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穿越)——英桃(32)
张氏做了大半辈子的混事,可心里头明白,三个儿子里,只有老三是个靠谱的,那俩连烂泥都算不上,她本来想把三儿子拿捏在手里,没想到他竟然想扑棱着翅子跑了!
越想张氏越害怕,当即坐在地上,一边拍腿一边哭喊道:老天爷啊,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这么命苦,男人男人死的早,儿子儿子不孝顺,媳妇恨不得我早点死
这些说辞李茂群早就听烦了,蹲在张氏前,道:娘,上次回来,我原本想要分家
分家?你想的美!张氏立刻不哭了,梗着脖子道:你甭惦记家里那几亩地,早就说你们三个死了这条心,只要我一天活着,地和房子你们想都不要想。
这么多年来,张氏过日子最大的两个依仗,一个是老李家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家里那几亩地,只要把这两样攥到手里,她就不怕。
他娘向来都是只为自己打算,李茂群早就知道,次数多了也就不咋伤心,他按着张氏肩膀,认真的道:我一定会走,该给你的粮食啥的我不会少,但是如果你以后再烦我大伯二伯,我就当咱们老李家第一个不孝子。
张氏眼睛叽里咕噜的转着,先说给多少钱和粮食,除了吃,我也得穿衣服吧,每年怎么也要两身新衣服!
李本善他们家的人早就知道张氏是个不要脸的,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咂舌,他们这些人从小到大都没穿过一身正经的新衣服,还一年两身,做梦去吧。
李茂群气急反笑,看来这个不孝子我当定了,娘,我不怕我爹来找我,也不怕打雷,大不了做个孤魂野鬼,也比葬在咱家坟地自在。
知道小儿子犯起倔来吓人,张氏立刻改口,那衣服不要了,折成钱吧,每年四百斤粮食,五百个大钱。
李茂群直起身,冷冷的道:每年一百五十斤粮食,一百个大钱,你可不是只生了我一个儿子!
其实,这个数目比村子里那些分家后养老人的只多不少,张氏向来贪心,还不满足的想要再多加点,李茂群道:再说我扭头就走,以后你都见不着我,啥也捞不着。
张氏不满意的嘟囔着站起来,李茂群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娘你不想知道我先前去了哪儿?
你天天到处乱窜,我才懒得想那些。张氏哼道。
李本善看李茂群脸色白了白,心里不由得一紧,道:行了,你赶紧回去收拾收拾,我还有事跟茂群说。
张氏拍拍屁股上的土,一边往外走一边还不忘唠叨李茂群,去年的份他也该补上,不,前年,大前年什么也都不能落下。
李青勇他娘哐啷一声把门关上,不听她墨迹。
李本善拽着李茂群上炕,给他倒了一碗热水,你娘就那个性子,别跟她置气,不值当。
李茂群点头,二伯,我听她撒泼撒了几十年,跟她闹气就是嫌自己命长。这次跟着青瑞他们去了趟边城,真是长了不少见识,虽然又冷又远,那里不缺地和水,大的看不到四边,到处都是野鸡兔子,河里的鱼随便都能打上来好几条
李本善他们一帮子人都听呆了,不敢置信的道:真的假的?
我不骗人。李茂群挠了挠头,我没甚打猎和捕鱼的能耐,青瑞和江淙他们厉害,我就是跟在他们后头抗点东西啥的
说着,他把自己的行李卷拖上来,解开线绳,从被子里头拿出一张狍子皮和一叠厚厚的雪兔皮。
范阳城那家皮货铺子熟皮子是行家,这几张皮子虽然没有收钱,可也弄的特别精心,大小不一的皮子干干净净,毛顺皮滑,尤其是雪兔皮,看着那细细的绒毛,就忍不住想要把脸扎进去。
李青勇就没忍住,把他那还带着血檩子的脸往兔毛上蹭,一脸陶醉的道:这毛真好啊
刚蹭了两下,就被他娘抓着脖领子薅起来,别把你那脏脸往恁干净的东西上放。
李本善他们小心翼翼的拿了块皮子看,嘴上不住的道:真好啊,这是兔子皮吧,比我见过的厚不少,哎哟,真软!
