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权一听,脸更黑了。既然下人这里什么也问不出来,他就没办法反驳胡家父子的话。要是去大理寺告状,想来胡太尉多半会把小刘氏和胡达之间的香艳的事迹传遍天下,没脸的还是他安平侯府。到时候他周权就成了世人的笑柄了!
    主要是,确实搞不清楚小刘氏去找胡达是做什么的。按理说,两个人八竿子打不着的啊,怎么就碰到一块儿去了?
    小刘氏为什么盛装去见胡达?她是怎么知道胡达的外宅在哪里的?
    不管他信不信,小刘氏和胡达之间的羁绊很深是一定的,所以,才会为了什么事儿,小刘氏偷偷摸摸找上门去,马车上甚至都没有他们侯府的标记,说明这趟行动,多少是有些见不得人的。可既然是偷偷摸摸得,小刘氏穿得却一点也不低调,相反,还戴了那么多首饰。说明小刘氏很重视这些见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小刘氏真的和胡达有奸情?
    想到这里,周权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也有点怀疑,小刘氏肚子里流掉的那个倒底是不是他们周家的种了。幸亏流掉了,不然,这种来历不明的孩子,生下来也是个麻烦。周权又想到了周安。幸好胡达年纪不大,周安出生的时候,胡达估计也就一两岁,不然,周安的来历都有点说不清了。*
    父亲,母亲嫁到周家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周安追上周权,抿着嘴道。想也知道,胡太尉应该是对周权说了什么,以至于,这位安平侯爷直接厌了小刘氏,连个体面的葬礼都不肯给她,尸体刚运回来,就要着人把她尸体运到庄子上,匆匆下葬。这个时候,他还是要扮演一下为亲娘争取权益的好儿子的身份的。虽然,胡达和小刘氏收的那些信,都是他找人写的。虽然,小刘氏三人只要进了胡达的外宅,不管和胡达是相谈甚欢也好,还是打成一团也好,出来就一定会是个死。这三人,都不无辜,前世周安及周安的亲生父母的死亡,都有他们的影子。只能说胡达没让他失望,下手还挺狠的。他安排的人只是轻轻地补了两下子,三人就气绝身亡了。胡太尉家中的信,也是他安排人送的。胡太尉第一时间知道消息,抢先行动,才能占据主动不是。至于胡太尉和周权怎么说的?依他看,多半会说胡达和小刘氏有染。推理是这样的:这小刘氏上门的原因,胡太尉必定会推到小刘氏身上的。可小刘氏再有错,胡达杀了人一尸两命总有些过分了。想要让安平侯府吃下这个哑巴亏,除非是推说胡达和小刘氏有染了。这个解释,即使安平侯不信,也找不到太好的方法反驳。放肆!周权脸当下就黑了。因为小刘氏的死因成疑,他本来就看周安有点不顺眼,没想到周安还敢到他面前逼逼。那,我去给我娘守灵总可以吧?周安并不是想去送小刘氏一程,只是不想让人看出异样罢了。滚!周权的意思就算是同意了。周安抬头望了周权一眼,冷哼了一声,扭头走了。当初,周权为了小刘氏,背叛了老安平侯苦心为他求来的发妻,放弃了发妻所出的嫡子。这才多少年呐,两人就到了这个地步。这位安平侯爷啊,终究,最爱的还是他自己。周安非常想知道这位侯爷的心路历程。这么多年来,落了个妻离子散,不知道有没有后悔过哟。周权望着周安远去的背影,闭上了眼睛,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如果当初,他没有听母亲的话休弃吴氏,会是什么样子。想当年,他和吴氏也曾经举案齐眉过。听说宁儿已经中了举人,明年就要来京会试了,可惜,宁儿和他继父最是亲近,却是不怎么理会他这个生父的。如果,当年没有听母亲的话扶正小刘氏,会是什么样子?最起码现在,不会难堪到被胡太尉父子找上门来直接说他被戴了绿帽子。这个世上,终究没有如果
    *
    刘氏在屋子里,一直在抹眼泪。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本来侄女又怀上了,听大夫说这胎还是个儿子,她高兴得不行,侄女和她一样,肚皮争气,是个有福的。怎么突然间,侄女就死了呢?死了不算,连个葬礼都没有,儿子就让要人把尸体挪到庄子上去。她当然不同意了,只是,这次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听她的了,甚至她躺在地上打了个好几个滚儿,儿子都没理她,还让人把她强行抬回了院子里。这是怎么了?她可怜的侄女哟!
