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老庵主又救济了几个苦命的女子和两个孤女,就成了两位施主看到的庵堂。
    那老庵主呢?听起来,那个老庵主是个心善的人。
    惠能眼神有些暗淡:老庵主前年冬天感染了风寒,没熬过去,圆寂了。
    抱歉,沈嬛看得出惠能对那个老庵主很有感情,知晓自己无意间问到了别人的伤心事,向她表达自己的歉意。
    惠能摇摇头:老庵主去得很安详,施主不必道歉。
    再者,于佛家之人而言,圆寂并非是终点。
    他们说着话的功夫,已经走到了前院的第二间厢房,厢房里砌了一台大灶,灶上放着一口大铁锅,锅里热气腾腾。
    一张没有刷漆的长桌子放在厢房正中间,长凳子上坐满了人。
    惠能带着沈嬛和晴子进去的时候,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往他身上跑。
    明明和所有人一样,穿的都是又肥又大,陈旧的灰色及脚棉袍,沈嬛却明亮得仿佛落在庵堂里的神仙妃子,白白的皮肤,水润的嘴唇,细细长长的身条,连带着灰色及脚棉袍也变成了稀罕物。
    慧静对一个比她年纪大些的尼姑道:庵主,这就是来我们庵堂住宿的沈施主和她的婢女,又转过头对沈嬛说,沈施主,这是我们庵堂的庵主,明光师太。
    阿弥陀佛,明光师太双手合十,口呼佛号,看起来慈眉善目。
    沈嬛却不像以往,以貌取人,心里暗暗隔了一层,双手合十回礼:多有叨扰,还望师太不嫌弃。
    此事慧静已与我详细说过,听说沈施主是江南人士?
    是。
    那怎么会跑到盛京来探亲呢,江南与盛京相隔千里,又是大冷的天,沈施主的家人不怕路上艰险。
    这个明光师太可不是慧静那样好打发的,沈嬛斟酌着字词,神色哀戚地道,不瞒师太,如果不是非跑这一趟不可,我一家也不会连年也不过就来。
    家中老太爷一入冬就咳疾复发,身体一日虚过一日,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拖着一口气就想见见早些年嫁在盛京的小女儿。
    我家夫君从小就孝顺,得知老父有这个念头,不顾风雪带着我从江南赶来盛京,不曾想,刚下官道,就被一伙贼人围住,拿了我们带着的财物还不算,还杀人灭口。
    我夫君和家仆都惨遭贼人杀害,只我和这个婢子逃出来。
    沈嬛说得真切,明光师太心里那点疑虑也被打消。
    她觉得,自己这次纯属多虑了,赶紧让惠能把沈嬛和晴子带过来坐下,亲手给沈嬛盛了一碗杂粮粥:这里的都是苦命人,先吃些垫垫肚子。
    谢师太。沈嬛乖觉地接过碗,从竹筒里拿了双筷子。
    庵堂里吃的不甚好,每个人都是一碗粗粗的玉米茬子和高粱米煮的杂粮粥以及不知道什么粮食做的黑黑的馒头。
    有些拉嗓子,但很管饱。
    沈嬛才喝了半碗粥和小半个馒头就吃不下。
    那两个小女孩人小胃口不小,早早地就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吃了,眼睛不住地往沈嬛的碗里和手里看。
    沈嬛对他们招招手,两个小女孩害羞地揉搓衣角,脸都红了。
    但最后还是抵不过吃食的诱惑,走到沈嬛跟前。
    沈嬛把碗里的粥还有馒头递给她们:吃吧,我吃的时候有注意,不脏。
    明光师太看在眼里,道:在这里,哪知道什么脏不脏的,能填饱肚子,把她们养大就算好的了。
    前几年年景不好,农户丢娃娃是常有的事,要不是老庵主存了几口热米汤,她们两个都救不回来。
    沈嬛问她:怎么不搬到离盛京近一些的地方去呢,那儿人家多,来烧香拜佛的也要多些。
    搬到别处,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大问题,在这里至少头上有瓦,脚下有地。
    这么多张嘴,一天吃的粮食就不少,庵堂里又没有余钱,出去怕是要断粮。
    而且这里虽然破了些,偏远了些,好歹是官府造册承认的,每年还可以得些救济,去了别处,就什么都没了。
    沈嬛以前没接触过庵堂,第一次知道官府也会对外边的庵堂寺庙进行登记造册。
    看他感兴趣,明光师太闲着也是闲着,跟他说起这里面的弯弯绕。
    原来,前些年的时候这些庵堂寺庙是不需要登记造册的,只要有和尚有尼姑,就能扯起来一个摊子。
    导致出现许多招摇撞骗的假和尚假尼姑,闹出好几桩大案。
    现在的圣上登基后,经官员上书,限所有寺庙庵堂在一定时间内到官府登记,且登记之前要考究主持对佛学的造诣如何。
    这么一通下来,筛下来不少滥竽充数的,风气好了不少。
    这儿的老庵主就是个识文断字,精通佛学的,以至于现在庵堂里竟然都识文断字。
    与当今圣上宇文鉞有过一面之缘的沈嬛没想到在这偏僻的庵堂还能听到关于他的事,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
    吃完饭,明光师太带着庵堂里的尼姑到正殿里念经礼佛。
    沈嬛和晴子都不是佛家人,便回到厢房。
    沈嬛听着那似唱非唱的念经声,睡意渐渐涌上来,却怎么都闭不上眼睛,心里想着许多事。
    晴子也没什么事做,在旁边望着他。
    突然,前殿传来男子说话的声音,还打着熟悉的官腔。
    沈嬛蹭地从炕上坐起来,浑身紧绷。
    是太南谷的人找来了?