这玩意要是做成帽子,冬天戴怕是都得捂出一脑门子汗吧!
这么好的皮子应该值不少钱,拿去卖才是正经的。
李茂群一边应着,一边从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一个布包,当着大家的面打开,很快屋里便响起一声声惊呼。
这、这么多银子!李青勇他娘喊完才捂住嘴巴。
这不会都是卖皮子得的吧?李本善也被惊到了,他家子孙多,看上去日子好些,实际上人多吃的更多,再加上旁边还有个动不动就吸血的,他们家的箱子里攒的,连这里的零头都没有。
还有卖药材的。李茂群对大伯二伯向来不隐瞒,道:青卓也跟着一起去了,他识得那些药材,二伯大伯你们不知道,我们去的那个林子,树上恁多灵芝,采都采不完
他们连一堆堆的蘑菇见的都不多,哪里瞅见过灵芝,见李茂群从油纸包里拿出压瘪的白色灵芝,一时间连气都不敢喘了。
李青勇突的从炕上蹦下去,喊道:我也要跟着茂群叔去边城,我要采灵芝,抓兔子!
他娘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给我闭嘴,敢出去胡咧咧,看我不把你屁股打烂!
李茂群把东西往李本善和李本西那边推,道:托青瑞他们的福,侄子头一回能赚这多钱,这么多年,大伯二伯帮了我家许多
还没说完,他就哽咽的不能出声,李本善抓着他的肩膀摇了摇,茂群,你是好孩子,看到你伯就想起你爹这些东西我和你二伯我俩不要,你能好好的,我俩就放心了
李茂群抹了抹眼泪,该买的我都买了,等再去边城,那方圆千里没有人烟,银子也没处花,不如大伯二伯你们留着,万一有啥急事的时候用。
李茂群固执的非要留下,想了想,李本善把零碎的银子给他,身上没钱可不行,这些整的我给你攒着,以后给你娶媳妇盖房子。
提到这个,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他到底啥时候娶媳妇,从前说挣钱,现在也有钱了啊。
我以后想一直呆在那头。李茂群道:那地儿听起来挺好,可太远了,我不能把人家闺女带到那地去受苦啊。
大家也不知道该劝他先娶媳妇,还是现在那边站稳脚,不管咋样,现在比从前好太多,这就够了。
李青文家此时也在说媒人说亲的事情。
原本陈氏是不想说的,毕竟不是啥好事,说出来平白让孩子难受,但李青风嘴巴快,一下子就秃噜出来,想瞒也瞒不住了。
李青卓长的好,又识字,懂医术,几乎是附近村子中差不多岁数里最出挑的,这些年本村和外村的媒婆明里暗里可是打听了不少他的事。
李青卓年纪不算小,他的亲事一直没定下来是因为他早就下定决心,没学成医术前不谈亲事。
李茂贤觉得儿子这是有大志向,劝着陈氏不要催,一直拖延到现在。
因为陈氏早就对外讲过这事,所以那些媒婆也就不废这个口水。
但总有人还是想要试试,这不,年后北边村子有户人家,家里有个姑娘和李青卓年纪相仿,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见过李青卓,便芳心暗许,非要让她姑姑过来探个口信。
这户人家有七八十亩地,算是家底殷实,小姑娘听说长的也清秀,她姑姑自以为侄女下嫁,这亲事必定十拿九稳。
到李家坐下一开口,陈氏就直截了当说了,那姑娘的姑姑不死心,便说她家可以多出嫁妆,以后李青卓学医十年八年不理家事都不用担心生计。
陈氏不知道该高兴还是生气,依旧是那句说辞。
那姑娘的姑姑信誓旦旦的来,却碰了壁,回去自是抱怨了一通。