    还有,老头子哦,把她带走吧,现在这个家,她说话已经没人听了。这可怎么活哟!
    第11章 世子的复仇(完)
    看到安平侯母子一阵鸡飞狗跳,周安心里不免幸灾乐祸。该!
    这才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呢。这位安平侯府的老夫人,当年凭着肚皮上位后,一个劲儿地作,一个劲儿地作,瞧瞧,如今,把儿子对她的情份都作得差不多了,看看,现在打滚儿都不顶用了。当然了,老话说,一哭二闹三上吊。现在这位老夫人才进行到第二个阶段。周安衷心地希望这位老夫人能再勇敢一些,进行下一步的尝试,争取把为数不多的母子情份早日清零。还有这位妈宝男安平侯,你妈什么水准你真的不知道吗?当年老安平侯没的时候,你也十岁了吧,你爹死的时候没交待你不要听刘氏的话?
    反正要周安说,打死安平侯他都不信老安平侯没留下这种遗言,不然,就不会有当初刘氏要毁婚,族老们拿出信来阻止了。这位老安平侯爷也算英明果断,只是,他唯一算漏的,就是没想到,长远侯府遭大祸。如果当初长远侯府没遇到这种事,刘氏就是再作妖,估计也不敢让儿子休妻。不休妻,小刘氏就不会上位。妻族出事,夫家撇清关系的不是没有,不过基本都是和离,这休妻操作一出来,道义上肯定是有失。大家表面上不说什么,背地里多半也瞧不上这种行为的。现在可好了,绿帽子自有胡太尉亲自送上门,安平侯再不高兴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就问你气不气?
    换做侯夫人是吴氏,胡太尉敢把青青大草原送上门吗?就是甩锅,也会找别的借口!不然,人家长远侯府也不是吃素的。这可涉及到全族姑娘的名声!
    想到安平侯那张五颜六色的脸,周安觉得还是值得他跑一趟的。周安和小刘氏的两个女儿送小刘氏的灵柩去了庄子上。反正小刘氏已经死了,就当是出去郊游了。也算是看看这个蝇营狗苟了一生的女人的下场。做为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周安如果不走这一趟,肯定会为人诟病。最后,小刘氏草草地被埋在庄子上。安平侯府对外给的理由是小刘氏突发疾病而死。因为老安平侯夫人刘氏过于悲伤侄女的死亡,一病不起,生命垂危。有大师算过,赶紧给小刘氏移灵早日下葬,并且把坟选在一个适合的地方,可以有助于老夫人早日病愈。因为小刘氏算是在刘氏膝下长大的,姑侄感情深厚,想必小刘氏也不愿意刘氏如此的,为了成全小刘氏的孝心,安平侯府决定遵从大师的建议,把小刘氏葬在庄子上。周安在庄子上听到小来的汇报,只想说两个字,呵呵。帝都权贵圈也不是傻子,估计也猜到了小刘氏可能是犯了什么错。不过胡家那边,因为胡达的外宅位置比较偏,是一个胡同里,胡达又常有这种行为,街坊邻居的也不敢往前凑。至于安平侯府这边,安平侯更是敲打过下人,把消息捂得死死的,倒是没打听出来。好在安平侯爷这些年在官场上一直很平庸,当然就意味也就没碍着什么人的路,既然安平侯府给出了理由,大家也就这么听之了。小刘氏虽然没了,可是她的娘家人还在的。一般来说,刘家的门第应该不敢跟侯府对上。这不是外孙子外孙女都在呢,当然,关键是,刘氏还活着呢。周安是懒得跟刘家报信的。不过小刘氏的两个女儿还是很不愤的,她俩找过周安,被周安搪塞了过去。一看周安没反应,两人又偷偷让人联系了外家。她们想给亲妈讨个公道。堂堂侯夫人,不明不白得死了也就算了,连个葬礼都没有,这种事,难道她们做儿女的就有脸了?
    于是,安平侯府在刘氏死后第二天,就喜提了刘氏一家人主动上门。他们刘家的姑娘都死了,连通知都没通知娘家人,算怎么回事?
    看安平侯的节奏,是想和他们刘家死亲戚是吧?
    那怎么成?
