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有,大家心情自然会更好一些。
    紧接着,便是绍城现在的情况。
    原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吃上了热乎的饭菜。
    感染了风寒的灾民也得到了医治,逐渐康复。
    而那些被积雪压倒的房屋,也逐渐得到了重建。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看得人心情开阔。
    当然,这里面的每一幅画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身影,从其身上的服饰中的纹样便能看出,那是前去赈灾的大皇子。
    在副刊的最后,《京都日报》还专门写了一篇给大皇子的感谢信。
    上面如实记录了大皇子这段时间赈灾的辛苦,同时在最后,还赞扬了大皇子的这番行为。
    说面对灾难之时,众人应该像大皇子这般,心中有大爱。
    也是因为这一份副刊,百姓们心中对于大皇子的赞扬,又一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每日日报发售的时间是在卯时末,等到朝臣们知道今日的《京都日报》的内容时,已经是早朝结束之后的事了。
    看着日报上的内容,不少人都直觉不对。
    今日的《京都日报》,贯彻了以往一贯的水平。
    紧跟时事、除了奇谈怪志板块之外,力求真实,确保公正。
    就连关于大皇子的报道,也极为客观,几乎没有夹杂任何情绪,甚至还对大皇子稍稍有些偏向。
    但诡异就诡异在这一客观与偏向之上!
    要知道这《京都日报》可是由厉王府负责的!
    大皇子与厉王可是死对头,有人会无缘无故去夸奖自己的死对头吗?
    有了解顾砚书行事风格的,例如温家、首辅裴大人,已经隐隐约约嗅出了其中的阴谋。
    倒是不太了解顾砚书的人,例如大皇子一脉,此时正满腹疑惑地分析着《京都日报》此举的用意。
    难道是厉王府也知道这一局输了,直接放弃了挣扎?
    还是说厉王府发表这一副刊,别有用意?
    既然是别有深意,那到底其中的深意又是什么?
    官员及幕僚们议论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得出结论。
    就连想来聪慧的四皇子,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份副刊,也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待到书房内议论声渐止,四皇子才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转头吩咐着自己身后的长随:
    你去打听一下,今日的报纸发行后,百姓是什么反应。
    是。
    那人很快领命离去,不一会儿,便带了消息回来:
    回禀四殿下,今日的日报发行后,瞬间引起了京中不少百姓的讨论。
    百姓们都在说大皇子才能过人,机敏能干,难得可贵的是心系百姓,心怀大仁大爱,又说有大殿下这样的皇子,简直就是百姓之福,天齐之福。
    听着这番回禀,书房内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百姓之福,天齐之福,这样的形容,他们只在五年前厉王接连打下胜仗之时才听说过,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百姓们居然还能如此评价大皇子?
    能够得到这样的反应,倒也不枉他们这些天的精心努力与布局。
    就在众人心中高兴之时,四皇子却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微微皱起了眉:
    太高了。
    百姓之福,天齐之福这样的评价太高了。
    除了像是秦戮那样救天齐于水火的惊世将领之外,历朝历代以来,也就只有具有大贡献的皇上能够得到此番评论。
    大皇兄不过是赈灾有功而已,如何担得起百姓之福,天齐之福四字?
    想到这里,四皇子心中一跳,顿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大皇兄此番回京,是带着绍城百姓的万民伞回来的?
    对啊,这可是大殿下特地让绍城百姓们准备的,准备回京的时候便打上,这样也能为封王之事添上一些筹码,皇
    一说到此事,便有幕僚点了点头,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显然对万民伞之事极为满意。
    然而还不等他将话说完,便听到了四殿下对着刚刚回来的长随吩咐道:
    去,你去!现在即可出城,定要在大皇兄回城之前截住大皇兄,让他将那万民伞收起来!不可张扬!
    什么?四殿下,这是
    四皇子瞪了说话之人一眼,又重新看向自己的长随:
    闭嘴!还不快去?
    众人鲜少见到四皇子如此失态的模样,顿时便心下一惊,原本想要反驳的咽了回去。
    看着四皇子铁青的目光,一个个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
    然而就在长随刚领命出府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有重新回来了。
    看到长随重新回府的身影,四皇子忍不住拍桌而起,发指眦裂:
    本殿不是让你去给大皇兄传话吗?你回来做什么?