巧的是,她回去的当晚,那姑娘不知道咋的脚滑,摔倒在一块石头上,磕破了头,昏迷了许久,醒来后却神情恍惚。
那家人正在气头上,便迁怒于李家,说李青卓命硬克妻,谁嫁给他谁倒霉。
陈氏简直差点气吐血,明明是她家主动来问亲,而且自己又没答应,她们家闺女自己摔倒,却赖在别人头上,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想着他家姑娘好端端的受伤,陈氏忍下了这口气,没成想后来这事传的越来越广,村里人相熟的都过来问她是咋回事。
偏偏这个时候又有人造谣说,李青卓一直不说亲就是因为妨人,学医什么的都是借口,他弟弟变成傻子都是他害的。
这可真把陈氏气坏了,但这些谣言都在别的村子传,她也不能按个村子去骂,气的胸口疼,好几天吃不下去饭
李青风说完,李青卓颇不以为然,劝道:娘,那些人乱嚼舌根罢了,你别生气,不值当。
陈氏摆手道:你爹和你嫂子都同我说了,我也不和那些长舌妇置气,我就是有点担心,你这次去京城读书,那亲事不知道又要拖到何时
我二哥才十八,不用着急,娘。李青文趴在炕上,侧头道:大丈夫先立业,成家不着急。
就是,我以后也不早成亲。李青风躺在旁边,一边颠腿一边道:我可不想像我大哥似的,出门一趟还得惦记嫂子和孩子。
李正行不知道小四叔还提到了他,一直盯着他上下动着的腿,艰难的穿过炕上躺着的人,趴到李青风的身上。
李青风把他放在腿上上下的颠,李正行被晃的不得劲,想要下去,李青风却抓着他不让下。
陈氏听的好笑,你俩才多大,说这些还早着呢。
李青文却对这个问题认真了,坐起来,道:娘,可先说好,我以后要是不成亲,你和爹可不能逼我。
前世可都是推崇晚婚晚育,李青文可不想十几岁就当爹。
陈氏同李茂贤道:听听你儿子个个都想当光棍呢。
李茂贤道:现在还当不得真,再过两年再说吧。
李青文想,再过十年二十年他怕是都不会改变念头。
说到这个,李青文就问道:我姑咋样了?
李茂贤沉默了片刻,道:你姑父喝酒做了些错事,我去的时候,他也认错了,说以后绝对不会再犯。
李青风把小侄子逗哭了才松手,撇嘴道:狗改不了吃屎,谁知道以后他还犯不犯病,爹你们就应该好好把他痛打一顿。
李青宏忍不住道:别这么说长辈我和爹也想接姑回来,但她不愿意,一直替姑父说好话,家里头还有老人孩子啥的,实在走不开。
李青风嗤笑,打女人的男的就该死,他才不配做我长辈,我要是跟你们一起去,我就先把他胳膊拧断了,问他疼不疼,疼的话他以后想要动手的时候得寻思寻思,他打我姑哪里,他身上也得骨断筋折。
若是平时,他这么说,李茂贤必定会教训两句,今天却没说啥。
李青文也知道这事难办,女子出嫁从夫,娘家离的远,能照料的实在有限。
这事还没完,如果姑父以后真的改了,那还好,若是还是跟从前一样
李茂贤不想在孩子面前多说这事,岔开话道:差点忘了跟你们讲,前阵子收到你秦大伯的信,他们那头不但榨出了高粱糖稀,还做成了块糖,连同书信捎过来了。
这个消息可是大大的出乎了李青文的预料,他记得糖稀做成块糖需要的工艺挺繁琐的,离县那头竟然这么快就整出来了?
姜氏去厢房把糖拿过来,放在炕上的桌子上,红黄色碗那么大一块的糖,用油纸包着,从外头看挺粗糙的,但是能把糖稀做成块糖,这算是巨大的进步了。
小心的掰下一块糖角放在嘴里,甜,有明显的粗粝的糖砂,味道还不错。
不等李青文擦,李正亮凑过来就把他手上沾着的糖给舔了去。
李青文给他擦嘴,乖崽儿,以后小叔多多做出糖来,你想吃多少吃多少。
李正亮嗓门响亮的应着。
爹,秦大伯可真是厉害。李青文问道:他信中有没有说是咋做出来的?