    同时,刘家人也对刘氏表示了十分不满,身为刘家的闺女,却不能维护娘家侄女,是几个意思?
    刘家人进了侯府,是直奔刘氏的院子,想要她给个交待。安平侯当然是不同意。他觉得这个时候,刘家和娘家人见面,估计没什么好事。当然,也是因为他突然对刘家人有点烦。如果当初不是太拿刘家人当回事,他也不会扶正小刘氏,今天,可能就不会那么难堪了。奈何这些年刘家人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就要硬闯。刘家人非要闯,府上的下人也不敢狠拦啊。现在老夫人还活着呢,侯府的世子也是刘家的外孙。现在他们拦了,谁知道将来世子会怎么想。因此,也就是作势拦一下做做样子罢了,并不敢把刘家得罪狠了。于是,刘家人还真找到了空隙,突破了防线。这撕开了一道口子,后面就更是长驱直入了。刘氏被儿子着人架回院子,本就心里不痛快。正在屋子里沉痛哀悼死去的老安平侯呢,娘家人就闯进来了。可算见着亲人了!
    刘氏是老泪纵横,当下抱住娘家的弟弟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刘家人肯定是先问,小刘氏是怎么没的。刘氏楞住了,她不知道哇。她问过儿子,儿子不肯说。她也正纳闷呢。刘氏娘家弟弟和侄子当下了楞住了,不是说,刘氏在侯府是老祖宗吗?怎么,还有老祖宗不知道的事儿?
    不是,怎么感觉侯府变天了呢?
    于是,两人也顾不得悲伤,仔细问了问刘氏,昨天倒底发生了什么。刘氏也说不太清,只说刘氏和车夫以及张嬷嬷都死了,她为侄女争取权益,于是,和儿子闹翻了。我都打了好几个滚,权儿就是不听。刘氏抹了把眼泪,难过得说道。从昨天开始,她的话,在侯府不像以前那么好使了。刘氏娘家弟弟和侄子对望了一眼。小刘氏到底是犯了什么错?以至于刘氏打滚都难以挽回?小刘氏再不好,可她除了是安平侯府的侯夫人外,还是安平侯的表妹呢。怎地就如此不念旧情。这时候,也顾不得安平侯是他们刘家外甥了,如此不给外家面子的外甥,简直就是欠揍!
    刘家人准备一轰而上,给周权一个教训。好在这是安平侯府的地盘,侯府的下人们还是比较给力的,经过一番混战,强龙终究是没压过地头蛇。周权本来就恨刘家人当年哄着他娘,非让她扶正小刘氏的事儿,早就对刘家不满了,不过他好歹也是侯爷,还是端着点架子的,再说,刘家毕竟是他的外家,他也不能怎么着。现在不是刘家人送上门来了嘛,那还等什么?保不齐他这辈子出气的机会就这么一回了。周权拂袖而去,留了个眼神儿让听风体会。人家听风还真体会出来了!
    于是,在听风的主持下,刘家人还没来得及在风中凌乱,就挨了一顿打。打完了,听风又把刘氏的弟弟和侄子拉到一边,跟他们讲了下,小刘氏和胡达私通怀上孩子,结果去找胡达的时候跟胡达产生口角,被胡达活活打死的事。不是他非要提他家侯爷的伤心事,只是,如果不提,就怕刘家人把事情闹大了,到时候丢脸的还是他家侯爷。两人一听当下就瓜了。啥?
    他俩倒没怀疑过事情的真实性。主要是潜意识以为,如果是假的,周权也不可能认领吧。老婆出轨这种事,对男人来说可是一种耻辱啊。行了,这下他们明白为什么小刘氏会被匆匆下葬了。于是,刘家人是一鼓作气而来,垂头丧气而去。再说刘氏,一看儿子这样子,就想着,是时候使出终极压箱底杀手锏了她老人家要上吊!
