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去年原身去那边逛,可却不是走着去的,是让肖老大背着他去的。
目的也不是出去散心,而是要让村里人瞧见,肖老大这么大个人了,还背着他。
可村里人却觉得肖老大是个好哥哥,没有按照原主阴暗的心思走。
气得原主没几天又病了一场。
茶苗的事儿就那么确定下来了,第二天肖老大就去领了茶苗,开始种茶树。
肖乐背着手,慢悠悠地走在肖老大身后,他是偷偷跟着对方的。
肖老大是一根筋的人,大步往前走,一心种茶树,压根没发现后面跟了小尾巴。
还是路上遇见了张四,对方先和肖老大打了招呼,惊讶有些惊讶地看向他身后隔了老远,却能瞧见的肖乐,老二也出来走走啊?
啥?
肖老大一回头,便瞧见原本应该在家的躺着晒太阳的肖乐,手里拿着蒲扇,一幅看天看地,就是不往这边看的心虚样儿。
他赶紧过去,咋出来了?
肖乐咳嗽了几声,有些委屈地道,我想出来走走。
肖老大哪里敢说不,刚要蹲下身说背着他走时,肖乐却摇头,我自己走。
张四看了他们一会儿后,才去忙自己的事儿。
这凉快,你坐着别乱动啊,把肖乐安顿好后,肖老大便去干活儿了。
肖乐乖乖地坐在大树下,无聊了就戳戳脚下的土,玩累了就看看种茶树的肖老大。
他坐的地方离小路不远,偶尔有村里人经过,肖乐都会招呼一声。
村里人也都很和善,问问他的身体,又让他保重身体,还提出得了空去家里坐坐。
原主长这么大,还真没去村里任何一家串过门。
所以即便是客套话,可肖乐听得十分高兴,中午和肖老大回家的路上,他一个劲儿地道,七叔让我去他家玩儿,哥,七叔家好玩儿吗?
肖老大听得心里一阵一阵地难受,他强忍着难受,回着肖乐的话,傍晚我带你过去坐坐,七叔家有两个儿子,大的两口子在县城那边,小的在家干活儿。
他说得比较含糊。
导致肖乐追问了几句,为什么会在县城那边?他们不在家住吗?
肖老大挠了挠头,因为他娘子的娘家离县城近,住在老丈人那边,去县城找活儿做也容易。
其实就是和上门女婿一样,但是七叔没有明说,大伙儿也不敢当着他的面儿说,毕竟每一年过年,他大儿子一家都会回来的。
加上经常在县城找活儿,即便没有门路,可比他们熟悉多了,有时候办事儿,还真得找人家帮忙,所以倒也没人说着上门的闲话。
这样啊,县城好玩儿吗?
可好玩了,可热闹了,肖老大讲得天花乱坠,一直到吃饭的时候还在吹牛。
肖大嫂见小叔听得饭都不吃了,一个劲儿地给肖老大捧场,忍不住道,别听他吹,总共也没去县城几回,知道啥啊。
我到底去过几回,肖老大不服气了,你只去过一回呢。
县城有啥好的?还是咱们镇上好,肖大嫂是真不喜欢县城,县城里贵人多,一不小心就碍人眼,出事儿的也多,就说王三吧,去县城买东西,好家伙,就站在路边发个神,就被贵人的狗给咬了一口!
不但没得到赔偿,反而被贵人指责吓住了他的狗,王三回村后骂人骂了半个月。
肖乐听得津津有味,连带着饭都多吃了小半碗。
傍晚肖双回来的时候,不见肖乐,二叔呢?
他有些着急地问肖大嫂。
肖大嫂连忙回道,去你七伯家了,你爹带他去串门。
肖双二话没说,放下布包就往七伯家跑,在半路上遇见往回走的肖乐二人。
肖乐走路慢,时不时还要停下来咳嗽几声,又或者是看看路边的花花草草。
肖老大也不着急。
二叔!
见肖乐站在柿子树下的,肖双赶忙跑过去。
回来了?
肖乐看着他,满头大汗,跑回来的?
没有,肖双擦了擦汗水,看了眼肖老大,又问肖乐,二叔,七伯家好玩儿吗?
