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手指很好吃[快穿]——忘却的悠(122)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包拯告诉我的时候,我没敢听下去。
你们认为巫鼎在吹牛。你们认为他疯了,你们不信,为何不让那些普通人听一听,选一选,他们愿意不愿意信?
李励的态度前所未有的严厉。
二十年阳寿加上自己的仙籍,巫鼎算是把命送上了。
你们不信!
好,无所谓!
反正也不需要你们信。
多少被外甥打动的国师,还是起身带李励进宫了。
对于国师的求见。
仁宗一开始还有点惊讶的。
毕竟国师的存在除了战时以外,平时也就是维系一下朝廷和修行者之间的关系。
上一次见国师还是仁宗大婚的时候。
接见了以后更加惊讶了。
李励发现,仁宗在听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和包拯一样,他们的核心关注点,都在那个完美幸福的仙界的生活水平上。
羡慕那里衣食无忧,稻谷满仓。
羡慕那里幸福安康,安居乐业。
安得广厦千万间?有。
往来无白丁?有。
幼有所依,壮有所用,老有所养?有。
仁宗甚至比包拯更快的脱口而出,简直是仙界。
就是仙界。
李励看了一眼自家表舅,表情略嘚瑟,有种赢了的骄傲感。
然后叙述整件事的后半部分。
仁宗:信息量好大,我要加载一下。
他没有召集大臣们前来,也没有询问他那不让须眉的母后,只是单纯的自己品味着这个消息。
仁宗想了很久,两人也等了很久。
李励等着仁宗相信这个故事。
国师等着仁宗否决这个荒唐。
然而仁宗的第一句话却是。
要国运百年?大宋原来国运能有多久?
李励+国师:超纲了。
仁宗的表情很好奇,单纯的好奇。
就像是人会好奇,自己有多久的寿命一样。
仁宗是真的好奇,大宋能有多久的国运。
从秦二世而亡开始,每一个一统天下,甚至自立为王的君主,都盼望着自己的王朝能万年悠长。
可是意外总是来的太快。
远的不说。
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战功赫赫,勤于为治,百司薄籍,过目无所忘。发奸擿伏,聪察如神。
世宗结束了乱世局面,然后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大周变成了大宋。
未来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就对不会亡国的自信而言,反而是昏君比较高,随便来个大臣一忽悠,他们就继续花天酒地。相当想得开的坚定国家肯定不会不亡在自己这代。嗯,只要自己不是亡国之君,就万事大吉。
仁宗显然不是得过且过的昏君。
他很想知道这个答案。
不过更显然的是眼前的这两位给不了他答案。
官家,国运之事,过于复杂,哪怕是所谓的神人下凡,也是无法看出一个王朝国运几何的。
国师认真的进行玄学辟谣。
望气之说,可以看兴衰。
却从来没有,看一眼就知道国运多少年的说法。
那我改国号算不算王朝结束?
他很喜欢宋这个国号。
为了江山黎明,他也不介意自己成为大周皇帝,大晋皇帝,大唐皇帝等等。
李励+国师:这操作也够骚的,但是他们还是不知道答案。
看来还是得巫仙长亲自来说了。
李励+国师:总觉得有点被嫌弃的感觉。
如今还很年轻的仁宗脾气一如史书记载的好,回答不出也没关系。
不过当皇帝他也不是优柔寡断款的。
立刻召集群臣和宗室开会,对了,也请太后来一下。
李励喜上眉梢:会开会讨论!官家信了!
果然是当皇帝的,格局就是不一样。
官家,此事真假未知
国师看着皇帝已经开始准备开会讨论了。
忍不住再次提醒皇帝。
正想从头到尾替仁宗捋一遍这件事的可疑之处,以及在修行界的评价。
就对上了仁宗温柔目光中的疑惑和不解。
赵祯看了半天,想着国师身为修行者,恐怕想法和他们普通人不一样。
于是好心的解释了一下。
哪怕是修行者,也是大宋子民,欺君之罪,安律当斩。
你们不用纠结,就是那么简单。
皇帝紧急召开会议,那么巫鼎人在哪儿?
