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沈错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有些不知所措。她跟着沈云破长大,上面再无其他长辈,也就鲜少会遇到这种需要尊老爱幼的场面。
太后一边握着沈错的手一边细细打量她的容貌,然后又看向一旁的柳容止与沈云破,叹气道:比起你母亲,倒更像你姑姑一些。
此话说得蹊跷,单论外貌,沈错显然更似柳容止。只不过她自小跟在沈云破身边,耳濡目染之下,气质做派难免染上了姑姑的印记。
沈云破听罢不动声色,只淡淡地道:太后请再仔细瞧瞧,无妄该更似容止才是。
沈云破已被柳容止拉着一块儿落了座,即便进了皇宫,这位前天明教的教主依然不卑不亢,泰然自若,宠辱不惊。
太后摩挲着沈错的手,笑着对沈云破道:无妄可是教主为小错取的字?字是好字,名却不是好名,容止于气度上着实差了教主一截。
母后!
柳容止神情微恼,沈错听得却很开心。若非姑姑执意不让她改名,她早就不想叫这劳什子的「错」了。
也就后来长大用惯了这名字,又被那些个正派人士当作魔教少主讨伐,这才觉得自己的名字起得也颇为合适。
但这仍然无法减轻沈错对母亲的怨念,究竟是有多大仇怨才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错」?
当初虽没见过柳容止,沈云破也从不曾在她面前说过柳容止的半句坏话。
但沈错只从自己的名字便知道,她与那位母亲恐怕没有什么母女之缘。
今日看到柳容止被自己母亲就此事训斥,她多少有种扬眉吐气,大快人心的感觉。
沈云破低着眉眼,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笑意,声音温和地道:无妄既是邪道不行,亦是灾祸变乱,端看世人如何看待。
老子曰祸福倚伏,祸福既能互为因果,互相转化,那么对错也就没有明显的界限。
对既可为错,错自然也有正途。错儿的名字有警醒之意,教她至今恪守正道,不曾行差踏错,我认为取得很好。
沈错甚少听沈云破唤自己的名,原以为她也是不喜欢的,没想她竟对此有这般高的评价,曾经那些对「错」的怨念立时消减了不少,竟真觉得这名字有几分悦耳。
姑姑说得对,错儿觉得母亲这名字取得很好。
太后深深地看了沈云破一眼,口中却对着沈错道:小错喜欢就好。你母亲总是心系天下,便不怎么有当母亲的自觉,外祖母是怕她委屈了你。
沈错暗道这太后还挺了解自家女儿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幸有姑姑待我视如己出,错儿不曾有过委屈。
最委屈就是这几年了。
太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柳容止与沈云破交握的手上。
沈教主果然出尘脱俗,光风霁月,所说之言句句真知灼见。难怪容止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执意要留你在身边。
云破俗人一个,往事更已如云烟。不知何德何能让长公主如此看重,实在是惊惧惶恐,难以安心。
我听说沈教主癔症在身,已不记得大多往事了。本宫认识一位医术高明的方丈,沈教主若有需要,本宫可以为你引荐。
前尘往事亦是身外之物,云破并不执著,在此谢过太后好意。
太后虽拉着沈错,话却多是对着沈云破说的。沈错暗暗心惊,只怕自己姑姑仙姿佚貌,引得太后过分注意,适时出声接过了话头。
外祖母,您所说的方丈难道是清国寺的主持清远大师吗?
太后面露惊讶:小错是如何得知?
沈错立时显出了几分得意与自傲,笑道:我曾行走江湖,与不少武林中人打过交道。清远大师的医术是那些老秃咳咳,和尚中最好的,德行也高。我与他交过几回手,竟没分出输赢。
她前头说医术,后面却提起了武功,太后果然被引开了注意,稀奇道:我听说你自小跟着沈教主习武,武功不凡,没想到竟能与清远大师不分伯仲?
