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进修手册(重生)——木兮娘(42)
薛定谔方程的实验证明法之一?!
盛明安惊得差点从座椅上弹跳起来,这奖励未免太贵重!
何止贵重,堪称无价!
因为薛定谔方程式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经由普通的波动方程和德布罗意关系两个条件凑出来的方程式,它是根据从前的数学方程式和新假说凑合整理出来,可以转换成费曼路径积分和海森堡矩阵力学,但不能被直接证明、甚至不能推导出公式。
而黑科技系统的赠送礼物居然随便一出手就是薛定谔方程的实验证明之一?!
这玩意要是发表出来,整个量子物理都会轰动,甚至足以推动现代物理大厦的建成!那是独属于他、也许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子理论!
盛明安打开黑科技程序赠送的礼物,该证明式在脑海中播放。
循环播放。一遍又一遍。
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
好吧,完全看不懂。
想要理解这困扰了无数伟大的物理学家的难题果然不容易。
盛明安暂时将系统赠送的礼物放置到脑海中的某个角落里,现在先想办法解决黑科技第三关卡和盛外公即将参与的鸿芯项目吧。
薛定谔方程的证明是之一,至少他得先打牢量子力学的基础!
盛明安长舒一口气,精神饱满,迅速投入到无限的科研世界中。
不久后,高考成绩出来。
盛明安理科考了701分,而陈惊璆比他少十分,两人都没有加分但是超过华科大录取分数线四十多分。
华科大物理系虽说数一数二,但华国物理系普遍偏弱,因为物理系实验室里需要用到的各类精密仪器都被美国限制购入,所以华科大物理系录取分数线相对其他热门专业会低一点。
不过低不到哪去。
好在盛明安和陈惊璆都过线,不会被调剂。
盛明安裸分701,和其他中学的一名同学名列津市榜眼,而状元裸分其实才687,但人家有加分政策多了20分。
高考成绩公布,全国各地状元人选新鲜出炉,按照每年的惯例要么被媒体大肆报道、要么上热搜。
盛明安单独上了次热搜,因为他跳级直接参加高考,不算加分,他就是津市状元。
再有颜值和三篇sci一作论文加持,得敬称盛神,没人反对。
围脖账号下面齐刷刷又是三香跪拜求学神保佑的盛况。
热闹过一阵后,见盛明安始终没出来发博,网友渐渐也都散了。
围脖重新回到安静无波的时刻,而热搜还是被各种社会事件和娱乐圈事件以及明星占据。
七月初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会议室。
经过十四个月的候选项目评选,从初选到评审再到各评委会确定科学奖正式候选人和候选项目,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审议。
现在正是最后理事会评选投票的阶段。
陈嘉庚科学奖设立于1988年,共设六个奖项,每隔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评选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一般是一人,最多三人。
该奖的设立是为打造华国本土的小诺贝尔奖,因此评审制度颇为严格,宁缺毋滥,所以获奖成果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保障。
此时理事会成员都已经决定好陈嘉庚科学奖的前五个奖项名额都已经确定,除了信息科技技术奖颇有争议。
在场理事成员基本都是华科院院士。
一屋子院士争得面红耳赤。
理事成员李佛佳:让盛明安拿信息科技技术奖实在不行,他太年轻了。这个奖要做好,它就不能随便颁发。这要是给了盛明安,其他同样拿得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怎么想?我觉得给他青年科学奖就好。
陈嘉庚科学奖于两千年左右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形制相差无几,旨于鼓励华国青年学者,但奖项分量没有前者重。
理事成员师长祥撩起眼皮说:陈嘉庚科学奖申报条件什么时候限制年龄?获奖条件限制过年龄吗?诺贝尔奖都不限年龄只看成果,你一个向诺奖看齐的科学奖还歧视年龄了?再说回盛明安,除了年纪小,他的新相位解缠算法、insar毫米形变监测成套全新的软件有哪点不合格。
李佛佳皱眉,他承认盛明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其价值还是原创性、技术水平和贡献都足以拿到陈嘉庚科学信息科技技术奖。
但是
他年纪小,拿到过高的奖项歪了心性怎么办?以后再也突破不了这道槛,把自己困死在过去怎么办?年轻人不定性,过刚易折,天才早亡
李佛佳无声叹气。
正是担心盛明安年轻心性不稳,太早受到过高的荣誉和鲜花容易迷失。偏偏学术科研就得耐心,没有三五年、十来年沉下心的研究,怎么能有重大突破?
