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之后,反而显得格外清楚明白。临邛有个商人,因为犯了重罪而关进狱中,他本来以为只要交点钱就可以安然无恙的出来,当地官吏给了他一份价目表,商人愕然发现,自己倾家荡产,也付不上这笔重罪变轻罪的钱。
犯法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在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但因为这条明码标价的刑罚豁免权,还是有很多的大商人愿意斥巨资买更高一级的爵位的。毕竟他们很多人手上也多多少少犯了点事,很容易被朝廷盯上。
随后皇帝的骚操作就来了。
自从提拔赵承当廷尉之后,赵承为大越培养了一批手段强硬,态度坚决的酷吏。周镇偊把这些酷吏尽数派到地方,让他们严厉盯着那些豪强地主的所作所为。
这些花钱买爵位的大商人,自然会想方设法把钱再捞回来,他们一旦犯了事,朝廷就会借口清理掉这些人。
这笔钱终于填上了花钱如流水的国库,然而对这种行为最不满的,是廷尉赵承。
他那日前去紫微宫拜见皇上,周镇偊见了他,赵承却径直跪下来,道:臣身为正卿廷尉,却对上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恶行,使监狱空无罪犯,至今一事无成。相反,我要遵从您的命令,为犯罪者减轻刑罚,破坏国法律令。
周镇偊面无表情地问:你反对刑罚豁免权?
臣反对。赵承语气冷硬,压制着强硬的愤怒:臣为守国法而生,罪者戮其行,正者卫其道。臣做不到无视国法,破坏律令,更改判定,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周镇偊说:你胆子倒是挺大。
赵承: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霍屹。
霍屹心想,我早知道有人会说我是媚上的佞臣,没想到第一个提出来的是赵承。
周镇偊一言不发。
赵承跪拜,额头碰到冰冷的地面:请陛下辞去臣的廷尉一职,治臣不敬之罪。
周镇偊站起身,冷笑一声:你倒是硬气。他转身大步离开,只留下霍屹和赵承两个人。
霍屹看了眼皇帝的背影,站起身走到赵承身边,温声说:起来吧,陛下不会撤你职的。
赵承没动,他黑沉沉的目光盯着前方,削薄的身体甚至有点形销骨立的感觉。
当初,你还是我推举给陛下的。霍屹叹息说。
赵承轻声说:你后悔了?怕我连累你?他的声音如同这日渐寒冷的风一样,听着凉飕飕的。
你觉得我是那种人吗?霍屹反问。
赵承埋下头,他当时廷尉之后,有很多眼睛帮他盯着朝中大臣,他很了解霍屹。
霍屹不是那种人,但他心里无尽的愤怒下面,是弥漫的苦涩。
你为何不阻止陛下?赵承问:刑罚豁免权,是在玩弄国法。
霍屹干脆盘腿坐在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说:你难道没有玩弄过国法吗?
赵承一滞。
两年前,还在西河边郡的时候,你为了给张家人治罪,严刑逼供,屈打成招,饰文加罪,难道没有无辜者死在你手上吗。霍屹的语气柔和但很沉:当初你的所作所为,和如今的陛下有什么区别?
当然不一样!赵承下意识反驳,眼睛扫到霍屹脸上,又下意识躲避了。
该死,他心里暗骂了一声,也不知道在骂谁。
你是加罪,陛下是减罪,国法都是你们手上的工具。霍屹缓缓道:赵承,你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赵承飞快地回答:有罪者得其诛。
是为了惩罚。霍屹点了点头:任何人的任何罪行,都受到惩罚吗?
当然。惩罚的力度,必须让所有人感到恐惧,使他们再也不敢犯法。
霍屹:夏王朝比现在的刑罚更加严厉,可曾使罪恶减少?你当上廷尉这么久,刑法严明,可曾令这世间再无恶人?
