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你们修的?赵教授打量两人一番,指着宋冀宁说:你来,说一下你们是怎么修的,也让我学生听听看。
宋冀宁摇头。他有年龄优势,如果他站出来说话,别人都会认为是他领着季椽修的,功劳会自动归于他身上。但其实他做的一切,都是季椽教他的。
因此他只能摇头,将季椽推上前:我懂得不多,都是季椽教我的,还是让他说吧!
季椽并未多想,既然小宋哥说不懂,就由他来解说好了。
要说对共轭盘热铟压封高剪切均质机的了解,曾经使用和维修过的季椽,某方面比蒋赵两位教授都了解,解说的非常详细,以至于两位教授都忍不住回头叮嘱学生们:快做笔记,好好记下来!
待季椽解说完毕,赵教授已经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觉得季椽解说的比他预期上课的内容更好。
好好好,季椽你不是说自己也有很多疑问吗?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来问我,我尽量为你解答!对了你以后打算考研究生吗?要不要来我这
够了,赵东明!蒋教授不满:这两人是我的学生!
还有几年呢,言之过早!
怎么,你想抢我学生?
现在还不是吧!
季椽唯恐两位教授吵起来,忙插言:我有很多问题都记在笔记本上,想向两位教授请教。
两人这才中止争吵,接过季椽的笔记本翻看。
这本笔记中的内容,是季椽研究高剪切均质机时记录的各种疑问,比如压能是如何产生的,输出和力矩是根据哪方面原理计算的,如何能达到连续精确分度等。
这些是季椽迫切想知道的技术,他直觉必须了解这些,将来才能帮助小宋哥研制八轴数控机床。
两位教授看过季椽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笔记后,神色微变,蒋教授一把抢过,交给简彭:拿回去每人都抄一遍。又对季椽说:你的这些问题我会好好研究的,之后我再回复你。
季椽点头:谢谢蒋教授。
赵教授也道:我也会回复你的,那本笔记也要给我。他转头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也要抄,看看别人是怎么学习的!
季椽在研究生中出名了。
那天现场听他解说的研究生本是单纯觉得他挺聪明,待看到他的笔记本后,纷纷转为敬佩。
如此详细的笔记,可见他有多用心,难怪明明只是大一学生,却比他们懂得更多。
那天没参与的学生原本不信,看到季椽的笔记本后也纷纷拜服。
光是这份努力的态度就值得他们学习,何况笔记本中的内容他们还大半看不懂。
这真是大一学生写出的吗?
不少人自尊心受创,哀号着问。
季椽听简彭提起这些,也只是笑笑,听过就算。
他不在意名声怎样,只要不坏就行,因为坏名声会影响将来的项目申请,否则他完全无所谓。
那台高剪切均质机被搬进实验室投入使用,那是他目前的身份还去不了的实验室。蒋教授说他提的那些疑问还需要研究,暂时无法回复,季椽便干脆放下,专心研究电爆炸箔起爆系统。
他之前已完成好几组,在学期最后一个月时,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组的研究。
季椽将每组实验都做了详细记录,在宋冀宁的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整理成厚厚一篇论文,标注上他与宋冀宁两人的名字后寄出。
季椽选择的学术刊物是《数字军工》。
它是由航天信息中心主办的,以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测试、信息安全等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工程应用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专业技术工程应用类期刊。季椽的论文正属于它的刊载范围。
前世季椽就经常在《数字军工》发表论文,这世仍旧选择它。不过前世季椽是直接发内部邮件,这世却只能靠邮寄。好在蒋教授帮查到《数学军工》的编辑部地址,不然季椽还真要为难。
研究结束,季椽计算着空出来的时间要干什么,写了份简单的计划书,第一件事决定请郑秀秀吃饭。
他们这次研究,郑秀秀好心借书,有时季椽太忙还帮他找研究资料,季椽早就想谢她了,只是忙于研究实在抽不出时间。现在有时间了,自然要好好表示。
请客的时候,季椽是瞒着宋冀宁的,因为他要请郑秀秀到咖啡厅喝咖啡。
校外一间归国华侨开的咖啡厅,是郑秀秀一直想体验的地方,但因囊中羞涩没能去成,季椽便请她喝咖啡作为答谢。
之所以不告诉宋冀宁,是因为有谣传咖啡厅是情侣才会来的地方,被小宋哥知道的话,肯定不会让他来的。
但季椽和郑秀秀两人年纪都还小,一起出来喝咖啡也不会有人说闲话,只会当成小孩来体验新鲜感。要是宋冀宁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明天绝对会马上传出他和郑秀秀谈对象的八卦。
哪怕是假的,季椽也不想听宋冀宁和别人传绯闻。
因为是瞒着宋冀宁来的咖啡厅,季椽莫名有点心虚,不时看向窗外,总觉得随时会有个人扑进来。
对面的郑秀秀兴奋地和季椽说话,季椽心不在焉,只敷衍的嗯啊几句。
郑秀秀放下咖啡杯,嘟起嘴问:季椽,你不想请我喝咖啡吗?