    他立刻将门关上,竖着耳朵仔细听,并且跟晴子打了个眼神,做好随时跑的准备。
    但听着听着,沈嬛又觉得不像是太南谷的人,里面竟然有进宫,懿仁皇太后几个字眼。
    这偏僻的庵堂,难道还藏龙卧虎不成?
    沈嬛不知道自己这一刻是怎么想的,竟然让晴子待再屋里,一个人悄悄摸到前殿与后面房子的交接处,隔着一堵墙,听那边的动静。
    只听到明光师太有些急切地道:大人,我们这里是乡野庵堂,哪里有什么精通佛法的人,为懿仁皇太后祈福是天大的事,实在胜任不了。
    男声道:若非此次要的尼姑实在太多,盛京城里找不到这个数,我们也不会来难为你们,你看看,这么冷的天气我们还跑这么远,手脚都快冻断了。
    话我就放这里了,五日后,你们庵堂派五个人到礼部报到,记着,每个庵堂都是登记造册的,少了一个半个都不行。
    阿嚏!!!刚说完,官差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一刻都不想待地离开这个偏僻的庵堂,留下一脸为难的明光师太站在原地。
    而听到这些话的沈嬛,脑袋里突然出现一个疯狂的念头。
    进宫
    是啊,他现在最好的出路,不就是进宫吗?
    进了宫,他可以找到陈妙仪。
    进了宫,卢氏也没有什么可惧怕的。
    但是,他凭什么进宫呢?
    当今圣上宇文鉞,年初那会儿才过了二十五岁的生辰,年富力强,天之骄子。
    他呢?
    他已经三十七了,还嫁给陈枋跃为妇过。
    沈嬛手无意识地扣着墙壁,直到身上落了一层薄薄的雪花,才回到屋。
    晴子看到他满身的雪花,拿着帕子走上来给他擦干净,擦着擦着停下手:太太,您在想什么呢?
    失神的沈嬛愣愣地看向他,回过神来:没,没什么。
    然后突然问晴子:你觉得皇上是个怎么样的人。
    *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完成,宝儿们明天见哦!
    第51章
    晴子被问得一愣。
    皇上?
    皇上离他们可太远了, 除了那次凌晨驾临陈府,再也没有其他交集,而且那次她也没有胆子抬头看看皇上到底长什么样。
    太太怎么突然问起皇上来了?她问沈嬛。
    沈嬛抿了抿唇, 把刚才听到的事全说了:刚才我出去, 听到有盛京城的官差来庵堂,要庵堂出五个人进宫为懿仁皇太后诵经祈福。
    晴子满面惊奇:这些官差办事可真有用,这么大老远的地方都跑来,不过太太, 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是给懿仁皇太后祈福又不是给皇上祈福。
    而且, 晴子道,我们又不能进宫
    话的一半还含在嘴里,晴子突然反应过来,声音都有些变了, 不敢置信:太太,你想进宫!?
