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长官赞赏的问:哟,这位同学玩过槍?
宋冀宁咧齿一笑:以前训练过。
会打靶吗?
当然。
行,你来给同学们示范一下。
虽然离小红兵时期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不过宋冀宁玩槍仍旧玩得很溜,连部队长官都对他赞赏不已,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当兵。
有了宋冀宁做示范,其他同学也很快将槍组装好,并开始了打靶射击。
季椽虽然参与过造槍,但他本人没开过槍,他不爱玩这些。宋冀宁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身边问:缘缘你会开槍吗?
会应该会吧看着并不难。
宋冀宁轻笑:好了,我来教你。
他扶住季椽的肩,教他如何摆放槍,如果瞄准,在宋冀宁的帮助下,第一次开槍的季椽居然打中靶心。
旁边的周子伊瞪圆了眼,羡慕的问:宋冀宁,你能不能也教我?
行。宋冀宁就过去教周子伊。其他同学见了也纷纷找宋冀宁指导。
虽说教官就在旁边,但麻烦教官总觉得不自在,宋冀宁是同班同学,找他就自在多了,射歪了也不觉得丢脸。
于是经过一场打靶训练,宋冀宁成功融入班级中。
部队给的空包弹很充足,不限制的让学生们玩,老师也不管。当真让他们玩了一小时,朱老师才重新召集学生们:好了好了,打靶训练结束,把槍收起来,列队站好!
学生们迅速收起槍并排列队,朱老师站在队伍跟前问:同学们,槍好玩吗?
好玩!学生们都嘻嘻哈哈笑起来,前所未有的活泼。
很好,大家对槍的构造都了解了吗?
了解!
对槍声了解了吗?
了有人本能想回答了解,张口却愣了。
对槍声了解?
什么意思?
朱老师眯眼笑起来,拍了拍掌:好了,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二课吧,如何实现槍声定位!
季椽之前就觉得在空导院里学的那些太基础了,当然,也因为班上同学都是零基础零常识,必须从头学起。但照这种程度训练下来,直到结束也没多大用处,顶多是比普通人懂得多一些而已,离技术员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即便最近的实习课程越来越难,季椽也觉得还不够,学完了他们顶多能承担一些基础的设备维修工作而已。如果只是想要维修技术员,根本不需要特意找他们这些学生培训,随便几所工业学校都能招到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员。
听到朱老师说出今天要上的课,季椽暗中点点头。
总算开始了,这才是他们真正该授受的培训内容。
朱老师刚说完今天的第二课,立即有人好奇的问:老师,槍声定位是指什么?
顾名思义,根据槍声找到它的射击位。但是朱老师身后有一辆卡车开进来,各种仪器被部队士兵搬到空地上,他的目光扫过好奇的学生们,最后停驻在季椽平静的脸上:并不是让你们用耳朵听,而是要你们制作出这样的耳朵。
其实这堂课的全名应该叫槍声定位系统。
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还会觉得很难,槍声要如何定位?
但说白了就是对超音速弹丸击发时产生的弹丸激波和膛口波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通过信号处理,信号识别,定位解算等技术找到槍声发出的位置。
这项技术目前属于雷达技术的一个分支,不过发展到后世,几乎关系着狙击战中的胜负。
比起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维修知识,这样的课程才是他们最应该学的。
朱老师站在空地上,给他们细细解说着槍声定位系统的主要原理,待同学们了解后,他一挥手:好了,我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足够的材料,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制造出一台槍声定位系统出来。
槍声定位系统包含有数字模拟信号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这些朱老师没有讲解,学生们也不需要他讲解,这是他们早就该懂的东西。如果学到现在,连怎么转换数学信号都不会,他们早就该卷铺盖滚回家了。
不过虽然理论上都懂,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只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摸索,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标准的。
有的做成了小雷达,有的做成了传声器,还有人完成后,仪器居然传出了歌声不小心做成了收音机。
季椽知道自己该做成什么样的。
后世反狙击战中专用的定位系统。
当然,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达不到那么完美。反正他也只是提出这么一项概念,到时能否制造成功,自会有人去研究。
打定主意,季椽拿着自己选好的工具和材料准备工作时,宋冀宁走过来,问他:缘缘,你想做什么样的?不等他回答,宋冀宁已经先说:听原理这东西好像是雷达,但我觉得不适合,本身就已经有雷达了,还制作一个槍声定位系统干什么?
