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豆大的雨点劈噼啪啦砸落下来,他平静地离开皇宫,平静地去集合了他麾下五千嫡系兵马,冲出了坪都,追上了回宁崖的衍王。
大雨,惊雷,刀锋,碎成了扭曲的画面,衍王带着的人其实比他们多,但这五千兵马是当初比照着北狄骑兵练出来的,是随他南征北战最为骁勇的铁血之军,最后让这场战斗成了杀戮。
他第一次觉得杀人也是这么平静,割下衍王的头颅时他的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他看着满地尸体,忽然模糊地望见谢如琢孤独地坐在尸堆上,头发渐白,身边却空无一人。
可是他也不能再陪着谢如琢了,他能做的,是让自己也成为谢如琢龙椅下的白骨,谢如琢去做明君贤主,他去背所有的骂名。
谢如琢,你什么都不懂
我愿以我一身骨血与肝胆魂魄,换你身前身后圣名永固,我自然也愿用我的命去爱你,守护你,一如当年。
他知道次日朝中就会对他口诛笔伐,未免谢如琢为难,他带着那五千人出了乐州,自己去了沧州。
次日,谢如琢面对朝中的万千风波,亲自下诏撤去了昨日刚给他封的侯爵之位,功过相抵,不再责罚,此生不得再回坪都。
他在路上接过了那道圣旨,而后继续马不停蹄地赶路,路过宁崖时把衍王所有势力都剪除了,对着昔日的同袍未有一丝心慈手软,最终也没让谢如琢动过一下手。
前世三十年,其实他只在坪都城里待了一天,余下的日子都在他熟悉的北疆度过,直到死。
最后那三年,他每天都在静想,其实青史总是让人无奈的,后人永远看不到当局者的如履薄冰,命如草芥,只知功过评说,善恶分明。
而他对谢如琢也是如此,他其实从没站在谢如琢的角度想过问题,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指责谢如琢。他能懂谢如琢的辛苦,却为何没看懂辛苦后的苍凉与孤独,谢如琢坐在龙椅上,也是每天都在煎熬与厌恶,可到头来还是咬着牙去做那些事,去做一个真正的帝王,将自己一颗心磨得冷硬,就不会再疼。
可就如谢如琢所说,太晚了。
前世他明白得太晚了。
他的呼吸心跳消失的前一刻在想,谢如琢那天哭得那般失态,轻声求他不要走,他却走得那般决绝,谢如琢一定恨透他了吧。
如果真有来世,谢如琢还愿意来找他吗?
真有来世,他一定不会再食言了啊
会陪着谢如琢,从生到死,懂他的辛苦,也懂他的孤独。
日影缓慢西斜,沈辞不知道现在究竟是不是算来世,还是说,只是又重复了一遍前世,他握住谢如琢的手,哑声道:陛下,臣不会走。如果陛下选的路注定万劫不复,那臣也要陪你一起。他抽出了谢如琢手里紧握着的一支箭,陛下想要谁死,臣去帮陛下要他的命。
谢如琢的手发着颤,像是有许多想说,最后却哑口无声。
他似在挣扎,在恐惧着经年以后的失望,终究还是没敢迈出那一步。
沈辞看他不说话,叹道:对不起,臣前面劝陛下和衍王结盟也是出于局势考虑,陛下不愿就不愿吧,也不是什么大事,臣会去攻下宁崖。
其实他还想问,为何这一世你会选择这时候就杀衍王,而不选择结盟。
他觉得自己离那个答案已经很近了,却如近乡情怯之人一般,也开始害怕,他该怎样面对谢如琢?前世真的都一笔勾销了吗?后来谢如琢有喜欢过其他人吗?谢如琢恨他吗?
