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打开看看。胡达吩咐两个家丁。一个家丁上前,打开了包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摞银票。天呐,银票!
胡达一看,简直乐开了花。这还真是外财,也确实是偏财呢。胡达抓过来开心得数了数,还不少呢,整整三万两!
他也算是出身权贵之家了,家里对他也是十分宠爱,从没有缺过钱花,不过毕竟还没有成家,手上也没什么私产,平时花用都是从家里的公中支取,反正一下子取三万两是不可能的。别说一下子,就是一个月,就是半年,他也支不出三万两银子来啊。这下可好了!手头终于松快了。哈哈,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咦?还有张纸条,写着请小爷查收。胡达一想,小爷,就是他啊。这个宅子的主人就他一个。这不就是送给他的吗?
按理说,手头突然诡异得出现这么一大笔钱,但使长点心的,都会跟家里汇报一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是对家算计呢?
不过胡达可不是一般人!前世,他可是凭一已之力,让太尉府家破人亡的。要说这年头,买卖人口可是合法的,身为太尉之子,只要肯花钱,想要什么样的姑娘没有?抛开道德层面不谈,她要是看中了哪个姑娘(当然,这些年来他看中的目标都是平民之女,权贵家的闺女,胡达还是不会纠缠的),哪怕姑娘不同意,凭胡达的家世,只要多花点心思,总得或骗或者诱惑,让姑娘签下卖身契的。到时候就算姑娘家人再不高兴,哪怕碰到御史弹劾,从法律层面来说,很轻松得就可以脱身的。偏偏人家胡达就是不走寻常路!
他喜欢抢!甭管人家乐意不乐意,直接放狗腿子,抢回家再说。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想洗白都没法洗!
在胡达看来,他可是堂堂太尉之子,天是王大,他就是王二。法律?公道?通通不在乎!天塌下来,有他爹顶着就是了。强抢民女都不在乎,打死人命都不在乎,胡达会在乎别人送上门来的三万两银子吗?
自然不会。以前他都是抢,这次还没偷没抢呢。这是走的偏财运!是别人主动送上门来的,是命中注定躲也躲不过的财运。钱到手了,当天下午,胡达就开开心心地出去花钱去了。*
是的,小刘氏经过仔细研究,最后还是决定,先交付这三万两银子再说。她不是没想过,找人把胡达做了!只是,辗转反侧,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一来,时间上不允许。联系一些靠谱的杀手团队,也是要花时间的。二来,她也不太确定,这是胡达自己的意思,还是胡太尉的意思。这事儿,胡太尉知道不知道呢?会不会杀了小的,引来老的,不就更麻烦了嘛。三来,万一这纸条不是胡达写的,她要是做了胡达,不正合了幕手黑手的意吗?没准他再到官府出首,说胡达是她杀的这就更危险了。小刘氏现在可是贵为安平侯府的侯夫人,掌管安平侯府中馈多年,三万两私房银子还是有的。现在公中的好多田地铺子,经过几次倒手,都成她的私产了。有了命,才能享受银子,没了命,再多的钱,也是别人的。三天时间太短了,为了防止对方鱼死网破,先拿三万两出来,把眼前的槛对付过去再说。
第7章 世子的复仇(七)
小刘氏虽然暂时妥协了,但也是密切关注着胡达的一举一动的。她专门派了张嬷嬷家的老二,去负责这件对她来说举足轻重的大事!
张嬷嬷家的老二也就是个普通人,没受过什么有关斥候的训练,肯定不能紧跟人家屁股后面了。胡达身边也是十几号人呢,他要是跟得特别紧,早就被发现了,到时候一顿毒打是跑不了的,关键是就暴露了不是,岂不是坏了他家夫人的大事!
