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是这个要求?
二丫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沈错心虽有几分不甘心,但也不想过多地干涉二丫的想法毕竟她只是来还人情的。
那好吧,我会遣人去找你姐姐
二丫终于破涕为笑。
沈错心微微动,下意识地放开了二丫的脸。历经个月,她终于可以偿还这份人情,但不知为何,心并没有开心的感觉。
我去给你拿药。
她起身朝门外走去,脑想的却是,就算找回了二丫的姐姐又能如何?
那王大丫性子虽然凶悍,但到底是不懂武功的平凡村妇。那王铁柱能卖得了她次,也能卖得了她第二次。
至于奢望这王大丫带着弟妹俩逃跑她之前不敢做,现在就敢做了吗?
沈错摇了摇头,把这些胡思乱想撇开不管怎么样,那之后都不关她的事了。
二丫在杂货铺住到第五天时,身上的伤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她着急想重开店面,沈错却突然说要带她进城。
掌柜,是有我姐姐的消息了吗?
二丫自从向沈错提了这个请求以后,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希望姐姐能尽快回来。
不是
沈错在当天就飞鸽传书,让人去打听王大丫的消息。她原本以为王大丫是被卖进了茅山前村所属县的青楼,应该很好找,没想到王大丫当天就被送去了严州府。
送去严州府也还罢了,不想途不知惹了什么武林人士,又被人给劫了,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沈错可不想因为这点困难就认输,自然是让人继续追查下去,是生是死总好有个交代,只是这个过程没必要告诉二丫。
二丫听顿时满脸失落。
那掌柜您为何要带我去城里?
只是去镇里采购些东西而已。
二丫的衣服第二天就由李二婶拿来了,沈错无聊翻了翻,发现她是真的没有什么厚衣服。
马上就要进入十月,南方虽不像北方那样冰天雪地,但湿冷天气也足够冰寒刺骨。
她原本是想让沈丁送信的时候顺便带几套过来,后来想想还是直接带二丫去买更快些。
二丫以为是要采购店里的东西,没有多想,对于能够进城这件事十分期待。
第12章
说是进城,其实不过是去县下的个镇子罢了。炎朝地方分省、道、州、县四级,所谓的镇是由几个村赶集的集市慢慢发展扩张而成,没有朝廷直属官吏镇守,更遑论再下级的村。
镇和村全靠保长以及里长自治,实在有重大事件才会去县级的衙门裁定。
茅山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要是想去茅山镇,要么徒步要么几家约块儿赶牛车去。
至于沈掌柜,那自然是要坐马车的。
车夫如既往地穿着黑衣,带着大斗笠,让人看不到脸。
二丫还是第次坐马车,看到那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既新奇又害怕。
别看了,上去吧。
沈错边说边已经拎着二丫的后领,踩着马凳利落地上了马车。
二丫这两日被沈错拎习惯了,没有被吓到,只是好奇地打量着马车的内部。
这辆马车的外部大体看着还算朴素,内里的装扮却全然不同。
二丫下就被帘子后的景象晃花了眼,连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里面空间虽然不大,但桌椅火炉、茶水糕点应俱全,脚下还铺着软软的毯子。
坐吧,别傻站着了,有小半个时辰的路程呢。
二丫听到沈错的招呼,有些忐忑地坐到了软垫上。这种软垫在沈错的起居室以及书房有很多,坐起来十分舒适。
二丫听到外面传来声「驾」,马车缓缓动了起来。乡下的路不怎么平整,但车夫技术高超,马车的避震也设计得十分出色,并不怎么颠簸。
沈错打开盒糕点推到二丫面前,而后不知从哪里拿出了根铁钩,撩旺了小桌上的火炉。
她的动作慢条斯理却又气呵成,神态聊赖又有种莫名的专注,纤长的指尖摩挲过茶罐、瓷壶,有种说不出的优雅。
二丫不知道沈错在做什么,目光却不知道为什么无法从她身上移开。
她直都知道沈掌柜非常好看,但这个时候的沈掌柜好像又和平时有哪里不样。
沈错慢悠悠地煮上了茶,见二丫呆呆坐着不动,奇怪道:你怎么不吃?
