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须得从长计议。汁琮听完这句后,没有反驳儿子,太子泷确实很了解他,扣住了他最在意的一点,退朝。
姜恒也知道今天不可能有结论,他要的是先把议题抛出来,让所有大臣以及汁琮展开争吵,届时再给出折中的方法。就像时下百官的观点,把动物扔到朝廷上来,让它们闹得鸡飞狗跳,所有人是断然不会接受的。但设若将动物关在笼子里一起上朝,就显得可以折中了。
而且姜恒知道,在雍国朝中,他还有一名强有力的盟友,只是他自始至终,都几乎不曾与这名盟友交谈过。
不可能。汁琮在书房内踱步,自言自语道,哪怕孤王点头通过了这一条法令,牵连何其深广?多的是有人反对他!他在想什么?
朝廷上,卫卓起初只觉得姜恒之议乃是荒天下之大唐,胳膊肘子往外拐的程度,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但下朝后一细想,顿时满背冷汗。
汁琮要的是什么?他要国内为他提供最大的支持,养活足够的军队,一鼓作气,打出关去,扫平四国。届时王室便将考虑迁都,雍人虽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却心知肚明,迟早有一天,他们是要回到中原去的。
既然未来总要回去,那么塞外的土地,封给三族人又有什么问题呢?只要他们听话,不仅不亏本,还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汁琮现在明显已回过神来了,内心深处开始动摇,这么做的好处不用多说,士兵将更有士气,奋勇当先为他打仗,氐人也将朝他纳上更多的税赋,事实上,从山泽叛乱那年起,氐人纳的税,就一年比一年少,其中或许有卫家截留瞒报的问题,但国库空虚,乃是不争的事实。
而姜恒呈上的平邦令初拟,详细地论述了收复氐、林胡二族,与他们和平相处的重要性,以及矿产、山麓资源对王室的作用。
王陛下,卫卓严肃道,此人已经控制了整个东宫,让太子殿下对其言听计从,这才多长时间?不能让他再这么下去了。
唔。汁琮尚在回想,姜恒草案上所提出的,这一年可增加多少税赋,能够扩军多少的问题。
谁?汁琮说。
管大人求见。外头侍卫道。
汁琮使了个眼色,让卫卓先行离去。管魏拄着杖,走进御书房内,径自到一旁坐下。
汁琮说道:管相
管魏:王陛下
两人同时出声,管魏无奈笑了起来。
汁琮面前摆放着姜恒的手书,上面洋洋洒洒,足有三千字。
管魏放下姜恒带回落雁的地方志册子。汁琮沉声道:孤王知道管相今日所思,实则是赞同姜恒的。
管魏笑道:王陛下,今日老臣殿上之所以不作声,所想的,乃是另一件事。
汁琮注视管魏双眼,管魏扬眉,认真道:老臣在想,百年之后,太子殿下身前,会不会有一个,像老臣一般的人?
汁泷这些年中,学得很快,汁琮答道,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
是,管魏说,他是个不服输的孩子,自从淼王子来了落雁,便是如此。
孤王知道多年前,汁琮又说,灏地反叛一事,他是想过去调查的,曾嵘于其中亦起了不少作用,但是因为卫家牵涉其中,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汁琮回过神,说:管相对此怎么看?
管魏道:王陛下若希望偏安,将责任交给千百年后的子孙,大可将平邦令付诸一炬。若希望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入主洛阳
姜大人所述,是唯一的办法。
第103章 沙畔灯
下元节的前一天, 陆冀亲自来到东宫,并雷霆震怒。
再不管东宫,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这天姜恒听闻陆冀来了, 便也施施然到场, 耿曙闻言也亲自来到, 虽然他向来说不过文官们, 但有他在,便表明了军方的态度。
如今太子麾下的东宫成为了雍国年轻一代人的聚集处,所有东宫门客把年龄匀一匀, 只与陆冀的孙子差不多。陆冀忽然惊讶地发现,自己老了。
陆相。众人维持着基本的客气,朝陆冀点头为礼。
陆相。太子泷施施然点头, 现在有姜恒在,他已经不那么忌惮陆冀了,曾嵘不能与右相争吵,每当有分歧时,整个东宫只能挨陆冀的训斥,但姜恒可不怕他。
曾嵘对姜恒的提议毫不知情,这点让他很不舒服, 但想到姜恒自归朝之后,所有的提议都站在曾家利益这一边,譬如保护山泽。也许是与父亲有过协定,这么想来,毕竟东宫以他为首, 自己的人总得保护。
陆冀冷哼一声:你们在做什么?