不过胡达进茶楼后,他还是勇敢得跟了进去。可能是受气氛的影响,人们一到了茶楼,话就格外得多。这种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各种大瓜的集散之地,吃瓜的多,送瓜的也多,想套消息,就绕不开茶楼。这个算命先生一说三万两银子,他立刻就想到了他家夫人收到的那封信了。他妈是小刘氏心腹中的心腹,他又是被派出来办这事儿,自然是知道这三万两的事儿了。紧接着,他就听到了非常关键的一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年头,还不像后世一样,普及了义务教育,虽然他做为侯府的奴才,为了以后工作方便,也是学了一些字的,但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还真不知道。不过不知道没关系,记得牢就成。他记性好啊,回来就跟小刘氏学了。小刘氏虽然出身差,不过老刘氏发迹得早啊。老刘氏生下儿子没多久,安平侯府就把寻找小刘氏的娘家人纳入了侯府当年的重要规划。当年刘家人被安平侯府寻着的时候,小刘氏还没出生呐。既然有了这么一门贵亲,刘家肯定是希望他们刘氏女能再接再励,再创辉煌的。小刘氏是在老刘家全家人的殷殷期盼中出生的,带着刘家女再次坐上安平侯侯夫人位置的美好愿望出生的。正好小刘氏和周权年纪相当,是她,是她,就是她了!
既然对小刘氏有所期待,为了摆脱泥腿子的称号,家族也安排小刘氏上过学的。不过非常可惜,小刘氏好像在读书这块儿,也没什么天分。她也就学了个面儿光。反正吧,她娘当初就说了,以后想让她嫁给表哥,有亲姑妈撑腰,日子绝对差不了的,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有了。至于老安平侯会不会不同意,根本没在刘家考虑之中。在刘家人看来,刘氏可是安平侯府的大功臣!
如果没有刘氏,安平侯府可就绝了后喽。说起来还是天降刘氏,生下了周权,才解了他们安平侯府的危急,不然,老安平侯岂不是死不瞑目?又怎么有脸去见他们老周家的列祖列宗?有了周权,老安平侯也算将来可以念笑九泉了。再说,就是老安平侯不同意又如何?这位侯爷年纪太大了,话说人生七十古老稀,还能活几年呢?
可刘氏还青春正茂,人生的路还很长。而且,刘氏可不是什么小妾姨娘之类的,她可是老安平侯的正室!
周权是她肚皮里出来的,又有孝道在手,还担心什么?
说白了,未来是属于刘氏的,也是属于他们刘家的。既然刘家上上下下都有这个意思,小刘氏自然是在这种思想中长大的。她本来就不善读书,更不会在这方面费心思。在刘家人看来,女孩子学什么才艺啊之类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夫婿。而她,已经有了。小刘氏听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时候,脸都黑了。啥意思啊?她不懂啊。怎么回事?让你去打听消息,结果,拿回来的居然是个半截儿半?也不知道问好了再回话,难道还要让老娘整理啊?
小刘氏用眼刀狠狠得剜了张嬷嬷的儿子两刀。张嬷嬷的二儿子也挺郁闷的。心说,这是胡达说的,不是我说的啊?怎么就冲我撒气了?虽说眼刀杀不死人,不过也怪可怕滴!
毕竟是在安平侯府,虽然不是人均秀才水准,不过想找一个懂这句话的还是很容易的。张嬷嬷的二儿子特地去请教了一位府族学的先生。吴夫子,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怎么解啊?
这是形容一个人有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布署得好,才能轻松得取得胜利!吴夫子捋着胡须答道。问完了,回来跟小刘氏这么一说,哎,小刘氏这边就基本就断定,这应该就是说,这三万两银子,是胡达主导算计她的!
不过为了慎重起见,小刘氏并没有一下子就把胡达钉死。毕竟,胡太尉位高权重的,又护短,不好惹啊。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想和胡太尉结仇。她继续派了张嬷嬷的二儿子出去,再探,再报!
第二天中午的银票,是张嬷嬷的大儿子亲自去胡达的外院扔的,并且,成功得完成了任务,没有被外宅的下人们发现他的形迹。结果,当天下午,小刘氏就得到了胡达兴奋得挥洒银票的消息!
哎呀,这就不用说了,实锤了!不是有人陷害胡达,这事就是胡达干的呀。算命先生的意思是说,胡达亲自算计的这事儿,现在胡达又收到了银票,当天就拿出来大辣辣地花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对方根本不把她小刘氏放在眼里!