直到黄昏时分他离宫时,那些话也没有问出口。
谢如琢跟着他学了会骑射,一直心情恹恹,也没有同他多说话,他烦闷地抓抓头发,觉得更愁的是,他怎么又惹谢如琢不高兴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两个人的分歧点,小沈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他心思单纯,想问题不会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他是个会打仗的将军,但注定是不适合朝堂的,因而前世的他也就总是无法理解现实主义小谢的很多做法。而对小谢来说,这是他不得不去做的事,身为帝王,他有很多无奈,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牺牲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已经没有回头路,因而其实他自己也十分矛盾,一边与小沈吵架,一边也在厌恶自己的行为,自卑自己配不上小沈这么干净这么好的人。
重生一世的他们,会学着换位思考,而学会这一道理的代价就是前世互相失去彼此,留下深痛的遗憾,是用死生的代价换来的。
说白一点,这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永恒不变的分歧,且缺乏好好沟通与换位思考。
也许对我,以及很多读者来说,前世注定是意难平,但这也是为什么作为白月光的第一篇文,我想写重生文的目的,在我心里,重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弥补遗憾,在人生无法后悔的现实里可以让我去做一个梦:也许在一个平行时空,有一个叫谢如琢的人,还有一个沈辞的人,他们的人生可以有后悔药吃,可以去修补他们曾错过的爱情。
希望小可爱们可以理解前世不成熟的两个崽崽,给他们一点时间,一起见证他们这一世的happy ending,和小扶苏一起做一个人生可以重来的美梦~么么!感谢在20210415 20:36:49~20210416 18: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天天开心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泽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1章 母子和解
在文官们心里, 与衍王结盟也不是什么好事,他们一个个心里都打好了算盘, 若与衍王结盟,接下来几年的朝堂上势必会出现一方新的势力,只会更麻烦,因而谢如琢明白,只要他能提出一个稳妥的对付衍王的法子,文官们未必不会买账。
而此中最关键的就是解决双线作战之困难, 朝廷能用的军队有限,全力对付许自慎才勉强够用。衍王久居宁崖,财力雄厚,眼下定然在他们与许自慎之上,兵马也囤积了好几年,不可轻易小觑。
谢如琢负手走向介祉宫, 想的便是, 无论如何也要拉上一个帮手去拖住衍王, 以免让他们腹背受敌。
今日走到前廊时,谢如琢意外地看见柳燕儿竟走出了屋门,心情似是还不错, 在院中侍弄染指甲用的蔻丹花, 口中还轻声哼着一首前朝的词曲。
他走过去行了礼,问道:母后近来身体还好吗?
柳燕儿没回答,自顾自给蔻丹花浇了水, 在一旁洗净手后一言不发地回了屋, 但没有关门,谢如琢无声地跟了进去。
陛下要同衍王宣战?柳燕儿永远不会与他寒暄话家常,见了面有事说事, 从不多话,今日登门,陛下又想让哀家去找吴显荣?
见柳燕儿已自己点了出来,谢如琢也不绕圈子了,点头道:宋青阁帮过我们太多了,总不好有了什么事都让他上,长久下去,换谁都得心里有刺,不利收买人心。裴元恺不用想了,齐峻茂也不会有这份心。能试一试的也只有吴显荣一人,何况还有母后在。
柳燕儿笑了笑,道:陛下就不怕吴显荣要的太多了吗?
他要什么朕心里有数,给不给得起也心里有数。谢如琢声音有微沉的寒意,就看母后愿不愿意了。
柳燕儿惯常戴的蝶赶花梳背儿此时正被她拿在手里用小刷子细细清除灰尘,将陈旧的一层镀金刷得亮了几分,谢如琢静静看着,不自觉叹了口气,道:已经旧了,再也不能变新了,母后为何还要留着?
用了太久了,扔不掉了。柳燕儿难得愿意在他面前有耐心地轻声说话,眼中的神色不易察觉地落寞下去。
谢如琢静默少顷,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名册,起身放到柳燕儿手边,再坐回去,道:我整理了一些,这些人应该是母后和吴显荣想拉拢与亲近的官员,母后看看可有遗漏?
柳燕儿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侧眸淡瞥一眼谢如琢,拿起名册瞧了瞧,又无甚兴致般地放下,道:陛下知道得倒是清楚。
谢如琢重活一世,当然知道得清楚,道:这些人朕不会动,你们尽管拉拢亲近吧,以后朝廷若有升调等事,也会听你们的。朕帮你们培植势力,够换吴显荣出兵宁崖吗?
