进她嘴里。
姜照嚼了几下,把果核吐回到帕子上,将蜜饯吞咽下去才觉得嘴里和喉咙里的药味都减轻了不少,拧成麻花的眉头也松散开来。
陆苍玉看着她又被伺候着躺回去,才开口道:陛下如今尚年轻,子嗣问题不用着急,朝臣那边自有我来应付,陛下不必为此事自寻烦恼。
姜照的身体在被子里盖了个严实,只露出一个脑袋,望着一本正经的国舅爷,点头道:朕知道了,多谢舅舅。
她如今大了,不如儿时那般需人哄慰,又碍于身份之别,陆苍玉有好多话都不方便说,就放缓了神色,道:陛下安心修养身体,待病愈后再去上朝,臣就先告辞了,明日让你舅母带着寒儿来看你。
陆苍玉膝下有一子两女,长子陆珂,子承父业,如今已在军中任职。
长女陆昭夏,前两年嫁给了弗阳王世子为妻,小女儿陆昭寒,去年刚及笄,尚未许过人家。
恋耽美
她在心下叹了一口气,抬眼看到谢锦认真刺绣的侧脸,心里忽然一动。
谢锦虽貌美,但并不是特别明艳的长相,她生一双圆杏眼,柳叶眉纤长,浓淡相宜,高直鼻梁樱桃小口,因出身腐书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阿姐有心上人吗?
姜照问了一句,本以为会得到否认的答案,毕竟就她对于谢锦的了解,还真不知道她和哪个侍卫走得近过。
谢锦却手上动作一顿,抬眼看她的目光也有些闪躲。
这大概就是有的了。
姜照心道,这也正常,毕竟她和谢锦见面的机会并不多,谢锦平日里同谁相处的时间长,与谁的关系好,也不是都要和她禀报。
但还是觉得心里发闷,甚至有些钝钝的疼。
第4章 袁启
原来阿姐已经有心上人了。
姜照面色微冷,强行撑起笑意来,目光却有些凉薄。
谢锦刚要开口,姜照忽然站起身道:我不能出来太久,恐陛下寻我,这就先回熙和宫了,有时间再来找阿姐。
阿照。
谢锦敏感的感觉到姜照不大对劲,开口唤了她一声。
姜照已走到门前,回头冲她笑了一下,就如同往常一样,好像是谢锦多虑了。
阿姐不用送我,我走了。
她如逃跑一般,走得飞快。谢锦将手中东西收好放下,起身追到门口,已不见了姜照的身影,却恰好与归来的徐伊人撞在一起。
徐伊人伸手撑住她的肩膀,好奇道:如此慌张作甚?
谢锦探头往外看了一眼,宫巷深长,四下无人,姜照早已跑远了。
她抬手揉了揉额角,轻声叹了口气。
徐伊人奇怪的看着她,谢锦一言不发,推着她往里走,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徐伊人也不在意,伸手给她看提着的餐盒,笑道:今儿御膳房新进了几个厨子,做了不少新菜式,我回来时恰好路过遇见何师傅,咱们晚饭就有着落了。
谢锦漫不经心的应了一声,徐伊人停了脚步回头看她,道:我方才瞧见阿照跑过去,叫她也没搭理我,如今你又这个样子,是和她吵架了?
也不算吵架。谢锦简单把缘由说给她听。
徐伊人笑道:阿照吃味了。
谢锦不解,伸手推了她一把,嗔道:胡说什么呢。
两人往厨房走去,徐伊人道:她也怪可怜见,在这深宫里无依无靠,唤你一声阿姐,大抵是把你当成了唯一的亲人。
你和袁侍卫的事儿也从未告诉过她,她自然没什么心理准备,只以为阿姐要被别人抢走了,可不觉得难受么?
谢锦道:我和袁启还八字没一撇呢。
徐伊人把餐盒打开,将里面还冒着热气的几道菜并着两碗米饭取出来在桌上摆好,拉着谢锦坐下,挤眉弄眼道:阿照问你,你不是没否认吗?