叔可忍,婶不可忍!
身为刘氏的侄女兼儿媳妇的小刘氏就更不能忍了。她是谁?她可是安平侯府宅斗的胜利者,笑到最后也是笑得最好的那个!想当年,他们姑侄兼婆媳当年可是联袂挤兑走了名门贵门吴氏呢。最后,吴氏娘家起复又如何?还不是灰溜溜得败走他乡?
小刘氏怒了!她也是有脾气滴。查他!
不惜一切代价,查他!
有这么一个大威胁顶在头上,小刘氏晚上睡觉肯定是不踏实啊。于是,张嬷嬷的几个儿子,都分别被派了出去打探消息。话说,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胡达做事这么有恃无恐,街头的风评肯定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民愤极大。都没用费劲儿打听,大家都满载而归。回到侯府,这消息一汇总,小刘氏听得也是目瞪狗呆。不是你胡达,屁股下面也是一堆屎啊!是哪里来的勇气,就来找我的不自在呢?
固然我这是欺君之罪,但是,你的众多罪行,要是真有御史弹劾,你爹也要脱层皮好吗?你犯了可不是一件事,是好多事儿!
而且,好多里面甚至有人命官司!
可以算得上民愤极大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哦,真不怕有人敲登闻鼓吗?
去年有人敲了登闻鼓,最后,江南道三十多顶乌纱都没了,菜市口还咔嚓了几家,流放的官员也不少,算得上帝都去年最大的新闻了。这个瓜小刘氏也吃了,所以,对登闻鼓制度还是了解过的。但使罪名被坐实,胡太尉一个教子不严是跑不了的。到时候这么多人命谁背?反正光太尉府的下人们肯定背不动!
闹大了,最好的结果就是胡太尉罢官回乡了。估计最大的可能会抄家流放,严重点胡太尉偿命的可能不是没有。小刘氏哈哈大笑三声,晚上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刹那间,小刘氏整个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可以用神清气爽来形容。小刘氏觉得,她应该把这份快乐和胡达同享。于是,她派张嬷嬷的大儿子,再次来到了胡达的外宅外,发射了一个同款带石头的包袱。下人们又赶紧跑到门外,看看这次是谁扔的。不过张嬷嬷的儿子在这方面已经有经验了,跑得还是挺快的。又没看着。胡达已经拿到了外财,回家看他爹娘去了,但是外宅的下人们刚被教育过,要忠心,发现外财,不上交要乱棍打死。当然,重点是乱棍打死。一看又有包袱来了,赶紧看紧了,又找了一个人去老宅喊胡宅过来开包袱。胡达刚体会过开包袱的快乐,三万两还没花完呐,就听下人来报,新包袱又出现了。哎呀,这是快乐加倍的节奏啊。事不宜迟,胡达当下就带人直奔外宅,他要去收获属于他的快乐!
。结果,一打开吧,石头依旧在,就是吧银票,没了。简直是人生几度秋凉哦!
胡达当下心就凉了半截儿,碎成冰,碾成泥。把包着石头的纸拿出来一看,天!居然是一封信!
写的什么呢?
信上写的是他这些年做过的一些事儿!
信的最后一行是几个明晃晃的大字: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他奶奶个腿儿哦!
胡达当下就气炸了!
想他胡小少爷,在帝都城也是有牌面儿的,人称玉面公子是也!
这写信的人是想干吗?
啊?倒底想干吗?
不知道他爹是胡太尉吗?
他已经气坏了,根本没留意到这封信和上次送银子的时候的纸条笔迹是一样的。当然,胡达心里也明白,既然对方能打听到他的外宅,还能把一些他做过的事儿调查清楚,不可能不知道他爹是谁的。胡达心中不由陷入了沉思。这写信的人倒底是谁呢?