不好玩儿,肖乐说着老实话,一直是你爹在和他们说话,我在旁边听,而且我咳嗽一声,他们就往我这边看一眼,咳咳一脸害怕,好像
好像他快死在他们院子里一样。
这串门果然是客套话。
肖乐叹气。
肖老大连忙道,以后不去了,也没啥意思。
就在家,我回来教二叔写字背诗。
肖双也道。
三人慢悠悠地往家走,吃过晚饭后,张四娘子一家人过来串门。
大人们坐在一起说话,肖乐是躺着的那个一个,肖双和张大壮还有张小妹在旁边嘀嘀咕咕。
听说了吗?就你们前方大槐树于家的青砖瓦房,卖出去了!
张四娘子对众人道。
肖乐眨了眨眼,就是那个漂亮的大房子吗?于叔去县城了,房子托村长卖出去了?
可不,张四娘子笑着回道,也不知道卖给了谁,不过我听人说,明儿就要搬过来了。
多少银子啊?
肖老大问。
张四啧了一声,八十两。
这么贵?
肖家人倒吸一口凉气,肖乐吸了凉气不说,还咳得不行。
第156章 病弱小叔子
八十两有些贵了,肖大嫂哎呀一声,我娘家村子有人在镇上买了小院子,也才九十多两。
这乡下即便是大瓦房,也不能这么贵啊。
是啊,张四娘子点头,我看那人也是傻,只是买房子,那地儿又不是他的,何必花费这么多银子?
不过前面要是有人住了,咱们这片也热闹些。
他们住的这面,本来是有三家人,其中肖家和张家离得最近,前面于家的房子,在肖家茶林下方一点,虽说不是太远,可到底比张家远一些。
但是有人住,那就是有人气不是。
娘子们在猜想搬过来的新住户是什么样的家庭,会不会有适龄的姑娘和青年。
张四和肖老大呢,则是一脸愁。
这也太贵了。
张四家的房子当年是分家后,借了银子捡起来的,其中三间是草房,一间是石头房。
住是能住,可草房这些年越来越不行了,就想着推了后再建,那都是银子啊。
再说肖家的房子,虽说是木房,可年头实在是太久了,虽说不上太破烂,可也旧得很。
以后肖双成亲,这房子肯定得推了重建才行。
一想到这些,两个老父亲的脸色就越发愁起来。
只有肖乐在一旁小口小口地喝着水,一点忧愁都没有。
第二天下午,肖大嫂回来时,说于家那边搬来了人。
老远看了一眼,马车拉过来的东西不少,可人却只有两个。
肖大嫂伸出两根手指在肖老大和肖乐面前晃了晃。
肖老大上午种完茶树,下午去后山砍柴,这刚回来洗了脸,坐在院子里歇息呢。
是夫妻吗?
肖乐追问道。
不是,肖大嫂摇头,是两个男的,一个高的,一个矮的,那个矮的干活可利索了,而且见有人凑过去,还请乡亲们进院子里喝水。
她没进去,但是张四娘子和张四进去了,这会儿还没出来呢。
两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
肖老大哎哟一声,只觉得太幸福了。
那于家的房子可又大又敞亮啊!
是啊,肖大嫂点头,我老远看了看,那高的青年,长得可俊了,就是脸色有些不好看,瞧着
她有些不想往下说了。
肖乐却立马明白,接话道,是不是病恹恹的?
是,肖大嫂见他没有生气,还是一脸好奇后,点了点头,进了院子后,就没出现过,一直是那个矮的青年在搬东西,后来乡亲们帮忙搬了些。
新邻居是个病秧子?
肖乐顿时打起了精神,兴致勃勃地和哥哥嫂子讨论,你们说,是他的病严重些,还是我的病严重些?
肖老大两口子:
这有啥好比的。
偏偏肖乐十分有兴趣,知道张四两口子还在那边后,肖乐就端了根小凳子,坐在院门口。
等张四夫妻回来时,立马请他们进来喝水。
刚回来的肖双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十分热情地叫二人进来坐。
反正两个孩子今儿正好去舅舅家了,张四娘子便和张四进肖家院子,说说话。
新搬来的那两个人姓莫。
张四娘子一开口,肖乐的眼睛便亮起来了。
做主的是那个高个子,因为在家排行老三,我们就叫他莫三郎,这莫三郎自打进了屋子,就没出来过,全是那叫莫才的里里外外地张罗。
因为乡亲们帮忙搬了东西,那莫才还拿了不少东西出来招呼他们,院子里坐满了人。
他们是北方来的,说因为那莫三郎身体的关系,所以才来咱们这地儿,说暖和,对身体好,我看那莫三郎一眼,就觉得他脸色白得很,瞧着是不怎么好。
张四娘子说完,便对上肖乐那双好奇的眼睛,她这才想起肖乐的身体也不好,就在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肖乐却问道。
就他们二人住吗?