她自己不爱吃甜食,不过因为之前看到了二丫的小身板,决定把她养胖点,所以让沈丁买了不少。
二丫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沈错的脾气,知道不能推脱,连忙拿起块糕点塞进了嘴里。
栗子糕几乎入口即化,香甜绵软,比她上次吃过的还要好吃。
好吃吗?沈错见二丫小口却迅速地吃完了块,小脸上满是惊喜和回味,很有几分自得地道,这是五谷丰登的糕点,茅山镇上可没得卖。
镇里没得卖,村里自然更没有,所以这糕点起码是从县里买回来的。
二丫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深刻地意识到沈错的厉害,听她这样说竟不觉惊讶。
好好吃,沈掌柜,这个定很贵吧?
沈错最不爱看人小家子气,见她只吃了个就停了嘴,挥手道:你管这个做什么?让你吃你就吃,反正不吃也是浪费。
二丫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忍住诱惑又伸手拿了个。不过这次她吃得更慢也更仔细,想要细细品尝糕点的味道。
沈错见茶煮得差不多了,给她倒了杯。
这是五谷茶。沈错别的家务事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
但对于煮茶这样的风雅事,她是怎么都不嫌麻烦的,不像其他茶要三道、五道地煮,就是炒制的时候麻烦些。
二丫这才知道沈错是在煮茶,见她给自己倒水,又想阻止又不敢伸手,无措地道:谢谢沈掌柜,我、我自己来就好了。
沈错挑了挑眉,把茶壶重新放到了火炉上。
那你帮我倒,这倒茶也是有门道的
二丫赶忙咽下糕点,跪坐到沈错旁边帮她倒茶。
沈错啰里啰嗦地说了堆,二丫听得晕晕乎乎。
嗯,就这样吧,五谷茶也没那么多讲究。
二丫总算松了口气,忍不住心想,刚才沈掌柜说的那些讲究还不够多吗?
马车行驶了段路程,二丫吃饱喝足终于想起要问此行的目的。
沈掌柜,我们今天要去买什么呀?
这不仅是二丫第次去镇上,也是她第次见沈错离开杂货铺救她那次不算的话。
她在沈错身边待了个多月,深刻地体会到沈错有多不爱出门,实在想象不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需要她亲自采买。
沈错懒洋洋地靠在车壁上,轻描淡写地道:去给你买些冬日的衣服。
啊?
二丫脸迷茫地望着沈错,像是没办法理解她的话。
这都快十月了,你连件厚衣服也没有,之后要怎么工作?
可是
可是那也没有让沈掌柜买的道理。
沈错轻轻瞟了她眼,目光有着绝对上位者的不容置疑。
我以为那天说开你就该明白,你救过我,不论我怎么待你都不为过。不准拒绝,明白吗?
二丫只是个小女孩,大部分是非观念都是由姐姐教导的,她或许坚强,或许有韧劲,但并没有风骨这概念。
她之前没有承认认识沈错是怕惹祸上身,之后拒绝沈错买下自己则是怕失去自由。
姐姐告诉过她最重要的个道理是,天下没有不求偿还的帮助,别人对你好都是有所需求的。
即便是最纯粹的施舍,那些人也获得了相应的满足感。
她不是很能理解姐姐所有的话,但牢牢地记得,不该对他人的帮助抱有太多幻想,更不该得寸进尺。
姐姐被父亲卖掉以后,二丫更加谨小慎微,只希望自己和弟弟能好好地活下去。
你为什么哭呀?
