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年前,晋重将汁赢率领大军,一去不归后,天下分崩离析,诸侯拥兵自重。王朝就像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等待着它必将到来的死亡。
想到眼下境地,姜恒又只觉十分难过。
又一年夏日,这是姜昭离开的第二年了。
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月圆月缺,姜恒扳着手指头数日子,再有十七个月,就能见到母亲了。
姜恒擦着汗,说:去年也没这么热啊。
喝点酸梅汤。耿曙也快热死了,尤其刚干完活回来,打着赤膊只穿一条衬裤,用井水冲洗。
他已经十三岁了,少年身材快与宫中侍卫一般高,唇上长出了毛茸茸的胡须,声音也变了不少。
你喝,姜恒穿着单衣,说,出这许多汗,别热着了。
耿曙从城里买了一大块冰回来,想给姜恒做冰镇酸梅汤喝,奈何天实在太热,回到宫里只剩一点点,都快化完了,还跑了一身汗。他一手搭在姜恒肩上,意识到实在太热了,不能搂他,便下意识地把手放下来,落在他腰间。
接着,他又把手捋进他薄衣里,摸了摸他腰上的那道烫痕,仿佛这已成为了他的习惯。
一个钱。耿曙颇有点后悔,早知不买这块冰。
姜恒笑道:洛阳城里头还卖冰?
宫里头偷出去卖的。耿曙早把宫中侍人、侍卫与宫女认了个全,只不想当面揭穿,那人自然也认得耿曙,据说王宫已快发不出月钱了,吃的也一天比一天少。
耿曙喝完了酸梅汤,定了定神,说:我再去弄点儿。
姜恒说:别偷东西。
耿曙说:不偷他们也会偷。
姜恒:他们偷归他们偷,咱们不能偷。
耿曙成日拿姜恒没办法,只得说:那我去看看,总可以吧。
姜恒想了想,说:我知道冰窖在哪儿,那里凉快,去坐着总是可以的,把衣服带上,别反而着凉了。
耿曙于是把单衣拿在手里,依旧打着赤膊,随姜恒穿过长廊往前走。
明天别去了罢,姜恒说,天子这几天都不上朝了,太热了。
嗯,耿曙在这种事上倒是很听姜恒的话,全是老头子,万一热晕了不是玩的。
姜恒也没想到,洛阳的夏天竟这么难熬,但他们都是年轻人,多打井水洗澡就好了,晚上一来,总会凉快些。只不知道天子
路过兵库时,姜恒忽然听见了奇怪的声音。
姜恒:?
耿曙停下脚步,两人怀疑地朝殿内看。
那是姬珣,姬珣似乎正在哭,又似在哀求。
是王!姜恒小声道,他来这里做什么?
兵库较之主殿要凉快少许,乃是存放兵器的地方,阴凉通风。两人马上加快脚步,到门前往里看了一眼。
姜恒生怕姬珣有危险,正要进去,却被耿曙拉住。
耿曙:?
姜恒:???
耿曙:?????
姜恒看见了极度难以解释的一幕,但那场面却极有震撼力,令他瞬间就傻了。
门虚掩着,内里是衣衫不整的姬珣,姬珣肌肤雪白,跪在地上,赵竭则披散头发,半倚在榻前。
姜恒:!!!
耿曙:
接着,赵竭揪着姬珣的头发,让他站起身,站在前面,姬珣发着抖,身后则是瘦削却肌肉虬结、露出有力线条的赵竭。
赵竭背对兵库外的二人,一手搂着姬珣的腰,把他拉向自己,野蛮地吸吮他的嘴唇。
姜恒:
姜恒与耿曙还拉着手,两人起初有点不解,听着兵库中传来的声音,姬珣仿佛极其痛苦,不断求饶。
轻点姬珣快哭了,痛!轻点!
赵竭却没有理会,强行扳着姬珣的头,让他转向自己,封住他的唇,稍一用力,姬珣发出哀求之声。
耿曙与姜恒略张着嘴,耿曙最先回过神来,一拉姜恒,让他走。
他们在做什么?姜恒做了个口型。
耿曙没有解释,脸上现出茫然而复杂的表情,似乎隐隐约约,察觉了什么,他拉着姜恒越过花丛,发出一点声响。
赵竭停下动作,回头一瞥,推开姬珣,把他推到榻上,再转身,大剌剌地走出兵库。
空无一人。
赵竭环顾四周,复又进去,关好库门,上锁,咔哒声响。
姜恒目瞪口呆,看着耿曙,两人藏身花丛后,耿曙看了眼姜恒,复又马上转开目光。
他把他那棍儿姜恒说。
耿曙:嗯他们他们
姜恒说:他们这是在做什么?赵将军的的棍儿好吓人!