沈错在武道之上唯一服气的人便是沈云破,其余那些武林前辈即便是暂时不敌,她也能知晓差距,更能在落了下风时全身而退,故而说起这些毫不虚心谦逊。
清远大师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内力虽然高深,但招式每每手下留情,我也无法尽全力与他过招,拖拖拉拉便分不出胜负来,我不爱与他打。
沈错并不贬低高僧,言语之间却又颇为轻松,显然不曾将清远当作对手来看。
太后跟着先帝吃过苦,年轻时与那些个江湖中人打过交道,见沈错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不禁真心起了一些兴致。
哦,那小错喜欢和哪些人打?
沈错原本只是随口找些话题,想让这位太后别再找姑姑说话。
此时见她眉眼温和,目光慈爱,一脸认真倾听的模样,倒也不敷衍她,实话实说:我喜欢与那武林盟主打,他武功路数蹊跷,我至今没有看透。当初我赢不了他,他也打不过我,不知如今怎样了。
沈错毫不介怀地说着往事,并不觉得自己曾为天明教少主有何不妥,也没表现出一丝对朝廷「剿灭」天明教的怨念。
太后满脸笑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感叹道:小错果然更像沈教主,率直天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你这些年在外虽没受什么委屈,外祖母与你母亲却没尽自己的责任。
我与你皇帝舅舅已经商量过了,待春闱一过便将你封为公主,昭告天下,你看如何?
第74章
太后此言一出, 沈错顿时神色大变她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能有个公主当当。
外祖母,我本是乡野之人,实在当不了公主
沈少主难得谦逊,心里想得却是景城那个目中无人的表妹。
公主这名头听起来虽好,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责任和束缚。
说实话, 母亲将她赶出京城历练,除了无法时刻见到姑姑以外,哪儿都比待在京城强。
她可没那么傻, 被个公主名头冲昏脑袋。
太后慈祥地拍了拍沈错的手, 轻叹道:我知你不喜欢束缚,也不爱虚名,外祖母不是想让你有负担,只是想做一些补偿。你放心,我与你舅舅都不会干涉你的事。
沈错不知道这太后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 可要顶着个公主的名头, 就算皇帝不管她,也会有别的人来管。毕竟将来无论她做什么, 都关系到皇家的声誉。
可另一方面,沈错明白这件事不是自己能够推辞的。她目光一转看向了柳容止, 眼中满是控诉
这么大的事太后肯定和母亲说过, 母亲却提都不曾与她提过, 显然是故意的。
母后,这件事我们应该已经商议过了。错儿过不惯这样的生活,我也不想将她束缚在内宅之中。
对她有益的才叫补偿,公主的名分对错儿来说显然不是,今后我们还是不要提这件事了吧。
沈错没想到柳容止竟会说出这一番话来,一时疑惑不已。
太后听后脸色微沉,对着柳容止道:不问问小错,我又哪里知道她真实的想法?你说不要就不要,我是补偿小错,又不是补偿你。
柳容止面露无奈:就算有所亏欠,也是我这个当母亲的失职,没道理由您和皇兄来补偿。
其他兄弟姐妹的子女都按法礼封了郡主郡王,小错没有功绩在身,又怎么能封她当公主呢?
你哥哥见了小错十分喜爱,封她当个公主又怎么了?我只有你一个女儿,你就只她一个孩子,你皇兄的女儿当得了公主,小错为何不行?
太后这话说得十分偏心,柳容止与她谈功绩,她却和柳容止说私心。
幸好屋里没有其他人在,不会再传到第五个人的耳中。
外祖母,我是真的当不来什么公主,您还是别勉强我了。
沈错只能摆明自己的态度,反正到最后她还能跑,太后暂且不说,她那位皇帝舅舅看起来还是挺好说话的,总不会真强迫她接受。
母女俩都不同意,太后满脸遗憾,看向沈云破问道:沈教主,你是小错的姑姑,你以为此事如何?
