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爷的意思,若是国库不吃紧,大臣们应该就不会反对征兵的事了吧?
    嗯。
    秦戮点了点头,毕竟就算是不知道边疆的真实情况,现在依旧有不少人反对这件事。
    顾砚书顿时便轻轻笑了笑: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让国库充盈起来,不就好了。
    这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秦戮脸上的神情非但没有丝毫缓解,甚至还变得紧绷了些许。
    天齐的国库已经空虚了几十年,想让其充盈,谈何容易?今年还多了一笔绍城的开支。
    让国库充盈的难度,明显远远大于说服父皇放弃取消征兵的想法。
    正在秦戮在心中思索要如何让朝臣以及皇帝明白此时边疆的险境时,便听到了顾砚书无比轻松的声音:
    这有什么困难的?这件事王爷便交给我好了!
    王妃有办法?不是秦戮不愿意相信顾砚书,而是这件事的确有些出乎秦戮的意料了。
    若是没有,我便不会这样说了。顾砚书微微笑了笑,给了秦戮一个肯定的回答。
    虽然理智告诉秦戮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但在看到顾砚书脸上成竹在胸的表情时,秦戮还是下意识选择了相信。
    至于具体是什么办法,顾砚书却没有告诉秦戮。
    只对秦戮露出了一个略微神秘的笑容,然后回了一句:
    到了明日,王爷自然便能够知道了。
    随后顾砚书便吩咐兴仁套了马车,出门去了。
    根据兴仁后来的回禀,顾砚书先是去了邀月阁和归园居一趟,又去了陶然居一趟。
    没去一个地方,都会将掌柜叫过去单独会谈片刻,随后还看了账本。
    最后又去了温清霄的小院一趟,似乎是与温清霄商议了什么事。
    听了一番兴仁的回禀,秦戮思索了半晌,也没能想出头绪来。
    毕竟归园居邀月阁,乃至于陶然居,虽然在这些天的确有不少盈利,但因为才重新开门不久,其实积攒的资金并不多。
    关于这一点,前些日子才同秦戮说过。
    所以对于顾砚书现在有多少家底,秦戮还是非常清楚的。
    虽然不少,但说要让国库达到充盈的地步,还是又不少差距的。
    更别说就自己王妃那个不愿意吃亏的性子,让他把全部身家归于国库,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思索无果,秦戮最终便选择了放弃。
    左右到了第二日,便能知道顾砚书的法子了。
    翌日。
    朝堂上对于是否该取消今年的征兵这件事依旧争论不休,皇上也如同昨日那般没有立刻给出决断。
    但从其表情以及在早朝上的发言,便能够发现,皇上的心中恐怕是已经有了决断,只是还差最后一把火。
    对于这一点,大皇子一派的官员自然是极为喜闻乐见。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取消征兵,是在消减厉王的实力。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看懂的是。
    昨日还在极力反对的厉王殿下,今日反而变得不那么着急了起来。
    好像取消征兵与否,并不在他的关心范围之内。
    而在早朝上的官员们对秦戮的表现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今日的《京都日报》,也逐渐在京中蔓延开来。
    说到《京都日报》,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报这些天在京中的表现了。
    今日恰逢大年初十,也是日报在京都发行的第十日。
    别看日报才在京中发行了十日,但却因为大年初一的开门红,早就已经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就是随便问一个在京中的百姓,他们也能说上几句关于《京都日报》的信息来。
    想看京中最新的八卦?买《京都日报》!
    想看时下最流行的话本?买《京都日报》!
    想知道朝廷又颁布了什么新的政策?买《京都日报》!
    什么?你是学子?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想早日考取功名,对日报不日报的不感兴趣?
    那就更要买《京都日报》了!
    看看近十日为《京都日报》撰稿的写稿人吧!
    首辅裴大人,京都第一才子清霄公子,翰林院温大人齐大人,礼部尚书孙大人,太师程大人
    哪一个不是在官场上一等一的人物?
    其中还有几位大人常年担任科举的主考官,他们的文章,就问你该不该看?想不想看?
    想看就对了!
    买《京都日报》啊!
    在这样无孔不入的宣传以及学子们的自来水之下,《京都日报》只用了短短三日时间,便在京都站稳了脚跟。
    更别说还有归园居二楼与三楼新开辟出的日报交流区的加持。
    若是没有看过日报,都不好意思去与同窗说自己紧跟时事,用功刻苦!
