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是皇上经常接见大臣,和内臣会谈办事的地方。
    霍屹洗漱之后,匆匆穿上外袍,朝麒麟殿走去。这个时间和他平时起来的差不多,足够他去演武场操练一圈再来上朝。
    从寝宫出来的时候,天还是黑的,他一路走到麒麟殿的时候,东边已经冒出了微弱的曦光。
    天边是一片放肆晕染的红云,如同昨日晚霞,绚烂至极。
    霍屹驻足片刻,转身踏入麒麟殿中。
    如今皇上想做什么,一般不乐意和外朝的大臣沟通,自己悄无声息地就做了,不过这次事关重大,周镇偊还是把这事拿到了廷议上,准备和大臣们共商此事。
    除了三公九卿之外,尚书令公孙羊,陶嘉木,以及尚书台一批侍郎都在。
    周镇偊道:河套地区自古以来便隶属于大越,昔日夏王朝于此地修建城墙,只可惜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无法阻挡外族入侵。幸得霍将军带兵重新夺回了河套地区及高阙等地,此地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朕拟在这里设朔方,五原两郡,迁内地流民于此定居,休养生息。
    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他抬起眼皮,注视着大殿内的群臣。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但一时没有人开口说话。
    他此时声望已经极高,对掌握皇帝的权力驾轻就熟,在位两年,已经做了很多事,而这一切都是为北伐做的准备和善后工作,例如成立尚书台,建立武库,征收商业税,颁布求贤诏,收拢天下为他所用的人才等等。
    周镇偊的政治威望就建立在北伐上,北伐成功,就代表着他越得民心,掌握着更高的统治权力。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反对,河套地区实在太远了,他们大部分人甚至没出过长安城。
    所有人第一时间将目光放在慕容丞相身上,虽然如今大家也发现皇帝不乐意参考丞相的意见,但丞相毕竟还是百官之首,应该他出来说第一句话。
    慕容丞相耷拉着眼皮,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他这么一把年纪了,只求安稳度过余生,实在没有想和皇帝碰撞一下想法的意思。
    周镇偊笑了笑: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
    陛下,臣认为此事还需要多做考虑。公孙羊道。
    周镇偊并不着急,问:尚书令何出此言?他不怕辩论,只有辩论得越深入越清晰,越能够让所有人明白为何要这样做。
    公孙羊缓缓道:陛下自上位以来,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之举众多,不宜在此时大兴土木。夏王朝时,曾经派发三十万人在北河修筑长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使百姓怨声载道,又无助于边防大事。而在河套地区所修筑的长城,也正是因为无用,才导致匈奴入境。
    夏王朝时,夏皇帝也是非常有雄心壮志,准备在北边修整整一条长城抵御匈奴入侵,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放在那里,夏皇帝四面开花,不断加重徭役,最终使百姓没有了活路。而东拼西凑的长城也大多数半途而废,等于是白白消耗了百姓心力。
    周镇偊道:在河套地区修建边郡,和在北河修筑长城是两回事。如今匈奴势大,边郡时刻面临着匈奴的骚扰威胁,占领河套地区是反击匈奴的必要条件。当初夏王朝心思太大,意图为整个北边建立防御线,所以耗资过大,区区两个郡,以大越的国力还应付得来。
    而且,长城未必无用,匈奴能够越过长城的原因,是长城之后,是一片空地,各郡无法及时赶去支援。在此地建立边郡,正好能弥补这个空缺。
    公孙羊一时怔住了,默默地退下思考皇上的说法。
    周镇偊扬了扬嘴角,就在这时,一个人慢慢走出来,朝皇上行跪拜之礼后,道:臣认为此事不妥。
    这人正是一直默默无闻的陶嘉木。
    霍屹叹了口气,偏过头去。