如果是的话,赵承刚才就不会说那种话了。
有一对夫妇,为了抢劫五百钱,屠杀了同村二十多人。霍屹道:面对如此微小的利益,他们尚且毫不顾忌地杀人放火,当利益大到某种程度,有些人可以毫不犹豫地叛国屠亲。
恶本身就存在。霍屹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领口:严酷的刑罚震慑的是心存善念的普通人。
国法到底是什么?霍屹问他。
赵承迷茫地看着他。
用来当工具不是挺好的嘛。霍屹笑了笑,说:陛下现在是迫不得已,等一切结束后,他会修正这条路的。
他转身要离开,被赵承抓住了手腕。
热度随着皮肤传递过来,霍屹本以为赵承这种人身上应该是凉的,但赵承的手很热。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赵承的手十分用力,霍屹几乎能感受到他突兀的骨节:霍将军,犯罪者就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一点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改变。以前确实也会有钱通鬼神,免除灾祸的事。以后也会有,但不管任何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对的。
陛下把一件不对的事,变成了正确可行的事。
罪恶是可以用钱洗清的吗?就算那笔钱用到了百姓身上,他可以因为交了钱,就仿佛什么过错都没有了吗?
我理解了陛下的难处,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不对的。
他向前一步,离霍屹非常近,能看到对方冷白的肤色下蔓延的淡青色血管,以及身上若有若无,如同大漠冷风般的气息。
赵承慢慢松开了霍屹的手,说:霍将军,你也知道陛下这样做是错的,有些东西,永远不能摆到台面上,变成理所当然的存在。
霍屹回过头,行了一礼:廷尉大人,你尽职尽责,是大越之福。
赵承与皇帝见了这一面之后,职位没有任何变化。他依旧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地工作,皇上也没有收回成命。
整个长安城,凝固在一片冷硬的气氛之中。
*
作者有话要说:
汉武帝在位五十年,有四十七年都在打仗。
将匈奴踢出漠南,打通河西走廊,漠北决战,开通西域远征大宛,东征朝鲜,南定两广,西南平诸夷。
虽然听着很爽,但这些战争都需要钱,所以汉武帝开拓了许多史无前例的手段捞钱。
他在政治上的改革和军事上的开拓成就是并列的(封建王朝很多东西都是自他伊始,所有你们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查得越多越震撼。秦始皇搭了个地基,汉武帝建立了封建王朝的骨架,此后所有皇帝都只能在这骨架上涂抹增添修改,这个骨架谁也动不了。)
当时的百姓肯定过的不怎么好,不然汉武帝末年也不至于流离失所者众多。
但汉武帝之后两千年,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是他开疆拓土的受益者,以及真正奠定了大国自信,自称为汉。
就像当年教员决定打朝鲜战争,那一代人受了五代人的苦,才会有现在的国家尊严。
历史嘛,辩证地去看待吧,有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十六章 攻守逆转
今年的冬天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每个人都畏惧着这样的冬天, 寒冷,容易出现意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漫漫路途, 成本也变高了。
匈奴使者前来拜见, 他送给了大越皇帝一个礼盒, 礼盒里赫然是一双漂亮的手。
军臣单于写了一封言语挑衅态度桀骜的信,侮辱大越皇帝是个无情无义的小人, 连姐夫都敢杀。周镇偊大怒, 斩杀了那名使者。
他在宫中沉思很久,几度想下令让霍屹带兵北伐,但最终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
两年时间
他必须让大越在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喘口气, 即使他相信霍屹一定会带来胜利,但此时并不是出击的好时机。
冬天来临之后,霍灵月也不去学堂了,平日里就跟着秋鸿光练武, 和陶嘉木念书,听霍屹偶尔讲点朝廷上的事。
她的两个小伙伴,陈梦鹤跟随父亲去西河边郡了,李封自从李仪回来后, 就被抓到军中训练,霍灵月一个人在家无聊,陶嘉木还带她去了长安城外的郊区耕种。
陶嘉木问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霍灵月答不上来。
陶嘉木就说,人活在世上,一定要留下点什么。一定要有所为, 要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霍灵月跑去问霍屹,霍屹说:他一直想写本能流传千古的书, 因为他是读书人。小月,你想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不会要求你按照我的想法去过一辈子。
霍灵月似懂非懂地点头。
这段日子,霍屹就一直呆在霍府里,整个长安城又闷又冷,朝中再没有什么大事。霍屹重拾自己小叔叔的身份,教养自己的小侄女。
霍屹在院子里教她兵法,霍灵月抬着头,眨了眨眼睛:小秋哥哥说,兵法学了没用。
他怎么说的?霍屹问。
小秋哥哥说,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霍灵月认真地说:如果过度看重兵法,会被那些固有的套路框住,反而一败涂地。
霍屹饶有兴趣地问:他还和你说这些?