说是打击他吧,真要是仇家,应该是直接报官才是。把资料送到什么帝都府,刑部啊,大理寺这些地方,但对方并没有这么做。胡达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胡达还是比较想得开的,解不开就不解呗。总归,天塌下来,有他爹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再说小刘氏,经过几天的深思后,小刘氏认为,胡达还真不能灭口,胡太尉可不是摆设啊。他要是发现儿子死了,肯定会疯狂报复的。不用求证,只要他有了怀疑目标,可能就会出手。根本不会给人机会喊什么无辜不无辜的。刚经过了前几天这么一出,她的嫌疑可是最大的。既然不能杀,那就和呗。
第8章 世子的复仇(八)
碍于胡太尉的位高权重,小刘氏不得不定下了以和为贵的方针。只是,事情好像并没有随着小刘氏的忍让而结束,过了一个多月,小刘氏又收到了第二封信。信的内容跟上将次差不多,同样的要三万两银子。不过胡达在信中说,考虑到筹钱需要时间,他体贴地给了小刘氏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不用谢。看完信,小刘氏火冒三丈,把信撕了个粉碎。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怎么这个胡达就这么不知好歹呢,前几天给你发射的石头信你没看见吗?啊?想着鱼死网破是怎么滴?
你要是自身清白,老娘当然怕你,问题是,你自己屁股下面的屎擦干净了吗?
老娘到现在还没有惹出人命官司呢,你身上的人命可是背了好几条了啊。再说,真要告到御前,你有证据吗?如今,郑家已经不知所踪,其他的知情人都在老娘手里,你上哪找证据去?
退一步讲,就是把郑家拎到御前,这欺君之罪也不是她一个人的啊,郑家以及周安也包括在内呐,就算是为了自己的性命,郑家也得说,不知道,不清楚。至于老娘这里,肯定不会承认啊。其实吧,三万两银子,她倒是不缺,只是,离着上回送那三万两银票,这才刚刚过了一个月啊。要是胡达每个月来这么一回,就三万两出去了,一个月三万两,一年就是三十六万两。万一赶上个年节的,再过个生日什么的,再另收几次,一个四十万两也打不住。她就是再有钱,也搁不住这样的频率往外掏啊。她会答应才怪。要是答应了,出不了几年,她就要喝西北风了。对方这不是要钱,是要命啊。不过,好在这不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吗?
小刘氏就下了决心,一定要给胡达点厉害瞧瞧。胡达也是个四面漏风滴人,他的把柄又到处都是。想完成这个目标,其实还真不算太难。前期,大家在这方面也下了许多功夫,好多事件的真实性都已经核实过了。小刘氏立刻给心腹们下达了命令,要求大家务必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找到胡达犯的一些事儿的苦主们和证据。虽然市井中有好多关于胡达事迹的传说,不过,大家都知道是一回事,有没有证据是另一回事。天底下不是也有好多案子,大家都心知肚明,犯事的是哪一个,可因为没人出来做证,或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证据不足,犯事的人在法律上就可以脱罪。现在小刘氏需要的,就是能在法律层面,也就是打官司到公堂上,能钉死胡达的东西。再不济,判个几年的也成啊。为了激励大家,小刘氏还定下了高额的赏钱。谁完成的好,她重重有赏!
小刘氏这么一挥手,底下的人马上行动起来了。张嬷嬷的两个儿子也都派出去了,两人也是一马当先,奔波在了寻找证据的第一线。只是,没想到,过了没几天,意外出现了,张嬷嬷的二儿子在出去收集证据的路上从马上摔了下来,没了。张嬷嬷的二儿子并不是一个人去的,还有一个家丁陪同。结果,回来的路上,也不知怎么滴,马突然惊了,带着他飞奔跑出去好远,等另一个人追上去的时候,只见他躺在地上,已经断了气了。应该是人从马上摔下来的后,当下就不行了。前世,就是张嬷嬷家的这个老二,制造了周安的车祸。如今,周安也算以牙还牙了。惊马这种事故,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实在是太常见了。大家也就没有多想。毕竟是出去办事才遇的意外,小刘氏还重重地抚恤了张嬷嬷的家人一番。结果,张嬷嬷的二儿子才埋了没几天,张嬷嬷的大儿子又出事儿了。又是惊马!
