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医转职当影帝[古穿今]——清水叶子(73)
那病人:?
这是个什么神仙操作!
刚刚那个方子叫桑菊饮,有风寒感冒的人不宜饮用。只是这天儿,室内大多都开了空调,可以止咳降燥、疏风散热,没生病的就煮淡一点来喝,可以减缓暖气引起的咳嗽。
那人若有所思:那这个桑菊饮,可以给我也抓两幅吗?
林淮苏将电子秤搬回去,拍了拍手:不能。
实际上,没有哪个方子是通用的,在别人身上有效在你的身上可能会起反作用,我熬这个茶是因为我在这边守着,了解每一个患者的身体情况,知道那些人吃得吃不得,你想带给家里人喝,还是要先让家里的人先去医院看看,自己的身体适不适合。
就拿最简单的来说,中医中光是感冒就有两大类,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夏天的时候得了风热感冒,吃风寒感冒的药就会加重病情,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分明只是感冒,却还是拖了很久都好不了的原因。
那病人恍然大悟,不由得衷心佩服起来。一开始他是看中苏老爷子的名声才过来的,让林淮苏给他开药,他其实非常不乐意,现在发现这人不仅医术高超,还非常有医德、耐心,只觉心服口服,带着药就离开了。
江释宸给林淮苏递过来杯水润嗓子,那双眼睛几乎就没挪开过。
送走病人之后,也差不多到了关门的时间。林淮苏交代其他的学徒好好把杂物做完再走,自己先跟着江释宸溜了。
他现在也是有学生的人了。
只可惜江释宸在这周就已经把课给交回去了,下半学期是原来的教授接手。
好消息是江释宸这下终于没那么忙了。
转眼间来到十一月,林淮苏的通告也越来越少,除了明年还有一部古装剧,今年可能不用再往公司那边跑了。
日子变得悠闲起来。
那个曾经天天挂在热搜上的名字也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不过这种事太过常见,每天都会有人消失在众人的记忆里,娱乐圈就是这么个人走去流水的地方。
然而,十一月中旬,一条爆.炸.性的消息霸占了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国内终于研发出来了一整套,对于中风有治愈效果的中医疗法了。
中风,治愈。光是这两个名词放在一起,就足够让每一个人振奋。因为这个病实在太常见了,随着当代生活习惯的改变,这种由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熬夜、运动不足等不健康生活习惯都可能引起的病症让每个人都谈之色变,且此病发病迅速,容易留后遗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都高。
而且,中风的治疗费用高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去除病因才可根治,在众人的印象里,中医可是不用开刀的啊!
最关键的是,这条消息是直接上了央视新闻的,上头专门公开聘请国内的相关中医自愿报班参加培训,培训费用报销,学成之后所有人都会单独发一个资格证,这些人的名字也可以公开查阅,患者只需要去这些地方看病,就可以解决一颗埋在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
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件事轰动了,报名公开的第一天,就有上千人参与了报名。
最终筛选出来,参加第一次培训的只有二十个,上头承诺,等这项技术发展完备之后,每年都会展开培训,以后,中风将再不会成为生命的威胁,只不过是一种治疗期稍长的小病罢了。
这样的形容未免有些夸张,别说西医不信了,就连很多中医也不信,中风在中医只能调理,在西医只能药物治疗,根治只有手术一种办法,怎么可能中医就直接超过西医,不开刀就直接痊愈了的?