太子泷答道:准备变法, 今日将提出草案初议。
陆冀冷冷道:说来听听?
姜恒示意可以开始了, 众人便从曾嵘起, 接着是耿曙,再是周游等人,一个接一个,将自己初步设想,以及方向提出来。
姜恒认真地听着,把每个人的提案简纲作了记录,这个时候他没有空去与陆冀勾心斗角。
陆冀起初抱着挑刺找茬的态度,但渐渐地,他开始认真起来,每一道变法的方向显然都深思熟虑过,这伙年轻人,竟是要将大雍固有的一切打碎重组!
这将是改头换面的一场剧变,而所有的变革,目的明确无比,都直指同一处,让雍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调整,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上来。
右相?太子泷客气地说。
陆冀难得地听完全程,没有评述。
我老了。陆冀忽然叹了口气。
东宫殿内肃静,姜恒搁笔。
陆冀原本有一肚子话,要狠批一番姜恒那不切实际的念头,听完之后,却让他想起了许多往事,反而无言以对。
你们觉得对的事,就去做罢。陆冀说。
姜恒对陆冀所为,早就作好了应对,只没想到陆冀却是改变了念头。
东宫门客散去后,接下来就是为期三个月的交互审阅时间。姜恒抱着书卷回房,路上却再次碰上了陆冀,显然这名右相始终在必经之路上等着他。
陆相。姜恒客气地笑了笑。
今日朝中之言,陆冀也客客气气地说,各有坚持,想必你不会记在心上。
自然不会。姜恒笑了起来,答道。
陆冀缓缓道:老夫竟是想起来,十八年前,也有另一个人,与你想的很像。
姜恒没有问是谁,雍国这么大,延续了上百年,他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
后来他怎么样了?姜恒选取了另一个切入点。
后来,他死了。陆冀说道,并目不转睛地打量姜恒。
人总是会死的。姜恒又笑了起来,那神色看在陆冀眼中,瞬间令他一怔。
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姜恒说,该做的事,自当有人去完成,对么?
说得对。陆冀蓦然又变了脸色,沉声道,但死人做不了任何事。
当然,但人也不能太怕死。姜恒一笑,开始明白到为什么姜太后会派界圭来保护他了。转身离开后,陆冀仍盯着姜恒的背影,久久不去。
他说的人是谁?姜恒皱眉道,十八年前?
耿曙吃着午食,眉头深锁。
姜恒问:怎么了?
我得走了,耿曙答道,下元节第二天早上。
啊?姜恒诧异道,这么快?去哪儿?
耿曙说:嵩县。
姜恒与耿曙对视一眼,知道汁琮仍然没有采纳他的提议,他不愿交出金玺,并准备派耿曙绕路包抄四国联军的后阵。
耿曙说:你呢?独自一人待在宫里?
眼下正是变法最重要的时间段,姜恒浑不料汁琮来了这么一手,当即让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管耿曙罢,他自己到嵩县去带兵,必须有人随军为他出谋划策。可是自己一旦去了,东宫怎么办?
下元节当天,汁琮在书房内召见了姜恒。
姜恒感觉到屏风后还有其他人,但他没有说,也没有试图改变汁琮的决断,从太子泷与耿曙处得知,汁琮这人在下决定前,可以朝他不厌其烦,陈横利弊无数次。但一旦他下了决定,谁再说也无用。
所以王陛下决定,采取强攻玉璧关的方式了。姜恒说。
不错。汁琮答道,你来落雁时间尚短,对孤王不甚了解
我了解。姜恒说道。
汁琮被姜恒打断了话头,便不再说下去,静了数息后,点了点头,说:那么,很好。
我只是想提醒王陛下,姜恒说,赵灵的门客已渗透到北方,孙英出现在灏城,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多方追查,最后都追丢了孙英的下落,王陛下攻打玉璧关时,须得千万当心。
孤王会注意的。汁琮答道,那么你呢?