沈错原以为自己已经引开了太后的注意,没想到兜兜转转,太后的目光还是又回到了她姑姑身上。
她算是看出来了,今日太后与其说是见她的,不如说是见她姑姑的难道太后也仍忌惮姑姑的名声与影响吗?
沈云破思考了一会儿,反问道:太后,我听容止说您是个非常疼爱小辈的人。那么,您想封无妄为公主,是为了让谁开心呢?
太后微微一愣,看了沈云破良久之后,突然道:沈教主仙风道骨,原该是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如今却囹圄困囿,着实让人惋惜。
沈错听出太后的言外之意,再看柳容止难看的脸色,一时惊疑不定。
太后是在试探姑姑还是当真觉得惋惜?
云破既是世外高人,那么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泰然自若才是,又哪里会有囹圄之所?
柳容止面色铁青,语气也透着一股蛮不讲理。
太后并不理她,对着沈云破继续道:我这女儿什么都好,唯在情之一事上过于执着,致使造下一场大孽。
老身吃斋念佛十余载,又在清国寺礼佛两年,想要为她和皇帝祈福,可仍于心不安,教主认为老身当如何做才能消除这笔孽债?
太后不以「本宫」自居,仿佛便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一般,话语极其真挚。
沈错听着却颇有些不对味,翻来覆去地想,这柳容止哪有在「情」上过分执着。
虽说这么多年,柳容止确实没有再嫁,但她回来后也没听柳容止提过半个有关她爹的字,更别提柳容止还给她取了个「错」字,怎么看都不像喜欢她爹的样子。
在她看来,这位母亲根本就是位冷血无情的权谋家。
沈错一边想一边看向柳容止,可当目光落在她与沈云破交握的手上时,一个可能灵光一现地出现在了她的脑海之中。
她前几日撞上了良乡,原没怎么放在心上,此时此刻却觉得那仿佛是个什么预兆。
良乡是宗室女,她母亲也是,那良乡能觊觎她,她母亲不也能觊觎她姑姑吗?
沈错倒抽一口凉气,顿时曾经那些不解却未曾深想之处全都有了解释。
她姑姑天仙下凡,这群凡夫俗子见到她没有不神魂颠倒的,母亲自然不能例外,为什么她过去竟没想到?
难怪母亲时时刻刻都要守在姑姑身边,难怪夜里也要与姑姑同眠,难怪
沈错越想脸色越是苍白,神情几经变换,内里犹如火烧。
她仙人一般的姑姑与母亲同床共枕那么久,难道、难道
沈错心神不定,再看柳容止几乎粘在沈云破身上,当初只觉奇怪,如今却感到万分扎眼。
姑姑这两年受的委屈比她想的多得多,她为何现在才发现?
沈错想着想着便有些坐不住了,满脑子都是此刻立即将姑姑劫走的想法。
沈云破却在此时道:太后对在下似有什么误解,我天明教修道,讲的乃是入世济人。
云破既非世外高人,也没什么仙风道骨,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一。
佛家主张诸法因缘而生,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说法,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不过是顺着其自然的规律在进行而已,当然也就没有孽债一说。
往事如烟,比起纠结过往,我更倾向于改变未发生的祸事。
太后点了点头:那么教主认为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发生祸事?
占卜问卦一事,于钦天监任职的司命更加擅长,太后若想知道,可以传她来此。
太后叹了口气:教主不用防范老身,今日趁着容止与小错都在,老身想开诚布公地与你谈一谈。
柳家与天明教颇有渊源,老身对教主也十分敬佩,你若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老身一定尽力而为。
沈错本还满心盘算着该如何救走姑姑,突然听到太后的话,不禁又惊又喜。
柳容止再怎么有权势,总越不过太后去吧?
沈错开心,自然有人不开心。
柳容止此刻已是面无表情,起身便要拉着沈云破离开。
沈错已经知道柳容止的惯用伎俩了,听到不爱听的,看到不爱看的,当场翻脸走人还要拉着她姑姑一块儿。
站住!
