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琪不后悔粉上陆珏,甚至庆幸自己早早的喜欢上他。
阿琪:【阿珏为我们准备了些小礼物。这三天群里会举行抽奖活动,抽中的人可以凭电影票据兑换奖品。】
阿琪:【每份奖品的价值在一百块左右,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也许是为了回馈这份心意,阿琪决定自费买一些奖品送给大家。
大家不知道她的决定,都以为是陆珏给的,一个个全都欢欣鼓舞,高兴的不得了。看着她们这模样,阿琪也忍不住高兴。
这边,当小白把粉丝群的事告诉陆珏后,陆珏就给阿琪转了一笔钱,感谢她的心意,同时也提高了奖品的价值。
阿琪不清楚,但陆珏可是知道粉丝群里超过八成的人都去影院支持电影了。这样的支持率连他都忍不住震惊。
曾经,他以为粉丝喜欢上别人,就会自然而然的移情。
现在,他的粉丝以行动告诉他,就算喜欢上了其他人,她们还是关注他,喜欢他,愿意为他走进影院支持他。
这样的做法,即使是陆珏也没了脾气,只能败给她们的心意,乖乖掏钱给阿琪,让她给大家买些小礼物了。
韩毅是一名江大的医学研究生。
早在上映前,他就听说《第九封信》的取景地就在他们江大,也一直都想来电影院支持,但忙碌的生活让他直到上映第四天,才抽出时间买了电影票。
作为一名在校医学生,这部电影给他的感觉实在是太熟悉。
特别是当他看见电影里出现的好些群演都是眼熟的学弟学妹时,那种既视感更强,让他有一种这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故事一样。
看着首次出现的医学向校园电影,韩毅一直维持着迷之微笑,整个人都兴奋的不得了,笑容就没停过。
然而,在故事接近结尾时,当他看到信纸上写着的种种医学猜想,脸色大变。
瞬息之间,他沉着一张脸,就像神|经|病一样,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电影画面,恨不得能穿过屏幕,进入电影的世界仔细看看。
直到电影结束,韩毅都舍不得离开,甚至又买了一张电影票二刷。
等韩毅看完以后,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
看着这个时间,他顾不上其他,急匆匆的打车赶回学校,跑到隔壁研究室,一推开门就高喊着:我知道渐冻症的研究方向了。
不等其他人反应,狼狈赶回来的韩毅拍着桌子,气势汹汹的吼着。
那部电影,《第九封信》里面的医学猜想就是你们要研究的东西。干细胞!干细胞才是渐冻症研究该走的方向!咱们往这个方向研究,准没错。
该死,谁知道怎么联系那个导演?我想看清楚信纸上写了些什么,信息太少了,不利于渐冻症的研究
这一瞬间,望着激情演讲的韩毅,研究室的其他人都忍不住沉默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就提到陆珏拍这个有私心,你们猜到了没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今天也在十二点之前搞定,快,夸我~【打滚】
=======
感谢在20200716 11:54:46~20200717 11:35: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bu 56瓶;潇潇物语 20瓶;懒就一个字 3瓶;琳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8、第078章
第078章
见众人皆是一副冷漠的模样, 韩毅急的在研究室里拍桌子跺脚,恨铁不成钢的瞪着他们,只差冲上去抓着他们的衣领摇晃他们的大脑了。
我知道我说的话很奇怪, 但你们真的得相信我。
五年前钱教授就在研究渐冻症了,他辛苦了这么久,现在难得有机会你们怎么都不把握呢?走走走,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遍《第九封信》。等你们看到信的内容, 就知道我说的有多么正确了。
面对无动于衷的同学, 韩毅干脆上手拉着好友徐子涛, 满心想的尽是把人带去电影院,证明自己说的没错。
只见被拉着的徐子涛满脸不耐的甩开他的手, 说道:韩毅,我不去电影院
韩毅怒目而视,喝道:《第九封信》就在那儿,你不去看, 还有其他做渐冻症研究的人能看到。如果被人占了先机, 抢先研究, 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该死, 我该在上映第一天的时候就去电影院的。
望着满脸悔恨的韩毅,徐子涛唇角一抽, 表情那叫一个微妙。
他与其他人对视一眼, 回头看着他, 无奈叹息道:你这个人,怎么就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呢?对着旁边的同学伸手,这是昨天新一期的《医学》,四十八页,你自己看吧。
韩毅茫然的接过《医学》, 呆呆的翻开第四十八页,然后就见到钱教授那张严肃的脸以及《渐冻症的突破口:人造干细胞》。
他一目十行,简单的浏览了下这篇文章,发现这正是《第九封信》里提到的,有关渐冻症的医学猜想。
等等,不是医学猜想吗?怎么研究成果都出来了?
