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完,李青文到前面想欣赏一下自己的手艺,看了一眼却楞住了。
    没有了头发的遮挡,江淙前额全都露了出来,眉骨格外突出,五官更深邃,侧脸锋利,乍一眼看上去,太过冷峻。
    江淙把鱼弄完,李青文还在发呆,见他起身,赶紧站起来舀水冲洗鱼。
    一墙之隔的前头嚷嚷的几里地能都听到动静,后屋却甚是静谧非常。
    待前面的饺子包完,李青文立刻配料做鱼,江淙同时烧着两个锅的火,不见一点乱。
    李茂群和郭大永他们到后面来扒蒜,砸碎后分到三个碗,碗里再倒上酱油。
    这是并州的风俗,吃饺子蘸这个。
    饺子恁多,盖帘不够,包好后直接一个个的放在木板上。
    其他锅里都炖着肉,李青文占着唯一的铁锅做鱼,伙房的人拎来的锅煮饺子。
    估摸着午夜时分,准备了一天的这顿年夜饭终于开始了。
    菜非常简单,一盆酸菜炖大骨头,一盆炖肉,一盆酸菜鱼,一盆野鸡炖蘑菇、一盆酱狍子肉,每份都很实在,炖肉和骨头的还是冒尖的。
    饭就是饺子,酸菜油渣饺子和肉馅饺子。
    一个炕桌坐七八个男人着实有点挤,但这个时候图的就是个热闹。
    端菜同时端上来,大家齐刷刷拿起筷子,这次陈文学乖了,不再说话。
    郭大永是吃够酸菜了,都没酸菜饺子上桌,开动后立刻夹了一个肉馅饺子,不管上面还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先是流出一股飘着油星的肉汤,里面便是偌大一个瓷实的肉丸。
    不顾烫嘴,一口咬下肉丸,香的嘴里顿时冒出一滩口水。
    吃着吃着,他眼睛不知咋热了,突然冒出一句,这个冬天吃的肉比我爷爷一辈子吃的都多这趟是真值了!
    他旁边的乡亲都纷纷点头应和。
    李青文只觉得这话耳熟,好像去年过年也有人说过
    咱在这好好挣钱,让家里老小都顿顿吃上肉!有人低喝一声。
    喊完,大家吃的更起劲了!
    吃的正兴起,来客人了,是周丰年和他的两个侍卫。
    屋里登时静下来,蒋立平他们放下筷子,刚要下地,周丰年把大氅脱下来,道:别动,别动,接着吃,不介意加我一个?
    大家怎么会说介意,连忙向桌子外面挪屁股,硬生生的挤出一个空,周丰年也没客气,坐在了炕里面最中间的位置。
    大半夜了,就你们这最热闹。周丰年接过蒋立平递过去的筷子,笑道:别怪我不请自来,实在是你们这弄的太香,勾的肚子馋虫蠢蠢欲动,觉都睡不着。
    屋里的人都笑,老孙挑了个好碗给他盛饺子,周丰年看了看桌上没酒,就让他的侍卫去拿酒。
    他的侍卫一个已经坐到另外一桌了,另外那个慢了一步,不得不接这个苦差事,高玉宝找两个人跟侍卫一起去取酒。
    参将大人来也不能吃他们的剩菜,虽然周丰年说不要麻烦,手脚麻利的赶紧把菜端下去重新盛。
    当然,他们锅里也没剩下啥,就是去后头把菜翻个个儿
    酒来了,陈文给周丰年倒酒,周丰年道:你们这是厚此薄彼啊,喊陈文不叫我,他吃的可比我多多了。
    大人错怪了,我自是自个儿来的。陈文笑着自己招认。
    周丰年坐的这桌不喝酒的人和别的桌喜欢喝酒的换了下位置,然后继续动筷子,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酒过三巡,刚开始的那点身份有别的不自然渐渐消失,大家都放开了,说话声音又跟方才一样大。
    马永江看李青风嘴边沾了一圈酱油,吃的好像特别香,他也夹着饺子往酱油碗里蘸了一下,不小心戳了两块碎蒜,放到嘴里时,辣到了舌头。
    胡立川告诉他吃醋解辣,马永江去倒了点醋,用饺子蘸醋,顿时一惊,更好吃了!
    李茂贤吃完一碗,李青文刚要动,李青宏按住他,仔儿坐着,我去盛。
    这个时候大家吃的七八成饱,不像刚才那样埋头苦塞,都相互说着话,李青文虽然没放下筷子,但也差不多了,他问道,爹,这饺子跟家里的味一样吗?
