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穿越)——英桃(109)
但此时这一片地方都被各种卖各种针头线脑的摊子给占满了,连一声鸡叫都听不到,原本满地的鸡毛,也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李青文张嘴想问,突的想起老张刚才的话,又憋了回去。
到了京城有名的糕点铺子前,马车停了下来,李青文去里面挑了几样小孩子喜欢吃的,买完飞快的上车。
这一路走的慢,过了午时才刚到,李青文让老张去酒馆,他想早点去看看江淙从前在京城呆过,而且还念念不忘的地方。
酒馆在一个胡同里,从外头看店面不太大,酒香阵阵。
虽然从来没有来过,但看到老旧的幌子的酒,李青文心里一动,脚步就轻快了几分。
这是替他哥重游故地啊。
他刚到门口,里面的伙计已经掀开了布帘,满脸堆笑,客官,里面请!
脚还没踏入门槛,酒香夹着热气迎面扑来,李青文进了门,入目便是一排排的酒坛,柜台的后面一整面墙都打了木架子,从地接到房顶,一层一层,每一层都摆满了大小的酒坛,酒坛蒙着红布,被线绳扎的紧紧的。
不光架子,柜台周遭的酒坛子更多,坛子外面贴着纸,李青文扫了一眼,上书烧酒、青酒、梨花白、艾酒等等,不下几十种。
伙计刚要指引,就看到李青文径直走向一楼的最角落,那里立着一个巨大的酒缸,一个人多高,肚子比每张桌子都宽大,敦敦实实的靠在角落,一个红纸黑字的酒贴在大大的肚皮上。
酒缸旁边摆着一张桌子,这里本来就是角落,又被大缸占了地方,显得有点挤,而且还挨着旁边的窗子,不免有冷风钻进来。
一般来说,老客都会喜欢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伙计在这里做了不少年,一看李青文的脸就是生的,拎着热水壶,一边倒茶一边道:客官,旁边地方宽敞,要不咱移几步?
李青文摇头,谢过他的好意,忍不住脸上越来越大的笑意,给我来一碗鸡汤面!
只要进了这个门,客人说啥就是啥,伙计没有继续劝,拉成声应和一声,便去告诉后头了。
伙计一走,李青文就忍不住看向桌子,果然在松黄的中间处看到七个黑色的点子,这些点子其他桌子也都有不少,火芯掉落,一个不注意就会烫出来。
没人会盯着这些地方瞅,李青文却看的兀自笑起来,别说,这几个黑点连起来,还真有点像北斗七星的模样
虽然第一次坐在这里,不过关于这个北斗七星的事情,李青文可早早就听齐敏他们说过。
那是江淙第一次在一众府兵中夺得魁首,蒋立平他们一行人特意跑到这里来庆祝,结果喝多了,掀翻了油灯,灯油流了满桌子,烫坏了桌子。
动静不小,惊动了掌柜的,听说他们的好事,不但没有嫌弃,还给他们重新上了一桌子好酒好菜,说是他们酒馆的一点点的心意,沾沾状元的光,希望他们日后一直光顾生意。
蒋立平他们感谢掌柜的好意,他们自知兜里没几个钱,铺子人多时,一群人便会自觉到最角落这边来。
第二年,江淙又不负众望打败其他人,再次得了一块金盾,蒋立平他们依旧来这里庆贺,刚坐下,常吃的酒菜便端了过去,这是酒馆为他们庆贺而准备的。
齐敏把挑灯芯的铁签子烧红,在上次他们烫出的黑色旁边点了一个圆圆的点,道:在这里做个记号。等以后咱们谁风光了,都到这里宴请大家伙喝个三天三夜
他还没说完,脑袋就被人拍到一边,大家纷纷上手,痛骂他不是个东西,白白吃着掌柜的喝着掌柜的,还给人家桌子弄个洞。
骂的时候,一个个义愤填膺,后来,后来也不知道谁,又在旁边点了几处,言之凿凿的说,借着北斗七星的气运,他们日后必定飞黄腾达。
结果没有飞黄腾达,反倒落罪,被发配到了苦寒的边城
一边笑着,一边想着他们谈及往事时神采飞扬的模样,李青文脸上的笑意慢慢淡去,不断眨动的睫毛根处沾染了几分湿润。
江淙和蒋立平他们从前也跟普通百姓一样,对上头的各种安排满腹牢骚,拿着那点微薄的例银,为了家里的老小节省度日,也只想安安生生过日子,只是他们栽这一下可比别人疼多了,几乎折骨断筋。
李青文微微闭上眼睛,两个手肘支在桌子上,手撑着头。