然后此刻她面对的是太后,如果说这世上还有谁能压得住柳容止,那么也就只有这一位了。
太后原本慈祥的面容此时显出了一丝威严,语调也严厉了不少。
本宫在与沈教主说话,你却是要拉着她去哪里?
柳容止到底有些顾忌,停下脚步,冷着脸道:我原以为您见云破是想成全女儿的私心,既然不是,那女儿不想再听。
你有你哥哥护着,私心还需要本宫来成全?沈教主怎么说也是小错的姑姑,天明教一事如今业已解决,既然说过既往不咎,你为何还要约束她的自由?
云破在我身边,我自会好好待她,此事又与母亲何干?
看来方才的话你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既然你觉得是在好好待沈教主,为何不敢听她的要求?
沈错听着这对母亲争吵,心中却十分疑惑。虽说太后的态度对她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消息,但太后为什么要帮她姑姑呢?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满足女儿的私心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难道真的如她所说,只是因为当初与天明教的渊源以及对姑姑的敬佩欣赏吗?
沈错虽然想不通,但不妨碍她为此开心。如果有太后帮助,那就不需要她那么大费周章地救姑姑了。
太后显然说中了柳容止的心事,她的脸色又苍白了一些,有几分张皇地看向了沈云破。
沈云破却不看她,轻轻挣脱了她的手,对着太后拱手道:太后所言当真?
皇帝一言九鼎,本宫是他的母亲,说的话自然当真。
沈云破点了点头,转头看了柳容止一眼,柳容止脸上的血色已然褪尽,唇瓣几次张合都没说出话来。
多谢太后厚爱,云破没有其他牵挂,唯对无妄放心不下。
她自小长在我身边,我又事务繁忙没有悉心教导她。如今她回归宗室,我只希望太后怜她,今后若犯下什么无心的过错,可以饶恕她的罪责。
恋耽美
沈错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有些不知所措。她跟着沈云破长大,上面再无其他长辈,也就鲜少会遇到这种需要尊老爱幼的场面。
太后一边握着沈错的手一边细细打量她的容貌,然后又看向一旁的柳容止与沈云破,叹气道:比起你母亲,倒更像你姑姑一些。
此话说得蹊跷,单论外貌,沈错显然更似柳容止。只不过她自小跟在沈云破身边,耳濡目染之下,气质做派难免染上了姑姑的印记。
沈云破听罢不动声色,只淡淡地道:太后请再仔细瞧瞧,无妄该更似容止才是。
沈云破已被柳容止拉着一块儿落了座,即便进了皇宫,这位前天明教的教主依然不卑不亢,泰然自若,宠辱不惊。
太后摩挲着沈错的手,笑着对沈云破道:无妄可是教主为小错取的字?字是好字,名却不是好名,容止于气度上着实差了教主一截。
母后!
柳容止神情微恼,沈错听得却很开心。若非姑姑执意不让她改名,她早就不想叫这劳什子的「错」了。
也就后来长大用惯了这名字,又被那些个正派人士当作魔教少主讨伐,这才觉得自己的名字起得也颇为合适。
但这仍然无法减轻沈错对母亲的怨念,究竟是有多大仇怨才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错」?
