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建设领地(穿越)——木瓜乙(9)
许文松了一口气,他还怕端王不听他之言,固执己见,现在看来,王爷还是挺好说话的。
明钰放下地图,又聊起了凉州之地百姓的生活。大多数是许文在说,明钰则侧耳倾听,偶尔也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许文也都一一解答。
马车行进并不慢,临近中午时分,一行人就到了村子,远远有人观望到车队,回去报信。有人手中捏紧了锄头,小心翼翼探出脑袋,隔着半人高的土墙问:来的何人,做何而来?
不怪他们小心谨慎,实在是被夷寇盗匪给祸害惨了。他们也是看这个车队不像是夷寇盗匪之类的,这才敢出声询问。
当即有人上前几步代明钰答话,我等是青州来的客商,路过此地,可否在此歇歇脚?
这是明钰早就交代过的话,他们的队伍的确是作商队规模弄的,这样子才不会引人怀疑。
听到回答,村人明显放松了一些,几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商量着。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就见村子里一堆人簇拥着一个老者走了出来。当头的老者应该是很有地位的,村里人的态度对他都很尊敬。
那几个村人见到老者,连忙迎了上去,其中一人低声将刚刚的话说了一遍。
老者一听,又仔细打量了一番明钰他们的车队,见确实是商队的样子,这才走上前来,笑呵呵的说道:诸位莫怪我等怠慢,老朽是这儿的村正,诸位远道而来,村子里别的没有,一碗水还是能请大家喝的。
明钰早已经下了车,听村正这么说,便揖礼谢过,令其他人原地休息,自己则带着许文以及几个亲卫进了村子。
村人见他们只几个人进村,终于放下心底的戒备,行动上也热情起来。
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商队过来了,明公子怎地就来了凉州啊?凉州可不太平。村正引着明钰他们进村,刚刚已经互相介绍过了,他也知道了这只商队正是这位明公子主事。
明公子的商队竟然平安无恙的到达此地,只能说明公子的运气也太好了些,他们这边以前不是没有商队来过。可是近些年来,大燕国与绥西国边境战火愈烈,更是有了不少提着刀子打家劫舍的贼匪。如今的凉州境内实在是凶险之地,很多商人早都不往这边来了。
今日能见到这般规模的商队,也算是奇迹,这些年边地的战争频发,这里已经鲜有商队过来了。
嗐!我这也是没办法啊,很家中闹翻,立下了军令状,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方才能安心回去,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嘛,我这不是想要试试看嘛。明钰摊摊手,语气中很是无奈的说道。
许文听得眼角直抽抽,殿下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真没人及的上。
村正似乎相信的他的说法,他不得不信啊,这个珠圆玉润的少年公子一看就是大富之家出来的。年轻人做事都是凭着一腔热血上头,还说什么富贵险中求,只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唉!少年郎,老朽相劝一句,还是尽早离开凉州这个险地为好啊!村正说完,看明钰虽然在点头,可明显很敷衍的态度,便住了嘴。他话说在这里了,听不听的就在自己了,总之别人怎么做,都不是自己能管的。
村正伯伯说凉州凶险,可小子一路行来,也没见什么危险之处啊。明钰故作不解的说道。
村正摇摇头,想来是你这小子运气好,听说前一阵子,红袍军的谢将军出马将闯入的夷寇给灭了。有谢将军的威名震慑,其他的宵小之徒应该得到风声,夹起尾巴做人,这才让这小子没有遇到吧,可没有遇到不等于没有啊。
你是外地人,有所不知,这里战乱频发,有夷寇时不时闯进凉州劫掠不说,还有贼匪下山抢掠,百姓深受其苦。你们商队过来,要是遇上这些人,性命财物都得留下。
这么严重的吗?明钰虽然早有准备,可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皱眉,装作担忧的模样,夷寇且不说,穷凶极恶之辈,可贼匪战力比夷寇差远了吧,当地驻军怎地不剿匪啊?任由那些贼匪为患地方?
听到明钰这番话,许文额角直冒冷汗,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怪罪下来?可是这真怪不到驻军的头上啊!