韩毅满脸惊恐的瞪着其他人,这才发现他们看着自己的神情是那么的无奈。
徐子涛:你知道,陆珏为什么会选我们学校做取景地吗?
韩毅:啊?我们学校环境好
徐子涛:恭喜你,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他的表妹向玲玲。向玲玲是我们的小师妹,也是钱教授的小弟子。因为她,陆珏才会跑到我们这儿拍电影。
韩毅:啊??
徐子涛:至于你口里的医学猜想,陆珏很早就和小师妹聊过。小师妹知道了,钱教授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韩毅:
徐子涛:唉,我以为小师妹已经足够天才了,没想到她表哥比她更恐怖。你知道吗?陆珏没专业学过医,但就凭着自学就能和小师妹聊的有来有回。更可怕的是,他的推导里准确率高达六成。
韩毅:
徐子涛:这脑子也是没谁了,人和人真的不能比。唉,可惜陆珏没能学医,不然有他在咱们江大肯定能成为华夏第一的医学院。
韩毅:等等,你让我捋一捋。
只见韩毅神情微妙,扶着额头久久不语。
半晌,他总算消化完这些信息,咽了咽口水,说道:跳级的向玲玲是陆珏的表妹?她和陆珏一直有聊医学方面的事?所以钱教授知道了以后,就从他那儿得到灵感,渐冻症的研究也有了突破?猜想变成实际成果了?
他下意识的看了眼《医学》,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二作者正是向玲玲。
忽的,他眉头一皱,说道:不对啊,陆珏一个外人,怎么会知道研究课题?还能知道相关数据?向玲玲看上去不是那种人啊?
我呸!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呢?
徐子涛怒目圆瞪,冷声说道:小师妹守口如瓶,根本没把研究室的事说出去。他们讨论的都是已经发表的研究课题,至于渐冻症陆珏不知道我们的研究方向,只知道是渐冻症相关,随便聊天的时候偶然提到干细胞的。
此话一出,韩毅神情尴尬,顿时不好意思说话了。
徐子涛见状,缓和了表情,感慨道:还记得小师妹刚来这儿的时候,大家闲聊时她就提起过陆珏的猜想。当时我们都没当回事,结果半年后别人在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是陆珏提过的方向。韩毅,陆珏这人聪明的有点邪性了,由不得你不服气啊。
韩毅在不了解陆珏本事的情况下,遭到信息暴击会想歪很正常。
如果不是之前就被他打击过,自傲如徐子涛只怕也会像他一样,怀疑陆珏的本事,不愿相信一个外行比他们都更聪明的事实。
原来是这样。
韩毅和他们研究的方向不同,也是因为和徐子涛关系好才知道一些情况。
他拍拍脑门,哭笑不得的说道:难怪半年前你就不怎么说研究室的事情了,还忙的经常找不到人。唉,这次是我误会,真的很对不起。
徐子涛锤了下他的肩膀,笑道:兄弟之间说什么呢?走走走,我请你去吃宵夜,明天再陪你看《第九封信》行了吧?
他知道,韩毅之所以大半夜的赶回来,也是为了他们着想。怎么说,这都是一份心意,不能忽视。
韩毅:二刷过了,不想再看。
徐子涛:你别呀,我还没看呢。话说,渐冻症的医学猜想对了,那其他方向的医学猜想呢?韩毅,你真的不想去再看一遍吗?
