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 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重生)——菌行
那一届的世锦赛金牌得主,是一位北美女单。
这就是当时中国花滑选手的困境连一姐的世锦赛金牌都会因为国籍劣势被黑掉。
而到了现在,至少在自家的地盘上,国内的运动员是能拿到公正评分的。
毕竟中国花滑的好苗子太少了。
最有人气的双人滑现在是成年组和青年组各有一对撑场子的选手,也是国内唯一有奥运金牌撑场面的花滑项目,但在温哥华夺金的那对组合年纪已经大了,男伴31岁,女伴27岁,两个人都伤病满身,现在只等黄莺和关临升组,他俩就要退役回老家结婚了。
女单这边在陈竹退役后,再也没人滑进过世界前十,但她们比男单好点,陈竹在役时拿遍冬奥金牌以外的荣誉,之后女单的历代一姐也不乏在分站赛上台子的。
男单比较惨,今年直接就断档了,全村老少的期望只能放在一个年仅13岁的娃娃身上。。
至于冰舞大部分国内的冰迷连国内的冰舞一哥一姐姓什么都不知道。
在这种花滑四项都只有少少几个支柱撑着的情况下,大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村里的希望,领导捧在掌心的宝贝在国内比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倒时差了。
才在美国站创造历史夺金张珏就曾在采访时说过,倒时差十分辛苦,很影响运动员状态。
当时张珏那个东北腔让不少从事冰雪运动的国人都觉得老鼻子亲切了,沈一哥的翻译水平也意外的出色,央五转播这段采访后,笑倒了一片冰迷。
石莫生心想,其实今年国内运气最好的是张珏。
因为是在断档的时候冒头,领导们愿意为他花心思运作到对手少的第二站参赛,加上对手通通崩盘,于是成功夺冠,创造国内男单的历史。
第五站又是国内赛,最厉害的参赛运动员除了张珏自己,也就是捷克的尤文图斯.布拉托夫,但尤文图斯实力并不强,只是因为年满18岁,各方面比较成熟,在第一站时,萨夫申科、寺冈隼人撕得激烈,其他选手通通被打崩,尤文图斯就通过一个稳字拿到了一枚铜牌既然张珏能赢安格斯.乔,那他就没理由输给尤文图斯。
而一旦张珏拿下两枚分站赛金牌,他就能像已经拿到了第一站、第三站金牌的萨夫申科一样,以最高的30积分稳稳挺进总决赛,创造又一个新历史。
此时的张珏距离新历史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
石莫生并不嫉妒,因为想要抓住创造奇迹的机会,首先要自己拥有创造奇迹的实力,以及足够稳定的大心脏,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实力强,却没有好心态的话,就会像金子暄,这个张珏崛起前,石莫生最为看重的对手一样,在明明具备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输掉了珍贵的参赛名额。
竞技体育,能赢才是王道,他连测试赛都hold不住,就不能怪张珏抓住机会乘势而起。
青年组的比赛上座率不高,所以场馆管理并不严,走入场馆时,冰上已经开始有运动员熟悉场地,也有一些本地的冰迷坐在前排,拿着摄像机进行拍摄。
石莫生不经意的抬头,正好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小麦色皮肤、俊朗英气的脸,正是因伤退役的青年组前一哥樊照瑛。
大概是养伤时没怎么运动,樊照瑛的肩背宽厚许多,身上罩着一件保暖的呢子大衣,正专注的看着冰场。
石莫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正好看到张珏在场上交叉进行燕式滑行、蟹步,以此放松和拉伸身体。
但就是这样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十分基础的动作,由张珏做来却优美的令人心动。
少年如清风吹过冰晶凝结的雪白场地,飘飘若仙,仅仅是舒展身体的动作,便已赏心悦目。
过了一阵,张珏开始尝试跳跃。
一组3lo+3lo+3lo的三连跳出现,除了第一跳有助滑外,后面两跳都是在干拔,简直让人怀疑他的脚下有个弹簧。