村正是个有远见的睿智老者,笑着解释道:话不能这么说,其一驻军要防卫边境的夷人军队,兵力本就紧张,其二那些贼匪实在是狡猾,从不在一处作案,听闻官军一来,早就遁走躲避开来,官军每每都就扑了个空。
明钰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官军剿匪,一出动总要闹出大的动静。只要细作稍稍一打听就会知道,提前送信规避开来,让官军扑个空很正常。
他想起了之前仅仅不过百人的夷寇入侵,其行动如风,短短时日就好几个村庄遭了殃,若不是出动谢将军的红袍军只怕没那么容易将之歼灭吧。
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明钰摩挲着手指,眉头皱的更紧了。
村正摇摇头,叹息道:大燕朝有几个谢将军那般的人物?
也只有谢将军出马能震慑住宵小,可是谢将军本就事务繁忙,要对付对峙的夷人军队,哪里还能再分心于这些小事?
几人到了村正家中坐下歇息,村正住的屋子在整个村子里来说算是比较好点的了,可是,屋子里照样家徒四壁,连像样的桌椅板凳都少有,堂屋中就一个大大的炕供人盘膝而坐。
得到吩咐的家中小辈端了几碗水过来,门口有几个小孩儿巴扒着门框露出几个小萝卜头,想来是村正家中的后辈子孙。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明钰端起碗喝了一口水,然后舔了舔嘴唇。
明钰一愣,口中回味微甜,想来主人家为了待客不失礼,还特地在水里加了些珍贵的糖霜,而这些小孩子一个个都眼馋起这放了糖的水。
糖霜这东西在京城只是普通之物,在这里,却属于珍贵的东西了,这里的人家中粮食都不够吃的,哪里还会去买糖霜之类无用的东西,所以小孩子眼馋也是正常的。
明钰招手让他们进来,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好奇的来到明钰身前。明钰从袖中掏出个精致的荷包从里面抓出一把蜜饯,递给了他们,这是青萍今早给他备上的。偶尔早起之时明钰会有一些低血糖的症状,因此他身上时常便备有果脯蜜饯这类甜的东西。
几个孩子看了祖父一眼,见祖父并没有反对,这才欢天喜地的接过来,道了一声谢,然后哄笑着跑出去了。
村正慈祥的看着孩子们离开的背影,小孩子不懂事,客人莫要见怪。
明钰摆手示意无妨,才接着先前的话题问道:我看这里生活条件艰苦,当官的就没能想想办法吗?
能有什么办法,如今地里产出的粮食,每每成熟之际,就会引来夷人打秋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成果,转眼间就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那些夷人,凶残成性,战斗力除了谢将军的红袍军,其他的官军与之交锋,十有八,九都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唉!要是他们能抢些粮食不伤人倒还好,还有的直接屠村,将妇人小孩都抢走的。村正所言皆出自肺腑,言语中处处透着无奈心酸,正是因此,凉州百姓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我们这里离着凉州近倒还好些,其他的远的地儿,百姓的日子更是有今日没明日。
既然如此,为何为何你们不搬离此地?明钰说话都有些艰难,还是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嗐!祖祖辈辈都在此地,这里就是根啊,又能走到哪里去。其实我们心中也知道,前方还有保护我们的将士,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打败夷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太太平平,安安稳稳的过日了。
百姓们最大的心愿不就是太平安稳么?