姜恒知道汁琮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单独见他,是给他派任务,而不容他挑衅国君的任何权威。
臣全听王陛下吩咐。姜恒答道。
汁琮说:昨夜孤王也好生费了一番工夫,让汁淼独自去嵩县,孤王放心不下。想让你跟随他出征罢,东宫变法,我更放不下。
姜恒注视汁琮双眼,知道这人向来是他的劲敌,而时至如今,汁琮还未完全信任他。
但他不知道为什么,汁琮始终朝他抱着这种疏离感,也许他还记恨着当初的一剑。
然则国事终难两全。汁琮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说道,眼下我们最重要的,是重夺玉璧关,长远之计,才是变法。所以你只能与汁淼前往嵩县,接管军队。
是。姜恒没有拒绝。
至于东宫,汁琮说,右相陆冀会亲自监管,你负责的部分,以传书方式送回落雁即可,注意信函保密,孤王相信你不需要多少交互审阅的部分。
姜恒说:我负责外族外务,主张在平邦令中已大致厘清了。
你是个聪明人。汁琮朝姜恒扬眉,说,去罢,东宫主导的变法能不能成功,也取决于你们的这一战,便当是提前辞别了。
姜恒很清楚,他最急迫需要的,是威信,只有树立了威信,协助耿曙取得战功,那么朝野间针对变法的反对意见,将迎刃而解。
那么,便预祝王陛下旗开得胜。姜恒朝汁琮行礼,说道。
姜恒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完全接受了汁琮的安排,这让汁琮十分意外。
姜恒离开后,卫卓从屏风后转出。
他没有申辩。汁琮眉头微皱,说道。
卫卓说:申辩是没有用的。
汁琮沉默,卫卓又说:今日不少大臣已在议论
议论什么?汁琮冷冷道,虽然他早已知道答案。
卫卓说:议论他不知他是否看了十八年前,先王留下的变法宗卷
汁琮脸色愈发难看,卫卓便不再说下去。
你的刺客卫队训练得如何了?汁琮缓缓道。
卫卓说:共一百二十二人,随时可听王陛下差遣。
汁琮说:派人追上去罢,守在南方,找个机会,趁着汁淼不注意的时候动手,记得伪装干净,推给赵灵。
是。卫卓想了想,又说,不能让界圭陪在他身边。
我会差开他。汁琮答道,可惜了,是个良臣,就是投错了胎。当心汁淼的那只鹰。
是日傍晚,汁琮颁布了一条特赦令,允许山泽以氐族族长的名义,暂时留在东宫,三年前的反叛则另有内情,有待查明。
姜恒知道这条命令时,便知道汁琮有自己的盘算了,先是把他以战争的由头遣出落雁,远离权力中心,又派陆冀回东宫,监督变法细节,让一切在他的控制下发展。
最后作出少量让步,允许山泽以戴罪之身留下来,以安抚亲儿子。
你父王是个厉害角色。姜恒与耿曙一如约定,前往城外沙洲放灯。
我反而挺高兴的。耿曙说,汁泷没出来?
姜恒说:他待会儿到。你高兴什么?
耿曙难得地笑了起来,说:离开落雁,又只有我和你了。
姜恒实在哭笑不得,发现耿曙在这段时间里,竟是没有真正的开心过,常常皱着眉头,缘因他们要处理的事实在太多了。他们有时连用饭都不在一处用,每天匆匆忙忙,姜恒要审议变法细节,耿曙除了开军事会议,还要为军中的变法作提案。
这些忙不完的活儿,完全是姜恒给他找的,耿曙的任务更繁重,甚至连练武与指点士兵武艺都没有时间。但他从来没有抱怨什么,反而想着能不能减轻姜恒的负担。
姜恒时常在东宫待到夜半,回房时见耿曙还点着灯,认真地一笔一画,写下他的治军计划。
姜恒常常觉得,汁琮也好,汁泷也罢,虽贵为王室,却从来没有得到过部下们真正的忠诚,雍国文武百官听命于王室,统统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而只有他姜恒,反而活得更像个天子他至少有一名心悦诚服的臣子,就是耿曙。他说什么,耿曙都会毫无怀疑地照办,对他的信任近乎盲目。
你做纸灯了吗?姜恒今天很烦,但他不想朝耿曙告他养父的状了。
当然。耿曙说,我没空亲手做,但吩咐将士替咱们做了。你交代我的事,我从来不会忘,你看?
