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中段防御系统中每一项数据都极为重要,错一点就可能全盘出错,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季椽都是按照等比例来进来计算的,尽量给其他研究员减低困难。
旁边学校的学生看到这简陋的发射架和导弹,都忍不住笑起来。一高学生怒目而视,转回来牢牢挡住展台不让人看,同时也着急的问季椽:季椽,这是什么,还没好吗?
季椽和宋冀宁仍旧在组装着动能拦截器,它看起来很怪,像一个磨盘上面加了一根烟囱,烟囱上又挂满了各种线路和感应器等。配套的还有一颗拦截弹,直径比另一颗模型导弹小三分之一,重量和大小也是按着实物的等比例缩小的,然而仍旧只有外型,内部是个空筒。
组装好后,看着终于有了些模样,但终归和大家目前知道的机器人不一样,以全国总决赛的水平来说,样式过于简单粗糙,连电线都外露,不像是能动的机器人,功能不明。
周冲和曾志杰凑过来问:季椽,你们做的是什么?
小伙伴们自然也参加了机器人大赛,不过这次对手太多太强,只有约一半的小伙伴进入决赛场,其他人都被淘汰了。
不管怎么说,这群小伙伴是绝对不会怀疑季椽和宋冀宁水平的,因此只好奇的询问它的功能。
季椽笑着摇头:到演示的时候你们就能看到了。
宋冀宁:没错,等着震惊吧!
天知道其实他自己都没看过,因为启动电源锂电池只有三块,仅够两次启动的能源,所以季椽一次都没使用,究竟是否能出现季椽设计的效果,宋冀宁无法确定。但是他在外人面前,无论任何时候都力挺季椽。
不只小伙伴们关注一高的展台,对于前任冠军,有竞争力的学校都在关注他们,当下又有不少学生好奇的凑过来,电视台也过来采访,并询问季椽:同学,你们的机器人似乎和别人的不一样,它有什么功能?
季椽点头,对电视台稍微多解释了一句:它叫陆基中段防御系统,也可以叫反导系统,预想的功能是定位弹道轨迹,并在中段将其拦截。
他尽量说得简单易懂,记者和围观者于是都听懂了,然后发出呵呵的笑声:想法不错不过这不是机器人吧?
这项技术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名中学生的想像,因此没人放在心上,只考虑它是不是机器人的问题。
毕竟这里是机器人大赛。
季椽也懒得解释太多,只道:从目前的技术上而言,它仍旧属于智能机器人的范畴。
不过等比例扩大的实物就不是机器人技术了。
几名评委很快来到一高的展台,看到展台上的两台仪器,他们同样好奇的问:同学,这是什么机器人?
面对专家,季椽自然也从专业角度解释:这是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它的设想原理是对弹道导弹进行预警、目标识别,并对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进行引导。这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器,这是针对地空导弹的拦截弹,设想由发射井垂直发射,可以对付全方位来袭的战略导弹。
那几名评委听得愣了愣,觉得这学生的想法真是异想天开,拦截弹道导弹?他知道弹道导弹是什么吗?但想想又觉得这思路好像不错,于是道:那你给我们演示一下?
季椽点头:我将弹道按拦截空域分为高空(大气层外)和低空(大气层内)拦截,中段防御系统属于高空拦截,针对的是美帝最新型的M33导弹。
一名评委笑起来:你还知道M33导弹啊?
季椽愣了愣,点头:我在《参考消息》上见过。
当年M33导弹是美帝最新型的弹道导弹,在开发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美帝也是以拦截它为目标进行研究的,因为美帝认为能拦截自己最优秀的导弹,自然就能拦截全世界的导弹。季椽当年写论文的时候,不管是老版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还是M33导弹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好在当年的《参考消息》报纸上和内部资料里都有着详细介绍。
哦,小同学也爱看《参考消息》啊?
旁边顿时有不少同学举手:我也看过《参考消息》。
我也是,我也看过!
看来喜欢了解时事和外国消息的同学不少,评委们不得不都夸奖了一遍,赶紧转回话题:这位季椽同学,可以开始演示了吗?
季椽点头,看向宋冀宁:开始吧!
两人在展台边各据一角,一边最后检查和调试机器,一边解说道: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只要能源充足,全天24小时都能自动运行和感应,不需人工操作。假设我在边境布防。他将动能拦截器摆放好,放入拦截弹,启动电源,然后背着双手走到一旁:当美M33导弹向我方发动突然袭击,而我却一无所知时
此时,就见宋冀宁按下开关,启动了M33导弹模型。模型飞起,射向季椽。
嘀嘀嘀!!