    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咱们进宫去能做什么呢。
    为什么不可能。
    沈嬛望着晴子,对她道:我们可以跟庵堂的人商量, 顶替她们的两个名额, 光明正大的进宫去。
    他知道,这件事很危险。
    皇家的事可容不得开玩笑, 一旦他们假扮尼姑混进宫的事情被发现,面对的就是杀头的大罪, 谁也救不了他们。
    但经过刚才的细细思索, 沈嬛觉得, 这是目前为止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路。
    他眼神坚定, 已经打定主意。
    晴子就把所有的疑虑通通抛到脑后:既然太太已经想好了, 那就放手去做吧, 把奴婢带上就行。
    山中无岁月。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光慢慢暗下来,当最后一丝光亮即将被黑暗吞噬的时候,惠能端着一盏油灯,一手挡着风,防止灯被吹熄地走来:两位施主,今天庵堂里有些急事,晚饭做晚了了些,快跟贫尼过去用饭吧。
    今天晚上风有些大,刮得树木发出呜呜的声音。
    惠能端着的油灯差点被吹灭,沈嬛赶紧伸手笼住,直到这一阵风过,灯焰慢慢停止摇动,才松开手。
    他点点头:多谢惠能师傅。
    施主客气。
    惠能不善言辞,掌着灯走在前头,到了前面的厢房后没有坐下,而是站到灶台那里给大家分发碗筷。
    吃的和中午差不多,青菜杂粮粥和杂粮馒头,没什么味道,但顶饿。
    沈嬛慢慢地吃着,眼角余光落在明光师太身上。
    明光师太还在为白天官差的命令而烦恼,一碗青菜杂粮粥端起几次又放下,盛完素斋的惠能在她身边坐下:庵主身子不舒服?要不要我去请个郎中?
    明光师太摆摆手:还不是白天那事闹得,你说咱们庵里,让谁去好。
    庵堂就这么大点地方,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惠能很认真地想了想道:咱们庵堂里,庵主您最适合,其他的,都不太可。
    坐在庵主另一边的慧静有些不高兴:我看最不适合到就是你!
    惠能点头:我确实不适合。
    慧静:
    一拳头塞在棉花上的感觉就是这样,慧静懒得跟她说,对明光师太道,依我看,庵主您带着我还有慧悟慧觉慧光就够了,左右只是混在人堆里走过场,做完几场法事就回来。
    惠能还是一板一眼地道:你六根不净,进了宫难免会招惹祸事,留在庵堂才最好。
    慧静气得头顶冒烟:你怎么说话呢!
    好了,成何体统。明光师太对这对老冤家束手无策,先对慧静道,宫里不比外头,规矩严,事儿多,一不小心就会招惹祸事,轻则受罚,重则丢了性命,你若进了宫还是这副脾性,还不如呆在庵堂里。
    还有你,明光师太说完慧静说惠能,你也是,慧静再怎么说也是你师姐,怎能得理不饶人。
    惠能慧静被训斥,都不说话。
    明光师太望着她们两个,叹了口气。
    庵堂里拢共十一人,两个小的自然排除在外,剩下九人里要派五人去。
    可她们大多是老庵主收留的在外边过不下去的女子,让她们洗衣烧饭锄地还行,一到大场合,不说她们自己,明光师太就担心。
    其实慧静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她脑子聪明,转得快,遇着事至少不会手忙脚乱,但她缺点也很明显,喜欢贪点小便宜,还有点见钱眼开。
    明光师太想了一圈,折中了一下:先定下慧静和惠能,剩下的两个人我再看看。或者你们谁想去,来跟我说一声。
    天气冷,大家吃饭都很快,吃完就端着油灯回各自住的房间。
    在那儿听了一耳朵话的沈嬛让晴子先回去,自己一个人去明光师太住的房间。
    明光师太已经睡下了,听到敲门声,半撑起身子问:谁啊?
    沈嬛道:师太,是我,沈氏。
    明光师太披着衣服起来开门,看着站在门外被风吹着头发的沈嬛,退开身子让他进来。
    她把油灯灯芯拨高一些,转身坐到炕上:过来坐吧,暖和一些。
    施主有事找贫尼?
    明光师太年纪不小了,眼角唇边有了一层皱纹,目光也和软。
    目的明确的沈嬛没有弯弯绕,单刀直入地道:我想用这些东西,与师太做笔交易。
    他把布包着的东西放到明光师太的床上,金银宝石打造的首饰亮眼极了,映得明光师太的脸上亮莹莹的。
    明光师太神色一肃:施主这是做什么。
    沈嬛道:我知道师太一心向佛,不会在意这些红白之物,只是正如师太白日里所说,庵堂里没有什么进项,只能待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个头痛脑热的,都要挨着等郎中从几里地外面赶来。
    有了这些东西,师太可以去盛京城周边买块地,盖个庵堂,还可以多招收一些弟子,让庵堂里热闹一点。
    庵堂热闹了,自然也就有人上门来进奉香火。
    沈嬛说话的声音像海妖,迷惑着人的心智。
    明光师太望着他:原来施主是有备而来,只是贫尼实在想不明白,我们这山野小庙,施主能图什么?
    多的,沈嬛没说,只笑着对明光师太道,其实我要的东西很简单,即不会伤害庵堂的里的人,也不会有损师太您,对我们来说,是两方受益的买卖。
    恋耽美

章节目录


37岁,我成了后宫嫔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小月先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月先先并收藏37岁,我成了后宫嫔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