陛下为何对我如此放纵?柳燕儿眉眼带笑时显得要更年轻,也会少一些不近人情的疏离,这不像是陛下的性子。
前世,谢如琢与柳燕儿几乎没有坐着好好说话的时候,甚至很多时候他都像对待孙秉德那样提防自己的母亲,名册上的这些官员也是他费尽心机想外调出京的人。
似乎前世只有帝业是值得他耗费心血的事,他穷尽一生都在为之奔忙,想着摆脱内阁的掣肘,想着扫清各种势力,却忽略了人心也有除去机关算计以外的情感。
世人熙攘,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前世的他直到身边空无一人时才明白,孙秉德没有错,柳燕儿也没有错,是他错了。
他没有看懂每一个人,只是自己执迷不悟地一头扎进孤身一人的路上,失去了与所有人和解的机会。
因为母后并不是真的想插手朝政,或是培植势力,谢如琢淡笑道,母后只是想知道,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凭借自己心意,无需再被他人安排的日子是什么样的。没有人会再逼你做任何事,再怀疑你,再欺负你,你想要的,不过是轻松地活一场。
柳燕儿没有讶异谢如琢说出这番话,而是像一个被说中心事的少女,眉间染着愁绪,微低头在想着什么,许久才轻声笑道:是啊,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不过就是轻松地活一场,是不是教坊司的乐妓又有什么关系?可我从未体会过那样的感觉,也许从前是有过的,但那太短暂了,我已经忘了。如今我什么都有了,可我时日无多了。
这一刻的柳燕儿眼角终于爬上了岁月的痕迹,一下苍老了十余岁,嫣红的唇色在灰白的脸上过分显眼,像朱砂笔在扎出的纸人上点了红唇。
谢如琢闭上眼,掩下了眼眶里的酸涩感。
母亲曾与他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相依为命,也曾伤害过他,但他始终把她当母亲,也理解她多年的疯狂与绝望。
前世他与母亲相处得比现在还疏离许多,直到母亲病逝,两人的关系也还没有修复。
这一世他想通了很多事,想与母亲求个各自安好的结局,不留遗憾,可母亲终究还是会在两年后的某天病逝离开,上天真是怜悯又残忍。
母后,剩下的日子,你可以肆意地活,我不会干涉什么。谢如琢道,但吴显荣与你不同,一旦他要的太多,我会对他下手。
柳燕儿敛目沉默了会,道:我总觉得,陛下才是活得最久的那个,什么都能看得明白,什么都在你掌握之中。
谢如琢呼吸一滞,没有想到会有人说出这样的话。
我与吴显荣现在也只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旧了就是旧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柳燕儿却又没有再说下去,转而说起了吴显荣,他对我亦有提防,陛下要与他谈条件,还是得白纸黑字立个契,你不动他在京中的势力,他帮你收拾衍王。你们前不久刚谈了大生意,此时又肯这般出手大方,没有真凭实据,他不会信的。
谢如琢点点头道:好说。
言罢,他传了屋外的内臣进来摆笔墨纸砚,当下便白纸黑字写好了契据,盖上私印,递给了柳燕儿。
办完了正事,两人实在说不上其他话,谢如琢默叹一声,道:母后好好调养身子,若、若想见吴显荣,我可以让他来。
柳燕儿摇摇头,对着铜镜将刷干净的梳背儿插回发髻上,道:不必多见。
谢如琢行了一礼,和来时一样无声地离去。
当日谢如琢便召集了内阁,同他们说了与吴显荣新的交易,阐明自己绝不与衍王结盟的立场。
孙秉德道:能兵分两路是好事,既不耽误攻打许自慎,也可顺便讨伐衍王。只是这样一来,吴显荣的势力会更大,如今他还不及裴家,来日可就说不准了。
这点朕当然知道。谢如琢颔首,但吴显荣还是和裴元恺不一样的,朕心里有计较。清查卫所军之事也快了,裴元恺会元气大伤。吴显荣是为利而来,只要我们能用利吊住他,却又不至于让他吞下去太多,这就是一枚好用的棋子。
孙秉德有时也不得不惊叹皇帝的魄力,这种冒险之举真不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做出来的事,可冒险归冒险,背后却又有详尽的策略支撑,当真是步步算计得一清二楚。
