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水泥路呢?不招标吗?
    这个时候,前来参与招标的人才恍然惊觉,没错,京城的水泥路,似乎还没有招标?
    从刚刚户部所展示出来的水泥石块以及所描绘的种种好处便不难听出。
    朝廷准备将天齐所有的地方都铺设上水泥路,没道理单单绕过京城。
    既然京城也要铺设水泥路,为何今日不招标?
    很快,黄明生便给了众人答案:
    京城及其周边水泥路的修建事宜,皆由厉王府负责。
    此话一出,原本还微微有些嘈杂的归园居,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心中不服者有之:
    来之前户部便说得冠冕堂皇,什么公平公开公正,什么价高者得。
    结果最后却独独绕过了最为繁华的京都不招标。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京城每日里人来人往的,日后过路费定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结果厉王府却一声不吭地便将这下金蛋的母鸡抱到了自己的府上。
    这谁能服气?
    心中虽然这样想,但碍于厉王府的威名,却无人敢提出任何异议。
    一时间,偌大一个归园居,明明宾客满座,却出现了落针可闻的诡异场景。
    顾砚书早就已经修炼成了人精,怎么会看不出这些人心中所想?
    抬眼意味深长地看了黄明生一眼,才缓缓开口:
    京都包含京郊,对天齐至关重要,故在京都及其方圆十里的位置,不会设立任何收费站,若谁认为由厉王府负责京城及其周边水泥路的修建事不妥,也可直接提出。
    此话一出,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他们来参与这次的招标,除了想与皇家合作,又何尝不是看上了那过路费?
    结果作为天齐最为繁华的京都,却不允许建立任何收费站,这不是明摆着要做亏本生意?
    谁会愿意做这种事儿?
    自然没有不妥之处,厉王府大义,厉王妃大义,草民自愧不如。
    最后,又是范知远率先站了出来,打破了此刻归园居中的僵局,说话的同时,微微向顾砚书俯了俯身,以表敬意。
    而范知远这句话,像是给了旁人一个提醒似的。
    一时间,归园居中满是对顾砚书以及厉王府的夸赞声,倒没人再提及京中水泥路修建的归属问题了。
    殿下多担待,黄明生到底是下官当初亲口举荐。
    待到风波平息,温清衍低声同顾砚书告着罪。
    刚刚那番风波,明眼人都能看出黄明生是故意的。
    但偏偏黄明生是温清衍亲自举荐,户部尚书也才刚刚因为党同伐异的罪名被勒令禁足。
    温清衍一时间还真不好去对黄明生做什么。
    无碍。
    顾砚书摆了摆手,并没有将黄明生刚刚的小动作放在心上。
    户部中大部分都是大皇子的人,抓着机会便给厉王府使绊子这种事儿简直是再寻常不过了。
    不是黄明生,也会是其他人。
    温清衍能够看出,顾砚书此言并不是客套,心下微微一松:
    很多时候,下官都觉得不太能看懂殿下。
    顾砚书先是愣了愣。
    随后很快便意识到了,温清衍说的,应当是他放弃在京城及其方圆十里的地方设立收费站之事:
    京都对天齐至关重要,本就不适合设立收费站,况且修建水泥路的钱财,不一定非要从收费站中找补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秦小鹿:我送信八百里加急!
    顾软软:能多赚的钱,就不要少赚一文!
    136、第一百三十六章
    关于在京都修建水泥路,却不建立收费一事,顾砚书依旧是那句话:
    有舍才有得。
    京都与其他地方不同。
    其他城池尚且可以留下以前所使用的小道,另外开出一条通道来修建这水泥路,让百姓有所选择。
    愿意给钱的走水泥路,不愿意给钱的,便走以前的小道。
    但京都作为天齐最为繁华的城池,说是寸土寸金也不为过。
    有了水泥路后,定然是不会再保留以前的小道。
    届时百姓无所选择,只能走水泥路。
    若是建立了收费站,这便是强买强卖,并不符合顾砚书做生意的美学。
    除此之外,在京都建立收费站,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不少。
    旁的不说,就说再过几个月,便是三年一次的科考了。
    届时举子陆续进京,总会用到这水泥路。
    在面对这些举子之时,到底是收费好,还是不收费好?
    若是收费,这对于那些本就家境困难的寒门学子来说,无疑又是一笔负担。
    若是不收费,又如何能够服众?