即便现在在边城安定下来,李青文知道他们也都在牵挂家里那头,每年的那个时候,蒋立平和江淙一群人都会在朝南的地方撒十碗酒,祭奠他们死在火中还有被砍头的兄弟。
即便有人心存埋怨,一边倒酒一边痛骂他们出任务喝酒,不但害死了自己,还连累他们,让他们赶紧投胎,下辈子还欠下的债。
但,死者已矣,他们还活着。
李青文知道,他们给那十个人的家里送了银子,因为那些人家不愿收,还发脾气。
也知道他们收到家里的书信时,会窝在被子里哭,亲人生病无法在身边服侍,血脉至亲离世见不到最后一面,连一抔土都捧不上,也无法上香,烧纸
那种滋味,旁人看的再多,也无法感同身受。
原本,只是李家三父子同江淙的恩怨,这三年多下来,好像越来越多的人纠缠到了一起
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眼前,陶碗轻轻磕了桌子一下,扯回了李青文的思绪。
伙计送上热面和筷子,刚要开口说慢用,看到客人红湿的眼眶,立刻弯着腰下去了。
面是烫的,灼热的气喷在脸上,李青文拿起筷子,慢慢的卷起了几条,放到嘴里,面条柔韧,挂着的点点汤汁很香。
他才吃了几口,伙计悄悄端来几盏小菜,小葱拌豆腐、半个咸蛋还有咸豆子。
就着菜吃面,味道更甚,李青文夹了几筷子又不吃小菜了,专心的吃面,喝汤,仔细品尝这滋味,琢磨汤里都放了啥。
江淙他们短时间是不能来这里喝酒吃饭了,但可能会吃到跟这里相似的味道。
虽然不是他们想要的,聊胜于无。
可能是肚子里有了东西,热乎乎的,李青文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一边吃一边打量四周。
他坐在这里只能看到长条的柜台的一边,柜台两侧应该都挂着灯笼,横梁上系着一个个松木牌子,上面写着酒馆的招牌菜。
想到他三哥即将要开的食肆,酒馆和食肆其实没甚区别,李青文又打起了几分精神,仔细观察着四周。
京城这多人,他一定让三哥的羊蝎子火锅店开的红红火火,赚大钱,开分店,哪天坐着都有银子哗啦啦的入账,家里吃喝不愁,离江淙他们自由也就不远了。
就在李青文畅想用银子砸开刑部大门的时候,李青瑞也带着方氏等人在外头吃饭,他们中午没在家里做,特意出来吃,当然不是白花钱,一边叫着便宜的饭食,一边看人家的摆设和经营,是偷师来了。
第139章
老张并没有一起留在酒馆, 他把人送到,就去旁边喂马,然后啃口干粮找活干。
下午送了两趟人, 估摸着时间,就到酒馆外头等李青文。
老张缩着脖子等人, 酒馆的伙计看到了,招呼他进来喝口热汤。
出来一天,也是渴了,把马栓到里面, 老张便进来了。他本来想寻个不碍事的地方, 结果看到了角落里的李青文,不由得一愣。
我、我没来晚吧?老张凑过去问道。
李青文正在那盘算事儿,听到老张的声音,猛然想起,他应该吃完饭就去找苏昊元的,见过那孩子和老张在这里会和, 然后再一起回家
结果老张都来了, 他这顿饭才吃完,李青文自觉耽误了功夫, 十分愧疚, 张哥,我忘记时辰了, 今天咱俩怕是回不去紫藤巷子, 你先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没啥,没啥。老张连忙摆手, 他们送人出来,常因为这事或者那事耽搁, 早就习惯了。
而且,这车是按着天包的,左右不耽误他挣钱。
李青文给老张要了吃的,看他低头吃的香,感觉肚子好像又有点饿了,又要了一碗鸡汤面。
这回,他倒是吃的不慢,吃完饭,李青文去前面付钱,伙计说一共十二文,李青文钱袋里一堆铜板,摸了十二个出来。
摸钱的时候,他就看到条柜里面的大垫子上撅着一个屁股,李青文觉得那个屁股有点眼熟,不由得停了下来。
这个毛垫子很大,几乎有大半个褥子那宽,上面绣着花,铺在地上,边角还都翘着,垫子上面的小娃娃正对着墙玩耍。
李青文盯着那小小的背影看,没有发觉伙计瞧他的眼神充满了戒备。
客官,还有甚吩咐?伙计清清嗓子这般问道。
言外之意,没有别的事情,就请吧。
李青文光顾着看人了,没听出来他话里的意思,对着那小小的背影,试探着开口道:苏昊元?