    然而就是今天,京城的人们发现,《京都日报》好像有什么地方有些不一样了?
    仔细看看,原来啊,今日的日报与往常相比,多了一刊副刊。
    报社那边的人说,这副刊,是《京都日报》对大家的回馈,加量不加价!
    也就是说,今日的日报虽然与往常相比多出来了一刊副刊,但依旧还是卖五文钱!
    一听这,经常买日报的学子们自然是非常高兴。
    毕竟这种百得的便宜,谁不想要?
    就是寻常不怎么买日报的普通百姓,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没忍住去报社买了一份回来!
    毕竟报社的人说了,这副刊作为回馈,并不是日日都有,等到下次回馈,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这副刊并不像是正刊那般,只有文字描述,而是在文字描述的基础上,还加上了图画的绘制。
    也不知道这图画是谁画出来的,功底之深,极为传神,几乎一看到图,便能知道画图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也就是说,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够通过这些图画,明白这副刊所书的内容。
    一听这话,那些从来没有买过日报的百姓也有些坐不住了!
    要知道这日报可是现下京中最流行的物件儿之一!
    他们每次听到旁人提及,心里都极为好奇与向往。
    但是五文钱,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能浪费的小钱。
    要是他们识字,偶尔画上五文钱赶个潮流,买一份日报回来看看,也并非什么大事。
    但偏偏他们也不识字,买回来这日报又看不了,还不能吃不能喝的,不是浪费吗?
    现在一听即便不识字,也能看明白的副刊,这部分人里,有不少人都选择掏这五文钱来买上一份。
    这些原因一加,今日来买日报的人竟然比大年初一那日还多。
    但直到晌午,送走最后一个来买日报的客人时,报社里的日报,都还剩下几十份的余量。
    若是有细心的人发现这一点,一定便能知道,今日报社,是加大了印刷的数量。
    只可惜,现在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日报的内容之上。
    副刊既然是多出来的新鲜玩意儿,自然是有不少人都将这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副刊之上。
    在看过之后,百姓们才发现,这副刊上画的,竟然是绍城雪灾!
    关于绍城发生了雪灾这个消息,京中的百姓几乎都知道。
    毕竟皇帝在大年初一凌晨急召诸位大臣进宫,而后又一反常态,在过年期间接连上朝,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发生了大事。
    为了不让京中的百姓胡思乱想而引起动乱,朝廷最后还专门站出来张贴了告示,同时日报也刊登了这个消息。
    但百姓们至多也只知道绍城发生了雪灾。
    更多的,便不知道了,朝廷也没有说。
    然而现在这副刊上,明显对绍城雪灾的消息,描述地更加清楚。
    上面画了被积雪压倒的房屋,画上了因为雪灾而失去房屋的灾民,甚至还画上了灾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画面。
    除此之外,甚至还画上了遍地尸骸,从地上尸体的衣着以及旁边的积雪不难看出,这些人是被冻死的。
    京都是天齐最为繁华的城市,在京都的百姓,大多生活条件都比其他城市的百姓更好。
    这些百姓们,又哪里见过这样的画面?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少人脸上都出现了不忍。
    甚至有些情绪敏感的闺秀以及学子,眼中还出现了泪光。
    但是接着向下看去,不少人的表情都有了缓和。
    因为下面的内容,是皇上接到了这个消息,急召诸位大人进宫商议此事。
    最后又派出了大皇子以及多名官员,赶往的绍城赈灾。
    大皇子以及户部的官员对此事非常上心,日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绍城。
    从图画中的内容不难看出,赈灾队伍到了之后,绍城百姓的日子明显好过了起来。
    身上的衣物变厚实了,能够喝上热腾腾的粥了,就连生病的灾民也都得到了救治。
    看到这里,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大家以为在朝堂的帮助下,绍城的情况会逐渐变得好起来的时候,图画中的内容却开始急转直下。
    国库告急,朝廷没钱了!
    赈灾队伍不得不为了缩减开支,减少给灾民们的热粥供应,就连避寒的衣物也开始吃紧起来。
    这样的情况,让人如何能够接受?
    人们连忙向后翻了翻,想要看到如同最初那般的反转。
    然而在副刊的最后一页,并没有反转,有的,只是前面那两张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冻尸遍地的图画。
    几乎所有人都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若是朝廷的赈灾银钱无法继续供应,那么绍城的灾民们,又会重新回到最初朝廷赈灾队伍到达之前的模样。
    这让人如何能够接受?