清查卫所军之事,陛下打算怎么做?孙秉德不再纠缠衍王之事,眼中讳莫如深道,陛下若要清查,可要想好人员调度之事。
清查卫所军主要是为了解决吃空饷的情况,但一查就势必伴随着卫所军将官的换血,朝廷趁机剪除北疆几位总兵的一些势力,到时会空出不少缺位,谢如琢明白,内阁又看上了卫所军。
这个不急,朝廷得先商讨出一个做事周全稳妥的官员前去主持清查,要能压得住地头蛇们,又不能太过冒进,人选不好挑。谢如琢避过了孙秉德真正想说的事,过几日内阁可以与六部商量看看,拟定几个人选呈上来。
孙秉德却不放过他,续道:朝中武将本就不多,三大营还要扩充,现在又在补选新的将官,卫所军若是再空出许多来,提前不想好人选补上,事后只会更乱。
朕知道。谢如琢只得应道,这个事必然会再与内阁商议的,元翁大可放心。
韩臻还想再说,孙秉德微微摇头,也压下了这件事不再提。
三日后,谢如琢放出衍王刺杀之事告知天下,写檄文严词怒斥,以帝王之名撤去了衍王的亲王之位,将其于皇室宗册中除名,朝廷将派兵讨伐衍王之事也就彻底定下了。
同时,朝廷也有意无意地放出些半真半假的消息,为清查卫所军造势,朝廷还没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却已达到了令卫所军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的奇效。
这注定会是一桩朝中大事,内阁已开始摩拳擦掌,要全力掌控此事,尤其是孙秉德,像是有什么势在必得的想法。
杜若自那日与孙秉德争执后,再没和从前那样师生一道轻松地坐下来喝茶谈天,杜若几次主动登门,孙秉德见是见了他,但都十分冷淡,聊不上几句话便冷场了。
这日杜若自师善阁出来,听闻孙秉德刚在内阁处理完政务,便去了宣平门外等他。
孙秉德是与韩臻一起出来的,韩臻也知道他们师生二人先前有争执,眼下看孙秉德顿住了脚步,显然是默许了杜若找他说话,同杜若颔了下首先走了。
恋耽美
大雨,惊雷,刀锋,碎成了扭曲的画面,衍王带着的人其实比他们多,但这五千兵马是当初比照着北狄骑兵练出来的,是随他南征北战最为骁勇的铁血之军,最后让这场战斗成了杀戮。
他第一次觉得杀人也是这么平静,割下衍王的头颅时他的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他看着满地尸体,忽然模糊地望见谢如琢孤独地坐在尸堆上,头发渐白,身边却空无一人。
可是他也不能再陪着谢如琢了,他能做的,是让自己也成为谢如琢龙椅下的白骨,谢如琢去做明君贤主,他去背所有的骂名。
谢如琢,你什么都不懂
我愿以我一身骨血与肝胆魂魄,换你身前身后圣名永固,我自然也愿用我的命去爱你,守护你,一如当年。
他知道次日朝中就会对他口诛笔伐,未免谢如琢为难,他带着那五千人出了乐州,自己去了沧州。
次日,谢如琢面对朝中的万千风波,亲自下诏撤去了昨日刚给他封的侯爵之位,功过相抵,不再责罚,此生不得再回坪都。
他在路上接过了那道圣旨,而后继续马不停蹄地赶路,路过宁崖时把衍王所有势力都剪除了,对着昔日的同袍未有一丝心慈手软,最终也没让谢如琢动过一下手。
前世三十年,其实他只在坪都城里待了一天,余下的日子都在他熟悉的北疆度过,直到死。
最后那三年,他每天都在静想,其实青史总是让人无奈的,后人永远看不到当局者的如履薄冰,命如草芥,只知功过评说,善恶分明。
而他对谢如琢也是如此,他其实从没站在谢如琢的角度想过问题,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指责谢如琢。他能懂谢如琢的辛苦,却为何没看懂辛苦后的苍凉与孤独,谢如琢坐在龙椅上,也是每天都在煎熬与厌恶,可到头来还是咬着牙去做那些事,去做一个真正的帝王,将自己一颗心磨得冷硬,就不会再疼。
可就如谢如琢所说,太晚了。
前世他明白得太晚了。
他的呼吸心跳消失的前一刻在想,谢如琢那天哭得那般失态,轻声求他不要走,他却走得那般决绝,谢如琢一定恨透他了吧。
如果真有来世,谢如琢还愿意来找他吗?