不,抱歉,是我分心了。季椽回过神赶紧道歉。
郑秀秀倒不怎么生气,只是偏着头好奇地问:那就是你觉得跟你喝咖啡的人不对?
啊?季椽愣。
别骗我了,你刚才在想谁吧?郑秀秀用手指着自己额头,夸张的说:跟我说话和想她的时候,眉毛的褶起度都完全不一样。
季椽被她逗笑了:抱歉,我确实在想抱歉,算了,我还是先回去吧!一想到小宋哥可能不高兴,就无法安然坐在这里了。
季椽回到家的时候,宋冀宁正在客厅里悠闲的看电视。见季椽回来,他懒洋洋转头看一眼:回来了?吃过饭了吗?
还没呢,厨房里有吗?
没有,在看电视呢,懒得动,不过菜买好了。
季椽挽起袖子,微笑:那我来做吧!
当着季椽的面,宋冀宁笑得开心,季椽进入厨房后,宋冀宁神色就变了。
他看到了。
看到季椽和郑秀秀一起在咖啡厅的场景。
大学里有这么个说法:想追求女孩,就请她去浪漫的咖啡厅。
如果是以前,宋冀宁会直接问季椽,他甚至还能拿这件事来开玩笑。但在察觉自己对季椽不同的喜欢后,他就不敢问了。他怕自己一脱口就变成质问。
他只能攥着拳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冲动之下做出伤害季椽的行为并非指肉体上的伤害。宋冀宁担心自己冲动之下向季椽告白,以季椽对他有求必应的态度,几乎没有拒绝的可能性。
然而还是那句话,宋冀宁不能让季椽成为精神病。
嘣!
厨房里传出爆油的声音,宋冀宁立即回神,赶紧走进厨房,他怕季椽被溅起的油烫伤。
季椽还没那么娇弱,虽然这些年被小宋哥宠得什么都不用干,炒两个菜他还是会的。
他正在爆炒五花肉,见宋冀宁进来,说:小宋哥再等一下,马上就好了。
宋冀宁看着季椽不说话。
穿围裙的缘缘太可爱了,那件穿在他身上显得过窄的围裙,在季椽身上刚刚好。虽然只是件围裙,莫名的就是觉得穿着它的缘缘好可爱。
发了一会呆,宋冀宁才上前接手季椽的工作: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这里交给我,你出去吧,小心被油溅到。
季椽也不抢,想脱下围裙给他:那围裙
不用,你穿着好看。
啊?
我是说,不用,你穿着就行。
我穿着干嘛
季椽脱下围裙挂到厨房门后的挂钩上,宋冀宁露出遗憾的神情。
吃饭的时候,季椽顺便交代今天请郑秀秀喝咖啡的事。
请客之前不说,是怕小宋哥也要来,请客之后就可以说了。季椽习惯什么事都告诉小宋哥。
宋冀宁听后神色古怪:只是感谢她帮你找资料?
是啊。
没别的意思?
什么意思?追求她?
宋冀宁赶紧摆手:不不不,当我没说。你你下次还是提前告诉我吧!
饭后,宋冀宁回到自己卧室,看着地板上被他一气之下打烂的枕头和满地棉絮,烦恼的叹了口气。
好了,接下来他要怎么瞒过缘缘换一个新枕头?
第149章 各种事
季椽的论文约五天后被寄到《数字军工》编辑部。《数字军工》说起背景来挺吓人的,航天信息中心主办,国防科工委领导,属于面向六大军工行业的应用类期刊。不过它的编辑部倒是挺普通的,期刊办公室位于A市一处科技工业园中,主事人是位国家技术工程师,编辑们也多是理工科毕业的人。
季椽的论文是随着其他上百封投稿信一起寄来的,箱子一倒就被压在了低下,直到几天后,编辑们看完其他信件才发现这篇论文。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这是什么?