要在连跳中接3lo的难度不言而喻,目前世界上许多一线男单在进行连跳时,也是以接3T为主,实在是接3lo对轴心的控制力、协调力、以及腰力的要求太高了,失误率也高,不能保证稳定性的话,还不如接3T划算。
过了两个月,张珏的连跳能力似乎又变强了。
石莫生暗暗对比自己与对方的实力,遗憾的发现自己的连跳绝对没有张珏这般轻盈从容。
他想,这大概和身体条件的差异也有关,张珏的骨架在男性中偏纤细,跳跃时的轴心更加细,所以空中转体速度快,跳跃时也更加轻盈。
但骨头长多粗真是先天性因素了,像张珏这种体型就是为花滑而生的。
樊照瑛也暗暗想着张珏的情报数据。
这位H省省队的男单王牌身高一米五四,体重只有42公斤,咋一看似乎还好,实际上运动员的42公斤和正常人的42公斤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同等重量下,脂肪的体积是肌肉的五倍。
正常男性的体脂是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十八就算健康,运动员,尤其是花滑运动员的体脂必须在百分之十以下。
张珏的体脂仅有百分之七,整个人看起来瘦的只剩脸上的婴儿肥,可见其这42公斤的体重有百分之九十由骨头、内脏和肌肉组成,脂肪少得可怜。
这也是张珏成天惦记着找东西吃的原因,当人体的体脂低到一定程度时,身体会自动督促他们去进食找补。
像张珏都算好的,女单那边为了保持低体重,好让跳跃更加轻盈,个个也把体脂压到很低的程度,但女性的体脂一旦低于百分之十五,甚至会不来月经。
樊照瑛也看到了石莫生,他挥挥手,面上带着礼貌的笑:好久不见。
石莫生走上前:好久不见,你怎么到魔都来了?
樊照瑛淡淡回道:趁着国庆假期出门逛逛,也不知道去哪里,最后还是来这里了。
石莫生心想,既然放不下,当初又何必退役呢?
明明只要好好养伤,樊照瑛是可以继续滑的。
不过这位曾经的最强之敌已经退役,石莫生就转头关注起现在的最强之敌了。
我觉得张珏作为对手比你难缠。
樊照瑛露出赞同之色:的确,他的技术优势很大,不仅是纸面上的跳跃难度高,起跳前的助滑时间不超过7秒,而且步法衔接饱满,滑行非常强,我就算没受伤也不是他的对手。
按照规则,运动员在跳跃前后要有步法作为衔接动作,不然运动员整个节目只有助滑、跳跃和旋转的话,节目也会很空,显得没有内容。
不过即使如此,很多实力不足的选手在跳跃前也要先助滑个十来秒,衔接只是最简单的转三,而张珏却能前脚做下腰鲍步,后脚直接蹦出个3S,可见其在跳3S时的游刃有余。
樊照瑛在退役前,已经到了练3A的程度,然而因为滑行不够优秀,总是迟迟成不了这项跳跃。
如果是张珏的话樊照瑛才想起这件事,就看到张珏又开始了助滑,这次他的滑速非常快,且滑了差不多十秒才抬腿往前一跳。
一个远得惊人的跳跃,仅凭目测,樊照瑛就知道张珏这一跳绝对超过了3米。
是3A!
樊照瑛和石莫生不约而同的紧紧盯着张珏,发现他这一跳的轴心很正,而且在空中转足了三周半。
按照经验,如此漂亮的一跳在落冰时都不会出什么问题,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跳了。
张珏也确实成功落冰,然而两秒后,他却突然脚一软,整个人一下坐在冰上。
石莫生叹气:可惜了。
樊照瑛却皱起眉头,觉得哪里不对,按理来说,张珏已经成功站稳了,怎么还能平地摔呢?
是不舒服吗?
在场边的张俊宝、沈流比任何人都操心张珏的健康状态,说句不夸张的,每次张珏摔跤的时候,两位教练比张珏自己还紧张。
他们两个可都是因伤退役的!
看小孩自己爬起来了,拍拍屁股还能继续滑,沈流才暗暗松了口气,打消穿冰鞋上冰的念头。
滑了一阵,张珏到场边伸手:要喝水。
你等会儿!
张俊宝连忙开了瓶运动饮料递过去,张珏仰头灌了两口,扯着衣领。
可能是摔多了,我怎么觉得浑身肌肉都在酸痛呢。
临近比赛,运动员自己觉得不舒服,那就先别练了。
张俊宝带人回去吃饭,发现张珏没精打采的跟在自己身后,心里有点怪怪的,等张珏坐在椅子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扒拉鸡腿和浇了汤汁的米饭时,老舅和沈流对视一眼,都觉出不对来了。
这可是张珏啊,听到吃饭跑的比田径队的还快,吃饭神态和小老虎一样的张珏!