    李茂贤一愣,笑道:味差不多,可香多了,一个里面的油水能顶咱家一碗的
    想起儿子好了以后竟然没在家里过一个年,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李茂贤知道,儿子在这里过的挺高兴,没受半点委屈。
    这么一想,心里就好受了。
    李茂贤没咋样,李青文问完心里头有些发酸,不知道娘和大哥她们在家咋样了
    他嘴角刚垂下,李茂贤就道:别担心家里,你娘很能干,我每次出去都很放心家里头。
    刚出锅的饺子上桌,李茂贤把自己碗里的热乎的给李青文拨了几个,多吃点,仔儿。
    差不多吃饱了,在炕上坐不住,有人下地去溜达了,周瑶还在啃骨头,用下巴指指她桌子旁边的一个木盒子,撑的难受的可以吃点这个。
    今天过年,周瑶不能跟男人们挤,只能自己单独一个小桌子,她一个人吃的更欢。
    不少桌子的人都散了,蒋立平他们这桌有人喝多,嚎啕痛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
    即便在这里的日子比开始好,但终究有罪在身,无法回家,和亲人千里之遥,此刻越是压不住心里头的思念之情。
    蒋立平让人把哭的抬下去,跟周丰年道,让大人见笑了。
    周丰年也喝了不少,脸色发红,摆手道:谁心里头都有不痛快,能哭出来的都是好的。你们看我悠闲自在,其实不然,我到这个地方是躲灾来了唉,都难,都难啊。
    别以为你们沦落到这儿就算惨的有些地方更凶险,一不小心就掉脑袋,过几年你们就知道了
    一边诉苦一边喝酒,反而越来越清醒,也是真的无奈。
    其中一个侍卫听到周丰年说话,过来道:公子,吃酒就高兴些,闷酒伤身。
    我知道你是怕我说多了会落人口实!周丰年抬起发红的眼睛,道:我好好端端的在京城吃喝玩乐,谁也不招,哪个也不惹,被逼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还得闭住嘴,都快窝囊死!
    侍卫不再劝,跟蒋立平等人苦笑,陈文和老孙他们开始劝周丰年,别寻思那么多,喝!
    李请文早就吃完了,有点犯困,酒桌还没散,他靠在李青宏身上不停的点头。
    江淙探身摸摸他的额头,让他去别的屋睡,这里有点吵。
    李青文一边打呵欠一边摇头,我要是真困,这点动静不算啥。
    江淙把枕头和被子扯下来,让他躺下。
    李青文是真的困,没一会儿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他睡了不知道,这些人喝成这样竟然还说了正事!
    睡的都晚,第二日有人和平时一样起来,大都多躺了一会儿,快到晌午的时候,李青文是整个屋子里唯一一个还在被窝里的。
    就连李茂贤都没喊他,这个年纪该吃该睡。
    马永江十分羡慕,但他得练功,再不情愿也得起。
    本来以为包了那些饺子咋着也该剩一些,但最后就只剩了几十个,也就是说,堪堪够吃。当然,如果周丰年他们三个不来,可能多剩个三五斤。
    过完年,巡防的日子越来越近,李茂贤回去的事情也得好好商量商量。
    在边城和并州来回走了几遭的人都觉得雪天更好些,只是上次李茂群和三兄弟一同回去,这趟可能只有李茂贤一个人。
    李茂群和李青文要在这里种地,不能再来回跑,李青风觉得自己才刚来,啥也没干,不想这样回去,李青宏想帮弟弟种地,又不放心爹一个人回去
    郭大永他们千辛万苦的来,自然得在这里好好干点事情。
    江淙早就打听清楚,哪些差役啥时候离开边城,去哪里,有两拨的人看上去挺靠的住的,当然还得看李茂贤的打算。
    李青瑞和陈氏在家,又有李本善他们一大家子帮衬,李茂贤倒是不咋担心家里,他更在意小儿子这地种的好不好。
    思量许久后,李茂贤决定暂时不走,开春后种完地再说。
    他走这远路,不能瞅一眼就回去。
    李茂贤还要再留半年,李青文他们哥仨虽然心里纠结,但都很高兴。
    江淙也稍稍放心了些。
    过年吃了一顿饺子,大家念念不忘,李青文便让他们剁馅,包饺子放在外面冻上,等出去巡防的时候带上,随便找个罐子放点雪,煮熟就能吃,也不咋麻烦。
    一想到巡防,马永江就有气无力的瘫在炕上,李青风不耐烦看他这般,咋就怕成这样,可别把胆子吓破了,我替你去。
    第62章
    原本马永江以为李青风只是随口说说, 直到看他开始收拾东西,才知道是认真的。
    爹,我想跟江大哥他们出去看看。李青风蹲在外头, 俩手扶着木板说道。
    上次出去寻贡品, 李青风回来都不咋太情愿, 这次如果不出去,地里的活多, 怕是又得等到冬天才能有空闲。
    李茂贤正在锯木头,再给小儿子做俩架子,闻言停下来,正色道:他们出去可不是闹着玩,不单是野兽, 还可能遇到敌人,得动刀动枪。
    那就打, 看谁能打的过谁。李青风道:打不过就跑。