那小孩仿佛没有听到,伸手去够旁边的袋子,小小的身子扭的像是毛毛虫一般。
李青文心里纳闷,难道自己想那个小娃娃想的已经看谁都像他了吗?
他正要转身,后头不知道谁喊了一声红糖鸡蛋,那个小身子终于转过来了,好奇的循着喊声看过去。
看着那圆脸大眼睛,还有肉嘟嘟的跟剥了壳鸡蛋一般的白脸蛋,李青文笑了,趴在条柜上,道:这是苏家的小孩不?
这回听到了他的说话,小孩的大眼睛终是转了过来,看到李青文时,猛的一亮,爬起来便向李青文奔了过来,热情的喊了一声,仔儿!
在伙计惊讶的注视下,李青文将这个肉蛋包抱起来,手放在那肉呼呼的屁股上轻轻拧了拧,叫哥。
这小孩,一开始喊哥哥,回去跟着住了一些日子,又学别人那般喊李青文。
苏昊元是个好脾气的小孩,两条小短胳膊攀在李青文的脖子上,响亮的喊了一声,哥!
苏昊元两只手有点湿,他想捧李青文的脸,李青文另外一只手掏出帕子,给他擦,问道:你叔呢?
苏昊元还被帕子包着的手往旁边一指,李青文看过去,靠近窗子那桌子上趴着一个人,看背面又瘦又高,好像是苏树清。
这个时候,旁边的伙计也看出来了,李青文跟苏家叔侄是认识的,连忙道:苏大人累坏了,吃完饭歇一会儿,让我们照看着小公子。
李青文想要抱着苏昊元去苏树清那里,伙计却苦笑着拦住他,客官,实不相瞒,苏大人一再叮嘱过,不让小公子去到柜子外面。不是我们不信您,前阵子小公子自己偷跑出去,丢了好些日子,这附近地皮都快掀起来了,实在是不敢让他离开眼前。
李青文理解的点点头,就抱着苏昊元站在条柜这里,问伙计上次是咋丢的。
伙计长叹一口气,说苏昊元趁着家里人不注意,从狗洞里跑出去,钻到一个拉脚的车里,赶车的没察觉,跑出去二三十里地送货,他在车上睡了一觉,醒来找不到家了,这边东城都快翻遍了,没想到他那小的人儿跑去了西城。
听伙计的话,苏树清是这里的常客,特别累的时候,会托他们照看侄子一眼。
苏昊元听出来他们在说自己,心虚的搂着李青文,在他耳边叫着哥哥。
原本还想去苏家看他,在这就碰上了,李青文也就省走几步路,让老张去附近找个客栈先歇下。
正说着话,外头来个胡子花白的老人,背有些佝偻,但穿着很整齐利索,苏昊元人小眼睛尖,叫了声忠爷爷,老头看到李青文抱着他家小少爷,眼睛一下都立了起来。
怕被苏家人当成拐孩子的,李青文赶紧道明身份,老者一脸激动,抓着李青文的手,李公子仁义心肠,我们小少爷多亏你,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
苏大忠是苏家的老仆,就是他没看住苏昊元,没找到人那几日,恨不得以死谢罪,现在见到了救了自家小少爷的李青文,恨不得跪下磕几个头。
李青文哪里受的起,使劲搀扶着他,这一拜要是成了,他这辈子就别想再长个头了。
苏昊元被带回家后,可是被关了好些日子,今天一早央求苏树清带他出来。苏树清领他去衙门做事,他觉得衙门还不如街上热闹,喊着肚子饿。
苏树清连日核账,又累又困,带他到这里吃东西,吃着吃着就撑不住了。
酒馆的伙计一边看着苏昊元,一边着人去喊苏家的人,倒是没想到,在苏家人来之前,李青文先冒了出来。
抱了一会儿,李青文手都快要酸了,苏大忠想要把小少爷接过来,但是苏昊元小脑袋摇的可欢。
苏树清还在趴着,苏大忠扯了板凳过来,李青文把这个沉甸甸的肉包子放在凳子上,可算是能喘口气。
李青文问要不要叫醒苏树清,毕竟在这趴着不如回去睡来的舒服,反正也没有几步路。
苏大忠却是摇头,我们公子只要醒了,就有忙不完的事情,不若就这样歇上一会儿。
李青文点头,看样子苏树清是真的忙。
三个人坐下后,伙计又把苏昊元刚才在里面玩的棋盘拿出来,李青文一看,有点像是象棋,这棋盘只有将、车、卒、马,格子也少了很多。
李青文坐在板凳一侧,一老一小坐在另外一侧,棋盘放在中间,一本正经的下了起来。
待到掌灯时分,苏树清才幽幽的清醒过来,刚睁开就四处的寻人,看到板凳上的小人儿,才松口气,摇摇晃晃的走过来,哑声道:元宝。
苏昊元刚赢了李青文,正高兴呢,咧开嘴,露出两排小白牙,叔,你睡醒啦?