姬珣的哀求声似乎带着少许痛苦与挣扎,姜恒旋即问:他怎么对王这样?!
耿曙说:我不知道,别问我啊。
两人面面相觑,耿曙忽又问:他看见咱们了么?应当没有。
姜恒第一个念头就是:赵竭在对天子用什么刑,可这是什么刑罚?他怎么能做这等事?!
别问,耿曙说,什么都别提,就当什么也没看见,别提起。
姜恒说:王他一定很难过
别提!耿曙重申道,懂么?什么都别说!
姜恒只得点头,两人轻手轻脚,进了冰窖,顿时凉快下来不少。
耿曙穿上单衣,吁了口气,枕着手臂,在冰窟躺下。姜恒脑子里还全是那一幕,奇怪地看耿曙。
耿曙说:我睡会儿,困了。
姜恒便也在他身边躺下,打了个呵欠,这个天气,在清凉的冰窖里睡个午觉,才是最舒服的。
但很快,侍卫们找到了他俩。
第18章 太史官
炎炎夏日午后,姬珣的双眼带着明显红肿,姜恒不知所措,看看他,又看依旧坐在一旁的赵竭。他总是在那里,藏身阴影之中,只要姬珣在的地方,他就一定在。
赵竭一定知道了姜恒有点害怕,他会像史书上所言,杀了自己灭口吗?但耿曙不会让他这么做,只是这么一来,他们的新家就没了,又要恢复四处流浪的生活。可天子被凌虐,他要怎么办?让诸侯们来救他?有谁会来?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姬珣时时带有的、眼中那些微伤感与无助的来处。
姜恒,你认得多少字?姬珣的声音有点沙哑,问道。
耿曙始终站在姜恒身侧,以半身斜斜挡着他,同时警惕地看着赵竭,以防他骤然发难。赵竭却看也不看他二人,只是慢条斯理,擦拭手中的一枚玉簪。
回禀王,我姜恒不知姬珣为何问起这话,老老实实答道,几乎都认得。
读过多少书?姬珣又疲惫地问。
姜恒说:读过
姜恒报了些书名,大多是从前在浔东念的,话刚起了个头,姬珣便示意他不必再说了,看了赵竭一眼。赵竭依旧不看他们。
太史仲大人老了。姬珣说。
姜恒不久前刚见过老太史,这就死了?太史一职为六卿之一,有如书官,负责坐在天子身后,为天子记录每天上朝时决议的政务。
他常与仲老说话,仲老无儿无女,为晋廷当太史当了一辈子。年纪大了,常记不得事,认出姜恒时,倒是疼爱他的。姜恒三不五时,还为他整理书简。
姜恒登时眼睛就红了。
姬珣又说:今日得的热病,已安葬了。人终有一死,也是古稀之年了,不可伤怀。姜恒,你愿意来当我的太史不?
姜恒尚未从太史辞世的噩耗中回过神,便听到另一个让他不知所措的消息。
傍晚,洛阳凉快了下来,姜恒心情忐忑,与耿曙走过花园。
耿曙说:你可得想想清楚。
姜恒说:我当然要去啊,不对吗?
耿曙说:你不是还想去看海吗?
姜恒:???
耿曙拉着姜恒,站在夕阳下,两人的影子投在宫墙上,耿曙的影子比姜恒高了个头。他认真地说:一旦当上太史,你就必须在这宫中为他记一辈子的文书了,就像仲老一般,哪里也去不了。
姜恒实在太小了,哪怕他读再多的书,也仍然是个小孩。他尚不知道人的一生很长,而点头答应姬珣,也即意味着,他要在宫中度过余生。更不知道,他点头,也就意味着耿曙点头,这便将是他们的一生了。
也可以去吧?姜恒心想,但耿曙提醒了他,他们的余生还很长呢。他要等母亲前来,考校他的功课,要读完晋天子宫中所有的书
但他没有说这些话,只是拉着耿曙的手,说:你不就是海么?