15、第 15 章
出来之际,明钰眼眶微红,心情很是沉重。真正的接触了百姓,了解到更多,明钰就越觉得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百姓不应该背负太多,他们大多善良淳朴,只是求得安生苟活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自古以来的战争,殃及的都是无辜百姓,真正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就只能阻止战争,而办法要么就是议和,要么就是将敌人打趴下。
许大人,我们大燕与绥西国的战争缘由,你可知道?明钰只知道两国纷争恩怨由来已久,大燕百姓恨其入骨,绥西国之人好勇斗狠,时常入侵大燕边境。
他现在了解到的实在是太少了,不管他如何谋划,总要知己知彼方才能有应付的办法。
因着殿下的心情不好,随行之人都不敢招惹他,只是默默跟随,许文更是小心大气不敢出。
此时听到明钰的问话,许文紧跟两步,拱手道:大燕与绥西国相临,自大燕建国起,就一直与绥西国交锋,只因绥西国的夷人以放牧为生,他们的很多物资都极度匮乏。以前还好,只不过小打小闹,只在粮食秋收之际,会有小股的夷人眼红前来抢些粮食,抢完便离开,这就是大家常常说起的打秋风。
他顿了一顿,发现王爷听得很是认真,继续说道:然而前些年,绥西国天灾不断,听说冻死了很多牛羊,夷人因此也冻死饿死了不少的人。当时正值夷人新汗王拓拔洪则上位,他能力出众,野心勃勃,为了转移夷人的哀恸情绪,遂对大燕发动战争,他们在战争中获得极大的好处,于是欲罢不能。正是因此,夷人几乎年年都会派出大军攻城略地,将大燕百姓掳去不少。
这些被掳走的百姓,身强力壮者大多被他们当成牲口买卖,成为奴隶,妇孺儿童也被卖给权贵取乐。
这凉州十室九空,除了被屠杀之人,绝大多数是被掳走做了奴隶或者是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许文缓缓道来,在场听到之人无不咬牙切齿。明钰捏紧了拳头,仰天长叹一声,百姓何辜?遭受如此无妄之灾。
他如今是此地的封王,他有责任有义务护住自己领地上的百姓。必须想个法子,改变这种任人宰割的现状。
明钰回头看向不远处安宁祥和的村子,这安宁祥和也只不过是表象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敌人的铁骑踏破,只希望下次再来之时,村子会有真正的安宁祥和。
接下来的几天,明钰走访了好些不同的村庄,也了解到了不少的事情。
再然后,明钰回到王府,关在书房整整三天,他让许文找了许多关于凉州以及绥西国的书过来,自己慢慢查阅,遇到难解之处随时招许大人前来问话。好在许文的确是有才能之人,很多问题问他都能迎刃而解。可就是这样,许文随时准备着应对殿下的问题,不过几天时间,许文的眼圈都黑了,整个人走路都是飘的。
许文盯着明钰,看他在纸上写写画画,甚至还有他看不懂,或者说是他从未见过的文字。许文自负有些许才情之人,就连绥西国的绥文他都能认识多半,可偏偏明钰很简单的笔画他却一个都不认识。
可惜明钰不知道他的想法,只自顾自的将心中模糊的想法写下来,慢慢加以完善,并且反复推演着办法的可行性。还有用计算公式计算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办法更省人力物力。
等明钰揉揉发涨的眉心,停下笔来,许文才开口问:殿下,您这是做何?
明钰这才想起许文一大早就来了,而自己问了两个问题后就彻底将人给忘在脑后了。许文也没有离开,只是默默待在一旁,并未出声打扰,虽然不知道端王在忙什么,但是,既然随时随地的就会有问题问他,他就随时待命就好了。
明钰此时想通了一些事情,心情也颇为愉悦,笑道:想要百姓过安稳日子,首先要想办法治理内患。我这里想到了对付贼匪以及入侵夷寇的办法,许大人不如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疏漏的?
许文一愣,端王殿下刚刚说什么?对付贼匪夷寇之法?殿下这些日子以来废寝忘食的,难道就是为了想出这样的办法?可是,这贼匪夷寇长期为祸不断,不是没人想办法解决,而是无能为力,实在是无法可解。
现在端王殿下竟然说有办法了?这叫许文如何不怔愣住?许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殿下,您说的是真的?真的有解决办法?