嗯,实际上他已经在汴京了。
李励骑着白义快速抵达。
他也有盗骊啊。
他和李励几乎是前后脚抵达的。
领略了一番汴京城的繁华富饶,并且快乐的从头吃到尾的同时。
巫鼎也没有忘记把该准备的东西给全部准备齐全了。
土豆、红薯、玉米、小麦、稻米、小米,辣椒。
一座座小山堆着,一字排开之下,颇为壮观。
每座小山都被法术罩着,保鲜是其次的,重点是防止饕餮下嘴。
这货嘴馋起来,压根不等大厨烹饪的。
躺在那儿小憩呢,梦到吃东西了,闭着眼睛叭吱叭吱两下,几亩田就吃干净了,一点不剩。
这些农作物都不是被处理干净的样子。
而是连皮带叶,连茎带根的放在那里。
看着就很原生态,泥土都不带清理的。
巫鼎相当庆幸当初决定要在山海界里种一波的时候。
他已经是个有钞能力的人了。
挑选种子的时候,就一个要求。
要最贵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贵的总是好的。
这些作物,全部是最优秀的品种,好吃好种,产量不低,基因性状稳定,还附赠抗寒,抗虫,抗旱等等附加属性。
是农民们一代代培育选中的汗水结晶,也是现代科技的爆发出的火花。
甚至,这些本来就相当优良的品种。
在山海界种了十几季之后,每一代都在灵水,灵土,玉膏偶尔还有当康麒麟等神兽路过加持的情况下,性状越发优秀。
巫鼎曾经随手摘了一个苹果尝尝,好吃到差点飞升。
巫鼎对于这批作物的质量有一百个放心。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没有山海界顶尖环境,再种出来的植物,恐怕就没有这样的神仙口感了。里面蕴含的些许灵气也没有了。
这好像并不是很重要,毕竟这个时代得冲着温饱去了。
稍稍玩了三天,把汴京所有名胜地点都打卡完毕。
宋朝不愧是历史上人文生活最多姿多彩最鼎盛的时代。
若不是巫鼎已经修炼有成,整个汴京三天还逛不下来。
当他看到皇榜的时候,就知道,李励已经搞定了。
这才三天啊。
这不仅仅是李励动作快不快的问题了。
还有当今皇室和朝堂的果决
这真是一个好的时代。
巫鼎也不含糊的。
换上了,鹑鸟临时赶制出来的,最华贵的一套衣服,闪亮登场。
纯色白底繁复的金纹。
一整套正式的大氅和交领直裰穿在巫鼎的身上。
让人有种挪不开眼睛的魅力和威严。
哪怕衣服的行制并不对,凡是看到巫鼎的人,都忍不住偷偷讨论他是哪一位公侯王子。
不怪大家错认,威严有很多种。
可这衣服用的是凤凰羽毛和龙的毛发。
作为自古象征皇朝气运的两种顶尖神兽。
用他们的毛发织就的锦缎,带着祥瑞和威压,自然有一种王朝气运的感觉在。
巫鼎衣服上的纹路,这回也不是简单的吉祥如意了。
白泽,甪端,貔貅,麒麟,应龙全部是辅佐过黄帝登场过的。
赶这套衣服的时候,选图方面,山海界的大佬们,这次完全没有吵架。
看来大家也是憋着一口气,要给巫鼎撑腰的。
在衣服上露露脸,表示一下我们家巫鼎要多正统有多正统。
你们质疑一个看看!
感受着大家的喜爱与善意。
巫鼎自然也是气势全开。
俊美的脸上呈现出的是不属于人间的悲悯。
就像他曾经在苍穹之上,默默的看着整个人间千载岁月。
他像是踏过时空而来,跨越世界而来。
为这个天下而来。
所有宫人看到巫鼎,都忍不住下意识的伏地行大礼。
连李励看到这样的巫鼎,都直接愣住。
怀疑他是把天上的仙衣也带下凡了。
他甚至有种错觉,把这样的巫鼎随便拉出去溜溜。
那群老古董谁还有敢怀疑他?
赵祯看到巫鼎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想法。
直接对于巫鼎的来历以及他的话信了大半。
甚至在面对巫鼎行礼的时候,下意识的侧身了一下。
不仅仅是赵祯,旁边站着的几位重臣以及卷帘之后的太后也是同样的感觉。
这三天,三书六省的官员可以说是为这件事吵翻了天。
有的怀疑,有的相信。
但是大家的意见很统一,机不可失。
无论信不信,先见了人再说。
随后他们还顺着仁宗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有了良种,大宋国运肯定并不止于此,这一加一减,至少能够抵消的吧?