恋耽美
胡达一看,简直乐开了花。这还真是外财,也确实是偏财呢。胡达抓过来开心得数了数,还不少呢,整整三万两!
他也算是出身权贵之家了,家里对他也是十分宠爱,从没有缺过钱花,不过毕竟还没有成家,手上也没什么私产,平时花用都是从家里的公中支取,反正一下子取三万两是不可能的。别说一下子,就是一个月,就是半年,他也支不出三万两银子来啊。这下可好了!手头终于松快了。哈哈,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咦?还有张纸条,写着请小爷查收。胡达一想,小爷,就是他啊。这个宅子的主人就他一个。这不就是送给他的吗?
按理说,手头突然诡异得出现这么一大笔钱,但使长点心的,都会跟家里汇报一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是对家算计呢?
不过胡达可不是一般人!前世,他可是凭一已之力,让太尉府家破人亡的。要说这年头,买卖人口可是合法的,身为太尉之子,只要肯花钱,想要什么样的姑娘没有?抛开道德层面不谈,她要是看中了哪个姑娘(当然,这些年来他看中的目标都是平民之女,权贵家的闺女,胡达还是不会纠缠的),哪怕姑娘不同意,凭胡达的家世,只要多花点心思,总得或骗或者诱惑,让姑娘签下卖身契的。到时候就算姑娘家人再不高兴,哪怕碰到御史弹劾,从法律层面来说,很轻松得就可以脱身的。偏偏人家胡达就是不走寻常路!
他喜欢抢!甭管人家乐意不乐意,直接放狗腿子,抢回家再说。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想洗白都没法洗!
在胡达看来,他可是堂堂太尉之子,天是王大,他就是王二。法律?公道?通通不在乎!天塌下来,有他爹顶着就是了。强抢民女都不在乎,打死人命都不在乎,胡达会在乎别人送上门来的三万两银子吗?
自然不会。以前他都是抢,这次还没偷没抢呢。这是走的偏财运!是别人主动送上门来的,是命中注定躲也躲不过的财运。钱到手了,当天下午,胡达就开开心心地出去花钱去了。*
是的,小刘氏经过仔细研究,最后还是决定,先交付这三万两银子再说。她不是没想过,找人把胡达做了!只是,辗转反侧,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一来,时间上不允许。联系一些靠谱的杀手团队,也是要花时间的。二来,她也不太确定,这是胡达自己的意思,还是胡太尉的意思。这事儿,胡太尉知道不知道呢?会不会杀了小的,引来老的,不就更麻烦了嘛。三来,万一这纸条不是胡达写的,她要是做了胡达,不正合了幕手黑手的意吗?没准他再到官府出首,说胡达是她杀的这就更危险了。小刘氏现在可是贵为安平侯府的侯夫人,掌管安平侯府中馈多年,三万两私房银子还是有的。现在公中的好多田地铺子,经过几次倒手,都成她的私产了。有了命,才能享受银子,没了命,再多的钱,也是别人的。三天时间太短了,为了防止对方鱼死网破,先拿三万两出来,把眼前的槛对付过去再说。
第7章 世子的复仇(七)
小刘氏虽然暂时妥协了,但也是密切关注着胡达的一举一动的。她专门派了张嬷嬷家的老二,去负责这件对她来说举足轻重的大事!
张嬷嬷家的老二也就是个普通人,没受过什么有关斥候的训练,肯定不能紧跟人家屁股后面了。胡达身边也是十几号人呢,他要是跟得特别紧,早就被发现了,到时候一顿毒打是跑不了的,关键是就暴露了不是,岂不是坏了他家夫人的大事!