耿曙掏出一叠纸灯,分别写上了卫婆、项州、昭夫人、姬珣、赵竭的名字。
两人策马到沙洲畔,入夜时,耿曙与姜恒凑在一处,点燃了纸灯。
恋耽美
姜恒也知道今天不可能有结论,他要的是先把议题抛出来,让所有大臣以及汁琮展开争吵,届时再给出折中的方法。就像时下百官的观点,把动物扔到朝廷上来,让它们闹得鸡飞狗跳,所有人是断然不会接受的。但设若将动物关在笼子里一起上朝,就显得可以折中了。
而且姜恒知道,在雍国朝中,他还有一名强有力的盟友,只是他自始至终,都几乎不曾与这名盟友交谈过。
不可能。汁琮在书房内踱步,自言自语道,哪怕孤王点头通过了这一条法令,牵连何其深广?多的是有人反对他!他在想什么?
朝廷上,卫卓起初只觉得姜恒之议乃是荒天下之大唐,胳膊肘子往外拐的程度,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但下朝后一细想,顿时满背冷汗。
汁琮要的是什么?他要国内为他提供最大的支持,养活足够的军队,一鼓作气,打出关去,扫平四国。届时王室便将考虑迁都,雍人虽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却心知肚明,迟早有一天,他们是要回到中原去的。
既然未来总要回去,那么塞外的土地,封给三族人又有什么问题呢?只要他们听话,不仅不亏本,还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汁琮现在明显已回过神来了,内心深处开始动摇,这么做的好处不用多说,士兵将更有士气,奋勇当先为他打仗,氐人也将朝他纳上更多的税赋,事实上,从山泽叛乱那年起,氐人纳的税,就一年比一年少,其中或许有卫家截留瞒报的问题,但国库空虚,乃是不争的事实。
而姜恒呈上的平邦令初拟,详细地论述了收复氐、林胡二族,与他们和平相处的重要性,以及矿产、山麓资源对王室的作用。
王陛下,卫卓严肃道,此人已经控制了整个东宫,让太子殿下对其言听计从,这才多长时间?不能让他再这么下去了。
唔。汁琮尚在回想,姜恒草案上所提出的,这一年可增加多少税赋,能够扩军多少的问题。
谁?汁琮说。
管大人求见。外头侍卫道。
汁琮使了个眼色,让卫卓先行离去。管魏拄着杖,走进御书房内,径自到一旁坐下。
汁琮说道:管相
管魏:王陛下
两人同时出声,管魏无奈笑了起来。
汁琮面前摆放着姜恒的手书,上面洋洋洒洒,足有三千字。
管魏放下姜恒带回落雁的地方志册子。汁琮沉声道:孤王知道管相今日所思,实则是赞同姜恒的。
管魏笑道:王陛下,今日老臣殿上之所以不作声,所想的,乃是另一件事。
汁琮注视管魏双眼,管魏扬眉,认真道:老臣在想,百年之后,太子殿下身前,会不会有一个,像老臣一般的人?
汁泷这些年中,学得很快,汁琮答道,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
是,管魏说,他是个不服输的孩子,自从淼王子来了落雁,便是如此。
孤王知道多年前,汁琮又说,灏地反叛一事,他是想过去调查的,曾嵘于其中亦起了不少作用,但是因为卫家牵涉其中,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汁琮回过神,说:管相对此怎么看?
管魏道:王陛下若希望偏安,将责任交给千百年后的子孙,大可将平邦令付诸一炬。若希望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入主洛阳
姜大人所述,是唯一的办法。
第103章 沙畔灯
下元节的前一天, 陆冀亲自来到东宫,并雷霆震怒。
再不管东宫,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这天姜恒听闻陆冀来了, 便也施施然到场, 耿曙闻言也亲自来到, 虽然他向来说不过文官们, 但有他在,便表明了军方的态度。
如今太子麾下的东宫成为了雍国年轻一代人的聚集处,所有东宫门客把年龄匀一匀, 只与陆冀的孙子差不多。陆冀忽然惊讶地发现,自己老了。
陆相。众人维持着基本的客气,朝陆冀点头为礼。
陆相。太子泷施施然点头, 现在有姜恒在,他已经不那么忌惮陆冀了,曾嵘不能与右相争吵,每当有分歧时,整个东宫只能挨陆冀的训斥,但姜恒可不怕他。
曾嵘对姜恒的提议毫不知情,这点让他很不舒服, 但想到姜恒自归朝之后,所有的提议都站在曾家利益这一边,譬如保护山泽。也许是与父亲有过协定,这么想来,毕竟东宫以他为首, 自己的人总得保护。
陆冀冷哼一声:你们在做什么?