当初虽没见过柳容止,沈云破也从不曾在她面前说过柳容止的半句坏话。
但沈错只从自己的名字便知道,她与那位母亲恐怕没有什么母女之缘。
今日看到柳容止被自己母亲就此事训斥,她多少有种扬眉吐气,大快人心的感觉。
沈云破低着眉眼,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笑意,声音温和地道:无妄既是邪道不行,亦是灾祸变乱,端看世人如何看待。
老子曰祸福倚伏,祸福既能互为因果,互相转化,那么对错也就没有明显的界限。
对既可为错,错自然也有正途。错儿的名字有警醒之意,教她至今恪守正道,不曾行差踏错,我认为取得很好。
沈错甚少听沈云破唤自己的名,原以为她也是不喜欢的,没想她竟对此有这般高的评价,曾经那些对「错」的怨念立时消减了不少,竟真觉得这名字有几分悦耳。
姑姑说得对,错儿觉得母亲这名字取得很好。
太后深深地看了沈云破一眼,口中却对着沈错道:小错喜欢就好。你母亲总是心系天下,便不怎么有当母亲的自觉,外祖母是怕她委屈了你。
沈错暗道这太后还挺了解自家女儿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幸有姑姑待我视如己出,错儿不曾有过委屈。
最委屈就是这几年了。
太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柳容止与沈云破交握的手上。
沈教主果然出尘脱俗,光风霁月,所说之言句句真知灼见。难怪容止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执意要留你在身边。
云破俗人一个,往事更已如云烟。不知何德何能让长公主如此看重,实在是惊惧惶恐,难以安心。
我听说沈教主癔症在身,已不记得大多往事了。本宫认识一位医术高明的方丈,沈教主若有需要,本宫可以为你引荐。
前尘往事亦是身外之物,云破并不执著,在此谢过太后好意。
太后虽拉着沈错,话却多是对着沈云破说的。沈错暗暗心惊,只怕自己姑姑仙姿佚貌,引得太后过分注意,适时出声接过了话头。
外祖母,您所说的方丈难道是清国寺的主持清远大师吗?
太后面露惊讶:小错是如何得知?
沈错立时显出了几分得意与自傲,笑道:我曾行走江湖,与不少武林中人打过交道。清远大师的医术是那些老秃咳咳,和尚中最好的,德行也高。我与他交过几回手,竟没分出输赢。
她前头说医术,后面却提起了武功,太后果然被引开了注意,稀奇道:我听说你自小跟着沈教主习武,武功不凡,没想到竟能与清远大师不分伯仲?
沈错在武道之上唯一服气的人便是沈云破,其余那些武林前辈即便是暂时不敌,她也能知晓差距,更能在落了下风时全身而退,故而说起这些毫不虚心谦逊。
清远大师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内力虽然高深,但招式每每手下留情,我也无法尽全力与他过招,拖拖拉拉便分不出胜负来,我不爱与他打。
沈错并不贬低高僧,言语之间却又颇为轻松,显然不曾将清远当作对手来看。
太后跟着先帝吃过苦,年轻时与那些个江湖中人打过交道,见沈错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不禁真心起了一些兴致。
哦,那小错喜欢和哪些人打?
沈错原本只是随口找些话题,想让这位太后别再找姑姑说话。
此时见她眉眼温和,目光慈爱,一脸认真倾听的模样,倒也不敷衍她,实话实说:我喜欢与那武林盟主打,他武功路数蹊跷,我至今没有看透。当初我赢不了他,他也打不过我,不知如今怎样了。
沈错毫不介怀地说着往事,并不觉得自己曾为天明教少主有何不妥,也没表现出一丝对朝廷「剿灭」天明教的怨念。
太后满脸笑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感叹道:小错果然更像沈教主,率直天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你这些年在外虽没受什么委屈,外祖母与你母亲却没尽自己的责任。
我与你皇帝舅舅已经商量过了,待春闱一过便将你封为公主,昭告天下,你看如何?