真有来世,他一定不会再食言了啊
会陪着谢如琢,从生到死,懂他的辛苦,也懂他的孤独。
日影缓慢西斜,沈辞不知道现在究竟是不是算来世,还是说,只是又重复了一遍前世,他握住谢如琢的手,哑声道:陛下,臣不会走。如果陛下选的路注定万劫不复,那臣也要陪你一起。他抽出了谢如琢手里紧握着的一支箭,陛下想要谁死,臣去帮陛下要他的命。
谢如琢的手发着颤,像是有许多想说,最后却哑口无声。
他似在挣扎,在恐惧着经年以后的失望,终究还是没敢迈出那一步。
沈辞看他不说话,叹道:对不起,臣前面劝陛下和衍王结盟也是出于局势考虑,陛下不愿就不愿吧,也不是什么大事,臣会去攻下宁崖。
其实他还想问,为何这一世你会选择这时候就杀衍王,而不选择结盟。
他觉得自己离那个答案已经很近了,却如近乡情怯之人一般,也开始害怕,他该怎样面对谢如琢?前世真的都一笔勾销了吗?后来谢如琢有喜欢过其他人吗?谢如琢恨他吗?
直到黄昏时分他离宫时,那些话也没有问出口。
谢如琢跟着他学了会骑射,一直心情恹恹,也没有同他多说话,他烦闷地抓抓头发,觉得更愁的是,他怎么又惹谢如琢不高兴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两个人的分歧点,小沈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他心思单纯,想问题不会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他是个会打仗的将军,但注定是不适合朝堂的,因而前世的他也就总是无法理解现实主义小谢的很多做法。而对小谢来说,这是他不得不去做的事,身为帝王,他有很多无奈,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牺牲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已经没有回头路,因而其实他自己也十分矛盾,一边与小沈吵架,一边也在厌恶自己的行为,自卑自己配不上小沈这么干净这么好的人。
重生一世的他们,会学着换位思考,而学会这一道理的代价就是前世互相失去彼此,留下深痛的遗憾,是用死生的代价换来的。
说白一点,这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永恒不变的分歧,且缺乏好好沟通与换位思考。
也许对我,以及很多读者来说,前世注定是意难平,但这也是为什么作为白月光的第一篇文,我想写重生文的目的,在我心里,重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弥补遗憾,在人生无法后悔的现实里可以让我去做一个梦:也许在一个平行时空,有一个叫谢如琢的人,还有一个沈辞的人,他们的人生可以有后悔药吃,可以去修补他们曾错过的爱情。
希望小可爱们可以理解前世不成熟的两个崽崽,给他们一点时间,一起见证他们这一世的happy ending,和小扶苏一起做一个人生可以重来的美梦~么么!感谢在20210415 20:36:49~20210416 18: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天天开心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泽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1章 母子和解
在文官们心里, 与衍王结盟也不是什么好事,他们一个个心里都打好了算盘, 若与衍王结盟,接下来几年的朝堂上势必会出现一方新的势力,只会更麻烦,因而谢如琢明白,只要他能提出一个稳妥的对付衍王的法子,文官们未必不会买账。
而此中最关键的就是解决双线作战之困难, 朝廷能用的军队有限,全力对付许自慎才勉强够用。衍王久居宁崖,财力雄厚,眼下定然在他们与许自慎之上,兵马也囤积了好几年,不可轻易小觑。
谢如琢负手走向介祉宫, 想的便是, 无论如何也要拉上一个帮手去拖住衍王, 以免让他们腹背受敌。
今日走到前廊时,谢如琢意外地看见柳燕儿竟走出了屋门,心情似是还不错, 在院中侍弄染指甲用的蔻丹花, 口中还轻声哼着一首前朝的词曲。
他走过去行了礼,问道:母后近来身体还好吗?