编辑们也不是什么都懂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写一些高层观点,专家访谈,宣传和编写某些军工科技,视点聚焦等文章内容,军工层次的论文,他们只负责归类上交,审阅轮不到他们。
不过季椽这篇论文,写的是点火起爆系统,看着像属于军工类的,但论文的内容似乎挺普通的,实验资料不过是电池铝箔,双向触发二极管、电感线圈、光电耦合器,磁铁电感等普通的元器件,感觉像是随便一个学生就能做的研究。编辑们是见过真正的军工论文的,有来自军方,也有来自航空部和舰载船舶等部门,那些论文他们同样看不懂,但光看那些名词都能吓得人寒毛直竖。
季椽这篇论文,相对而言实在太普通了。不过好在除了实验数据普通外,论文的水准还是不错的,没有被编辑淘汰掉。
这篇要怎么算,放到哪个分类?一名编辑看过季椽的论文后,与同事商讨着。
一名中年编辑拿过来看了看,说:几何静力学、冲击波物理、爆轰物理、电容脉冲、电流曲线峰值他一下说出了论文中包含的几项技术要点,赞了一声:嗬,这篇论文水平挺高的啊!
高吗?我看着挺普通啊?那名年轻编辑说。
就是这种看似普通的实验才能显出水平啊,这篇论文实验显然采用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技术。中年编辑翻出作者名字:季椽,宋冀宁,只有两个人?他将论文放到一边:行了,这篇论文放到物理机械类,回头交给相关教授审核。
《数字军工》毕竟不是普通期刊,刊载的论文一般会交由各专业的相关教授不记名审核。季椽的论文被放入其他论文中,随信寄给相关专业的教授审核。
审核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毕竟教授们还要抽时间对论文的数据和真实信进行核实。不过这次很意外的,编辑部在寄出论文不久就接连收到教授们的传真回复。
有时候教授们太忙,就会直接发一封传真回来,表示《XXXX》通过,《XXXX》不予通过等字样。但这次,接连收到的三封传真,都是同样的内容: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属军工类。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属军工类。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属军工类。
军工类?!
编辑部同事们惊愕的再次将论文看了又看,仍旧无法判定它是否属于军工,毕竟就论文内容而言实在太普通了,和他们以往看到的军工论文不一样。不过既然审阅的教授们都说是军工类,他们也就转交给军工类的专家进行审阅。
如此兜兜转转,幸好季椽的论文水平够硬,即便转到军工类,也能顺利通过专家们的审核,一个多月后,被刊载在《数字军工》的军工科技专栏上。
不过那时候,季椽已经放假了。
自从电爆炸箔起爆系统研究结束后,季椽就开始安排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第一件事请郑秀秀喝咖啡已经完成,第二件事跟上学校的正常教学课程,完成,没有任何难度。第三件事,提前准备下学期的实验。
考虑到这条的时候,季椽迟疑了。
上次关于电爆炸箔起系统的研究就花了不少钱,虽然他们现在有钱了,但按照当前工资来看,他们的实验等于花了普通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季椽现在是个纯学生,没有工作,吃住全靠家里和宋冀宁养。虽然父母和宋冀宁都不介意养他,但季椽并不愿意把实验的花费也分摊给家人。
不管怎么说,这是他自己要做的实验,在没能申请到国家项目拔款前,他得想其他弄钱的办法。
季椽以前习惯伸手跟国家拿钱了,毕竟从他大学毕业进入研究院开始,想研究什么的时候,小的直接跟老师申请,老师拔款,大的就跟国家申请,国家拔款。他出生的年代太好,国家那时候虽仍受制于西方国家,仍旧被对华禁售,仍旧遭到各种国际事务为难,但当时国家有钱!有钱!有钱!
国家底气足,不给购买技术咱就自己研究,科学院每年的研究经费都在层层上涨,季椽从没听说过研究经费不足这种事。不过偶尔工作的时候,也能听到老教授们说以前多苦,国家多穷,研究经费经常不足,一分钱得掰成两分花的经历不巧他们说的以前,就是季椽现在所处的年代。
以目前的情况,季椽觉得就算自己有资格跟国家打项目申请报告,大概也不太有可能批下来。这时候貌似国家正在研究歼10、轰八、空警200、094核潜艇等各种新装备,其它项目如果不是国家级的,经费申请都很困难,即便申请下来了,也要被砍一大半,不把一分掰成两分花当真不够用。
像季椽这样的小研究项目,以当前穷得响叮当的科研环境,想申请国家经费是非常困难的,何况他大一学生的身份也不够格。
还是得靠自己挣自己花这条路。
其实没考虑过挣钱,不代表季椽就没有挣钱的门路。
恋耽美
宋冀宁摇头。他有年龄优势,如果他站出来说话,别人都会认为是他领着季椽修的,功劳会自动归于他身上。但其实他做的一切,都是季椽教他的。
因此他只能摇头,将季椽推上前:我懂得不多,都是季椽教我的,还是让他说吧!