是,就他们二人,张四娘子见他没在意自己说的话,连忙应着,看他们的东西不少,衣裳料子也不错,一看就不是庄稼人。
人家有马车,又花了那么多银子买房,肯定不是庄稼人,张四道,但是人家要买地的!而且就是于家之前那些田地,都要买!
他们在那的时候,村长也过来了,莫才当着大伙儿的面,问起那些田地,看样子是真的想要在村里长住了。
那得多少银子啊,肖双都张大了嘴。
想都不敢想,肖老大露出非常柠檬的神情,真富裕啊。
肖乐闻言轻笑,这人嘛,各有各的好,咱们家虽然不富裕,可家人和睦,也是很幸福的。
这话让剩下的肖老大三人纷纷挺直了脊梁,脸上都带了几分骄傲。
看得张四夫妇嘴角一抽,也跟着道,我们家也是,虽然清贫了些,却没那些烦心事儿。
说了一会儿话后,张四夫妇便离开了,本想留他们吃饭,可张四说家里有剩菜,晚上不吃就坏了。
其实多半是借口。
我想和他交朋友。
在肖家吃饭的时候,肖乐眼睛发亮道。
肖老大和肖大嫂对视一眼。
二叔,你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好人呢,不能这么快就和陌生人交朋友的,咱们得慢慢来。
肖双非常小大人地说道。
是哦,肖乐有些不好意思,我有些着急了,双儿说得对。
正说着话呢,院门就被敲响了。
有人在家吗?我是前方莫家的,前来拜访。
饭桌上的人纷纷一愣,肖老大身为当家人,自然是去开了院门。
门外站着一青年,瞧着个头不怎么高,可浑身都挺有劲儿。
我叫肖富贵,这是我家娘子,这是我弟弟,这是我儿子,将莫才请进院子后,对方送上一盒点心,说是给邻居的一点心意,还说以后都是邻居,希望能多走动。
肖家人好奇而客气地收下点心,肖老大也给他介绍了家人。
莫才是个非常精明而又会说话的人,一口一句嫂子大哥,距离一下就拉近了不少。
肖乐坐在饭桌前,捧着汤碗,看着院子里的人。
没有上前搭话,只是好奇地看着莫才。
莫才走后,肖大嫂把糕点盒子打开,真瞧不出来是自己做的。
莫才说着点心是他自己做的,一点小心意。
二叔吃,肖双先给肖乐拿了一块。
肖乐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发亮,好吃!
见他喜欢,肖大嫂只给了其余人一块,剩下的都准备收起来,等肖乐以后吃。
不放,肖乐却不愿意,一起吃,这天热,过两天就坏了。
见他眉头紧皱,又想起不能让他不高兴,夫妻二人赶紧照做,于是饭菜都吃多少,倒是把点心吃完了。
肖乐吃了三块,就不行了。
躺在竹椅上对肖双道,他们是好人。
二叔,肖双无奈,不能因为送了点心,就觉得对方是好人。
可是点心好好吃啊,肖乐完全被点心给收买了,同样的事儿发生在张家。
两口子舍不得多吃,只尝尝味儿,剩下的就给孩子们留着。
这莫家兄弟真不错,以后有啥事儿我们帮衬着点儿。
张四娘子道。
这我还能不知道?