他说的可多了,还说他上战场以来,未尝一败,那些写兵法的不一定有他厉害。
霍屹琢磨了一下,这语气还真像秋鸿光那小子能说出来的。令他感慨的是,在不知不觉间,霍灵月好像接受了很多人的教导,不管是陶嘉木还是秋鸿光,如今谁也不知道她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
霍屹平时和陶嘉木讨论陛下和朝廷的事,从来不会避讳霍灵月。如果她听不懂,那就没必要避讳,如果她听得懂,反而是件好事。
兵法还是值得看的,毕竟是前人的经验。霍屹解释说:如果你看的书够多,临到危急关头便会有更多的思路和选择。而且多看看别人的想法,你会发现有很多绝妙的想法,别人早就有过,并且试验过了。人总得吸取点经验教训才能往前走,既然有人为你试错,为什么还要自己往坑里跳呢。
霍灵月愣愣地看着他: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霍屹因为小侄女这个反应哈哈大笑,笑完了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小秋应该是这个意思。别看他未尝败绩,你小叔叔我也很厉害的。
在小侄女面前,他也忍不住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要和霍将军比,我是比不过啦。秋鸿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走廊,他不知不觉中和霍家走得很近,主要是和霍灵月关系好,又能哄丛云梦开心,进霍府都不用通报的,来去自如。
小秋。霍屹打了个招呼。
秋鸿光笑嘻嘻地跑过来,说:我院子里的厨娘生病了,霍将军留我在霍府吃顿饭吧。
就他那个家境,把整条街的酒楼买下来都没问题,实在没必要来霍府蹭饭。但秋鸿光爱找这种借口,霍屹只好由着他去了。
他把秋鸿光看成勤勉又有天分,十分重视的后辈,其实是很乐意宠着他的。
秋鸿光看了一眼,问:在教小月兵法?
嗯。霍屹说:小月可以学这些了。
其实我倒觉得小月不用学兵法,随便了解了解就差不多了。秋鸿光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小月要是喜欢的话,倒可以学学。
霍灵月说:我喜欢啊。兵法这种东西,不一定要用在战场上吧。
霍屹因为她这个说法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颇有些郑重地看着霍灵月。
真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秋鸿光很想亲自教导霍灵月,但霍屹还在这里,他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在家里呆着,霍灵月十分珍惜这样的时间,她更想听霍屹讲。
尽管霍屹讲课水准一般,不如秋鸿光生动有趣,不如陶嘉木旁征博引,引导思考霍灵月还是觉得自己的小叔叔最厉害了。
她以前觉得小叔叔厉害,多少还有点心虚,心里会想小叔叔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反而患得患失起来,总觉得是自己滤镜太厚了。但后来,她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小叔叔霍屹就是最厉害的,大越里独一无二,战无不胜!