在众人的疑惑声中,上层终于陆续公布了一部分数据,因为害怕被有心之人利用,模糊了很多具体内容,但是就曝光的数据而言,足够向众人展示这套疗法的可靠性。
培训的同时,上头还专门开放了志愿者通道,优先为重症患者治疗,当然,其他不同程度的中风患者也可以报名登记,有需要的时候也可能会通知过去。
志愿者通道的报名就变得有些门可罗雀了,除了有少数的重症患者基本上都是瘫痪之后不能自理的,久病床前无孝子,死马当作活马医。
然而这群观望的人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批躺着送进培训基地,活蹦乱跳走出来的人治愈之后,志愿者通道会被挤成什么样子。
海市。
一项工程正在悄然实施着,施工地点就在海医大旁边,因为昼夜施工,还有不少学生投诉,然而这些投诉最终都石沉大海。
终于,在十二月初的时候,一栋四层楼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四周竖着高墙,戒备森严,没有人知道那是干什么的。
第一批专家在十二月的第一个周末,被送了进来。他们即将在这里度过半年的时间,除了中途的春节能回一次家,因为签了保密协议,平时都不能离开这栋建筑四周高墙的活动范围。
这批专家并没有选择年纪太大的,全是四十到四十五岁的中年人,因为《风疾论》的治疗中,运用最多的便是针灸手法,年纪大的中医确实在经验判断方面要高于年纪轻的,但是这批专家正好是八五年之后,对于学历有要求的、经历过正规、系统学习的医生,又有足够的经验,也不会手抖,是最适合进行第一期学习的。
二十位医师坐在教室里,感觉有些稀奇,又格外激动。事实上,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中医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人们习惯了实打实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据,习惯了见效快、使用方便的西药,对于这种疗效长、副作用小、病发前期不被注意也能治疗的、看起来玄之又玄的中医逐渐陌生起来。
能坚持到这个年纪的中医,心中早就有了热爱,能有这么扬眉吐气的一天,让他们每个人都格外兴奋。
然而,当林淮苏推开教室的门走进来的时候,这二十个人都愣了愣。
这是走错了?
谁家的实习生过来帮忙的吗?
哦!也许是之后这位教授的助理!
林淮苏走到了讲台上,自我介绍道:大家好,很高兴能与诸位在此相聚,我是《风疾论》的贡献者,也是接下来半年为诸位讲解的讲师,林淮苏。
作者有话要说: 江释宸:老婆上班的样子真帅,想亲林淮苏:这里有人打扰我讲课,把他抓走
桑菊饮不要乱喝,看到的任何方子,包括坊间比较盛行的三七粉降血压之类的,都需要先去医院问过再吃,并不是所有方子都适合自己的体质。(看到家里长辈想试或者正在吃的也劝劝,一定要先看医生)
另外中风那块儿是乱编的,勿究。
第49章 堵嘴
二十位专家面面相觑,这河里吗?现在是十二月不是四月吧?
这些专家都来自全国各地,对娱乐圈也不甚关注,知道林淮苏是个明星的也是少数。而且自上一次苏老爷子发微博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谁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一号人。
看起来连二十岁都不到,怎么可能是这次《风疾论》的主讲师?!
要不是这次培训前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严格,这几位都恐怕会以为误入了什么船销组织,下一秒就要起立呐喊我真的很不错来给自己洗脑了。
那么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关于《风疾论》的内容,我需要经过第一次考核才能公布给大家,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想听一听大家对于这类病症的看法。
林淮苏歪歪头,似乎在等待什么,没多会儿,另一个同样年轻漂亮的男人就带着资料走了进来。
众专家:
这真的是培训吗?不是明星见面会吗?这俩小伙子该不会是什么明星吧,难道是第一天抵达安排的什么娱乐活动。
这位是我的助理,江释宸医生。
提起江释宸,终于有人不陌生了,二十位专家里起码有一半都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海市有这么个天才,其中一两个还在研讨会和江释宸见过,因此就更震惊了。
他们这是中医培训吗?
这位江医生好像是个西医吧?
培训变得越发迷惑。
这是患者的病历和基本情况,等下大家可以一起去病房看看,然后单独和我聊一聊见解,合适的我会留下,不合适的就请下次培训再来报名了。
众人:
这都签了保密协议还带刷人的?!
不好意思,这位林医生?有人举手了,我们这边的培训是签了协议的,如果是觉得我们不信任你,就算是下马威也不该用这种方式吧。
林淮苏微微一笑:这不是下马威,我只看中实力。
不是夸张,在座的诸位都是都是全国各地最顶尖的专家,江释宸医生想必也清楚,在我们这个年纪有现在这个成就,是怎样的实力。
林淮苏示意江释宸把患者资料发放下去:有没有这个实力,等下交流的时候不就知道了。
众人相视一眼,拿着病历和核磁共振图像看起来。
这是一位中风发作后后遗症严重的患者,几乎全身瘫痪,因为病灶有好几处且位置十分贴近中枢神经,手术风险太大,只能接受保守治疗,且随时会有复发的风险。
这种病历基本上就是判了死刑的,不论送到哪家医院都没人敢接手,好在这个病患的儿女有孝心,才一直给他吊着一条命。
在看完病例之后,林淮苏就带着众人来到了一间病房,护工和患者子女都守候在一旁,看到了这么多专家进来略微有些激动。
林淮苏站到一旁:你们交流吧,二十分钟之后我在隔壁的房间等候,大家商量完就可以和我单独聊聊了。
众人各有心思,但也没有提出异议,他们倒要看看,这两个小年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专家们查看完病人情况之后,众人就开始对家属进行询问了,询问完再相互交流讨论一下,二十分都还没过去,就已经有人想要和林淮苏探讨了。
然而林淮苏这时候正在病患旁边,教江释宸怎么把脉。
众专家:
所以你说的这二十分钟,其实是在这里拿来现场教学的吗?!