苏树清一双狐狸眼肿着,叫了声忠叔,然后才看到李青文,点点头,李兄弟。
虽然才第二次见面,李青文看着他一副好几天没睡的模样,忍不住说道:苏大人还是得保重身体。
苏树清叹了口气,别叫甚大人,本来就是个干活的,三个月没发俸银,我都想甩手走人了。
在户部这种地方做事,堪比前世的金饭碗公务员,竟然还拖欠俸银?李青文不敢想象。
他把不相信三个字明晃晃的写在脸上,苏树清看的清楚,一板一眼的开口道:不信?我们户部就是管钱的,账上有没有银子,我们最清楚不过。
李青文脸上的不相信变成了惊愕,这么多州县的税钱都往京城送,现在说这些当差的连俸银都发不出来,实在是太过荒谬。
苏大忠跟苏树清身边久,知晓一些事情,他道:别看入库的银子不少,要花的地方更多,大小官吏的俸禄一年就不是个小数,北面和南边打仗的士兵得供着粮草和银子,修这个建那个也得花钱,这些年大灾小情不断,还得拨银子赈灾
恋耽美
李青文张嘴想问,突的想起老张刚才的话,又憋了回去。
到了京城有名的糕点铺子前,马车停了下来,李青文去里面挑了几样小孩子喜欢吃的,买完飞快的上车。
这一路走的慢,过了午时才刚到,李青文让老张去酒馆,他想早点去看看江淙从前在京城呆过,而且还念念不忘的地方。
酒馆在一个胡同里,从外头看店面不太大,酒香阵阵。
虽然从来没有来过,但看到老旧的幌子的酒,李青文心里一动,脚步就轻快了几分。
这是替他哥重游故地啊。
他刚到门口,里面的伙计已经掀开了布帘,满脸堆笑,客官,里面请!
脚还没踏入门槛,酒香夹着热气迎面扑来,李青文进了门,入目便是一排排的酒坛,柜台的后面一整面墙都打了木架子,从地接到房顶,一层一层,每一层都摆满了大小的酒坛,酒坛蒙着红布,被线绳扎的紧紧的。
不光架子,柜台周遭的酒坛子更多,坛子外面贴着纸,李青文扫了一眼,上书烧酒、青酒、梨花白、艾酒等等,不下几十种。
伙计刚要指引,就看到李青文径直走向一楼的最角落,那里立着一个巨大的酒缸,一个人多高,肚子比每张桌子都宽大,敦敦实实的靠在角落,一个红纸黑字的酒贴在大大的肚皮上。
酒缸旁边摆着一张桌子,这里本来就是角落,又被大缸占了地方,显得有点挤,而且还挨着旁边的窗子,不免有冷风钻进来。
一般来说,老客都会喜欢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伙计在这里做了不少年,一看李青文的脸就是生的,拎着热水壶,一边倒茶一边道:客官,旁边地方宽敞,要不咱移几步?
李青文摇头,谢过他的好意,忍不住脸上越来越大的笑意,给我来一碗鸡汤面!