她想怎么骄傲自豪都可以,小叔叔值得这份殊荣。
不过小叔叔的功绩是小叔叔的,和她没什么关系,她要成长起来,做自己能做的事。
霍屹说:在战场上,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要冷静地判断形势,这是一切的基础。
秋鸿光和霍灵月坐成一排听。
小月,你现在能指挥多少人按照你的意愿战斗?霍屹问。
霍灵月掰着手指算:十个吧。
恋耽美
犯法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在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但因为这条明码标价的刑罚豁免权,还是有很多的大商人愿意斥巨资买更高一级的爵位的。毕竟他们很多人手上也多多少少犯了点事,很容易被朝廷盯上。
随后皇帝的骚操作就来了。
自从提拔赵承当廷尉之后,赵承为大越培养了一批手段强硬,态度坚决的酷吏。周镇偊把这些酷吏尽数派到地方,让他们严厉盯着那些豪强地主的所作所为。
这些花钱买爵位的大商人,自然会想方设法把钱再捞回来,他们一旦犯了事,朝廷就会借口清理掉这些人。
这笔钱终于填上了花钱如流水的国库,然而对这种行为最不满的,是廷尉赵承。
他那日前去紫微宫拜见皇上,周镇偊见了他,赵承却径直跪下来,道:臣身为正卿廷尉,却对上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恶行,使监狱空无罪犯,至今一事无成。相反,我要遵从您的命令,为犯罪者减轻刑罚,破坏国法律令。
周镇偊面无表情地问:你反对刑罚豁免权?
臣反对。赵承语气冷硬,压制着强硬的愤怒:臣为守国法而生,罪者戮其行,正者卫其道。臣做不到无视国法,破坏律令,更改判定,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周镇偊说:你胆子倒是挺大。
赵承: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霍屹。
霍屹心想,我早知道有人会说我是媚上的佞臣,没想到第一个提出来的是赵承。
周镇偊一言不发。
赵承跪拜,额头碰到冰冷的地面:请陛下辞去臣的廷尉一职,治臣不敬之罪。
周镇偊站起身,冷笑一声:你倒是硬气。他转身大步离开,只留下霍屹和赵承两个人。
霍屹看了眼皇帝的背影,站起身走到赵承身边,温声说:起来吧,陛下不会撤你职的。
赵承没动,他黑沉沉的目光盯着前方,削薄的身体甚至有点形销骨立的感觉。
当初,你还是我推举给陛下的。霍屹叹息说。
赵承轻声说:你后悔了?怕我连累你?他的声音如同这日渐寒冷的风一样,听着凉飕飕的。
你觉得我是那种人吗?霍屹反问。
赵承埋下头,他当时廷尉之后,有很多眼睛帮他盯着朝中大臣,他很了解霍屹。
霍屹不是那种人,但他心里无尽的愤怒下面,是弥漫的苦涩。
你为何不阻止陛下?赵承问:刑罚豁免权,是在玩弄国法。
霍屹干脆盘腿坐在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说:你难道没有玩弄过国法吗?
赵承一滞。
两年前,还在西河边郡的时候,你为了给张家人治罪,严刑逼供,屈打成招,饰文加罪,难道没有无辜者死在你手上吗。霍屹的语气柔和但很沉:当初你的所作所为,和如今的陛下有什么区别?
当然不一样!赵承下意识反驳,眼睛扫到霍屹脸上,又下意识躲避了。
该死,他心里暗骂了一声,也不知道在骂谁。
你是加罪,陛下是减罪,国法都是你们手上的工具。霍屹缓缓道:赵承,你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赵承飞快地回答:有罪者得其诛。
是为了惩罚。霍屹点了点头:任何人的任何罪行,都受到惩罚吗?
当然。惩罚的力度,必须让所有人感到恐惧,使他们再也不敢犯法。
霍屹:夏王朝比现在的刑罚更加严厉,可曾使罪恶减少?你当上廷尉这么久,刑法严明,可曾令这世间再无恶人?