    都说眼睛看到的,才是最为震撼的。
    这图画一看便是找了大家代笔,虽然并不细致,但是寥寥几笔,却极为真实,让人异常有代入感。
    看着那两张图,众人仿佛便像是看到了绍城百姓在自己面前冻死的模样。
    顿时便有人情绪敏感的人哭出了声:
    为什么会这样?
    没错!明明已经好起来了啊!为什么会这样?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也有理智的:
    朝廷应该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国库的确不充盈。
    天齐的国库不充盈,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百姓都不是很在意这一点。
    毕竟国库虽然空虚,但皇上仁慈,并没有因此加重赋税,士兵争气,并没有让天齐亡国。
    但是在看到现在这刊副刊之后,知道国库空虚的后果之后,对于国库的空虚,大家似乎又变得不能接受了起来。
    天灾**,这是完全没有办法避免的事。
    出了灾祸需要朝廷的帮助,但若是国库空虚,朝廷的帮助似乎就变得有限了起来。
    今日是绍城,是雪灾,那明日呢?会是什么?
    若是当灾祸降临到京都之时,朝廷同样没有办法拿出足够的钱财来解决的时候,又会怎么办?
    就在众人陷入怀疑之时,突然有人惊奇地叫了一声:
    你们快看这个!快看日报主刊的最后一页!
    听到这个声音,不少人都翻动着报纸,看向了那人说的扉页。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众志成城,一同抗灾,向绍城的百姓伸出援手,为朝廷赈灾,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有话要说:  软软:没钱赈灾?多简单的事?等着!我给你要钱去!
    109、第一百零九章
    不得不说,顾砚书在对人心的把握与理解上,的确已经到了一种的恐怖地步。
    若是看到这则募捐启示之前,大家没有看过副刊,心里都多少会生出一些抵触的情绪。
    毕竟募捐这种事,在天齐从未有过先例。
    现在顾砚书却想直接用一则公告,便让大家从兜里掏钱出来,无疑是异想天开。
    但偏偏,现在绝大多数人都看过了那一则副刊。
    所有人对绍城雪灾后的情况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们上一刻还在因为朝廷面临绍城雪灾时的无力而感到痛心。
    此时在天齐的老百姓心中,想要帮绍城的百姓们做一点什么事的想法,已经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候,看到这则招募启事,于京城的百姓而言,这并不是在向他们要钱,而是如同茫茫大海上被点亮的灯塔,给他们指明了方向,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可以帮绍城做一些事!
    恰逢这个时候,又有一个新的消息传了过来:
    陶然居唐掌柜刚刚去捐了二十万两银子!归园居的赵掌柜和邀月阁的姚娘子也分别捐了十万两和十五万两!
    听到这个声音,当即便有人表示了疑惑与不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人?
    当然是亲眼看到的啊!我刚从《京都日报》那边过来,恰好看到唐掌柜和赵掌柜,以及姚娘子去捐款!
    那你怎么知道这几位掌柜捐了多少?
    当然是《京都日报》说的啊!这三位掌柜前脚刚捐完款,后脚报社就张贴了告示!
    对对对,我也是才从报社那边过来,现在报社外面的那面墙上好大的一张红纸!报社那边的人说了,从今开始,所募捐到的所有款项,都会在上面写明!
    我也知道!当时我还问了这是做什么的,报社的人说这是为了公开透明!让所有人都能知道有多少人为绍城出力,又分别出了多少力,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大家查查阅监督,以防有人公开浑水摸鱼!
    捐了款还会专门张贴红榜?
    这事儿听起来可就真的算是有些新鲜了!
    当即便有不少人朝报社的方向走了去,准备去看看这个新鲜。
    众人才刚走到育德路口,远远地望过去,一眼便看清楚了这报社与往常的不同。
    此时报社外面的门店大门大大开着,就连旁边耳房的窗户也开着。
    在报社的门口,则是放了一张大大的桌子,桌子旁,则是放了一个半人高的木箱。
    木桌前正坐着一个人,正在低头记录着什么。
    除此之外,报社的墙外果然如同刚刚那些人所说的那般,张贴了一张大大的红纸,仔细看看,上面已经写上了几条明细。
    陶然居,捐款二十万两。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加菲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隔壁的加菲猫并收藏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