耿曙忽然笑了起来,说:你愿意,我无所谓,反正我也只是守着你,就怕你闷着。
姜恒道:那我再想想罢。
姜恒性子并不跳脱,偶尔也只因好奇,想去看看外头的世界而已。逃亡的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已超出了他这个年纪所能想象的总和,反而令他生出少许畏惧。
仿佛只要住在这高墙内,这世上的许多痛苦就与自己无关。
他们在墙边坐了下来,看着被烈日灼烤后,花坛内无精打采的一朵小花,耿曙在旁捧了点水,浇在花上,花叶便慢慢地舒展开来。
哥。
姜恒最终下了决定。
耿曙:?
耿曙转头看着姜恒,姜恒说:你拿主意罢。我听你的。
耿曙随口道:我没有什么好拿主意的,你愿意就去当,不愿意,咱们就走。
姜恒茫然道:去哪儿?
耿曙说:换个地方去,想活下来,还找不到地方么?
姜恒笑着说:也是,全天下这么大,与你一起,去哪儿都行。
末了,耿曙又自言自语道:你就是我的全天下,自然是这样的。
姜恒又沉默了一会儿,两人忽见赵竭与一个老人过来,姜恒认得那老人,乃是天子座前,总揽朝政的太宰芈曲。
王还有一言想朝你说,芈曲道,姜公子。
姜恒马上应了声是,站起身来,规规矩矩,朝芈曲与赵竭行礼。
王说,你二人年纪尚小,自当不应在洛阳度过一生,与他不一样。芈曲拄着拐杖,虽已垂老,精神却很好,说道,太史之职,你大可想来就来,想走便走。或以一年五个月为期,待昭夫人归来,再另行打算。
姜恒与耿曙对视一眼,天子这句话,打消了他最后的疑虑。
这可是地位很高的官职啊!姜恒说。
当太史当久了,耿曙夜里给姜恒铺床,姜恒穿着薄薄的里衣衬裤,耿曙依旧打了赤膊,你也会舍不得走的。
姜恒笑呵呵地说:可是在这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不好,是么?
耿曙一想也是,较之他们曾经的生活,洛阳已似在桃源一般。
我就可惜了,你读这许多书,耿曙又说,留在这儿,用不上。
姜恒朝榻里让了让,耿曙换过了篾席,夏夜十分凉爽。
什么才算用得上?姜恒说。
耿曙:饱读书札,才尽所用,封侯拜相,书上不都这么说的么?
姜恒说:当太史啊!这还不算封侯拜相吗?
耿曙倏然被堵住了,这么一想,好像也是,已经当上大官儿了,还能怎么样?
姜恒说:何况,不去封侯拜相,就白费了么?我倒是觉得,读书不必总想着有用。大争之世,功利横行,为什么人人都要一样?
是是是,耿曙答道,你说的对,你说的都对。
姜恒笑了起来,他俩都长大了不少,挨在一起睡觉,尤其夏天已有些热了,但他依旧喜欢挨着耿曙,哪怕耿曙容易出汗。耿曙也不在乎,从背后把姜恒搂着,一如以往,将他抱在怀中,正如他还在七岁那年时。
翌日,姜恒便接替了太史的职位,赵竭给他安排了一张矮案,让他坐在姬珣身后,一杆羊毫笔,一卷丝帛,开始记录朝中一应事宜。
同时,朝中官员开始称他为姜大人。
姜恒忽然就成为了晋廷最小的官员,也是史上最年轻的官员,更是史上坐上这个位置,最小的官员六卿之一,竟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儿?!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姜恒丝毫不觉得自己年岁小有什么问题,反而聚精会神,他坐在天子身后时,众人都觉得甚有趣。
他在丝帛上写满了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无非是洛阳的收成、四时气候、各诸侯国大小事务,有时天子还会接见各地来访的使臣。说是使臣,无非都是经商之人,三不五时带来简单的礼物,天子便大方地招待他们一顿吃的,再吩咐赵竭派手下士兵,送他们上路。
姜恒做这活儿,能领到每月五石的俸禄与三斤肉,顿时兄弟俩便宽裕了不少。每月足足五百斤粮食,根本吃不完,折算成晋钱也是一大笔,姜恒便让耿曙不要再去打赤膊当木工了,在家歇着就行。
耿曙汗流浃背地做一整天,才得半个钱,姜恒每天上朝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得四个钱。
食肉者鄙。耿曙不无妒忌地说。
姜恒哈哈笑,说:天底下,二十四时节气,什么时候开耕,什么时候收种,发生了什么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是天子的责任,朝廷拿这点钱怎么啦?