袁启是禁卫军其中一个巡逻小队的侍卫长,常在宫中四处巡逻游走,去岁偶遇谢锦,对她一见钟情,明里暗里的待她好,宫正司的人都知道。
听柳宫正说,袁侍卫家世不错,再加上他本人一表人才,待人有礼,宫正司上下都对他印象很好,偶尔也会拿他来打趣谢锦。
谢锦是个好说话的,再加上她对袁启的接近并不反感,解释过几次没人听之后,就由她们去说了,后来隐隐也对他生出一些好感来。
只是碍于二人身份有别,袁启前途无量,而她如今还是戴罪之身,连宫门都出不得,才一直没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
至于没和姜照说过,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在谢锦心里,姜照一直还是个孩子呢。
虽然我一直想出宫,但在这八年里,都未曾有任何机会。谢锦拿着竹筷,却并没有什么胃口,眉头微蹙,叹道:我这一生,又还能有多少个八年?
徐伊人和她师父柳宫正一样,满心都是宫正司事务,从来没有谈情说爱的心思,是以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她也并不是十分精通。见谢锦惆怅,她也不知如何安慰,就问道:你这些想法和袁侍卫说过了吗?兴许他愿意等呢?
谢锦道:我一早就同他说了,让他不要把太多心思放在我身上。
可他说,他上有兄长,下有幼弟,父母不会太过逼迫他的婚事,所以
所以他愿意等你?
谢锦点了点头。
徐伊人笑道:这袁侍卫还真是个痴情的种子。
谢锦道:若我能出宫,必然也不想负他,可遥遥无期的日子,并不是说等就可以等到的,我不想耽误了他,可他也很固执,我不知该如何是好。
若非当年谢氏一案,按谢锦的年龄,如今也早该嫁了人,相夫教子了。
正因一入宫门深似海,这些年来也未曾有心思去考虑终身,袁启是第一个擅自闯入她世界里的男子,谢锦对他亦有些好感,虽然不能说是非君不嫁,可如果能出宫,袁启要娶她的话,谢锦觉得自己大概也是会同意的。
毕竟她已不是芳华正茂的女子了,也懒得再去做如意郎君的美梦。
可自她奉命入宫后,就被先帝彻底遗忘了,再到后来今上登基,更不会知道宫正司里还有个一直渴望出宫的谢司正。
今上是女子,还尚未选夫,更别提三宫六院。
她少入后宫来,更不会亲自过问宫人们的琐事,谢锦亦不可能去求见天颜,是以她要得到出宫旨令,真真是难于登天。
徐伊人吃了两口饭,突然道:我一直想说来着,却总是忘记,你家阿照如今不是在御前当值吗?你为何不让阿照帮忙禀明圣上?
我倒不是没想过。谢锦道:三年前阿照告诉我她被调到御前当差时我就想过,但是一来她只是一个小小宫女,妄议朝政是为大罪,若陛下迁怒,阿照岂不是受了我的拖累?
二来,阿照还不到出宫的年纪,若是我真的走了,留她一个人我又如何放心?
六年前的冬夜,谢锦在宫正司门口捡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宫女。
那时的姜照是那么瘦弱,身上还带着些伤痕,她给了她一碗热饭,看着她狼吞虎咽,吃着吃着就哭起来,把谢锦的心都哭碎了。
因为一声软乎乎的阿姐,谢锦肩上从此多了一份责任。
她想出宫不假,但相伴六载,她已经把阿照当成了亲妹妹,如果要以与阿照分离作为出宫的代价,谢锦也就变得不是那么果断。
想起姜照走时倔强的面庞,谢锦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她想,关于一些事,还是很有必要和姜照好好谈谈。
比如说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抛弃她这件事,不管是出宫还是袁启,都不会改变阿照在谢锦心里的地位。
而此时的姜照,完全不知道谢锦所想。
她面色阴沉的回到了熙和宫,高盛安一如既往的迎上来,指挥宫人为她更衣。
见陛下面色不好,高盛安在心里嘀咕,本以为她出去一趟回来能高兴一点儿,怎么如今看来这脸色比出去之前还差了。
姜照手里握着茶杯却不喝茶,蹙眉问道:青时姑姑还未回宫?