明钰拿起桌上整整齐齐的一叠写满了计划的纸张,点头道:自然是真。说完就将纸张递给了许文。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看完再说。
许文小心接过,从头开始看起来,说实话,殿下的字迹不能说好,弯弯曲曲如地龙状,只能勉勉强强算认得出,和刚刚蒙学的幼童差不离。
一开始许文看的很快,他博学强记,只需要扫一眼就能记得七七八八,然而,翻了两页之后,他看的速度明显缓慢了下来。从一目十行变成了一字一句,连字句之间停顿的地方都舍不得放过。
末了,许文眼中神采照人,眼底的兴奋之意早就掩藏不住了,他踱步转了两圈,然后问道:殿下,这这法子,真能有用吗?不过还没等明钰回答,他双手握拳挥舞了一下,自顾自的激动说道:能成的,一定能成的。
明钰笑而不语,端起桌案上已经凉透了的茶喝了一口,立马苦得整张脸都皱成一团,他这才想起先前他吩咐青萍上的是特浓茶,提神醒脑很是不错。
许文陷入沉思,他仔细的琢磨起明钰纸上的法子,在脑袋里推演一番,然后才朝着明钰躬身一礼,殿下之计,定能解决目前的麻烦,下官替百姓谢过殿下。
明钰扶起他,笑道:领地治下之民,本就是本王之责,何用你来道谢。不过,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如何?
许文沉吟了一会儿,组织了语句方才说道:且说殿下所言的第一种方法,其一让村子中百姓每日里巡视,甚至建眺望楼,有敌情可以提前通知百姓,让百姓做好敌袭的准备。其二让大家挖掘弯弯绕绕的地道,隐秘的连接上每家每户,让大家在敌袭之时可以藏身,还能将家家户户中多余的粮食财务物藏入地道之中,实施坚壁清野之策。这么一来,若有贼匪夷寇前来,就不会有任何的损失,百姓们也可提前躲入其中,让敌人扑个空,什么都得不到。这法子的确是妙啊!他抚掌赞叹,对于明钰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是真心佩服。不过他顿了顿,还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是若是敌人发现端倪,用水淹火攻之法的话,能够保证百姓在其中的安全么?
许文一来就问到了点子上,证明他是用心思考了自己方案的。明钰很满意,他的脑袋瓜子的确聪明,许文这些时日的表现,明钰看在眼中,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前只是在知府衙门里做个看管文书案卷之类的小官,也是屈才了。
明钰点点头,这些自然要提前考虑到,地道如迷宫一般,且地道入口设置在隐蔽的地方,一般人是不容易找到的。就算找到入口,不是熟悉之人便是进去也找不到北,若是敌人落单,双拳难敌四手,百姓们也能轻而易举的对付。水淹火攻的话,那就在地道里做好排烟排水的设计,务必让人在里面安全无虞。
恋耽美
明钰放下地图,又聊起了凉州之地百姓的生活。大多数是许文在说,明钰则侧耳倾听,偶尔也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许文也都一一解答。
马车行进并不慢,临近中午时分,一行人就到了村子,远远有人观望到车队,回去报信。有人手中捏紧了锄头,小心翼翼探出脑袋,隔着半人高的土墙问:来的何人,做何而来?
不怪他们小心谨慎,实在是被夷寇盗匪给祸害惨了。他们也是看这个车队不像是夷寇盗匪之类的,这才敢出声询问。
当即有人上前几步代明钰答话,我等是青州来的客商,路过此地,可否在此歇歇脚?
这是明钰早就交代过的话,他们的队伍的确是作商队规模弄的,这样子才不会引人怀疑。
听到回答,村人明显放松了一些,几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商量着。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就见村子里一堆人簇拥着一个老者走了出来。当头的老者应该是很有地位的,村里人的态度对他都很尊敬。
那几个村人见到老者,连忙迎了上去,其中一人低声将刚刚的话说了一遍。
老者一听,又仔细打量了一番明钰他们的车队,见确实是商队的样子,这才走上前来,笑呵呵的说道:诸位莫怪我等怠慢,老朽是这儿的村正,诸位远道而来,村子里别的没有,一碗水还是能请大家喝的。
明钰早已经下了车,听村正这么说,便揖礼谢过,令其他人原地休息,自己则带着许文以及几个亲卫进了村子。
村人见他们只几个人进村,终于放下心底的戒备,行动上也热情起来。
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商队过来了,明公子怎地就来了凉州啊?凉州可不太平。村正引着明钰他们进村,刚刚已经互相介绍过了,他也知道了这只商队正是这位明公子主事。