    那长随顶着四皇子横眉怒目的眼神,硬着头皮回禀:
    属下刚出府没多久,便听到了京中百姓的议论,说是大皇子已经带着万民伞进城了。
    四皇子身形微微晃了晃,最后跌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之上,低声喃喃着:
    完了,都完了
    倒是屋内的其他人,对于四皇子这一系列反应很是摸不着头脑。
    最后,到底还是有胆子大的人低声询问:
    大殿下拿着万民伞回京,这不是好事么?四殿下何故这番反应?
    好事?百姓都用天齐之福这般形容帝王的话语来夸赞大皇兄了,诸君还觉得大皇兄此时带着万民伞回京是好事?
    四皇子冷哼一声,咬牙反问道。
    一句话,直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众人给点醒了过来:
    没错!
    自古以来臣子最怕的是什么?
    无非是功高震主!
    君不见三皇子一封亲王诏书,便因此等了整整五年!
    现在大殿下不过是赈灾有功,便又是百姓之福,天齐之福,又是万民伞,皇上心中又该如何作想?
    大皇子一脉现在能够想明白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想明白。
    就算是想不明白,在看到大皇子带着万民伞入京之时那沸反盈天的动荡之时,也都明白了。
    温府,温家六公子连带着温大人一起,正在书房中下棋。
    此时对弈之人,是四公子温清衍与六公子温清霄。
    将最后一枚棋子放入棋盘,温清霄向自家四哥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承让!
    六弟的棋艺,是愈发精进了。
    看着棋盘上大势已定的局面,温清衍心服口服。
    沉默了整个对局的温三,此时也忍不住开口:
    多半是因为最近与六弟下棋之人,水平不低。
    温大公子温清殊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六弟下的最妙的,当还是最后一步棋,顺势而为,借力打力,高!实在是高!
    温大人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
    明明白白的阳谋,小四还不得不向里跳,可不就是高么?
    明面上是在说棋局,但说的到底是什么,书房中的温家父子却是门儿清。
    最后,七父子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目光,又将目光重新放到了眼下的棋局之中。
    世人都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些事情,观棋之人,甚至是下棋之人看的明白,然而此时正在棋局之中的大皇子本人,却是一点也不知。
    在绍城赈灾的这些日子里,大皇子虽然内里又不少私心,但想着回京之后的功劳,以及封王的希望,到底还算是尽心尽力。
    旁的不说,就说赈灾的这段时间,大皇子就整整瘦了好大一圈,原本带去的衣服,都已经不合身了,皮肤也变得粗糙了不少。
    受了这么大的苦,大皇子自然是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的。
    离京还有十里地的时候,大皇子便已经早早地吩咐下面的人将那万民伞给拿了出来,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甚至在离京只有五里的时候,便派了手底下的人去京中传递消息,务必要让他回京的势头更胜两年前秦戮得胜归来之时的场面。
    待到大皇子回京之时,感受着道路两旁百姓们的欢迎与爱戴,对今日的《京都日报》全然不了解的大皇子只以为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办事得力。
    给了刚刚回京中传信的那人一个赞扬的眼神后,便开始心安理得地接收起了百姓们的称赞。
    就身下那马,走的好不如道路旁那坡脚的老妪快!
    看把他给嘚瑟的!
    其中一座茶楼之中,已经知道自家三皇嫂的计谋来看热闹的五皇子,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依旧有些不愉。
    五皇子的长随也了解自家主子的性子,低声劝解着:
    殿下何必生气?左右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
    五皇子闻言,脸上的表情果然好了不少。
    虽然眼神中依旧有些不快,但到底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不多时,五皇子的心情便好了起来。
    只见大皇子还没同百姓们嘚瑟多久,四皇子身边的长随便不知从什么地方匆匆赶了过来。
    而后也不知那长随同大皇子说了什么,大皇子的脸色便越来越难看,等到那长随一番话说完,便见大皇子脸色已经变成了铁青的模样。
    最后,那长随又说了一句什么,大皇子一改刚刚比老妪还慢的步伐,直接打马快速前行。
    但也不知道大皇子是故意的还是一时疏忽,一旁被侍卫撑开的万民伞,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收起来。
    走吧。
    看着大皇子远去的背影,五皇子喝下杯中最后一口茶,拍了拍手,站起身。
    没了热闹,这个地方也没必要待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归园居多听两段评书呢。
    至于大皇子的事
    还是要在明日早朝之时,看过父皇的反应之后,才能知道答案。
    115、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皇子在城门处如此高调,消息不一会儿便传入了顾砚书的耳中。
    听到这个消息时,顾砚书先是愣了愣,而后便低声笑出了声:
    原本他还有些怕这些天的造势和今日的日报副刊所烧出来的火不够旺,不能够让皇上大消给大皇子封王的念头。
    谁知道这大皇子一回来就上赶着送人头。
    还万民伞
    大皇子也是真敢想。
    彼时秦戮说是救天齐于水火也不为过,尚且不敢如此高调。
    在大皇子一脉往自己身上泼脏水之时,不仅不敢澄清,甚至还要往这水里多添上一些墨汁,推波助澜。
    否则仅凭大皇子一己之力,怎么可能将秦戮的名声败坏到如此地步?