国内含金量高的科技奖就那么几项,一项比一项难拿。国外含金量的科技奖不仅评选严格,竞争更激烈。
在这样科技奖项紧缺的前提下,李佛佳认为太早拿奖不是好事。
师长祥:你最近一直在实验室?
李佛佳疑惑:和这次评选有关?
师长祥摇头笑,理事长陆勇交握手指说道:盛明安年初时发表了1000拍瓦级超短激光脉冲装置方案的论文一作,在《自然》正刊。还有一篇prl一作。
李佛佳震惊:他不是雷达工程专业的?
人家小同学跳到物理系去了。
李佛佳沉下脸,说不出暴殄天物的话,但还是不开心:物理系有什么好?!要什么缺什么,哪有电子信息工程这边资源雄厚!
人各有志
你懂个啥。还没盛小同学活得明白。物理才是人生乐趣的源泉。
一会儿时间不到,理事会又吵吵嚷嚷起来。又过了一会儿,由陆勇出面制止争端,结束评奖争议。
两位的话都有道理,但盛明安不能用常理对待。人家年纪小但科研成就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这份天赋应该多加鼓励。陆勇笑说:各位没有异议的话,我就把获奖名额定下来,就当是庆祝盛小友高考探花的礼物。
在场众人闻言,不由赞叹:成绩出了?
裸分七百,是真状元。跳级的吧?这是正常水平,要是连水木大学录取线到不了,怎么好意思收这份大礼?啧,你脸大不?
你们有谁知道盛明安填报哪所志愿?不是水木大就是京大,也有可能是华科大,物理系都不错。
金都大学也不错!不行,我得打个电话回金都大学的招生办,赶紧催一催。
其他人见状,不约而同掏出手机。
学我抢学生,要不要脸?
众人充耳不闻。
教育家的事,那能叫抢吗?
无独有偶,一年一度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人评选此时也陷入争议颇大的僵局。
就盛明安的艾瓦级超短脉冲激光装置方案无论是其前瞻性还是创新性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推动和贡献等各个层面而言,其价值有眼可观。
然而该方案到底只是建模成功,大装置还未落成,不能百分百肯定其方案的准确性。
倘若建模成功但实际还有一些系数没有考虑,以致高功率激光装置建设不成,那么现在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盛明安岂不成了笑话?
但是不颁奖,以盛明安提出方案的价值,又符合获奖要求。
因此华科院科学奖金委员会和院务会议就这个颁奖产生争议。
商讨几天后,得知陈嘉庚科学奖竟真把信息科技技术奖颁给了盛明安,便各退一步,把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颁给了盛明安的超高功率激光脉冲方案的研究项目。
八月中旬,盛明安接到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会议室的电话,通知他获奖的消息,询问他是否愿意配合基金会参加各种评选、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盛明安:愿意
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会出现多少大牛?
免费的学习机会,傻瓜才不愿意去。
其次是陈嘉庚科学奖,盛明安没想到他会获奖,事实上他已经忘记申报评选这回事了。
去年他发表一篇sci雷达论文后,沈卫国就准备了一堆申报评奖的资料让他填,填完就拿走也没透露半句风声。
盛明安还以为没消息了,原来跟这儿等着!
拿奖是意外之喜,还有一百万奖金!