二丫虽然没有拒绝,但大大的双眼突然流下了泪水,吓了沈错跳。
二丫边抽泣边拿袖子擦眼泪,沈错看得嫌弃,连忙从怀里掏出条手帕扔给她。
不要用衣服擦,脏死了。
二丫乖乖接住手帕,鼻间顿时被股清香围绕。
快擦擦快擦擦,不准把鼻涕弄到车上。沈少主被母亲教导后终于有了那么点点自我反省的意识,可努力想了半天也不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哪里不对,我又没骂你没打你,你为什么要哭?
二丫小心翼翼地用手帕擦了脸上的泪水,哽咽道:因为沈掌柜您对我太好了。
沈错脸震惊地望着二丫。
她对二丫很好吗?哪里好了?还有对她好为什么就要哭?不是应该开心吗?
第13章
进入镇里,沈错的穿着打扮更加引人注目。有些眼力劲的都知道她是大主顾,三人路走来备受瞩目。
不过沈丁人高马大气势骇人,有他在,根本没有人敢上来搭话。
沈错目标明确,直奔成衣店,二丫好奇地打量着并不算多规整的集市和街道,被这热闹晃花了眼。
茅山镇只有家成衣店,乡下人般都是自己做衣服,对成衣的需求很低,店里平日从村妇手收购原料布匹甚至比贩卖布料衣物还要频繁。
不过现在离年节越来越近,成衣店的生意也热闹了些,掌柜亲自在店铺坐镇。
对他这种小店的掌柜而言,重要的不是他个店铺的盈利,而是对片区域的掌控。
茅山镇周边几个村落所有棉麻制品的交易都在他这里,这就足够了。
当然,真有好买卖上门他也绝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店里有成品的衣服卖吗?
突然,道低沉的男声从门口传来,正在低头打算盘的掌柜下意识往外瞧,心顿时惊。
他这惊的不是开口说话的男人,而是因为他身后站着的少女。
在布衣轩当掌柜十几年,他在茅山镇这片绝对算得上见多识广,却还是第次看到打扮如此矜贵体面的人。
虽说博智者观人观气度,平庸者看人才看相貌与打扮,但更多时候,穿着打扮确实代表了不少东西。
这位掌长年淫浸布匹绢缎之,自然最先注意到他人的穿着。
少女身形高挑,体态轻盈,身上穿着素色外衣,腰间坠有荷包,形如银鱼。
颜色虽然朴素,但用的都是上号的锦缎布料,做工也精美异常。
他人或许只从衣料判断,这位掌柜却是眼看了她腰间的银鱼荷包。
本朝以前,朝廷对各阶级穿衣颜色的规定十分严格,无品级的人家纵再富裕也只能穿素衣。
本朝开国以后沿用前朝规定,然而民间富裕以后对于穿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恰好二十前的那场动荡引得超纲败坏,不少体制名存实亡,这衣服色品的讲究也不再那么严格。
新皇登基以后拨乱反正,对这块却愈发宽容,如今只规定赭黄为皇室专用,有品级的官员才能穿紫色官服,其余律对民间开放。
因官员服色统,所以只能通过其他花纹配饰来区分品阶,这其之就是鱼袋的颜色。至于民间,制作和贩卖鱼袋轻则下狱重则杀头。
据说,银鱼袋得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
掌柜只是有所耳闻,从不曾见过鱼袋的真正模样,只是眼扫过,下意识地浮现起这个念头。
他心惊疑不定,再去细瞧少女面容,时惊为天人。
有有有,请问客人是为谁买成衣?