太子泷答道:准备变法, 今日将提出草案初议。
陆冀冷冷道:说来听听?
姜恒示意可以开始了, 众人便从曾嵘起, 接着是耿曙,再是周游等人,一个接一个,将自己初步设想,以及方向提出来。
姜恒认真地听着,把每个人的提案简纲作了记录,这个时候他没有空去与陆冀勾心斗角。
陆冀起初抱着挑刺找茬的态度,但渐渐地,他开始认真起来,每一道变法的方向显然都深思熟虑过,这伙年轻人,竟是要将大雍固有的一切打碎重组!
这将是改头换面的一场剧变,而所有的变革,目的明确无比,都直指同一处,让雍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调整,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上来。
右相?太子泷客气地说。
陆冀难得地听完全程,没有评述。
我老了。陆冀忽然叹了口气。
东宫殿内肃静,姜恒搁笔。
陆冀原本有一肚子话,要狠批一番姜恒那不切实际的念头,听完之后,却让他想起了许多往事,反而无言以对。
你们觉得对的事,就去做罢。陆冀说。
姜恒对陆冀所为,早就作好了应对,只没想到陆冀却是改变了念头。
东宫门客散去后,接下来就是为期三个月的交互审阅时间。姜恒抱着书卷回房,路上却再次碰上了陆冀,显然这名右相始终在必经之路上等着他。
陆相。姜恒客气地笑了笑。
今日朝中之言,陆冀也客客气气地说,各有坚持,想必你不会记在心上。
自然不会。姜恒笑了起来,答道。
陆冀缓缓道:老夫竟是想起来,十八年前,也有另一个人,与你想的很像。
姜恒没有问是谁,雍国这么大,延续了上百年,他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
后来他怎么样了?姜恒选取了另一个切入点。
后来,他死了。陆冀说道,并目不转睛地打量姜恒。
人总是会死的。姜恒又笑了起来,那神色看在陆冀眼中,瞬间令他一怔。
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姜恒说,该做的事,自当有人去完成,对么?
说得对。陆冀蓦然又变了脸色,沉声道,但死人做不了任何事。
当然,但人也不能太怕死。姜恒一笑,开始明白到为什么姜太后会派界圭来保护他了。转身离开后,陆冀仍盯着姜恒的背影,久久不去。
他说的人是谁?姜恒皱眉道,十八年前?
耿曙吃着午食,眉头深锁。
姜恒问:怎么了?
我得走了,耿曙答道,下元节第二天早上。
啊?姜恒诧异道,这么快?去哪儿?
耿曙说:嵩县。
姜恒与耿曙对视一眼,知道汁琮仍然没有采纳他的提议,他不愿交出金玺,并准备派耿曙绕路包抄四国联军的后阵。
耿曙说:你呢?独自一人待在宫里?
眼下正是变法最重要的时间段,姜恒浑不料汁琮来了这么一手,当即让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管耿曙罢,他自己到嵩县去带兵,必须有人随军为他出谋划策。可是自己一旦去了,东宫怎么办?
下元节当天,汁琮在书房内召见了姜恒。
姜恒感觉到屏风后还有其他人,但他没有说,也没有试图改变汁琮的决断,从太子泷与耿曙处得知,汁琮这人在下决定前,可以朝他不厌其烦,陈横利弊无数次。但一旦他下了决定,谁再说也无用。
所以王陛下决定,采取强攻玉璧关的方式了。姜恒说。
不错。汁琮答道,你来落雁时间尚短,对孤王不甚了解
我了解。姜恒说道。
汁琮被姜恒打断了话头,便不再说下去,静了数息后,点了点头,说:那么,很好。
我只是想提醒王陛下,姜恒说,赵灵的门客已渗透到北方,孙英出现在灏城,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多方追查,最后都追丢了孙英的下落,王陛下攻打玉璧关时,须得千万当心。
孤王会注意的。汁琮答道,那么你呢?