动能拦截器外置的感应模块发出预警,烟囱似的顶部随着导弹的方向转动,迅速发射拦截弹,于半空中击落了M33导弹模型。
准备无误。观众还来不及赞扬,就见两颗导弹模型因弹射力度过强,一同撞飞到旁边的评委脸上,引起一片哗然。
一高的师生们瞬间紧张起来,旁边几个学校的学生传来窃笑声,显然认为一高要得罪评委了。
季椽挠挠头,无奈的把两颗模型拿回来:抱歉,老师,它们本来按设想应该是在空中爆炸的,但这只是模型,所以就
两颗铁铜的威力不是盖的,评委脸都被砸红了。
算算了毕竟是对学生,评委也不好发火,捂着脸说:设想很不错,下面这个
动能拦截器。
嗯,动能拦截器做得也很不错,挺智能的
虽然觉得这思路不错,但也认为季椽过于想当然了,也就因为他设计的M33导弹是个模型才可能击中,真正的导弹哪有那么容易被锁定。
你这导弹的线路是已经设置好了的吗?
出于评委的责任,他们仍旧更关注机器人的智能。如果导弹和拦截弹都只是设定好一个路线和弹射时间,在空中互相击中并不奇怪,也不能算什么智能,一般的玩具都能做到。
季椽摇头:导弹是设置好的,动能拦截器不是,它能根据任何轨道进行调整,老师您可以亲自来试试。不过它只剩一次电源了。
好好,我试试看。
那名被导弹模型砸中的老师拿过M33,站到宋冀宁的位置,把底下的弹射器调整了一个新的角度。另一名评委来到季椽身边,说:也让我来试试,我想看一看这个动能拦截器是否真的具备智能。
他对动能拦截器做了一番检查,确定没有被设置成固定角度后,故意换了个反方向,将它的出口对着外围的观众装入拦截导弹。
M33导弹模型再次启动,发射角度和刚才完全不一样,高高飞起又落下,在众人的目光中,就见原本指向观众的动能拦截器发出嘀嘀预警声,迅速转动炮口,发射,落到一半的M33导弹模型再次被撞飞。
这次确认无误,动能拦截器确实拥有不错的智能。
几个评委忍不住鼓掌:很好,非常灵敏的智能。
击中空中的移动物,可不是随便能做到的,从机器人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很灵敏。
毕竟是简化了的模型,设计者又只是两名高中生(季椽硬加上了宋冀宁的名),评委们不可能出现哇好厉害我国国防事业有救啦这种场景,在他们眼中,这等同于看一名学生做了个飞盘然后说我做了个宇宙飞船,鼓励性的夸奖夸奖就够了,当真就傻了。
不过他们认同季椽的思路,加上动能拦截器确实做得不错,他们还是给予了最高分。
机器人大赛落幕,一高拿到了第二届冠军奖杯,这次的奖杯比上次的精致多了,举办方还给予了冠军队每位参赛选手100元的奖金还不如学校给的多。但重在参与,重在高考加分,所以一高的同学们还是很高兴。
季椽有些无奈,由于材料的原因,动能拦截器做得比设计图更简化,光看外型当真看不出来它的功能。如果把设计图交给识货的人,对方应该能看出来,但是他不知道该交给谁蒋教授的工作完全与军事无关,交给蒋教授也要转几手,到时转到谁手上都不知道。
想了想,似乎只有蓝裕田的研究所与军事有关,或者他应该等放假回去交给他们?
季椽有些沮丧,高中生的身份受限制实在太多了,明明已经拿出了样品,在别人眼里却只是少年的异想天开,如果他现在是个研究生,至少可以申请立项了。
由于年龄和身份的原因,季椽设计出的动能拦截器被自然而然的忽略了。然而没人想到,在国外却引起了一片震动。
第117章 大伯
之前就说过,因为第一届机器人大赛的成功,第二届大赛吸引了一些外媒来采访。
当然,你不可能指望外媒会报道华国中小学生科学知识非常优秀这种话题,人家采访一是为了了解华国的民间动向,二是为了找黑点来的。
因此在外国还没开始普及机器人知识的情况下,华国率先开展的机器人大赛,对外媒来说其实是无趣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写一篇夸奖华国教育水平的报道,不然立马就要被辞退了。原本是想来报道华国吹牛不自量力之类的话题,然而参赛学生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他们确实很清楚机器人技术是什么,并且真的掌握了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找不到黑点,外媒记者已经准备放弃了,紧接着,就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话题。
有一个华国的高中生,居然制造了一款据说能打掉美M33导弹的仪器?!