张俊宝立刻起身去叫队医,沈流一摸张珏的额头,表情立刻变了。
他喃喃道:坏了。
在中国站比赛开始的前天,一直健健康康、可以在东北的冬天只穿一件棉衣跑出去玩雪的张珏突然发起了高烧。
第27章 不甘
这次张珏出行时,身边跟了个队医,是秦堂老爷子的徒弟,叫杨志远,眼镜片厚的堪比啤酒瓶底,高高壮壮,腿比张珏腰粗,气场硬朗。
听说这哥们以前练双人滑,后来女伴伤病严重,他就干脆跟着一起退役,和女伴一起念书高考,学习运动医学都是为了女伴,在眼睛度数即将冲破八百大关时,成功和女伴步入婚姻殿堂。
话说这都国内第几对滑着滑着就结婚的双人滑了?
杨志远擅治外伤、推拿理疗,给小运动员瞧病也不含糊。
温度计才拿出来时冰凉凉的,此时摸着却有人体的余温,杨志远仔细看了一阵。
是晕机和水土不服一起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吧,他上回去美国的时候,在飞机上应该也不舒坦。
运动员不能乱吃药,否则容易药检出问题,所以张珏两次晕机都没吃晕机药,只抱着一床毯子缩在座位上硬抗。
小孩子嘛,本来免疫力就不如成人,身体不适加上在冰上待了那么久,生病是很正常的事。
张俊宝满脸自责:难怪,他两次坐飞机时看到卖零食的餐车都没犯馋,我那时候就该觉出不对的。
张珏咳出来的痰泛黄,扁桃体发红,队医说他的发烧是链球菌感染的炎症导致,身体肌肉酸痛是发烧常见反应,发烧又是人体免疫系统和入侵者战得正酣的表现,只要没烧到38.5以上,情况便算不得严重。
放心,张珏的身体基础好,恢复起来很快的,一些常规消炎药有麻黄碱,吃了会导致药检阳性,喝双黄连口服液吧啊。
队医说着,将一张退烧贴摁张珏脑门上。
老舅担心的很:要不要给他煮个红糖姜汤?我以前在比赛前生病的话,宋教练就是这么照顾我们的。
队医挥手:那是风寒感冒才能用的,张小玉的扁桃体有炎症,这在中医里属于热症,姜汤是温性,给他喝不合适,懂了吧。
张俊宝:懂了。
一通折腾下来,张珏连晚饭都没吃,不过他本来也没食欲,只草草喝了一碗粥,便躺倒睡觉,小脸烧的红扑扑,偶尔还要咳两声。
教练们心里都不是个滋味,见惯了小鳄鱼吃个没够的好胃口,他现在这模样真是看不习惯。
张俊宝嘟嘟囔囔:等他好点,我给他炖猪蹄吃。
老舅早年才发作伤病时相信吃啥补啥,天天自己炖猪蹄子,虽然伤没好,手艺却磨出来了。
原本张珏成绩好,省队领导打算给张珏升级伙食,让他吃上冠军运动员才能享受的小灶,从此脱离大锅饭,张俊宝却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坚决反对。
老舅也吃过冠军小灶,可这世上没人能永远是冠军,如果有一天运动员状态下滑,又回到大锅饭行列时,那种心理落差其实很残忍。
人不可能一直维持巅峰的身体状态,张珏自然也不能,可老舅会一直爱大外甥,所以他不让张珏去吃小灶,但只要张珏想吃好的,张俊宝会亲自给他做,就算他馋的是老舅暂时不会的菜式,老舅也会偷偷买菜谱在家里练好。
沈流想,张俊宝总是不遗余力的保护张珏,如今张珏病了,最心疼的就是他了吧。
他提示道:小玉现在不适合吃大鱼大肉,等他全好了再炖吧。
比起猪蹄,现在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后天就是比赛了,不知道张珏能不能及时康复,就算退烧,他的状态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来不及退烧的话要退赛吗?
原本已经裹被子里闭上眼睛的张珏蹭的坐起来,坚定地喊道:我不退赛!
卧槽!