问题罗列了一堆,大家也想好了询问时候该用什么样的姿态和口吻。
先是不失尊敬的表达了他们小小的疑虑。
然后再是感谢巫鼎的大义仁慈,以及最后的国运问题。
而现在,大家就有一种想法。
要不跳过怀疑的部分,直接后面的?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了,但是至少没鸽。
我看到催更了,嘤嘤嘤嘤。
唉,本来不至于这个更新频率的,前两天休息一下差不多了。
都和我家那位说好了,让他带孩子出去玩两天。
结果,说好的日子,票都订好了。
孩子感冒发烧了。
我:
低烧,不严重,但是特别作。
我:宝贝,难过吗?
她:难过。
我:所以要好好休息啊。
她:要出去玩。
我:不行。
她:哇555555
我:
晚上温差大,前半夜祖宗嫌弃热,踢被子,换成薄被子后,后半夜哭着喊冷。
睡多了,醒得早,早上继续闹。
我都快三天没睡好了。
第115章 柿子挑软的捏
宋的皇宫并不是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型的。
本就是在旧址上仿照洛阳建造的宫殿, 更因为乱世多年百废待兴,也因为整个大宋一开始就为了抢回燕云十六州在那里奋勇攒钱。
皇室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
但是皇帝居住+面见朝臣+接待贵宾的三重功效的紫宸殿。让巫鼎看到老破旧也是不可能的。
想要恢弘绚烂木有钱,我们能走素雅简约文艺路线啊。
一块屏风, 可以是绣娘用金银丝线孔雀翎绣出的双面刺绣, 甚至能也用贵无可贵的漆纱, 但也能是白纸一张, 挥毫泼墨一副狂草。
巫鼎现在看到的紫宸殿, 无一不透露着这种文人气息的典雅。
从装修上,一点都看不出整个宋朝已经魔改尚武,正在积极北伐, 就差一个借口了。
然而就在巫鼎不着痕迹的欣赏完紫宸殿的布局装潢之后, 现场还是没有人开口。
巫鼎的气势,衣着, 太过震慑。
原来打好的腹稿,好像都开不了口。
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搞得巫鼎也左右为难, 缺乏开口契机。
巫鼎这时候略微有了一丢丢的反省, 自己是不是穿得有点过?
最后还是太后打破了僵局。
太后刘娥, 这个历史上穿着龙炮掌控朝堂15年的女政治家,在这个魔改的大宋,提前放了权。是什么造成了改变,这个暂时不得而知。
但是刘娥的政治头脑和手腕却是史书留名的, 后世认可的。
比如此刻。
在全场僵硬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时候。
她出来打破僵局,不以太后之尊开口,以一个宋朝普通妇人的口吻,叩谢仙人仁德。
太后早年是吃过苦的,家里和丈夫为了生计把她当做物品到处卖。
直至遇到了此生的贵人和爱情宋真宗。
以她的口吻来叙述百姓不易, 真是再真实不过了。
有了切入点,整个宫殿气氛就活络起来了。
大家纷纷以最重的礼仪和姿态进行感谢。
若事情是真的,那国运怎么办先不去说,巫鼎的牺牲是明摆着的。
随后根据现场的气氛,大家决定暂时先跳过最容易得罪人的真假问题。
先把仁宗的三个提问给问了。
大宋一共多少年?
改国号算不算?
粮食加了国运,这再减一减,是不是差不多能抵消?能有多就更好了。
巫鼎:
你们宋朝人脑子还挺活络啊。
说实在的,我选这个的时候,都没想到这茬。
Emm,哪个问题都不好回答啊。
巫鼎扬起了一个标准的商业笑容,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只笔。
我想在回答这些之前,让大家看一些小把戏。
巫鼎凭空变出了一支很特别的毛笔。
白色的笔杆的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流动着不同的五色灵光。五彩斑斓却又依旧是那抹纯洁无瑕的白色。
笔头部分,却是有一种属于海水的墨蓝。
不知道什么毛发制成的笔头,圆满华润,没有沾取任何液体,但是却失踪像是充满着什么。
武将们就看个稀奇,倒是文臣们眼睛一亮。
这笔实在是太漂亮了。
恋耽美
你们认为巫鼎在吹牛。你们认为他疯了,你们不信,为何不让那些普通人听一听,选一选,他们愿意不愿意信?