柳燕儿没回答,自顾自给蔻丹花浇了水, 在一旁洗净手后一言不发地回了屋, 但没有关门,谢如琢无声地跟了进去。
陛下要同衍王宣战?柳燕儿永远不会与他寒暄话家常,见了面有事说事, 从不多话,今日登门,陛下又想让哀家去找吴显荣?
见柳燕儿已自己点了出来,谢如琢也不绕圈子了,点头道:宋青阁帮过我们太多了,总不好有了什么事都让他上,长久下去,换谁都得心里有刺,不利收买人心。裴元恺不用想了,齐峻茂也不会有这份心。能试一试的也只有吴显荣一人,何况还有母后在。
柳燕儿笑了笑,道:陛下就不怕吴显荣要的太多了吗?
他要什么朕心里有数,给不给得起也心里有数。谢如琢声音有微沉的寒意,就看母后愿不愿意了。
柳燕儿惯常戴的蝶赶花梳背儿此时正被她拿在手里用小刷子细细清除灰尘,将陈旧的一层镀金刷得亮了几分,谢如琢静静看着,不自觉叹了口气,道:已经旧了,再也不能变新了,母后为何还要留着?
用了太久了,扔不掉了。柳燕儿难得愿意在他面前有耐心地轻声说话,眼中的神色不易察觉地落寞下去。
谢如琢静默少顷,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名册,起身放到柳燕儿手边,再坐回去,道:我整理了一些,这些人应该是母后和吴显荣想拉拢与亲近的官员,母后看看可有遗漏?
柳燕儿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侧眸淡瞥一眼谢如琢,拿起名册瞧了瞧,又无甚兴致般地放下,道:陛下知道得倒是清楚。
谢如琢重活一世,当然知道得清楚,道:这些人朕不会动,你们尽管拉拢亲近吧,以后朝廷若有升调等事,也会听你们的。朕帮你们培植势力,够换吴显荣出兵宁崖吗?
陛下为何对我如此放纵?柳燕儿眉眼带笑时显得要更年轻,也会少一些不近人情的疏离,这不像是陛下的性子。
前世,谢如琢与柳燕儿几乎没有坐着好好说话的时候,甚至很多时候他都像对待孙秉德那样提防自己的母亲,名册上的这些官员也是他费尽心机想外调出京的人。
似乎前世只有帝业是值得他耗费心血的事,他穷尽一生都在为之奔忙,想着摆脱内阁的掣肘,想着扫清各种势力,却忽略了人心也有除去机关算计以外的情感。
世人熙攘,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前世的他直到身边空无一人时才明白,孙秉德没有错,柳燕儿也没有错,是他错了。
他没有看懂每一个人,只是自己执迷不悟地一头扎进孤身一人的路上,失去了与所有人和解的机会。
因为母后并不是真的想插手朝政,或是培植势力,谢如琢淡笑道,母后只是想知道,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凭借自己心意,无需再被他人安排的日子是什么样的。没有人会再逼你做任何事,再怀疑你,再欺负你,你想要的,不过是轻松地活一场。
柳燕儿没有讶异谢如琢说出这番话,而是像一个被说中心事的少女,眉间染着愁绪,微低头在想着什么,许久才轻声笑道:是啊,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不过就是轻松地活一场,是不是教坊司的乐妓又有什么关系?可我从未体会过那样的感觉,也许从前是有过的,但那太短暂了,我已经忘了。如今我什么都有了,可我时日无多了。
这一刻的柳燕儿眼角终于爬上了岁月的痕迹,一下苍老了十余岁,嫣红的唇色在灰白的脸上过分显眼,像朱砂笔在扎出的纸人上点了红唇。
谢如琢闭上眼,掩下了眼眶里的酸涩感。
母亲曾与他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相依为命,也曾伤害过他,但他始终把她当母亲,也理解她多年的疯狂与绝望。
前世他与母亲相处得比现在还疏离许多,直到母亲病逝,两人的关系也还没有修复。
这一世他想通了很多事,想与母亲求个各自安好的结局,不留遗憾,可母亲终究还是会在两年后的某天病逝离开,上天真是怜悯又残忍。