耿曙也不挣扎了,拿着姜恒的钱,出去采买吃的,姜恒既在朝中任职,便不再依客卿之礼,不能与姬珣一起吃了,须得自己将口粮送到御厨,侍人再做好饭为他们送来。
恋耽美
想到眼下境地,姜恒又只觉十分难过。
又一年夏日,这是姜昭离开的第二年了。
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月圆月缺,姜恒扳着手指头数日子,再有十七个月,就能见到母亲了。
姜恒擦着汗,说:去年也没这么热啊。
喝点酸梅汤。耿曙也快热死了,尤其刚干完活回来,打着赤膊只穿一条衬裤,用井水冲洗。
他已经十三岁了,少年身材快与宫中侍卫一般高,唇上长出了毛茸茸的胡须,声音也变了不少。
你喝,姜恒穿着单衣,说,出这许多汗,别热着了。
耿曙从城里买了一大块冰回来,想给姜恒做冰镇酸梅汤喝,奈何天实在太热,回到宫里只剩一点点,都快化完了,还跑了一身汗。他一手搭在姜恒肩上,意识到实在太热了,不能搂他,便下意识地把手放下来,落在他腰间。
接着,他又把手捋进他薄衣里,摸了摸他腰上的那道烫痕,仿佛这已成为了他的习惯。
一个钱。耿曙颇有点后悔,早知不买这块冰。
姜恒笑道:洛阳城里头还卖冰?
宫里头偷出去卖的。耿曙早把宫中侍人、侍卫与宫女认了个全,只不想当面揭穿,那人自然也认得耿曙,据说王宫已快发不出月钱了,吃的也一天比一天少。
耿曙喝完了酸梅汤,定了定神,说:我再去弄点儿。
姜恒说:别偷东西。
耿曙说:不偷他们也会偷。
姜恒:他们偷归他们偷,咱们不能偷。
耿曙成日拿姜恒没办法,只得说:那我去看看,总可以吧。
姜恒想了想,说:我知道冰窖在哪儿,那里凉快,去坐着总是可以的,把衣服带上,别反而着凉了。
耿曙于是把单衣拿在手里,依旧打着赤膊,随姜恒穿过长廊往前走。
明天别去了罢,姜恒说,天子这几天都不上朝了,太热了。
嗯,耿曙在这种事上倒是很听姜恒的话,全是老头子,万一热晕了不是玩的。
姜恒也没想到,洛阳的夏天竟这么难熬,但他们都是年轻人,多打井水洗澡就好了,晚上一来,总会凉快些。只不知道天子
路过兵库时,姜恒忽然听见了奇怪的声音。
姜恒:?
耿曙停下脚步,两人怀疑地朝殿内看。
那是姬珣,姬珣似乎正在哭,又似在哀求。
是王!姜恒小声道,他来这里做什么?
兵库较之主殿要凉快少许,乃是存放兵器的地方,阴凉通风。两人马上加快脚步,到门前往里看了一眼。
姜恒生怕姬珣有危险,正要进去,却被耿曙拉住。
耿曙:?
姜恒:???
耿曙:?????
姜恒看见了极度难以解释的一幕,但那场面却极有震撼力,令他瞬间就傻了。
门虚掩着,内里是衣衫不整的姬珣,姬珣肌肤雪白,跪在地上,赵竭则披散头发,半倚在榻前。
姜恒:!!!
耿曙:
接着,赵竭揪着姬珣的头发,让他站起身,站在前面,姬珣发着抖,身后则是瘦削却肌肉虬结、露出有力线条的赵竭。
赵竭背对兵库外的二人,一手搂着姬珣的腰,把他拉向自己,野蛮地吸吮他的嘴唇。
姜恒:
姜恒与耿曙还拉着手,两人起初有点不解,听着兵库中传来的声音,姬珣仿佛极其痛苦,不断求饶。
轻点姬珣快哭了,痛!轻点!
赵竭却没有理会,强行扳着姬珣的头,让他转向自己,封住他的唇,稍一用力,姬珣发出哀求之声。
耿曙与姜恒略张着嘴,耿曙最先回过神来,一拉姜恒,让他走。
他们在做什么?姜恒做了个口型。
耿曙没有解释,脸上现出茫然而复杂的表情,似乎隐隐约约,察觉了什么,他拉着姜恒越过花丛,发出一点声响。
赵竭停下动作,回头一瞥,推开姬珣,把他推到榻上,再转身,大剌剌地走出兵库。
空无一人。
赵竭环顾四周,复又进去,关好库门,上锁,咔哒声响。
姜恒目瞪口呆,看着耿曙,两人藏身花丛后,耿曙看了眼姜恒,复又马上转开目光。
他把他那棍儿姜恒说。
耿曙:嗯他们他们
姜恒说:他们这是在做什么?赵将军的的棍儿好吓人!