如果是的话,赵承刚才就不会说那种话了。
有一对夫妇,为了抢劫五百钱,屠杀了同村二十多人。霍屹道:面对如此微小的利益,他们尚且毫不顾忌地杀人放火,当利益大到某种程度,有些人可以毫不犹豫地叛国屠亲。
恶本身就存在。霍屹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领口:严酷的刑罚震慑的是心存善念的普通人。
国法到底是什么?霍屹问他。
赵承迷茫地看着他。
用来当工具不是挺好的嘛。霍屹笑了笑,说:陛下现在是迫不得已,等一切结束后,他会修正这条路的。
他转身要离开,被赵承抓住了手腕。
热度随着皮肤传递过来,霍屹本以为赵承这种人身上应该是凉的,但赵承的手很热。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赵承的手十分用力,霍屹几乎能感受到他突兀的骨节:霍将军,犯罪者就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一点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改变。以前确实也会有钱通鬼神,免除灾祸的事。以后也会有,但不管任何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对的。
陛下把一件不对的事,变成了正确可行的事。
罪恶是可以用钱洗清的吗?就算那笔钱用到了百姓身上,他可以因为交了钱,就仿佛什么过错都没有了吗?
我理解了陛下的难处,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不对的。
他向前一步,离霍屹非常近,能看到对方冷白的肤色下蔓延的淡青色血管,以及身上若有若无,如同大漠冷风般的气息。
赵承慢慢松开了霍屹的手,说:霍将军,你也知道陛下这样做是错的,有些东西,永远不能摆到台面上,变成理所当然的存在。
霍屹回过头,行了一礼:廷尉大人,你尽职尽责,是大越之福。
赵承与皇帝见了这一面之后,职位没有任何变化。他依旧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地工作,皇上也没有收回成命。
整个长安城,凝固在一片冷硬的气氛之中。
*
作者有话要说:
汉武帝在位五十年,有四十七年都在打仗。
将匈奴踢出漠南,打通河西走廊,漠北决战,开通西域远征大宛,东征朝鲜,南定两广,西南平诸夷。
虽然听着很爽,但这些战争都需要钱,所以汉武帝开拓了许多史无前例的手段捞钱。
他在政治上的改革和军事上的开拓成就是并列的(封建王朝很多东西都是自他伊始,所有你们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查得越多越震撼。秦始皇搭了个地基,汉武帝建立了封建王朝的骨架,此后所有皇帝都只能在这骨架上涂抹增添修改,这个骨架谁也动不了。)
当时的百姓肯定过的不怎么好,不然汉武帝末年也不至于流离失所者众多。
但汉武帝之后两千年,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是他开疆拓土的受益者,以及真正奠定了大国自信,自称为汉。
就像当年教员决定打朝鲜战争,那一代人受了五代人的苦,才会有现在的国家尊严。
历史嘛,辩证地去看待吧,有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十六章 攻守逆转
今年的冬天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每个人都畏惧着这样的冬天, 寒冷,容易出现意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漫漫路途, 成本也变高了。
匈奴使者前来拜见, 他送给了大越皇帝一个礼盒, 礼盒里赫然是一双漂亮的手。
军臣单于写了一封言语挑衅态度桀骜的信,侮辱大越皇帝是个无情无义的小人, 连姐夫都敢杀。周镇偊大怒, 斩杀了那名使者。
他在宫中沉思很久,几度想下令让霍屹带兵北伐,但最终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
两年时间
他必须让大越在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喘口气, 即使他相信霍屹一定会带来胜利,但此时并不是出击的好时机。
冬天来临之后,霍灵月也不去学堂了,平日里就跟着秋鸿光练武, 和陶嘉木念书,听霍屹偶尔讲点朝廷上的事。
她的两个小伙伴,陈梦鹤跟随父亲去西河边郡了,李封自从李仪回来后, 就被抓到军中训练,霍灵月一个人在家无聊,陶嘉木还带她去了长安城外的郊区耕种。
陶嘉木问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霍灵月答不上来。
陶嘉木就说,人活在世上,一定要留下点什么。一定要有所为, 要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霍灵月跑去问霍屹,霍屹说:他一直想写本能流传千古的书, 因为他是读书人。小月,你想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不会要求你按照我的想法去过一辈子。
霍灵月似懂非懂地点头。
这段日子,霍屹就一直呆在霍府里,整个长安城又闷又冷,朝中再没有什么大事。霍屹重拾自己小叔叔的身份,教养自己的小侄女。
霍屹在院子里教她兵法,霍灵月抬着头,眨了眨眼睛:小秋哥哥说,兵法学了没用。
他怎么说的?霍屹问。
小秋哥哥说,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霍灵月认真地说:如果过度看重兵法,会被那些固有的套路框住,反而一败涂地。
霍屹饶有兴趣地问:他还和你说这些?