母后,剩下的日子,你可以肆意地活,我不会干涉什么。谢如琢道,但吴显荣与你不同,一旦他要的太多,我会对他下手。
柳燕儿敛目沉默了会,道:我总觉得,陛下才是活得最久的那个,什么都能看得明白,什么都在你掌握之中。
谢如琢呼吸一滞,没有想到会有人说出这样的话。
我与吴显荣现在也只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旧了就是旧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柳燕儿却又没有再说下去,转而说起了吴显荣,他对我亦有提防,陛下要与他谈条件,还是得白纸黑字立个契,你不动他在京中的势力,他帮你收拾衍王。你们前不久刚谈了大生意,此时又肯这般出手大方,没有真凭实据,他不会信的。
谢如琢点点头道:好说。
言罢,他传了屋外的内臣进来摆笔墨纸砚,当下便白纸黑字写好了契据,盖上私印,递给了柳燕儿。
办完了正事,两人实在说不上其他话,谢如琢默叹一声,道:母后好好调养身子,若、若想见吴显荣,我可以让他来。
柳燕儿摇摇头,对着铜镜将刷干净的梳背儿插回发髻上,道:不必多见。
谢如琢行了一礼,和来时一样无声地离去。
当日谢如琢便召集了内阁,同他们说了与吴显荣新的交易,阐明自己绝不与衍王结盟的立场。
孙秉德道:能兵分两路是好事,既不耽误攻打许自慎,也可顺便讨伐衍王。只是这样一来,吴显荣的势力会更大,如今他还不及裴家,来日可就说不准了。
这点朕当然知道。谢如琢颔首,但吴显荣还是和裴元恺不一样的,朕心里有计较。清查卫所军之事也快了,裴元恺会元气大伤。吴显荣是为利而来,只要我们能用利吊住他,却又不至于让他吞下去太多,这就是一枚好用的棋子。
孙秉德有时也不得不惊叹皇帝的魄力,这种冒险之举真不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做出来的事,可冒险归冒险,背后却又有详尽的策略支撑,当真是步步算计得一清二楚。
清查卫所军之事,陛下打算怎么做?孙秉德不再纠缠衍王之事,眼中讳莫如深道,陛下若要清查,可要想好人员调度之事。
清查卫所军主要是为了解决吃空饷的情况,但一查就势必伴随着卫所军将官的换血,朝廷趁机剪除北疆几位总兵的一些势力,到时会空出不少缺位,谢如琢明白,内阁又看上了卫所军。
这个不急,朝廷得先商讨出一个做事周全稳妥的官员前去主持清查,要能压得住地头蛇们,又不能太过冒进,人选不好挑。谢如琢避过了孙秉德真正想说的事,过几日内阁可以与六部商量看看,拟定几个人选呈上来。
孙秉德却不放过他,续道:朝中武将本就不多,三大营还要扩充,现在又在补选新的将官,卫所军若是再空出许多来,提前不想好人选补上,事后只会更乱。
朕知道。谢如琢只得应道,这个事必然会再与内阁商议的,元翁大可放心。
韩臻还想再说,孙秉德微微摇头,也压下了这件事不再提。
三日后,谢如琢放出衍王刺杀之事告知天下,写檄文严词怒斥,以帝王之名撤去了衍王的亲王之位,将其于皇室宗册中除名,朝廷将派兵讨伐衍王之事也就彻底定下了。
同时,朝廷也有意无意地放出些半真半假的消息,为清查卫所军造势,朝廷还没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却已达到了令卫所军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的奇效。
这注定会是一桩朝中大事,内阁已开始摩拳擦掌,要全力掌控此事,尤其是孙秉德,像是有什么势在必得的想法。
杜若自那日与孙秉德争执后,再没和从前那样师生一道轻松地坐下来喝茶谈天,杜若几次主动登门,孙秉德见是见了他,但都十分冷淡,聊不上几句话便冷场了。
这日杜若自师善阁出来,听闻孙秉德刚在内阁处理完政务,便去了宣平门外等他。
孙秉德是与韩臻一起出来的,韩臻也知道他们师生二人先前有争执,眼下看孙秉德顿住了脚步,显然是默许了杜若找他说话,同杜若颔了下首先走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