除了加石灰,他们还加了一种叫莹草的草汁。李茂贤道:你秦大伯那边有在江南做过白糖的,他们做出来的榨汁工具跟你之前说的很像,能用牲口拉,人只要把秸秆塞进两个木头中间就行。
莹草是啥玩意?李青文没听过。
挺不起眼的,咱们这头也有,叫小扇子草,那玩意只牲口吃,谁知道还有这用处。李茂贤感叹道。
他们把这事报上去了没?
这是李青文一直惦记着的,他爹冒着风险也不愿意把制糖的事情报给柳山县官府,可不能不了了之。
报上去了。朝廷召你秦大伯和朱县令进京,就是为了这事。李茂贤终于露出了笑模样,仔儿,你这回可是做了件大事!
爹,我只是抛砖引玉,榨汁最简单,秦大伯他们才是牛哩,这么快就能做出块糖来,他们领功是理所应当的。李青文打从心里这么觉得。
看他一点都不自满,李茂贤更是高兴。
说到高兴处,李青卓不忘提醒道:爹,笔墨我都买了回来,仔儿也该识字练字了。
早就知道自己躲不过这遭,李青文伸手指着李青风和李青宏,那三哥四哥也得一起吧,不能偏心,还有俩小侄子,从娃娃开始读书最好不过。
李青风直接把手伸到李青文的衣服里头,恶狠狠的道:仔儿,我发觉你出去一趟变坏了,竟然学会害哥哥了!
好凉!四哥,快把手拿出去!李青文缩着脖子,一边躲一边喊:江大哥救我!
喊完,李青文立刻苦了脸,能救他的人在几千里之外呢,怕是拍马都赶不及了。
李青瑞笑道:仔儿这几个月可被江淙惯坏了,那群人谁也不敢招惹他呢,在边城可是作威作福呢,冷不丁的回来怕是还没习惯哩。
谁来也没用!李青风十分强横,一边冰他,还一边挠痒痒。
李青文在炕上打滚求饶,我知道、知道错了四哥,我求爹不、不让你学好了吧
恋耽美
越想张氏越害怕,当即坐在地上,一边拍腿一边哭喊道:老天爷啊,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这么命苦,男人男人死的早,儿子儿子不孝顺,媳妇恨不得我早点死
这些说辞李茂群早就听烦了,蹲在张氏前,道:娘,上次回来,我原本想要分家
分家?你想的美!张氏立刻不哭了,梗着脖子道:你甭惦记家里那几亩地,早就说你们三个死了这条心,只要我一天活着,地和房子你们想都不要想。
这么多年来,张氏过日子最大的两个依仗,一个是老李家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家里那几亩地,只要把这两样攥到手里,她就不怕。
他娘向来都是只为自己打算,李茂群早就知道,次数多了也就不咋伤心,他按着张氏肩膀,认真的道:我一定会走,该给你的粮食啥的我不会少,但是如果你以后再烦我大伯二伯,我就当咱们老李家第一个不孝子。
张氏眼睛叽里咕噜的转着,先说给多少钱和粮食,除了吃,我也得穿衣服吧,每年怎么也要两身新衣服!
李本善他们家的人早就知道张氏是个不要脸的,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咂舌,他们这些人从小到大都没穿过一身正经的新衣服,还一年两身,做梦去吧。
李茂群气急反笑,看来这个不孝子我当定了,娘,我不怕我爹来找我,也不怕打雷,大不了做个孤魂野鬼,也比葬在咱家坟地自在。
知道小儿子犯起倔来吓人,张氏立刻改口,那衣服不要了,折成钱吧,每年四百斤粮食,五百个大钱。
李茂群直起身,冷冷的道:每年一百五十斤粮食,一百个大钱,你可不是只生了我一个儿子!
其实,这个数目比村子里那些分家后养老人的只多不少,张氏向来贪心,还不满足的想要再多加点,李茂群道:再说我扭头就走,以后你都见不着我,啥也捞不着。
张氏不满意的嘟囔着站起来,李茂群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娘你不想知道我先前去了哪儿?