不是,这位也来学中医?!
稍等。林淮苏看了眼时间,他基本上和江释宸讲完大半了,中西医在前期的基本课程没有太大差别,因此某些最基本的东西,江释宸一点就透了,讲解起来也轻松。
以前并没有这种系统的医学院,带学生也全部都是直接上临床,因此林淮苏更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
把最基本的讲解完,林淮苏就带着江释宸去隔壁了,之后的讨论会更加深层,但江释宸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就算现在理解不了,记在脑子里,今后接受了全方面的学习,也可以慢慢反刍消化。
这些专家在进入另一个房间之后出来,就被送到了一开始等候的大厅。每个人在里面待的时间都不算长,但是出来之后,再遇到之前的人,就会纷纷露出一种一言难尽的表情。
这小子的深度连他们都捉摸不透。
幸运的是,这二十位专家全部通过了第一轮筛选,而通过短短十分钟的谈话,已经彻底没有龃龉了。
第二轮考核,林淮苏要求这二十位专家两人为一组,相互找穴位,并且针灸穴位,考察他们的针灸手法。
而在林淮苏出题的时候,他就带着江释宸在一旁看,慢声细语地给人讲解。
怎么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众专家在针灸的水平上,终于体现出了差距。针灸虽然是一门中医学的必修课,但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一门手法精修过,毕竟中医治疗的手法太多了,精通其中的一种,都能治疗很多的疾病。
而风疾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的堵塞,因此必须辅助针灸来疏通。
林淮苏在其中点出了四个人需要对针灸进修的,他们需要额外添加一门课程,在过关之前,是不能对病人直接上手的。
虽然表示理解,但这四人也十分遗憾,进都进来了,还可能因为这点没法进行学习,任谁都会觉得难过。
不用担心,针灸只是这门课的一部分,我会负责你们的针灸课程,只要你们认真消化掉我每天讲课的内容,是不会耽误最终毕业的。
听了这话,四人才松一口气,转而有些心情复杂,中医都是越老经验越足,他们还是头一次拜这么年轻的老师。
今天先给你们示范一下,《风疾论》中还会用到一种已经失传的针灸手法,在你们学会之前,我会先亲自给你们示范今天这位患者的全部治疗过程,之后的患者就由你们来上手了。中途如果跟不上的话,我也可能不会让你们毕业。
听到这话,几乎每个人都紧张了起来,不仅是因为不能毕业,而是能亲眼看到这么严重的瘫痪患者的痊愈,这在当代医学水平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林淮苏带着众人进了病房,家属和护工已经被请出去了,之前每个人都对患者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林淮苏却不慌不忙地给江释宸继续讲之前没说完的理论。
其他人:
为什么会有一种自己有点多余的感觉。
林淮苏讲完基本情况,就开始讲第一次的治疗手法了,因为患者的情况过于严重,需要讲到的注意事项非常的复杂,而且这仅仅是第一天、仅此一种情况的治疗。
第一次讲解花了将近两个小时,使用了针灸、按摩、用药等多种疗法,讲完之后每个人都有些沉默,然后看着林淮苏施针。
第一天的治疗结束之后,都已经是下午了,这时候林淮苏再让所有人重新诊脉,每个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改善!
专家们不免激动起来,这件事竟然是真的!
那么,今天的授课就到此为止了。诸位下去自行将笔记整理出来,明日我会让江医生把今天的内容整理好发到群里,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修改。
诸位整理的笔记我是不会检查的,但是在培训结束之前,会有一次最终考试,如果不能通过,我是不会让你们获得单独行医的资格的。
众人点了点头,然后有人疑惑道:江医生给的是《风疾论》中的内容吗?
林淮苏说话的时候眼中都带着笑:当然是今天的授课内容,《风疾论》里只有情况和针法的简述,绝对没有我今天讲的全面。
那
请江医生当助教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江医生能过目不忘了,之后大家有什么没记清楚的点也可以和江医生询问。
恋耽美
这是个什么神仙操作!