掌柜不敢怠慢,又怕店里的伙计冲撞了贵人,立即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迎了上去。
少女眉目如画,五官清隽却意外地有股妖冶狷狂之气。
掌柜离得近了更是觉得她气势骇人,威严天成,让人不敢逼视。
他亲自上去接待,原本站在门外的少女这才轻轻抬脚进入了店门之。
就在这刻,掌柜突然理解了「蓬荜生辉」这个词的含义
少女只是堪堪踏入店里,周围的气氛就为之变。不止是他,所有店里的伙计与顾客都在这时看向了少女。
要女童的衣服,喏,给她的。
少女状似随意地扫了眼店内,长臂伸,从身后扯出个衣着简陋、身形瘦弱、模样可怜的小女孩。
成衣店掌柜这才注意到这行不止两人,而是三人。
女童的气质穿着与其余两人格格不入,眼角还有块显眼的胎记,仿佛就是周边哪个村落里常见的孩子。
不过既然是贵客带进门的,他自然也不能怠慢,连忙招呼伙计来为女童量尺寸。
二丫年幼,身形又娇小,般这么小的孩子衣服都是家里自己做的。
穷些的每年把旧衣服接接,或穿兄姐留下的,成衣店自然没准备这种尺寸的成衣。
掌柜告诉沈错要现做,沈错扫视周,只看到零星挂着几件成品的衣服,不满道,你这不是成衣店吗,为什么都没几件衣服?还是说没拿出来?
掌柜顿时满脸尴尬,低头道:这不瞒小姐,店里的成衣确实就这些,不过我们这有最好的裁缝。
您如果有看到满意的样式,我们能帮您做出来。
别说茅山镇这种小镇了,就算是大点县城也没几家成衣店。
家境不富裕的都习惯买布回家自制,富裕的便在在店里量身定做,成衣主要是卖给旅人急用的,只有交通便利的繁华地区才经营得下去。
那要多久?
这三日吧。
三日?沈错的衣服过往都是教里专门定做的,想起来去挑便成,哪有这个耐心?
她不做则已,旦想做就算排除万难不管多么折腾人都定要立即实现,我加钱,下午就要。
这
掌柜面露难色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就算用现有的衣服去改也不可能那么快。
怎么,就你这还能叫最好的裁缝?
沈错较起真来。
想她天明教什么人才没有?那也不敢自称最好的,没想到这小小店家吹牛都不打草稿。
恋耽美
二丫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沈错心虽有几分不甘心,但也不想过多地干涉二丫的想法毕竟她只是来还人情的。
那好吧,我会遣人去找你姐姐
二丫终于破涕为笑。
沈错心微微动,下意识地放开了二丫的脸。历经个月,她终于可以偿还这份人情,但不知为何,心并没有开心的感觉。
我去给你拿药。
她起身朝门外走去,脑想的却是,就算找回了二丫的姐姐又能如何?
那王大丫性子虽然凶悍,但到底是不懂武功的平凡村妇。那王铁柱能卖得了她次,也能卖得了她第二次。
至于奢望这王大丫带着弟妹俩逃跑她之前不敢做,现在就敢做了吗?
沈错摇了摇头,把这些胡思乱想撇开不管怎么样,那之后都不关她的事了。
二丫在杂货铺住到第五天时,身上的伤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她着急想重开店面,沈错却突然说要带她进城。
掌柜,是有我姐姐的消息了吗?
二丫自从向沈错提了这个请求以后,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希望姐姐能尽快回来。
不是
沈错在当天就飞鸽传书,让人去打听王大丫的消息。她原本以为王大丫是被卖进了茅山前村所属县的青楼,应该很好找,没想到王大丫当天就被送去了严州府。
送去严州府也还罢了,不想途不知惹了什么武林人士,又被人给劫了,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沈错可不想因为这点困难就认输,自然是让人继续追查下去,是生是死总好有个交代,只是这个过程没必要告诉二丫。
二丫听顿时满脸失落。
那掌柜您为何要带我去城里?