明公子的商队竟然平安无恙的到达此地,只能说明公子的运气也太好了些,他们这边以前不是没有商队来过。可是近些年来,大燕国与绥西国边境战火愈烈,更是有了不少提着刀子打家劫舍的贼匪。如今的凉州境内实在是凶险之地,很多商人早都不往这边来了。
今日能见到这般规模的商队,也算是奇迹,这些年边地的战争频发,这里已经鲜有商队过来了。
嗐!我这也是没办法啊,很家中闹翻,立下了军令状,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方才能安心回去,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嘛,我这不是想要试试看嘛。明钰摊摊手,语气中很是无奈的说道。
许文听得眼角直抽抽,殿下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真没人及的上。
村正似乎相信的他的说法,他不得不信啊,这个珠圆玉润的少年公子一看就是大富之家出来的。年轻人做事都是凭着一腔热血上头,还说什么富贵险中求,只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唉!少年郎,老朽相劝一句,还是尽早离开凉州这个险地为好啊!村正说完,看明钰虽然在点头,可明显很敷衍的态度,便住了嘴。他话说在这里了,听不听的就在自己了,总之别人怎么做,都不是自己能管的。
村正伯伯说凉州凶险,可小子一路行来,也没见什么危险之处啊。明钰故作不解的说道。
村正摇摇头,想来是你这小子运气好,听说前一阵子,红袍军的谢将军出马将闯入的夷寇给灭了。有谢将军的威名震慑,其他的宵小之徒应该得到风声,夹起尾巴做人,这才让这小子没有遇到吧,可没有遇到不等于没有啊。
你是外地人,有所不知,这里战乱频发,有夷寇时不时闯进凉州劫掠不说,还有贼匪下山抢掠,百姓深受其苦。你们商队过来,要是遇上这些人,性命财物都得留下。
这么严重的吗?明钰虽然早有准备,可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皱眉,装作担忧的模样,夷寇且不说,穷凶极恶之辈,可贼匪战力比夷寇差远了吧,当地驻军怎地不剿匪啊?任由那些贼匪为患地方?
听到明钰这番话,许文额角直冒冷汗,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怪罪下来?可是这真怪不到驻军的头上啊!
村正是个有远见的睿智老者,笑着解释道:话不能这么说,其一驻军要防卫边境的夷人军队,兵力本就紧张,其二那些贼匪实在是狡猾,从不在一处作案,听闻官军一来,早就遁走躲避开来,官军每每都就扑了个空。
明钰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官军剿匪,一出动总要闹出大的动静。只要细作稍稍一打听就会知道,提前送信规避开来,让官军扑个空很正常。
他想起了之前仅仅不过百人的夷寇入侵,其行动如风,短短时日就好几个村庄遭了殃,若不是出动谢将军的红袍军只怕没那么容易将之歼灭吧。
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明钰摩挲着手指,眉头皱的更紧了。
村正摇摇头,叹息道:大燕朝有几个谢将军那般的人物?
也只有谢将军出马能震慑住宵小,可是谢将军本就事务繁忙,要对付对峙的夷人军队,哪里还能再分心于这些小事?
几人到了村正家中坐下歇息,村正住的屋子在整个村子里来说算是比较好点的了,可是,屋子里照样家徒四壁,连像样的桌椅板凳都少有,堂屋中就一个大大的炕供人盘膝而坐。
得到吩咐的家中小辈端了几碗水过来,门口有几个小孩儿巴扒着门框露出几个小萝卜头,想来是村正家中的后辈子孙。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明钰端起碗喝了一口水,然后舔了舔嘴唇。
明钰一愣,口中回味微甜,想来主人家为了待客不失礼,还特地在水里加了些珍贵的糖霜,而这些小孩子一个个都眼馋起这放了糖的水。
糖霜这东西在京城只是普通之物,在这里,却属于珍贵的东西了,这里的人家中粮食都不够吃的,哪里还会去买糖霜之类无用的东西,所以小孩子眼馋也是正常的。
明钰招手让他们进来,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好奇的来到明钰身前。明钰从袖中掏出个精致的荷包从里面抓出一把蜜饯,递给了他们,这是青萍今早给他备上的。偶尔早起之时明钰会有一些低血糖的症状,因此他身上时常便备有果脯蜜饯这类甜的东西。
几个孩子看了祖父一眼,见祖父并没有反对,这才欢天喜地的接过来,道了一声谢,然后哄笑着跑出去了。
村正慈祥的看着孩子们离开的背影,小孩子不懂事,客人莫要见怪。
明钰摆手示意无妨,才接着先前的话题问道:我看这里生活条件艰苦,当官的就没能想想办法吗?