他说的可多了,还说他上战场以来,未尝一败,那些写兵法的不一定有他厉害。
霍屹琢磨了一下,这语气还真像秋鸿光那小子能说出来的。令他感慨的是,在不知不觉间,霍灵月好像接受了很多人的教导,不管是陶嘉木还是秋鸿光,如今谁也不知道她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
霍屹平时和陶嘉木讨论陛下和朝廷的事,从来不会避讳霍灵月。如果她听不懂,那就没必要避讳,如果她听得懂,反而是件好事。
兵法还是值得看的,毕竟是前人的经验。霍屹解释说:如果你看的书够多,临到危急关头便会有更多的思路和选择。而且多看看别人的想法,你会发现有很多绝妙的想法,别人早就有过,并且试验过了。人总得吸取点经验教训才能往前走,既然有人为你试错,为什么还要自己往坑里跳呢。
霍灵月愣愣地看着他: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霍屹因为小侄女这个反应哈哈大笑,笑完了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小秋应该是这个意思。别看他未尝败绩,你小叔叔我也很厉害的。
在小侄女面前,他也忍不住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要和霍将军比,我是比不过啦。秋鸿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走廊,他不知不觉中和霍家走得很近,主要是和霍灵月关系好,又能哄丛云梦开心,进霍府都不用通报的,来去自如。
小秋。霍屹打了个招呼。
秋鸿光笑嘻嘻地跑过来,说:我院子里的厨娘生病了,霍将军留我在霍府吃顿饭吧。
就他那个家境,把整条街的酒楼买下来都没问题,实在没必要来霍府蹭饭。但秋鸿光爱找这种借口,霍屹只好由着他去了。
他把秋鸿光看成勤勉又有天分,十分重视的后辈,其实是很乐意宠着他的。
秋鸿光看了一眼,问:在教小月兵法?
嗯。霍屹说:小月可以学这些了。
其实我倒觉得小月不用学兵法,随便了解了解就差不多了。秋鸿光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小月要是喜欢的话,倒可以学学。
霍灵月说:我喜欢啊。兵法这种东西,不一定要用在战场上吧。
霍屹因为她这个说法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颇有些郑重地看着霍灵月。
真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秋鸿光很想亲自教导霍灵月,但霍屹还在这里,他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在家里呆着,霍灵月十分珍惜这样的时间,她更想听霍屹讲。
尽管霍屹讲课水准一般,不如秋鸿光生动有趣,不如陶嘉木旁征博引,引导思考霍灵月还是觉得自己的小叔叔最厉害了。
她以前觉得小叔叔厉害,多少还有点心虚,心里会想小叔叔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反而患得患失起来,总觉得是自己滤镜太厚了。但后来,她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小叔叔霍屹就是最厉害的,大越里独一无二,战无不胜!
她想怎么骄傲自豪都可以,小叔叔值得这份殊荣。
不过小叔叔的功绩是小叔叔的,和她没什么关系,她要成长起来,做自己能做的事。
霍屹说:在战场上,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要冷静地判断形势,这是一切的基础。
秋鸿光和霍灵月坐成一排听。
小月,你现在能指挥多少人按照你的意愿战斗?霍屹问。
霍灵月掰着手指算:十个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