季椽愣了:那小宋哥觉得要怎么做?
我们以前训练时,经常互相埋伏,朱老师一说到这槍声的原理,我就觉得应该用在反狙击上。如果遭遇狙击,定位系统立即就能定位出狙击手的位置,我就能当场做出反击。宋冀宁自己比了一个开槍的姿势:我有次输给季勇,就是因为没找准他的位置,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有这么一个玩意就好了。
季椽说不出话了,看着宋冀宁的目光满是佩服。
他是因为来自后世,对这套定位系统有所了解,否则他也只会做出小雷达。小宋哥却仅仅凭借幼时小红兵的训练,就找到了正确的研制方向。也难怪他会有后来的成就,要知道他当时是从特种部队退役的。
至于没有当过兵的小宋哥是否还能达到未来的成就,季椽也不担心。
现在的小宋哥才二十来岁,就读的专业,发表的论文,结识的人脉,起步比后来的老师不知高了多少,而且他也从不曾浪费自己的开赋,每一天都在努力,所以他的未来成就只会比老师更高。
朱教授走过学生们制作的设备前,一边打分一边笑。他手上有槍声定位系统这套设备,但他暂时不打算拿出来。这套设备的原理本就简单,再看到实物,
作者有话要说:这群学生绝对能无整无误的制造一台新的。但他更想考验的是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果只是让他们仿照,他不如去军工厂找工人来做了。
无奈这群学生虽然天赋都不错,对军工仍旧不够了解,想像力差了些,做出来的东西都偏民用品。
不过这只是第一堂课,他们已经算表现不错了,至少制作的东西都是能用的成品。
直到,他来到宋冀宁跟前。
第165章
宋冀宁的此次制作,季椽没有参与,也没有帮忙。这等于是一次考试,他不能帮忙,而且他也想看看宋冀宁自己的水平。
然后,宋冀宁做出了并不输他的东西。
他制造的槍声定位系统原理与季椽的不谋而合,只是外观上,由于技术水平所限,使用了三个信号转换器才转换成定位系统,外型变成了三个相连的小雷达,没能达到预想的便携效果。
朱老师走到跟前时,忍不住笑着问:这是什么?雷达?音响?
报告老师,这是槍声定位系统。
你怎么做了三个好吧,把你的设计图拿来给我看看。
设计图画得有些乱,宋冀宁在线路上改了好几次,但总体还能看得出设计思路和应用程式。原本笑着的朱老师愣了愣,收敛笑容,认真看起来:解释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是!
宋冀宁提出应把槍声定位系统用于狙击战中的想法,让旁边的军官和士兵都很感兴趣,渐渐围上来听他讲解,不时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待宋冀宁解说完毕,那名部队长官点头:这小子对游击战挺懂的啊,要真有这玩意,我们在老山区和越国那帮猴子就好打了!怎么样朱博士,这玩意能研究出来吗?
朱老师点点头:光说没用,先拿去测试一下。
本来只是一次小作业,是否成功看看设计图就行了,但既然部队有兴趣,朱老师便让他们拿到树林里试试看。
随着一声枪响,树林里发出了嘀嘀的机械声,过了一会,两个士兵出来报告:报告,仪器显示和开槍处有5米误差。
宋冀宁遗憾的垂下肩。差1米都打不中敌人,何况是5米的误差。
朱老师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槍声定位的反应速度怎么样?
大约十几秒。
朱老师击掌:很不错了,可以按这个方向研究看看宋冀宁,你回去画个完整的设计图给我
其实他并不需要一名学生给他画设计图,只是最初的设计原理来自宋冀宁,他不能占一名学生这点便宜,让他写份设计图,到时在项目通过时会给他加个名。
宋冀宁受到的夸奖让后边没被检查到的同学有些骚动,大家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制造的仪器也能一鸣惊人。可惜大部份人制造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小雷达,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朱老师很快来到季椽桌前,看到了一台巴掌大小的仪器。样式也有些像小雷达,但又不太一样,于是道:季椽,图纸给我,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季椽也是自制的槍声定位系统,比起宋冀宁,他的已经算半成品了。不过碍于设备材料,这东西有一点儿大,仍旧不适合携带。
朱老师看到图纸愣了,这份草图比起其他人的相对来说更完整,设计思路,使用的公式,线路的设计,信号转换的数值等,都写得很详细。设计思路和宋冀宁的一样,但像是他的完整版。
你和宋冀宁一起商量的?