能有什么办法,如今地里产出的粮食,每每成熟之际,就会引来夷人打秋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成果,转眼间就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那些夷人,凶残成性,战斗力除了谢将军的红袍军,其他的官军与之交锋,十有八,九都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唉!要是他们能抢些粮食不伤人倒还好,还有的直接屠村,将妇人小孩都抢走的。村正所言皆出自肺腑,言语中处处透着无奈心酸,正是因此,凉州百姓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我们这里离着凉州近倒还好些,其他的远的地儿,百姓的日子更是有今日没明日。
既然如此,为何为何你们不搬离此地?明钰说话都有些艰难,还是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嗐!祖祖辈辈都在此地,这里就是根啊,又能走到哪里去。其实我们心中也知道,前方还有保护我们的将士,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打败夷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太太平平,安安稳稳的过日了。
百姓们最大的心愿不就是太平安稳么?
15、第 15 章
出来之际,明钰眼眶微红,心情很是沉重。真正的接触了百姓,了解到更多,明钰就越觉得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百姓不应该背负太多,他们大多善良淳朴,只是求得安生苟活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自古以来的战争,殃及的都是无辜百姓,真正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就只能阻止战争,而办法要么就是议和,要么就是将敌人打趴下。
许大人,我们大燕与绥西国的战争缘由,你可知道?明钰只知道两国纷争恩怨由来已久,大燕百姓恨其入骨,绥西国之人好勇斗狠,时常入侵大燕边境。
他现在了解到的实在是太少了,不管他如何谋划,总要知己知彼方才能有应付的办法。
因着殿下的心情不好,随行之人都不敢招惹他,只是默默跟随,许文更是小心大气不敢出。
此时听到明钰的问话,许文紧跟两步,拱手道:大燕与绥西国相临,自大燕建国起,就一直与绥西国交锋,只因绥西国的夷人以放牧为生,他们的很多物资都极度匮乏。以前还好,只不过小打小闹,只在粮食秋收之际,会有小股的夷人眼红前来抢些粮食,抢完便离开,这就是大家常常说起的打秋风。
他顿了一顿,发现王爷听得很是认真,继续说道:然而前些年,绥西国天灾不断,听说冻死了很多牛羊,夷人因此也冻死饿死了不少的人。当时正值夷人新汗王拓拔洪则上位,他能力出众,野心勃勃,为了转移夷人的哀恸情绪,遂对大燕发动战争,他们在战争中获得极大的好处,于是欲罢不能。正是因此,夷人几乎年年都会派出大军攻城略地,将大燕百姓掳去不少。
这些被掳走的百姓,身强力壮者大多被他们当成牲口买卖,成为奴隶,妇孺儿童也被卖给权贵取乐。
这凉州十室九空,除了被屠杀之人,绝大多数是被掳走做了奴隶或者是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许文缓缓道来,在场听到之人无不咬牙切齿。明钰捏紧了拳头,仰天长叹一声,百姓何辜?遭受如此无妄之灾。
他如今是此地的封王,他有责任有义务护住自己领地上的百姓。必须想个法子,改变这种任人宰割的现状。
明钰回头看向不远处安宁祥和的村子,这安宁祥和也只不过是表象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敌人的铁骑踏破,只希望下次再来之时,村子会有真正的安宁祥和。
接下来的几天,明钰走访了好些不同的村庄,也了解到了不少的事情。
再然后,明钰回到王府,关在书房整整三天,他让许文找了许多关于凉州以及绥西国的书过来,自己慢慢查阅,遇到难解之处随时招许大人前来问话。好在许文的确是有才能之人,很多问题问他都能迎刃而解。可就是这样,许文随时准备着应对殿下的问题,不过几天时间,许文的眼圈都黑了,整个人走路都是飘的。
许文盯着明钰,看他在纸上写写画画,甚至还有他看不懂,或者说是他从未见过的文字。许文自负有些许才情之人,就连绥西国的绥文他都能认识多半,可偏偏明钰很简单的笔画他却一个都不认识。
可惜明钰不知道他的想法,只自顾自的将心中模糊的想法写下来,慢慢加以完善,并且反复推演着办法的可行性。还有用计算公式计算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办法更省人力物力。
等明钰揉揉发涨的眉心,停下笔来,许文才开口问:殿下,您这是做何?