    陶嘉木何尝不知道皇上已经做好了决定,出来阻扰也只是平添不喜,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道:夏王朝曾经于南方设立边郡,劳役之累波及全国。百姓日以继日耕作不休,已经是艰难维持生活,更何况加上沉重的徭役呢。为通西南夷道,劳累百姓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效率极其低下,数年来仍然道路不通,蛮夷因此数次攻击路上百姓,损失惨重。当时以巴蜀地区的全部租税不足以维持这种局面,于是招募豪民在南夷地区种田,将收获的粮食卖给当地县官,又到京都内府支取粮款,使府库愈加疲敝,官府难以支撑这样的局面。
    大部分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经济彻底崩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崩溃了自然什么都完了。
    陶嘉木是蜀郡人,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也时常感慨于百姓的痛苦。
    徭役苛政猛于虎也陶嘉木沉声说:服劳役者,一日只能吃半个冷硬的馒头,却要背着沉重的巨石,从丑时忙碌到亥时,稍有不慎便被打骂,多少人身死在徭役之路上,当初正是徭役太重,才有陈氏起义,追随着众
    每天提供那么一点食物,并非是朝廷故意想亏待役民当然确实有一部分官吏在其中作梗,中饱私囊,主要是国家的土地就那么多,生产方式也就那样,一部分去打仗,一部分服劳役,整体产出的粮食就更少了。
    大越自古以来,也不是一个土壤肥沃,遍地是粮,躺着就能吃饱的地方。
    要说正因为如此,才养成大越人格外勤奋而不屈的性格,说起来自豪中也难免带着心酸但总比隔壁躺废了好。
    陶嘉木说完之后,就连周镇偊也沉默下来。
    百姓的苦难十分赤裸的放在面前,周镇偊可以认为这是一笔利在千秋,受益无穷的投资,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晦暗之处。
    就在这时,霍屹站了出来。
    不管修不修,百姓都会受苦。他沉声道:修筑边郡,百姓受劳役之苦,不修边郡,百姓受外族侵扰之苦。
    他看着陶嘉木,露出一个苦笑:既然如此,不如掌握主动权。毕竟打仗的时候,哪怕再稳操胜券,优势再大,也会有战士死去,这是必须面对的事。
    陶嘉木也看向他,两人目光复杂,片刻之后,陶嘉木移开了视线。
    臣没有想说的了。他拱了拱手,退到一边。
    朝廷上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公孙羊开口道:原谅臣愚钝,实在不知道修建这两座边郡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其实没那么强硬了,如果周镇偊能给出理由,想必再没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
    他毫不顾忌地说:我只怕陛下为一己私欲,而行不仁义之事。
    霍屹向前一步,对公孙羊道:好处?我给你十个够不够。
    所有人的目光顿时落在霍屹身上,霍屹语气坚定地说:第一,河套地区原来就是大越领地,夺回此地,是收服故土,天经地义,如此才能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第二,河套地区是军队长达两个月作战,极速转战且在极佳的时机下夺得的,如果不能设立边郡守卫此地,日后被轻易夺回,对不起那些在战场上拼死作战的兄弟们。
    第三,河套地区在九原郡之外,匈奴越过九原郡便可直攻长安城,在河套地区设郡,如同给一个人穿上了玄甲,匈奴再也无法直接威胁长安。
    第四,河套地区位于匈奴王庭与大越之间,此后匈奴再不能轻易进攻大越领土。大越与匈奴的攻守之势至此可以彻底逆转,掌握了主动权的是我们。
    第五,此地与周边小国联系紧密,日后可更快联系到附属国。而且那里有夏王朝修筑的边塞和防御工事,可以加强整个边境的防线。
    第六,日后大越进攻匈奴,可以将粮食直接运到高阙,大量减少运送辎重的消耗,以此为跳板,大越军队可以进攻到大漠更深处。
    这六点,大部分还是从军队作战的角度出发,然而霍屹考虑到的并不只是这方面。
    第七,如今百姓受兼并之苦,失去土地者众多,成为流民。陛下拟将十万流民迁徙到河套地区定居,既可以为河套地区提供人力,又可以解决没有土地耕种无处可去的流民问题。农耕放牧,以民养兵。
    第八,河套地区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是一处易守难攻,土壤肥沃之地。那里可以为大越的战马提供优质马草,也可以开拓出更多适宜耕种的土壤,假以时日,河套地区将成为粮食之都。今日所做的投入,日后必然能反馈到整个中原。