    那些以前曾经交过过路费的百姓会如何想?
    待到学子离京后,若是再想重新收费,无疑会困难许多。
    毕竟人都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顾砚书修建水泥路的目的,便不是为了收那点过路费。
    待到水泥路修建完成,交通便利之后,想要做多大的生意没有?何必要一直纠结于收费站这点蝇头小利?
    况且免费铺设京都的水泥路,对厉王府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修建水泥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使用水泥。
    现在水泥的配方,就只有厉王府有。
    要将水泥路铺满整个天齐,需要用到多少水泥?
    这些水泥,能够给厉王府带来多大的利益?
    财帛动人心,如此巨大的利益,难免不会引起旁人的侧目。
    寻常人就算是想到了这些,或许会碍于厉王府的威严不敢言语。
    但大皇子绝不会如此。
    或许大皇子就等着这么一个机会呢!
    与其等到大皇子出手之时再防备,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厉王府都已经无条件铺设京都的水泥路了,大皇子等人若再想在这水泥之上做文章,是不是就有点贪得无厌了?
    不得不说,顾砚书的这番顾虑并不多余。
    不仅不多余,甚至还恰好将大皇子的心思猜了个正着。
    因为在招标会的第二日,大皇子一脉便就水泥的问题,向皇上递了好几道奏折。
    其中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水泥一物既然如此厉害,又能建设堤坝,还能用来修路,那么水泥的配方掌握在厉王府手中是否有所不妥?
    依照他们的意思,若是厉王府真的是为了天齐着想,便应当将这水泥的配方交予朝廷。
    大皇子一脉此话一出,便有不少人看的清明:
    这分明便是仗着厉王殿下此刻不在京中!
    若是此刻的厉王殿下在,这些人是断然不敢说出如此无耻之言的!
    厉王府一脉自然也是被大皇子等人的这一番言论气得不行。
    心中气归气,他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支持厉王的,大多是曾经与三皇子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武将。
    让这些人提枪杀敌还行,但让他们与大皇子麾下那些文官打嘴皮子仗,那就着实是有些难为人了。
    而大皇子明显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在秦戮不在的时候,跳出来搞这些幺蛾子。
    只是大皇子千算万全,却算漏了一点:
    那便是温家。
    温家诗书传家可谓是家学渊源。
    论起笔杆子嘴皮子,可一点也不比大皇子手底下的那些人差。
    顾砚书前脚才刚刚将温家拉拢过来,同时还给予了温家不少帮助。
    不说温清霄之事,就说温清衍。
    因为顾砚书的提点进入了户部不说,近来还因为水泥路之事颇受皇上赏识。
    温家几父子正愁没机会可以报答顾砚书呢!
    大皇子现在这举动,可不就是给温家几父子送菜来了吗?
    什么叫做如此于国有利之物掌握在厉王府手中有所不妥?
    厉王殿下为天齐立下赫赫战功的时候,你怎么不来说这种话?
    厉王妃殿下将活字印刷无私奉献给朝廷、奉献给百姓的时候,你怎么不出来说这种话?
    厉王府在报社创立初期,为了让京都百姓以及广大学子都能买得起报纸,每日里自掏腰包地来填补报社亏损的时候,你怎么不出来说这种话?
    现在眼见着厉王府依靠着水泥稍稍能够有所盈余,你便跳出来说这种话了?
    你这是见不得国之利器掌握在厉王府手中吗?
    放屁!
    你这就是见不得厉王府挣钱!
    再来,依照大皇子直言,但凡是对天齐有益的物件,这发明人就需要无偿将其交给朝廷,那以后谁还敢有所创新?
    就算是有所创新,谁还敢拿出来?
    况且厉王府还不够为天齐着想吗?
    从活字印刷到草纸再到肥皂香皂,厉王府已经拿出了多少东西了?
    大皇子为何只说厉王府靠着水泥挣了个盆满钵满,不说厉王府也以一府之力无条件替京都铺设水泥路之事?
    修路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大皇子能不知道?
    即便厉王府真能因为水泥一物有所盈利,想来也会因为京都水泥路铺设之事所剩无几。
    而且根据他们所知,宁国公府府上也有不少秘方。
    既然大皇子现在说的如此义正言辞,不若先以身作则,将宁国公府上的秘方拿出来,与朝廷共享?