青时是太后生前身边最信任的大宫女,在太后还是容妃时,被打入冷宫的那几年里也都是青时在跟前照顾。
后来太后仙逝,青时差点儿跟着殉驾,还好被高盛安及时发现救了回来,她不愿出宫,就和高盛安一起留在新帝身边伺候。
前段时间青时梦见亡母,姜照就允她回乡祭奠,至今未归。
听她问起青时,高盛安忙道:回陛下,青时还要过两天才能回来,您有事儿吩咐奴才就是,无论何事奴才都保准给您办的漂漂亮亮。
姜照道:那你去摆平了赵相,让他不要催朕成婚。
这高盛安面露尴尬之色。
姜照瞪了他一眼,高声道:这个做不到,那你就去让阿姐
话说到一半卡了壳,姜照泄了气,抱着茶杯喝了两口热茶,而后举起杯子就要往地上摔,高盛安连忙跪地大呼:陛下息怒!
他嗓门儿尖细,高呼一声,守在殿门内外的宫女太监们霎时间跪了一地。
姜照把还存着半杯茶的青釉瓷杯子在掌心里捏了几下,到底是没扔出去,收回来重重搁在了桌子上,起身拂袖走了出去。
高盛安长舒了一口气,一面捏起袖子擦着冷汗,一面赶紧跟了上去。
姜照步子迈的大,走得飞快,高盛安一路小跑才追上她,嘴里念叨着:陛下慢些走,小心脚下,马上要用晚膳了,您这是要去哪儿?
陛下不理他,仍然自顾走路。
高盛安一路跟她到熙和宫门口,抬手一挥,就有一队禁军跟上,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跟在姜照屁股后面,也不知道她要去哪里。
一路上,高盛安温声软语,好话说了一箩筐。
可姜照理都不理,拉着一张小脸往前走,所到之处跪了一地的宫人。
一路走到后宫,远远瞧见了映月宫的大门,高盛安才明白了她的去处。
映月宫是太后还是容妃时的住处,也是陛下诞生和幼年所居的地方,自容妃当年被打入冷宫后就空了下来,到如今已有些荒凉。
朕自己进去看看,你们在门口守着就行。
陛下,还是让老奴陪您
高盛安。
姜照负着手,面无表情的唤了他的名字。
高盛安知道圣意已决,就唯唯应了一声:奴才遵旨。
姜照上前去,高盛安冲后面使了个眼色,就有两个人高马大的侍卫上来替她推开了映月宫的大门,姜照也没说什么,迈过门槛走了进去。
皇宫很大,姜照到现在也不是能找清每一处所在,但是映月宫是她最熟悉的地方,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这里待了整整十三年。
如今已经是黄昏,天色暗下来,接近夜晚。
映月宫只是无人居住,倒不能说是废弃宫殿,所以宫正司那边时常会派遣宫女来收拾打扫,如今映月宫也不算脏乱,只是没有人气,显得荒凉。
姜照走到正殿,想象着娘亲还在的时候,总会在这里与别的宫里的娘娘闲谈,她有时也会到这里来坐一会儿,娘亲把她抱在膝头或揽在怀里,教她一个个喊人。
从正殿可以直接通到后面的寝殿,如今已经没有了任何属于娘亲的气息,姜照把垂落的床帘挂起,床上空空荡荡,没有被褥和枕头。
姜照坐在床上,缓缓闭上眼。
容妃是将门出身,带着骨子里的孤傲,就连对待先帝也是铁骨铮铮宁折不弯,不然也不会被他盛怒之下打入冷宫。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无疑是最温和的。
姜照想象着,娘亲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发顶,柔声道:照儿不能挑食,要好好用膳才能长得高,有朝一日会比娘亲还高呢。
她想起娘亲出了冷宫后,得知她曾一个人熬过那些艰苦的时日,并且认识了一个待她很好的姐姐,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摸着她的头,说了好多句:这是照儿的福气。
本来谢锦作为低级女官,是不可能一下子升任到左司正。
是娘亲吩咐下去,让柳宫正得了懿旨,才破格提升了谢锦。
姜照又想起娘亲临终前,她跪在床前听她声声咳得破碎,不停唤她的名字。
她说:照儿别怕,这世上除了娘,还会有别人来疼你。
姜照捂着脸倒在空无一物的床上,低声喃喃道:娘亲,阿姐有了心上人,她要去疼别人了,还会有人来疼我吗?