其实记者的眼光比评委更差一点,虽同样认为这只是一名高中生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过记者更瞧不起这外表粗糙的模型但不妨碍它能成为一个话题。
比赛结束后,记者向举办方申请对冠军队的采访,举办方哪里会知道他们的不怀好意,还非常开心的主动帮忙联系一高师生,还派了专人当翻译。
季椽非常乐意接受采访,在得知这是一家美媒后,更是不需要翻译,直接用英文与对方会话。
记者一开始问得很正常,比如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机器人的知识之类的,然后不动声色的提到了M33导弹,问季椽对M33导弹的看法,制造拦截器的思路等等。
季椽听出了他们的语言陷阱,但他毫不介意,就仿佛一个喜欢炫耀的高中生似的,他侃侃而谈,不懂保秘,将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构建设想,原理等一一炫耀出来,并信心满满的表示,这项技术只要研究完善,必定能拦截美帝的M33导弹,甚至其他的各型号导弹。
美媒记者采访结束后,回去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华国高中生针对美帝采取的军事行动,其中完全引用了季椽所说的那些原理,构想等等,末了当然免不了嘲讽几句华国学生幼稚的想像,M33导弹是美帝的骄傲,岂是那么容易被拦截的。接着自然如往常一般,顺理成章将话题引到X国威胁论,并质问当局,华国连学生都在想着如何对付我们的导弹,当局每年那么多军费又在干什么?
根据季椽曾经查过的资料,这时候,美军部正在暗搓搓研究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当然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于是记者毫无所知的提前曝光了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研究构想,并郑重指出:这是一名来自华国学生的构想。
突然看到报纸的美军部懵逼了:what?!!
胡说,这是我们的,我们的!一名美将领抓着报纸用力拍打:看,这分明是我们的构想,我们的原理,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华国学生的?
难道是间谍偷窃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去查这名记者,还有这名学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这项技术被盖戳到一名华国学生身上,以后他们还怎么向国际公布研究成果?
不提军部这边多么咬牙切齿,对于这项技术,民间大多是不相信的,至少在真正的成果出现之前,根本没人相信有这样一份可以检测弹道导弹的系统,所有人都对这名华国高中生抱持着嘲讽的态度。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学生,自己制造了一个可以击落M33导弹的模型?呵呵,模型就让他满足自己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吧!
本来这只是千百篇中黑华国的一篇报道,并未引起太大注意,然而美军部动了,华国自然就动了。顺藤摸瓜揪出几个间谍的同时,华国军方也注意到了陆基中段防御系统。
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道美军部最近研究什么,现在,猜到了。
此时季椽等人早已返回学校,他们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除了学校照常的奖状,奖金以外,还被要求上台演讲。季椽和宋冀宁对这方面都没兴趣,全交给其他师生们,两人拿了奖状默默的回宿舍洗了个澡,躺回床上休息。
本来宋冀宁瞧在上铺,结果躺上去没两分钟,他就爬下来。季椽习惯了,往里动了动给他腾位,眼都没睁开。
宋冀宁揽抱住季椽,不甘的说:我们忙了那么多天,就一张奖状?这些人怎么那么没眼光!
他说的是全国大赛的奖状,奖杯是给学校的,每个学生还额外拿到了一张奖状,中科协盖的章哦!但是宋冀宁为季椽抱不平,想到他不眠不休花费那么多精力制造的东西,最后除了一张奖状和几句不真不切的夸奖,就这么将他的成果忽略了。
现在那东西已经被带回学校,放在物理实验室里,大概以后只能成为学生们参观的道具而已。
季椽倒无所谓,毕竟条件太差,他制作的那东西看起来确实像个模型罢了军部会因为一个学生制造的航母模型漂亮而关注他吗?
当然不会。
所以没被人注意到也理所当然。
没关系,小宋哥。他反过来安慰的拍拍宋冀宁:放假以后把图纸交给蓝所长他们,他们会看得懂的。
宋冀宁撇撇嘴:也对,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还是不开心,他捧起季椽的脸,用力吻了他几下,舌探进他嘴里舔了又舔,吻得季椽发出可爱的哼哼,方才消气了,把他抱进怀里:睡觉。
恋耽美
旁边学校的学生看到这简陋的发射架和导弹,都忍不住笑起来。一高学生怒目而视,转回来牢牢挡住展台不让人看,同时也着急的问季椽:季椽,这是什么,还没好吗?