    文官的一张嘴有多厉害,大皇子可以说是比谁都清楚。
    毕竟以前他可没少用这一点让厉王府吃闷亏。
    但也是到了今日,大皇子才知道,文官的一张嘴竟然也能厉害到如此地步。
    直将他堵了个哑口无言的同时,还把他说了个面红耳赤。
    偏偏温家人说的还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经过了温家的这么一搅局,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大皇子让厉王府将水泥的配方交予朝廷的要求,自然没有得到皇上的应允。
    不仅如此,大皇子甚至还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皇上给斥责了一番。
    让他一双眼睛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府上的事,有时间还是要多反身自省。
    若是真为天齐着想,便也发明一样如同水泥一般,于国有利之物交予朝廷,为天下做表率。
    大皇子当时的表情可想而知。
    他若是也能如同厉王府一般厉害,新点子和新物件层出不穷,还至于落到今日如此被动的局面?
    也是因为如此,直到下朝的时候,大皇子的脸色也依旧没有缓过来。
    下朝之后,刚给大皇子添完堵的温家几父子不由自主地走到了一块儿。
    皇上看着有些心急了。
    温清殊压低着音量,率先开口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自从上次书房密谈后,温清殊便发现朝堂上的不少事都变得清晰了许多。
    以前皇上那些让人看不明白的举动,此时好像也都能看出其背后的深意了。
    也是因为如此,温清殊发现,皇上近来的举动,似乎是越来越心急了。
    从户部尚书开始,到今日对大皇子的斥责,这一切动作,都在为厉王扫清障碍。
    别说是温清衍,就是温学斐,对于皇上近来的举动,也是越来越猜不透了:
    的确是心急了一些。
    皇上现在不说正值壮年,但至少也算是身体健硕,不出意外,皇上应当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再坐十年,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心急。
    就在父子几人心中猜测着皇上近来如此心急的缘由之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道清朗的声音:
    温大人!
    停下脚步寻声望去,一眼便看到了从不远处匆匆而来的五皇子秦灏。
    自从三皇子离京后,许是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朝中的动向。
    以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五皇子也变得勤快了起来,每日都会按时来上朝。
    不知道秦灏想要做什么,几父子还是停下了脚步,微微向秦灏俯了俯身:
    见过五殿下,殿下万安。
    哎,免礼免礼。
    秦灏连忙摆了摆手,示意几人起身,也不等几人提问,便直接说出了他叫住几人的目的:
    刚刚在早朝之上,还多谢两位温大人仗义执言。
    刚刚温家人与大皇子一脉的那一场唇枪舌剑的交锋,看的五皇子可以说是大呼过瘾。
    特别是在看到大皇子一脉落败之后还遭了父皇训斥的灰败脸色,让五皇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虽然五皇子不清楚温家人怎么会突然站出来为厉王府说话,但这也不妨碍他现在来向这几个人道谢。
    依照五皇子一贯做人的准则,那便是只要愿意给大皇子添堵,那就是他五皇子的朋友。
    这不,刚一下朝,秦灏在和厉王一脉的其他几个朝臣交换了一番信息后,便紧赶慢赶地上前,向几人好好倒了一番谢。
    殿下言重了,臣等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温家几人没想到五皇子竟然是为了这件事叫住他们。
    回话的同时,心中也有所疑惑:
    就依照五殿下与厉王府的关系,厉王妃做事应当不会对五殿下有所隐瞒。
    怎么看五殿下现在的表现,好似是对温家此时的立场全然不知?
    但很快,温家几父子便发现他们是想多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看到他吃瘪本殿就高兴,恰好本殿一会儿还要去一趟厉王府,可以将这事儿给三皇嫂说说,让皇嫂也高兴高兴。
    说完后,秦灏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看向了温清衍:
    四公子可要与本殿同去?
    这样的表现与语气,明显是知道温府与厉王府的关系的。
    对于秦灏的邀请,温清衍在思索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
    昨日招标之事才刚结束,近来户部还有需要杂事需要处理,下官便不去厉王府叨扰殿下了。
    最主要的是,从这些日子的共事之中,温清衍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厉王妃殿下是真的非常不愿意插手六部之事。
    没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温清衍自然是不好再将户部的事拿去麻烦顾砚书的。
    对于温清衍的这个回答,五皇子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既然如此,那本殿便自己去好了,以后有机会一起喝酒啊!
    说完,秦灏便向几人摆了摆手,转身离去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加菲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隔壁的加菲猫并收藏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