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遇到有缘人?周安扬了扬眉。闻法的架子还是很大的,当年明明是他话里留了钩子,才引得他爹建安侯亲自去找他,还要三顾才能见到呢。对,对,据说就是这样。阿砚点点头。还有吗,别的有缘人的资料?
    有个南来的客商,叫袁子臣,来京城做生意,结果,货到了京城,被人骗了,赔得一败涂地,借住在寺庙,偶遇闻法,说他还能东山再起,闻法赠了他回乡的银子,后来这名客商成了当地的巨富。
    又是一个有缘人!又是外地的!周安心里嘀咕道。京城本地人,他给算过命的,还有别的人吗?能找到的?
    阿砚摇了摇头。周安长长出了一口气。和自己想的差不太多。除了他以外,其他的都是传说,不可考。最后,周安管他娘借了两个管事,去跑一趟陇西。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同时,周安发现,京城也有许多的老字号寺庙。像靖国公府,常去的就是白露寺,那里香火也非常旺盛。至于建安侯府,常去的就是天德寺了。当年周安他娘嫁过来的时候,陪着婆婆礼佛的时候,也是去天德寺的,后来闻法给周安下了这样的批语后,又改成白露寺了。这些年,陪祖母去天德寺上香的都是周安的二婶张氏。我每次去了香油钱都没少添,你却让我大庭广众下不来台!老娘不来了!不得不说,对闻法和天德寺,苏氏心里也是有意见的。京城的权贵圈,特别是女眷,几乎都有礼佛的爱好。孩子要科举考试,要烧香,希望佛祖保佑孩子科举顺利,家人出远门,要烧香,希望佛祖保佑家人平安归来。没孩子,要烧香,希望佛祖保佑香火能代代相传,女眷有孕,要烧香,希望佛祖保佑母子平安。像他娘,也是从小就在白露寺烧香烧惯了的。此时此刻,周安特别想去见见白露寺的住持他娘在白露寺烧了这么多年的香,虔心礼了这么多年佛,怎么说,香火情总是有的吧,他决定去探探这位住持的口风,对闻法,您怎么看?
    第27章 被断定克亲的嫡长子(三)
    靖国公府在白露寺礼这么多年佛也不是白礼的, 面子还是有的。拿着靖国公府的贴子,周安顺利见到了白露寺的住持慧云方丈。不得不说,这算得上一个比较亲民的大师了, 最起码不用他三顾人家就答应见面了。慧云大师慈眉善目的, 见到这位方丈大师,周安笑眯眯地施了个礼方丈大师, 小子周安这厢有礼了。周安先表明身份。小施主有礼了,坐。慧云楞了一下,不过很快点点头。他还以为来的是靖国公府的小公子, 没想到是那个全京城有名的刑克六亲!
    不过他好歹也是个大寺的住持,还不至于为了这点阵仗失了神色。说实话, 他是有点看不上闻法的。人家建安侯府喜得麟儿的好日子,他跑到人家府门口, 说人家孩子刑克六亲!真真是过分!
    不管真假, 这种行为和慈悲为怀都不沾边吧。虽说后来听说他送了个玉佩, 可偷偷送不好吗?干吗广而告之地让人家孩子背上这么一个传言,以后的人生路注定要崎岖许多。不过这孩子可是人家建安侯太后的救命恩人亲自盖章的刑克六亲的人, 他敢出来唱反调吗?他要敢,搞不好到时候打的就是太后娘娘的脸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他娘要是怒了, 后果也不会太好。这达官贵人们有时候一个小脾气, 底下自有人会帮他们出气, 到时候可能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遭殃了,他又能如何?