你天天到处乱窜,我才懒得想那些。张氏哼道。
李本善看李茂群脸色白了白,心里不由得一紧,道:行了,你赶紧回去收拾收拾,我还有事跟茂群说。
张氏拍拍屁股上的土,一边往外走一边还不忘唠叨李茂群,去年的份他也该补上,不,前年,大前年什么也都不能落下。
李青勇他娘哐啷一声把门关上,不听她墨迹。
李本善拽着李茂群上炕,给他倒了一碗热水,你娘就那个性子,别跟她置气,不值当。
李茂群点头,二伯,我听她撒泼撒了几十年,跟她闹气就是嫌自己命长。这次跟着青瑞他们去了趟边城,真是长了不少见识,虽然又冷又远,那里不缺地和水,大的看不到四边,到处都是野鸡兔子,河里的鱼随便都能打上来好几条
李本善他们一帮子人都听呆了,不敢置信的道:真的假的?
我不骗人。李茂群挠了挠头,我没甚打猎和捕鱼的能耐,青瑞和江淙他们厉害,我就是跟在他们后头抗点东西啥的
说着,他把自己的行李卷拖上来,解开线绳,从被子里头拿出一张狍子皮和一叠厚厚的雪兔皮。
范阳城那家皮货铺子熟皮子是行家,这几张皮子虽然没有收钱,可也弄的特别精心,大小不一的皮子干干净净,毛顺皮滑,尤其是雪兔皮,看着那细细的绒毛,就忍不住想要把脸扎进去。
李青勇就没忍住,把他那还带着血檩子的脸往兔毛上蹭,一脸陶醉的道:这毛真好啊
刚蹭了两下,就被他娘抓着脖领子薅起来,别把你那脏脸往恁干净的东西上放。
李本善他们小心翼翼的拿了块皮子看,嘴上不住的道:真好啊,这是兔子皮吧,比我见过的厚不少,哎哟,真软!
这玩意要是做成帽子,冬天戴怕是都得捂出一脑门子汗吧!
这么好的皮子应该值不少钱,拿去卖才是正经的。
李茂群一边应着,一边从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一个布包,当着大家的面打开,很快屋里便响起一声声惊呼。
这、这么多银子!李青勇他娘喊完才捂住嘴巴。
这不会都是卖皮子得的吧?李本善也被惊到了,他家子孙多,看上去日子好些,实际上人多吃的更多,再加上旁边还有个动不动就吸血的,他们家的箱子里攒的,连这里的零头都没有。
还有卖药材的。李茂群对大伯二伯向来不隐瞒,道:青卓也跟着一起去了,他识得那些药材,二伯大伯你们不知道,我们去的那个林子,树上恁多灵芝,采都采不完
他们连一堆堆的蘑菇见的都不多,哪里瞅见过灵芝,见李茂群从油纸包里拿出压瘪的白色灵芝,一时间连气都不敢喘了。
李青勇突的从炕上蹦下去,喊道:我也要跟着茂群叔去边城,我要采灵芝,抓兔子!
他娘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给我闭嘴,敢出去胡咧咧,看我不把你屁股打烂!