季椽摇头:不,我们各自想的。
你们还真有默契。张排长,你拿去测试一下。
有两名士兵听令拿着仪器到树林里测试,枪响之后不久,两名士兵走出来,一脸怔愣。
怎么样?张排长问。
嗯啊,报告!两名士兵回神,一脸兴趣:定位到了,好快,一开枪小赵躲藏的位置就被定位到了!
哦?误差呢?
误差1米范围以内。
制作的材料并非精密元件,自然没有那么完美。1米误差在狙击战中算是巨大的错误,但只要好好调整,再改用精密元件,基本上完全可以达到精准定位。
这项技术最难的问题就在于精准定位这点,让季椽自己来研究,他也研究不了,时代差距所差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很多重要的元器件。不过国家有那么多优秀的技术员,相信给他们点时间,一定能研究出来的,季椽从不怀疑这个国家的科研能力。
朱老师拿过这台仪器看了看,又看看完整的图纸,赞赏的说:这已经是半成品了,季椽,了不起
和季椽的比起来,宋冀宁的就不够看了。但是之前朱老师已经交待过宋冀宁,不好变更,只得对季椽道:你回去也画一份完整的设计图给我,最好写篇论文。
算了,把两人的名字都加上好了。
宋冀宁并不知道朱老师让他画设计图是为了以后开展项目时给他挂个名,他纯把它当成作业来完成。周子伊等同学也不明白,他们还好奇的问:宋冀宁,季椽,老师要你们的图纸干什么?
可能是课后作业吧!宋冀宁叼着笔头无所谓道:像作文那样,写得好的要贴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上?
不可能吧,而且我们没有黑板报啊!他们上课的教室类似于大学的阶梯教室,没有黑板报这种东西。
宋冀宁耸耸肩:那就是推荐发表论文,季椽不是被要求写论文了吗?他转向季椽:对吧,缘缘?
季椽不能告诉他们实情,只是点头:或许吧,如果能发表就好了。
几天后,两人一起把设计图和论文交给朱老师时,听到他说:我会以你们的设计为基础,申请一个研究项目,到时如果通过的话,我会在档案上写下你们的名字。
哦,随便吧!宋冀宁对这种虚名没什么兴趣,随意说道。
季椽也只是点点头:祝老师能通过项目审核。
他同样不在意这些,只希望上边能通过审批,让后世的技术能提前问世,为军备增加一份力量。
经过这次课程之后,大家呆在教室的时间越来越少,进入实验室或军备区的时间渐渐增多,所学也越来越偏向军工。季椽学到了很多后世学不会的技术,后世的机械和仪器都很先进,人们更习惯依赖机械。但这年代的老技术员,几乎靠的都是纯手工技术,基本上给他们随便一把工具,就没有他们改造不了的东西。
以前季椽看到技术员手工敲出一台机械零件的故事时,还怀疑是不是谁写的鸡汤文而已。他现在不怀疑了,这年代的技术员真的能做得到。
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季椽和宋冀宁突然接到一份调令。
第166章
最近空导院都在传院里要参加东南亚军展的消息,季椽也见到各部门忙忙碌碌做准备的情况。
这次参加的队伍除了军方人员和研究员外,人数最多的是负责装备维护的技术员。
季椽和宋冀宁也在维护人员名单上。
其实本来只有季椽一人的,这批学员中最被看好的就是季椽,空导院早已将他内定,自然用心栽培他。
宋冀宁算是异军突起,尤其他最近的表现越来越优秀,让空导院看到了他的潜力,才加上他的名字。
这份调令是公开的,是对季椽和宋冀宁的奖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激励。
只要表现优秀,今后也有你们参加的机会。老师如此安抚道。
这项奖励成功收买了学生们的心,多年后这批优秀学子离开校园时,大半都选择进入空导院。
听说要参加的是军售展,宋冀宁兴奋又紧张,焦躁的在宿舍走来走去:缘缘,你说军售展会卖什么?让我们过去是要做什么?要准备什么东西吗?他停下脚步,看着那份已经背熟了的调动通知,像是要把它看穿一个洞似的:你说这上面怎么不写清楚呢?要准备什么我完全不知道啊!