    他们白露寺好多僧众呢。为了这些人着想,他也只能干看着,不可能表态跟闻法呛声的。他对周安仁慈了, 就是对他们白露寺这么多僧众的残忍了。再说,周安有爹有娘有家族,还真用不上他操心。还有就是,搞不好这还涉及到官场上的斗争呢,他是没兴趣掺和的。多谢大师。周安在方丈下首坐了。我娘小时候,就喜欢跟着外祖母来白露寺礼佛,她常跟我说起,方丈大师当年的风采。
    和闻法不同,慧云是从婴儿时就被上任方丈捡了回来养在寺中,从小在寺里长大的。慧云从小就聪慧,学一知十,深得师父喜爱,后来,更是把衣钵传给了他。周安觉得这应该是个不错的开场话题,马屁,赶紧拍起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当然,这位方丈要是能想起他娘从小到大在这里布施的银子,就更好了。苏施主过奖了。周安他娘姓苏,靖国公府的女眷,慧云好多也都认识。法静,给小施主上茶。慧云方丈吩咐旁边的小沙弥。多谢大师。周安赶紧谢过。不一会,茶上来了,周安对小沙弥点头致谢。毕竟事涉太后,周安这事儿,慧云自然是不肯轻易表态,两人打了半天机锋。最后慧云道: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佛由心生,努力修行,方能度人度已。
    出家人到底讲究慈悲为怀,他多点化两句,也算是对得起靖国公府这么多年来的香油钱了。白露寺一行,周安收获不大,但是,人家慧云大师自始至终也没说过他克亲不是。周安觉得,是时候把眼光再放长远一点儿了!
    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寺庙还是很多的。这年月,毕竟和现代社会不一样。要是现代社会,他被一个高僧指名说克亲,最起码是一个京城的大热搜,而且吃瓜群众都会好奇想认识一下,知道他长什么样。以后传瓜的时候才有话题不是,这也是个谈资呢。现在不一样哦,虽然大家都知道建安侯的嫡长子周安克六亲,但是周安长什么样,他们可能还真形容不上来。于是,周安找机会去其他几家寺庙的方丈眼前都晃了一圈,最起码从几位方丈的眼神里,没看出异样来。也就是说,方丈们看到他的时候,眼神没有一丝波动。这可不像是见到一个克六亲都克到要惊动闻法大师亲自下凡从郊外的天德寺跑到他们建安侯府去盖章的人的样子。*
    娘,这块玉佩周安问起苏氏。他娘都用秃驴称呼闻法了,为什么会让儿子一直带着秃驴送的玉佩呢。说起这块玉佩,唉!苏氏长叹一声,脸色沉了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仇人盯着咱们家,你小时候,有一次贪玩,把玉佩扔在地上,没两天,你爹就染了风寒。还有一回,差不多你四岁的时候,玉佩被你不小心扔在地上,晚上你祖母就开始头疼。娘以前还想着,把这块玉佩处理掉,后来就
    这块玉佩要是没了,要是夫家有人出了什么事,都会算在她儿子头上。保不齐会有人借机生事,到时候他们母子就是众矢之的了。苏氏对这块玉佩明显是很忌讳的。只是,没有办法。嗯?
    周安突然想到了,闻法医术好像很高超。能进太医院的,都有两把刷子。人家闻法可是以一已之力治好了被太医院全体太医们判了死刑的太后娘娘呢。过了半年,周安派去调查闻法的两个管事回来了,说并没有查到闻法在陇西生活过的痕迹。周安皱了皱眉,看来,这位闻法大师,隐藏得还挺深呐。要么,就是他并不是陇西人,当时故意装着陇西口音,要么就是把在陇西生活过的首尾都扫干净了。算了,不管这么多了。反正,闻法对他有恶意已经基本上没跑了。如果他所料不差,柳姨娘也会医术的,并且和这位闻法大师是有联系的。他并不是凭空猜测,因为只要这个逻辑,才能解释为什么闻法会在他出生那天不顾高僧形象亲自出来闹动静,然后他丢了玉佩家人就会生病。因为这个传闻,祖母一直不太喜欢他,连带得对生了一个克六亲的孙子的儿媳妇也非常不喜,这不,人家柳姨娘就承欢膝下了呗,她有的是机会接触祖母,并且有能力让她头疼一下子,也让他爹得个风寒啥的。*
    不久,京城一个当铺里有人当了一块玉佩。质地还算不错,客人有点落魄的样子,穿得衣衫有些发旧,要的死当。当铺嘛,收东西,肯定是低买高卖,要赚差价的,很快,玉佩被一个乡下地主之家的少爷买走。地主家的小少爷在京城的晨阳书院上学,也不知道怎么地,就有书院的同学说,地主家的小少爷这块玉佩跟闻法大师送给建安侯的那位嫡长子的玉佩一模一样。地主家的小少爷听了当然是不高兴的,说的好像他偷了建安侯的那位嫡长子的玉佩一样。人家那玉佩是高僧闻法大师所赠,还是在佛前供过的,你几个意思?别以为你只是内涵我就听不出来!