李励的态度前所未有的严厉。
二十年阳寿加上自己的仙籍,巫鼎算是把命送上了。
你们不信!
好,无所谓!
反正也不需要你们信。
多少被外甥打动的国师,还是起身带李励进宫了。
对于国师的求见。
仁宗一开始还有点惊讶的。
毕竟国师的存在除了战时以外,平时也就是维系一下朝廷和修行者之间的关系。
上一次见国师还是仁宗大婚的时候。
接见了以后更加惊讶了。
李励发现,仁宗在听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和包拯一样,他们的核心关注点,都在那个完美幸福的仙界的生活水平上。
羡慕那里衣食无忧,稻谷满仓。
羡慕那里幸福安康,安居乐业。
安得广厦千万间?有。
往来无白丁?有。
幼有所依,壮有所用,老有所养?有。
仁宗甚至比包拯更快的脱口而出,简直是仙界。
就是仙界。
李励看了一眼自家表舅,表情略嘚瑟,有种赢了的骄傲感。
然后叙述整件事的后半部分。
仁宗:信息量好大,我要加载一下。
他没有召集大臣们前来,也没有询问他那不让须眉的母后,只是单纯的自己品味着这个消息。
仁宗想了很久,两人也等了很久。
李励等着仁宗相信这个故事。
国师等着仁宗否决这个荒唐。
然而仁宗的第一句话却是。
要国运百年?大宋原来国运能有多久?
李励+国师:超纲了。
仁宗的表情很好奇,单纯的好奇。
就像是人会好奇,自己有多久的寿命一样。
仁宗是真的好奇,大宋能有多久的国运。
从秦二世而亡开始,每一个一统天下,甚至自立为王的君主,都盼望着自己的王朝能万年悠长。
可是意外总是来的太快。
远的不说。
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战功赫赫,勤于为治,百司薄籍,过目无所忘。发奸擿伏,聪察如神。
世宗结束了乱世局面,然后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大周变成了大宋。
未来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就对不会亡国的自信而言,反而是昏君比较高,随便来个大臣一忽悠,他们就继续花天酒地。相当想得开的坚定国家肯定不会不亡在自己这代。嗯,只要自己不是亡国之君,就万事大吉。
仁宗显然不是得过且过的昏君。
他很想知道这个答案。
不过更显然的是眼前的这两位给不了他答案。
官家,国运之事,过于复杂,哪怕是所谓的神人下凡,也是无法看出一个王朝国运几何的。
国师认真的进行玄学辟谣。
望气之说,可以看兴衰。
却从来没有,看一眼就知道国运多少年的说法。
那我改国号算不算王朝结束?
他很喜欢宋这个国号。
为了江山黎明,他也不介意自己成为大周皇帝,大晋皇帝,大唐皇帝等等。
李励+国师:这操作也够骚的,但是他们还是不知道答案。
看来还是得巫仙长亲自来说了。
李励+国师:总觉得有点被嫌弃的感觉。
如今还很年轻的仁宗脾气一如史书记载的好,回答不出也没关系。
不过当皇帝他也不是优柔寡断款的。
立刻召集群臣和宗室开会,对了,也请太后来一下。
李励喜上眉梢:会开会讨论!官家信了!
果然是当皇帝的,格局就是不一样。
官家,此事真假未知
国师看着皇帝已经开始准备开会讨论了。
忍不住再次提醒皇帝。
正想从头到尾替仁宗捋一遍这件事的可疑之处,以及在修行界的评价。
就对上了仁宗温柔目光中的疑惑和不解。
赵祯看了半天,想着国师身为修行者,恐怕想法和他们普通人不一样。
于是好心的解释了一下。
哪怕是修行者,也是大宋子民,欺君之罪,安律当斩。
你们不用纠结,就是那么简单。
皇帝紧急召开会议,那么巫鼎人在哪儿?