韩毅:
韩毅憋了好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小小声的说了句去。
徐子涛会心一笑,和其他同学打了个招呼,就陪着韩毅一起出去找宵夜摊子了。
当韩毅他们讨论陆珏这个导演时,网上与陆珏的相关话题也上来了。
五一档期,三天假期能拿到高票房再简单不过。相反,能在五月四日这个工作日,其他电影的票房都回落的情况下,陆珏的《第九封信》还在维持着涨势,狂揽九千三百万票房就很是稀奇了。
这一天,《第九封信》以2.63亿的累计票房力压《埃及传奇3》的2.55亿,顺利登顶,正式成为五一档期的王者。
到了这个时候,媒体们不再观望,纷纷站出来发文章庆贺新人导演陆珏的成绩。就连之前暧昧不明的影评,也跟着变了风向,清一色全是好评。
数不清的影评人开始从各种方向来谈论《第九封信》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人另辟蹊径的分析陆珏这个导演,还真博得了不小的关注。
这时,一直关注着陆珏的宋轩也发表了他的影评。
与那些虚浮的夸赞不同,他的分析更为细腻,解读也更深刻,显然真的做了不少功课才成稿的。
【《第九封信》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找我,希望我能写一份《第九封信》的影评。实话说,为了写这个影评,其实我这两天都扎在电影院,反复观看了许多遍了。
首先,看过它的人应该都知道《第九封信》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
电影前十分钟,介绍了我们的男主角李飞航。
不知道细心的观众有没有发现,李飞航在参加高考时,旁边有个一闪而过的身影?没错,那个人正是我们的另一个男主角姜阳。
后来当画面从老师的成绩表闪过时,第一页里就有姜阳的名字和成绩。显然,姜阳的高考成绩不弱,绝不比李飞航差(可惜电影院不能暂停,不然就能知道他考多少分了)。
电影第二十分钟开始,故事也进入了正题。
从镜头里看,李飞航是被虚化的,突出了姜阳这个主体,从这里看可以发现姜阳的视线一直跟着他(假装有电影截图)。同样,姜阳与其他同学打闹的时候,李飞航也有回头看的一幕,眼神很与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他们两个很早就注意到对方,并且羡慕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之后解刨课的时候,混乱的人群里唯有李飞航最冷静,手最稳,远超其他同学,这也让身患重病的姜阳对他更为羡慕。
再看故事后期的危机,不少观众吐槽出戏的菜刀。
电影里画面灰暗,相信有很多人没有看清楚,那其实不是菜刀,而是骨科医生会使用的骨刀。
前面同学们收拾的画面里,就有骨科工具被收到柜子里的细节
最后,就是必须提起的重逢戏。
实话说,电影最后十分钟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把姜阳隐瞒的事揭露了出来,同时也把之前很多埋的线总和了。
姜阳是不是别有用心的接近李飞航?
李飞航分别的八年里,究竟是靠自己的想法,还是被姜阳影响思维,从而在他的引导下成为名医?现在的李飞航是真正的李飞航吗?
你们可以细细品味最后的对话,双重含义,不管怎么解读都没问题。
另外,风吹起窗帘,把两人隔绝开时,他们两的表情也超出众人想象,是非常值得品味的画面。
总所周知,这两位在出演《第九封信》之前,一个跑了九年龙套的野路子演员,另一个则是刚进入演艺圈的新人演员。
这两人前期的表演中规中矩,偶有亮点,只能算八十分。但最后这里,我必须承认他们的演技改变了我的想法。
就死别戏这一幕就值回票价了。
说真的,每次看到那里,我都忍不住赞叹陆导太会调|教演员。
补充说明:撇开电影不谈,陆导在医学知识上面可以说非常用心了,没有明显的BUG,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解培养一个医生有多辛苦。
最最有意思的还是他的医学猜想。
就我所知,《第九封信》里关于渐冻症的医学猜想已经成为现实(友情提示最新《医学》期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但这个彩蛋确实让我感到电影更加真实。
祝《第九封信》票房大卖。
以上。】
嗯,从这些截图可以看出陆导的心思。
作为新人导演,陆珏的镜头语言真的很出色。相较于某些导演喜欢卖弄、疯狂运镜的德行,这种朴实的电影实在是让人放松,必须点个赞。
哈哈哈哈哈我差点信了你的截图,轩哥你现在真是越来越浪了啊。
诶?李飞航和姜阳不是好朋友吗?大家相互讨论很正常啊,李飞航怎么就被影响思维了?为什么要把人往坏处想?
楼上真是个小甜甜。
实话说,我是姜阳的话,在必死的情况下,我也想让一个人继承我的遗志。
总感觉姜阳是以令一种方式活了下来。只要李飞航还在继续走医学这条路,他就能永永远远的被传承下去。嘶,细思恐极。
只有我一个人轩哥提到的《医学》吗?