可惜他的《自然》一作和prl一作发表太早,要是在大学发表,最少也有四五十万的奖励。
华科大的录取通知书到手时,恰好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初审名单公布的时间,盛明安的科研成果由詹老推荐,以申市光机所为单位,通过物理与天文学组的二等奖初审。
一等奖初审名单还有变动,不能完全肯定。
二等奖初审名单下来,则基本稳了。
国家自然科学奖初审名单和陈嘉庚科学奖名单同时在九月初发布到网上,有人同时在两份名单上看到盛明安的名字,再联想一个月前人家还凭借津市裸分状元登上热搜,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网友跑去盛明安超话开玩笑似的刷了个#带着国奖上大学#的话题,纷纷评价:
【我带爹妈去大学,盛神带国奖上大学。四舍五入,我带着盛神见爹妈。】
【再四舍五入,我们牵手了。【狗头】】
第36章 风华[14](修题目)
陈嘉庚自然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华科院和华工院全体院士会议上举行,地点是首都。
刚刚拿到科大录取通知书准备提前报道参加军训的盛明安是获奖队伍里年纪最小,或者说是陈嘉庚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获奖年纪最小的小科学家。
他不是博硕,没有高级工程证书,但没人小瞧他。
颁奖仪式上的科研学者对盛明安颇为好奇,颁奖结束后都来见他,顺便问他怎么不继续雷达工程、出于什么原因选择物理系以及下个科研方向准备好了没有balabala
只能说,谈及擅长的领域,大家都口若悬河。
盛明安一一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在会议上重新认识前世同在一个研究院工作的同事,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下次的学术交流
处理起这方面的人际交往,盛明安很熟稔。
和一名科研学者交谈完毕,盛明安拿着奖章准备离开却被叫住,他回头,看到身后站着位年纪约不过四十的中年男人。
你好中年男人露出和善的微笑,然后伸出手:盛明安同学
盛明安瞳孔紧缩了一下,吞咽口水,有点紧张的伸出手回握:您好,潘教授。
眼前的中年男人是科大物理学院的潘教授,博士导师,物理学家和一大串头衔,但这些都不是让盛明安呼吸紧张的原因。
他紧张是因为潘教授是国内量子力学第一人,首次实现具有读取和存储功能的量子交换,是量子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并于16年完成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的发射。
除此之外,辉煌的获奖履历也是潘教授被盛赞为华国量子力学第一人的原因之一。
奥地利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的科学院施密德奖、量子领域最高奖的欧洲物理学会菲尔涅奖、国际量子通信奖更于16年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称为华国最年轻的院士、最年轻的获奖者。
而他今年才四十四岁。
总而言之,潘教授就是一位年轻的天才物理学家!
盛明安前世对量子力学产生兴趣,就研读过潘教授的论文和着作,曾经很想跟他交流量子力学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因为毕竟不是同一个研究方向。
潘教授单外表而言很像个文人,他听到盛明安认识他便问:对量子力学有了解吗?
有兴趣。了解不多
填报志愿了?
填了科大物理学院。
科大物理学院好!我当年就在科大读物理系,后来去奥地利留学,01年的时候才回科大物理系执教。潘教授挺高兴的说:我是博士生导师。要是你两三年后还对量子力学感兴趣,想考研的话可以找我。不说别的,我的学生实操机会很多。
盛明安闻言眼睛一亮,重重点头:了解!
潘教授连说几声好,夸他有眼光,虽说科大物理系被某首都大学压了一头,但他们科大物理学院还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你前段时间的科研方向不是光源吗?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还建有x射线光刻等光束线和对应试验站,方便你以后的科研课题。
除此外的科大还设立了数十个华科院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
简单一句话,科大是你不会后悔的选择。
潘教授笑呵呵夸了一波母校,一看时间差不多便同盛明安道别:盛同学,科大见。
盛明安:再见,潘教授。
目送潘教授离开,盛明安也转身走出会议,戴上帽子跑下台阶,陈惊璆正在马路对面的公交站台打电话。
远远看见走过来的盛明安,陈惊璆抬手摇了摇,同手机对面的人说了几句就挂断电话,朝前跨两步打量一身黑色小西装格外俊丽的盛明安:结束了?
盛明安应了声,把金质奖章和证书都递给陈惊璆看,接着说起刚才在会议里遇到的华国学术圈赫赫有名的大佬。
可惜你没在里面,要不然也能遇到个大牛当你以后的导师。盛明安小声说。
就算我在会议里,满屋子的大牛估计也没一个看得上我。陈惊璆有自知之明,他是有些聪明,却远不如盛明安出色。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你,只要他们跟你聊过就会发现你的天赋。盛明安理所当然的说:因为陈惊璆你是个天才。
闻言,陈惊璆一怔,只以为盛明安是怕他心里不平衡而好言安慰,可是一低头就看到盛明安理所必然的神情才恍然惊觉,他没有撒谎、不是安慰。
陈惊璆理不清现在心里的感觉,又乱又膨胀,他更好奇盛明安到底哪来的底气把陈惊璆是个天才当成不移至理?
如果陈惊璆是天才怎么之前会过得那么狼狈?如果他是天才怎么会被那么多人厌恶和抛弃?
我是天才?