    现在不过是一个赈灾而已,大皇子是如何敢的?
    笑过之后,顾砚书也悄悄放下了心,大皇子如此一番动作,封王之事多半是不成了。
    既然封不了王,那么大皇子现下,便对厉王府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顾砚书的这番猜测,在第二日五皇子来厉王府之后,直接得到了证实。
    五皇子到厉王府的时候,顾砚书正在主院不远处的那个专门用来搞发明创造的小院子里面捣鼓手中的几个陶瓷小坛子。
    三皇嫂!三皇嫂!
    隔着好长一截距离,顾砚书便听到了五皇子的叫喊声。
    想着五皇子风风火火的性子,顾砚书将手中的小坛子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刚放下,五皇子便已经快步走到了顾砚书面前:
    三皇嫂!你简直是神了!父皇果然打消了给大皇兄封王的念头!
    嗯?
    虽然对于这件事,顾砚书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定论,但看着秦灏满脸兴奋的模样,顾砚书还是给了他一个愿闻其详的目光。
    秦灏伸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几口润了润喉咙后,便眉飞色舞地同顾砚书说起了今日早朝上发生的事。
    大皇子昨日回了京,今日早朝的重点自然就转移到了绍城中的一干事宜上。
    除了听大皇子汇报绍城现在的情况,还处置了绍城原本的一应官员。
    随后便是重新给绍城指派人手,填补绍城官府的空缺。
    这件事,倒是让大皇子府占了不少便宜,从今日皇上的任命便不难看出,有不少都是大皇子一脉的人。
    不过这一点,厉王一脉早就已经有了准备,再加上绍城也不是什么兵家必正之地,所以最后影响倒也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便是五皇子与厉王一脉最关心的,对大皇子等人的封赏问题了。
    这次去绍城的一应官员,除了那位户部侍郎之外,都得到了升迁。
    不过那位户部侍郎也不是不想升,而是没有办法升。
    这户部侍郎在向上,便是户部尚书。
    然而现在的户部尚书,是绝无给他让位的可能的。
    除此之外,那便只有离开户部一条法子了。
    但现在户部左侍郎的位置已经被温清衍给占了去,甚至因为其才能与手腕,已经隐隐有了与户部尚书平起平坐的势头。
    大皇子一脉又怎么可能在这个关头再换一个户部侍郎。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户部侍郎依旧待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当然,为了补偿他,皇上还是另外给他指了一个从二品的闲差,又赏了一些钱财,也算是对他有了交代。
    至于大皇子本人,则是得到了一些古董字画,金银细软的赏赐,连带着贵妃娘娘也得到了不少稀罕的物件儿。
    除此之外,便是贵妃娘娘的母家,也就是大皇子的外家宁国公府,也得到了不少赏赐。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东西不少,价值也不低。
    这要是放在寻常的情况下,这样的赏赐不可谓不丰厚。
    但若是仔细琢磨,便能发现,这一次大皇子是有赏无封,对比一开始大皇子想要封王的期许,可谓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天知道大皇子在下朝的时候,那脸色有多精彩。
    分明已经气到了极致,脸上依旧只能做出一副强颜欢笑,对皇上的赏赐极为满意的模样。
    秦灏是越说越高兴,说到最后,甚至已经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脸上的笑容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加菲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隔壁的加菲猫并收藏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