    她让丫环把一条白绳子从房梁上穿好了,然后站在桌子上,让丫环去跟儿子禀报,不好了,不好了,侯爷,老夫人上吊了。
    也就是赶得那么巧,丫环在去寻周权的路上被一块石子绊了一跤,当下就倒地上了,摔得腿都青了。好在这是个敬业的丫环,一想到老夫人还在上吊盼着她带着侯爷回去呢,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朝侯爷的院子跑去。周权再对老娘不满,也不能看着她去死啊,主要是他太知道自家老娘的尿性了。上吊的事,她是做得出来的。想想吧,打滚都干过了,上吊还会远吗?事实上,自打他老娘昨天打过滚后,他心里对老娘会上吊的事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丫环想起自己路上被绊了一跤的事,赶紧跟周权做汇报。周权一听,健步如飞,总算是救下了差点翻车的刘氏。也多亏丫环遇到的意外,刘氏竟然对上吊产生了心理阴影。后来,再也没有上吊过!
    *
    过了几个月,诚王府有了大喜事,诚王爷有儿子了。就像前世那样,给诚王爷生了儿子的女子被请封了侧妃。然后这位新出炉的侧妃娘娘为父报仇,诚王府出手,胡达以前的好多烂事被翻了出来,被判斩立决,太尉贪污受贿还有包庇罪,抄家流放三千里。偌大的一个诚王府,顿时风流云散。三年后,也就是小刘氏出孝的时间,安平侯府当然没有办仪式。周安给长远侯递了封信,想把世子之位让给周宁。他只有一个要求,想分家,他要一成的家产。之所以要还回世子之位,倒不是说他多么圣母,只是,怎么说呢,从道德上来说,小刘氏是有污点的。作为小刘氏之子,周安的身份势必会为人诟病。如果想让未来官场上的路更加顺畅一点,这些还是清理干净些比较好。长远侯接到周安的信虽然很惊讶,但是这个结果对长远侯是有利的,当然会替外甥答应了。勋贵之家,更看重的是实惠。如果外孙子摸不到世子之位,当然是要和安平侯府划清界线的,不过现在既然世子之位周安愿意让出来,要是外孙说什么骨气,和安平侯府划清界线什么的,那就太傻了。至于周安怎么想的,其实并不重要,他们长远侯府也相信,如果外孙子坐上这个位子,一定能坐稳了的。长远侯找到了周权,说了希望换世子的事儿。其实周权正有此意,小刘氏的事他还是每每想起来都有点膈应的。还有刘家人,他简直厌恶透了。要是侯府的下任继承人能和刘家切割开来,就更好了。周权甚至没征求周安意见,就上折子了。好在长远侯还算守信,安平侯府分了家,周安得了一成的家产。这个钱他拿得不亏心,纵然他不是周家子嗣,可也是因为周家,他才和父母从小分离的。周安带着一成家产还有张嬷嬷儿孙的身契离开了侯府。周安从侯府分了出来,扭头托人给皇上送了个玻璃的方子。这年头,哪个皇帝都不嫌钱多啊,这么值钱的东西,肯定是要召见周安,问他要什么赏赐。周安当然是连连推辞,不过皇帝为了给世人们看看,也要重赏的。周安就讲了,他觉得小刘氏的行为有些不对,但身为人子,肯定不能说太多。小刘氏已经死了,希望皇上能专门下一道圣旨赦免小刘氏一生所有的罪过。以后,他也好出去行走。皇上虽然觉得要求有点奇怪,不过他金口玉言,有言在先,还是写了,小刘氏又不是朝廷官员,就连安平侯在朝廷存在感也不强,一些要害部门和他们也没关系,小刘氏就是想叛国也没机会,赦免就赦免吧,估计周安是想拿这道圣旨给长远侯府和周宁看的。人家周安把世子之位都让出去了,也确实不应该苛求他太多。皇上还算豪爽,觉得这个圣旨并不能酬周安的贡献,还给周安封了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周安强烈怀疑,皇上是想看好戏吃瓜,这父子同官职,算了,不说了,一言难尽呐。拿到圣旨从宫里出来,周安心里踏实多了。这下换子的事就算抹平了,最起码就算事发,亲生父母那边不会吃瓜落了。周安回家就把张嬷嬷的两个儿子家抄了。抄出来不少安平侯府公库报损的东西,还有一些房契地契,甚至还有一些是御赐之物。周安只把御赐之物还回了侯府,张嬷嬷的没死的大儿子还有两个儿媳妇直接送了衙门,最后被判了斩立决。张家其他的人被发卖。至于抄回去的钱,当然是谁抄归谁了。这一世周安的父母因为都平安无事,又有周安的照顾,当然是活得挺好的。隔上几个月,周安就派小来去给他们送点东西。谢谢你啊。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对酒以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对酒以歌并收藏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