刚刚那个方子叫桑菊饮,有风寒感冒的人不宜饮用。只是这天儿,室内大多都开了空调,可以止咳降燥、疏风散热,没生病的就煮淡一点来喝,可以减缓暖气引起的咳嗽。
那人若有所思:那这个桑菊饮,可以给我也抓两幅吗?
林淮苏将电子秤搬回去,拍了拍手:不能。
实际上,没有哪个方子是通用的,在别人身上有效在你的身上可能会起反作用,我熬这个茶是因为我在这边守着,了解每一个患者的身体情况,知道那些人吃得吃不得,你想带给家里人喝,还是要先让家里的人先去医院看看,自己的身体适不适合。
就拿最简单的来说,中医中光是感冒就有两大类,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夏天的时候得了风热感冒,吃风寒感冒的药就会加重病情,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分明只是感冒,却还是拖了很久都好不了的原因。
那病人恍然大悟,不由得衷心佩服起来。一开始他是看中苏老爷子的名声才过来的,让林淮苏给他开药,他其实非常不乐意,现在发现这人不仅医术高超,还非常有医德、耐心,只觉心服口服,带着药就离开了。
江释宸给林淮苏递过来杯水润嗓子,那双眼睛几乎就没挪开过。
送走病人之后,也差不多到了关门的时间。林淮苏交代其他的学徒好好把杂物做完再走,自己先跟着江释宸溜了。
他现在也是有学生的人了。
只可惜江释宸在这周就已经把课给交回去了,下半学期是原来的教授接手。
好消息是江释宸这下终于没那么忙了。
转眼间来到十一月,林淮苏的通告也越来越少,除了明年还有一部古装剧,今年可能不用再往公司那边跑了。
日子变得悠闲起来。
那个曾经天天挂在热搜上的名字也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不过这种事太过常见,每天都会有人消失在众人的记忆里,娱乐圈就是这么个人走去流水的地方。
然而,十一月中旬,一条爆.炸.性的消息霸占了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国内终于研发出来了一整套,对于中风有治愈效果的中医疗法了。
中风,治愈。光是这两个名词放在一起,就足够让每一个人振奋。因为这个病实在太常见了,随着当代生活习惯的改变,这种由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熬夜、运动不足等不健康生活习惯都可能引起的病症让每个人都谈之色变,且此病发病迅速,容易留后遗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都高。
而且,中风的治疗费用高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去除病因才可根治,在众人的印象里,中医可是不用开刀的啊!
最关键的是,这条消息是直接上了央视新闻的,上头专门公开聘请国内的相关中医自愿报班参加培训,培训费用报销,学成之后所有人都会单独发一个资格证,这些人的名字也可以公开查阅,患者只需要去这些地方看病,就可以解决一颗埋在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
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件事轰动了,报名公开的第一天,就有上千人参与了报名。
最终筛选出来,参加第一次培训的只有二十个,上头承诺,等这项技术发展完备之后,每年都会展开培训,以后,中风将再不会成为生命的威胁,只不过是一种治疗期稍长的小病罢了。
这样的形容未免有些夸张,别说西医不信了,就连很多中医也不信,中风在中医只能调理,在西医只能药物治疗,根治只有手术一种办法,怎么可能中医就直接超过西医,不开刀就直接痊愈了的?