沈流和老舅一起被吓了一跳,这熊孩子居然没睡?
张珏咳了一声,先急匆匆灌了两口水,才倔强的说道:我不退赛,进总决赛必须要先参加两站分站赛积累积分,我已经赢了一站了,如果放弃这一站,等于我在这个赛季前半段的所有努力全部报废!
一个运动员只能报两站分站赛,放弃了这次,再想比大奖赛就要等明年了!他不退赛!
张珏这会儿其实不太清醒,他也不知道怎么了,明明最初练花滑是为了强身健体,参加比赛是为了老舅,可只要一想起放弃比赛这个念头,他便发自内心的不甘。
小朋友通红的脸蛋因为生气鼓起来,看的沈流特别想去戳一下。
他忍住逗小病人的冲动,好声好气的哄:行,不退,你先睡吧,等你退烧了,想怎么滑就怎么滑,谁再说退赛就让你老舅去揍他。
张俊宝:喂!
张珏定定的看着他们,才缓缓躺回去。
张俊宝欲言又止,宋城一直想要开口,却怕又惊动床上那个祖宗坐起来,三个大男人拉拉扯扯出了房间,关好门了才开始说话。
宋城看着沈流:小沈,你刚才哄孩子吧?带病比赛受伤的几率有多高,你比我有数,要是比得差了还打击孩子心态,这个赛季还有全锦赛和世青赛两场大赛,大奖赛退了就退了,咱又不是退不起?
他把张俊宝想说的话都说了,老舅便只好站宋城教练边上,满脸赞同。
就是!
沈流沉默一阵,缓慢的回道:宋总教练,这是张珏头一次表现出这么强烈的比赛意愿,我真的没法拒绝他。
别人看不出来,沈流却是个敏感的性子,他一直都知道,张珏对于花滑赛事并不热情,应付媒体时也漫不经心,完全没有经营自己形象的意思。
可他明明能和粉丝处得那么好,说明张珏的情商不低,也很清楚如何待人处事才更得体和讨喜。
张珏以前那些做运动员没啥好处的言论沈流也听过,并且无法反驳,很显然,张珏是不打算长久的滑下去的,如今他这么努力的训练,恐怕有一部分是为了张俊宝。
恋耽美
这就是当时中国花滑选手的困境连一姐的世锦赛金牌都会因为国籍劣势被黑掉。
而到了现在,至少在自家的地盘上,国内的运动员是能拿到公正评分的。
毕竟中国花滑的好苗子太少了。
最有人气的双人滑现在是成年组和青年组各有一对撑场子的选手,也是国内唯一有奥运金牌撑场面的花滑项目,但在温哥华夺金的那对组合年纪已经大了,男伴31岁,女伴27岁,两个人都伤病满身,现在只等黄莺和关临升组,他俩就要退役回老家结婚了。
女单这边在陈竹退役后,再也没人滑进过世界前十,但她们比男单好点,陈竹在役时拿遍冬奥金牌以外的荣誉,之后女单的历代一姐也不乏在分站赛上台子的。
男单比较惨,今年直接就断档了,全村老少的期望只能放在一个年仅13岁的娃娃身上。。
至于冰舞大部分国内的冰迷连国内的冰舞一哥一姐姓什么都不知道。
在这种花滑四项都只有少少几个支柱撑着的情况下,大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村里的希望,领导捧在掌心的宝贝在国内比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倒时差了。
才在美国站创造历史夺金张珏就曾在采访时说过,倒时差十分辛苦,很影响运动员状态。
当时张珏那个东北腔让不少从事冰雪运动的国人都觉得老鼻子亲切了,沈一哥的翻译水平也意外的出色,央五转播这段采访后,笑倒了一片冰迷。
石莫生心想,其实今年国内运气最好的是张珏。
因为是在断档的时候冒头,领导们愿意为他花心思运作到对手少的第二站参赛,加上对手通通崩盘,于是成功夺冠,创造国内男单的历史。
第五站又是国内赛,最厉害的参赛运动员除了张珏自己,也就是捷克的尤文图斯.布拉托夫,但尤文图斯实力并不强,只是因为年满18岁,各方面比较成熟,在第一站时,萨夫申科、寺冈隼人撕得激烈,其他选手通通被打崩,尤文图斯就通过一个稳字拿到了一枚铜牌既然张珏能赢安格斯.乔,那他就没理由输给尤文图斯。
而一旦张珏拿下两枚分站赛金牌,他就能像已经拿到了第一站、第三站金牌的萨夫申科一样,以最高的30积分稳稳挺进总决赛,创造又一个新历史。