不过胡达进茶楼后,他还是勇敢得跟了进去。可能是受气氛的影响,人们一到了茶楼,话就格外得多。这种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各种大瓜的集散之地,吃瓜的多,送瓜的也多,想套消息,就绕不开茶楼。这个算命先生一说三万两银子,他立刻就想到了他家夫人收到的那封信了。他妈是小刘氏心腹中的心腹,他又是被派出来办这事儿,自然是知道这三万两的事儿了。紧接着,他就听到了非常关键的一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年头,还不像后世一样,普及了义务教育,虽然他做为侯府的奴才,为了以后工作方便,也是学了一些字的,但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还真不知道。不过不知道没关系,记得牢就成。他记性好啊,回来就跟小刘氏学了。小刘氏虽然出身差,不过老刘氏发迹得早啊。老刘氏生下儿子没多久,安平侯府就把寻找小刘氏的娘家人纳入了侯府当年的重要规划。当年刘家人被安平侯府寻着的时候,小刘氏还没出生呐。既然有了这么一门贵亲,刘家肯定是希望他们刘氏女能再接再励,再创辉煌的。小刘氏是在老刘家全家人的殷殷期盼中出生的,带着刘家女再次坐上安平侯侯夫人位置的美好愿望出生的。正好小刘氏和周权年纪相当,是她,是她,就是她了!
既然对小刘氏有所期待,为了摆脱泥腿子的称号,家族也安排小刘氏上过学的。不过非常可惜,小刘氏好像在读书这块儿,也没什么天分。她也就学了个面儿光。反正吧,她娘当初就说了,以后想让她嫁给表哥,有亲姑妈撑腰,日子绝对差不了的,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有了。至于老安平侯会不会不同意,根本没在刘家考虑之中。在刘家人看来,刘氏可是安平侯府的大功臣!
如果没有刘氏,安平侯府可就绝了后喽。说起来还是天降刘氏,生下了周权,才解了他们安平侯府的危急,不然,老安平侯岂不是死不瞑目?又怎么有脸去见他们老周家的列祖列宗?有了周权,老安平侯也算将来可以念笑九泉了。再说,就是老安平侯不同意又如何?这位侯爷年纪太大了,话说人生七十古老稀,还能活几年呢?
可刘氏还青春正茂,人生的路还很长。而且,刘氏可不是什么小妾姨娘之类的,她可是老安平侯的正室!
周权是她肚皮里出来的,又有孝道在手,还担心什么?
说白了,未来是属于刘氏的,也是属于他们刘家的。既然刘家上上下下都有这个意思,小刘氏自然是在这种思想中长大的。她本来就不善读书,更不会在这方面费心思。在刘家人看来,女孩子学什么才艺啊之类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夫婿。而她,已经有了。小刘氏听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时候,脸都黑了。啥意思啊?她不懂啊。怎么回事?让你去打听消息,结果,拿回来的居然是个半截儿半?也不知道问好了再回话,难道还要让老娘整理啊?
小刘氏用眼刀狠狠得剜了张嬷嬷的儿子两刀。张嬷嬷的二儿子也挺郁闷的。心说,这是胡达说的,不是我说的啊?怎么就冲我撒气了?虽说眼刀杀不死人,不过也怪可怕滴!
毕竟是在安平侯府,虽然不是人均秀才水准,不过想找一个懂这句话的还是很容易的。张嬷嬷的二儿子特地去请教了一位府族学的先生。吴夫子,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怎么解啊?
这是形容一个人有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布署得好,才能轻松得取得胜利!吴夫子捋着胡须答道。问完了,回来跟小刘氏这么一说,哎,小刘氏这边就基本就断定,这应该就是说,这三万两银子,是胡达主导算计她的!
不过为了慎重起见,小刘氏并没有一下子就把胡达钉死。毕竟,胡太尉位高权重的,又护短,不好惹啊。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想和胡太尉结仇。她继续派了张嬷嬷的二儿子出去,再探,再报!
第二天中午的银票,是张嬷嬷的大儿子亲自去胡达的外院扔的,并且,成功得完成了任务,没有被外宅的下人们发现他的形迹。结果,当天下午,小刘氏就得到了胡达兴奋得挥洒银票的消息!
哎呀,这就不用说了,实锤了!不是有人陷害胡达,这事就是胡达干的呀。算命先生的意思是说,胡达亲自算计的这事儿,现在胡达又收到了银票,当天就拿出来大辣辣地花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对方根本不把她小刘氏放在眼里!