只要进了这个门,客人说啥就是啥,伙计没有继续劝,拉成声应和一声,便去告诉后头了。
伙计一走,李青文就忍不住看向桌子,果然在松黄的中间处看到七个黑色的点子,这些点子其他桌子也都有不少,火芯掉落,一个不注意就会烫出来。
没人会盯着这些地方瞅,李青文却看的兀自笑起来,别说,这几个黑点连起来,还真有点像北斗七星的模样
虽然第一次坐在这里,不过关于这个北斗七星的事情,李青文可早早就听齐敏他们说过。
那是江淙第一次在一众府兵中夺得魁首,蒋立平他们一行人特意跑到这里来庆祝,结果喝多了,掀翻了油灯,灯油流了满桌子,烫坏了桌子。
动静不小,惊动了掌柜的,听说他们的好事,不但没有嫌弃,还给他们重新上了一桌子好酒好菜,说是他们酒馆的一点点的心意,沾沾状元的光,希望他们日后一直光顾生意。
蒋立平他们感谢掌柜的好意,他们自知兜里没几个钱,铺子人多时,一群人便会自觉到最角落这边来。
第二年,江淙又不负众望打败其他人,再次得了一块金盾,蒋立平他们依旧来这里庆贺,刚坐下,常吃的酒菜便端了过去,这是酒馆为他们庆贺而准备的。
齐敏把挑灯芯的铁签子烧红,在上次他们烫出的黑色旁边点了一个圆圆的点,道:在这里做个记号。等以后咱们谁风光了,都到这里宴请大家伙喝个三天三夜
他还没说完,脑袋就被人拍到一边,大家纷纷上手,痛骂他不是个东西,白白吃着掌柜的喝着掌柜的,还给人家桌子弄个洞。
骂的时候,一个个义愤填膺,后来,后来也不知道谁,又在旁边点了几处,言之凿凿的说,借着北斗七星的气运,他们日后必定飞黄腾达。
结果没有飞黄腾达,反倒落罪,被发配到了苦寒的边城
一边笑着,一边想着他们谈及往事时神采飞扬的模样,李青文脸上的笑意慢慢淡去,不断眨动的睫毛根处沾染了几分湿润。
江淙和蒋立平他们从前也跟普通百姓一样,对上头的各种安排满腹牢骚,拿着那点微薄的例银,为了家里的老小节省度日,也只想安安生生过日子,只是他们栽这一下可比别人疼多了,几乎折骨断筋。
李青文微微闭上眼睛,两个手肘支在桌子上,手撑着头。
即便现在在边城安定下来,李青文知道他们也都在牵挂家里那头,每年的那个时候,蒋立平和江淙一群人都会在朝南的地方撒十碗酒,祭奠他们死在火中还有被砍头的兄弟。
即便有人心存埋怨,一边倒酒一边痛骂他们出任务喝酒,不但害死了自己,还连累他们,让他们赶紧投胎,下辈子还欠下的债。
但,死者已矣,他们还活着。
李青文知道,他们给那十个人的家里送了银子,因为那些人家不愿收,还发脾气。
也知道他们收到家里的书信时,会窝在被子里哭,亲人生病无法在身边服侍,血脉至亲离世见不到最后一面,连一抔土都捧不上,也无法上香,烧纸
那种滋味,旁人看的再多,也无法感同身受。
原本,只是李家三父子同江淙的恩怨,这三年多下来,好像越来越多的人纠缠到了一起
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眼前,陶碗轻轻磕了桌子一下,扯回了李青文的思绪。
伙计送上热面和筷子,刚要开口说慢用,看到客人红湿的眼眶,立刻弯着腰下去了。
面是烫的,灼热的气喷在脸上,李青文拿起筷子,慢慢的卷起了几条,放到嘴里,面条柔韧,挂着的点点汤汁很香。
他才吃了几口,伙计悄悄端来几盏小菜,小葱拌豆腐、半个咸蛋还有咸豆子。
就着菜吃面,味道更甚,李青文夹了几筷子又不吃小菜了,专心的吃面,喝汤,仔细品尝这滋味,琢磨汤里都放了啥。
江淙他们短时间是不能来这里喝酒吃饭了,但可能会吃到跟这里相似的味道。
虽然不是他们想要的,聊胜于无。