只是去镇里采购些东西而已。
二丫的衣服第二天就由李二婶拿来了,沈错无聊翻了翻,发现她是真的没有什么厚衣服。
马上就要进入十月,南方虽不像北方那样冰天雪地,但湿冷天气也足够冰寒刺骨。
她原本是想让沈丁送信的时候顺便带几套过来,后来想想还是直接带二丫去买更快些。
二丫以为是要采购店里的东西,没有多想,对于能够进城这件事十分期待。
第12章
说是进城,其实不过是去县下的个镇子罢了。炎朝地方分省、道、州、县四级,所谓的镇是由几个村赶集的集市慢慢发展扩张而成,没有朝廷直属官吏镇守,更遑论再下级的村。
镇和村全靠保长以及里长自治,实在有重大事件才会去县级的衙门裁定。
茅山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要是想去茅山镇,要么徒步要么几家约块儿赶牛车去。
至于沈掌柜,那自然是要坐马车的。
车夫如既往地穿着黑衣,带着大斗笠,让人看不到脸。
二丫还是第次坐马车,看到那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既新奇又害怕。
别看了,上去吧。
沈错边说边已经拎着二丫的后领,踩着马凳利落地上了马车。
二丫这两日被沈错拎习惯了,没有被吓到,只是好奇地打量着马车的内部。
这辆马车的外部大体看着还算朴素,内里的装扮却全然不同。
二丫下就被帘子后的景象晃花了眼,连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里面空间虽然不大,但桌椅火炉、茶水糕点应俱全,脚下还铺着软软的毯子。
坐吧,别傻站着了,有小半个时辰的路程呢。
二丫听到沈错的招呼,有些忐忑地坐到了软垫上。这种软垫在沈错的起居室以及书房有很多,坐起来十分舒适。
二丫听到外面传来声「驾」,马车缓缓动了起来。乡下的路不怎么平整,但车夫技术高超,马车的避震也设计得十分出色,并不怎么颠簸。
沈错打开盒糕点推到二丫面前,而后不知从哪里拿出了根铁钩,撩旺了小桌上的火炉。
她的动作慢条斯理却又气呵成,神态聊赖又有种莫名的专注,纤长的指尖摩挲过茶罐、瓷壶,有种说不出的优雅。
二丫不知道沈错在做什么,目光却不知道为什么无法从她身上移开。
她直都知道沈掌柜非常好看,但这个时候的沈掌柜好像又和平时有哪里不样。
沈错慢悠悠地煮上了茶,见二丫呆呆坐着不动,奇怪道:你怎么不吃?
她自己不爱吃甜食,不过因为之前看到了二丫的小身板,决定把她养胖点,所以让沈丁买了不少。
二丫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沈错的脾气,知道不能推脱,连忙拿起块糕点塞进了嘴里。
栗子糕几乎入口即化,香甜绵软,比她上次吃过的还要好吃。
好吃吗?沈错见二丫小口却迅速地吃完了块,小脸上满是惊喜和回味,很有几分自得地道,这是五谷丰登的糕点,茅山镇上可没得卖。
镇里没得卖,村里自然更没有,所以这糕点起码是从县里买回来的。
二丫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深刻地意识到沈错的厉害,听她这样说竟不觉惊讶。
好好吃,沈掌柜,这个定很贵吧?
沈错最不爱看人小家子气,见她只吃了个就停了嘴,挥手道:你管这个做什么?让你吃你就吃,反正不吃也是浪费。
二丫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忍住诱惑又伸手拿了个。不过这次她吃得更慢也更仔细,想要细细品尝糕点的味道。
沈错见茶煮得差不多了,给她倒了杯。
这是五谷茶。沈错别的家务事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
但对于煮茶这样的风雅事,她是怎么都不嫌麻烦的,不像其他茶要三道、五道地煮,就是炒制的时候麻烦些。
二丫这才知道沈错是在煮茶,见她给自己倒水,又想阻止又不敢伸手,无措地道:谢谢沈掌柜,我、我自己来就好了。
沈错挑了挑眉,把茶壶重新放到了火炉上。
那你帮我倒,这倒茶也是有门道的
二丫赶忙咽下糕点,跪坐到沈错旁边帮她倒茶。
沈错啰里啰嗦地说了堆,二丫听得晕晕乎乎。
嗯,就这样吧,五谷茶也没那么多讲究。
二丫总算松了口气,忍不住心想,刚才沈掌柜说的那些讲究还不够多吗?