明钰这才想起许文一大早就来了,而自己问了两个问题后就彻底将人给忘在脑后了。许文也没有离开,只是默默待在一旁,并未出声打扰,虽然不知道端王在忙什么,但是,既然随时随地的就会有问题问他,他就随时待命就好了。
明钰此时想通了一些事情,心情也颇为愉悦,笑道:想要百姓过安稳日子,首先要想办法治理内患。我这里想到了对付贼匪以及入侵夷寇的办法,许大人不如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疏漏的?
许文一愣,端王殿下刚刚说什么?对付贼匪夷寇之法?殿下这些日子以来废寝忘食的,难道就是为了想出这样的办法?可是,这贼匪夷寇长期为祸不断,不是没人想办法解决,而是无能为力,实在是无法可解。
现在端王殿下竟然说有办法了?这叫许文如何不怔愣住?许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殿下,您说的是真的?真的有解决办法?
明钰拿起桌上整整齐齐的一叠写满了计划的纸张,点头道:自然是真。说完就将纸张递给了许文。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看完再说。
许文小心接过,从头开始看起来,说实话,殿下的字迹不能说好,弯弯曲曲如地龙状,只能勉勉强强算认得出,和刚刚蒙学的幼童差不离。
一开始许文看的很快,他博学强记,只需要扫一眼就能记得七七八八,然而,翻了两页之后,他看的速度明显缓慢了下来。从一目十行变成了一字一句,连字句之间停顿的地方都舍不得放过。
末了,许文眼中神采照人,眼底的兴奋之意早就掩藏不住了,他踱步转了两圈,然后问道:殿下,这这法子,真能有用吗?不过还没等明钰回答,他双手握拳挥舞了一下,自顾自的激动说道:能成的,一定能成的。
明钰笑而不语,端起桌案上已经凉透了的茶喝了一口,立马苦得整张脸都皱成一团,他这才想起先前他吩咐青萍上的是特浓茶,提神醒脑很是不错。
许文陷入沉思,他仔细的琢磨起明钰纸上的法子,在脑袋里推演一番,然后才朝着明钰躬身一礼,殿下之计,定能解决目前的麻烦,下官替百姓谢过殿下。
明钰扶起他,笑道:领地治下之民,本就是本王之责,何用你来道谢。不过,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如何?
许文沉吟了一会儿,组织了语句方才说道:且说殿下所言的第一种方法,其一让村子中百姓每日里巡视,甚至建眺望楼,有敌情可以提前通知百姓,让百姓做好敌袭的准备。其二让大家挖掘弯弯绕绕的地道,隐秘的连接上每家每户,让大家在敌袭之时可以藏身,还能将家家户户中多余的粮食财务物藏入地道之中,实施坚壁清野之策。这么一来,若有贼匪夷寇前来,就不会有任何的损失,百姓们也可提前躲入其中,让敌人扑个空,什么都得不到。这法子的确是妙啊!他抚掌赞叹,对于明钰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是真心佩服。不过他顿了顿,还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是若是敌人发现端倪,用水淹火攻之法的话,能够保证百姓在其中的安全么?
许文一来就问到了点子上,证明他是用心思考了自己方案的。明钰很满意,他的脑袋瓜子的确聪明,许文这些时日的表现,明钰看在眼中,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前只是在知府衙门里做个看管文书案卷之类的小官,也是屈才了。
明钰点点头,这些自然要提前考虑到,地道如迷宫一般,且地道入口设置在隐蔽的地方,一般人是不容易找到的。就算找到入口,不是熟悉之人便是进去也找不到北,若是敌人落单,双拳难敌四手,百姓们也能轻而易举的对付。水淹火攻的话,那就在地道里做好排烟排水的设计,务必让人在里面安全无虞。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