姜恒知道汁琮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单独见他,是给他派任务,而不容他挑衅国君的任何权威。
臣全听王陛下吩咐。姜恒答道。
汁琮说:昨夜孤王也好生费了一番工夫,让汁淼独自去嵩县,孤王放心不下。想让你跟随他出征罢,东宫变法,我更放不下。
姜恒注视汁琮双眼,知道这人向来是他的劲敌,而时至如今,汁琮还未完全信任他。
但他不知道为什么,汁琮始终朝他抱着这种疏离感,也许他还记恨着当初的一剑。
然则国事终难两全。汁琮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说道,眼下我们最重要的,是重夺玉璧关,长远之计,才是变法。所以你只能与汁淼前往嵩县,接管军队。
是。姜恒没有拒绝。
至于东宫,汁琮说,右相陆冀会亲自监管,你负责的部分,以传书方式送回落雁即可,注意信函保密,孤王相信你不需要多少交互审阅的部分。
姜恒说:我负责外族外务,主张在平邦令中已大致厘清了。
你是个聪明人。汁琮朝姜恒扬眉,说,去罢,东宫主导的变法能不能成功,也取决于你们的这一战,便当是提前辞别了。
姜恒很清楚,他最急迫需要的,是威信,只有树立了威信,协助耿曙取得战功,那么朝野间针对变法的反对意见,将迎刃而解。
那么,便预祝王陛下旗开得胜。姜恒朝汁琮行礼,说道。
姜恒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完全接受了汁琮的安排,这让汁琮十分意外。
姜恒离开后,卫卓从屏风后转出。
他没有申辩。汁琮眉头微皱,说道。
卫卓说:申辩是没有用的。
汁琮沉默,卫卓又说:今日不少大臣已在议论
议论什么?汁琮冷冷道,虽然他早已知道答案。
卫卓说:议论他不知他是否看了十八年前,先王留下的变法宗卷
汁琮脸色愈发难看,卫卓便不再说下去。
你的刺客卫队训练得如何了?汁琮缓缓道。
卫卓说:共一百二十二人,随时可听王陛下差遣。
汁琮说:派人追上去罢,守在南方,找个机会,趁着汁淼不注意的时候动手,记得伪装干净,推给赵灵。
是。卫卓想了想,又说,不能让界圭陪在他身边。
我会差开他。汁琮答道,可惜了,是个良臣,就是投错了胎。当心汁淼的那只鹰。
是日傍晚,汁琮颁布了一条特赦令,允许山泽以氐族族长的名义,暂时留在东宫,三年前的反叛则另有内情,有待查明。
姜恒知道这条命令时,便知道汁琮有自己的盘算了,先是把他以战争的由头遣出落雁,远离权力中心,又派陆冀回东宫,监督变法细节,让一切在他的控制下发展。
最后作出少量让步,允许山泽以戴罪之身留下来,以安抚亲儿子。
你父王是个厉害角色。姜恒与耿曙一如约定,前往城外沙洲放灯。
我反而挺高兴的。耿曙说,汁泷没出来?
姜恒说:他待会儿到。你高兴什么?
耿曙难得地笑了起来,说:离开落雁,又只有我和你了。
姜恒实在哭笑不得,发现耿曙在这段时间里,竟是没有真正的开心过,常常皱着眉头,缘因他们要处理的事实在太多了。他们有时连用饭都不在一处用,每天匆匆忙忙,姜恒要审议变法细节,耿曙除了开军事会议,还要为军中的变法作提案。
这些忙不完的活儿,完全是姜恒给他找的,耿曙的任务更繁重,甚至连练武与指点士兵武艺都没有时间。但他从来没有抱怨什么,反而想着能不能减轻姜恒的负担。
姜恒时常在东宫待到夜半,回房时见耿曙还点着灯,认真地一笔一画,写下他的治军计划。
姜恒常常觉得,汁琮也好,汁泷也罢,虽贵为王室,却从来没有得到过部下们真正的忠诚,雍国文武百官听命于王室,统统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而只有他姜恒,反而活得更像个天子他至少有一名心悦诚服的臣子,就是耿曙。他说什么,耿曙都会毫无怀疑地照办,对他的信任近乎盲目。
你做纸灯了吗?姜恒今天很烦,但他不想朝耿曙告他养父的状了。
当然。耿曙说,我没空亲手做,但吩咐将士替咱们做了。你交代我的事,我从来不会忘,你看?
耿曙掏出一叠纸灯,分别写上了卫婆、项州、昭夫人、姬珣、赵竭的名字。
两人策马到沙洲畔,入夜时,耿曙与姜恒凑在一处,点燃了纸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