    读书人讲究的是动口不动手,于是,两人就开始撕逼起来,这一撕,撕出了名气,撕了几天后,建安侯府一个族人正好也在书院念书,知道后,就很好奇,想看看这块玉佩。这位一看,不由大惊失色,不得了,这块玉佩跟周安那块真的一样哎。这同学就说了,不如这样,你这块玉佩多少钱买的,卖给我,你再重新去买块新的得了。他们家嫡枝的少爷,家里的玉佩居然有同款,他也很没面子的好不好。这人虽然只是建安侯府一个族人,但是人家祖宗厉害呀,都是开国建安侯爷的血脉后代,他一个地主家的小少爷,哪里愿意得罪呢,就也很爽快,钱不要了,送你就是了,算是交个朋友。建安侯府的族人也不愿意为这几十两银子给族里招黑,就非要花钱买,你多少钱买的,实话实话,你要不说,我还得去给你买东西的地方打听,那多麻烦,你现在就是原价卖给我,我也交你这个朋友。地主家的小少爷一听,也就恭敬不如从命,按买来的原价卖给了建安侯府的族人。这个族人拿着玉佩,就送到了周安他娘苏氏那里。这块玉佩出现的这么蹊跷,他也怕有什么针对他们族里的阴谋,肯定要拿到他们侯府的主母那里瞧瞧的。苏氏拿到族人拿过去的这块玉佩,也是疑惑不已,真的和她儿子的那块一模一样。难道,闻法大师还兼职做玉器批发生意么?
    这一般的玉器店里,玉器,特别是玉佩,上面都会雕一些图案的,除非是一对玉佩,否则没什么特殊原因,很少有人会雕两件一模一样的,总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什么东西都是物以希为贵不是。独一无二的东西才能卖得上好价钱。周安的玉佩,虽然是闻法送的,可因为接了他这块玉佩,建安侯府当时可是立马给天德寺添了五千两的香油钱!说得直白一点吧,这其实就是相当于建安侯府花了五千两银子把这块玉佩买了下来,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其实怎么回事,双方都心知肚明。何着,他们花了五千两银子买的,跟人家一个小地主家的孩子从当铺买来的东西居然一模一样!
    闻法,你没有心!苏氏当下就怒了。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007 20:02:24~20201009 22:30: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玄学光环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8章 被断定克亲的嫡长子(四)
    这年头, 一个物件儿,特别是随身物件儿,可不只是一个首饰这么简单。他还是一种信物。打个比方, 有两家人家订亲, 口说无凭,怎么办呢, 都要互相送个信物。一般都是玉佩比较多。这年头,有些订亲的两家在订亲后就失了联系的也不少,多年后, 媒人都已找寻不见,你想把婚约续上, 拿什么对暗号呢?
    当然是信物了。能拿得出信物来,对方不想认这门亲也得认, 要是拿不出来就不好说喽。你要是和人家门当户对, 大家还是好亲家, 要是败落了,对不起, 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能送你份回乡的仪程已经算是我们厚道了。还有的,出门,特别是远门儿, 需要给家人捎个要紧的消息, 怎么才能让家人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呢?也要靠信物。有些人派下面的人出去办事, 怎么才能让底下的人知道这派出去的人传达的是自己的意思呢,肯定是要拿信物出来啊。能充当信物的,一般就是贴身物件,多半都是玉佩, 讲究的是见玉佩如见人。这贴身物件,比私章可信度更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偷偷拿到你的私章盖那么一下,你不一定能发现得了,可随身玉佩丢了,第一时间就能知道了。你闻法送出来的东西,明明说了让我家儿子天天戴着,却居然有了重样的,几个意思?