季椽和宋冀宁仍旧在组装着动能拦截器,它看起来很怪,像一个磨盘上面加了一根烟囱,烟囱上又挂满了各种线路和感应器等。配套的还有一颗拦截弹,直径比另一颗模型导弹小三分之一,重量和大小也是按着实物的等比例缩小的,然而仍旧只有外型,内部是个空筒。
组装好后,看着终于有了些模样,但终归和大家目前知道的机器人不一样,以全国总决赛的水平来说,样式过于简单粗糙,连电线都外露,不像是能动的机器人,功能不明。
周冲和曾志杰凑过来问:季椽,你们做的是什么?
小伙伴们自然也参加了机器人大赛,不过这次对手太多太强,只有约一半的小伙伴进入决赛场,其他人都被淘汰了。
不管怎么说,这群小伙伴是绝对不会怀疑季椽和宋冀宁水平的,因此只好奇的询问它的功能。
季椽笑着摇头:到演示的时候你们就能看到了。
宋冀宁:没错,等着震惊吧!
天知道其实他自己都没看过,因为启动电源锂电池只有三块,仅够两次启动的能源,所以季椽一次都没使用,究竟是否能出现季椽设计的效果,宋冀宁无法确定。但是他在外人面前,无论任何时候都力挺季椽。
不只小伙伴们关注一高的展台,对于前任冠军,有竞争力的学校都在关注他们,当下又有不少学生好奇的凑过来,电视台也过来采访,并询问季椽:同学,你们的机器人似乎和别人的不一样,它有什么功能?
季椽点头,对电视台稍微多解释了一句:它叫陆基中段防御系统,也可以叫反导系统,预想的功能是定位弹道轨迹,并在中段将其拦截。
他尽量说得简单易懂,记者和围观者于是都听懂了,然后发出呵呵的笑声:想法不错不过这不是机器人吧?
这项技术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名中学生的想像,因此没人放在心上,只考虑它是不是机器人的问题。
毕竟这里是机器人大赛。
季椽也懒得解释太多,只道:从目前的技术上而言,它仍旧属于智能机器人的范畴。
不过等比例扩大的实物就不是机器人技术了。
几名评委很快来到一高的展台,看到展台上的两台仪器,他们同样好奇的问:同学,这是什么机器人?
面对专家,季椽自然也从专业角度解释:这是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它的设想原理是对弹道导弹进行预警、目标识别,并对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进行引导。这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器,这是针对地空导弹的拦截弹,设想由发射井垂直发射,可以对付全方位来袭的战略导弹。
那几名评委听得愣了愣,觉得这学生的想法真是异想天开,拦截弹道导弹?他知道弹道导弹是什么吗?但想想又觉得这思路好像不错,于是道:那你给我们演示一下?
季椽点头:我将弹道按拦截空域分为高空(大气层外)和低空(大气层内)拦截,中段防御系统属于高空拦截,针对的是美帝最新型的M33导弹。
一名评委笑起来:你还知道M33导弹啊?
季椽愣了愣,点头:我在《参考消息》上见过。
当年M33导弹是美帝最新型的弹道导弹,在开发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美帝也是以拦截它为目标进行研究的,因为美帝认为能拦截自己最优秀的导弹,自然就能拦截全世界的导弹。季椽当年写论文的时候,不管是老版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还是M33导弹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好在当年的《参考消息》报纸上和内部资料里都有着详细介绍。
哦,小同学也爱看《参考消息》啊?
旁边顿时有不少同学举手:我也看过《参考消息》。
我也是,我也看过!
看来喜欢了解时事和外国消息的同学不少,评委们不得不都夸奖了一遍,赶紧转回话题:这位季椽同学,可以开始演示了吗?
季椽点头,看向宋冀宁:开始吧!
两人在展台边各据一角,一边最后检查和调试机器,一边解说道: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只要能源充足,全天24小时都能自动运行和感应,不需人工操作。假设我在边境布防。他将动能拦截器摆放好,放入拦截弹,启动电源,然后背着双手走到一旁:当美M33导弹向我方发动突然袭击,而我却一无所知时
此时,就见宋冀宁按下开关,启动了M33导弹模型。模型飞起,射向季椽。
嘀嘀嘀!!