此时的张珏距离新历史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
石莫生并不嫉妒,因为想要抓住创造奇迹的机会,首先要自己拥有创造奇迹的实力,以及足够稳定的大心脏,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实力强,却没有好心态的话,就会像金子暄,这个张珏崛起前,石莫生最为看重的对手一样,在明明具备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输掉了珍贵的参赛名额。
竞技体育,能赢才是王道,他连测试赛都hold不住,就不能怪张珏抓住机会乘势而起。
青年组的比赛上座率不高,所以场馆管理并不严,走入场馆时,冰上已经开始有运动员熟悉场地,也有一些本地的冰迷坐在前排,拿着摄像机进行拍摄。
石莫生不经意的抬头,正好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小麦色皮肤、俊朗英气的脸,正是因伤退役的青年组前一哥樊照瑛。
大概是养伤时没怎么运动,樊照瑛的肩背宽厚许多,身上罩着一件保暖的呢子大衣,正专注的看着冰场。
石莫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正好看到张珏在场上交叉进行燕式滑行、蟹步,以此放松和拉伸身体。
但就是这样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十分基础的动作,由张珏做来却优美的令人心动。
少年如清风吹过冰晶凝结的雪白场地,飘飘若仙,仅仅是舒展身体的动作,便已赏心悦目。
过了一阵,张珏开始尝试跳跃。
一组3lo+3lo+3lo的三连跳出现,除了第一跳有助滑外,后面两跳都是在干拔,简直让人怀疑他的脚下有个弹簧。
要在连跳中接3lo的难度不言而喻,目前世界上许多一线男单在进行连跳时,也是以接3T为主,实在是接3lo对轴心的控制力、协调力、以及腰力的要求太高了,失误率也高,不能保证稳定性的话,还不如接3T划算。
过了两个月,张珏的连跳能力似乎又变强了。
石莫生暗暗对比自己与对方的实力,遗憾的发现自己的连跳绝对没有张珏这般轻盈从容。
他想,这大概和身体条件的差异也有关,张珏的骨架在男性中偏纤细,跳跃时的轴心更加细,所以空中转体速度快,跳跃时也更加轻盈。
但骨头长多粗真是先天性因素了,像张珏这种体型就是为花滑而生的。
樊照瑛也暗暗想着张珏的情报数据。
这位H省省队的男单王牌身高一米五四,体重只有42公斤,咋一看似乎还好,实际上运动员的42公斤和正常人的42公斤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同等重量下,脂肪的体积是肌肉的五倍。
正常男性的体脂是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十八就算健康,运动员,尤其是花滑运动员的体脂必须在百分之十以下。
张珏的体脂仅有百分之七,整个人看起来瘦的只剩脸上的婴儿肥,可见其这42公斤的体重有百分之九十由骨头、内脏和肌肉组成,脂肪少得可怜。
这也是张珏成天惦记着找东西吃的原因,当人体的体脂低到一定程度时,身体会自动督促他们去进食找补。
像张珏都算好的,女单那边为了保持低体重,好让跳跃更加轻盈,个个也把体脂压到很低的程度,但女性的体脂一旦低于百分之十五,甚至会不来月经。
樊照瑛也看到了石莫生,他挥挥手,面上带着礼貌的笑:好久不见。
石莫生走上前:好久不见,你怎么到魔都来了?
樊照瑛淡淡回道:趁着国庆假期出门逛逛,也不知道去哪里,最后还是来这里了。
石莫生心想,既然放不下,当初又何必退役呢?