    苏氏当下就忍不住拍了桌子。这个秃驴!
    一看苏氏这么生气,这个族人就说了,毕竟是闻法大师给的玉佩在前,这个玉佩出现在后,感觉是这个玉佩的问题比较大啊。当然,他也是怕有人算计他们建安侯府,才特意买下这块玉佩拿过来的。至于为什么没拿到老夫人那去?
    嘿嘿,想也知道,对周安这么关心的,肯定是侯夫人啊。老夫人对周安不怎么待见,这在他们族里也不是秘密。苏氏承了这么大的情,总要表示表示的。果然,苏氏先是夸了这个族人一番,做得好,知道心系族里,还赏了这个族人一个五十亩的小庄子。族人开开心心地拿着地契走了。就是平常人家,贴身物件出了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不查的。何况是建安侯府了。这可不是小事,要是有心人做文章,拿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做下恶事,栽在周安身上,到时候根本说不清。查!大力地查!
    苏氏先是找了地主家的小少爷,然后查到了这个当铺,找到了当玉佩的人。结果一查可不得了了,这块玉佩人家在五年前捡到的,在哪儿捡到的呢?
    京郊雁西湖湖边。可就巧了,五年前,苏氏还真带着周安去那里游玩过。怎么就周安去那里一趟,这家人就捡到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呢?
    越来越蹊跷了。结果,有个小丫环就不小心漏了神色,苏氏跟着一细查,才发现,原来,五年前,周安的玉佩就丢了。五年前,周安从雁西湖回来,玉佩就不见了。那后来他戴着的玉佩是哪里来的呢?
    因为周安有两次把玉佩丢了,然后引得侯爷和老侯夫人生病,苏氏大怒,嫌底下伺候的人不用心,还责罚过她们,大家就心有余悸,周安的奶娘刘嬷嬷就长了个心眼儿,找人做了块一模一样的玉佩预备着。她是侯爷嫡长子的奶嬷嬷,待遇本就不低,苏氏又手松,再加上心疼儿子,对儿子的奶嬷嬷更是没断了赏赐,一块玉佩的钱对她来说,还真不算什么,可要是玉佩丢了,她的麻烦就大了。结果,五年前,玉佩还真丢了。刘嬷嬷就把她准备好的玉佩拿了出来,还好,大家都没看出来。苏氏一听,气得简直是七窍生烟!她的下人,居然敢这么蒙混于她!这就是根本没拿她放在眼里啊。这样的下人,不收拾还留着过年吗?
    苏氏当下就找人抄了刘嬷嬷的家,结果,没想到,人家还有后手,同样的玉佩,人家还有一块!
    是的,这是怕周安再丢了以后预备的。好了,这下破案了,玉佩批发商还真不是人家闻法,是她家的嬷嬷!
    一次不忠,百次不忠,苏氏当下就找人来发卖了刘嬷嬷。刘嬷嬷苦苦哀求,再加上周安从中说情,最后刘嬷嬷一家当天被赶出了建安侯府,连夜出了城,苏氏放话了,要求他们一家这辈子不能在京城出现。这么大的瓜,又保熟保甜,没多会儿,就传遍了京城。咳,你知道不?就那个建安侯爷的嫡长子那块玉佩。对,对,就是当年闻法大师送的那块儿,丢了,他家下人也有意思,还弄了块一模一样的来应付,就怕侯夫人找他们麻烦呢。
    听说了,据说弄出来不只一块儿,还有一块儿。
    一块儿不保险啊,万一这大少爷再弄丢了,还不得下面的人挨骂?一块儿也是弄,两块儿也是弄,索性多弄几块儿喽。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对酒以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对酒以歌并收藏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