马车行驶了段路程,二丫吃饱喝足终于想起要问此行的目的。
沈掌柜,我们今天要去买什么呀?
这不仅是二丫第次去镇上,也是她第次见沈错离开杂货铺救她那次不算的话。
她在沈错身边待了个多月,深刻地体会到沈错有多不爱出门,实在想象不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需要她亲自采买。
沈错懒洋洋地靠在车壁上,轻描淡写地道:去给你买些冬日的衣服。
啊?
二丫脸迷茫地望着沈错,像是没办法理解她的话。
这都快十月了,你连件厚衣服也没有,之后要怎么工作?
可是
可是那也没有让沈掌柜买的道理。
沈错轻轻瞟了她眼,目光有着绝对上位者的不容置疑。
我以为那天说开你就该明白,你救过我,不论我怎么待你都不为过。不准拒绝,明白吗?
二丫只是个小女孩,大部分是非观念都是由姐姐教导的,她或许坚强,或许有韧劲,但并没有风骨这概念。
她之前没有承认认识沈错是怕惹祸上身,之后拒绝沈错买下自己则是怕失去自由。
姐姐告诉过她最重要的个道理是,天下没有不求偿还的帮助,别人对你好都是有所需求的。
即便是最纯粹的施舍,那些人也获得了相应的满足感。
她不是很能理解姐姐所有的话,但牢牢地记得,不该对他人的帮助抱有太多幻想,更不该得寸进尺。
姐姐被父亲卖掉以后,二丫更加谨小慎微,只希望自己和弟弟能好好地活下去。
你为什么哭呀?
二丫虽然没有拒绝,但大大的双眼突然流下了泪水,吓了沈错跳。
二丫边抽泣边拿袖子擦眼泪,沈错看得嫌弃,连忙从怀里掏出条手帕扔给她。
不要用衣服擦,脏死了。
二丫乖乖接住手帕,鼻间顿时被股清香围绕。
快擦擦快擦擦,不准把鼻涕弄到车上。沈少主被母亲教导后终于有了那么点点自我反省的意识,可努力想了半天也不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哪里不对,我又没骂你没打你,你为什么要哭?
二丫小心翼翼地用手帕擦了脸上的泪水,哽咽道:因为沈掌柜您对我太好了。
沈错脸震惊地望着二丫。
她对二丫很好吗?哪里好了?还有对她好为什么就要哭?不是应该开心吗?
第13章
进入镇里,沈错的穿着打扮更加引人注目。有些眼力劲的都知道她是大主顾,三人路走来备受瞩目。
不过沈丁人高马大气势骇人,有他在,根本没有人敢上来搭话。
沈错目标明确,直奔成衣店,二丫好奇地打量着并不算多规整的集市和街道,被这热闹晃花了眼。
茅山镇只有家成衣店,乡下人般都是自己做衣服,对成衣的需求很低,店里平日从村妇手收购原料布匹甚至比贩卖布料衣物还要频繁。
不过现在离年节越来越近,成衣店的生意也热闹了些,掌柜亲自在店铺坐镇。
对他这种小店的掌柜而言,重要的不是他个店铺的盈利,而是对片区域的掌控。
茅山镇周边几个村落所有棉麻制品的交易都在他这里,这就足够了。
当然,真有好买卖上门他也绝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店里有成品的衣服卖吗?