动能拦截器外置的感应模块发出预警,烟囱似的顶部随着导弹的方向转动,迅速发射拦截弹,于半空中击落了M33导弹模型。
准备无误。观众还来不及赞扬,就见两颗导弹模型因弹射力度过强,一同撞飞到旁边的评委脸上,引起一片哗然。
一高的师生们瞬间紧张起来,旁边几个学校的学生传来窃笑声,显然认为一高要得罪评委了。
季椽挠挠头,无奈的把两颗模型拿回来:抱歉,老师,它们本来按设想应该是在空中爆炸的,但这只是模型,所以就
两颗铁铜的威力不是盖的,评委脸都被砸红了。
算算了毕竟是对学生,评委也不好发火,捂着脸说:设想很不错,下面这个
动能拦截器。
嗯,动能拦截器做得也很不错,挺智能的
虽然觉得这思路不错,但也认为季椽过于想当然了,也就因为他设计的M33导弹是个模型才可能击中,真正的导弹哪有那么容易被锁定。
你这导弹的线路是已经设置好了的吗?
出于评委的责任,他们仍旧更关注机器人的智能。如果导弹和拦截弹都只是设定好一个路线和弹射时间,在空中互相击中并不奇怪,也不能算什么智能,一般的玩具都能做到。
季椽摇头:导弹是设置好的,动能拦截器不是,它能根据任何轨道进行调整,老师您可以亲自来试试。不过它只剩一次电源了。
好好,我试试看。
那名被导弹模型砸中的老师拿过M33,站到宋冀宁的位置,把底下的弹射器调整了一个新的角度。另一名评委来到季椽身边,说:也让我来试试,我想看一看这个动能拦截器是否真的具备智能。
他对动能拦截器做了一番检查,确定没有被设置成固定角度后,故意换了个反方向,将它的出口对着外围的观众装入拦截导弹。
M33导弹模型再次启动,发射角度和刚才完全不一样,高高飞起又落下,在众人的目光中,就见原本指向观众的动能拦截器发出嘀嘀预警声,迅速转动炮口,发射,落到一半的M33导弹模型再次被撞飞。
这次确认无误,动能拦截器确实拥有不错的智能。
几个评委忍不住鼓掌:很好,非常灵敏的智能。
击中空中的移动物,可不是随便能做到的,从机器人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很灵敏。
毕竟是简化了的模型,设计者又只是两名高中生(季椽硬加上了宋冀宁的名),评委们不可能出现哇好厉害我国国防事业有救啦这种场景,在他们眼中,这等同于看一名学生做了个飞盘然后说我做了个宇宙飞船,鼓励性的夸奖夸奖就够了,当真就傻了。
不过他们认同季椽的思路,加上动能拦截器确实做得不错,他们还是给予了最高分。
机器人大赛落幕,一高拿到了第二届冠军奖杯,这次的奖杯比上次的精致多了,举办方还给予了冠军队每位参赛选手100元的奖金还不如学校给的多。但重在参与,重在高考加分,所以一高的同学们还是很高兴。
季椽有些无奈,由于材料的原因,动能拦截器做得比设计图更简化,光看外型当真看不出来它的功能。如果把设计图交给识货的人,对方应该能看出来,但是他不知道该交给谁蒋教授的工作完全与军事无关,交给蒋教授也要转几手,到时转到谁手上都不知道。
想了想,似乎只有蓝裕田的研究所与军事有关,或者他应该等放假回去交给他们?
季椽有些沮丧,高中生的身份受限制实在太多了,明明已经拿出了样品,在别人眼里却只是少年的异想天开,如果他现在是个研究生,至少可以申请立项了。
由于年龄和身份的原因,季椽设计出的动能拦截器被自然而然的忽略了。然而没人想到,在国外却引起了一片震动。
第117章 大伯
之前就说过,因为第一届机器人大赛的成功,第二届大赛吸引了一些外媒来采访。
当然,你不可能指望外媒会报道华国中小学生科学知识非常优秀这种话题,人家采访一是为了了解华国的民间动向,二是为了找黑点来的。
因此在外国还没开始普及机器人知识的情况下,华国率先开展的机器人大赛,对外媒来说其实是无趣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写一篇夸奖华国教育水平的报道,不然立马就要被辞退了。原本是想来报道华国吹牛不自量力之类的话题,然而参赛学生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他们确实很清楚机器人技术是什么,并且真的掌握了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找不到黑点,外媒记者已经准备放弃了,紧接着,就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话题。
有一个华国的高中生,居然制造了一款据说能打掉美M33导弹的仪器?!
