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太子泷见姜恒神色不对。
    你这里的案卷怎么都这么乱?姜恒简直哭笑不得。
    太子泷略尴尬起来,姜恒简直想把整个东宫的藏卷架子推倒了,让人重新过来分一遍。
    左相也这么说。太子泷只得认错,是我的错。
    每道政令上既有朝廷部门的意见,又有东宫的批复,接着还有陆冀与管魏的审阅意见,接着是汁琮的已阅,阅后发回,则是东宫絮絮叨叨的执行提议,各人附一两句在奏章上,左右相再阅,汁琮再批,抖开一幅奏卷,简直与千里江山图一般长。
    姜恒说:须得简化流程,我替你想想罢。
    太子泷道:姑姑也说我们太啰嗦了。
    这是雍地的传统,当年雍侯在落雁建国时,这一流程是合适的,毕竟能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建议,然则如今雍国国土与政务,远非昔日可比,还在沿用昔时的老办法,只会拖延时机。
    东宫幕僚陆陆续续来了,人比郑国的少,却都是厉害角色,入内先朝太子泷行礼,太子泷吃到一半便收了食盒,姜恒抱了一堆书卷,到自己的位置前坐下。
    昨天琉华殿上,姜太史大家都认识了。太子泷说。
    姜恒从书卷里抬头,向众人稍一拱手。陆冀那席乃是虚席,右相很少来东宫,幕僚为首者自然是曾嵘。曾嵘神色如常,朝他笑了笑,并未对姜恒超乎寻常的待遇有不满。
    即日起,太子泷说,东宫就得开始准备开春的变法,为期三个月,既要初拟,又要决议,还要提请复核,开春前要做这么多,事务繁忙,众卿尽力而为就是。
    太子泷说话向来很温和,没有汁琮那中一定要办成的气势,众幕僚却无不遵从。
    曾嵘道:昨日听姜大人一席话,令我想到了不少,连夜考虑过,都觉此事千头万绪,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周游在代国那日被姜恒得罪过,显然如今还心有不满,看在姜恒站了东宫,暂时与曾、周二家在一条阵线上,不便发作。但耿曙既然不在,出言刺他几句倒是没问题的。
    姜大人想必早有主意了吧?周游笑道,说不定游历这半年,路上都安排好了。
    众人想笑又不敢笑,如果姜恒果真拿出一份变法提议,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出风头出得太过,是一定会被弹压的。
    不,姜恒坦然说,没有,游历这件事,在座的各位大人都做过,我不过是回来走走我爹生前生活过的土地,趁机游手好闲一番。
    这话一出,所有人忽然就想起来,先前一直忽略的某事。
    姜恒除却身为太史官,还有另一重身份他是耿渊的儿子。耿曙被过继进王室,姜恒便是耿家正儿八经的、唯一的传人,也是名义上的嫡长子。
    雍国四大家,耿卫周曾,都是封侯的士大夫家族,耿家虽人丁不旺,又未有封地,却不能掩去其名门望族的身份,其母姜昭更是姜太后所出身的、越地的大贵族。耿家正因没有封地,与王族的渊源,更在其余三族之上。
    更何况耿渊还是国士,雍国朝野无以为报,如今功劳都只能由子孙继承,哪怕姜恒是个白痴,汁氏也必须封他个侯,给他划一块封地,世世代代养着他的后人。
    姜恒正想暗示众人,他从来没有强调过自己的出身,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出身,而只是他不想拿出身压人,论出身,他不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地位低。
    朝臣这半年里,直是被姜恒折腾得头昏脑涨,缘因他个人的名声实在太响亮了,导致所有人竟一时忘了他的身份。
    曾嵘想起父亲对他的评价,让他无论如何,一定要与姜恒成为朋友,绝不要成为敌人。设若走到了不得不为敌的境地,就要不择手段把他除掉,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姜恒目前看来,尚未有想对付其他士族的意思,他们至少现在是盟友,是一条船上的人。
    那么姜大人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曾嵘说。
    这事既然是姜大人提出的,又有一名年轻文官,笑着说,想来姜大人得不辞辛劳些。
    姜恒看了眼那年轻人,瞥见案前的名牌叫牛珉,想来他们平日议事是不放名牌的,毕竟互相都认识,太子泷提前安排坐席,是为了方便自己认人。
    牛大人说得是。姜恒摊开自己带来的一幅纸卷,说道,我也认真想过,变法细节,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任何一人能独立草拟提议,一条一条争辩,不仅费时费力,更容易招致分歧。前些日子,我从细则上将新法划出十六则,分为政务章程、育才、税改、军务、屯田、工务
    所有人伸长脖子,看着姜恒手中那薄薄的一张纸,姜恒却将它交给了太子泷。
    商贸、外交、族内务、外族内务、外族外务等。姜恒说,不若咱们今日计议一番,每一项都由一位大人领去,分头提案,有了初步设想后,再拿出来,大伙儿讨论决定,如何?