恋耽美
宋冀宁咧齿一笑:以前训练过。
会打靶吗?
当然。
行,你来给同学们示范一下。
虽然离小红兵时期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不过宋冀宁玩槍仍旧玩得很溜,连部队长官都对他赞赏不已,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当兵。
有了宋冀宁做示范,其他同学也很快将槍组装好,并开始了打靶射击。
季椽虽然参与过造槍,但他本人没开过槍,他不爱玩这些。宋冀宁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身边问:缘缘你会开槍吗?
会应该会吧看着并不难。
宋冀宁轻笑:好了,我来教你。
他扶住季椽的肩,教他如何摆放槍,如果瞄准,在宋冀宁的帮助下,第一次开槍的季椽居然打中靶心。
旁边的周子伊瞪圆了眼,羡慕的问:宋冀宁,你能不能也教我?
行。宋冀宁就过去教周子伊。其他同学见了也纷纷找宋冀宁指导。
虽说教官就在旁边,但麻烦教官总觉得不自在,宋冀宁是同班同学,找他就自在多了,射歪了也不觉得丢脸。
于是经过一场打靶训练,宋冀宁成功融入班级中。
部队给的空包弹很充足,不限制的让学生们玩,老师也不管。当真让他们玩了一小时,朱老师才重新召集学生们:好了好了,打靶训练结束,把槍收起来,列队站好!
学生们迅速收起槍并排列队,朱老师站在队伍跟前问:同学们,槍好玩吗?
好玩!学生们都嘻嘻哈哈笑起来,前所未有的活泼。
很好,大家对槍的构造都了解了吗?
了解!
对槍声了解了吗?
了有人本能想回答了解,张口却愣了。
对槍声了解?
什么意思?
朱老师眯眼笑起来,拍了拍掌:好了,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二课吧,如何实现槍声定位!
季椽之前就觉得在空导院里学的那些太基础了,当然,也因为班上同学都是零基础零常识,必须从头学起。但照这种程度训练下来,直到结束也没多大用处,顶多是比普通人懂得多一些而已,离技术员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即便最近的实习课程越来越难,季椽也觉得还不够,学完了他们顶多能承担一些基础的设备维修工作而已。如果只是想要维修技术员,根本不需要特意找他们这些学生培训,随便几所工业学校都能招到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员。
听到朱老师说出今天要上的课,季椽暗中点点头。
总算开始了,这才是他们真正该授受的培训内容。
朱老师刚说完今天的第二课,立即有人好奇的问:老师,槍声定位是指什么?
顾名思义,根据槍声找到它的射击位。但是朱老师身后有一辆卡车开进来,各种仪器被部队士兵搬到空地上,他的目光扫过好奇的学生们,最后停驻在季椽平静的脸上:并不是让你们用耳朵听,而是要你们制作出这样的耳朵。
其实这堂课的全名应该叫槍声定位系统。
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还会觉得很难,槍声要如何定位?
但说白了就是对超音速弹丸击发时产生的弹丸激波和膛口波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通过信号处理,信号识别,定位解算等技术找到槍声发出的位置。
这项技术目前属于雷达技术的一个分支,不过发展到后世,几乎关系着狙击战中的胜负。
比起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维修知识,这样的课程才是他们最应该学的。
朱老师站在空地上,给他们细细解说着槍声定位系统的主要原理,待同学们了解后,他一挥手:好了,我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足够的材料,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制造出一台槍声定位系统出来。
槍声定位系统包含有数字模拟信号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这些朱老师没有讲解,学生们也不需要他讲解,这是他们早就该懂的东西。如果学到现在,连怎么转换数学信号都不会,他们早就该卷铺盖滚回家了。
不过虽然理论上都懂,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只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摸索,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标准的。
有的做成了小雷达,有的做成了传声器,还有人完成后,仪器居然传出了歌声不小心做成了收音机。
季椽知道自己该做成什么样的。
后世反狙击战中专用的定位系统。
当然,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达不到那么完美。反正他也只是提出这么一项概念,到时能否制造成功,自会有人去研究。
打定主意,季椽拿着自己选好的工具和材料准备工作时,宋冀宁走过来,问他:缘缘,你想做什么样的?不等他回答,宋冀宁已经先说:听原理这东西好像是雷达,但我觉得不适合,本身就已经有雷达了,还制作一个槍声定位系统干什么?