其实记者的眼光比评委更差一点,虽同样认为这只是一名高中生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过记者更瞧不起这外表粗糙的模型但不妨碍它能成为一个话题。
比赛结束后,记者向举办方申请对冠军队的采访,举办方哪里会知道他们的不怀好意,还非常开心的主动帮忙联系一高师生,还派了专人当翻译。
季椽非常乐意接受采访,在得知这是一家美媒后,更是不需要翻译,直接用英文与对方会话。
记者一开始问得很正常,比如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机器人的知识之类的,然后不动声色的提到了M33导弹,问季椽对M33导弹的看法,制造拦截器的思路等等。
季椽听出了他们的语言陷阱,但他毫不介意,就仿佛一个喜欢炫耀的高中生似的,他侃侃而谈,不懂保秘,将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构建设想,原理等一一炫耀出来,并信心满满的表示,这项技术只要研究完善,必定能拦截美帝的M33导弹,甚至其他的各型号导弹。
美媒记者采访结束后,回去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华国高中生针对美帝采取的军事行动,其中完全引用了季椽所说的那些原理,构想等等,末了当然免不了嘲讽几句华国学生幼稚的想像,M33导弹是美帝的骄傲,岂是那么容易被拦截的。接着自然如往常一般,顺理成章将话题引到X国威胁论,并质问当局,华国连学生都在想着如何对付我们的导弹,当局每年那么多军费又在干什么?
根据季椽曾经查过的资料,这时候,美军部正在暗搓搓研究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当然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于是记者毫无所知的提前曝光了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研究构想,并郑重指出:这是一名来自华国学生的构想。
突然看到报纸的美军部懵逼了:what?!!
胡说,这是我们的,我们的!一名美将领抓着报纸用力拍打:看,这分明是我们的构想,我们的原理,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华国学生的?
难道是间谍偷窃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去查这名记者,还有这名学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这项技术被盖戳到一名华国学生身上,以后他们还怎么向国际公布研究成果?
不提军部这边多么咬牙切齿,对于这项技术,民间大多是不相信的,至少在真正的成果出现之前,根本没人相信有这样一份可以检测弹道导弹的系统,所有人都对这名华国高中生抱持着嘲讽的态度。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学生,自己制造了一个可以击落M33导弹的模型?呵呵,模型就让他满足自己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吧!
本来这只是千百篇中黑华国的一篇报道,并未引起太大注意,然而美军部动了,华国自然就动了。顺藤摸瓜揪出几个间谍的同时,华国军方也注意到了陆基中段防御系统。
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道美军部最近研究什么,现在,猜到了。
此时季椽等人早已返回学校,他们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除了学校照常的奖状,奖金以外,还被要求上台演讲。季椽和宋冀宁对这方面都没兴趣,全交给其他师生们,两人拿了奖状默默的回宿舍洗了个澡,躺回床上休息。
本来宋冀宁瞧在上铺,结果躺上去没两分钟,他就爬下来。季椽习惯了,往里动了动给他腾位,眼都没睁开。
宋冀宁揽抱住季椽,不甘的说:我们忙了那么多天,就一张奖状?这些人怎么那么没眼光!
他说的是全国大赛的奖状,奖杯是给学校的,每个学生还额外拿到了一张奖状,中科协盖的章哦!但是宋冀宁为季椽抱不平,想到他不眠不休花费那么多精力制造的东西,最后除了一张奖状和几句不真不切的夸奖,就这么将他的成果忽略了。
现在那东西已经被带回学校,放在物理实验室里,大概以后只能成为学生们参观的道具而已。
季椽倒无所谓,毕竟条件太差,他制作的那东西看起来确实像个模型罢了军部会因为一个学生制造的航母模型漂亮而关注他吗?
当然不会。
所以没被人注意到也理所当然。
没关系,小宋哥。他反过来安慰的拍拍宋冀宁:放假以后把图纸交给蓝所长他们,他们会看得懂的。
宋冀宁撇撇嘴:也对,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还是不开心,他捧起季椽的脸,用力吻了他几下,舌探进他嘴里舔了又舔,吻得季椽发出可爱的哼哼,方才消气了,把他抱进怀里:睡觉。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