    太子泷拿到了变法的总纲,其下几乎每一项,都跟着东宫两名幕僚的名字,一先一后,他不明其意,望向姜恒,姜恒却使了个眼神。
    曾嵘道:姜大人的办法好是好,但全交由一人,是否会有想不到的问题?
    姜恒反问道:依曾大人之意呢?
    曾嵘看了身边周游一眼,周游显然也认真起来,他向来最重视出身,想起姜恒乃是耿家后人,对他的敌意便少了许多,仿佛他是我们这边的。
    一项提案,周游说,至少须得两人协作,交互审评为宜。
    太子泷:
    太子泷震惊无比,继而笑了起来,姜恒竟是提前将这伙幕僚的心思料得一清二楚!
    周大人说得对,姜恒一笑道,倒是我太冒失了。
    周游点了点头,正色道:一人为主,一人为辅。为辅之人可充当审评,又有自己的提案要负责。
    众人都道此计甚好,太子泷低头看卷阅上,外交一项,赫然写了周游的名字,周游名下,跟着姜恒。
    那么我便念其中事项,太子泷会意道,各位有意图的,大可领去。
    周游笑道:我且先领了外交罢,不知姜大人是否愿意为我指点?
    姜恒笑道:自然。
    于是关于外交方面的改革,由周游为主,姜恒为辅。
    政务章程。太子泷轻轻地嗯了一声,上面写主事者名字的地方空着,底下跟了内廷主务,名唤迟潦的官员。
    除殿下之外,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曾嵘说。
    不错,太子泷笑道,正是这么想。
    迟潦坐在最后一席,专管东宫与朝廷之间的政务汇报,说道:我来辅佐太子罢。
    太子泷便添上了自己的名字。
    育才呢?太子泷说,看着上面的白奂二字,却不出声,望向东宫的一众臣子。
    白奂抬手道:我愿领走此项。
    曾嵘的一名堂亲道:我来辅助白兄。
    太子泷点了点头,依次叫了人,其中军外务派给耿曙,每一项的主、辅之人,统统与姜恒所料不差,竟是在提议之前,便按部就班,全部排布得规规矩矩。更让太子泷啼笑皆非的是,在这之前,没人看过变法总纲,东宫一众幕僚,全是自发提议。
    而这些变法的提议,内里错综复杂,利益盘根错节,既要避嫌,又要为寒族、士大夫与王族、官员等各团体争取各自的利益,彼此牵制,互相制衡,姜恒竟是全部提前料到了!
    曾嵘领走了税改,这是最重要的其中一项,也是姜恒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这么多地主头子,总要有点好处让人分,否则变法推不下去。
    外族外务。太子泷说。
    我来罢,姜恒说,请殿下担任我的辅助。
    太子泷欣然点头,十六项派完,剩下外族内务与商贸,姜恒没有写分给谁。
    外族外务解决后,姜恒说,内务自然迎刃而解。商贸,则另有人选,人选在东宫外,殿下可将它放到最后解决。
    行。太子泷用半天时间分了所有任务,当即一身轻,昨夜他还在烦恼,变法如此重要,哪怕有心去做,头绪亦极其复杂,犹如乱麻一团,三个月提交新法,谈何容易?
    结果没想到姜恒只用了一早上,就快刀斩乱麻,化整为零,开始解决了。
    那就先散了罢,太子泷说,时候不早了,下午还有事。
    余人纷纷起身告退,曾嵘上前正想与姜恒说几句话,无意中看见了太子泷案前的变法总纲,以及其下的一系列名字。
    曾嵘:
    姜恒当即不易察觉地挡住了案几,朝曾嵘笑笑,扬眉。太子泷则心有灵犀,把总纲飞快地收了起来。
    但曾嵘已经看见了,这带给他的震惊,令他一时竟忘了要说的话。
    曾兄?姜恒问。
    曾嵘回过神,说道:不敢当,愚兄痴长几岁,与周家想在府上设宴,届时请殿下与姜兄弟吃顿便饭?
    好啊,太子泷座前门客一散,又恢复了平常模样,说道,什么时候?