季椽愣了:那小宋哥觉得要怎么做?
我们以前训练时,经常互相埋伏,朱老师一说到这槍声的原理,我就觉得应该用在反狙击上。如果遭遇狙击,定位系统立即就能定位出狙击手的位置,我就能当场做出反击。宋冀宁自己比了一个开槍的姿势:我有次输给季勇,就是因为没找准他的位置,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有这么一个玩意就好了。
季椽说不出话了,看着宋冀宁的目光满是佩服。
他是因为来自后世,对这套定位系统有所了解,否则他也只会做出小雷达。小宋哥却仅仅凭借幼时小红兵的训练,就找到了正确的研制方向。也难怪他会有后来的成就,要知道他当时是从特种部队退役的。
至于没有当过兵的小宋哥是否还能达到未来的成就,季椽也不担心。
现在的小宋哥才二十来岁,就读的专业,发表的论文,结识的人脉,起步比后来的老师不知高了多少,而且他也从不曾浪费自己的开赋,每一天都在努力,所以他的未来成就只会比老师更高。
朱教授走过学生们制作的设备前,一边打分一边笑。他手上有槍声定位系统这套设备,但他暂时不打算拿出来。这套设备的原理本就简单,再看到实物,
作者有话要说:这群学生绝对能无整无误的制造一台新的。但他更想考验的是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果只是让他们仿照,他不如去军工厂找工人来做了。
无奈这群学生虽然天赋都不错,对军工仍旧不够了解,想像力差了些,做出来的东西都偏民用品。
不过这只是第一堂课,他们已经算表现不错了,至少制作的东西都是能用的成品。
直到,他来到宋冀宁跟前。
第165章
宋冀宁的此次制作,季椽没有参与,也没有帮忙。这等于是一次考试,他不能帮忙,而且他也想看看宋冀宁自己的水平。
然后,宋冀宁做出了并不输他的东西。
他制造的槍声定位系统原理与季椽的不谋而合,只是外观上,由于技术水平所限,使用了三个信号转换器才转换成定位系统,外型变成了三个相连的小雷达,没能达到预想的便携效果。
朱老师走到跟前时,忍不住笑着问:这是什么?雷达?音响?
报告老师,这是槍声定位系统。
你怎么做了三个好吧,把你的设计图拿来给我看看。
设计图画得有些乱,宋冀宁在线路上改了好几次,但总体还能看得出设计思路和应用程式。原本笑着的朱老师愣了愣,收敛笑容,认真看起来:解释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是!
宋冀宁提出应把槍声定位系统用于狙击战中的想法,让旁边的军官和士兵都很感兴趣,渐渐围上来听他讲解,不时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待宋冀宁解说完毕,那名部队长官点头:这小子对游击战挺懂的啊,要真有这玩意,我们在老山区和越国那帮猴子就好打了!怎么样朱博士,这玩意能研究出来吗?
朱老师点点头:光说没用,先拿去测试一下。
本来只是一次小作业,是否成功看看设计图就行了,但既然部队有兴趣,朱老师便让他们拿到树林里试试看。
随着一声枪响,树林里发出了嘀嘀的机械声,过了一会,两个士兵出来报告:报告,仪器显示和开槍处有5米误差。
宋冀宁遗憾的垂下肩。差1米都打不中敌人,何况是5米的误差。
朱老师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槍声定位的反应速度怎么样?
大约十几秒。
朱老师击掌:很不错了,可以按这个方向研究看看宋冀宁,你回去画个完整的设计图给我
其实他并不需要一名学生给他画设计图,只是最初的设计原理来自宋冀宁,他不能占一名学生这点便宜,让他写份设计图,到时在项目通过时会给他加个名。
宋冀宁受到的夸奖让后边没被检查到的同学有些骚动,大家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制造的仪器也能一鸣惊人。可惜大部份人制造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小雷达,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朱老师很快来到季椽桌前,看到了一台巴掌大小的仪器。样式也有些像小雷达,但又不太一样,于是道:季椽,图纸给我,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季椽也是自制的槍声定位系统,比起宋冀宁,他的已经算半成品了。不过碍于设备材料,这东西有一点儿大,仍旧不适合携带。
朱老师看到图纸愣了,这份草图比起其他人的相对来说更完整,设计思路,使用的公式,线路的设计,信号转换的数值等,都写得很详细。设计思路和宋冀宁的一样,但像是他的完整版。
你和宋冀宁一起商量的?