科普一下,《医学》是医学界的顶级期刊,世界权威性排名前十的杂志。能在这上面刊登,看来我国的渐冻症研究确实有了突破。陆珏的电影和《医学》最新刊发布的世界相距不远,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
作为江大的学生,指路@钱正宇教授,他就是文章的第一作者。他最新的推博就是夸赞陆珏,感谢他的支持。你们自己品品吧。
恋耽美
阿琪:【阿珏为我们准备了些小礼物。这三天群里会举行抽奖活动,抽中的人可以凭电影票据兑换奖品。】
阿琪:【每份奖品的价值在一百块左右,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也许是为了回馈这份心意,阿琪决定自费买一些奖品送给大家。
大家不知道她的决定,都以为是陆珏给的,一个个全都欢欣鼓舞,高兴的不得了。看着她们这模样,阿琪也忍不住高兴。
这边,当小白把粉丝群的事告诉陆珏后,陆珏就给阿琪转了一笔钱,感谢她的心意,同时也提高了奖品的价值。
阿琪不清楚,但陆珏可是知道粉丝群里超过八成的人都去影院支持电影了。这样的支持率连他都忍不住震惊。
曾经,他以为粉丝喜欢上别人,就会自然而然的移情。
现在,他的粉丝以行动告诉他,就算喜欢上了其他人,她们还是关注他,喜欢他,愿意为他走进影院支持他。
这样的做法,即使是陆珏也没了脾气,只能败给她们的心意,乖乖掏钱给阿琪,让她给大家买些小礼物了。
韩毅是一名江大的医学研究生。
早在上映前,他就听说《第九封信》的取景地就在他们江大,也一直都想来电影院支持,但忙碌的生活让他直到上映第四天,才抽出时间买了电影票。
作为一名在校医学生,这部电影给他的感觉实在是太熟悉。
特别是当他看见电影里出现的好些群演都是眼熟的学弟学妹时,那种既视感更强,让他有一种这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故事一样。
看着首次出现的医学向校园电影,韩毅一直维持着迷之微笑,整个人都兴奋的不得了,笑容就没停过。
然而,在故事接近结尾时,当他看到信纸上写着的种种医学猜想,脸色大变。
瞬息之间,他沉着一张脸,就像神|经|病一样,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电影画面,恨不得能穿过屏幕,进入电影的世界仔细看看。
直到电影结束,韩毅都舍不得离开,甚至又买了一张电影票二刷。
等韩毅看完以后,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
看着这个时间,他顾不上其他,急匆匆的打车赶回学校,跑到隔壁研究室,一推开门就高喊着:我知道渐冻症的研究方向了。
不等其他人反应,狼狈赶回来的韩毅拍着桌子,气势汹汹的吼着。
那部电影,《第九封信》里面的医学猜想就是你们要研究的东西。干细胞!干细胞才是渐冻症研究该走的方向!咱们往这个方向研究,准没错。
该死,谁知道怎么联系那个导演?我想看清楚信纸上写了些什么,信息太少了,不利于渐冻症的研究
这一瞬间,望着激情演讲的韩毅,研究室的其他人都忍不住沉默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就提到陆珏拍这个有私心,你们猜到了没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今天也在十二点之前搞定,快,夸我~【打滚】
=======
感谢在20200716 11:54:46~20200717 11:35: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bu 56瓶;潇潇物语 20瓶;懒就一个字 3瓶;琳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8、第078章
第078章
见众人皆是一副冷漠的模样, 韩毅急的在研究室里拍桌子跺脚,恨铁不成钢的瞪着他们,只差冲上去抓着他们的衣领摇晃他们的大脑了。
我知道我说的话很奇怪, 但你们真的得相信我。
五年前钱教授就在研究渐冻症了,他辛苦了这么久,现在难得有机会你们怎么都不把握呢?走走走,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遍《第九封信》。等你们看到信的内容, 就知道我说的有多么正确了。
面对无动于衷的同学, 韩毅干脆上手拉着好友徐子涛, 满心想的尽是把人带去电影院,证明自己说的没错。
只见被拉着的徐子涛满脸不耐的甩开他的手, 说道:韩毅,我不去电影院
韩毅怒目而视,喝道:《第九封信》就在那儿,你不去看, 还有其他做渐冻症研究的人能看到。如果被人占了先机, 抢先研究, 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该死, 我该在上映第一天的时候就去电影院的。
望着满脸悔恨的韩毅,徐子涛唇角一抽, 表情那叫一个微妙。
他与其他人对视一眼, 回头看着他, 无奈叹息道:你这个人,怎么就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呢?对着旁边的同学伸手,这是昨天新一期的《医学》,四十八页,你自己看吧。
韩毅茫然的接过《医学》, 呆呆的翻开第四十八页,然后就见到钱教授那张严肃的脸以及《渐冻症的突破口:人造干细胞》。
他一目十行,简单的浏览了下这篇文章,发现这正是《第九封信》里提到的,有关渐冻症的医学猜想。
等等,不是医学猜想吗?怎么研究成果都出来了?