姬珣的哀求声似乎带着少许痛苦与挣扎,姜恒旋即问:他怎么对王这样?!
耿曙说:我不知道,别问我啊。
两人面面相觑,耿曙忽又问:他看见咱们了么?应当没有。
姜恒第一个念头就是:赵竭在对天子用什么刑,可这是什么刑罚?他怎么能做这等事?!
别问,耿曙说,什么都别提,就当什么也没看见,别提起。
姜恒说:王他一定很难过
别提!耿曙重申道,懂么?什么都别说!
姜恒只得点头,两人轻手轻脚,进了冰窖,顿时凉快下来不少。
耿曙穿上单衣,吁了口气,枕着手臂,在冰窟躺下。姜恒脑子里还全是那一幕,奇怪地看耿曙。
耿曙说:我睡会儿,困了。
姜恒便也在他身边躺下,打了个呵欠,这个天气,在清凉的冰窖里睡个午觉,才是最舒服的。
但很快,侍卫们找到了他俩。
第18章 太史官
炎炎夏日午后,姬珣的双眼带着明显红肿,姜恒不知所措,看看他,又看依旧坐在一旁的赵竭。他总是在那里,藏身阴影之中,只要姬珣在的地方,他就一定在。
赵竭一定知道了姜恒有点害怕,他会像史书上所言,杀了自己灭口吗?但耿曙不会让他这么做,只是这么一来,他们的新家就没了,又要恢复四处流浪的生活。可天子被凌虐,他要怎么办?让诸侯们来救他?有谁会来?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姬珣时时带有的、眼中那些微伤感与无助的来处。
姜恒,你认得多少字?姬珣的声音有点沙哑,问道。
耿曙始终站在姜恒身侧,以半身斜斜挡着他,同时警惕地看着赵竭,以防他骤然发难。赵竭却看也不看他二人,只是慢条斯理,擦拭手中的一枚玉簪。
回禀王,我姜恒不知姬珣为何问起这话,老老实实答道,几乎都认得。
读过多少书?姬珣又疲惫地问。
姜恒说:读过
姜恒报了些书名,大多是从前在浔东念的,话刚起了个头,姬珣便示意他不必再说了,看了赵竭一眼。赵竭依旧不看他们。
太史仲大人老了。姬珣说。
姜恒不久前刚见过老太史,这就死了?太史一职为六卿之一,有如书官,负责坐在天子身后,为天子记录每天上朝时决议的政务。
他常与仲老说话,仲老无儿无女,为晋廷当太史当了一辈子。年纪大了,常记不得事,认出姜恒时,倒是疼爱他的。姜恒三不五时,还为他整理书简。
姜恒登时眼睛就红了。
姬珣又说:今日得的热病,已安葬了。人终有一死,也是古稀之年了,不可伤怀。姜恒,你愿意来当我的太史不?
姜恒尚未从太史辞世的噩耗中回过神,便听到另一个让他不知所措的消息。
傍晚,洛阳凉快了下来,姜恒心情忐忑,与耿曙走过花园。
耿曙说:你可得想想清楚。
姜恒说:我当然要去啊,不对吗?
耿曙说:你不是还想去看海吗?
姜恒:???
耿曙拉着姜恒,站在夕阳下,两人的影子投在宫墙上,耿曙的影子比姜恒高了个头。他认真地说:一旦当上太史,你就必须在这宫中为他记一辈子的文书了,就像仲老一般,哪里也去不了。
姜恒实在太小了,哪怕他读再多的书,也仍然是个小孩。他尚不知道人的一生很长,而点头答应姬珣,也即意味着,他要在宫中度过余生。更不知道,他点头,也就意味着耿曙点头,这便将是他们的一生了。
也可以去吧?姜恒心想,但耿曙提醒了他,他们的余生还很长呢。他要等母亲前来,考校他的功课,要读完晋天子宫中所有的书
但他没有说这些话,只是拉着耿曙的手,说:你不就是海么?
耿曙忽然笑了起来,说:你愿意,我无所谓,反正我也只是守着你,就怕你闷着。
姜恒道:那我再想想罢。
姜恒性子并不跳脱,偶尔也只因好奇,想去看看外头的世界而已。逃亡的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已超出了他这个年纪所能想象的总和,反而令他生出少许畏惧。
仿佛只要住在这高墙内,这世上的许多痛苦就与自己无关。
他们在墙边坐了下来,看着被烈日灼烤后,花坛内无精打采的一朵小花,耿曙在旁捧了点水,浇在花上,花叶便慢慢地舒展开来。
哥。
姜恒最终下了决定。
耿曙:?