嗯,实际上他已经在汴京了。
李励骑着白义快速抵达。
他也有盗骊啊。
他和李励几乎是前后脚抵达的。
领略了一番汴京城的繁华富饶,并且快乐的从头吃到尾的同时。
巫鼎也没有忘记把该准备的东西给全部准备齐全了。
土豆、红薯、玉米、小麦、稻米、小米,辣椒。
一座座小山堆着,一字排开之下,颇为壮观。
每座小山都被法术罩着,保鲜是其次的,重点是防止饕餮下嘴。
这货嘴馋起来,压根不等大厨烹饪的。
躺在那儿小憩呢,梦到吃东西了,闭着眼睛叭吱叭吱两下,几亩田就吃干净了,一点不剩。
这些农作物都不是被处理干净的样子。
而是连皮带叶,连茎带根的放在那里。
看着就很原生态,泥土都不带清理的。
巫鼎相当庆幸当初决定要在山海界里种一波的时候。
他已经是个有钞能力的人了。
挑选种子的时候,就一个要求。
要最贵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贵的总是好的。
这些作物,全部是最优秀的品种,好吃好种,产量不低,基因性状稳定,还附赠抗寒,抗虫,抗旱等等附加属性。
是农民们一代代培育选中的汗水结晶,也是现代科技的爆发出的火花。
甚至,这些本来就相当优良的品种。
在山海界种了十几季之后,每一代都在灵水,灵土,玉膏偶尔还有当康麒麟等神兽路过加持的情况下,性状越发优秀。
巫鼎曾经随手摘了一个苹果尝尝,好吃到差点飞升。
巫鼎对于这批作物的质量有一百个放心。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没有山海界顶尖环境,再种出来的植物,恐怕就没有这样的神仙口感了。里面蕴含的些许灵气也没有了。
这好像并不是很重要,毕竟这个时代得冲着温饱去了。
稍稍玩了三天,把汴京所有名胜地点都打卡完毕。
宋朝不愧是历史上人文生活最多姿多彩最鼎盛的时代。
若不是巫鼎已经修炼有成,整个汴京三天还逛不下来。
当他看到皇榜的时候,就知道,李励已经搞定了。
这才三天啊。
这不仅仅是李励动作快不快的问题了。
还有当今皇室和朝堂的果决
这真是一个好的时代。
巫鼎也不含糊的。
换上了,鹑鸟临时赶制出来的,最华贵的一套衣服,闪亮登场。
纯色白底繁复的金纹。
一整套正式的大氅和交领直裰穿在巫鼎的身上。
让人有种挪不开眼睛的魅力和威严。
哪怕衣服的行制并不对,凡是看到巫鼎的人,都忍不住偷偷讨论他是哪一位公侯王子。
不怪大家错认,威严有很多种。
可这衣服用的是凤凰羽毛和龙的毛发。
作为自古象征皇朝气运的两种顶尖神兽。
用他们的毛发织就的锦缎,带着祥瑞和威压,自然有一种王朝气运的感觉在。
巫鼎衣服上的纹路,这回也不是简单的吉祥如意了。
白泽,甪端,貔貅,麒麟,应龙全部是辅佐过黄帝登场过的。
赶这套衣服的时候,选图方面,山海界的大佬们,这次完全没有吵架。
看来大家也是憋着一口气,要给巫鼎撑腰的。
在衣服上露露脸,表示一下我们家巫鼎要多正统有多正统。
你们质疑一个看看!
感受着大家的喜爱与善意。
巫鼎自然也是气势全开。
俊美的脸上呈现出的是不属于人间的悲悯。
就像他曾经在苍穹之上,默默的看着整个人间千载岁月。
他像是踏过时空而来,跨越世界而来。
为这个天下而来。
所有宫人看到巫鼎,都忍不住下意识的伏地行大礼。
连李励看到这样的巫鼎,都直接愣住。
怀疑他是把天上的仙衣也带下凡了。
他甚至有种错觉,把这样的巫鼎随便拉出去溜溜。
那群老古董谁还有敢怀疑他?
赵祯看到巫鼎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想法。
直接对于巫鼎的来历以及他的话信了大半。
甚至在面对巫鼎行礼的时候,下意识的侧身了一下。
不仅仅是赵祯,旁边站着的几位重臣以及卷帘之后的太后也是同样的感觉。
这三天,三书六省的官员可以说是为这件事吵翻了天。
有的怀疑,有的相信。
但是大家的意见很统一,机不可失。
无论信不信,先见了人再说。
随后他们还顺着仁宗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有了良种,大宋国运肯定并不止于此,这一加一减,至少能够抵消的吧?