第74章
太后此言一出, 沈错顿时神色大变她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能有个公主当当。
外祖母,我本是乡野之人,实在当不了公主
沈少主难得谦逊,心里想得却是景城那个目中无人的表妹。
公主这名头听起来虽好,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责任和束缚。
说实话, 母亲将她赶出京城历练,除了无法时刻见到姑姑以外,哪儿都比待在京城强。
她可没那么傻, 被个公主名头冲昏脑袋。
太后慈祥地拍了拍沈错的手, 轻叹道:我知你不喜欢束缚,也不爱虚名,外祖母不是想让你有负担,只是想做一些补偿。你放心,我与你舅舅都不会干涉你的事。
沈错不知道这太后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 可要顶着个公主的名头, 就算皇帝不管她,也会有别的人来管。毕竟将来无论她做什么, 都关系到皇家的声誉。
可另一方面,沈错明白这件事不是自己能够推辞的。她目光一转看向了柳容止, 眼中满是控诉
这么大的事太后肯定和母亲说过, 母亲却提都不曾与她提过, 显然是故意的。
母后,这件事我们应该已经商议过了。错儿过不惯这样的生活,我也不想将她束缚在内宅之中。
对她有益的才叫补偿,公主的名分对错儿来说显然不是,今后我们还是不要提这件事了吧。
沈错没想到柳容止竟会说出这一番话来,一时疑惑不已。
太后听后脸色微沉,对着柳容止道:不问问小错,我又哪里知道她真实的想法?你说不要就不要,我是补偿小错,又不是补偿你。
柳容止面露无奈:就算有所亏欠,也是我这个当母亲的失职,没道理由您和皇兄来补偿。
其他兄弟姐妹的子女都按法礼封了郡主郡王,小错没有功绩在身,又怎么能封她当公主呢?
你哥哥见了小错十分喜爱,封她当个公主又怎么了?我只有你一个女儿,你就只她一个孩子,你皇兄的女儿当得了公主,小错为何不行?
太后这话说得十分偏心,柳容止与她谈功绩,她却和柳容止说私心。
幸好屋里没有其他人在,不会再传到第五个人的耳中。
外祖母,我是真的当不来什么公主,您还是别勉强我了。
沈错只能摆明自己的态度,反正到最后她还能跑,太后暂且不说,她那位皇帝舅舅看起来还是挺好说话的,总不会真强迫她接受。
母女俩都不同意,太后满脸遗憾,看向沈云破问道:沈教主,你是小错的姑姑,你以为此事如何?
沈错原以为自己已经引开了太后的注意,没想到兜兜转转,太后的目光还是又回到了她姑姑身上。
她算是看出来了,今日太后与其说是见她的,不如说是见她姑姑的难道太后也仍忌惮姑姑的名声与影响吗?
沈云破思考了一会儿,反问道:太后,我听容止说您是个非常疼爱小辈的人。那么,您想封无妄为公主,是为了让谁开心呢?
太后微微一愣,看了沈云破良久之后,突然道:沈教主仙风道骨,原该是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如今却囹圄困囿,着实让人惋惜。
沈错听出太后的言外之意,再看柳容止难看的脸色,一时惊疑不定。
太后是在试探姑姑还是当真觉得惋惜?
云破既是世外高人,那么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泰然自若才是,又哪里会有囹圄之所?
柳容止面色铁青,语气也透着一股蛮不讲理。
太后并不理她,对着沈云破继续道:我这女儿什么都好,唯在情之一事上过于执着,致使造下一场大孽。
老身吃斋念佛十余载,又在清国寺礼佛两年,想要为她和皇帝祈福,可仍于心不安,教主认为老身当如何做才能消除这笔孽债?
太后不以「本宫」自居,仿佛便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一般,话语极其真挚。
沈错听着却颇有些不对味,翻来覆去地想,这柳容止哪有在「情」上过分执着。
虽说这么多年,柳容止确实没有再嫁,但她回来后也没听柳容止提过半个有关她爹的字,更别提柳容止还给她取了个「错」字,怎么看都不像喜欢她爹的样子。
在她看来,这位母亲根本就是位冷血无情的权谋家。
沈错一边想一边看向柳容止,可当目光落在她与沈云破交握的手上时,一个可能灵光一现地出现在了她的脑海之中。
她前几日撞上了良乡,原没怎么放在心上,此时此刻却觉得那仿佛是个什么预兆。
良乡是宗室女,她母亲也是,那良乡能觊觎她,她母亲不也能觊觎她姑姑吗?