季椽摇头:不,我们各自想的。
你们还真有默契。张排长,你拿去测试一下。
有两名士兵听令拿着仪器到树林里测试,枪响之后不久,两名士兵走出来,一脸怔愣。
怎么样?张排长问。
嗯啊,报告!两名士兵回神,一脸兴趣:定位到了,好快,一开枪小赵躲藏的位置就被定位到了!
哦?误差呢?
误差1米范围以内。
制作的材料并非精密元件,自然没有那么完美。1米误差在狙击战中算是巨大的错误,但只要好好调整,再改用精密元件,基本上完全可以达到精准定位。
这项技术最难的问题就在于精准定位这点,让季椽自己来研究,他也研究不了,时代差距所差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很多重要的元器件。不过国家有那么多优秀的技术员,相信给他们点时间,一定能研究出来的,季椽从不怀疑这个国家的科研能力。
朱老师拿过这台仪器看了看,又看看完整的图纸,赞赏的说:这已经是半成品了,季椽,了不起
和季椽的比起来,宋冀宁的就不够看了。但是之前朱老师已经交待过宋冀宁,不好变更,只得对季椽道:你回去也画一份完整的设计图给我,最好写篇论文。
算了,把两人的名字都加上好了。
宋冀宁并不知道朱老师让他画设计图是为了以后开展项目时给他挂个名,他纯把它当成作业来完成。周子伊等同学也不明白,他们还好奇的问:宋冀宁,季椽,老师要你们的图纸干什么?
可能是课后作业吧!宋冀宁叼着笔头无所谓道:像作文那样,写得好的要贴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上?
不可能吧,而且我们没有黑板报啊!他们上课的教室类似于大学的阶梯教室,没有黑板报这种东西。
宋冀宁耸耸肩:那就是推荐发表论文,季椽不是被要求写论文了吗?他转向季椽:对吧,缘缘?
季椽不能告诉他们实情,只是点头:或许吧,如果能发表就好了。
几天后,两人一起把设计图和论文交给朱老师时,听到他说:我会以你们的设计为基础,申请一个研究项目,到时如果通过的话,我会在档案上写下你们的名字。
哦,随便吧!宋冀宁对这种虚名没什么兴趣,随意说道。
季椽也只是点点头:祝老师能通过项目审核。
他同样不在意这些,只希望上边能通过审批,让后世的技术能提前问世,为军备增加一份力量。
经过这次课程之后,大家呆在教室的时间越来越少,进入实验室或军备区的时间渐渐增多,所学也越来越偏向军工。季椽学到了很多后世学不会的技术,后世的机械和仪器都很先进,人们更习惯依赖机械。但这年代的老技术员,几乎靠的都是纯手工技术,基本上给他们随便一把工具,就没有他们改造不了的东西。
以前季椽看到技术员手工敲出一台机械零件的故事时,还怀疑是不是谁写的鸡汤文而已。他现在不怀疑了,这年代的技术员真的能做得到。
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季椽和宋冀宁突然接到一份调令。
第166章
最近空导院都在传院里要参加东南亚军展的消息,季椽也见到各部门忙忙碌碌做准备的情况。
这次参加的队伍除了军方人员和研究员外,人数最多的是负责装备维护的技术员。
季椽和宋冀宁也在维护人员名单上。
其实本来只有季椽一人的,这批学员中最被看好的就是季椽,空导院早已将他内定,自然用心栽培他。
宋冀宁算是异军突起,尤其他最近的表现越来越优秀,让空导院看到了他的潜力,才加上他的名字。
这份调令是公开的,是对季椽和宋冀宁的奖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激励。
只要表现优秀,今后也有你们参加的机会。老师如此安抚道。
这项奖励成功收买了学生们的心,多年后这批优秀学子离开校园时,大半都选择进入空导院。
听说要参加的是军售展,宋冀宁兴奋又紧张,焦躁的在宿舍走来走去:缘缘,你说军售展会卖什么?让我们过去是要做什么?要准备什么东西吗?他停下脚步,看着那份已经背熟了的调动通知,像是要把它看穿一个洞似的:你说这上面怎么不写清楚呢?要准备什么我完全不知道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