可能是肚子里有了东西,热乎乎的,李青文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一边吃一边打量四周。
他坐在这里只能看到长条的柜台的一边,柜台两侧应该都挂着灯笼,横梁上系着一个个松木牌子,上面写着酒馆的招牌菜。
想到他三哥即将要开的食肆,酒馆和食肆其实没甚区别,李青文又打起了几分精神,仔细观察着四周。
京城这多人,他一定让三哥的羊蝎子火锅店开的红红火火,赚大钱,开分店,哪天坐着都有银子哗啦啦的入账,家里吃喝不愁,离江淙他们自由也就不远了。
就在李青文畅想用银子砸开刑部大门的时候,李青瑞也带着方氏等人在外头吃饭,他们中午没在家里做,特意出来吃,当然不是白花钱,一边叫着便宜的饭食,一边看人家的摆设和经营,是偷师来了。
第139章
老张并没有一起留在酒馆, 他把人送到,就去旁边喂马,然后啃口干粮找活干。
下午送了两趟人, 估摸着时间,就到酒馆外头等李青文。
老张缩着脖子等人, 酒馆的伙计看到了,招呼他进来喝口热汤。
出来一天,也是渴了,把马栓到里面, 老张便进来了。他本来想寻个不碍事的地方, 结果看到了角落里的李青文,不由得一愣。
我、我没来晚吧?老张凑过去问道。
李青文正在那盘算事儿,听到老张的声音,猛然想起,他应该吃完饭就去找苏昊元的,见过那孩子和老张在这里会和, 然后再一起回家
结果老张都来了, 他这顿饭才吃完,李青文自觉耽误了功夫, 十分愧疚, 张哥,我忘记时辰了, 今天咱俩怕是回不去紫藤巷子, 你先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没啥,没啥。老张连忙摆手, 他们送人出来,常因为这事或者那事耽搁, 早就习惯了。
而且,这车是按着天包的,左右不耽误他挣钱。
李青文给老张要了吃的,看他低头吃的香,感觉肚子好像又有点饿了,又要了一碗鸡汤面。
这回,他倒是吃的不慢,吃完饭,李青文去前面付钱,伙计说一共十二文,李青文钱袋里一堆铜板,摸了十二个出来。
摸钱的时候,他就看到条柜里面的大垫子上撅着一个屁股,李青文觉得那个屁股有点眼熟,不由得停了下来。
这个毛垫子很大,几乎有大半个褥子那宽,上面绣着花,铺在地上,边角还都翘着,垫子上面的小娃娃正对着墙玩耍。
李青文盯着那小小的背影看,没有发觉伙计瞧他的眼神充满了戒备。
客官,还有甚吩咐?伙计清清嗓子这般问道。
言外之意,没有别的事情,就请吧。
李青文光顾着看人了,没听出来他话里的意思,对着那小小的背影,试探着开口道:苏昊元?
那小孩仿佛没有听到,伸手去够旁边的袋子,小小的身子扭的像是毛毛虫一般。
李青文心里纳闷,难道自己想那个小娃娃想的已经看谁都像他了吗?
他正要转身,后头不知道谁喊了一声红糖鸡蛋,那个小身子终于转过来了,好奇的循着喊声看过去。
看着那圆脸大眼睛,还有肉嘟嘟的跟剥了壳鸡蛋一般的白脸蛋,李青文笑了,趴在条柜上,道:这是苏家的小孩不?
这回听到了他的说话,小孩的大眼睛终是转了过来,看到李青文时,猛的一亮,爬起来便向李青文奔了过来,热情的喊了一声,仔儿!
在伙计惊讶的注视下,李青文将这个肉蛋包抱起来,手放在那肉呼呼的屁股上轻轻拧了拧,叫哥。
这小孩,一开始喊哥哥,回去跟着住了一些日子,又学别人那般喊李青文。
苏昊元是个好脾气的小孩,两条小短胳膊攀在李青文的脖子上,响亮的喊了一声,哥!
苏昊元两只手有点湿,他想捧李青文的脸,李青文另外一只手掏出帕子,给他擦,问道:你叔呢?