李茂群把东西往李本善和李本西那边推,道:托青瑞他们的福,侄子头一回能赚这多钱,这么多年,大伯二伯帮了我家许多
还没说完,他就哽咽的不能出声,李本善抓着他的肩膀摇了摇,茂群,你是好孩子,看到你伯就想起你爹这些东西我和你二伯我俩不要,你能好好的,我俩就放心了
李茂群抹了抹眼泪,该买的我都买了,等再去边城,那方圆千里没有人烟,银子也没处花,不如大伯二伯你们留着,万一有啥急事的时候用。
李茂群固执的非要留下,想了想,李本善把零碎的银子给他,身上没钱可不行,这些整的我给你攒着,以后给你娶媳妇盖房子。
提到这个,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他到底啥时候娶媳妇,从前说挣钱,现在也有钱了啊。
我以后想一直呆在那头。李茂群道:那地儿听起来挺好,可太远了,我不能把人家闺女带到那地去受苦啊。
大家也不知道该劝他先娶媳妇,还是现在那边站稳脚,不管咋样,现在比从前好太多,这就够了。
李青文家此时也在说媒人说亲的事情。
原本陈氏是不想说的,毕竟不是啥好事,说出来平白让孩子难受,但李青风嘴巴快,一下子就秃噜出来,想瞒也瞒不住了。
李青卓长的好,又识字,懂医术,几乎是附近村子中差不多岁数里最出挑的,这些年本村和外村的媒婆明里暗里可是打听了不少他的事。
李青卓年纪不算小,他的亲事一直没定下来是因为他早就下定决心,没学成医术前不谈亲事。
李茂贤觉得儿子这是有大志向,劝着陈氏不要催,一直拖延到现在。
因为陈氏早就对外讲过这事,所以那些媒婆也就不废这个口水。
但总有人还是想要试试,这不,年后北边村子有户人家,家里有个姑娘和李青卓年纪相仿,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见过李青卓,便芳心暗许,非要让她姑姑过来探个口信。
这户人家有七八十亩地,算是家底殷实,小姑娘听说长的也清秀,她姑姑自以为侄女下嫁,这亲事必定十拿九稳。
到李家坐下一开口,陈氏就直截了当说了,那姑娘的姑姑不死心,便说她家可以多出嫁妆,以后李青卓学医十年八年不理家事都不用担心生计。
陈氏不知道该高兴还是生气,依旧是那句说辞。
那姑娘的姑姑信誓旦旦的来,却碰了壁,回去自是抱怨了一通。
巧的是,她回去的当晚,那姑娘不知道咋的脚滑,摔倒在一块石头上,磕破了头,昏迷了许久,醒来后却神情恍惚。
那家人正在气头上,便迁怒于李家,说李青卓命硬克妻,谁嫁给他谁倒霉。
陈氏简直差点气吐血,明明是她家主动来问亲,而且自己又没答应,她们家闺女自己摔倒,却赖在别人头上,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想着他家姑娘好端端的受伤,陈氏忍下了这口气,没成想后来这事传的越来越广,村里人相熟的都过来问她是咋回事。
偏偏这个时候又有人造谣说,李青卓一直不说亲就是因为妨人,学医什么的都是借口,他弟弟变成傻子都是他害的。
这可真把陈氏气坏了,但这些谣言都在别的村子传,她也不能按个村子去骂,气的胸口疼,好几天吃不下去饭
李青风说完,李青卓颇不以为然,劝道:娘,那些人乱嚼舌根罢了,你别生气,不值当。
陈氏摆手道:你爹和你嫂子都同我说了,我也不和那些长舌妇置气,我就是有点担心,你这次去京城读书,那亲事不知道又要拖到何时
我二哥才十八,不用着急,娘。李青文趴在炕上,侧头道:大丈夫先立业,成家不着急。
就是,我以后也不早成亲。李青风躺在旁边,一边颠腿一边道:我可不想像我大哥似的,出门一趟还得惦记嫂子和孩子。
李正行不知道小四叔还提到了他,一直盯着他上下动着的腿,艰难的穿过炕上躺着的人,趴到李青风的身上。
李青风把他放在腿上上下的颠,李正行被晃的不得劲,想要下去,李青风却抓着他不让下。
陈氏听的好笑,你俩才多大,说这些还早着呢。
李青文却对这个问题认真了,坐起来,道:娘,可先说好,我以后要是不成亲,你和爹可不能逼我。
前世可都是推崇晚婚晚育,李青文可不想十几岁就当爹。
陈氏同李茂贤道:听听你儿子个个都想当光棍呢。
李茂贤道:现在还当不得真,再过两年再说吧。
李青文想,再过十年二十年他怕是都不会改变念头。
说到这个,李青文就问道:我姑咋样了?