叔可忍,婶不可忍!
身为刘氏的侄女兼儿媳妇的小刘氏就更不能忍了。她是谁?她可是安平侯府宅斗的胜利者,笑到最后也是笑得最好的那个!想当年,他们姑侄兼婆媳当年可是联袂挤兑走了名门贵门吴氏呢。最后,吴氏娘家起复又如何?还不是灰溜溜得败走他乡?
小刘氏怒了!她也是有脾气滴。查他!
不惜一切代价,查他!
有这么一个大威胁顶在头上,小刘氏晚上睡觉肯定是不踏实啊。于是,张嬷嬷的几个儿子,都分别被派了出去打探消息。话说,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胡达做事这么有恃无恐,街头的风评肯定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民愤极大。都没用费劲儿打听,大家都满载而归。回到侯府,这消息一汇总,小刘氏听得也是目瞪狗呆。不是你胡达,屁股下面也是一堆屎啊!是哪里来的勇气,就来找我的不自在呢?
固然我这是欺君之罪,但是,你的众多罪行,要是真有御史弹劾,你爹也要脱层皮好吗?你犯了可不是一件事,是好多事儿!
而且,好多里面甚至有人命官司!
可以算得上民愤极大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哦,真不怕有人敲登闻鼓吗?
去年有人敲了登闻鼓,最后,江南道三十多顶乌纱都没了,菜市口还咔嚓了几家,流放的官员也不少,算得上帝都去年最大的新闻了。这个瓜小刘氏也吃了,所以,对登闻鼓制度还是了解过的。但使罪名被坐实,胡太尉一个教子不严是跑不了的。到时候这么多人命谁背?反正光太尉府的下人们肯定背不动!
闹大了,最好的结果就是胡太尉罢官回乡了。估计最大的可能会抄家流放,严重点胡太尉偿命的可能不是没有。小刘氏哈哈大笑三声,晚上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刹那间,小刘氏整个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可以用神清气爽来形容。小刘氏觉得,她应该把这份快乐和胡达同享。于是,她派张嬷嬷的大儿子,再次来到了胡达的外宅外,发射了一个同款带石头的包袱。下人们又赶紧跑到门外,看看这次是谁扔的。不过张嬷嬷的儿子在这方面已经有经验了,跑得还是挺快的。又没看着。胡达已经拿到了外财,回家看他爹娘去了,但是外宅的下人们刚被教育过,要忠心,发现外财,不上交要乱棍打死。当然,重点是乱棍打死。一看又有包袱来了,赶紧看紧了,又找了一个人去老宅喊胡宅过来开包袱。胡达刚体会过开包袱的快乐,三万两还没花完呐,就听下人来报,新包袱又出现了。哎呀,这是快乐加倍的节奏啊。事不宜迟,胡达当下就带人直奔外宅,他要去收获属于他的快乐!
。结果,一打开吧,石头依旧在,就是吧银票,没了。简直是人生几度秋凉哦!
胡达当下心就凉了半截儿,碎成冰,碾成泥。把包着石头的纸拿出来一看,天!居然是一封信!
写的什么呢?
信上写的是他这些年做过的一些事儿!
信的最后一行是几个明晃晃的大字: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他奶奶个腿儿哦!
胡达当下就气炸了!
想他胡小少爷,在帝都城也是有牌面儿的,人称玉面公子是也!
这写信的人是想干吗?
啊?倒底想干吗?
不知道他爹是胡太尉吗?
他已经气坏了,根本没留意到这封信和上次送银子的时候的纸条笔迹是一样的。当然,胡达心里也明白,既然对方能打听到他的外宅,还能把一些他做过的事儿调查清楚,不可能不知道他爹是谁的。胡达心中不由陷入了沉思。这写信的人倒底是谁呢?