在众人的疑惑声中,上层终于陆续公布了一部分数据,因为害怕被有心之人利用,模糊了很多具体内容,但是就曝光的数据而言,足够向众人展示这套疗法的可靠性。
培训的同时,上头还专门开放了志愿者通道,优先为重症患者治疗,当然,其他不同程度的中风患者也可以报名登记,有需要的时候也可能会通知过去。
志愿者通道的报名就变得有些门可罗雀了,除了有少数的重症患者基本上都是瘫痪之后不能自理的,久病床前无孝子,死马当作活马医。
然而这群观望的人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批躺着送进培训基地,活蹦乱跳走出来的人治愈之后,志愿者通道会被挤成什么样子。
海市。
一项工程正在悄然实施着,施工地点就在海医大旁边,因为昼夜施工,还有不少学生投诉,然而这些投诉最终都石沉大海。
终于,在十二月初的时候,一栋四层楼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四周竖着高墙,戒备森严,没有人知道那是干什么的。
第一批专家在十二月的第一个周末,被送了进来。他们即将在这里度过半年的时间,除了中途的春节能回一次家,因为签了保密协议,平时都不能离开这栋建筑四周高墙的活动范围。
这批专家并没有选择年纪太大的,全是四十到四十五岁的中年人,因为《风疾论》的治疗中,运用最多的便是针灸手法,年纪大的中医确实在经验判断方面要高于年纪轻的,但是这批专家正好是八五年之后,对于学历有要求的、经历过正规、系统学习的医生,又有足够的经验,也不会手抖,是最适合进行第一期学习的。
二十位医师坐在教室里,感觉有些稀奇,又格外激动。事实上,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中医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人们习惯了实打实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据,习惯了见效快、使用方便的西药,对于这种疗效长、副作用小、病发前期不被注意也能治疗的、看起来玄之又玄的中医逐渐陌生起来。
能坚持到这个年纪的中医,心中早就有了热爱,能有这么扬眉吐气的一天,让他们每个人都格外兴奋。
然而,当林淮苏推开教室的门走进来的时候,这二十个人都愣了愣。
这是走错了?
谁家的实习生过来帮忙的吗?
哦!也许是之后这位教授的助理!
林淮苏走到了讲台上,自我介绍道:大家好,很高兴能与诸位在此相聚,我是《风疾论》的贡献者,也是接下来半年为诸位讲解的讲师,林淮苏。
作者有话要说: 江释宸:老婆上班的样子真帅,想亲林淮苏:这里有人打扰我讲课,把他抓走
桑菊饮不要乱喝,看到的任何方子,包括坊间比较盛行的三七粉降血压之类的,都需要先去医院问过再吃,并不是所有方子都适合自己的体质。(看到家里长辈想试或者正在吃的也劝劝,一定要先看医生)
另外中风那块儿是乱编的,勿究。
第49章 堵嘴
二十位专家面面相觑,这河里吗?现在是十二月不是四月吧?
这些专家都来自全国各地,对娱乐圈也不甚关注,知道林淮苏是个明星的也是少数。而且自上一次苏老爷子发微博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谁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一号人。
看起来连二十岁都不到,怎么可能是这次《风疾论》的主讲师?!
要不是这次培训前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严格,这几位都恐怕会以为误入了什么船销组织,下一秒就要起立呐喊我真的很不错来给自己洗脑了。
那么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关于《风疾论》的内容,我需要经过第一次考核才能公布给大家,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想听一听大家对于这类病症的看法。
林淮苏歪歪头,似乎在等待什么,没多会儿,另一个同样年轻漂亮的男人就带着资料走了进来。
众专家:
这真的是培训吗?不是明星见面会吗?这俩小伙子该不会是什么明星吧,难道是第一天抵达安排的什么娱乐活动。
这位是我的助理,江释宸医生。
提起江释宸,终于有人不陌生了,二十位专家里起码有一半都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海市有这么个天才,其中一两个还在研讨会和江释宸见过,因此就更震惊了。
他们这是中医培训吗?
这位江医生好像是个西医吧?
培训变得越发迷惑。
这是患者的病历和基本情况,等下大家可以一起去病房看看,然后单独和我聊一聊见解,合适的我会留下,不合适的就请下次培训再来报名了。
众人:
这都签了保密协议还带刷人的?!
不好意思,这位林医生?有人举手了,我们这边的培训是签了协议的,如果是觉得我们不信任你,就算是下马威也不该用这种方式吧。
林淮苏微微一笑:这不是下马威,我只看中实力。
不是夸张,在座的诸位都是都是全国各地最顶尖的专家,江释宸医生想必也清楚,在我们这个年纪有现在这个成就,是怎样的实力。
林淮苏示意江释宸把患者资料发放下去:有没有这个实力,等下交流的时候不就知道了。
众人相视一眼,拿着病历和核磁共振图像看起来。
这是一位中风发作后后遗症严重的患者,几乎全身瘫痪,因为病灶有好几处且位置十分贴近中枢神经,手术风险太大,只能接受保守治疗,且随时会有复发的风险。
这种病历基本上就是判了死刑的,不论送到哪家医院都没人敢接手,好在这个病患的儿女有孝心,才一直给他吊着一条命。
在看完病例之后,林淮苏就带着众人来到了一间病房,护工和患者子女都守候在一旁,看到了这么多专家进来略微有些激动。
林淮苏站到一旁:你们交流吧,二十分钟之后我在隔壁的房间等候,大家商量完就可以和我单独聊聊了。
众人各有心思,但也没有提出异议,他们倒要看看,这两个小年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专家们查看完病人情况之后,众人就开始对家属进行询问了,询问完再相互交流讨论一下,二十分都还没过去,就已经有人想要和林淮苏探讨了。
然而林淮苏这时候正在病患旁边,教江释宸怎么把脉。
众专家:
所以你说的这二十分钟,其实是在这里拿来现场教学的吗?!