韩毅满脸惊恐的瞪着其他人,这才发现他们看着自己的神情是那么的无奈。
徐子涛:你知道,陆珏为什么会选我们学校做取景地吗?
韩毅:啊?我们学校环境好
徐子涛:恭喜你,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他的表妹向玲玲。向玲玲是我们的小师妹,也是钱教授的小弟子。因为她,陆珏才会跑到我们这儿拍电影。
韩毅:啊??
徐子涛:至于你口里的医学猜想,陆珏很早就和小师妹聊过。小师妹知道了,钱教授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韩毅:
徐子涛:唉,我以为小师妹已经足够天才了,没想到她表哥比她更恐怖。你知道吗?陆珏没专业学过医,但就凭着自学就能和小师妹聊的有来有回。更可怕的是,他的推导里准确率高达六成。
韩毅:
徐子涛:这脑子也是没谁了,人和人真的不能比。唉,可惜陆珏没能学医,不然有他在咱们江大肯定能成为华夏第一的医学院。
韩毅:等等,你让我捋一捋。
只见韩毅神情微妙,扶着额头久久不语。
半晌,他总算消化完这些信息,咽了咽口水,说道:跳级的向玲玲是陆珏的表妹?她和陆珏一直有聊医学方面的事?所以钱教授知道了以后,就从他那儿得到灵感,渐冻症的研究也有了突破?猜想变成实际成果了?
他下意识的看了眼《医学》,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二作者正是向玲玲。
忽的,他眉头一皱,说道:不对啊,陆珏一个外人,怎么会知道研究课题?还能知道相关数据?向玲玲看上去不是那种人啊?
我呸!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呢?
徐子涛怒目圆瞪,冷声说道:小师妹守口如瓶,根本没把研究室的事说出去。他们讨论的都是已经发表的研究课题,至于渐冻症陆珏不知道我们的研究方向,只知道是渐冻症相关,随便聊天的时候偶然提到干细胞的。
此话一出,韩毅神情尴尬,顿时不好意思说话了。
徐子涛见状,缓和了表情,感慨道:还记得小师妹刚来这儿的时候,大家闲聊时她就提起过陆珏的猜想。当时我们都没当回事,结果半年后别人在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是陆珏提过的方向。韩毅,陆珏这人聪明的有点邪性了,由不得你不服气啊。
韩毅在不了解陆珏本事的情况下,遭到信息暴击会想歪很正常。
如果不是之前就被他打击过,自傲如徐子涛只怕也会像他一样,怀疑陆珏的本事,不愿相信一个外行比他们都更聪明的事实。
原来是这样。
韩毅和他们研究的方向不同,也是因为和徐子涛关系好才知道一些情况。
他拍拍脑门,哭笑不得的说道:难怪半年前你就不怎么说研究室的事情了,还忙的经常找不到人。唉,这次是我误会,真的很对不起。
徐子涛锤了下他的肩膀,笑道:兄弟之间说什么呢?走走走,我请你去吃宵夜,明天再陪你看《第九封信》行了吧?
他知道,韩毅之所以大半夜的赶回来,也是为了他们着想。怎么说,这都是一份心意,不能忽视。
韩毅:二刷过了,不想再看。
徐子涛:你别呀,我还没看呢。话说,渐冻症的医学猜想对了,那其他方向的医学猜想呢?韩毅,你真的不想去再看一遍吗?