苏昊元还被帕子包着的手往旁边一指,李青文看过去,靠近窗子那桌子上趴着一个人,看背面又瘦又高,好像是苏树清。
这个时候,旁边的伙计也看出来了,李青文跟苏家叔侄是认识的,连忙道:苏大人累坏了,吃完饭歇一会儿,让我们照看着小公子。
李青文想要抱着苏昊元去苏树清那里,伙计却苦笑着拦住他,客官,实不相瞒,苏大人一再叮嘱过,不让小公子去到柜子外面。不是我们不信您,前阵子小公子自己偷跑出去,丢了好些日子,这附近地皮都快掀起来了,实在是不敢让他离开眼前。
李青文理解的点点头,就抱着苏昊元站在条柜这里,问伙计上次是咋丢的。
伙计长叹一口气,说苏昊元趁着家里人不注意,从狗洞里跑出去,钻到一个拉脚的车里,赶车的没察觉,跑出去二三十里地送货,他在车上睡了一觉,醒来找不到家了,这边东城都快翻遍了,没想到他那小的人儿跑去了西城。
听伙计的话,苏树清是这里的常客,特别累的时候,会托他们照看侄子一眼。
苏昊元听出来他们在说自己,心虚的搂着李青文,在他耳边叫着哥哥。
原本还想去苏家看他,在这就碰上了,李青文也就省走几步路,让老张去附近找个客栈先歇下。
正说着话,外头来个胡子花白的老人,背有些佝偻,但穿着很整齐利索,苏昊元人小眼睛尖,叫了声忠爷爷,老头看到李青文抱着他家小少爷,眼睛一下都立了起来。
怕被苏家人当成拐孩子的,李青文赶紧道明身份,老者一脸激动,抓着李青文的手,李公子仁义心肠,我们小少爷多亏你,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
苏大忠是苏家的老仆,就是他没看住苏昊元,没找到人那几日,恨不得以死谢罪,现在见到了救了自家小少爷的李青文,恨不得跪下磕几个头。
李青文哪里受的起,使劲搀扶着他,这一拜要是成了,他这辈子就别想再长个头了。
苏昊元被带回家后,可是被关了好些日子,今天一早央求苏树清带他出来。苏树清领他去衙门做事,他觉得衙门还不如街上热闹,喊着肚子饿。
苏树清连日核账,又累又困,带他到这里吃东西,吃着吃着就撑不住了。
酒馆的伙计一边看着苏昊元,一边着人去喊苏家的人,倒是没想到,在苏家人来之前,李青文先冒了出来。
抱了一会儿,李青文手都快要酸了,苏大忠想要把小少爷接过来,但是苏昊元小脑袋摇的可欢。
苏树清还在趴着,苏大忠扯了板凳过来,李青文把这个沉甸甸的肉包子放在凳子上,可算是能喘口气。
李青文问要不要叫醒苏树清,毕竟在这趴着不如回去睡来的舒服,反正也没有几步路。
苏大忠却是摇头,我们公子只要醒了,就有忙不完的事情,不若就这样歇上一会儿。
李青文点头,看样子苏树清是真的忙。
三个人坐下后,伙计又把苏昊元刚才在里面玩的棋盘拿出来,李青文一看,有点像是象棋,这棋盘只有将、车、卒、马,格子也少了很多。
李青文坐在板凳一侧,一老一小坐在另外一侧,棋盘放在中间,一本正经的下了起来。
待到掌灯时分,苏树清才幽幽的清醒过来,刚睁开就四处的寻人,看到板凳上的小人儿,才松口气,摇摇晃晃的走过来,哑声道:元宝。
苏昊元刚赢了李青文,正高兴呢,咧开嘴,露出两排小白牙,叔,你睡醒啦?
苏树清一双狐狸眼肿着,叫了声忠叔,然后才看到李青文,点点头,李兄弟。
虽然才第二次见面,李青文看着他一副好几天没睡的模样,忍不住说道:苏大人还是得保重身体。
苏树清叹了口气,别叫甚大人,本来就是个干活的,三个月没发俸银,我都想甩手走人了。
在户部这种地方做事,堪比前世的金饭碗公务员,竟然还拖欠俸银?李青文不敢想象。
他把不相信三个字明晃晃的写在脸上,苏树清看的清楚,一板一眼的开口道:不信?我们户部就是管钱的,账上有没有银子,我们最清楚不过。
李青文脸上的不相信变成了惊愕,这么多州县的税钱都往京城送,现在说这些当差的连俸银都发不出来,实在是太过荒谬。
苏大忠跟苏树清身边久,知晓一些事情,他道:别看入库的银子不少,要花的地方更多,大小官吏的俸禄一年就不是个小数,北面和南边打仗的士兵得供着粮草和银子,修这个建那个也得花钱,这些年大灾小情不断,还得拨银子赈灾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