    第九,如今大越和匈奴及周围诸国有少量贸易来往,但因路途遥远且马贼骚扰,商路不宁。在此地修建两郡,可以开拓大越与西方的贸易线路,诸君亦可以在长安城轻松享受到西方的美食。
    第十
    霍屹环顾四周,快步走到大殿中央,那里有一张竖着的极大的舆图。
    这是大越目前的版图。大越所拥有的的疆域是一片赤红色,他伸手蘸上朱砂,在北方狠狠向上一抹,正好覆盖了河套地区。
    连通东西道路,不止是为了商路发展。霍屹厉声道:诸位,我们该让西域诸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名为大越的帝国,千秋万代,屹立于此。
    朝廷上鸦雀无声,没有人能反驳这整整十条正当理由。
    周镇偊缓缓站起来,他心潮澎湃,道:朕今日之所为,于当下无功,却利在千秋。此事消耗民力巨大,两年内朕将暂停北伐发兵,修生养息,以供养两郡消耗。
    朕在此立诏,大越后代再不能像朕这般穷百姓之力开疆扩土。
    众臣跪拜。
    他们离开之后,张来潜还没有走。
    不管皇帝和霍将军说的多么慷慨激昂,最后还是他来搞钱做这件事。
    张来潜经过最开始的打击之后,已经缓缓回过神来了。他猛然间发现和在遥远的北方建立两郡相比,犒赏三军的钱就是毛毛雨罢了。
    他昨天是去早了啊。
    在殿内只剩下周镇偊和霍屹的时候,张来潜站出来,他倒是没有参与是否要建立两座边郡的讨论之中,他提出来的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陛下,没钱了啊。张来潜睁着漂亮的丹凤眼,坦然道:没有能建朔方郡、五原郡的钱呀。
    周镇偊皱眉问:一点都没有了?
    建完这两座城,大越的国库就空了。张来潜分析说:我刚才听了一下,也大概了解河套地区是个什么情况。
    建城是个大事,至少要十几万士卒民夫服役。他们一旦服役,官府就收不到他们的税了,我们要先减去这部分收入,还得对他们的吃穿住用进行投入。
    河套地区地处偏远,尚且没有官路运输,建城所需要的的砖石土木,十几万人的吃穿住用也要从中原千里转运到河套地区。运输费就很高昂,还要考虑路遇土匪和官吏中饱私囊的情况。张来潜倒是十分坦诚地说出了这些问题,他轻飘飘地说:大概算一下,需要十百巨万钱的投资。
    从高祖至今的所有贮备,尽数抽空也只能勉强应对,但国库还有其他开销的,一旦出现任何意外,国库就彻底崩溃了。张来潜缓缓道:陛下,你这是铜钱铺路,黄金筑城啊。
    *
    作者有话要说:
    巨万=亿
    第五十五章 攻守逆转
    周镇偊坐下来, 和蔼可亲地说:没钱了那就想办法嘛,不管怎么样,河套两郡的建立不能耽误。建好的最早,收回成本就越早, 最多五年时间, 等河套地区长出粮食, 就可以松口气了。
    霍屹在一旁沉默,他不由得想到了以后的事。
    他们反击匈奴和匈奴进攻大越, 就收益来说是有显著差别的。大越出兵, 需要大量的投入,打赢了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收益。而匈奴进来就是抢钱的,不管多或少, 抢到就是赚到。
    就像一个辛辛苦苦种田的农夫和他隔壁藏在山里四处打劫的强盗,强盗只要过来闹一番,就能破坏农夫的农田,弄坏屋子, 抢劫粮食,破坏性极大。但农夫想反击,就得先护着自己家的田,然后冒险走进山里, 哪怕打赢了强盗,也没有任何收益,因为强盗本身是一无所有的。
    但不能不打,否则农夫永无宁日,一旦表现出软弱, 强盗就会跟闻到腥味的狗一样,扑过来想咬块肉下来。
    这可不就跟被条恶狗缠上了一样。
    唯一的方法就是占了强盗的山, 令他再无藏身之处。
    河套地区还算是块土壤肥沃的好地方,能养马,也能种粮食,占据这里不管是从军事上还是民生上都是有利的。但河套地区外面,是一块咽喉地区,深入大漠,在军事上至关重要,却没法再种粮食了。
    周镇偊看着张来潜,说:想想办法吧,大司农。
    张来潜干脆也坐下来,冥思苦想半天,忽然说:卖官鬻爵。
    周镇偊皱眉:这样不好吧,恐怕众大臣不会同意的。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将军长命百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最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最白并收藏将军长命百岁最新章节