韩毅:
韩毅憋了好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小小声的说了句去。
徐子涛会心一笑,和其他同学打了个招呼,就陪着韩毅一起出去找宵夜摊子了。
当韩毅他们讨论陆珏这个导演时,网上与陆珏的相关话题也上来了。
五一档期,三天假期能拿到高票房再简单不过。相反,能在五月四日这个工作日,其他电影的票房都回落的情况下,陆珏的《第九封信》还在维持着涨势,狂揽九千三百万票房就很是稀奇了。
这一天,《第九封信》以2.63亿的累计票房力压《埃及传奇3》的2.55亿,顺利登顶,正式成为五一档期的王者。
到了这个时候,媒体们不再观望,纷纷站出来发文章庆贺新人导演陆珏的成绩。就连之前暧昧不明的影评,也跟着变了风向,清一色全是好评。
数不清的影评人开始从各种方向来谈论《第九封信》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人另辟蹊径的分析陆珏这个导演,还真博得了不小的关注。
这时,一直关注着陆珏的宋轩也发表了他的影评。
与那些虚浮的夸赞不同,他的分析更为细腻,解读也更深刻,显然真的做了不少功课才成稿的。
【《第九封信》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找我,希望我能写一份《第九封信》的影评。实话说,为了写这个影评,其实我这两天都扎在电影院,反复观看了许多遍了。
首先,看过它的人应该都知道《第九封信》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
电影前十分钟,介绍了我们的男主角李飞航。
不知道细心的观众有没有发现,李飞航在参加高考时,旁边有个一闪而过的身影?没错,那个人正是我们的另一个男主角姜阳。
后来当画面从老师的成绩表闪过时,第一页里就有姜阳的名字和成绩。显然,姜阳的高考成绩不弱,绝不比李飞航差(可惜电影院不能暂停,不然就能知道他考多少分了)。
电影第二十分钟开始,故事也进入了正题。
从镜头里看,李飞航是被虚化的,突出了姜阳这个主体,从这里看可以发现姜阳的视线一直跟着他(假装有电影截图)。同样,姜阳与其他同学打闹的时候,李飞航也有回头看的一幕,眼神很与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他们两个很早就注意到对方,并且羡慕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之后解刨课的时候,混乱的人群里唯有李飞航最冷静,手最稳,远超其他同学,这也让身患重病的姜阳对他更为羡慕。
再看故事后期的危机,不少观众吐槽出戏的菜刀。
电影里画面灰暗,相信有很多人没有看清楚,那其实不是菜刀,而是骨科医生会使用的骨刀。
前面同学们收拾的画面里,就有骨科工具被收到柜子里的细节
最后,就是必须提起的重逢戏。
实话说,电影最后十分钟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把姜阳隐瞒的事揭露了出来,同时也把之前很多埋的线总和了。
姜阳是不是别有用心的接近李飞航?
李飞航分别的八年里,究竟是靠自己的想法,还是被姜阳影响思维,从而在他的引导下成为名医?现在的李飞航是真正的李飞航吗?
你们可以细细品味最后的对话,双重含义,不管怎么解读都没问题。
另外,风吹起窗帘,把两人隔绝开时,他们两的表情也超出众人想象,是非常值得品味的画面。
总所周知,这两位在出演《第九封信》之前,一个跑了九年龙套的野路子演员,另一个则是刚进入演艺圈的新人演员。
这两人前期的表演中规中矩,偶有亮点,只能算八十分。但最后这里,我必须承认他们的演技改变了我的想法。
就死别戏这一幕就值回票价了。
说真的,每次看到那里,我都忍不住赞叹陆导太会调|教演员。
补充说明:撇开电影不谈,陆导在医学知识上面可以说非常用心了,没有明显的BUG,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解培养一个医生有多辛苦。
最最有意思的还是他的医学猜想。
就我所知,《第九封信》里关于渐冻症的医学猜想已经成为现实(友情提示最新《医学》期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但这个彩蛋确实让我感到电影更加真实。
祝《第九封信》票房大卖。
以上。】
嗯,从这些截图可以看出陆导的心思。
作为新人导演,陆珏的镜头语言真的很出色。相较于某些导演喜欢卖弄、疯狂运镜的德行,这种朴实的电影实在是让人放松,必须点个赞。
哈哈哈哈哈我差点信了你的截图,轩哥你现在真是越来越浪了啊。
诶?李飞航和姜阳不是好朋友吗?大家相互讨论很正常啊,李飞航怎么就被影响思维了?为什么要把人往坏处想?
楼上真是个小甜甜。
实话说,我是姜阳的话,在必死的情况下,我也想让一个人继承我的遗志。
总感觉姜阳是以令一种方式活了下来。只要李飞航还在继续走医学这条路,他就能永永远远的被传承下去。嘶,细思恐极。
只有我一个人轩哥提到的《医学》吗?
科普一下,《医学》是医学界的顶级期刊,世界权威性排名前十的杂志。能在这上面刊登,看来我国的渐冻症研究确实有了突破。陆珏的电影和《医学》最新刊发布的世界相距不远,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
作为江大的学生,指路@钱正宇教授,他就是文章的第一作者。他最新的推博就是夸赞陆珏,感谢他的支持。你们自己品品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