说是打击他吧,真要是仇家,应该是直接报官才是。把资料送到什么帝都府,刑部啊,大理寺这些地方,但对方并没有这么做。胡达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胡达还是比较想得开的,解不开就不解呗。总归,天塌下来,有他爹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再说小刘氏,经过几天的深思后,小刘氏认为,胡达还真不能灭口,胡太尉可不是摆设啊。他要是发现儿子死了,肯定会疯狂报复的。不用求证,只要他有了怀疑目标,可能就会出手。根本不会给人机会喊什么无辜不无辜的。刚经过了前几天这么一出,她的嫌疑可是最大的。既然不能杀,那就和呗。
第8章 世子的复仇(八)
碍于胡太尉的位高权重,小刘氏不得不定下了以和为贵的方针。只是,事情好像并没有随着小刘氏的忍让而结束,过了一个多月,小刘氏又收到了第二封信。信的内容跟上将次差不多,同样的要三万两银子。不过胡达在信中说,考虑到筹钱需要时间,他体贴地给了小刘氏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不用谢。看完信,小刘氏火冒三丈,把信撕了个粉碎。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怎么这个胡达就这么不知好歹呢,前几天给你发射的石头信你没看见吗?啊?想着鱼死网破是怎么滴?
你要是自身清白,老娘当然怕你,问题是,你自己屁股下面的屎擦干净了吗?
老娘到现在还没有惹出人命官司呢,你身上的人命可是背了好几条了啊。再说,真要告到御前,你有证据吗?如今,郑家已经不知所踪,其他的知情人都在老娘手里,你上哪找证据去?
退一步讲,就是把郑家拎到御前,这欺君之罪也不是她一个人的啊,郑家以及周安也包括在内呐,就算是为了自己的性命,郑家也得说,不知道,不清楚。至于老娘这里,肯定不会承认啊。其实吧,三万两银子,她倒是不缺,只是,离着上回送那三万两银票,这才刚刚过了一个月啊。要是胡达每个月来这么一回,就三万两出去了,一个月三万两,一年就是三十六万两。万一赶上个年节的,再过个生日什么的,再另收几次,一个四十万两也打不住。她就是再有钱,也搁不住这样的频率往外掏啊。她会答应才怪。要是答应了,出不了几年,她就要喝西北风了。对方这不是要钱,是要命啊。不过,好在这不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吗?
小刘氏就下了决心,一定要给胡达点厉害瞧瞧。胡达也是个四面漏风滴人,他的把柄又到处都是。想完成这个目标,其实还真不算太难。前期,大家在这方面也下了许多功夫,好多事件的真实性都已经核实过了。小刘氏立刻给心腹们下达了命令,要求大家务必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找到胡达犯的一些事儿的苦主们和证据。虽然市井中有好多关于胡达事迹的传说,不过,大家都知道是一回事,有没有证据是另一回事。天底下不是也有好多案子,大家都心知肚明,犯事的是哪一个,可因为没人出来做证,或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证据不足,犯事的人在法律上就可以脱罪。现在小刘氏需要的,就是能在法律层面,也就是打官司到公堂上,能钉死胡达的东西。再不济,判个几年的也成啊。为了激励大家,小刘氏还定下了高额的赏钱。谁完成的好,她重重有赏!
小刘氏这么一挥手,底下的人马上行动起来了。张嬷嬷的两个儿子也都派出去了,两人也是一马当先,奔波在了寻找证据的第一线。只是,没想到,过了没几天,意外出现了,张嬷嬷的二儿子在出去收集证据的路上从马上摔了下来,没了。张嬷嬷的二儿子并不是一个人去的,还有一个家丁陪同。结果,回来的路上,也不知怎么滴,马突然惊了,带着他飞奔跑出去好远,等另一个人追上去的时候,只见他躺在地上,已经断了气了。应该是人从马上摔下来的后,当下就不行了。前世,就是张嬷嬷家的这个老二,制造了周安的车祸。如今,周安也算以牙还牙了。惊马这种事故,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实在是太常见了。大家也就没有多想。毕竟是出去办事才遇的意外,小刘氏还重重地抚恤了张嬷嬷的家人一番。结果,张嬷嬷的二儿子才埋了没几天,张嬷嬷的大儿子又出事儿了。又是惊马!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