有风呜呜咽,从没遮严的窗隙之间闯进来。
却没有人能给她答案。
第5章 风寒
姜照病了。
她一个人在映月宫待了一夜,次日早朝时还不见出来,高盛安硬着头皮进去寻人,见陛下和衣躺在硬邦邦的床上,已经有些迷糊了。
高盛安赶紧让人把陛下背回熙和宫,请了御医过来。
御医诊过脉,说是陛下忧思过度,又感染了风寒,需要静养。
高盛安自掌了几下嘴巴,让人去前朝通知诸位大臣。
陆苍玉本以为姜照是因赵相提及婚事才装病诳人,亲自去看望了她,才知道原来是真的病了。
怎么好端端的去了映月宫?赵恒则那老匹夫自有我来应付,谁又能让她受了委屈?陆苍玉站在龙床前,拧着眉头望向昏睡的皇帝。
高盛安隐约知道陛下是在哪里受了委屈,但又不能直言相告于他,只能擦着冷汗道:是奴才伺候不周,导致龙体有恙,实在罪该万死。
陆苍玉面不改色道:高总管不必自责,陛下自己任性,怪不得旁人。
陆帅戎马半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高盛安在他面前也不敢多嘴。
恰好此时有宫人端着刚煎好的汤药过来,高盛安赶紧伸手去接,却被陆帅半路拦截。
他拿药匙在冒着滚烫热气的汤药里搅了几下,吩咐道:把陛下扶起来。
小宫女看了一眼高盛安,得到他眼神指示,就走到床边坐下,小心翼翼地把仍在昏睡中的陛下扶在怀里,大气都不敢喘。
姜照睡的并不安稳,这会儿已经慢慢有了意识,睁开眼睛就看到端着药碗的陆苍玉,她张了张嘴,嗓音低哑,唤了声:舅舅。
这是妹妹留下的唯一血脉,儿时也曾在他膝上撒过娇。
陆苍玉奉旨戍边时不知宫中事,让她们娘俩儿受了好一番罪,妹妹也因此身体受损,没熬过多久就去了。
姜照登基后,因为君臣大防,为了保全陆家清名,他更是故意同她疏远,让她一个女儿家在深宫之中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陆苍玉心中酸涩,对她有愧,再端不住什么冷脸。
陛下觉得怎么样?身体可有不适?
只是有些倦乏,并无大碍。
姜照闭了一下眼,笑道:让舅舅担心了。
陆苍玉坐在她腿边,用药匙舀起汤药,冷了一下才喂到她嘴边。
姜照面色苍白,乖乖张嘴吃药。
苦不苦?陆苍玉问。
姜照摇摇头,眼眶儿微红,低声道:不苦。
陆苍玉又喂给了她几勺药,碗中余下半碗,温度已不是特别烫,陆苍玉就把碗给她,让她一口气喝了下去。
高盛安拿丝帕捏了几粒蜜饯在一旁候着,等她喝完药,赶紧凑上去把蜜饯喂进她嘴里。
姜照嚼了几下,把果核吐回到帕子上,将蜜饯吞咽下去才觉得嘴里和喉咙里的药味都减轻了不少,拧成麻花的眉头也松散开来。
陆苍玉看着她又被伺候着躺回去,才开口道:陛下如今尚年轻,子嗣问题不用着急,朝臣那边自有我来应付,陛下不必为此事自寻烦恼。
姜照的身体在被子里盖了个严实,只露出一个脑袋,望着一本正经的国舅爷,点头道:朕知道了,多谢舅舅。
她如今大了,不如儿时那般需人哄慰,又碍于身份之别,陆苍玉有好多话都不方便说,就放缓了神色,道:陛下安心修养身体,待病愈后再去上朝,臣就先告辞了,明日让你舅母带着寒儿来看你。
陆苍玉膝下有一子两女,长子陆珂,子承父业,如今已在军中任职。
长女陆昭夏,前两年嫁给了弗阳王世子为妻,小女儿陆昭寒,去年刚及笄,尚未许过人家。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