突然,道低沉的男声从门口传来,正在低头打算盘的掌柜下意识往外瞧,心顿时惊。
他这惊的不是开口说话的男人,而是因为他身后站着的少女。
在布衣轩当掌柜十几年,他在茅山镇这片绝对算得上见多识广,却还是第次看到打扮如此矜贵体面的人。
虽说博智者观人观气度,平庸者看人才看相貌与打扮,但更多时候,穿着打扮确实代表了不少东西。
这位掌长年淫浸布匹绢缎之,自然最先注意到他人的穿着。
少女身形高挑,体态轻盈,身上穿着素色外衣,腰间坠有荷包,形如银鱼。
颜色虽然朴素,但用的都是上号的锦缎布料,做工也精美异常。
他人或许只从衣料判断,这位掌柜却是眼看了她腰间的银鱼荷包。
本朝以前,朝廷对各阶级穿衣颜色的规定十分严格,无品级的人家纵再富裕也只能穿素衣。
本朝开国以后沿用前朝规定,然而民间富裕以后对于穿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恰好二十前的那场动荡引得超纲败坏,不少体制名存实亡,这衣服色品的讲究也不再那么严格。
新皇登基以后拨乱反正,对这块却愈发宽容,如今只规定赭黄为皇室专用,有品级的官员才能穿紫色官服,其余律对民间开放。
因官员服色统,所以只能通过其他花纹配饰来区分品阶,这其之就是鱼袋的颜色。至于民间,制作和贩卖鱼袋轻则下狱重则杀头。
据说,银鱼袋得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
掌柜只是有所耳闻,从不曾见过鱼袋的真正模样,只是眼扫过,下意识地浮现起这个念头。
他心惊疑不定,再去细瞧少女面容,时惊为天人。
有有有,请问客人是为谁买成衣?
掌柜不敢怠慢,又怕店里的伙计冲撞了贵人,立即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迎了上去。
少女眉目如画,五官清隽却意外地有股妖冶狷狂之气。
掌柜离得近了更是觉得她气势骇人,威严天成,让人不敢逼视。
他亲自上去接待,原本站在门外的少女这才轻轻抬脚进入了店门之。
就在这刻,掌柜突然理解了「蓬荜生辉」这个词的含义
少女只是堪堪踏入店里,周围的气氛就为之变。不止是他,所有店里的伙计与顾客都在这时看向了少女。
要女童的衣服,喏,给她的。
少女状似随意地扫了眼店内,长臂伸,从身后扯出个衣着简陋、身形瘦弱、模样可怜的小女孩。
成衣店掌柜这才注意到这行不止两人,而是三人。
女童的气质穿着与其余两人格格不入,眼角还有块显眼的胎记,仿佛就是周边哪个村落里常见的孩子。
不过既然是贵客带进门的,他自然也不能怠慢,连忙招呼伙计来为女童量尺寸。
二丫年幼,身形又娇小,般这么小的孩子衣服都是家里自己做的。
穷些的每年把旧衣服接接,或穿兄姐留下的,成衣店自然没准备这种尺寸的成衣。
掌柜告诉沈错要现做,沈错扫视周,只看到零星挂着几件成品的衣服,不满道,你这不是成衣店吗,为什么都没几件衣服?还是说没拿出来?
掌柜顿时满脸尴尬,低头道:这不瞒小姐,店里的成衣确实就这些,不过我们这有最好的裁缝。
您如果有看到满意的样式,我们能帮您做出来。
别说茅山镇这种小镇了,就算是大点县城也没几家成衣店。
家境不富裕的都习惯买布回家自制,富裕的便在在店里量身定做,成衣主要是卖给旅人急用的,只有交通便利的繁华地区才经营得下去。
那要多久?
这三日吧。
三日?沈错的衣服过往都是教里专门定做的,想起来去挑便成,哪有这个耐心?
她不做则已,旦想做就算排除万难不管多么折腾人都定要立即实现,我加钱,下午就要。
这
掌柜面露难色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就算用现有的衣服去改也不可能那么快。
怎么,就你这还能叫最好的裁缝?
沈错较起真来。
想她天明教什么人才没有?那也不敢自称最好的,没想到这小小店家吹牛都不打草稿。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