陈惊璆听见自己发出疑问。
盛明安回头,反问:难道不是?
恋耽美
盛明安惊得差点从座椅上弹跳起来,这奖励未免太贵重!
何止贵重,堪称无价!
因为薛定谔方程式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经由普通的波动方程和德布罗意关系两个条件凑出来的方程式,它是根据从前的数学方程式和新假说凑合整理出来,可以转换成费曼路径积分和海森堡矩阵力学,但不能被直接证明、甚至不能推导出公式。
而黑科技系统的赠送礼物居然随便一出手就是薛定谔方程的实验证明之一?!
这玩意要是发表出来,整个量子物理都会轰动,甚至足以推动现代物理大厦的建成!那是独属于他、也许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子理论!
盛明安打开黑科技程序赠送的礼物,该证明式在脑海中播放。
循环播放。一遍又一遍。
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
好吧,完全看不懂。
想要理解这困扰了无数伟大的物理学家的难题果然不容易。
盛明安暂时将系统赠送的礼物放置到脑海中的某个角落里,现在先想办法解决黑科技第三关卡和盛外公即将参与的鸿芯项目吧。
薛定谔方程的证明是之一,至少他得先打牢量子力学的基础!
盛明安长舒一口气,精神饱满,迅速投入到无限的科研世界中。
不久后,高考成绩出来。
盛明安理科考了701分,而陈惊璆比他少十分,两人都没有加分但是超过华科大录取分数线四十多分。
华科大物理系虽说数一数二,但华国物理系普遍偏弱,因为物理系实验室里需要用到的各类精密仪器都被美国限制购入,所以华科大物理系录取分数线相对其他热门专业会低一点。
不过低不到哪去。
好在盛明安和陈惊璆都过线,不会被调剂。
盛明安裸分701,和其他中学的一名同学名列津市榜眼,而状元裸分其实才687,但人家有加分政策多了20分。
高考成绩公布,全国各地状元人选新鲜出炉,按照每年的惯例要么被媒体大肆报道、要么上热搜。
盛明安单独上了次热搜,因为他跳级直接参加高考,不算加分,他就是津市状元。
再有颜值和三篇sci一作论文加持,得敬称盛神,没人反对。
围脖账号下面齐刷刷又是三香跪拜求学神保佑的盛况。
热闹过一阵后,见盛明安始终没出来发博,网友渐渐也都散了。
围脖重新回到安静无波的时刻,而热搜还是被各种社会事件和娱乐圈事件以及明星占据。
七月初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会议室。
经过十四个月的候选项目评选,从初选到评审再到各评委会确定科学奖正式候选人和候选项目,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审议。
现在正是最后理事会评选投票的阶段。
陈嘉庚科学奖设立于1988年,共设六个奖项,每隔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评选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一般是一人,最多三人。
该奖的设立是为打造华国本土的小诺贝尔奖,因此评审制度颇为严格,宁缺毋滥,所以获奖成果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保障。
此时理事会成员都已经决定好陈嘉庚科学奖的前五个奖项名额都已经确定,除了信息科技技术奖颇有争议。
在场理事成员基本都是华科院院士。
一屋子院士争得面红耳赤。
理事成员李佛佳:让盛明安拿信息科技技术奖实在不行,他太年轻了。这个奖要做好,它就不能随便颁发。这要是给了盛明安,其他同样拿得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怎么想?我觉得给他青年科学奖就好。
陈嘉庚科学奖于两千年左右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形制相差无几,旨于鼓励华国青年学者,但奖项分量没有前者重。
理事成员师长祥撩起眼皮说:陈嘉庚科学奖申报条件什么时候限制年龄?获奖条件限制过年龄吗?诺贝尔奖都不限年龄只看成果,你一个向诺奖看齐的科学奖还歧视年龄了?再说回盛明安,除了年纪小,他的新相位解缠算法、insar毫米形变监测成套全新的软件有哪点不合格。
李佛佳皱眉,他承认盛明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其价值还是原创性、技术水平和贡献都足以拿到陈嘉庚科学信息科技技术奖。
但是
他年纪小,拿到过高的奖项歪了心性怎么办?以后再也突破不了这道槛,把自己困死在过去怎么办?年轻人不定性,过刚易折,天才早亡
李佛佳无声叹气。
正是担心盛明安年轻心性不稳,太早受到过高的荣誉和鲜花容易迷失。偏偏学术科研就得耐心,没有三五年、十来年沉下心的研究,怎么能有重大突破?