明明只要好好养伤,樊照瑛是可以继续滑的。
不过这位曾经的最强之敌已经退役,石莫生就转头关注起现在的最强之敌了。
我觉得张珏作为对手比你难缠。
樊照瑛露出赞同之色:的确,他的技术优势很大,不仅是纸面上的跳跃难度高,起跳前的助滑时间不超过7秒,而且步法衔接饱满,滑行非常强,我就算没受伤也不是他的对手。
按照规则,运动员在跳跃前后要有步法作为衔接动作,不然运动员整个节目只有助滑、跳跃和旋转的话,节目也会很空,显得没有内容。
不过即使如此,很多实力不足的选手在跳跃前也要先助滑个十来秒,衔接只是最简单的转三,而张珏却能前脚做下腰鲍步,后脚直接蹦出个3S,可见其在跳3S时的游刃有余。
樊照瑛在退役前,已经到了练3A的程度,然而因为滑行不够优秀,总是迟迟成不了这项跳跃。
如果是张珏的话樊照瑛才想起这件事,就看到张珏又开始了助滑,这次他的滑速非常快,且滑了差不多十秒才抬腿往前一跳。
一个远得惊人的跳跃,仅凭目测,樊照瑛就知道张珏这一跳绝对超过了3米。
是3A!
樊照瑛和石莫生不约而同的紧紧盯着张珏,发现他这一跳的轴心很正,而且在空中转足了三周半。
按照经验,如此漂亮的一跳在落冰时都不会出什么问题,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跳了。
张珏也确实成功落冰,然而两秒后,他却突然脚一软,整个人一下坐在冰上。
石莫生叹气:可惜了。
樊照瑛却皱起眉头,觉得哪里不对,按理来说,张珏已经成功站稳了,怎么还能平地摔呢?
是不舒服吗?
在场边的张俊宝、沈流比任何人都操心张珏的健康状态,说句不夸张的,每次张珏摔跤的时候,两位教练比张珏自己还紧张。
他们两个可都是因伤退役的!
看小孩自己爬起来了,拍拍屁股还能继续滑,沈流才暗暗松了口气,打消穿冰鞋上冰的念头。
滑了一阵,张珏到场边伸手:要喝水。
你等会儿!
张俊宝连忙开了瓶运动饮料递过去,张珏仰头灌了两口,扯着衣领。
可能是摔多了,我怎么觉得浑身肌肉都在酸痛呢。
临近比赛,运动员自己觉得不舒服,那就先别练了。
张俊宝带人回去吃饭,发现张珏没精打采的跟在自己身后,心里有点怪怪的,等张珏坐在椅子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扒拉鸡腿和浇了汤汁的米饭时,老舅和沈流对视一眼,都觉出不对来了。
这可是张珏啊,听到吃饭跑的比田径队的还快,吃饭神态和小老虎一样的张珏!
张俊宝立刻起身去叫队医,沈流一摸张珏的额头,表情立刻变了。
他喃喃道:坏了。
在中国站比赛开始的前天,一直健健康康、可以在东北的冬天只穿一件棉衣跑出去玩雪的张珏突然发起了高烧。
第27章 不甘
这次张珏出行时,身边跟了个队医,是秦堂老爷子的徒弟,叫杨志远,眼镜片厚的堪比啤酒瓶底,高高壮壮,腿比张珏腰粗,气场硬朗。
听说这哥们以前练双人滑,后来女伴伤病严重,他就干脆跟着一起退役,和女伴一起念书高考,学习运动医学都是为了女伴,在眼睛度数即将冲破八百大关时,成功和女伴步入婚姻殿堂。
话说这都国内第几对滑着滑着就结婚的双人滑了?