不是,这位也来学中医?!
稍等。林淮苏看了眼时间,他基本上和江释宸讲完大半了,中西医在前期的基本课程没有太大差别,因此某些最基本的东西,江释宸一点就透了,讲解起来也轻松。
以前并没有这种系统的医学院,带学生也全部都是直接上临床,因此林淮苏更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
把最基本的讲解完,林淮苏就带着江释宸去隔壁了,之后的讨论会更加深层,但江释宸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就算现在理解不了,记在脑子里,今后接受了全方面的学习,也可以慢慢反刍消化。
这些专家在进入另一个房间之后出来,就被送到了一开始等候的大厅。每个人在里面待的时间都不算长,但是出来之后,再遇到之前的人,就会纷纷露出一种一言难尽的表情。
这小子的深度连他们都捉摸不透。
幸运的是,这二十位专家全部通过了第一轮筛选,而通过短短十分钟的谈话,已经彻底没有龃龉了。
第二轮考核,林淮苏要求这二十位专家两人为一组,相互找穴位,并且针灸穴位,考察他们的针灸手法。
而在林淮苏出题的时候,他就带着江释宸在一旁看,慢声细语地给人讲解。
怎么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众专家在针灸的水平上,终于体现出了差距。针灸虽然是一门中医学的必修课,但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一门手法精修过,毕竟中医治疗的手法太多了,精通其中的一种,都能治疗很多的疾病。
而风疾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的堵塞,因此必须辅助针灸来疏通。
林淮苏在其中点出了四个人需要对针灸进修的,他们需要额外添加一门课程,在过关之前,是不能对病人直接上手的。
虽然表示理解,但这四人也十分遗憾,进都进来了,还可能因为这点没法进行学习,任谁都会觉得难过。
不用担心,针灸只是这门课的一部分,我会负责你们的针灸课程,只要你们认真消化掉我每天讲课的内容,是不会耽误最终毕业的。
听了这话,四人才松一口气,转而有些心情复杂,中医都是越老经验越足,他们还是头一次拜这么年轻的老师。
今天先给你们示范一下,《风疾论》中还会用到一种已经失传的针灸手法,在你们学会之前,我会先亲自给你们示范今天这位患者的全部治疗过程,之后的患者就由你们来上手了。中途如果跟不上的话,我也可能不会让你们毕业。
听到这话,几乎每个人都紧张了起来,不仅是因为不能毕业,而是能亲眼看到这么严重的瘫痪患者的痊愈,这在当代医学水平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林淮苏带着众人进了病房,家属和护工已经被请出去了,之前每个人都对患者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林淮苏却不慌不忙地给江释宸继续讲之前没说完的理论。
其他人:
为什么会有一种自己有点多余的感觉。
林淮苏讲完基本情况,就开始讲第一次的治疗手法了,因为患者的情况过于严重,需要讲到的注意事项非常的复杂,而且这仅仅是第一天、仅此一种情况的治疗。
第一次讲解花了将近两个小时,使用了针灸、按摩、用药等多种疗法,讲完之后每个人都有些沉默,然后看着林淮苏施针。
第一天的治疗结束之后,都已经是下午了,这时候林淮苏再让所有人重新诊脉,每个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改善!
专家们不免激动起来,这件事竟然是真的!
那么,今天的授课就到此为止了。诸位下去自行将笔记整理出来,明日我会让江医生把今天的内容整理好发到群里,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修改。
诸位整理的笔记我是不会检查的,但是在培训结束之前,会有一次最终考试,如果不能通过,我是不会让你们获得单独行医的资格的。
众人点了点头,然后有人疑惑道:江医生给的是《风疾论》中的内容吗?
林淮苏说话的时候眼中都带着笑:当然是今天的授课内容,《风疾论》里只有情况和针法的简述,绝对没有我今天讲的全面。
那
请江医生当助教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江医生能过目不忘了,之后大家有什么没记清楚的点也可以和江医生询问。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