张四自然明白吃人手短,拿人手软的意思。
而这边送完两家点心的莫才,脚步稳而快地回到了家。
公子,这两家人都挺简单,也很纯朴。
右手提着青菜,左手提着野果的莫才对堂屋那坐着的高大青年道。
都说了,以后叫我大哥。
那青年扫了一眼莫才手里的东西,莫才露齿一笑,这是两家的回礼,我马上去做饭。
青年摇头,没什么胃口。
说完,便起身回了房,时不时发出一阵咳嗽声。
莫才闻声皱了皱眉,没多久就端着一碗药送到了房间。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肖乐说自己想去莫家后面那条小路走走。
恋耽美
目的也不是出去散心,而是要让村里人瞧见,肖老大这么大个人了,还背着他。
可村里人却觉得肖老大是个好哥哥,没有按照原主阴暗的心思走。
气得原主没几天又病了一场。
茶苗的事儿就那么确定下来了,第二天肖老大就去领了茶苗,开始种茶树。
肖乐背着手,慢悠悠地走在肖老大身后,他是偷偷跟着对方的。
肖老大是一根筋的人,大步往前走,一心种茶树,压根没发现后面跟了小尾巴。
还是路上遇见了张四,对方先和肖老大打了招呼,惊讶有些惊讶地看向他身后隔了老远,却能瞧见的肖乐,老二也出来走走啊?
啥?
肖老大一回头,便瞧见原本应该在家的躺着晒太阳的肖乐,手里拿着蒲扇,一幅看天看地,就是不往这边看的心虚样儿。
他赶紧过去,咋出来了?
肖乐咳嗽了几声,有些委屈地道,我想出来走走。
肖老大哪里敢说不,刚要蹲下身说背着他走时,肖乐却摇头,我自己走。
张四看了他们一会儿后,才去忙自己的事儿。
这凉快,你坐着别乱动啊,把肖乐安顿好后,肖老大便去干活儿了。
肖乐乖乖地坐在大树下,无聊了就戳戳脚下的土,玩累了就看看种茶树的肖老大。
他坐的地方离小路不远,偶尔有村里人经过,肖乐都会招呼一声。
村里人也都很和善,问问他的身体,又让他保重身体,还提出得了空去家里坐坐。
原主长这么大,还真没去村里任何一家串过门。
所以即便是客套话,可肖乐听得十分高兴,中午和肖老大回家的路上,他一个劲儿地道,七叔让我去他家玩儿,哥,七叔家好玩儿吗?
肖老大听得心里一阵一阵地难受,他强忍着难受,回着肖乐的话,傍晚我带你过去坐坐,七叔家有两个儿子,大的两口子在县城那边,小的在家干活儿。
他说得比较含糊。
导致肖乐追问了几句,为什么会在县城那边?他们不在家住吗?
肖老大挠了挠头,因为他娘子的娘家离县城近,住在老丈人那边,去县城找活儿做也容易。
其实就是和上门女婿一样,但是七叔没有明说,大伙儿也不敢当着他的面儿说,毕竟每一年过年,他大儿子一家都会回来的。
加上经常在县城找活儿,即便没有门路,可比他们熟悉多了,有时候办事儿,还真得找人家帮忙,所以倒也没人说着上门的闲话。
这样啊,县城好玩儿吗?
可好玩了,可热闹了,肖老大讲得天花乱坠,一直到吃饭的时候还在吹牛。
肖大嫂见小叔听得饭都不吃了,一个劲儿地给肖老大捧场,忍不住道,别听他吹,总共也没去县城几回,知道啥啊。
我到底去过几回,肖老大不服气了,你只去过一回呢。
县城有啥好的?还是咱们镇上好,肖大嫂是真不喜欢县城,县城里贵人多,一不小心就碍人眼,出事儿的也多,就说王三吧,去县城买东西,好家伙,就站在路边发个神,就被贵人的狗给咬了一口!
不但没得到赔偿,反而被贵人指责吓住了他的狗,王三回村后骂人骂了半个月。
肖乐听得津津有味,连带着饭都多吃了小半碗。
傍晚肖双回来的时候,不见肖乐,二叔呢?
他有些着急地问肖大嫂。
肖大嫂连忙回道,去你七伯家了,你爹带他去串门。
肖双二话没说,放下布包就往七伯家跑,在半路上遇见往回走的肖乐二人。
肖乐走路慢,时不时还要停下来咳嗽几声,又或者是看看路边的花花草草。
肖老大也不着急。
二叔!
见肖乐站在柿子树下的,肖双赶忙跑过去。
回来了?
肖乐看着他,满头大汗,跑回来的?
没有,肖双擦了擦汗水,看了眼肖老大,又问肖乐,二叔,七伯家好玩儿吗?