国内含金量高的科技奖就那么几项,一项比一项难拿。国外含金量的科技奖不仅评选严格,竞争更激烈。
在这样科技奖项紧缺的前提下,李佛佳认为太早拿奖不是好事。
师长祥:你最近一直在实验室?
李佛佳疑惑:和这次评选有关?
师长祥摇头笑,理事长陆勇交握手指说道:盛明安年初时发表了1000拍瓦级超短激光脉冲装置方案的论文一作,在《自然》正刊。还有一篇prl一作。
李佛佳震惊:他不是雷达工程专业的?
人家小同学跳到物理系去了。
李佛佳沉下脸,说不出暴殄天物的话,但还是不开心:物理系有什么好?!要什么缺什么,哪有电子信息工程这边资源雄厚!
人各有志
你懂个啥。还没盛小同学活得明白。物理才是人生乐趣的源泉。
一会儿时间不到,理事会又吵吵嚷嚷起来。又过了一会儿,由陆勇出面制止争端,结束评奖争议。
两位的话都有道理,但盛明安不能用常理对待。人家年纪小但科研成就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这份天赋应该多加鼓励。陆勇笑说:各位没有异议的话,我就把获奖名额定下来,就当是庆祝盛小友高考探花的礼物。
在场众人闻言,不由赞叹:成绩出了?
裸分七百,是真状元。跳级的吧?这是正常水平,要是连水木大学录取线到不了,怎么好意思收这份大礼?啧,你脸大不?
你们有谁知道盛明安填报哪所志愿?不是水木大就是京大,也有可能是华科大,物理系都不错。
金都大学也不错!不行,我得打个电话回金都大学的招生办,赶紧催一催。
其他人见状,不约而同掏出手机。
学我抢学生,要不要脸?
众人充耳不闻。
教育家的事,那能叫抢吗?
无独有偶,一年一度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人评选此时也陷入争议颇大的僵局。
就盛明安的艾瓦级超短脉冲激光装置方案无论是其前瞻性还是创新性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推动和贡献等各个层面而言,其价值有眼可观。
然而该方案到底只是建模成功,大装置还未落成,不能百分百肯定其方案的准确性。
倘若建模成功但实际还有一些系数没有考虑,以致高功率激光装置建设不成,那么现在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盛明安岂不成了笑话?
但是不颁奖,以盛明安提出方案的价值,又符合获奖要求。
因此华科院科学奖金委员会和院务会议就这个颁奖产生争议。
商讨几天后,得知陈嘉庚科学奖竟真把信息科技技术奖颁给了盛明安,便各退一步,把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颁给了盛明安的超高功率激光脉冲方案的研究项目。
八月中旬,盛明安接到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会议室的电话,通知他获奖的消息,询问他是否愿意配合基金会参加各种评选、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盛明安:愿意
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会出现多少大牛?
免费的学习机会,傻瓜才不愿意去。
其次是陈嘉庚科学奖,盛明安没想到他会获奖,事实上他已经忘记申报评选这回事了。
去年他发表一篇sci雷达论文后,沈卫国就准备了一堆申报评奖的资料让他填,填完就拿走也没透露半句风声。
盛明安还以为没消息了,原来跟这儿等着!
拿奖是意外之喜,还有一百万奖金!