问题罗列了一堆,大家也想好了询问时候该用什么样的姿态和口吻。
先是不失尊敬的表达了他们小小的疑虑。
然后再是感谢巫鼎的大义仁慈,以及最后的国运问题。
而现在,大家就有一种想法。
要不跳过怀疑的部分,直接后面的?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了,但是至少没鸽。
我看到催更了,嘤嘤嘤嘤。
唉,本来不至于这个更新频率的,前两天休息一下差不多了。
都和我家那位说好了,让他带孩子出去玩两天。
结果,说好的日子,票都订好了。
孩子感冒发烧了。
我:
低烧,不严重,但是特别作。
我:宝贝,难过吗?
她:难过。
我:所以要好好休息啊。
她:要出去玩。
我:不行。
她:哇555555
我:
晚上温差大,前半夜祖宗嫌弃热,踢被子,换成薄被子后,后半夜哭着喊冷。
睡多了,醒得早,早上继续闹。
我都快三天没睡好了。
第115章 柿子挑软的捏
宋的皇宫并不是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型的。
本就是在旧址上仿照洛阳建造的宫殿, 更因为乱世多年百废待兴,也因为整个大宋一开始就为了抢回燕云十六州在那里奋勇攒钱。
皇室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
但是皇帝居住+面见朝臣+接待贵宾的三重功效的紫宸殿。让巫鼎看到老破旧也是不可能的。
想要恢弘绚烂木有钱,我们能走素雅简约文艺路线啊。
一块屏风, 可以是绣娘用金银丝线孔雀翎绣出的双面刺绣, 甚至能也用贵无可贵的漆纱, 但也能是白纸一张, 挥毫泼墨一副狂草。
巫鼎现在看到的紫宸殿, 无一不透露着这种文人气息的典雅。
从装修上,一点都看不出整个宋朝已经魔改尚武,正在积极北伐, 就差一个借口了。
然而就在巫鼎不着痕迹的欣赏完紫宸殿的布局装潢之后, 现场还是没有人开口。
巫鼎的气势,衣着, 太过震慑。
原来打好的腹稿,好像都开不了口。
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搞得巫鼎也左右为难, 缺乏开口契机。
巫鼎这时候略微有了一丢丢的反省, 自己是不是穿得有点过?
最后还是太后打破了僵局。
太后刘娥, 这个历史上穿着龙炮掌控朝堂15年的女政治家,在这个魔改的大宋,提前放了权。是什么造成了改变,这个暂时不得而知。
但是刘娥的政治头脑和手腕却是史书留名的, 后世认可的。
比如此刻。
在全场僵硬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时候。
她出来打破僵局,不以太后之尊开口,以一个宋朝普通妇人的口吻,叩谢仙人仁德。
太后早年是吃过苦的,家里和丈夫为了生计把她当做物品到处卖。
直至遇到了此生的贵人和爱情宋真宗。
以她的口吻来叙述百姓不易, 真是再真实不过了。
有了切入点,整个宫殿气氛就活络起来了。
大家纷纷以最重的礼仪和姿态进行感谢。
若事情是真的,那国运怎么办先不去说,巫鼎的牺牲是明摆着的。
随后根据现场的气氛,大家决定暂时先跳过最容易得罪人的真假问题。
先把仁宗的三个提问给问了。
大宋一共多少年?
改国号算不算?
粮食加了国运,这再减一减,是不是差不多能抵消?能有多就更好了。
巫鼎:
你们宋朝人脑子还挺活络啊。
说实在的,我选这个的时候,都没想到这茬。
Emm,哪个问题都不好回答啊。
巫鼎扬起了一个标准的商业笑容,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只笔。
我想在回答这些之前,让大家看一些小把戏。
巫鼎凭空变出了一支很特别的毛笔。
白色的笔杆的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流动着不同的五色灵光。五彩斑斓却又依旧是那抹纯洁无瑕的白色。
笔头部分,却是有一种属于海水的墨蓝。
不知道什么毛发制成的笔头,圆满华润,没有沾取任何液体,但是却失踪像是充满着什么。
武将们就看个稀奇,倒是文臣们眼睛一亮。
这笔实在是太漂亮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