不好玩儿,肖乐说着老实话,一直是你爹在和他们说话,我在旁边听,而且我咳嗽一声,他们就往我这边看一眼,咳咳一脸害怕,好像
好像他快死在他们院子里一样。
这串门果然是客套话。
肖乐叹气。
肖老大连忙道,以后不去了,也没啥意思。
就在家,我回来教二叔写字背诗。
肖双也道。
三人慢悠悠地往家走,吃过晚饭后,张四娘子一家人过来串门。
大人们坐在一起说话,肖乐是躺着的那个一个,肖双和张大壮还有张小妹在旁边嘀嘀咕咕。
听说了吗?就你们前方大槐树于家的青砖瓦房,卖出去了!
张四娘子对众人道。
肖乐眨了眨眼,就是那个漂亮的大房子吗?于叔去县城了,房子托村长卖出去了?
可不,张四娘子笑着回道,也不知道卖给了谁,不过我听人说,明儿就要搬过来了。
多少银子啊?
肖老大问。
张四啧了一声,八十两。
这么贵?
肖家人倒吸一口凉气,肖乐吸了凉气不说,还咳得不行。
第156章 病弱小叔子
八十两有些贵了,肖大嫂哎呀一声,我娘家村子有人在镇上买了小院子,也才九十多两。
这乡下即便是大瓦房,也不能这么贵啊。
是啊,张四娘子点头,我看那人也是傻,只是买房子,那地儿又不是他的,何必花费这么多银子?
不过前面要是有人住了,咱们这片也热闹些。
他们住的这面,本来是有三家人,其中肖家和张家离得最近,前面于家的房子,在肖家茶林下方一点,虽说不是太远,可到底比张家远一些。
但是有人住,那就是有人气不是。
娘子们在猜想搬过来的新住户是什么样的家庭,会不会有适龄的姑娘和青年。
张四和肖老大呢,则是一脸愁。
这也太贵了。
张四家的房子当年是分家后,借了银子捡起来的,其中三间是草房,一间是石头房。
住是能住,可草房这些年越来越不行了,就想着推了后再建,那都是银子啊。
再说肖家的房子,虽说是木房,可年头实在是太久了,虽说不上太破烂,可也旧得很。
以后肖双成亲,这房子肯定得推了重建才行。
一想到这些,两个老父亲的脸色就越发愁起来。
只有肖乐在一旁小口小口地喝着水,一点忧愁都没有。
第二天下午,肖大嫂回来时,说于家那边搬来了人。
老远看了一眼,马车拉过来的东西不少,可人却只有两个。
肖大嫂伸出两根手指在肖老大和肖乐面前晃了晃。
肖老大上午种完茶树,下午去后山砍柴,这刚回来洗了脸,坐在院子里歇息呢。
是夫妻吗?
肖乐追问道。
不是,肖大嫂摇头,是两个男的,一个高的,一个矮的,那个矮的干活可利索了,而且见有人凑过去,还请乡亲们进院子里喝水。
她没进去,但是张四娘子和张四进去了,这会儿还没出来呢。
两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
肖老大哎哟一声,只觉得太幸福了。
那于家的房子可又大又敞亮啊!
是啊,肖大嫂点头,我老远看了看,那高的青年,长得可俊了,就是脸色有些不好看,瞧着
她有些不想往下说了。
肖乐却立马明白,接话道,是不是病恹恹的?
是,肖大嫂见他没有生气,还是一脸好奇后,点了点头,进了院子后,就没出现过,一直是那个矮的青年在搬东西,后来乡亲们帮忙搬了些。
新邻居是个病秧子?
肖乐顿时打起了精神,兴致勃勃地和哥哥嫂子讨论,你们说,是他的病严重些,还是我的病严重些?
肖老大两口子:
这有啥好比的。
偏偏肖乐十分有兴趣,知道张四两口子还在那边后,肖乐就端了根小凳子,坐在院门口。
等张四夫妻回来时,立马请他们进来喝水。
刚回来的肖双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十分热情地叫二人进来坐。
反正两个孩子今儿正好去舅舅家了,张四娘子便和张四进肖家院子,说说话。
新搬来的那两个人姓莫。
张四娘子一开口,肖乐的眼睛便亮起来了。
做主的是那个高个子,因为在家排行老三,我们就叫他莫三郎,这莫三郎自打进了屋子,就没出来过,全是那叫莫才的里里外外地张罗。
因为乡亲们帮忙搬了东西,那莫才还拿了不少东西出来招呼他们,院子里坐满了人。
他们是北方来的,说因为那莫三郎身体的关系,所以才来咱们这地儿,说暖和,对身体好,我看那莫三郎一眼,就觉得他脸色白得很,瞧着是不怎么好。
张四娘子说完,便对上肖乐那双好奇的眼睛,她这才想起肖乐的身体也不好,就在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肖乐却问道。
就他们二人住吗?