沈错倒抽一口凉气,顿时曾经那些不解却未曾深想之处全都有了解释。
她姑姑天仙下凡,这群凡夫俗子见到她没有不神魂颠倒的,母亲自然不能例外,为什么她过去竟没想到?
难怪母亲时时刻刻都要守在姑姑身边,难怪夜里也要与姑姑同眠,难怪
沈错越想脸色越是苍白,神情几经变换,内里犹如火烧。
她仙人一般的姑姑与母亲同床共枕那么久,难道、难道
沈错心神不定,再看柳容止几乎粘在沈云破身上,当初只觉奇怪,如今却感到万分扎眼。
姑姑这两年受的委屈比她想的多得多,她为何现在才发现?
沈错想着想着便有些坐不住了,满脑子都是此刻立即将姑姑劫走的想法。
沈云破却在此时道:太后对在下似有什么误解,我天明教修道,讲的乃是入世济人。
云破既非世外高人,也没什么仙风道骨,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一。
佛家主张诸法因缘而生,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说法,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不过是顺着其自然的规律在进行而已,当然也就没有孽债一说。
往事如烟,比起纠结过往,我更倾向于改变未发生的祸事。
太后点了点头:那么教主认为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发生祸事?
占卜问卦一事,于钦天监任职的司命更加擅长,太后若想知道,可以传她来此。
太后叹了口气:教主不用防范老身,今日趁着容止与小错都在,老身想开诚布公地与你谈一谈。
柳家与天明教颇有渊源,老身对教主也十分敬佩,你若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老身一定尽力而为。
沈错本还满心盘算着该如何救走姑姑,突然听到太后的话,不禁又惊又喜。
柳容止再怎么有权势,总越不过太后去吧?
沈错开心,自然有人不开心。
柳容止此刻已是面无表情,起身便要拉着沈云破离开。
沈错已经知道柳容止的惯用伎俩了,听到不爱听的,看到不爱看的,当场翻脸走人还要拉着她姑姑一块儿。
站住!
然后此刻她面对的是太后,如果说这世上还有谁能压得住柳容止,那么也就只有这一位了。
太后原本慈祥的面容此时显出了一丝威严,语调也严厉了不少。
本宫在与沈教主说话,你却是要拉着她去哪里?
柳容止到底有些顾忌,停下脚步,冷着脸道:我原以为您见云破是想成全女儿的私心,既然不是,那女儿不想再听。
你有你哥哥护着,私心还需要本宫来成全?沈教主怎么说也是小错的姑姑,天明教一事如今业已解决,既然说过既往不咎,你为何还要约束她的自由?
云破在我身边,我自会好好待她,此事又与母亲何干?
看来方才的话你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既然你觉得是在好好待沈教主,为何不敢听她的要求?
沈错听着这对母亲争吵,心中却十分疑惑。虽说太后的态度对她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消息,但太后为什么要帮她姑姑呢?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满足女儿的私心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难道真的如她所说,只是因为当初与天明教的渊源以及对姑姑的敬佩欣赏吗?
沈错虽然想不通,但不妨碍她为此开心。如果有太后帮助,那就不需要她那么大费周章地救姑姑了。
太后显然说中了柳容止的心事,她的脸色又苍白了一些,有几分张皇地看向了沈云破。
沈云破却不看她,轻轻挣脱了她的手,对着太后拱手道:太后所言当真?
皇帝一言九鼎,本宫是他的母亲,说的话自然当真。
沈云破点了点头,转头看了柳容止一眼,柳容止脸上的血色已然褪尽,唇瓣几次张合都没说出话来。
多谢太后厚爱,云破没有其他牵挂,唯对无妄放心不下。
她自小长在我身边,我又事务繁忙没有悉心教导她。如今她回归宗室,我只希望太后怜她,今后若犯下什么无心的过错,可以饶恕她的罪责。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