季椽并未多想,既然小宋哥说不懂,就由他来解说好了。
要说对共轭盘热铟压封高剪切均质机的了解,曾经使用和维修过的季椽,某方面比蒋赵两位教授都了解,解说的非常详细,以至于两位教授都忍不住回头叮嘱学生们:快做笔记,好好记下来!
待季椽解说完毕,赵教授已经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觉得季椽解说的比他预期上课的内容更好。
好好好,季椽你不是说自己也有很多疑问吗?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来问我,我尽量为你解答!对了你以后打算考研究生吗?要不要来我这
够了,赵东明!蒋教授不满:这两人是我的学生!
还有几年呢,言之过早!
怎么,你想抢我学生?
现在还不是吧!
季椽唯恐两位教授吵起来,忙插言:我有很多问题都记在笔记本上,想向两位教授请教。
两人这才中止争吵,接过季椽的笔记本翻看。
这本笔记中的内容,是季椽研究高剪切均质机时记录的各种疑问,比如压能是如何产生的,输出和力矩是根据哪方面原理计算的,如何能达到连续精确分度等。
这些是季椽迫切想知道的技术,他直觉必须了解这些,将来才能帮助小宋哥研制八轴数控机床。
两位教授看过季椽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笔记后,神色微变,蒋教授一把抢过,交给简彭:拿回去每人都抄一遍。又对季椽说:你的这些问题我会好好研究的,之后我再回复你。
季椽点头:谢谢蒋教授。
赵教授也道:我也会回复你的,那本笔记也要给我。他转头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也要抄,看看别人是怎么学习的!
季椽在研究生中出名了。
那天现场听他解说的研究生本是单纯觉得他挺聪明,待看到他的笔记本后,纷纷转为敬佩。
如此详细的笔记,可见他有多用心,难怪明明只是大一学生,却比他们懂得更多。
那天没参与的学生原本不信,看到季椽的笔记本后也纷纷拜服。
光是这份努力的态度就值得他们学习,何况笔记本中的内容他们还大半看不懂。
这真是大一学生写出的吗?
不少人自尊心受创,哀号着问。
季椽听简彭提起这些,也只是笑笑,听过就算。
他不在意名声怎样,只要不坏就行,因为坏名声会影响将来的项目申请,否则他完全无所谓。
那台高剪切均质机被搬进实验室投入使用,那是他目前的身份还去不了的实验室。蒋教授说他提的那些疑问还需要研究,暂时无法回复,季椽便干脆放下,专心研究电爆炸箔起爆系统。
他之前已完成好几组,在学期最后一个月时,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组的研究。
季椽将每组实验都做了详细记录,在宋冀宁的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整理成厚厚一篇论文,标注上他与宋冀宁两人的名字后寄出。
季椽选择的学术刊物是《数字军工》。
它是由航天信息中心主办的,以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测试、信息安全等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工程应用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专业技术工程应用类期刊。季椽的论文正属于它的刊载范围。
前世季椽就经常在《数字军工》发表论文,这世仍旧选择它。不过前世季椽是直接发内部邮件,这世却只能靠邮寄。好在蒋教授帮查到《数学军工》的编辑部地址,不然季椽还真要为难。
研究结束,季椽计算着空出来的时间要干什么,写了份简单的计划书,第一件事决定请郑秀秀吃饭。
他们这次研究,郑秀秀好心借书,有时季椽太忙还帮他找研究资料,季椽早就想谢她了,只是忙于研究实在抽不出时间。现在有时间了,自然要好好表示。
请客的时候,季椽是瞒着宋冀宁的,因为他要请郑秀秀到咖啡厅喝咖啡。
校外一间归国华侨开的咖啡厅,是郑秀秀一直想体验的地方,但因囊中羞涩没能去成,季椽便请她喝咖啡作为答谢。
之所以不告诉宋冀宁,是因为有谣传咖啡厅是情侣才会来的地方,被小宋哥知道的话,肯定不会让他来的。
但季椽和郑秀秀两人年纪都还小,一起出来喝咖啡也不会有人说闲话,只会当成小孩来体验新鲜感。要是宋冀宁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明天绝对会马上传出他和郑秀秀谈对象的八卦。
哪怕是假的,季椽也不想听宋冀宁和别人传绯闻。
因为是瞒着宋冀宁来的咖啡厅,季椽莫名有点心虚,不时看向窗外,总觉得随时会有个人扑进来。
对面的郑秀秀兴奋地和季椽说话,季椽心不在焉,只敷衍的嗯啊几句。
郑秀秀放下咖啡杯,嘟起嘴问:季椽,你不想请我喝咖啡吗?