杨志远擅治外伤、推拿理疗,给小运动员瞧病也不含糊。
温度计才拿出来时冰凉凉的,此时摸着却有人体的余温,杨志远仔细看了一阵。
是晕机和水土不服一起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吧,他上回去美国的时候,在飞机上应该也不舒坦。
运动员不能乱吃药,否则容易药检出问题,所以张珏两次晕机都没吃晕机药,只抱着一床毯子缩在座位上硬抗。
小孩子嘛,本来免疫力就不如成人,身体不适加上在冰上待了那么久,生病是很正常的事。
张俊宝满脸自责:难怪,他两次坐飞机时看到卖零食的餐车都没犯馋,我那时候就该觉出不对的。
张珏咳出来的痰泛黄,扁桃体发红,队医说他的发烧是链球菌感染的炎症导致,身体肌肉酸痛是发烧常见反应,发烧又是人体免疫系统和入侵者战得正酣的表现,只要没烧到38.5以上,情况便算不得严重。
放心,张珏的身体基础好,恢复起来很快的,一些常规消炎药有麻黄碱,吃了会导致药检阳性,喝双黄连口服液吧啊。
队医说着,将一张退烧贴摁张珏脑门上。
老舅担心的很:要不要给他煮个红糖姜汤?我以前在比赛前生病的话,宋教练就是这么照顾我们的。
队医挥手:那是风寒感冒才能用的,张小玉的扁桃体有炎症,这在中医里属于热症,姜汤是温性,给他喝不合适,懂了吧。
张俊宝:懂了。
一通折腾下来,张珏连晚饭都没吃,不过他本来也没食欲,只草草喝了一碗粥,便躺倒睡觉,小脸烧的红扑扑,偶尔还要咳两声。
教练们心里都不是个滋味,见惯了小鳄鱼吃个没够的好胃口,他现在这模样真是看不习惯。
张俊宝嘟嘟囔囔:等他好点,我给他炖猪蹄吃。
老舅早年才发作伤病时相信吃啥补啥,天天自己炖猪蹄子,虽然伤没好,手艺却磨出来了。
原本张珏成绩好,省队领导打算给张珏升级伙食,让他吃上冠军运动员才能享受的小灶,从此脱离大锅饭,张俊宝却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坚决反对。
老舅也吃过冠军小灶,可这世上没人能永远是冠军,如果有一天运动员状态下滑,又回到大锅饭行列时,那种心理落差其实很残忍。
人不可能一直维持巅峰的身体状态,张珏自然也不能,可老舅会一直爱大外甥,所以他不让张珏去吃小灶,但只要张珏想吃好的,张俊宝会亲自给他做,就算他馋的是老舅暂时不会的菜式,老舅也会偷偷买菜谱在家里练好。
沈流想,张俊宝总是不遗余力的保护张珏,如今张珏病了,最心疼的就是他了吧。
他提示道:小玉现在不适合吃大鱼大肉,等他全好了再炖吧。
比起猪蹄,现在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后天就是比赛了,不知道张珏能不能及时康复,就算退烧,他的状态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来不及退烧的话要退赛吗?
原本已经裹被子里闭上眼睛的张珏蹭的坐起来,坚定地喊道:我不退赛!
卧槽!
沈流和老舅一起被吓了一跳,这熊孩子居然没睡?
张珏咳了一声,先急匆匆灌了两口水,才倔强的说道:我不退赛,进总决赛必须要先参加两站分站赛积累积分,我已经赢了一站了,如果放弃这一站,等于我在这个赛季前半段的所有努力全部报废!
一个运动员只能报两站分站赛,放弃了这次,再想比大奖赛就要等明年了!他不退赛!
张珏这会儿其实不太清醒,他也不知道怎么了,明明最初练花滑是为了强身健体,参加比赛是为了老舅,可只要一想起放弃比赛这个念头,他便发自内心的不甘。
小朋友通红的脸蛋因为生气鼓起来,看的沈流特别想去戳一下。
他忍住逗小病人的冲动,好声好气的哄:行,不退,你先睡吧,等你退烧了,想怎么滑就怎么滑,谁再说退赛就让你老舅去揍他。
张俊宝:喂!
张珏定定的看着他们,才缓缓躺回去。
张俊宝欲言又止,宋城一直想要开口,却怕又惊动床上那个祖宗坐起来,三个大男人拉拉扯扯出了房间,关好门了才开始说话。
宋城看着沈流:小沈,你刚才哄孩子吧?带病比赛受伤的几率有多高,你比我有数,要是比得差了还打击孩子心态,这个赛季还有全锦赛和世青赛两场大赛,大奖赛退了就退了,咱又不是退不起?
他把张俊宝想说的话都说了,老舅便只好站宋城教练边上,满脸赞同。
就是!
沈流沉默一阵,缓慢的回道:宋总教练,这是张珏头一次表现出这么强烈的比赛意愿,我真的没法拒绝他。
别人看不出来,沈流却是个敏感的性子,他一直都知道,张珏对于花滑赛事并不热情,应付媒体时也漫不经心,完全没有经营自己形象的意思。
可他明明能和粉丝处得那么好,说明张珏的情商不低,也很清楚如何待人处事才更得体和讨喜。
张珏以前那些做运动员没啥好处的言论沈流也听过,并且无法反驳,很显然,张珏是不打算长久的滑下去的,如今他这么努力的训练,恐怕有一部分是为了张俊宝。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