耿曙转头看着姜恒,姜恒说:你拿主意罢。我听你的。
耿曙随口道:我没有什么好拿主意的,你愿意就去当,不愿意,咱们就走。
姜恒茫然道:去哪儿?
耿曙说:换个地方去,想活下来,还找不到地方么?
姜恒笑着说:也是,全天下这么大,与你一起,去哪儿都行。
末了,耿曙又自言自语道:你就是我的全天下,自然是这样的。
姜恒又沉默了一会儿,两人忽见赵竭与一个老人过来,姜恒认得那老人,乃是天子座前,总揽朝政的太宰芈曲。
王还有一言想朝你说,芈曲道,姜公子。
姜恒马上应了声是,站起身来,规规矩矩,朝芈曲与赵竭行礼。
王说,你二人年纪尚小,自当不应在洛阳度过一生,与他不一样。芈曲拄着拐杖,虽已垂老,精神却很好,说道,太史之职,你大可想来就来,想走便走。或以一年五个月为期,待昭夫人归来,再另行打算。
姜恒与耿曙对视一眼,天子这句话,打消了他最后的疑虑。
这可是地位很高的官职啊!姜恒说。
当太史当久了,耿曙夜里给姜恒铺床,姜恒穿着薄薄的里衣衬裤,耿曙依旧打了赤膊,你也会舍不得走的。
姜恒笑呵呵地说:可是在这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不好,是么?
耿曙一想也是,较之他们曾经的生活,洛阳已似在桃源一般。
我就可惜了,你读这许多书,耿曙又说,留在这儿,用不上。
姜恒朝榻里让了让,耿曙换过了篾席,夏夜十分凉爽。
什么才算用得上?姜恒说。
耿曙:饱读书札,才尽所用,封侯拜相,书上不都这么说的么?
姜恒说:当太史啊!这还不算封侯拜相吗?
耿曙倏然被堵住了,这么一想,好像也是,已经当上大官儿了,还能怎么样?
姜恒说:何况,不去封侯拜相,就白费了么?我倒是觉得,读书不必总想着有用。大争之世,功利横行,为什么人人都要一样?
是是是,耿曙答道,你说的对,你说的都对。
姜恒笑了起来,他俩都长大了不少,挨在一起睡觉,尤其夏天已有些热了,但他依旧喜欢挨着耿曙,哪怕耿曙容易出汗。耿曙也不在乎,从背后把姜恒搂着,一如以往,将他抱在怀中,正如他还在七岁那年时。
翌日,姜恒便接替了太史的职位,赵竭给他安排了一张矮案,让他坐在姬珣身后,一杆羊毫笔,一卷丝帛,开始记录朝中一应事宜。
同时,朝中官员开始称他为姜大人。
姜恒忽然就成为了晋廷最小的官员,也是史上最年轻的官员,更是史上坐上这个位置,最小的官员六卿之一,竟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儿?!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姜恒丝毫不觉得自己年岁小有什么问题,反而聚精会神,他坐在天子身后时,众人都觉得甚有趣。
他在丝帛上写满了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无非是洛阳的收成、四时气候、各诸侯国大小事务,有时天子还会接见各地来访的使臣。说是使臣,无非都是经商之人,三不五时带来简单的礼物,天子便大方地招待他们一顿吃的,再吩咐赵竭派手下士兵,送他们上路。
姜恒做这活儿,能领到每月五石的俸禄与三斤肉,顿时兄弟俩便宽裕了不少。每月足足五百斤粮食,根本吃不完,折算成晋钱也是一大笔,姜恒便让耿曙不要再去打赤膊当木工了,在家歇着就行。
耿曙汗流浃背地做一整天,才得半个钱,姜恒每天上朝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得四个钱。
食肉者鄙。耿曙不无妒忌地说。
姜恒哈哈笑,说:天底下,二十四时节气,什么时候开耕,什么时候收种,发生了什么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是天子的责任,朝廷拿这点钱怎么啦?
耿曙也不挣扎了,拿着姜恒的钱,出去采买吃的,姜恒既在朝中任职,便不再依客卿之礼,不能与姬珣一起吃了,须得自己将口粮送到御厨,侍人再做好饭为他们送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