可惜他的《自然》一作和prl一作发表太早,要是在大学发表,最少也有四五十万的奖励。
华科大的录取通知书到手时,恰好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初审名单公布的时间,盛明安的科研成果由詹老推荐,以申市光机所为单位,通过物理与天文学组的二等奖初审。
一等奖初审名单还有变动,不能完全肯定。
二等奖初审名单下来,则基本稳了。
国家自然科学奖初审名单和陈嘉庚科学奖名单同时在九月初发布到网上,有人同时在两份名单上看到盛明安的名字,再联想一个月前人家还凭借津市裸分状元登上热搜,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网友跑去盛明安超话开玩笑似的刷了个#带着国奖上大学#的话题,纷纷评价:
【我带爹妈去大学,盛神带国奖上大学。四舍五入,我带着盛神见爹妈。】
【再四舍五入,我们牵手了。【狗头】】
第36章 风华[14](修题目)
陈嘉庚自然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华科院和华工院全体院士会议上举行,地点是首都。
刚刚拿到科大录取通知书准备提前报道参加军训的盛明安是获奖队伍里年纪最小,或者说是陈嘉庚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获奖年纪最小的小科学家。
他不是博硕,没有高级工程证书,但没人小瞧他。
颁奖仪式上的科研学者对盛明安颇为好奇,颁奖结束后都来见他,顺便问他怎么不继续雷达工程、出于什么原因选择物理系以及下个科研方向准备好了没有balabala
只能说,谈及擅长的领域,大家都口若悬河。
盛明安一一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在会议上重新认识前世同在一个研究院工作的同事,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下次的学术交流
处理起这方面的人际交往,盛明安很熟稔。
和一名科研学者交谈完毕,盛明安拿着奖章准备离开却被叫住,他回头,看到身后站着位年纪约不过四十的中年男人。
你好中年男人露出和善的微笑,然后伸出手:盛明安同学
盛明安瞳孔紧缩了一下,吞咽口水,有点紧张的伸出手回握:您好,潘教授。
眼前的中年男人是科大物理学院的潘教授,博士导师,物理学家和一大串头衔,但这些都不是让盛明安呼吸紧张的原因。
他紧张是因为潘教授是国内量子力学第一人,首次实现具有读取和存储功能的量子交换,是量子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并于16年完成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的发射。
除此之外,辉煌的获奖履历也是潘教授被盛赞为华国量子力学第一人的原因之一。
奥地利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的科学院施密德奖、量子领域最高奖的欧洲物理学会菲尔涅奖、国际量子通信奖更于16年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称为华国最年轻的院士、最年轻的获奖者。
而他今年才四十四岁。
总而言之,潘教授就是一位年轻的天才物理学家!
盛明安前世对量子力学产生兴趣,就研读过潘教授的论文和着作,曾经很想跟他交流量子力学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因为毕竟不是同一个研究方向。
潘教授单外表而言很像个文人,他听到盛明安认识他便问:对量子力学有了解吗?
有兴趣。了解不多
填报志愿了?
填了科大物理学院。
科大物理学院好!我当年就在科大读物理系,后来去奥地利留学,01年的时候才回科大物理系执教。潘教授挺高兴的说:我是博士生导师。要是你两三年后还对量子力学感兴趣,想考研的话可以找我。不说别的,我的学生实操机会很多。
盛明安闻言眼睛一亮,重重点头:了解!
潘教授连说几声好,夸他有眼光,虽说科大物理系被某首都大学压了一头,但他们科大物理学院还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你前段时间的科研方向不是光源吗?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还建有x射线光刻等光束线和对应试验站,方便你以后的科研课题。
除此外的科大还设立了数十个华科院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
简单一句话,科大是你不会后悔的选择。
潘教授笑呵呵夸了一波母校,一看时间差不多便同盛明安道别:盛同学,科大见。
盛明安:再见,潘教授。
目送潘教授离开,盛明安也转身走出会议,戴上帽子跑下台阶,陈惊璆正在马路对面的公交站台打电话。
远远看见走过来的盛明安,陈惊璆抬手摇了摇,同手机对面的人说了几句就挂断电话,朝前跨两步打量一身黑色小西装格外俊丽的盛明安:结束了?
盛明安应了声,把金质奖章和证书都递给陈惊璆看,接着说起刚才在会议里遇到的华国学术圈赫赫有名的大佬。
可惜你没在里面,要不然也能遇到个大牛当你以后的导师。盛明安小声说。
就算我在会议里,满屋子的大牛估计也没一个看得上我。陈惊璆有自知之明,他是有些聪明,却远不如盛明安出色。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你,只要他们跟你聊过就会发现你的天赋。盛明安理所当然的说:因为陈惊璆你是个天才。
闻言,陈惊璆一怔,只以为盛明安是怕他心里不平衡而好言安慰,可是一低头就看到盛明安理所必然的神情才恍然惊觉,他没有撒谎、不是安慰。
陈惊璆理不清现在心里的感觉,又乱又膨胀,他更好奇盛明安到底哪来的底气把陈惊璆是个天才当成不移至理?
如果陈惊璆是天才怎么之前会过得那么狼狈?如果他是天才怎么会被那么多人厌恶和抛弃?
我是天才?
陈惊璆听见自己发出疑问。
盛明安回头,反问:难道不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