李茂贤沉默了片刻,道:你姑父喝酒做了些错事,我去的时候,他也认错了,说以后绝对不会再犯。
李青风把小侄子逗哭了才松手,撇嘴道:狗改不了吃屎,谁知道以后他还犯不犯病,爹你们就应该好好把他痛打一顿。
李青宏忍不住道:别这么说长辈我和爹也想接姑回来,但她不愿意,一直替姑父说好话,家里头还有老人孩子啥的,实在走不开。
李青风嗤笑,打女人的男的就该死,他才不配做我长辈,我要是跟你们一起去,我就先把他胳膊拧断了,问他疼不疼,疼的话他以后想要动手的时候得寻思寻思,他打我姑哪里,他身上也得骨断筋折。
若是平时,他这么说,李茂贤必定会教训两句,今天却没说啥。
李青文也知道这事难办,女子出嫁从夫,娘家离的远,能照料的实在有限。
这事还没完,如果姑父以后真的改了,那还好,若是还是跟从前一样
李茂贤不想在孩子面前多说这事,岔开话道:差点忘了跟你们讲,前阵子收到你秦大伯的信,他们那头不但榨出了高粱糖稀,还做成了块糖,连同书信捎过来了。
这个消息可是大大的出乎了李青文的预料,他记得糖稀做成块糖需要的工艺挺繁琐的,离县那头竟然这么快就整出来了?
姜氏去厢房把糖拿过来,放在炕上的桌子上,红黄色碗那么大一块的糖,用油纸包着,从外头看挺粗糙的,但是能把糖稀做成块糖,这算是巨大的进步了。
小心的掰下一块糖角放在嘴里,甜,有明显的粗粝的糖砂,味道还不错。
不等李青文擦,李正亮凑过来就把他手上沾着的糖给舔了去。
李青文给他擦嘴,乖崽儿,以后小叔多多做出糖来,你想吃多少吃多少。
李正亮嗓门响亮的应着。
爹,秦大伯可真是厉害。李青文问道:他信中有没有说是咋做出来的?
除了加石灰,他们还加了一种叫莹草的草汁。李茂贤道:你秦大伯那边有在江南做过白糖的,他们做出来的榨汁工具跟你之前说的很像,能用牲口拉,人只要把秸秆塞进两个木头中间就行。
莹草是啥玩意?李青文没听过。
挺不起眼的,咱们这头也有,叫小扇子草,那玩意只牲口吃,谁知道还有这用处。李茂贤感叹道。
他们把这事报上去了没?
这是李青文一直惦记着的,他爹冒着风险也不愿意把制糖的事情报给柳山县官府,可不能不了了之。
报上去了。朝廷召你秦大伯和朱县令进京,就是为了这事。李茂贤终于露出了笑模样,仔儿,你这回可是做了件大事!
爹,我只是抛砖引玉,榨汁最简单,秦大伯他们才是牛哩,这么快就能做出块糖来,他们领功是理所应当的。李青文打从心里这么觉得。
看他一点都不自满,李茂贤更是高兴。
说到高兴处,李青卓不忘提醒道:爹,笔墨我都买了回来,仔儿也该识字练字了。
早就知道自己躲不过这遭,李青文伸手指着李青风和李青宏,那三哥四哥也得一起吧,不能偏心,还有俩小侄子,从娃娃开始读书最好不过。
李青风直接把手伸到李青文的衣服里头,恶狠狠的道:仔儿,我发觉你出去一趟变坏了,竟然学会害哥哥了!
好凉!四哥,快把手拿出去!李青文缩着脖子,一边躲一边喊:江大哥救我!
喊完,李青文立刻苦了脸,能救他的人在几千里之外呢,怕是拍马都赶不及了。
李青瑞笑道:仔儿这几个月可被江淙惯坏了,那群人谁也不敢招惹他呢,在边城可是作威作福呢,冷不丁的回来怕是还没习惯哩。
谁来也没用!李青风十分强横,一边冰他,还一边挠痒痒。
李青文在炕上打滚求饶,我知道、知道错了四哥,我求爹不、不让你学好了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