不,抱歉,是我分心了。季椽回过神赶紧道歉。
郑秀秀倒不怎么生气,只是偏着头好奇地问:那就是你觉得跟你喝咖啡的人不对?
啊?季椽愣。
别骗我了,你刚才在想谁吧?郑秀秀用手指着自己额头,夸张的说:跟我说话和想她的时候,眉毛的褶起度都完全不一样。
季椽被她逗笑了:抱歉,我确实在想抱歉,算了,我还是先回去吧!一想到小宋哥可能不高兴,就无法安然坐在这里了。
季椽回到家的时候,宋冀宁正在客厅里悠闲的看电视。见季椽回来,他懒洋洋转头看一眼:回来了?吃过饭了吗?
还没呢,厨房里有吗?
没有,在看电视呢,懒得动,不过菜买好了。
季椽挽起袖子,微笑:那我来做吧!
当着季椽的面,宋冀宁笑得开心,季椽进入厨房后,宋冀宁神色就变了。
他看到了。
看到季椽和郑秀秀一起在咖啡厅的场景。
大学里有这么个说法:想追求女孩,就请她去浪漫的咖啡厅。
如果是以前,宋冀宁会直接问季椽,他甚至还能拿这件事来开玩笑。但在察觉自己对季椽不同的喜欢后,他就不敢问了。他怕自己一脱口就变成质问。
他只能攥着拳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冲动之下做出伤害季椽的行为并非指肉体上的伤害。宋冀宁担心自己冲动之下向季椽告白,以季椽对他有求必应的态度,几乎没有拒绝的可能性。
然而还是那句话,宋冀宁不能让季椽成为精神病。
嘣!
厨房里传出爆油的声音,宋冀宁立即回神,赶紧走进厨房,他怕季椽被溅起的油烫伤。
季椽还没那么娇弱,虽然这些年被小宋哥宠得什么都不用干,炒两个菜他还是会的。
他正在爆炒五花肉,见宋冀宁进来,说:小宋哥再等一下,马上就好了。
宋冀宁看着季椽不说话。
穿围裙的缘缘太可爱了,那件穿在他身上显得过窄的围裙,在季椽身上刚刚好。虽然只是件围裙,莫名的就是觉得穿着它的缘缘好可爱。
发了一会呆,宋冀宁才上前接手季椽的工作: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这里交给我,你出去吧,小心被油溅到。
季椽也不抢,想脱下围裙给他:那围裙
不用,你穿着好看。
啊?
我是说,不用,你穿着就行。
我穿着干嘛
季椽脱下围裙挂到厨房门后的挂钩上,宋冀宁露出遗憾的神情。
吃饭的时候,季椽顺便交代今天请郑秀秀喝咖啡的事。
请客之前不说,是怕小宋哥也要来,请客之后就可以说了。季椽习惯什么事都告诉小宋哥。
宋冀宁听后神色古怪:只是感谢她帮你找资料?
是啊。
没别的意思?
什么意思?追求她?
宋冀宁赶紧摆手:不不不,当我没说。你你下次还是提前告诉我吧!
饭后,宋冀宁回到自己卧室,看着地板上被他一气之下打烂的枕头和满地棉絮,烦恼的叹了口气。
好了,接下来他要怎么瞒过缘缘换一个新枕头?
第149章 各种事
季椽的论文约五天后被寄到《数字军工》编辑部。《数字军工》说起背景来挺吓人的,航天信息中心主办,国防科工委领导,属于面向六大军工行业的应用类期刊。不过它的编辑部倒是挺普通的,期刊办公室位于A市一处科技工业园中,主事人是位国家技术工程师,编辑们也多是理工科毕业的人。
季椽的论文是随着其他上百封投稿信一起寄来的,箱子一倒就被压在了低下,直到几天后,编辑们看完其他信件才发现这篇论文。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这是什么?