    从他嘴里听到跑, 李茂贤笑了笑, 你心里有数就成, 记着别逞强, 跟紧江淙他们, 别受伤。
    一听这话就知道他同意,李青风很高兴,他打听过了, 这次出去, 马和爬犁都不少, 他使把劲定能弄到一匹马骑骑。
    过年喝酒的时候, 周丰年就跟他提了醒, 今年巡防可能还要再往北走, 种地也许会耽误,这样他们不用上交粮食,营地发份粮,定少不了他们。
    李青文知道他们这次离开的更久,练完字赶紧去了趟伙房。
    一起吃了几次饭,他现在跟这群人熟识,有事就直接过来,老邢头不用再两头跑。
    去年这里种了小麦,流犯的全部都上交,想要面粉得找人换。
    听说他要换几百斤,伙房的人做不了主,去问了头。
    小麦他们不缺,就是磨面比较费时费力。
    头目爽快的应了,他们出了俩人帮李青文把面粉搬回去,顺便看看他要做新吃食。
    在外头时间不短,保暖有睡袋和帐篷,暂时没啥大问题,然后便是吃了。
    坛子里的糖稀倒在外头木板上,不出一会儿就被冻的结结实实,郭大永带人把糖块砸碎。
    江淙和李青风俩人手准好,把炒熟的榛子一个个砸破,挑出果仁,再把这一盆果仁给切开,碾碎。
    将锅刷干净,烧干后,放油,面粉放进去炒,李青文边炒便把那些大大小小的面疙瘩给弄碎,再把碎果仁倒进锅里。
    面粉微微变色,香气稍浓些,停火,借着锅里的余热再炒了几十下,铲出来放在板子上,用擀面杖把里面的面块给轱辘平,再把碾末稀碎的糖稀倒上去,拌匀。
    这种油炒面挺适合赶路做干粮的,可以干吃,用开水泡开味道更香甜。
    除了甜口,李青文还擀了些盐粒子,第二锅没放糖,而是放了盐,是咸口的。
    这个炒也不费事,就是费工夫。
    面粉容易糊,一次不敢炒太多,一次只放几斤,这口锅从早到晚除了这个啥也没干,才将将炒出来几袋子。
    好再这个简单,李青文只炒了前头几锅,后来的其他人接手。
    除了油炒面,李青文还把腌肉拿下来煮了,全都切成薄片,热起来很快
    不管咋样,都想让他们在外头不费劲就能吃的好,吃的饱。
    巡防的日子确定后,这几个屋子就开始忙起来,马永江攀着李青风肩膀,激动的厉害,以后你就是我哥!
    李青风道:我又不缺弟弟,除了亲的,村里还有几十个管我叫哥的。
    那以后好吃的我都留给你!马永江道:你放心,我在家一定把这几只羊喂的又肥又大!
    李青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孙永浩过来了,带着刚做好的皮靴子。
    他们这几个屋的男人都不会针线活,便把皮子给孙家的人,让他家的女人帮着缝手套和皮靴。
    都说了剩下的你们留着就行,还拿回来干啥。老孙接过来靴子,把剩下皮子又塞到他手里。
    孙永浩道:你们给的也太多了,缝三五个皮袍子都绰绰有余。
    我们这不是能打到嘛。老孙道,听说你爹去仓房帮忙记账了,虽是大材小用,不用出去受罪也挺好。
    孙永浩连连点头,这事还得谢谢陈大人和周大人。
    营地里记账的轮换回去了,大多数官兵字都不认识,孙昌抚这个读书人便得了这个差事,干的好以后不用再种地巡防,对于孙家来说,这算是天大的好事。
    那也是你爹有能耐
    俩人说着话,孙永浩看到李青文练字,端详了片刻,有长进,这个冬天没少下功夫。
    开春之后怕是没空了。李青文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说道,孙大哥,你放心出去巡防,有啥事让你家妹子过来喊一声就成。
    孙永浩连声应着,他也得回去拾掇东西,并不多呆。
    走的时候,李青文给他装了十斤油炒面。远亲不如近邻,他们跟孙家在这里算是邻居了。
    快发出发前两天,伙房那边送过来不少腌萝卜姜块啥的,让他们当干粮一般带上。
    李青文把马厩旁边房子里种的青菜长出来的全都拔出来,洗干净,放在篓子里,让他们带上,每天卷着肉吃两片。
    长时间不吃新鲜的菜,不少官兵都开始烂嘴角,青菜不够多,能补点维生素就补点。
    这次李青风也要去,被李茂群和李青宏围着交代事情,他不住的点头。
    四哥。李青文看他试新靴子,道:我和江大哥用皮子跟人换了一匹小马,现在还小,后年大概就能骑了。
    在哪儿?李青风一听赶紧把刚穿上的一只鞋给蹬掉,急吼吼的把旧鞋拿出来。
    边城营地的马比人多,他们除了在这里防御北方和东边的敌人,还为朝廷养马,因为这里地方足够大。
    恋耽美

章节目录


边山寒[种田](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英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桃并收藏边山寒[种田](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