是,就他们二人,张四娘子见他没在意自己说的话,连忙应着,看他们的东西不少,衣裳料子也不错,一看就不是庄稼人。
人家有马车,又花了那么多银子买房,肯定不是庄稼人,张四道,但是人家要买地的!而且就是于家之前那些田地,都要买!
他们在那的时候,村长也过来了,莫才当着大伙儿的面,问起那些田地,看样子是真的想要在村里长住了。
那得多少银子啊,肖双都张大了嘴。
想都不敢想,肖老大露出非常柠檬的神情,真富裕啊。
肖乐闻言轻笑,这人嘛,各有各的好,咱们家虽然不富裕,可家人和睦,也是很幸福的。
这话让剩下的肖老大三人纷纷挺直了脊梁,脸上都带了几分骄傲。
看得张四夫妇嘴角一抽,也跟着道,我们家也是,虽然清贫了些,却没那些烦心事儿。
说了一会儿话后,张四夫妇便离开了,本想留他们吃饭,可张四说家里有剩菜,晚上不吃就坏了。
其实多半是借口。
我想和他交朋友。
在肖家吃饭的时候,肖乐眼睛发亮道。
肖老大和肖大嫂对视一眼。
二叔,你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好人呢,不能这么快就和陌生人交朋友的,咱们得慢慢来。
肖双非常小大人地说道。
是哦,肖乐有些不好意思,我有些着急了,双儿说得对。
正说着话呢,院门就被敲响了。
有人在家吗?我是前方莫家的,前来拜访。
饭桌上的人纷纷一愣,肖老大身为当家人,自然是去开了院门。
门外站着一青年,瞧着个头不怎么高,可浑身都挺有劲儿。
我叫肖富贵,这是我家娘子,这是我弟弟,这是我儿子,将莫才请进院子后,对方送上一盒点心,说是给邻居的一点心意,还说以后都是邻居,希望能多走动。
肖家人好奇而客气地收下点心,肖老大也给他介绍了家人。
莫才是个非常精明而又会说话的人,一口一句嫂子大哥,距离一下就拉近了不少。
肖乐坐在饭桌前,捧着汤碗,看着院子里的人。
没有上前搭话,只是好奇地看着莫才。
莫才走后,肖大嫂把糕点盒子打开,真瞧不出来是自己做的。
莫才说着点心是他自己做的,一点小心意。
二叔吃,肖双先给肖乐拿了一块。
肖乐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发亮,好吃!
见他喜欢,肖大嫂只给了其余人一块,剩下的都准备收起来,等肖乐以后吃。
不放,肖乐却不愿意,一起吃,这天热,过两天就坏了。
见他眉头紧皱,又想起不能让他不高兴,夫妻二人赶紧照做,于是饭菜都吃多少,倒是把点心吃完了。
肖乐吃了三块,就不行了。
躺在竹椅上对肖双道,他们是好人。
二叔,肖双无奈,不能因为送了点心,就觉得对方是好人。
可是点心好好吃啊,肖乐完全被点心给收买了,同样的事儿发生在张家。
两口子舍不得多吃,只尝尝味儿,剩下的就给孩子们留着。
这莫家兄弟真不错,以后有啥事儿我们帮衬着点儿。
张四娘子道。
这我还能不知道?
张四自然明白吃人手短,拿人手软的意思。
而这边送完两家点心的莫才,脚步稳而快地回到了家。
公子,这两家人都挺简单,也很纯朴。
右手提着青菜,左手提着野果的莫才对堂屋那坐着的高大青年道。
都说了,以后叫我大哥。
那青年扫了一眼莫才手里的东西,莫才露齿一笑,这是两家的回礼,我马上去做饭。
青年摇头,没什么胃口。
说完,便起身回了房,时不时发出一阵咳嗽声。
莫才闻声皱了皱眉,没多久就端着一碗药送到了房间。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肖乐说自己想去莫家后面那条小路走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