编辑们也不是什么都懂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写一些高层观点,专家访谈,宣传和编写某些军工科技,视点聚焦等文章内容,军工层次的论文,他们只负责归类上交,审阅轮不到他们。
不过季椽这篇论文,写的是点火起爆系统,看着像属于军工类的,但论文的内容似乎挺普通的,实验资料不过是电池铝箔,双向触发二极管、电感线圈、光电耦合器,磁铁电感等普通的元器件,感觉像是随便一个学生就能做的研究。编辑们是见过真正的军工论文的,有来自军方,也有来自航空部和舰载船舶等部门,那些论文他们同样看不懂,但光看那些名词都能吓得人寒毛直竖。
季椽这篇论文,相对而言实在太普通了。不过好在除了实验数据普通外,论文的水准还是不错的,没有被编辑淘汰掉。
这篇要怎么算,放到哪个分类?一名编辑看过季椽的论文后,与同事商讨着。
一名中年编辑拿过来看了看,说:几何静力学、冲击波物理、爆轰物理、电容脉冲、电流曲线峰值他一下说出了论文中包含的几项技术要点,赞了一声:嗬,这篇论文水平挺高的啊!
高吗?我看着挺普通啊?那名年轻编辑说。
就是这种看似普通的实验才能显出水平啊,这篇论文实验显然采用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技术。中年编辑翻出作者名字:季椽,宋冀宁,只有两个人?他将论文放到一边:行了,这篇论文放到物理机械类,回头交给相关教授审核。
《数字军工》毕竟不是普通期刊,刊载的论文一般会交由各专业的相关教授不记名审核。季椽的论文被放入其他论文中,随信寄给相关专业的教授审核。
审核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毕竟教授们还要抽时间对论文的数据和真实信进行核实。不过这次很意外的,编辑部在寄出论文不久就接连收到教授们的传真回复。
有时候教授们太忙,就会直接发一封传真回来,表示《XXXX》通过,《XXXX》不予通过等字样。但这次,接连收到的三封传真,都是同样的内容: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属军工类。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属军工类。
《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研究》属军工类。
军工类?!
编辑部同事们惊愕的再次将论文看了又看,仍旧无法判定它是否属于军工,毕竟就论文内容而言实在太普通了,和他们以往看到的军工论文不一样。不过既然审阅的教授们都说是军工类,他们也就转交给军工类的专家进行审阅。
如此兜兜转转,幸好季椽的论文水平够硬,即便转到军工类,也能顺利通过专家们的审核,一个多月后,被刊载在《数字军工》的军工科技专栏上。
不过那时候,季椽已经放假了。
自从电爆炸箔起爆系统研究结束后,季椽就开始安排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第一件事请郑秀秀喝咖啡已经完成,第二件事跟上学校的正常教学课程,完成,没有任何难度。第三件事,提前准备下学期的实验。
考虑到这条的时候,季椽迟疑了。
上次关于电爆炸箔起系统的研究就花了不少钱,虽然他们现在有钱了,但按照当前工资来看,他们的实验等于花了普通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季椽现在是个纯学生,没有工作,吃住全靠家里和宋冀宁养。虽然父母和宋冀宁都不介意养他,但季椽并不愿意把实验的花费也分摊给家人。
不管怎么说,这是他自己要做的实验,在没能申请到国家项目拔款前,他得想其他弄钱的办法。
季椽以前习惯伸手跟国家拿钱了,毕竟从他大学毕业进入研究院开始,想研究什么的时候,小的直接跟老师申请,老师拔款,大的就跟国家申请,国家拔款。他出生的年代太好,国家那时候虽仍受制于西方国家,仍旧被对华禁售,仍旧遭到各种国际事务为难,但当时国家有钱!有钱!有钱!
国家底气足,不给购买技术咱就自己研究,科学院每年的研究经费都在层层上涨,季椽从没听说过研究经费不足这种事。不过偶尔工作的时候,也能听到老教授们说以前多苦,国家多穷,研究经费经常不足,一分钱得掰成两分花的经历不巧他们说的以前,就是季椽现在所处的年代。
以目前的情况,季椽觉得就算自己有资格跟国家打项目申请报告,大概也不太有可能批下来。这时候貌似国家正在研究歼10、轰八、空警200、094核潜艇等各种新装备,其它项目如果不是国家级的,经费申请都很困难,即便申请下来了,也要被砍一大半,不把一分掰成两分花当真不够用。
像季椽这样的小研究项目,以当前穷得响叮当的科研环境,想申请国家经费是非常困难的,何况他大一学生的身份也不够格。
还是得靠自己挣自己花这条路。
其实没考虑过挣钱,不代表季椽就没有挣钱的门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