    曾嵘就像所有人的大哥,年逾而立,行事从容儒雅,长得又清俊,姜恒对他还是有好感的。
    周游道:那就过得几日,待下元节后,来送帖子了。
    姜恒心道接下来忙得要死,你们还有心思摆席吃饭,当真是平日闲的,但太子泷既然答应了,也不便拒绝,便点了头。
    第100章 诱敌饵
    雍国百姓一如洛阳, 日二食,宫中却还是备了简餐冷食, 太子泷在廊下与姜恒匆匆用过,午后又有汁琮召开的军务会议,姜恒本没有参加的资格,却因太子泷坚持,被带着前往书房内。
    界圭则亦步亦趋地跟着,一语不发,犹如鬼魂。太子泷看见他跟着姜恒, 又想起了从前他寸步不离,跟在自己背后的日子,当即好生不自在,只得当作没看见。
    你是怎么写下他们名字的?太子泷朝姜恒说。
    姜恒答道:在游历时, 我便朝哥哥详细问过了, 东宫各位大人的出身、平日所负责处理之事。
    一个不漏。太子泷不禁赞叹道,你当真比我还了解东宫,这识人之术,是你师门教的么?
    姜恒答道:算是罢,但切不可觉得成竹在胸,毕竟天底下最难窥测的,就是人心。
    不错, 太子泷点头道, 人心是这世上,唯一的变数。
    殿下, 姜恒说, 关于变法, 您想必也清楚了。拿到一件事后,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化整为零,按部就班。
    太子泷沉吟片刻,说:管相从前也常常这么说,凡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心里要清楚,治大国与烹小鲜,俱不外如是。今日看你把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当真让我心中有愧,我竟是没想到用这个办法。
    太子泷那话倒是实话,今天的姜恒让他觉得像管魏,管魏凡事就是这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气势,太子泷学了这么久,奈何每次到了用起来,都无法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殿下不必自责。姜恒笑道,我也考虑了足足半年时间呢,毕竟变法涉及到大雍的千秋基业,但凡国君,也没几个经历过这种事,你只要学会用人、相信人,然后让你相信的人不造反,就成功了,政务亲力亲为,迟早要被累死。
    太子泷从小就是照着国君培养的,当国君说起来难,拆开了说,也很简单。
    善用优秀的人,并哄好他们,以国君的名义放权、限权,制衡百官,让他们不造反,就成了。
    姜恒则所识所学多在执行,较之国君级更艰深复杂了一层,从小在洛阳时便以天子姬珣为学习对象,到得海阁,又进了一步。
    太子泷被教导如何管理一个国家,姜恒学到的,却是管理整个天下。
    有时我觉得你倒不像我表弟,太子泷伸手,捏了捏姜恒的耳朵,笑道,像我亲弟。
    姜恒没料到太子泷竟是行此亲昵之举,当即脸上一红,总不好像与耿曙一般推他,只得接受了。
    待会儿父王会讨论玉璧关一战,太子泷道,陆冀、卫卓他们都在,你有什么话说,大可直言,但须得顾及卫将军的面子
    姜恒不打算在老臣们的面前说太多,忽然心生一念,朝太子泷小声说了几句话。太子泷面现疑惑之色,继而睁大了双眼,笑了起来。
    嘀嘀咕咕地做什么?汁绫从殿内出来,皱眉道。
    太子泷马上与姜恒分开,说道:走罢。
    第二场国事之议正式开启,汁琮、耿曙、卫卓、管魏、陆冀、曾宇、汁绫尽数到场,除此之外,尚有军方几名重将,包括周家的表亲田荣,以及卫卓的两名亲传弟子。
    等你们多久了?汁琮显然正有怒气,说道。
    早上商议变法细节,太子泷道,耽搁了些时候,父王息怒。
    罢了。汁琮道,田荣把玉璧关一战的详细计划说说。
    田荣便朝迟来的太子泷与姜恒简明扼要,解释了任务计划,目前管魏的提议是派出驻守嵩县的奇兵,进攻越地老郑王的别宫,这么一来,控制着玉璧关的太子灵就必须回援,届时当可奇袭玉璧关。
    但要推动此计,就面临三个问题:首先,必须有人到嵩县去调动军队。其次,嵩县的雍军只有两万人,万一打不下越地,陷入胶着,这最后一支奇兵也不管用了。
    第三,如果太子灵不救自己的爹呢?很有可能,反正郑王也快死了。
    他不可能不救,太子泷听完之后,说,赵灵不能背这不孝之名。
    汁琮点头,他确实觉得赵灵必救。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山有木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非天夜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非天夜翔并收藏山有木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